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生物化學4課件_第1頁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生物化學4課件_第2頁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生物化學4課件_第3頁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生物化學4課件_第4頁
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生物化學4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核酸

(Chemistryofnucleicacid)1868年,瑞士科學家F.Miescher從外科繃帶上膿細胞中分離出了一種富含磷的有機物質,稱為“核素”(nuclein)。他的論文發(fā)表在Med.Chem.Unters1872年,他從萊茵河鮭魚中得到類似物,同時還分離到一種堿性化合物,稱為魚精蛋白(protamine)5.1概述1889年,Altman等人又從酵母和動物的細胞核中得到了不含蛋白質的核酸,并首次使用“核酸”(NucleicAcid)命名。1944年,Avery等人通過細菌轉化實驗證明核酸就是遺傳物質。5.1概述

NucleicAcid(NA)

Polynucleotidechain(polyNt)Nucleotide(Nt)basicunitMono-phosphate(Mp)Nucleoside(Ns)Deoxy-ribose(Ribose)BasePurin(pu)Pyrimidine(py)Adenine(A)Thymine(T)Guanine(G)Uracil(U)

Cytosine(C)

DNA分子的片段

5.1概述5.1.1核酸的種類、分布與功能種類分布功能DNA原核生物:核質區(qū)真核生物:95%在細胞核、

5%在線粒體和葉綠體遺傳信息的載體RNAtRNA原核生物:細胞質真核生物:75%在細胞質

15%在線粒體和葉綠體

10%在細胞核攜帶、轉移aamRNA肽鏈合成的模板rRNA核糖體主要成分5.1概述5.1.1核酸的種類、分布與功能l

DNA

與RNA的區(qū)別RNA

2'單磷酸核苷酸

3'單磷酸核苷酸

2',3'環(huán)式單核苷酸

RNase

pH11.5

l

Ribosel

Basel

D.S.&S.S.l

Numbers&lengthl

Stability

核苷酸磷酸核苷戊糖堿基核糖脫氧核糖嘌呤嘧啶5.1概述5.1.2核酸的化學組成1、

戊糖它們均以呋喃糖態(tài)存在

RNA中

DNA中

5.1概述5.1.2核酸的化學組成2、堿基DNA中的4種堿基: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RNA中的4種堿基:腺嘌呤、鳥嘌呤、胞嘧啶、尿嘧啶3、磷酸5.1概述5.1.2核酸的化學組成核苷

戊糖第1位碳原子上的羥基與嘌呤的第9位氮原子或與嘧啶的第1位氮原子形成的N-C糖苷鍵。腺苷脫氧鳥苷5.1概述5.1.2核酸的化學組成

核苷酸

RNA中的核苷酸腺苷酸AMP鳥苷酸GMP胞苷酸CMP尿苷酸UMPDNA中的核苷酸脫氧腺苷酸dAMP脫氧鳥苷酸dGMP脫氧胞苷酸dCMP脫氧胸苷酸dTMP生物體內(nèi)存在的核苷酸,多是5核苷酸。'5.1概述5.1.2核酸的化學組成Nucleotide(Nt)basicunitAdenine(A)Guanine(G)Thymine(T)NH3OONH3ONH3Uracil(U)Cytosine(C)5.2DNA的分子結構

DNA分子中各種脫氧核苷酸之間的連接方式和排列順序。四種脫氧核苷酸通過3’,5’-磷酸二酯鍵連接起來的多核苷酸鏈的排列順序。1.定義5.2DNA的分子結構5.2.1DNA的一級結構DNA單鏈的延伸5’3’端5.2.1DNA的一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3、一級結構的表示方法1)線條法5.2.1DNA的一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5'pGpCpTpTpAOH3'5'pGCTTAOH3'pGCTTAOHGCTTA2)文字式5.2.1DNA的一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

