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教學(深度解讀與有效教學)_第1頁
詩歌教學(深度解讀與有效教學)_第2頁
詩歌教學(深度解讀與有效教學)_第3頁
詩歌教學(深度解讀與有效教學)_第4頁
詩歌教學(深度解讀與有效教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教學(深度解讀與有效教學)第一頁,共107頁。詩歌的深度解讀與有效教學韓山師范學院學院中文系肖細白第二頁,共107頁。理解這二種關系:一、解讀與教學;二、深度解讀與有效教學第三頁,共107頁。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請看一個很典型的案例。(無錫高級中學公開課)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忱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第四頁,共107頁。請看教學過程:一:導入二:配樂范讀(感受一種情懷)三:感受領悟1、問:你從這首詩感受到了一種怎樣的情懷?2、學生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四:譯讀。1、請你任選詞中一句或幾句,盡量用詩化的語言把詞意表達出來。(如能押韻則更好)2、(投影譯文)教師誦讀第五頁,共107頁。五:賞讀1、請展開想象,以詩作的內容作一個封面設計圖,說說你的設想。(學生自主回答后教師問:)你為什么要設計她拿酒杯?你為什么要把花設計得開得很茂盛?你為什么要突出她的眼神?你覺得詩中哪一句最打動你?第六頁,共107頁。六:誦讀(有感情地讀)七:以“走近李清照”為話題寫一篇作文。第七頁,共107頁。請老師們點評這個教學過程出了什么問題?教學重點應該放在哪里?第八頁,共107頁。點評:總的來說這是一堂不成功的課,也是一堂很典型的不成功課。它的不成功主要原因是:沒有對詩歌的深度解讀。第九頁,共107頁。特別提醒:我們很多老師很容易被這樣的課表面迷惑,它外表有很多光環(huán):一:有層次:“配樂范讀”(感受)—“學生讀”(自主)—“譯讀”(檢查、示范、修正)—誦讀(進一步感受)二:體現新課程精神:1、課堂熱鬧:有音樂、有繪畫、有朗讀、有活動熱鬧非凡?!匾暸d趣。第十頁,共107頁。2、重朗讀。3、學生自主參與。4、師生平等互助。三、教學程序完整,思路清晰。第十一頁,共107頁。但是,如果架空了課文,再多的光環(huán)也是沒有實際意義的。所以詩歌的深度解讀是有效教學的必要前提。第十二頁,共107頁。詩歌的深度解讀第十三頁,共107頁。對詩歌全局把握:例如:天凈沙·秋思

[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第十四頁,共107頁。對詩歌的全局把握至少應該有如下幾點:1、詩歌的情感基調,情感線索。2、畫面與畫面之間的關系以及情感的推進。第十五頁,共107頁。細節(jié)領會1、第一幅畫面的特點;第二幅畫面的特點;二者組合產生的新的意義。2、第三幅畫面的特點;與前兩幅畫面的內在聯(lián)系。3、“夕陽西下”與前三幅畫面是什么關系;第十六頁,共107頁。4、“夕陽西下”有什么特殊的深層的含義。5、“斷腸人”在畫面中處于什么養(yǎng)的地位?!辽僖獜囊陨蠋讉€方面對詩歌作全面而深刻的解讀,才能有效地將閱讀文本轉化為教學文本。第十七頁,共107頁。

錢唐湖春行

白居易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春燕啄新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第十八頁,共107頁。全局把握1、前三聯(lián)主要寫景,第四聯(lián)主要抒情。2、前三聯(lián)寫景由遠到近,由大到小。3、前三聯(lián)與第四聯(lián)的關系。4、第一句和最后一句交代地點,也交代行蹤。照應標題“行”。第十九頁,共107頁。深入閱讀1、首聯(lián)。從大處落筆,寫孤山寺所見之景。第一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俺跗健保瑢懘核跎?,略與堤平。“云腳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云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第二十頁,共107頁。2、頷聯(lián)。寫鶯燕,是詩人游程中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用一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tài),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第二十一頁,共107頁。3、頸聯(lián)。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4、尾聯(lián)。寫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靶胁蛔恪?,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第二十二頁,共107頁。5、重點解讀。頷聯(lián)與頸聯(lián)是此詩的核心部分,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這更是一聯(lián)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征的能力。鶯、燕、花、草四種最見春色的景物,動物與植物選擇組合,獨具匠心。有聲有色有情韻。第二十三頁,共107頁。6、細節(jié)解讀。富有表現力的動詞:云腳低爭暖樹啄新泥迷人眼沒馬蹄最愛行不足動詞準確體現景物特征。把人的心理感受充分表現出來。第二十四頁,共107頁。富有表現力的修飾詞:

幾處、誰家漸欲、才能有了這八個字,靜止的畫面便流動起來?!皫滋帯笔菙盗吭~?!霸琥L爭暖樹”,是一幅很美的畫面,冠以“幾處”,這美的畫面就不是一幅,而是多幅。這邊有,那邊有,遠處還有?!傲寺匉L”為西湖一景,其實,春日西湖的四周,處處可聞鶯啼。第二十五頁,共107頁。?!罢l家”是疑問詞。詩人并非著意描繪“春燕啄泥”,而是有意追問:“那啄泥的春燕是誰家的呢?”隨著這一發(fā)問,說不定詩人會加快腳步,雙眼緊盯著那只春燕,看它到底把春泥銜到哪戶人家去筑巢。這么聯(lián)想開來,不是比僅僅刻劃“春燕啄泥”的畫面有趣得多嗎。第二十六頁,共107頁?!皾u欲”“才能”與“幾處”“誰家”一樣,不提供形象,不組成畫面,但加入詩中,卻使形象得以擴展,畫面得以延伸,自然之物會隨著詩人的“行”而流動起來。第二十七頁,共107頁。只有這樣進入課文才能真正領會詩歌的意境。第二十八頁,共107頁。讀出另外“八分之七”“言外之意,畫外之音”是詩歌的主要特征,解讀時讀出詩歌另外的“八分之七”尤其重要。例1、王昌齡《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皸盍睌U展:《詩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柳”“留”諧音,古有折柳送別的風俗——楊柳先衰,故以此喻青春易老。第二十九頁,共107頁。例2:“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如二月花”例3:“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例4:“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裝鏡臺。”例5: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第三十頁,共107頁。例6:“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崩?:孟浩然在《春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第三十一頁,共107頁。大部分詩歌字面后的意義遠比字面的意義要豐富得多,教師解讀時要透過字面,結合自己的知識經驗,生活經驗,生活閱歷將其進行深度解讀。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語文教學的真正目的。第三十二頁,共107頁。領會詩歌各種表現手法:各種修辭手法以及帶來的表達效果:例1:“紅杏枝頭春意鬧”——通感例2:“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夸張例3:“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保ǘ拍痢顿泟e》)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p>

