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第三冊教案_第1頁
數學第三冊教案_第2頁
數學第三冊教案_第3頁
數學第三冊教案_第4頁
數學第三冊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教學計劃

--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表內

乘法(一),表內乘法(二),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

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

條形統(tǒng)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

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lián)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

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

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fā)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

課堂發(fā)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

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知道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

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

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

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

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

直角。

5、能辨認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

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面對稱現象。

6、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

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

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初步了解統(tǒng)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

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tǒng)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

和統(tǒng)計表,能根據統(tǒng)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通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

培養(yǎng)學生初步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

問題的意識。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

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tài)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

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

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fā)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全冊課時安排:(約60課時)

(一)、長度單位(4課時左右)

(二)、100以內的加、減法(二)(13課時左右)

1、兩位數加一位數...................................3課時左

2、兩位數減一位數...................................5課時左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

我長高了...........................................1課時左

(三)、角的初步認識(2課時左右)

(四)、表內乘法(一)(13課時左右)

1、乘法的初步認識...........................3課時左右

2、2——6的乘法口訣

5的乘法口訣...................................2課時左右

2、3、4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6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復習和整理.........................1課時左右

(五)、觀察物體(4課時左右)

(六)、表內乘法(二)(13課時左右)

7的乘法口訣.........................5課時左右

8的乘法口訣.....................3課時左右

9的乘法口訣.....................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看一看擺一擺.............................1課時左右

(七)、統(tǒng)計(3課時左右)

(八)、數學廣角(2課時左右)

(九)、總復習(4課時左右)

第一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單元教材分析:

通過第一學期的“比長短”的學習,學習已經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

步的認識,并會直觀比較一些物體的長短。本單元在此基礎上教學一些計

量長度的知識,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

念,并初步認識線段。主要特點有:

1、注意呈現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通過親身經歷學習數學知識。

2、通過多種方式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

3、改變了線段的編排。

單元教學要求:

1、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

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

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5、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單元教學重、難點:1、在活動中,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

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單元課時安排:約4課時

第一課時統(tǒng)一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

課本P1、2,例1

學習目標:

1、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

長度單位的作用。

2、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

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學徒在具加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

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別針、鉛筆、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談話:老師想要知道這本數學書的寬是多少,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可以用

什么辦法?

學生發(fā)揮想象,各抒己見。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組織活動,體驗數學

(一)、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教師先明確活動的方法。

(1)、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2)、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人從四件物品中(圓形、正方形、曲別

針、三角形)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組交流匯報自己量的結果,并思考:為什么都是量數

學書的寬,而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匯報。

得出: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為標準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同。

4、讓學生選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的學生展示他們測量的結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二)、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1、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鉛筆、曲別針或用手等)去量桌子、

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

2、交流展示學生測量的結果,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

如:為什么數學書的寬是5個曲別針的長,鉛筆盒是5塊橡皮的長,但它

們并不一樣長?

為什么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塊橡皮長

呢?

引導小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標準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

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3、讓學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果如

何,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設計意圖]:教學從兩個方面來組織幫助學生認識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數學書的寬,再用

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由此引起認知沖突,體驗統(tǒng)一長度單位

的必要性。

三、練習鞏固,實踐應用

1、做?做第1題,學生看圖直觀地判斷每種蔬菜大約有兒個方格那么長。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學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幾種蔬菜的右端對準哪個方格,可以用尺子對準

方格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高,量凳子的高。

明確量的方法與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

來量,而是讓學生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看所來年感長度

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直觀看圖,先估計所測物品大約有兒個立方體長,

再用上一題的方法在腦子里測量。

如果學生看圖測量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用立方體實物進行測量。用實物

測量時都要提醒學生注意量的方法: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

這樣量出的結果才比較準確。

[設計意圖]: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實際練習,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再次體會

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數學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說什么?

五、隨堂練習

教學反思:

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同一單位的必要性,知道

長度單位的作用。在教學時,我主要讓學生先觀察我用不同的標準測量數

學書的寬,通過發(fā)現得出結論不同從而引發(fā)“為什么同樣是數學書的寬,

結果會不一樣?”讓學生感知“統(tǒng)一測量標準的必要性”。然后放手讓學生

自己動手,同桌合作去驗證我們共同得出的結論。

第二課時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教學內容:

課本P3,例2,練習一1、2、3。

學習目標:

1、認識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進行正確地測量物體。(限整厘

米)

2、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了解認識長度單位厘米,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3、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

尺子、圖釘、紙條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上一節(jié)課我們都知道要統(tǒng)一長度單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進行了測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來量物體的長度是很不方便的。

為了準確、方便地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fā)明了帶有刻度的尺子。

2、介紹認識尺子。

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統(tǒng)一規(guī)定。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