DNA的二級結構是指DNA的雙螺旋結構。雙螺旋結構是DNA的兩條鏈圍著同一中心軸旋繞而成的一種空間結構。DNA的雙螺旋模型是由Watson和Crick兩位科學家于1953年提出的。1.二級結構的概念5.2DNA的分子結構5.2.2DNA的二級結構2.雙螺旋結構模型提出的依據(jù)A.DNA的X-射線衍射圖:(1)衍射斑點呈交叉狀分布(2)衍射點之間的距離與層次表明有0.34nm和3.4nm的周期性(3)圖的頂上和底部是最強的衍射斑點,呈帶狀5.2.2DNA的二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M.H.F.Wilkins&RosalindFrankin

X~rayphotographofDNAwithhighquality

1952年5.2.2DNA的二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C、DNA的堿基物化數(shù)據(jù)如堿基的幾何大小、鍵長鍵角數(shù)據(jù)、酸堿滴定等。5.2.2DNA的二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3.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基本特征(1)反向平行的雙鏈沿中心軸盤繞成右手螺旋。DNA的雙螺旋結構5.2.2DNA的二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2)雙螺旋表面形成兩種凹槽:較淺的叫小溝,另一條叫大溝。l

堿基頂部基團裸露在DNA

大溝內(nèi)

l

蛋白質因子與DNA的特異結合依賴于

氨基酸與DNA間的氫鍵的形成l

蛋白質因子沿大溝與DNA形成專一性結合的機率與多樣性高于沿小溝的結合l

大溝的空間更有利于與蛋白質的結合

5.2.2DNA的二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3)由糖-磷酸相互間隔連接構成的主鏈處于螺旋外側;堿基則伸向螺旋內(nèi)部,與中軸垂直。RighthandedB-formDNADoublehelixModel

5.2.2DNA的二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4)雙螺旋內(nèi)部的堿基按規(guī)則配對:A與T配對,形成2個氫鍵;G與C配對,形成3個氫鍵,稱為堿基互補配對,雙螺旋的兩條鏈也呈互補關系。5.2.2DNA的二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A

=

TGC5.2.2DNA的二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5)雙螺旋直徑為2nm,每對脫氧核苷酸殘基沿縱軸旋轉36°,上升0.34nm。所以每10個堿基對形成一個螺旋,螺距3.4nm。5.2.2DNA的二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4.影響雙螺旋結構穩(wěn)定性的因素

互補堿基之間的氫鍵(Hydrogenbond)

弱鍵,可加熱解鏈氫鍵堆積,有序排列(線性,方向)

5.2.2DNA的二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堿基堆集力(Basestackingforces):堿基堆集成非極性的區(qū)域,相互間產(chǎn)生疏水作用和范德華力

☆疏水作用力(Hydrophobicinteraction)

Vandewaalsforce

(1.7A°/嘌呤環(huán)與嘧啶環(huán)作用半徑)3.4A°4.影響雙螺旋結構穩(wěn)定性的因素

5.2.2DNA的二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離子鍵

磷酸酯鍵(phosphoesterbond)強鍵,需酶促解鏈消除DNA單鏈上磷酸基團間的靜電斥力

l

0.2mol/LNa+

生理鹽條件

4.影響雙螺旋結構穩(wěn)定性的因素

5.2.2DNA的二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

在生理狀態(tài)及在溶液中,DNA一般為B型(含水量90%以上,NaCl濃度為2.5M)。當水合的DNA脫水時,轉變?yōu)锳型(含水量75%)。還有Z型的DNA(左手螺旋,0.7MMgCl2)。5.DNA雙螺旋構象的多態(tài)性5.2.2DNA的二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DNA的分子構型(B,Z,A)比較

Z-DNAZ-DNAA-DNAB-DNADNA的分子構型(B,Z,A)比較

FormBZAHelixDirectionRightLeftRightbp/circle101210.7Distance/bp~0.34nm~0.38nm~0.25nmDistance/helix3.4nm4.46nm2.8nmDiameter/helix2.0nm1.8nm1.9nmSequenceAnyPolyG-CAnyPolyC-APolyT-GPolyT-A