——比喻第三十三頁,共107頁。例4:“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比喻,夸張。“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薄獢M人。此外諸如用典、電影蒙太奇、象征等藝術手法也是要用心體會的。寫景抒情的集中表現形式。第三十四頁,共107頁。舉例:用典:李商隱《錦瑟》“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薄皽婧T旅髦橛袦I,藍田日暖玉生煙?!彪娪懊商妫厚R致遠《天凈沙秋思》第三十五頁,共107頁。哀景寫哀:樂景寫樂:哀景寫樂,樂景寫哀,一倍增其哀樂:“春花秋月何時了”“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第三十六頁,共107頁。讀出詩句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舉例: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第三十七頁,共107頁。詩歌有著嚴密的內在的邏輯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緊緊圍繞著那種無法排遣的悲情而不斷展開不斷深化。“尋尋覓覓”詞一開始就用三組疊詞將自我形象推出,“尋尋覓覓”是當一系列不幸突然降臨時,作者下意識的行為。她尋什么?又覓什么?找到了什么?顯然,她要尋覓自己所愛的人,尋找失去的溫暖。第三十八頁,共107頁。然而,在這物是人非的環(huán)境里,所尋無果時,作者的內心開始強烈的翻騰了。“冷冷清清”是所尋的結果。這不僅是天氣帶來的感覺上的冷清,也是作者內心的凄涼。這種“冷清”因為天氣的寒冷而無法改善,更因為內心的凄涼而使其無法自拔。第三十九頁,共107頁。這時,作者內心的感受便變得更加強烈?!捌嗥鄳K慘戚戚”是內心多重凄涼感受集中而強烈的體現?!捌嗥唷獞K慘——戚戚”它是一個情緒不斷強化的過程,由“凄涼”到“悲慘”,悲傷的程度加深了。特別是“戚戚”,它所表現的,那是一種無聲的悲傷,是一種萬物為之沉寂的悲傷,是悲情的極致。第四十頁,共107頁。所以作者一開始就在這組疊詞里渲染了自己的情感,這種氣氛籠罩全詞,為全詞定下了感情基調,在下文里,作者不斷的表現和強化了這種情感。在這種情緒的籠罩之下,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只能讓作者觸景傷情,外界一絲一毫的變化,對于飽經滄桑的女主人來說都是觸目驚心的。第四十一頁,共107頁?!罢€寒時候,最難將息”這里不僅是自然界的變化無常帶來了身體的無助,更是人生境況的變化無常帶來的心靈的傷痛。這種傷痛是自身無法抵御的,即使借助可以令人忘憂的酒也無法抵御帶給她傷痛的“晚來風急”。更何況,還有舊時相識的大雁飛過勾起對往昔的回憶。今天,這多情的信使又在為誰傳遞鴻書呢?自己是再也無法享受到鴻雁傳書帶來的快樂了,此時的大雁無疑只能給她帶來更多的傷痛。第四十二頁,共107頁。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完全被痛苦包裹著的女主人,一個不斷被外界刺激而在痛苦中無法自拔的女主人。經過這一系列的折磨,詞人如凋落的黃花,瘦弱而憔悴,身心疲憊,無人可憐,無人問候。這度日如年的痛苦,比“乍暖還寒”更加難耐。第四十三頁,共107頁。其實,作者的痛苦又何止這些。那些讓人傷心欲絕的觸發(fā)物,偏偏在其不堪一擊的時候向作者紛紛襲來。“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一切讓作者是怎樣的傷心欲絕?“細雨”打在“梧桐”上,低沉的聲音,常人聽來也會產生多愁善感的聯(lián)想,更何況身心俱痛的詞人呢?又偏偏在“黃昏”時候,在這個生命將息的美麗而傷感的時候,在這個萬家即將團圓,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第四十四頁,共107頁。這個莊嚴而又多情的時候,萬物俱寂,只有“細雨”打在“梧桐”上,發(fā)出的聲音格外的清晰,格外的強烈?!包c點滴滴”,一聲聲像重錘猛烈擊打著作者的心靈。瘦弱、憔悴的作者,哪里經得起如此沉重的心靈敲擊。此時我們似乎無法分清,這“點點滴滴”到底是雨聲還是哭泣與嘆息?此時,作者的悲情達到極限,作者的情緒感染了周圍的一切,萬物也為之哭泣,為之沉寂。第四十五頁,共107頁。在這種鋪天蓋地的悲傷中,作者情不自禁、幾乎是一種呼天搶地的訴說:“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這最后的訴說,再一次有力證明作者悲情的無法排遣,也有力地總結了上述的多重悲愁:“尋尋覓覓”帶來的冷清凄慘;“乍暖還寒”帶來的身心蒼涼;“雁過”帶來的今非昔比的強烈感傷;“守著窗兒”度日如年的苦痛;特別是“雨打梧桐”的感天泣地之悲愴。第四十六頁,共107頁。是啊,這是一種怎樣的痛苦!一方面,作者在情不自禁的要訴說,因為,內心積郁得實在太多太多,這些痛苦實在是超過了身體的承受,時時刻刻都要在身體里溢出來。另一方面,作者又無法訴說,因為,這些痛苦之多之深又怎么能用言語表達?又怎能是一個“愁”字就可以概括得了?作者此時悲情之深重之強烈,真是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所以,自始至終,作者在作品中不斷抒發(fā)和強化的這樣一種悲情。第四十七頁,共107頁。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一二句看似沒有聯(lián)系,實際上第二句點明“相見”和“離別”的具體環(huán)境,渲染氣氛。第四十八頁,共107頁。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忱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第四十九頁,共107頁。李白《行路難》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暗天。閑來垂釣坐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第五十頁,共107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第五十一頁,共107頁。領悟詩歌的情懷:晉人陸機:“詩緣情而綺靡?!?/p>

