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世界第一高峰_第1頁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_第2頁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_第3頁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_第4頁
攀登世界第一高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上海市黃浦學校董慶茴教學設計教學目標:能在閱讀過程中獨立認識課文10個生字“逾、階、摳、蹬、斬、釘、噙、驟、憊、堪”,積累詞語10個,用學過的方法理解:“不可逾越、斬釘截鐵、驟然”等詞語。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邊讀邊思,學習提出問題。了解中國登山健兒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體會登山這一極限運動的艱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帶給我們的啟示。教學重點、難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培養(yǎng)學生具有邊讀邊思,以及提出問題的能力。能通過學習課文了解中國登山健兒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體會登山這一極限運動的艱辛。感悟攀登世界第一高峰帶給我們的啟示。教學準備教師方面的準備:多媒體課件、課外閱讀資料。學生方面的準備:搜集有關珠穆朗瑪峰的資料。教學過程:談話導入,揭示課題:師:(板書:世界第一高峰)(出示喜馬拉雅山脈的地圖,簡介珠穆朗瑪峰)。同學們,這就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它是喜馬拉雅山的主峰,海拔8848米,相當于21座金茂大廈那么高。高山上終年積雪、空氣稀薄,地形陡峭險峻,也是世界各國登山運動員最向往的地方,他們把能登上珠穆朗瑪峰作為自己運動生涯的最高榮譽。2、師:1960年,正是我國最困難的時期。中國登山隊的勇士們肩負著黨和人民的重托,從北路首次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這一壯舉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同時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人可以戰(zhàn)勝任何困難。(出示上述文字)3、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重溫這令人振奮的歷史瞬間。補齊課題,齊讀課題。說明:此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還沒學習課文之前,就先對珠穆朗瑪峰的知識有所了解,這樣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老師還對于課文發(fā)生的時代歷史背景作了簡介,也是為了幫助學生能更好地走進文本,學習課文。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2、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并注意正音:“蹬、斬、釘、噙、驟”3、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說說在這些時間里,登山隊員在干什么?用“(什么時間)中國登山隊隊員(干什么)”句式來說一說。4、幫助學生梳理中國登山隊登山的過程。說明: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通過看登山的路線圖,再根據(jù)時間的變化,將登山隊員們登山的過程連起來說說,既是幫助學生對課文的內容有了整體的感知,也是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這一能力的鞏固練習。精讀課文,理解感悟。1、師:課文重點寫了登山隊員最后那一天一夜24小時的登山過程。四人組成的突擊隊由突擊營地海拔8500米出發(fā),經(jīng)過5小時來到“不可逾越的第二臺階”是在海拔8680米的地方,5個小時攀登了168米,而在剩下的19小時里他們繼續(xù)向峰頂進發(fā),爬了164.43米,從所花的時間及路程上你有什么問題提出嗎?(預設:164.43米為什么要花19小時?)2、師:是啊!究竟他們遇到了怎樣的困難險阻?讓我們來讀讀課文的3—5小節(jié),從中找找答案。說明:“學貴有疑”,問題是思維的搖籃,教師通過這樣的一段敘述,啟發(fā)學生提問,同時也是在指導學生如何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提出恰當、合適的問題。3、交流反饋,隨機出示詞句。(1)這兒的巖壁又陡又滑。連一點可攀援的地方也沒有。(2)夜幕降臨了。(3)寒風猛烈地呼嘯著,氣溫驟然下降到許多。(4)隨身攜帶的氧氣越來越少,困難更大了。(5)此時他們已經(jīng)疲憊不堪。4、再次默讀3、4、5小節(jié)思考:面對這些困難,登山運動員又是任何克服,任何攀登的呢?用“”劃出有關詞句。5、小組交流6、交流反饋,重點指導。(1)“這兒的巖壁又陡又滑,連一點兒可攀援的地方也沒有。他們雙手摳住巖縫,腳尖蹬著巖面,使出全身力氣向上爬。但是,沒上幾步又滑落下來?!保ㄑa充材料,理解“第二臺階,不可逾越”,體會攀登的艱辛;指導朗讀句子)(第二臺階是珠峰北面8680米到8700米之間的一段巖石峭壁,幾乎是直立的,就是這4米左右的峭壁是通往山頂?shù)奈ㄒ煌緩?。?960年前珠穆朗瑪峰攀登大事表北路(中國境內)1921年,英國登山隊首次攀登,到達6985米,沒有越過。1922年,英國登山隊再次攀登,在到達8225米的高度時,因死亡七人而告失敗。1924年,英國登山隊到達北坡“第二臺階”8680米下邊,因氧氣不足而被迫下山。