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散文概況 作家解讀-龔自珍、曾國藩(全)_第1頁
近代散文概況 作家解讀-龔自珍、曾國藩(全)_第2頁
近代散文概況 作家解讀-龔自珍、曾國藩(全)_第3頁
近代散文概況 作家解讀-龔自珍、曾國藩(全)_第4頁
近代散文概況 作家解讀-龔自珍、曾國藩(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近代散文的發(fā)展與演變

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謝飄云2014.5.7大學城校區(qū)2-305周三第1-3節(jié)第七章近代散文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和演變

本章講述的內(nèi)容:一、近代散文的發(fā)展概況二、近代散文的代表作家:龔自珍曾國藩康有為梁啟超黃小配一、近代散文的發(fā)展概況1.近代散文創(chuàng)作的基本輪廓近代散文的發(fā)展可以梳理出兩條發(fā)展線索,三個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文學史教材P145-149勾畫近代散文的基本輪廓)近代散文的發(fā)展演變,有兩條線貫穿下來。一條是代表正統(tǒng)散文:桐城古文的中興和先秦文、魏晉文。另一條是代表散文發(fā)展方向的新體散文。

●正統(tǒng)散文:后期桐城派→湘鄉(xiāng)派、文選派一直延續(xù)到辛亥革命時期→五四前后仍有作者,但日益式微?!裥麦w散文:經(jīng)世散文→早期維新派散文(七八十年代)→新文體(九十年代)→白話文→發(fā)展為現(xiàn)代散文第一條線的散文發(fā)展線索,可描述如下:

桐城古文“中興”(鴉片戰(zhàn)爭至中日甲午戰(zhàn)爭)代表人物:曾國藩(P286)與曾門四弟子(P155倒數(shù)第3行)(《文學發(fā)展史》教材P154-156)→先秦文、魏晉文、唐宋文(中日甲午戰(zhàn)爭至五四運動前后)代表人物:嚴復(P309)、章太炎、劉師培、林紓(《文學發(fā)展史》教材P148-149)在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和革命派中間以及南北文學家中間,也有一批專門用傳統(tǒng)古文的形式宣傳變法、宣傳革命的作家,以嚴復、章太炎、劉師培、林紓為代表。(管林鐘賢培《中國近代文學發(fā)展史》教材P148-149)第二條線的散文發(fā)展線索可作以下描述:經(jīng)世散文的出現(xiàn)及早期散文改革(鴉片戰(zhàn)爭至中日甲午戰(zhàn)爭)→新體散文(中日甲午戰(zhàn)爭至辛亥革命前后)→白話散文與報告文學(辛亥革命前后至五四運動前后)經(jīng)世散文的代表:以龔自珍,魏源、林則徐為代表。(發(fā)展史p150-154),太平天國的散文(p146第13行);早期維新派的散文改革(鄭觀應、王韜(發(fā)展史P292)、馮桂芬,見發(fā)展史p156-158;P292)。新文體散文的代表: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等。白話散文雛形與報告文學的代表:秋瑾、陳天華、鄒容、柳亞子、黃小配等。近代散文三個不同的發(fā)展階段:散文的始變階段(鴉片戰(zhàn)爭前后十九世紀四十年代)——散文變革的形成與發(fā)皇階段(維新變法前后)——散文發(fā)展的新變階段(辛亥革命前后)關(guān)于文學史教材說明1.《中國近代文學發(fā)展史》本著從文學內(nèi)部的對應統(tǒng)一關(guān)系觀點文學的發(fā)展這一唯物實史態(tài)度,揭示了文學發(fā)展的雙向性運動軌跡。2.“創(chuàng)新”與“守舊”忍乃相對而言,不是嚴格的劃分。新多舊少,即謂之“新”;新少舊多,即謂之“舊”。求變,求新是近代散文作家的共識,只是“變”與“新”的內(nèi)容與方式不同。3.新、舊二者之間相互對立,又相互補充,往往是新中有舊,舊中有新。近代文學的“過渡性”、“復雜性”特點在這里再次得到印證。過去太多地強調(diào)了二者之間的“異”,“斗爭”,忽視了它們的“同”,“互補”以至于在學術(shù)研究上出現(xiàn)了不少偏頗。4.新與舊互為消長,交錯發(fā)展,總的趨勢是新的逐漸占了上風,舊的銷聲匿跡。盡管如此,進步的散文派在文學史上作出貢獻的同時,“守舊派”也作出了貢獻,它也同樣是文學史上不可或缺的一員。只有這樣看待,才能完整地認識文學史的全貌。近代散文在其八十年的發(fā)展過程中,呈現(xiàn)出種種復雜性、過渡性、多變性的特征,表現(xiàn)了中國文學由古代文學向現(xiàn)代文學轉(zhuǎn)型過程中的種種特有的文學史現(xiàn)象,這個散文近代化、現(xiàn)代化的過程,是充滿矛盾、充滿糾葛的過程,綜觀這一散文嬗變歷程,由兩個基本的趨向是清楚的,即如“文學史教材”p167“小結(jié)”中所云:1.就內(nèi)容方面而言,近代散文為社會變革與政治斗爭服務(wù),而且這種趨向隨著近代散文的發(fā)展,越來越明顯、強烈,到維新派“文界革命”和革命派散文發(fā)展到極致,散文成為政治斗爭的一種工具或手段。2.在形式上,近代散文的形式不斷解放,逐漸沖破傳統(tǒng)古文的種種束縛;語言逐漸趨向白話化、通俗化、口語化,從而使散文在近代文學史的歷程中,逐漸從古代文章學的“散文”走向了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文學“散文”,為五四的后散文的大發(fā)展做了很重要的過渡、鋪墊的工作、近代散文在形式上也同樣是指向未來的。2.近代散文的基本特征(《文學發(fā)展史》P149-150)(1)第一個特征(P149)思想傾向上,突破“文統(tǒng)”,“道統(tǒng)”的束縛,表現(xiàn)個性,表現(xiàn)現(xiàn)實,表現(xiàn)真情,表現(xiàn)世界,充滿憂患意識和危機感。(2)第二個特征,在文體樣式上,產(chǎn)生了很大變化,出現(xiàn)了新的文學體裁。(p149)(3)第三個特征,在語言形式上,出現(xiàn)了早期白話散文(p149)。(4)第四個特征,在審美觀念上,追求趣味、追求粗獷、直率的風格(p149)。二、近代散文代表作家(一)龔自珍(二)曾國藩(三)康有為(四)梁啟超(五)黃小配(一)龔自珍與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龔自珍: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字爾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簡﹐字伯定﹔又更名鞏祚﹐號定盦﹐又號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學者家庭。祖父禔身﹐官至內(nèi)閣中書軍機處行走﹐著有《吟臞山房詩》。父麗正﹐官至江南蘇松太兵備道﹐署江蘇按察使﹐著有《國語注補》﹑《三禮圖考》﹑《兩漢書質(zhì)疑》﹑《楚辭名物考》等書。母段馴﹐著名小學家段玉裁之女﹐著有《綠華吟榭詩草》。

1.龔自珍生平

三個階段﹕

20歲以前﹐在家學習經(jīng)學﹑文學。

20歲至28歲﹐應鄉(xiāng)試至入仕時期。

29歲至去世。

2.政治學術(shù)思想

3.散文創(chuàng)作

4.名篇解讀一、龔自珍散文《尊隱》解讀

【原文】將與汝枕[1]高林,藉[2]豐草,去沮洳[3],即犖確[4],第[5]四時之榮木,矚九州之神皋[6],而從我嬉其間[7],則可謂山中之傲民也已矣[8]。仁心[9]為干,古義[10]為根,九流為華實[11],百氏為杝藩[12],枝葉昌洋[13],不可殫論[14],而從我嬉其間,則可謂山中之悴民[15]也已矣。聞之古史氏[16]矣,君子所大者生也[17],所大乎其生者時也。是故歲有三時:一曰發(fā)時[18],二曰怒時[19],三曰威時[20];日有三時,一曰早時,二曰午時,三曰昏時。夫日胎于溟涬[21],浴于東海,徘徊于華林[22],軒轅于高閎[23],照曜于之新沐濯[24]滄滄涼涼[25],不炎其光,吸引清氣,宜君宜王[26],丁[27]此也以有國,而君子適生[28]之,入境而問之,天下法宗禮[29],族歸心[30],鬼歸祀[31],大川歸道,百寶萬貨[32],人功精英[33],不翼而飛[34],府于京師[35]。山林冥冥[36],但有鄙夫、皂隸所家[37],虎豹食之,曾不足悲。日之亭午[38],乃炎炎其光,五色文明[39],吸飲和氣[40],宜君宜王,本此也以有國,而君子適生之,入境而問之,天下法宗禮,族修心,鬼修祀,大川修道,百寶萬貨,奔命[41]涌塞,喘車牛如[42]京師。山林冥冥,但有窒士[43],天命不猶[44],與草木死。日之將夕,悲風驟至,人思燈燭,慘慘目光[45],吸飲暮氣,與夢為鄰[46],未即于床,丁此也以有國,而君子適生之;不生王家,不生其元妃、嬪嬙之家[47],不生所世世豢[48]之家,從山川來,止于郊。而問之曰:何哉?古先冊書[49],圣智心肝[50];人功精英,