0.2MNaclZ-DNA趨于穩(wěn)定

rabbit

AntibodyofZ-DNA

B-DNA

Z-DNA

Z-DNA

4MNacl

Br+

Z-DNA的檢測羊抗兔二級抗體

goatAntibodyofZ-DNA

偶聯(lián)熒光標記

免疫反應

果蠅唾液腺染色體

細胞學制片

Z-DNAinDrosophilachromosomeprovedbyanti-Zantibody

ImmunoligicaslidCytologicalslid可能的功能

基因表達調(diào)控

Z-DNA

(小溝,信息少)

基因關閉

B-DNA

(大溝,信息多)

基因表達

●二級結構的形態(tài)LinearDNA.LOpenCircleDNAOCSupercoiledcircleCovalentClosedCircleCCCD.S.L1.00D.S.OC1.14S.S.L1.30D.S.CCC1.41Collapsed3.00SvedbergUnit(S)polymerOCLCCC核酸分子的二級結構(分別出現(xiàn)在DNA復制,轉錄,重組等階段)核酸分子的二級結構分別出現(xiàn)在DNA復制,轉錄,重組等階段(knot)6.三股螺旋DNA

(TribleHelixDNA,T.SDNA)

※T.SDNA的發(fā)現(xiàn)與證實

l

1953年以前Pauling(Chemist)

提出T.SDNA存在的可能性

l

1953年Watson&CrickD.SDNAmodel

證明沿大溝存在多余的氫鍵給體與受體潛在的專一與DNA(蛋白質)

結合的能力形成T.SDNA可能性

5.2.2DNA的二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l

1957年Davis,Felsenfeld,Rich發(fā)現(xiàn)

poly(U)+poly(U)+poly(A)T.SRNA

T.SDNA的概念l

1966年Miller&Sobell

實現(xiàn)RNA+D.SDNATriblepolyNt

asRepressor

關閉基因

但由于D.SDNA的提出而被忽視但因證明LacI產(chǎn)物為Repressor而被忽視

1975年Perlgut

人工合成T.SDNA并證明其

Tm值,沉降系數(shù)(S)

l

1987年Mirkin.S.M

Nature330(495)

證明plasmidDNA在pH=4.3的溶液中,有T.SDNA的存在

●1987年Dervan.MoserScience238(645)

合成S.SDNA+D.SDNA→T.SDNA

實現(xiàn)DNA的定點切割研究X-rayphotograph

核磁共振→結構功能

繼Davis(1957)后30年第一次證明T.SDNA在生物體內(nèi)的存在

PolyT/ATTTTTTTTTTTAAAAAAAAAAPolyT/ATTTTTTTTTTTAAAAAAAAAATTTTTTTTTTTAAAAAAAAAATTTTTTTTTTTAAAAAAAAAA●D.S.DNA+D.S.DNAT.S.DNA+S.S.DNA6.三鏈DNA(T.S.DNA)

5.2.2DNA的二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

HomologouspalindromicsequenceinaD.S.DNA-------TTCCCTCTTTCCC------CCCTTTCTCCCTT-------------AAGGGAGAAAGGG---GGGAAAGAGGGAA----

Mirkin(1987)pGG332plasmidDNA

--------TTCCCTCTTTCCC--------

--------AAGGGAGAAAGGG--------

-------TTCCCTCTTTCCC---------

--------AAGGGAGAAAGGG-------

NoduleDNA

HingedDNA

freeDNA

l

S.S.DNA+D.S.DNAT.S.DNA☆

PU+PU/PY(偏堿性介質中穩(wěn)定)☆

PY

+PU/PY(偏酸性介質中穩(wěn)定)常見類型

第三條鏈位于B-DNA的

Majorgroove中與D.S.DNA一起旋轉T.S.DNA可能的功能

a)T.S.DNA可阻止調(diào)節(jié)蛋白與DNA結合,關閉基因轉錄過程

b)T.S.DNA與基因重組,交換有關

加入第三條S.S.DNA作為分子剪刀(molecularscissors),

定點切割DNA分子

d)加入反義的第三條鏈(anti-sencepolydNt)終止基因的表達

e)相反的觀點----T.S.DNA與基因表達呈正相關!?