1933年,英國登山隊登山到達8570米,又失敗。1935年,英國登山隊,到北坡海拔7000米,附近而返。1938年,英國登山隊在到達海拔8290米的高度后,宣告失敗。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第一次攀登珠峰的活動未超過海拔6400米的高度說明:利用課外資料的補充,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第二臺階”被外國探險家認為是“不可逾越”的。從而,有更加深刻的感受,能有感情地讀好句子。(2)劉連滿看到這個情景,立即蹲下身子,斬釘截鐵地說:“快,踩到我的雙肩上!”(指導朗讀句子;理解“斬釘截鐵”,體會劉連滿的心情)(3)可是又沒有別的辦法,隊員們只好眼里噙著淚花,一個接著一個,踩著他的雙肩,攀上了絕壁。(說話訓練“隊員們猶豫了,心想:這空氣稀薄,,。體會隊員們眼里噙著淚花時的心情。指導朗讀句子)(4)他們一個個咬緊牙關,屏住呼吸,一步,一步,頑強地向上爬……(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朗讀)7、指導朗讀最后兩句句子,體驗登頂后的心情。8、齊讀課文3-5節(jié)。四、“活用”語言,深化領悟。1、根據(jù)要求進行說話練習。要求:根據(jù)課文內容,或課外收集到的資料,以“向您致敬,我心中的勇士!”或“這一幕,永遠銘刻我心中”為開頭,說一段話。總結語:中國登山隊的隊員,為了讓鮮艷的五星紅旗高高地飄揚在世界第一高峰,憑著頑強的毅力,歷經(jīng)千險萬阻,克服重重困難,終于征服了世界第一高峰。他們的形象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他們的意志和毅力將永遠在我們中間傳誦,他們的精神將永遠鼓舞著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地拼搏。說明:設計本練習一是檢驗本課語言訓練效果;一是看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二是讓學生借助文字表達自己學習課文后心靈的感受。板書:35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登第二臺階摳蹬蹲踩攀登頂咬緊屏住勇敢頑強協(xié)作說課要點1、說教材:《攀登世界第一高峰》這篇課文是對我國登山健兒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真實記錄。文章按時間順序記敘我國登山健兒1960年攀登珠穆朗瑪峰最后登頂?shù)臅r刻。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這里氣壓變化不穩(wěn)定,沒有植被,空氣中氧氣含量少。攀登珠峰是一項挑戰(zhàn)身體極限的運動,需要勇氣、毅力和充分的準備。我國登山健兒登頂?shù)某晒?,向世界展示了中華兒女不凡的氣概。文章脈絡清晰,所述的中國登山隊員攀登珠穆朗瑪峰的經(jīng)過,著實讓人感動。但是,那個年代離現(xiàn)代的孩子們太遠;孩子們對登山運動也不太熟悉。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縮短孩子與文本之間的距離,讓他們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體驗,從而能真正體會文章的主旨。2、說學情:三年級的學生在入學兩年多的學習中,在識字,閱讀,說話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礎。在識字方面,完全可以讓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上小組合作學習交流,教師當堂復習鞏固,來學習文章中的生字。在前幾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們已經(jīng)學會了預習課文,復述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理解字詞。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為指導學生根據(jù)課文里不理解的字、詞、句,提出問題。并通過閱讀文本,交流,討論,解決問題,感悟真諦。三年級的學生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所以在學習課文時教師主要起到引導作用,引領學生走進文本,通過多讀課文來理解課文內容,從而體會出中國登山健兒不畏艱險,勇于挑戰(zhàn)極限的勇氣和毅力,以及隊員之間互相合作的團隊精神。3.說教學目標:根據(jù)單元目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來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具體目標詳見[教學設計及說明]部分。目標之一在于知識點的落實。本篇課文有十個生字,在教學時可以結合講讀課文分散學習?!暗拧?、驟、噙、釘”這五個生字要注意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而“蹬、驟、噙、堪”這幾個字字形比較復雜,教師可以在板書時,指導學生寫一寫。在理解“驟然,疲憊不堪”詞語的意思時,可以結合課后詞句活動室中的第一題,讓學生通過找近義詞的方法來理解。而“不可逾越、斬釘截鐵”的意思也可以通過讀課文,借助課外資料,查找字典的解釋等學生認為合適的方法來理解,充分調動學生已知,來幫助他們學會還不了解的內容。目標之二、之三是能力點的落實,讓學生在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訓練學生具有邊讀課文,邊思考的學習好習慣。教師還利用文本資源,創(chuàng)設情景培養(yǎng)學生具有提出問題的。目標之四是情感目標的落實,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了解中國登山健兒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的故事,體會登山這一極限運動的艱辛。