——《文賦》明徐禎卿:“情能動物,故詩足以感人。荊軻變徵,壯士瞠目;延年婉歌,漢武慕嘆?!酝瑧n相瘁,同樂相傾者也。”

——《談藝錄》第五十二頁,共107頁。對于欣賞者而言,要想得到感發(fā)和感動,得到靈魂的凈化和思想的升華,就必須“披文入情”,透過文字符號,結合自己的生命情感體驗去與詩人進行“心靈的對話”,去體悟去挖掘作品中深隱的情感信息。第五十三頁,共107頁。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p>

徐志摩《再別康橋》“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愿做一條水草”第五十四頁,共107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p>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第五十五頁,共107頁。望江南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第五十六頁,共107頁。教學中怎樣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情感?

一、反復閱讀,多方位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1、抓住詩歌中主體景物的特色,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教學中要注意的是:首先善于抓住主要景物及特色,然后要善于引導學生運用寫景抒情的有關知識,掌握一般規(guī)律,懂得怎樣的景會渲染怎樣的情。2、從作者直接抒情上,把握詩歌的情感基調。注意:找準抒情語句,善于聯(lián)系與此相關的內容,即作者的具體描述。第五十七頁,共107頁。二、運用形象思維,再現形象和畫面,體會個中豐厚的情感。1、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展示詩歌的整體形象和畫面,體會此情此景。教學時,善于引導學生運用形象思維,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再造畫面和形象,體會個中特殊的韻味。再讓自己全身心投入畫面,并從中獲得沖動,進而從畫面和形象中挖掘情感,這是詩歌教學的主體,也是情感體驗的主體。2、營造特定的情境,體驗此情此景。教學時,善于引導學生根據詩歌去做合理的想第五十八頁,共107頁。象和聯(lián)想,抓住動人的一刻,從而創(chuàng)造出美麗動人的圖畫。3、仔細推敲富有表現力的字詞,進一步把握詩歌情感細微精妙之處。注意:從詩歌“煉字”所產生的表達效果去分析;從文化背景中把握原形意象中豐富的內涵。從而豐富學生的知識,放飛學生的情感。三、發(fā)散思維,開拓情感,從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1、向同類作品拓展。注意:適當引申;找到可比較的作品。第五十九頁,共107頁。

2、向生活拓展。注意:聯(lián)系作品適當發(fā)散。以情感為紐帶溝通作品與自然的聯(lián)系,讓作品帶來更多的美的享受。同時,也讓生活和自然帶來的靈感幫助學生感悟作品。第六十頁,共107頁??傊赫Z文學科豐富的人文性決定了語文教學不能忽視人文關懷。而這種人文關懷最集中體現在對作品的情感體驗上。詩歌教學尤其如此。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給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平臺,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放飛自己的想象和聯(lián)想,用自己滿懷的熱情和沖動和作品對話,和作者對話,和自然對話,從而享受情感,品味情感和豐富情感。只有這樣,語文教學才富有永恒的生命力。第六十一頁,共107頁。了解作品相關背景材料了解時代背景例: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介紹安史之亂,河南河北是叛軍騷擾的中心,冀北更是安祿山的老巢。現在都被唐王朝收復了,在戰(zhàn)亂中顛沛流離、漂泊“劍外”的詩人可以回到久別的家鄉(xiāng)過安定愉快的生活了,這該有多高興?。∷羞@些能夠幫助學生體會詩人那種欣喜若狂,而又充滿愛國主義的思想感情。第六十二頁,共107頁。了解作者生平及相關人、事、物等例:《前赤壁賦》——介紹作者的生平、遭遇以及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例:《有的人》——介紹魯迅的生平事跡,激起對魯迅的崇敬。第六十三頁,共107頁。掌握詩歌的語言結構