用尺來量。

[設計意圖]:介紹認識尺子提高學生的知識面,為下面的學習作準備。

二、操作活動,建立表象

(一)、認識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師生一起觀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顏色

標出1厘米的長度,說明前面正方體的一邊正好是1厘米。

2、讓學生量圖釘的長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師:”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圖釘大約有多少長」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交流得出一個圖釘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長。

3、教師明確量的正確方法:圖釘的一端對準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

端對著幾。

4、請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

學生活動,同桌交流。

5、鞏固1厘米的表象。

請小朋友用手勢比劃1厘米的長度。

閉上眼睛想1厘米的長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圍,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約1厘米長的?讓學

生去找大約1厘米長的物體。幫助學生形成1厘米的鮮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們已經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對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們

就來量?量物體的長度。

請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師為你們準備的紙條。注意測量的

方法要正確。

2、學生測量紙條。教師巡視,加強個別指導。

3、交流反饋。教師再次強調測量的正確方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

表象,親身經歷學習數學知識。

三、鞏固深化,實踐應用。

1、請學生隨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鉛筆,量一量你的鉛筆有多長。量好后

同桌交流檢查。

2、4人小組合作,每人分別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

給大家看。教師個別指導。

3、學生自己選擇身邊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鉛筆的長,數學本子的

長,橡皮的長等。

[設計意圖]: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中進一步鞏固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

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課堂總結

五、隨堂練習

教學反思:

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

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我分三步走:先讓學

生認識尺子,明確尺子上0到1是1厘米。再讓學生再在尺子上找一找其

他的1厘米。比如1至U2、2到3.最后尋找身邊的1厘米,比如手指甲、圖

釘等。借助具體的食物構建好1厘米的長度單位觀念。

第三課時認識米用米量

教學內容: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P4《認識米用米量》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并學會用米測量物

體的長度。知道1米=100厘米。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團結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教學難點: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米尺、學生尺、10厘米長的紙條、繩子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起認知沖突。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用什么作單位去量物體的長度?(厘米)

上節(jié)課的內容大家都掌握得不錯,誰能用學過的知識幫老師量量黑板的

長?

請學生用自己的尺子量黑板的長。(學生用厘米量黑板的長,很不方便,

而且也不容易得出正確的結果。)

提問:這樣的測量你感覺怎樣?(很麻煩)

師講述:看來,同學們如果用自己的尺子來量黑板的長很麻煩。誰有更好

的辦法呢?(做一把更長的尺子)大家真聰明,能想出這么多的好辦法。

老師這里有一個好寶貝,用它能很快地量出黑板的長,想不想知道這個寶

貝是什么?

二、實踐操作,認識米。

1.建立表象。

(1)(出示米尺)大家看,這個寶貝就叫做米尺,它的長是1米,用它來

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就方便多了。

(出示米尺圖)這就是米尺的縮小圖,請大家拿出你們的尺子,跟米尺比

一比,找找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數字不同,刻度線不同)

請一位學生拿自己的尺子來量一量老師的米尺上從0刻度到10刻度有多

長?(10厘米)

提問:在米尺上你還能不能找出其它的10厘米?

(2)同學們,下面我們就用米尺來量-量,看看從地面到講臺桌的什么地

方是1米高?

教師再在黑板上畫出1米長的一條線段,讓學生觀察1米有多長。

(3)學生動手操作

⑴讓學生拿出自己的卷尺或盒尺,找出1米的長度。

①同桌兩人合作量一量,從地面到你身體的某個部位是1米,并比劃出來,

再說說你的身高比1米高呢,還是不到1米?

①量一量,雙手張開多大是1米?把這個長度記在你的頭腦里。

①找一找,你身邊哪些物體的長約是1米。(門的寬……)

2.認識厘米和米的關系。

(1)1米大約有多長?1厘米呢?請你用手比劃出來。

(2)分組實驗。

(課前讓學生準備10厘米長的紙條若干條、不同長度的厘米尺作為測量工

具。)

同學們,你們桌上都有一條1米長的繩子,你們能測量出它有多少厘米長

嗎?請選擇你最喜歡的工具去測量。

(3)指名匯報。

提問:從剛才大家的實驗中,你發(fā)現了什么?(1米=100厘米)

(4)驗證

讓學生拿出自己的米尺,引導學生通過數米尺上的刻度驗證剛才實驗的結

果。

3.用米量

師創(chuàng)設故事情景:明明是一個二年級的小學生,有一個星期天,明明去看

望奶奶。他到了奶奶家,看到奶奶家的窗簾已經破舊了,他想:平時奶奶

多疼我啊,我也應該孝敬奶奶。于是,明明決定用自己攢的零花錢給奶奶

買窗簾布。他就自己先量出了窗戶的長和寬,再把這個尺寸告訴布店的老

板,老板幫明明選了一塊又實惠又好看的布。明明把這塊布送給奶奶,奶

奶用它做了美麗的窗簾布。大家直夸明明是個聰明孝順的好孩子。

(1)師:同學們,我們應向明明學習,關心、孝順爺爺奶奶。你們能像明

明一樣,用米尺來量物體的長嗎?(能)如果讓你用米尺量物體的長度,

你要怎樣量?大家先交流交流。

學生討論:假如讓你用米尺量物體的長度,你要怎樣量?尺子如果不夠長,

應該怎么辦?