百工魁杰所成[51],如京師,京師弗受也,非但不受,又烈而磔之[52]。丑類窳呰[53],詐偽不材,是輦是任[54],是以為生資[55],則百寶咸[56]怨,怨則反其野[57]矣。貴人故家蒸嘗之宗[58],不樂守先人之所予重器[59],不樂守先人之所予重器,則窶人子[60]篡之,則京師之氣泄[61],京師之氣泄,則府于野矣。如是則就是貧;京師貧,則四山[62]實矣。古先冊書,圣智心肝,不留京師,蒸嘗之宗之(子)孫,見聞媕婀[63],則京師賤[64];賤,則山中之民[65],有自公侯[66]者矣。如是則豪杰輕量京師;輕量京師,則山中之勢[67]重矣。如是則京師如鼠壤[68];如鼠壤,則山中之壁壘堅矣。京師之日短,山中之日長矣。風惡,水泉惡,塵霾惡[69],山中泊然而和[70],冽然而清[71]矣。人攘臂失度[72],啾啾[73]如蠅虻,則山中戒而相與修嫻靡矣[74]。朝士寡助失親,則山中之民,一嘯百吟,一呻百問疾矣[75]。朝士僝[76]焉偷息,簡[77]焉偷活,側(cè)焉徨徨商去留[78],則山中之歲月定矣。多暴侯者[79],過山中者,生鐘簴之思矣[80]。童孫叫呼,過山中者,祝壽耇之毋遽死矣[81]。其祖宗[82]曰:我無余榮[83]焉,我以汝為殿[84]。其山林之神[85]曰:我無余怒焉,我以汝為殿矣。俄[86]焉寂然,燈燭無光,不聞余言,但聞鼾聲,夜之漫漫,鹖旦[87]不鳴,則山中之民,有大音聲起,天地為之鐘鼓,神人為之波濤矣[88]。是故民之丑生[89],一縱一橫。旦暮為縱,居處為橫,百世為縱,一世為橫[90],橫收其實[91],縱收其名[92]。之民[93]也,壑[94]者歟?邱[95]者歟?垤[96]者歟?避其實者歟?能大其生以察三時,以寵靈[97]史氏,將不謂之橫天地之隱[98]歟?聞之史氏矣,曰[99]:百媚夫[100],不如一猖夫[101]也;百酣民[102],不如一瘁民[103]也;百瘁民,不如一之民也。則又問曰:之民也,有待者耶?無待者耶?應之曰:有待。孰[104]待?待后史氏。孰為無待?應之曰:其聲無聲,其行無名,大憂無蹊轍[105]?大患無畔涯[106],大傲若折[107],大瘁若息[108],居之無形,光景煜爚[109],捕之杳冥[110],后史氏欲求之,七反[111]而無所睹也。悲夫悲夫!夫是以又謂之縱之隱[112]?!蹲痣[》解讀(一)背景(二)內(nèi)容對人才流失的憂慮對社會衰敗的剖析對山中之民的贊許(三)《尊隱》的寫作特點詩化的政論

龔自珍的政論雜文是詩與政論的結(jié)合,是“議論的詩”或“詩化了的議論”,因而特別注重議論時的感情抒寫。

獨特的意象

“演繹法”的運用突出重點個性化的藝術(shù)思維

(四)《尊隱》一文有待探討的問題關(guān)于寫作時間關(guān)于“隱”的理解“尊隱”的主語歸屬是誰?“山中之民”指什么?