學習詩歌的語言表現力詩歌要講究押韻,要分行、分節(jié),又要講究音組的協(xié)調與配合,因此,詩歌的語言結構有明顯的特點:特點一:詞類可以活用。例1:“糞土當年萬戶侯”(糞土:名詞活用為動詞。形象地表現了作者對萬戶侯的蔑視和鄙視。)例2:“六月天兵征腐惡”(腐惡:形容詞用為名詞。)所以,詞類活用不僅可以使語言顯得生動而新穎,而且更主要的是有助于內容的表達,能增強作品的感染力。第六十四頁,共107頁。特點二:詞序可以變換。例1:“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九重霄的倒置)例2:“綠水蕩漾清猿啼”(猿啼清的倒置)例3:“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應笑我多情的倒置)以上例子說明,詞序更換在詩詞中是一種很常見的現象。從主觀意愿上來說,這種更換是為了適應舊體詩嚴格的格律,但是從客觀效果上來說,卻產生了一種特有的韻味和風格,從而突出了語言運用的靈活性。第六十五頁,共107頁。特點三:句子成分可以省略和壓縮。例1: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香爐灰飛湮滅?!?/p>

“羽扇綸巾”——“搖著羽扇,帶著綸巾”的省略。例2:陸游《書憤》:“樓船夜雪瓜州渡,鐵馬秋風大散關?!眱删溆擅~構成,其中省略了動詞和關聯(lián)詞,補充后:——“(捍衛(wèi)江防的)樓船,(冒著)夜雪,(巡邏在)瓜州渡(口);(披著)鐵(甲的戰(zhàn))馬,(頂著)秋風,(馳騁在)大散關(前)。第六十六頁,共107頁。這是陸游對過去戰(zhàn)斗生活的回憶。他利用這些名詞的組合,在讀者面前展現了一幅緊張而又嚴肅,激烈而又壯闊的戰(zhàn)斗生活畫面,格調在豪邁中透著悲涼。同時又強烈的表現了他那種“尚思為國戌輪臺”、“但悲不見九州同”的愛國主義熱情。句子成分的省略和壓縮帶來相應的表達效果:1、詩歌語言更加精煉。2、畫面更集中更具體(例2);形象更突出(例1突出周瑜的“從容”、“大將風范”)。3、詩歌的語言更具彈性,給讀者想象聯(lián)想的空間。同時,讀者通過想象聯(lián)想補充省略的成分的同時,也促進了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情感交流。第六十七頁,共107頁。詩歌的有效教學主要講兩點:一、將閱讀文本有效的轉化為教學文本。亦即提取有效的教學信息。二、將有效的教學信息轉換成有效的問題情境。第六十八頁,共107頁。一:提取有效的教學信息:還是以李清照《醉花陰》為例: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忱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第六十九頁,共107頁。要讀懂這首詩,就是要讀懂它的“情”,要讀懂它的情,也就意味著要讀懂作者的情表現在哪里,通過什么方式表現出來的。從這首詩某些關鍵性的詞句如“愁永晝”、“銷魂”、“涼初透”這些直接表達內心情感和內心感受的詞,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在這里表現的是一種愁情,而且是一種非同一般的愁情。第七十頁,共107頁。顯然這種愁情不是直接說出來的,也不是通過說故事來表達的,而是用了一種特殊的方式,這種方式,能把讀者帶到一種特定的情境之中,能打動讀者的心,而且讓人回味無窮。這種方式就是很多詩歌都要用到的“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方式。第七十一頁,共107頁。這里我們不得不說到一個詞:“意象”。作者通過一個個意象,以及意象的組合,構成一個個帶有主觀情感畫面,從而構成“意境”。第七十二頁,共107頁。什么是意象?簡單說來就是融合了作者情感的客觀景物。本詩歌中的“薄霧濃云”本來只是一個客觀景物,我們在自然界看到它時不是意象,因為它不帶任何情感色彩。但是一被作者采用進入詩歌就帶有感情色彩,就是意象了。