學生匯報。

小結: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時,一定要從物體的一頭開始,用卷尺或直尺

的0刻度對齊物體的一端,尺子要放平放直。尺子不夠長,量一次作一個

記號,再用尺子接著量,然后把量的結果加在一起,就是這個物體的長度。

所以量的時候一定要幾個同學合作,才能量出準確的長度。

(2)學生分小組測量自己喜歡的教室中一物的長度。

(匯報時,如果學生量同一物出現不同的結果,教師要注意讓學生觀察比

較他們測量的方法,引導學生分析出錯的原因,以此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測

量方法。)

三.鞏固練習。

1.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懂得了我們身體上的幾把“厘米尺”,現在我們再來認識

另一把“尺”。同桌兩人合作量出一席的長度。

2.量樹干:請大家來幫老師一個忙,老師家附近有--棵老榕樹,它的樹干

很粗壯,三四個人還圍抱不過來呢!老師很好奇:不知它的樹干一周究竟

有多長?可老師家只有一把直尺,不知怎樣量才好?大家快來幫老師出出

主意。

3.游戲:看誰有一雙“火眼金睛”。

(1)等會兒老師請你們估計兒樣物體的長度,先不用尺子量。

(2)你估計這個物體的長是兒厘米或兒米,你就舉出數字牌和單位牌。

四、全課總結

教學反思: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這一新課程理念。本著這一理

念,在本節(jié)課的開始,我創(chuàng)設了量黑板長的情景,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

使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一下子激發(fā)了學習的欲望,學生從中感受到了數

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會到數學的實用性,為他們應用數學解決生

活問題奠定基礎。在本課的教學中,學生通過觀察、比劃、測量、討論等

一系列實踐活動,使所學的新知識不斷內化為自己的“經歷、體驗”,建構

起知識體系,而且在此過程中培養(yǎng)了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牢固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獲得了良好

的數感。

第四課時認識線段

教學內容:二年級教科書《認識線段》

學習目標:

1、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建立線段的表象,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

的主要特征,能把物體直的邊看成線段,會數圖形里的線段條數,并會畫

線段。

2、培養(yǎng)學生在觀察、操作中逐步思考、探究的意識和能力,發(fā)展空間

觀念。

3、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樂于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感受生活里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認識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線段表象的建立。

教學過程:

一、初步認識線段

感受線段的“直”。

1教師帶領學生觀察桌面上的一條線(彎曲狀)。

提問:這根線是什么形狀的?如果用手捏住線的兩頭,向兩邊一拉,這

條線會變得怎樣?(教師演示后讓學生猜)

學生自己動手拉直曲線。

提問:這樣拉出來的線與原來的那根線有什么不同?(板書:直的)

談話: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就是“線段”。線段都是直的。(板

書:線段)

2、感受線段的“兩個端點”。

談話:兩手捏住的地方,也就是線的兩頭就是線段的兩端。

同桌互指對方手中線段的兩端。

教師把線松開,提問:這還是線段嗎?為什么?

教師重新捏緊線的兩端,豎著放,斜著放,都問一問:這是線段嗎?

請同桌每人捏住一條線段,以后我們還要學習量線段的長度。

3、認識線段的圖形。

談話:線段可以用圖形來表示。(教師先畫一條直的線)線段的兩端

我們該如何表示出來呢?

我們可以在它的兩端各點上一個點或各畫一條短短的線,這兩個點就

是線段的端點。(板書:)

提問:誰來指一指這條線段的端點?

線段有幾個端點?(板書:兩個端點)

4、小結線段的特征。

談話:同桌看著圖形,說一說線段有什么特點。

小結: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

二、鞏固線段的特征

1、根據線段的特征進行判斷。

談話: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一想線段的樣子。

小朋友們已經認識了線段,你能根據線段的特征來判斷下面哪些圖形

是線段嗎?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中的圖形,指名作判斷,并說出判斷的理由。

2、找身邊的線段。

談話:看來,小朋友們已經知道線段的特征,認識了線段的圖形,其

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能找到線段。比如說吧,這本數學書上就有線段。

拿起你的數學書,我--找,你覺得數學書的哪?條邊可以看成是線段

呢?