二、龔自珍散文《說京師翠微山》《京師樂籍說》解讀了解龔自珍的“京師五說”的特點。

龔自珍史地散文的特點。

龔自珍散文的構(gòu)思的“奇特性”。

龔自珍散文的“潑辣性”。如何看待龔自珍散文語言的“艱澀”。

說京[1]師翠微山

翠微山者,有籍于朝[2],有聞于朝[3],忽然慕小,感慨慕高,隱者之所居也。山高可六七里,近京之山,此為高矣。不絕高,不敢絕高,以俯臨京師也。不居正北,居西北,為傘蓋,不為枕障[4]也。出阜城門三十五里,不敢遠京師也。僧寺八九架其上,構(gòu)其半,臚其趾[5],不使人無攀躋之階,無喘息之憩;不孤巉[6],近人情也。與香山靜宜園[7],相絡(luò)相互,不觸不背,不以不列于三山為懟也[8]。與西山亦離亦合[9],不欲為主峰,又恥附西山也。草木有江東之玉蘭,有蘋婆[10],有巨松柏,雜華靡靡芬腴[11]。石皆黝潤,亦有文采也。名之曰翠微,亦典雅,亦諧于俗,不以僻儉名其平生也。最高處曰寶珠洞,山趾曰三山庵。三山何有?有三巨石離立也[12]。山之盩有泉[13],曰龍泉,澄澄然渟其間[14],其甃之也中矩[15]。泉之上有四松焉,松之皮白,皆百尺。松之下,泉之上,為僧廬焉,名之曰龍泉寺。名與京師宣武城南之寺同,不避同也。寺有藏經(jīng)一分,禮經(jīng)以禮文佛[16],不則野矣。寺外有刻石者,其言清和,康熙朝文士之言也。寺八九,何以特言龍泉?龍泉[辶只]焉[17]。余皆顯露,無龍泉,則不得為隱矣。余極不忘龍泉也。不忘龍泉,尤不忘松。昔者余游蘇州之鄧尉山,有四松焉,形偃神飛[18],白晝?nèi)衾子?;四松之蔽可千畝。平生至是,見八松矣。鄧尉之松放,翠微之松肅;鄧尉之松古之逸[19],翠微之松古之直;鄧尉之松,殆不知天地為何物;翠微之松,天地間不可無是松者也。京師樂籍說昔者唐、宋、明之既宅京也,于其京師及其通都大邑,必有樂籍,論世者多忽而不察。是以龔自珍論之曰:自非二帝三王之醇備,國家不能無私舉動,無陰謀。霸天下之統(tǒng),其得天下與守天下皆然。老子曰:“法令也者,將以愚民,非以明民?!笨鬃釉唬骸懊窨墒褂芍?,不可使知之?!饼R民且然。士也者,又四民之聰明喜論議者也。身心閑暇,飽暖無為,則留心古今而好論議。留心古今而好論議,則于祖宗之立法,人主之舉動措置,一代之所以為號令者,俱大不便。凡帝王所居曰京師,以其人民眾多,非一類一族也。是故募召女子千余戶入樂籍。樂籍既棋布于京師,其中必有資質(zhì)端麗,桀黠辨慧者出焉。目挑心招,捭闔以為術(shù)焉,則可以箝塞天下之游士。烏在其可以箝塞也?曰:使之耗其資財,則謀一身且不暇,無謀人國之心矣;使之耗其日力,則無暇日以談二帝三王之書,又不讀史而不知古今矣;使之纏綿歌泣于床第之間,耗其壯年之雄材偉略,則思亂之志息,而議論圖度,上指天下畫地之態(tài)益息矣;使之春晨秋夜為奩體詞賦、游戲不急之言,以耗其才華,則論議軍國臧否政事之文章可以毋作矣。如此則民聽壹,國事便,而士類之保全者亦眾。曰:如是則唐、宋、明豈無豪杰論國是,掣肘國是,而自取戮者乎?曰:有之。人主之術(shù),或售或不售,人主有苦心奇術(shù),足以牢籠千百中材,而不盡售于一二豪杰,此亦霸者之恨也。吁!