感悟中國登山隊員勇于挑戰(zhàn)極限的勇氣和毅力,以及運動員之間的互相合作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4、說教法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指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本課中,教師就要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情景,指導學生提出恰當、合適的問題。在學習課文3-5節(jié)時,教師可以先從文本入手,啟發(fā)學生對文中交代的時間產(chǎn)生疑問,登山隊員們攀164.43米為什么要花19小時?可見,他們面臨了許多困難。通過提出疑問,再來讀課文,找到有關的語句來鉆研,學習。學貴在疑,當學生在學習時能邊讀邊思,產(chǎn)生疑問,然后,再去潛心讀文,品讀研究,這樣才是真正的學習,也是真的讀懂了課文。同時,這樣的學法指導對于學生也是終生有益的。5、說學法進入了三年級,學生擁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又由于課文講述的故事條理清晰,因此學生在初讀課文后就能夠了解主要內容。但還不能充分理解,特別是要讓學生理解中國登山隊員勇于挑戰(zhàn)極限的那種勇氣和毅力。因此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自己感悟到中國登山健兒的那種可歌可泣的精神,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6、說實施緊扣重點段落,培養(yǎng)問題意識。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引導質疑問難。”根據(jù)教材的特點,結合本文描述的情景遠離學生實際生活這一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重點段落進行質疑。同時,為了有效地解決學生的疑問,教師課前著重幫助學生搜集珠穆朗瑪峰的相關資料,再教學過程中,教師適時補充有關資料,引導學生關注與文本關系密切的信息。這樣,也能培養(yǎng)學生通過信息找尋答案,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關鍵詞句,感悟思想情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讓學生讀重點段落,劃關鍵句,理解重點詞的方法,再現(xiàn)中國登山運動員登山的場面,讓學生感悟作者所要體現(xiàn)的情景和表達的情感。還可以通過看圖片和資料,讓學生對“第二臺階”有直觀的了解。創(chuàng)設情景,活用語言,激發(fā)愛國熱情。在教學的最后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容,或課外收集到的資料,以“向您致敬,我心中的勇士!”或“這一幕,永遠銘刻我心中”為開頭,說一段話。希望通過這樣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能再回味一下課文中的感人之處,借助文字表達出每個孩子的心靈之聲。教學反思《攀登世界第一高峰》整篇課文,從一開始到接近末尾都是表現(xiàn)出登山的艱難與險阻。我處處讓學生投入感情,去讀,去感受,雖然說學生讀的很到位,很動情,但我總覺得有點假。最明顯的是最后一段,我一開始是這樣教學的:師:經(jīng)過長時間的攀登,此時的他們已是……(生接說)"疲憊不堪"師:怎樣才算是疲憊不堪呢,你能說說看嗎?生:非常非常的累,沒有一點力氣,不能再往前走了。生:甚至連爬都爬不動了。師:說的非常好,那他們有沒有就此停下來?(沒有)你在騙我,他們明明已經(jīng)疲憊不堪了呀,怎么還沒停下來?生:因為他們有一種頑強的精神。生:因為他們眼看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的愿望就要實現(xiàn)了,心里一激動就又有了力氣登山了。師:原來他們是靠這頑強的毅力和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的愿望來觸使他們再向前的。那他們又是如何向前的?生:他們一個個咬緊牙關,屏住呼吸,一步、一步,頑強地向上爬……

我讓學生讀好這一段,讀出疲憊不堪的樣子來,因為緊接著的就是他們成功的喜悅,這樣強烈的對比更能體現(xiàn)出登山的艱難與成功后的喜悅。學生讀的很到位,有的學生甚至做出了一幅痛苦的樣子,接著我讓學生讀下邊的一句:“啊,成功了!”幾個學生的朗讀我總覺得不到位,沒有那總艱難后成功的喜悅,于是我讓全班一起讀,聲音上達到了我的要求,但情緒上還不夠,怎么辦?這時我靈機一動,我讓學生走出自己的座位,釋放出自己的感情,不照書上讀“啊,我們成功了!”而是你想說什么就說什么,做什么就做什么。我?guī)蛯W生引讀前面一句"他們一個個咬緊牙關,屏住呼吸,一步,一步,頑強地向上爬……"學生一開始還在演繹著我所讀的,等我讀完,頓時教室里一陣歡呼,有的跳起來嘴里喊著"耶……"有的兩個,三個抱在一起,久久不肯停下來。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我感受到,要讓學生真正釋放出自己的感情,關鍵是不局限于一個模式,這樣更能讓學生體會到深層次的意思。有關訓練材料一、基礎題:1、組詞:健()噙()援()驟()鍵()禽()緩()聚()2、寫出下面句子中帶點詞語的近義詞:寒風猛烈地呼嘯著,氣溫驟然下降了許多。()此時他們已經(jīng)疲憊不堪。()隊員們只好眼里噙著淚花。()二、擴展題:1、照樣子,寫句子:例:這兒的巖壁又陡又滑,連一點兒可攀援的地方也沒有。這兒空氣十分稀薄,。羅丹雕塑女像時十分投入,。爸爸從不輕易浪費時間,。2、根據(jù)課文內容填空:中國登山健兒:王富洲、()、()和劉連滿在攀登“第二臺階”時,他們雙手(),腳尖()向上爬。幾次失敗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