學生上來指一指。

提問:為什么這條邊可以看成是線段呢?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在哪

里?還有哪一條邊也可以看成是線段?

除了書的邊可以看成是線段,還有很多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是一條線

段。你能找一找嗎?

3、折線段

談話:拿出一張長方形的紙,像老師這樣對折、打開,這樣一條折痕

也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請你指一指它的兩個端點分別在哪里,你能折出

一條和它一樣長的線段嗎?

同桌合作,一位學生折比這條折痕短的線段,另一位折比這條折痕長

的線段。

請同桌學生每人隨意折一條線段,比比兩條線段的長短。

4、數線段。

談話:其實有很多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也都是由線段圍成的。

出示“想想做做”第2題中的圖形。

談話:這兒個圖形就在書上第49頁,數好后,把每個圖形中線段的

條數填在括號里。

集體核對。

提問:你能來指一指圍成正方形的四條線段嗎?

(教師指著其中--條線段)這條線段的端點在哪里?(教師指著與這

條線段相交的一條線段)那么這一條呢?

講述:當兩條線段相接時,它們相接的那一點就是它們的端點。

提問:三角形是由兒條線段圍成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邊形,是

由兒條線段圍成的?五邊形是由兒條線段圍成的?那么由六條線段圍成的

圖形是……

5、學生畫線段。

談話: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線段,還找到了線段,想自己動手畫一條

線段嗎?請小朋友拿出紙,試著畫一條線段。

教師巡視,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加以指導。

談話:你是用什么工具來畫線段的?能舉起來給大家看看嗎?

為什么這些工具都能畫出線段呢?(突出線段是直的,這些工具都有

直的邊)

請你來說一說你是怎么畫線段的,還有別的方法嗎?

請小朋友欣賞你的同桌畫的線段,如果他畫得很好,就豎起大拇指表

揚他,如果有畫得不太對的地方,也請你給他指出來。

6、連結兩點畫線段。

談話:剛才我們畫了線段,數了線段,還動手折出了線段,如果給你

兩個點,你能連結這兩點畫一條線段嗎?請把書翻到第49頁,做“想想做

做”第3題。

教師在黑板上任意點上兩個點,指名連結兩點畫線段。

談話:連結這兩點能畫出不同的另一條線段嗎?

這就說明連結兩點只能畫一條線段。

出示書上“想想做做”第4題,請學生讀題。

提問:什么是“連結每兩點"?你能給大家指指嗎?

想象一下,連出來會是什么圖形?請你準備好直尺,在書上完成。

集體核對。

提問:你畫出的是什么圖形?

談話:如果給你四個點,請你連結每兩點畫一條線段,你能畫出兒條?

這就是“想想做做”第5題,在書上試著畫一畫。

集體核對,注意提示中間的兩條。

三、小結學習收獲

談話: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線段,你有什么收獲?

四、綜合練習,激發(fā)興趣

“估一估:哪條線段長”。怎樣來證實呢?引出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初步認識線段,“線段”的概念在二上年級學是很抽象的。

我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先由學生實際操作拉毛線團,

得知線段的表象,再通過指一指(同桌)、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這幾個

環(huán)節(jié),抽象概括出線段。整個過程由具體直觀到抽象,并由易到難逐層進

行,創(chuàng)設開放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在練習“任意點三點,選兩點畫一

條線段,變成三角形”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增加了點深度:安排了,三角形有三條

線段圍成,有沒有看到過別的圖形中的線段,請舉例。從學生大量的舉例

中了解學生對線段的認識又進了一?層。

第二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實踐活動:我長高了

單元教才分析:

本單元主要教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會

口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編排的。主要包括兩位數加兩

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和進位加法,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退位減法,

兩位數的連加、連減混合運算以及兩位數加減法估算等內容。實踐活動:

我長高了,這部分教材結合前面所學的內容,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設計

了測量長度的活動。教材通過讓學生互相量身高、步長、臂展以及測量門

窗的寬度等實際活動,加深對厘米和米的認識,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

的方法,進一步建立長度觀念。同時,使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體各部分長度

的測量,感受成長的快樂。在這個活動中,教材還設計了統(tǒng)計的內容,使

學生進一步鞏固對統(tǒng)計知識的掌握。

單元教學要求:

I.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學生能夠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單元教學重、難點:注重學生對兩位數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筆算的計算過

程及方法的理解。

單元課時安排:

1、兩位數加一位數.......................3課時左右

2、兩位數減一位數.......................5課時左右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左右