四股螺旋DNA

(tetraplexDNA,TetrableHelixDNA)

發(fā)現(xiàn)

1958.Poly(I)

X-rayphotograph

堿基形成環(huán)狀氫鍵連接結構TetrableHelixDNA均有形成四股螺旋DNA的可能

5’---TTAGGGTTAGGGTTAGGG-3’3’---AATCCCAATCCC-5’

Poly(G),4(dG)

染色體端粒高度重復的DNA序列(TG)著絲點附近的高度重復序列

結構特點LinkedbyHoogsteenBondingGGGG2×d(T4G4)2×d(G4C4)

結構特點可能的功能

A穩(wěn)定真核生物染色體結構

B保證DNA末端準確復制

C與DNA分子的組裝有關

D與染色體的meiosis(減數(shù)分裂)&mitosis(有絲分裂)有關

HoogsteenBonding

5-----TTAGGGTTAGGGTTAGGGT

3-----AATCCCAATCCC

GGG

TA超螺旋:雙螺旋進一步扭曲形成的更高層次的空間結構,包括DNA扭曲、超螺旋、多重螺旋和連環(huán)等。1.DNA超螺旋的概述

DNA正常的雙螺旋結構處于能量最低狀態(tài),雙螺旋中沒有張力而處于松弛狀態(tài)。如果這種正常雙螺旋額外增加或減少螺旋圈數(shù),就會使雙螺旋內(nèi)的原子偏離正常的位置而產(chǎn)生張力,這樣正常的雙螺旋就發(fā)生扭曲而形成超螺旋。超螺旋總是向著抵消初級螺旋改變的方向發(fā)展。5.2DNA的分子結構5.2.3DNA的三級結構2.DNA超螺旋的特點1)線狀DNA分子

雙螺旋與蛋白質結合后扭曲盤繞而形成螺旋的螺旋結構。5.2.3DNA的三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positivesupercoiled2)環(huán)狀DNA分子雙螺旋扭曲而形成麻花狀的超螺旋結構5.2.3DNA的三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所有生物的DNA幾乎有5%為NegativeSuperhelix

NegativeSupercoiled

5.2.3DNA的三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負超螺旋:當螺旋旋轉360?時,其相應堿基對數(shù)小于10,二級結構處于松纏狀態(tài)。正超螺旋:當螺旋旋轉360?時,其相應堿基對數(shù)大于10,二級結構處于緊纏狀態(tài)。5.2.3DNA的三級結構5.2DNA的分子結構InvitroEBinsertedNeg.→Pos.SuperhelixchangeL(linkingNumber)不變T(TwistingNumber)減少

L=T+WW=L-T=正值

DNA向緊縮方向發(fā)展

base

base3.4埃EB7.0埃

base

basebasebase局部DNA的緊縮00.050.1EB/bp16s21sNeg.Pos.

00.050.1l

B-DNA是力學上穩(wěn)定的結構(10bp/helix)l

雖交叉數(shù)減少,但需轉換為一種應力,以維持10bp/helix的螺旋數(shù),l

應力的重新分配或在B-DNA狀態(tài)中保留一單鏈區(qū)或螺旋力將維持B-DNA的右旋結構,形成超螺旋

420bpL=42T=42W=0無應力狀態(tài)應力的分配松開6圈螺旋△L=-6L=36T=36W=0L=36T=42W=-6360o/helix360o-26o/helix/0neofEBinsertedNeg.Superhelix

OC,L,DNA

Po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