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①

居禮曹②,客有過③者曰:“卿知今日之揚州乎?讀鮑照《蕪城賦》④,則遇之⑤矣!”余悲其言。明年,乞假南游,抵揚州。屬有告糴謀⑥,舍舟而館⑦。

既宿①,循館之東墻步游,得小橋,俯溪,溪聲讙②。過橋,遇女墻嚙可登者③,登之。揚州三十里,

首尾曲折高下見④。曉雨沐屋,瓦鱗鱗然,無零甃斷甓⑤。心已疑禮曹過客言不實矣。

入市求熟肉,市聲讙。得肉,館人以酒一瓶、蝦一筐饋。醉而歌,歌宋元長短言樂府①。俯窗嗚嗚②,驚對岸女夜起,乃止。

客有請吊蜀岡者①,舟甚捷。簾幕皆文繡,疑舟窗蠡(què)也,審視,玻璃五色具②。舟人時時指兩岸曰:“某園故址也”,“某家酒肆故址也”,約八九處。其實獨倚虹園圮無存③。曩所信宿之西園④,門在,題榜在,尚可識。

其可登臨者尚八九處,阜⑤有桂,水有芙蕖菱芡⑥,是居揚州城外西北隅,最高秀。南覽江,北覽淮,江淮數(shù)十州縣治,無如此冶華也。憶京師言,知有極不然者。

歸館,郡之士皆知余至,則大讙。有以經(jīng)義請質(zhì)難者①;有發(fā)②史事見問者;有就詢京師近事者;有呈所業(yè)若文、若詩、若筆③、若長短言、若雜著、若叢書,乞為敘、為題辭者;有狀其先世事行乞為銘者④;有求書冊子、書扇者⑤):填委塞戶牖⑥,居然嘉慶中故態(tài)。誰得曰今非承平時耶?惟窗外船過,夜無笙琶聲;即有之,聲不能徹旦⑦。然而女子有以梔

子華發(fā)為贄求書者⑧,爰以書畫環(huán)瑱互通問⑨,凡三人。凄馨哀艷之氣,繚繞于橋亭艦舫間。雖澹定,是夕魂搖搖不自持⑩。

余既信信①,拿流風,捕余韻,烏睹所謂風嗥雨嘯,鼯狖悲、鬼神泣者②!嘉慶末,嘗于此和友人宋翔鳳側(cè)艷詩③,聞宋君病,存亡弗可知。又問其所謂賦詩者(32),不可見,引為恨。

臥而思之,余齒①垂五十矣。今昔之慨,自然之運②,古之美人名士富貴壽考③者,幾人哉?此豈關(guān)揚州之盛衰,而獨置感慨于江介④也哉!抑予賦側(cè)艷則老矣,甄綜人物⑤,蒐輯文獻,仍以自任,固未老也。天地有四時,莫病于酷暑⑥,而莫善于初秋。澄汰其繁縟淫蒸⑦,而與之為蕭疏澹蕩⑧,泠然瑟然⑨,而不遽使人有蒼莽寥泬之悲者⑩,初秋也。今揚州,其初秋也歟?余之身世,雖乞糴,自信不遽死,其尚猶丁初秋也歟⑾?作《己亥六月重過揚州記》。

(二)曾國藩及其散文

1.曾國藩生平

曾國藩(1811--1872年)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他從湖南雙峰縣一個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書生入京赴考,中進士留京師后十年七遷,連升十級,37歲任禮部侍郎,官至二品。后歷任兩江總督、直隸總督,官居一品,死后謚“文正”。是近代這一過渡時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軍事、文化、經(jīng)濟等各個方面產(chǎn)生了令人注目的影響。這種影響不僅僅作用于當時,而且一直延至今日。從而使之成為近代中國最顯赫和最有爭議的歷史人物。曾國藩生平(一)少年得志,仕途亨通(二)曾國藩之思想學術(shù)2.曾國藩之思想學術(shù)《治學論道之經(jīng)》《持家教子之術(shù)》《疆場競斗之計》《處世交友之道》《修身養(yǎng)性之訣》曾國藩故居曾國藩故居(湖南雙峰縣)曾國藩故居(湖南雙峰縣)(二)曾國藩之思想學術(shù)曾國藩作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對“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敗衰落,洞若觀火,他說:“國貧不足患,惟民心渙散,則為患甚大?!彼J為,“吏治之壞,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誠為探源之論”。基于此,曾國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受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沖擊,曾國藩對中西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國,認為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張向西方學習其先進的科學技術(shù)。(三)軼事點滴(三)曾國藩的散文創(chuàng)作政論、文論、雜論、書信、日記、筆記散文收入《曾國藩文集》三、曾國藩散文《冰鑒》解讀曾國藩的〈冰鑒〉該怎樣讀?冰鑒·第一神骨【原文】語云:“脫谷為糠,其髓斯存”,神之渭也?!吧津q不崩,唯石為鎮(zhèn)”,骨之謂也。一身精神,具乎兩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他家兼論形骸,文人先觀神骨。開門見山,此為第一。