我長高了...............................1課時左右

第一課時兩位數加兩位數

(不進位加法)

教學內容:

課本P8--P10例1、例2

學習目標:

1、在具體情境下,進一步體會加法的意義,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

的道理。

2、探索并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時位加法的計算方法,初步掌握筆算加法

的法則,能熟練的計算。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書寫工整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教學難點:

理解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投影出示P8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同學們準備去參觀博物館。請大

家仔細觀察這幅圖,你發(fā)現了哪些數字信息?說給你小組的同學聽--聽。

全班匯報發(fā)現。哪兩個班可以合乘一輛車?學生小組交流匯報。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激發(fā)解決問題

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組織教學例1。學生說想法及理由。獨立思考,

小組交流計算方法。先嘗試寫豎式,再討論總結列豎式應注意的問

題。

2、完成P9做…做學生獨立完成后說說計算方法。

3、教學例2。學生嘗試計算,交流算法。嘗試用多種算法計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在嘗試、交流中掌握計算方法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三、練習,實踐應用

1、練習二第1題說說圖意,交流算法并匯報。

2、練習二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并板演筆算過程,同時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幫助學生鞏固兩位數與兩位數的不進位加法計算,

熟練掌握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么?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圍繞“學校春游租車”這一主線展開,我充分挖掘利用這一情境

圖,讓它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新課開始我就借助學生參觀博物館的情境圖

提供的資源,讓學生做一次組織者,來設計安排乘車的事件,誘發(fā)學生的

學習興趣,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用途,使計算從“枯燥”變成“豐富生動的

具體內容”,在探索35+34的計算方法時,我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后,

鼓勵學生充分交流。當學生間交流時,我特別提出“會說不如會聽”的觀點,

要求學生在聽中補充,聽后評價。尤其要比較自己的方法與誰的方法相似,

從而按照思維方式將多種方法歸類。這樣讓學生通過自己歸納出列豎式計

算的方法,再加以板書,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第二課時兩位數加兩位數

(進位加法)

教學內容:

課本P11--P12例3

學習目標:

1、通過學生的交流,發(fā)現100以內兩位數進位加法的多種計算方法,

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2、能選擇合理的算法,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3、能運用數學知識嘗試解決問題。同時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生的交流,發(fā)現100以內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的多種計

算方法,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2、能選擇合理的算法,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

使學生理解并掌握進位的方法。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出示第8頁主題圖。問: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

為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激發(fā)解決問題

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學例3。

獨立思考,小組討論交流。

2、匯報各自的計算方法。

3、3、小結。今天學的內容有什么特點?你能給這種算式取個名字嗎?

板書課題:進位加法。

4、完成練習二第3題學生看圖,了解題意,或是擺小棒幫助理解。再

列豎式計算。學生匯報,并說明計算方法。

5、總結算法。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指名匯報,引導學生總結:要

把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也可以從十位加起;個位滿十,向十位進

1.

[設計意圖]:在嘗試、交流中掌握計算方法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理解

算理。

三、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完成PU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學生匯報并說

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觀察到的信息。學生匯報。

3、完成P13第4題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匯報、訂正,指兩道題說說

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學生能更為熟練地掌握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教師引導梳理。

五、隨堂練習

教學反思: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過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法的豎

式及兩位數加一位數的進位加法。因而教學時我注重學生對“滿十進一”

的發(fā)現和理解?!霸谔骄啃轮倪^程中,我讓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

驗,發(fā)現個位上的數相加滿10了,怎么辦呢?然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算理、

通過擺小正方體,滿了十個先把他們擺一起,找到計算這道題的關鍵。

第三課時兩位數加兩位數練習課

教學內容:

課本P14--P15練習二

學習目標:

1、鞏固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法運算,加深加法意義的理解,為退位減法的

學習做準備。2、讓學生有機會在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氣氛中培養(yǎng)解決問題

的能力,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3、引導學生在辨識的練習中體驗數學學習

的趣味性、挑戰(zhàn)性,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學習的能力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教學重點:

1、通過練習,使學生能比較熟練的進行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法運算,提

高學生的運算技能。

2、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通過練習,使學生比較熟練而準確的進行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法運算。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卡片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1、學習了關于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法運算。你們有哪些收獲呢?指名

匯報。

2、總結得真不錯。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來研究,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相

信大家會有更大的收獲。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

二、合作探索,鞏固知識。

1、完成第14頁練習二第5題。教師巡視、指導。做完以后請小朋友

在小組內說一說是怎樣計算的。

2、名匯報、并說明計算方法。計算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法時,要注

意什么問題?指名回答。

3、完成第14頁練習二第6題。這些計算對嗎?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

把錯誤的改正過來。指名匯報,并說出錯誤應該如何改正。

4、完成第15頁練習二第9題。教師巡視。指名匯報,并說明解題思

路。

5、完成第14頁練習二第7題。仔細讀題,理解題意后完成填表。指

名匯報,并說說是怎樣計算的。觀察表格,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說給你

的同桌聽一聽。指名匯報。學生匯報,并說明解題思路。

6、完成第15頁練習二第8題。有四只小白兔一起上山采蘑菇,現在

它們正在為誰采的蘑菇最多而吵鬧,你能幫幫它們嗎?

