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第一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我們知道,大多數(shù)生命是從一個受精卵開始的。受精卵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梁”?;蚝腿旧w精子卵細胞第二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人類有多少對染色體?23對(條)46染色體一般呈現(xiàn)什么形狀?X形生物的每一個體細胞都像受精卵一樣,在細胞核內(nèi)存在數(shù)目相同的染色體,而且成對出現(xiàn)。第三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觀察與思考1認真觀察經(jīng)過整理后繪制的人體(女)細胞內(nèi)的染色體圖(如右圖),回答下列問題:人體細胞內(nèi)有多少條染色體?為什么將這些染色體畫成一對一對的?23對46條。因為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第四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觀察與思考2認真觀察染色體和DNA的關系示意圖(如右圖),簡略概括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之間的關系?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第五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染色體DNA蛋白質(zhì)基因基因基因DNA染色體染色體,DNA和基因三者關系圖解、、、基因第六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
觀察與思考2如果用一根長繩來代表DNA分子,在長繩上用紅、橙、黃、綠、藍等顏色涂在不同的區(qū)段上。這些不同顏色的區(qū)段表示什么?怎樣才能把長繩處理成短棒狀的染色體的樣子?不同顏色的區(qū)段表示控制不同性狀的基因。不斷把長繩螺旋縮短變粗,就能把長繩處理成短棒狀的染色體樣子。第七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討論:1、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的來源怎樣?2、細胞中的染色體是怎樣保持恒定的?生物的體細胞中每一對染色體,都是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第八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生命的開始第九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46+46=9292+92=184……父母子子媳孫第十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1883年,比利時的胚胎學家比耐登對體細胞只有2對染色體的馬蛔蟲進行研究時發(fā)現(xiàn),馬蛔蟲的精子和卵細胞都只有2條染色體(由每一對里的一條組成),而受精卵則又恢復到2對染色體。那么,是不是所有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都是這樣的呢?第十一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1890年德國細胞學家鮑維里,1891年德國動物學家亨金,通過對多種生物的觀察研究,證實了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第十二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對對對對(條)(條)(條)(條)條條父母精子卵細胞受精卵新個體(體細胞)填寫生殖過程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變化并回答問題:23462346232323462346第十三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請寫出染色體變化的規(guī)律(用n、2n表示)
父母的性狀遺傳是通過雙親的把傳遞給了子代個體。生殖細胞基因親代()生殖細胞()子代()2nn2n第十四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AaAa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請完成下面的填圖,看誰填得正確。第十五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基因和染色體小結細胞核內(nèi)的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對的?;蚴侨旧w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第十六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生物體的各種性狀都是由
控制的。性狀的遺傳實質(zhì)上是親代通過
把
傳遞給了子代。在有性生殖過程中,
和
就是基因在子代間傳遞的“橋梁”。基因
生殖過程基因精子卵細胞練一練第十七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練一練
生物
染色體數(shù)目
體細胞
生殖細胞
犬78條(39對)
豬38條(19對)
豌豆14條(7對)
白菜18條(9對)請將各類生物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填入下表。39條19條7條9條第十八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動動腦:1、父母的性狀是怎樣遺傳給子女的()
A、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
B、通過孩子是學習和模仿
C、通過長期的共同生活
D、通過生殖細胞D第十九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動動腦:2、天鵝的受精卵發(fā)育成天鵝,而不發(fā)育成丑小鴨,是因為其受精卵含有特有的()
A、性狀B、細胞C、遺傳物質(zhì)D、細胞膜C第二十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動動腦:3、下列關系基因的敘述,正確的是()
A、動物和植物細胞內(nèi)沒有基因
B、只有受精卵中才有基因
C、只有生物的體細胞中才有基因
D、受精卵內(nèi)含有父母雙方的基因D第二十一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動動腦:4、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是體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目的()
A、兩倍
B、一半
C、相等
D、略少B第二十二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動動腦:5、已知水稻體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是24條,它產(chǎn)生的精子和卵細胞的染色體數(shù)目分別是多少條()
A、24條、24條
B、24條、12條
C、12條、12條
D、12條、24條C第二十三頁,共二十五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日動動腦:6、發(fā)現(xiàn)馬蛔蟲的精子和卵細胞都只有2條染色體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醋酸甲酯市場運行態(tài)勢及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速溶固體飲料市場發(fā)展趨勢及前景調(diào)研分析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調(diào)壓箱市場發(fā)展前景及投資戰(zhàn)略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竹纖維及制品市場發(fā)展狀況及投資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移動電源車產(chǎn)業(yè)運行動態(tài)及前景趨勢預測報告
- 2025-2030年中國白卡紙行業(yè)運行現(xiàn)狀及發(fā)展前景預測報告
- 飯店轉讓合同常用范本
- 水產(chǎn)海鮮批發(fā)合同
- 設計技術咨詢服務委托合同書
- 展覽館租賃合同
- 學校裝飾裝修工程施工方案
- 2025屆東方電氣集團校園招聘正式開啟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DeepSeek科普學習解讀
- 2024年山東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B卷)
- 2025年七下道德與法治教材習題答案
- 部編2024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2課《宋元時期經(jīng)濟的繁榮》檢測卷
- 家政服務員(母嬰護理員)五級模擬試題及答案
- 化工產(chǎn)品加工協(xié)議書范本
- 【人教版化學】必修1 知識點默寫小紙條(答案背誦版)
- 危險化學品目錄(2024版)
- 腦卒中-腦卒中的康復治療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