第七十三頁,共107頁。什么是詩歌意境?意境指文藝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現出來的情調和境界。詩歌的意境就是通過各個意象組合構成一種情調和境界。所以,歸根到底讀懂詩歌就是要讀懂詩歌的意境。第七十四頁,共107頁。所以,這首詩的有效教學信息主要是:作者用了哪些意象,來表達作者的情感。作者又是怎么樣通過這些意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作者為什么要通過這些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教學中重點要解決的問題。第七十五頁,共107頁。請大家以李清照《醉花陰》為例來完成以上的工作。李清照《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忱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第七十六頁,共107頁。提取有效教學信息是關鍵,而且要掌握一定一定的規(guī)律。要進行詩歌的有效教學,還必須在此基礎上做一個同樣重要的工作:設置教學情境。第七十七頁,共107頁。二、設置有效的教學情境:所謂“情境”,就是強調學生參與,并且是思維參與。它有一種無形的力量讓學生興奮。第七十八頁,共107頁。還是以本詩為例:相關背景:這首詞是李清照前期的懷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趙明誠便“負笈遠游”,深閨寂寞,她深深思念著遠行的丈夫。這年,時屆重九,人逢佳節(jié)倍思親,便寫了這首詞寄給趙明誠。第七十九頁,共107頁。“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解讀:這兩句借助室內外秋天的景物描寫,表現了詞人白日孤獨寂寞的愁懷。(情境設置:這兩句作者寫了什么景物?借這些景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為什么要借助這些景物來表現自己的情懷?)“永晝”指漫長的白天,“永”字便可見詞人內心的無聊愁苦?!叭鹉X”,香料名,又叫龍腦香?!敖皤F”,銅制的獸形熏香爐。第八十頁,共107頁。(進一步設置情境:作者到底愁到了什么樣的程度?)——詩歌中找答案:“愁永晝”,且孤枕難眠(眼睜睜看著瑞腦銷金獸)。第八十一頁,共107頁。歸納總結:這兩句的意思是:從清晨稀薄的霧氣到傍晚濃厚的云層,這漫長的白晝,陰沉沉的天氣真使人愁悶。那雕著獸形的銅香爐里,龍腦香已漸漸燒完了,可心中的愁思為何總縷縷不絕呢?第八十二頁,共107頁。(再設情境,讓學生自己填寫關鍵詞:)可見,這兩句雖為景語,卻句句含情,構成一種凄清慘淡的氛圍,有力地襯托出思婦百無聊賴的閑愁。第八十三頁,共107頁?!凹压?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解讀:這三句寫出了詞人在重陽佳節(jié)孤眠獨寢、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情境設置:這三句寫出了詞人在重陽佳節(jié)什么樣的情懷?詞人通過哪些意象來表現這種情懷?為什么選取這些意象來表現這種情懷?)“玉枕”,瓷枕?!凹啅N”,即碧紗廚,以木架罩以綠色輕紗,內可置榻,用以避蚊。第八十四頁,共107頁。常言道:“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今日里“佳節(jié)又重陽”,詞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遠方的丈夫呢?一個“又”字,強調的是一年又一年。更是強調寂寞、怨恨、愁苦之漫長感,更何況,玉枕、紗廚往昔是與丈夫與共的,可如今自己卻孤眠獨寢,觸景生情,自然是柔腸寸斷心欲碎了。顯然,這里的“涼”不只是肌膚所感之涼意,更是心靈所感之凄涼。請注意:以上這些解讀不能直接告訴學生,必須設置一定的問題情境學生才能接受。