7、怎樣做才能解決它們的問題?指名匯報。

8、完成第15頁練習二第10題。請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完成。教師巡

視。指名匯報。

[設計意圖]:加深理解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三、課堂總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練習,你有什么新的收獲?

學生從知識、方法上進行總結。

四、隨堂練習

第四課時兩位數減兩位數

(不退位減法)

教學內容:

課本P16、17例1,練習三1--3題。

學習目標:

1、創(chuàng)設情景,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數學問題,逐步培養(yǎng)學生解決數學問

題的能力。2、鼓勵學生進行算法探索,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筆算

方法。

3、結合情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

學生進一步理解相同數位對齊的意義,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兩位數的

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不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出示主題圖。

2、分小組交流從圖中了解到的信息。

3、匯報: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贏了?

4、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會解答嗎?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情景圖,從而使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激發(fā)解決問題

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學例1.

仔細地觀察圖。怎么解決聰聰的問題。板書算式:56-22,思考計算方

法,在練習本上試算。小組交流算法。指名匯報。

2、小結:先自己歸納,再得出: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開始減,個位

減個位,十位減十位。

[設計意圖]:在嘗試、交流中掌握計算方法初步體會算法的多樣化。

二、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完成第19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選擇一道題與同桌交

流算法。匯報結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頁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并說說是怎么想的

3、完成練習三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匯報、訂正觀察兩道題的區(qū)別

與聯(lián)系,在小組內交流發(fā)現。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掌握計算方法。

三、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又學會了什么?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學生先互相

說說再回答: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開始減,個位減個位,十位減十位。

四、隨堂練習

教學反思:

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的基礎上進

行學習的,學生已經學會了用豎式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所以在教學中,

我并沒有將精力放在筆算方法上,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通過數學例題中的

數學信息提出了不同的問題,再列豎式計算。

第五課時兩位數減兩位數

(退位減法)

教學內容:

課本P18--P19例2、例3

學習目標: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

2、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增強學生的愛國這情。

教學重點:

掌握用筆算方法計算兩位數退位減法,并明白其算理。

教學難點:

能運用豎式計算兩位數退位減法。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主題圖、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出示主題圖。聰聰還有一個問題想考考大家: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

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回答。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學例2。

A.結合前面所學的知識思考計算方法。

B.分小組交流想法:個位上6減8不夠減怎么辦。

C.匯報各自的計算方法。

D.如不能口算,可以用豎式計算。

E.用擺小棒理解退位的算理。

F.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思考并匯報。

2、教學例3。

出示50-24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你的算法。

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匯報。

3、小結。先學生思考計算方法。分小組交流想法。并匯報:相同數位

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如果個位不夠減,就從十位退1。

[設計意圖]:通過猜想、練習、交流總結,使學生掌握退位減法的筆算方

法。

三、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完成第19頁做一做第2題。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匯報并說說是

怎樣想的。

2、完成第20頁練習三第5題。先用小棒擺一擺,再計算。指名匯報

3、完成練習三第6題。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匯報并說明錯誤的原因,

及怎樣改正。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生掌握計算方法。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學會了什么

五、隨堂練習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的內容為兩位數的退位減法的新課,為了突破這個重點,在課

的開始,我利用2008年北京開奧運會中國得獎牌的數引入新課,讓學生從

情境中感受到教學的樂趣。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就是讓學生理解個位不夠

減時,從十位退一。為了突破退位減法的教學難點,我利用“個位不夠減”

的矛盾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讓學生產生“怎么減”的愿望,還注重學生的動

手操作,在課堂中利用擺小棒,通過操作與演示,使學生比較形象地理解

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通過小棒的幫助,理解計算的方法,學生不

僅學得輕松,也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在例3教學中,教材安排了被減數

個位上是0的退位減法,由于有了前面例2的基礎,此處我就大膽放手讓

學生自己去完成,從列豎式到計算,教師都要勇于讓位,大膽放手讓學生

自己去解決,重點提示學生如何退位的問題,讓學生充分體驗到作為學習

主人的快樂。

第六課時兩位數減兩位數

(練習課)

教學內容:

課本P20--P21練習三

學習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掌握兩位數與兩位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較正確、

熟練地計算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減法。

2.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檢查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

教學重點:

查漏補缺,反饋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的計算熟練度和準確度。

教學難點:

提高學生的計算和檢查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判斷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圖片和題卡

教學過程:

一、總結引入

小朋友們,學習了兩位數與兩位數的加減法。你們有哪些收獲呢?把

你的收獲在小組內交流一下。指名匯報??偨Y得非常好。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

繼續(xù)來研究。

[設計意圖]:課前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

二、鞏固練習

1、完成第20頁練習三第4題。請仔細觀察圖,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說給同桌的同學聽一聽。怎樣求還剩多少個?指名回答。板書算式:32-1lo

這道題該如何計算呢?