第八十五頁,共107頁。(進一步設置情境:作者在這里選取了一個特點的時節(jié)“重陽佳節(jié)”有什么用意?而且說“又重陽”又有什么深意?對于“涼初透”你又體會到了作者怎樣的情懷?)第八十六頁,共107頁。“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解讀:(情境設置:從前面我們看到作者的內心已被愁情填滿了,很顯然作者想解脫,她會用什么樣的方式去解脫呢?最后她解脫了嗎?)這兩句寫出了詞人在重陽節(jié)傍晚于東籬下菊圃前把酒獨酌的情景,襯托出詞人無語獨酌的離愁別緒?!皷|籬”,是菊圃的代稱,語出陶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钡诎耸唔?,共107頁?!鞍迪恪?,菊花的幽香?!坝洹?,因飲酒時衣袖揮動,帶來的香氣充盈衣袖。重陽佳節(jié),把酒賞菊,本來極富情趣,然而丈夫遠游,詞人孤寂冷清,離愁別恨涌上心頭,即便“借酒銷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賞這“暗香浮動”的菊花呢?第八十八頁,共107頁。(情境設置:作者“愁更愁”在詞中是怎樣表現的?在下句中找出關鍵詞。)“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這三句直抒胸臆,寫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颁N魂”極喻相思愁絕之情?!昂熅砦黠L”即“西風卷簾”,暗含凄冷之意。(問:“銷魂”與“西風”又有何內在聯(lián)系?“西風”這個意象在文學作品中又有什么意義?)第八十九頁,共107頁??偨Y提升:這三句工穩(wěn)精當,是作者藝術匠心之所在。先以“銷魂”點神傷,再以“西風”點凄景,最后落筆結出一個“瘦”字。第九十頁,共107頁。(問:作者把思婦與菊花相比有何用意?)在這里,詞人巧妙地將思婦與菊花相比,展現出兩個迭印的鏡頭:一邊是蕭瑟的秋風搖撼著羸弱的瘦菊,一邊是思婦布滿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創(chuàng)設出了一種凄苦絕倫的境界。第九十一頁,共107頁??偨Y提升引導學生一起完成:全詞開篇點“愁”,結句言“瘦”?!俺睢笔恰笆荨钡脑?,“瘦”是“愁”的結果。貫穿全詞的愁緒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體現??梢哉f,全篇畫龍,結句點睛,“龍”畫得巧,“睛”點得妙,巧妙結合,相映成輝,創(chuàng)設出了“情深深,愁濃濃”的情境。第九十二頁,共107頁?!耙弧?、“二”兩個步驟完整舉例:例1:王之渙《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第九十三頁,共107頁。問題情境:1、一二句主要寫景,寫了哪些景(意象)?2、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具有怎樣美學風范?3、這些景物在作者的筆下僅僅是景嗎?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情?4、“依山盡”的太陽已接近黃昏,作者為什么說是“白日”?第九十四頁,共107頁。5、一句是眼前看到景象,是實寫;二句是作者由眼前看到的想象出來的景象,是虛寫。作者虛實結合帶來了怎樣的表達效果?6、三四句抒情,作者抒發(fā)了怎樣的情?7、三四句抒情與一二句寫景有什么樣的內在聯(lián)系?8、作者“更上一層樓”到底看到了什么沒有寫,為什么?第九十五頁,共107頁。詩歌教學最終目的:把握意境總之,詩歌教學一定要:展示詩歌的形象和畫面,挖掘詩歌的情感,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第九十六頁,共107頁。例:把握詩歌《登鸛雀樓》的意境。詩歌的形象和畫面是詩人表達思想情感、創(chuàng)造意境的手段,所以,從畫面入手。展示畫面:第一步找出畫面的主體意象并感受畫面:前兩句主要寫景:“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畫面中有:潔如玉盤的白日;綿亙千里的中條山;奔流不息的黃河;想象中的浩瀚無邊的大海;面山臨水的鸛雀樓;引頸遠眺、游興未盡的詩人自我形象。問題情境:1、一二句主要寫景,寫了哪些景(意象)?第九十七頁,共107頁。第二步概括畫面特征:具有陽剛之美。表象在色彩明亮艷麗,景色壯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