2、完成第20頁練習三第3題。教師巡視。指名匯報,選一道題說說

計算方法。

3、完成第21頁練習三第9題。教師巡視。指名匯報。

4、完成第21頁練習三第7題。同桌兩個同學與相說一說下面各題差

的十位上是兒?你是怎樣想的?

5、第22頁練習三第10題。仔細觀察,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指名匯

報。怎樣求雨傘多少錢一把?獨立完成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計算方法。指名

匯報,并說明算法。

5、第22頁練習三第11題。先自己獨立完成,完成后從加法和減法中

各選一道題在小組內說說計算的方法。指名匯報、訂正。

[設計意圖]:1、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2、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使學

生掌握計算方法。

三、強化練習

1、完成第21頁練習三第8題。有3只母雞帶著自己的孩子出來找吃

的東西??扇业男‰u混到了一起。你能幫助雞媽媽找到自己的孩子嗎?

教師巡視。指名匯報、訂正、評比。

2、完成第22頁練習三第12題。教師巡視。指名匯報,并說明填法。

3、完成第22頁練習三第13題??戳吮硪院螅阆氲搅四男祵W問題?

和小組的同學交流。指名匯報。選擇兩個你喜歡的問題列式算一算。同桌

的同學互相交換檢查,并說說計算的方法。

[設計意圖]:提高學生練習的熟練性。

四、總結:通過今天的練習,你有什么收獲。

五、隨堂練習

第七課時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

教學內容:

課本P23例4

學習目標:

1.引導學生學習用減法解決“求比一個數少兒的數”的問題。

2.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

題。3.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生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學生學會用減法解決“求比一個數少兒的數”的問題。

教學難點:

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的意識和能

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主題圖

教學過程:

(-)復習準備

1.小明比小紅大3歲

師問:通過這句話你知道是誰和誰比?誰大?

2.紅花比黃花多7朵

師問:通過這句話你知道誰和誰比?(紅花和黃花比)誰多誰少?(紅

花多黃花少)

師說:如果老師問通過這句話,你能知道什么?請你從這兩方面來回

答。下面我們再練一道題。

3.雞比鴨少15只

師問:通過這句話你知道了什么?

4.擺一擺

(1)第一行擺8個圓,第一行比第二行多3個圓,第二行擺兒個?

(2)第一行擺8個圓,第二行比第一行多3個圓,第二行擺多少個?

5.看圖回答問題

(1)出示紅花黃花圖

紅花:卷畬槍卷卷看趣榭煞金禽畬離禽食

黃花:卷笛念發(fā)卷金影叁

圖128

師問:紅花有兒朵?黃花有兒朵?

紅花和黃花比誰多?誰少?

和黃花同樣多的有兒朵?比黃花多兒朵?

師說:如果老師將黃花的朵數蓋住,同學們能不能通過紅花有15朵,

比黃花多7朵,求出黃花的朵數?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例8。

(二)學習新課

1.出示例8

例8紅花有15朵,紅花比黃花多7朵。黃花有多少朵?

(1)讀題。自由小聲讀、默讀、指名讀。

(2)找已知、求。教師在題上標出,并畫出線段圖。

1歲

紅花:f':」

黃花:;T比黃花多7朵

?一

圖129

(3)分析數量關系

師問:誰和誰比?哪種花多?那么紅花可以分成哪兩部分?怎樣求黃

花?(這道題是紅花和黃花比,紅花多,把紅花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

黃花同樣多的部分,一部分是比黃花多7朵,從15朵里去掉比黃花多的7

朵就是和黃花同樣多的部分,即黃花多少朵)

(4)列式計算15—7=8(朵)答:黃花有8朵。

2.小結

師說:做這種應用題,關鍵找出誰和誰比,誰大誰小,求小的用減法

計算。

3.做--做

有雞32只,雞比鴨多15只。有多少只鴨?

師問:你認為哪句話最重要?你從中知道了什么?求大數還是求小

數?用什么方法計算?獨立解答此題。

4.改一改

師說:在例8中,如果把第二個條件改成“紅花比黃花少8朵”應該怎么

解答?

出示改好的題:

紅花有15朵,紅花比黃花少8朵。黃花有多少朵?

(1)讀題。(2)找準已知、求。(3)分析數量關系:①畫實物圖分

析;②畫線段圖分析;③擺紅圓、黃圓分析。

以上三種方法任選一種,理解誰和誰比、誰大誰小、求大求小、怎樣

計算。(紅花和黃花比,紅花少,黃花多,求黃花也就是求多的,用加法

計算)

(4)列式計算15+7=23(朵)答:黃花有23朵。

5.比一比

師問: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什么不同點?(都是紅花和黃花比,

知道紅花求黃花。不同的是例8中黃花是少的,所以用減法計算,而改一

改后,黃花成多的了,所以用加法計算)

(三)鞏固反饋

1.擺一擺

(1)圓形有7個,圓形比三角形少2個,三角形有幾個?

(2)三角形有8個,三角形比圓形多2個,圓形有兒個?

2.說一說哪種跟哪種比

(1)黑熊比白熊多8只。(2)科技書比故事書少20本。

3.說一說哪種跟哪種比,哪個大,哪個小,求大數還是求小數

(1)黑兔9只,白兔比黑兔多3只,白兔有幾只?

(2)白兔12只,白兔比黑兔多3只,黑兔有幾只?

4.拍手游戲

(1)老師拍8下,學生比老師少拍3下,學生拍兒下?

(2)老師拍3下,學生比老師多拍5下,學生拍兒下?

5.獨立完成下列各題

(1)河里有26只鴨,比鵝多12只。河里有鵝多少只?

(2)小光有74張郵票,小光的郵票比小華的多16張。小華有多少張?

(3)日照鄉(xiāng)服裝廠二月份比一月份多生產服裝356件。一月份生產了

2738件,二月份生產了多少件?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是教學反敘的求比一個數多兒(少兒)的數的應用題,學生容

易見多幾就加,見少幾就減,為了避免這類錯誤,培養(yǎng)學生認真分析數量

關系的習慣和逆向思維的能力,在復習準備過程中安排了五個練習。前三

個是讓學生會通過一句話分析誰和誰比,誰大誰小,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第四個練習是擺一-擺,繼續(xù)通過練習明確誰和誰比,誰多誰少。第五個練

習,通過看圖回答問題,引出今天要學的新課。在學習新課過程中,重點

讓學生體會做這類題的關鍵是找出誰和誰比,誰大誰小,求小數用減法,

求大數用加法。在鞏固反饋過程中,先通過動手操作擺三角形,體會誰多

誰少。再通過口答誰和誰比,誰多誰少,求大數還是求小數,了解學生的

掌握情況,然后通過拍手游戲,繼續(xù)鞏固今天的新知,在此基礎上,讓學

生獨立完成5道應用題,學生是不會再覺得困難的。

第八課時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練習課)

教學內容:

課本P24-—P25,練習四

學習目標:

1、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求比一個數少

兒的數”的簡單問題。

2、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提高學生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的計算技能。

教學難點:

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引入新課

出示:二(1)班原有38位同學,這學期乂轉來5位同學,二(1)班

現在有多少位同學?這道題該怎樣解答?把你的解答思路在小組內說一

說。學生匯報解題思路。學生自由說。

[設計意圖]:讓學生明白練習的目標。

二、合作探索

1、完成第24頁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并回答。

2、完成練習四第8題。教師巡視、指導。指名匯報,選題說計算方法。

計算兩位數與兩位的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問題?指名匯報、歸納。

3、完成練習四第5題。觀察統(tǒng)計表學生分小組交流從統(tǒng)計表中了解的

信息。學生匯報發(fā)現。思考、提問,和同桌交流問題。選擇兩個問題列

式算一算。學生匯報提出的問題及解答思路。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進一步熟練100以內的加減法運算,提高計算的正

確率,同時提高學生的統(tǒng)計意識。

三、鞏固練習,實踐應用

1,完成練習四第6題。觀察圖,把你了解到的信息說給同桌聽一聽。

并匯報:怎樣做可以知道第二只啄木鳥吃了多少只蟲?在練習本上解答

出來。學生匯報解題思路。2、完成練習四第7題。從圖中你了解了哪

些信息?指名回答。怎樣做可以知道小玉攢了多少錢?把你的方法在小

組內說j說。指名匯報解答方法。做了這道題,你想到了什么?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

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又學會了什么?學生自己回答。

五、隨堂練習

第九課時連加、連減

教學內容:

課本P26--P27例1、例2

學習目標:

1、通過同學間的交流,掌握用豎式連寫的方法,會正確計算三個數的加、

減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