文人論神,有清濁之辨。清濁易辨,邪正難辨。欲辨邪正,先觀動靜;靜若含珠,動若木發(fā);靜若無人,動若赴的,此為澄清到底。靜若螢光,動若流水,尖巧而喜淫;靜若半睡,動若鹿駭,別人而深思。一為敗器,一為隱流,均之托跡于清,不可不辨。

凡精神,抖擻處易見,斷續(xù)處難見。斷者出處斷,續(xù)者閉處續(xù)。道家所謂"收拾入門"之說,不了處看其脫略,做了處看其針線。小心者,從其不了處看之,疏節(jié)闊目,若不經(jīng)意,所謂脫略也。大膽者,從其做了處看之,慎重周密,無有茍且,所謂針線也。二者實看向內(nèi)處,稍移外便落情態(tài)矣,情態(tài)易見。

骨有九起:天庭骨隆起,枕骨強起,頂骨平起,佐串骨角起,太陽骨線起,眉骨伏犀起,鼻骨芽起,顴骨若不得而起,項骨平伏起。在頭,以天庭骨、枕骨、太陽骨為主;在面,以眉骨、顴骨為主。五者備,柱石之器也;一則不窮;二則不賤;三則動履稍勝;四則貴矣。

骨有色,面以青為貴,"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紫次之,白斯下矣。骨有質(zhì),頭以聯(lián)者為貴。碎次之??傊?,頭上無惡骨,面佳不如頭佳。然大而缺天庭,終是賤品;圓而無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壽。顴骨與眼爭,子嗣不立。此中貴賤,有毫厘千里之辨。

冰鑒·第六聲音

【原文】人之聲音,猶天地之氣,輕清上浮,重濁下墜。始于丹田,發(fā)于喉,轉(zhuǎn)于舌,辨于齒,出于唇,實與五音相配。取其自成一家,不必一一合調(diào),聞聲相思,其人斯在,寧必一見決英雄哉!

聲與音不同

。聲主"張",尋發(fā)處見;音主"斂

",尋歇處見。辨聲之法,必辨喜怒哀樂;喜如折竹,怒如陰雷起地,哀如擊薄冰,樂如雪舞風前,大概以“輕清”為上。聲雄者,如鐘則貴,如鑼則賤;聲雌者,如雉鳴則貴,如蛙鳴則賤。遠聽聲雄,近聽悠揚,起若乘風,止如拍琴,上上。"大言不張唇,細言不露齒",上也,出而不返

,荒郊牛鳴。急而不達,深夜鼠嚼;或字句相聯(lián),喋喋利口;或齒喉隔斷,喈喈混談:市井之夫,何足比較?

音者,聲之余也,與聲相去不遠,此則從細曲中見耳。貧賤者有聲無音,尖巧者有音無聲,所?quot;禽無聲,獸元音"是也。凡人說話,是聲散在前后左右者是也。開談多含情,話終有余響,不唯雅人,兼稱國士;口闊無溢出,舌尖無窕音,不·唯實厚,兼獲名高。

槐陰書屋圖記曾國藩吾師江陰季先生,自名其寓舍曰“槐陰補讀之室”,而屬人為之圖。圖成于道光癸卯之廈,時先生方官內(nèi)閣學土,職思簡易。曰“補讀”云者,以為統(tǒng)學不夙,仕優(yōu)而后補之,謙退之詞也。是年冬,先生視學安徽。三年還朝,則已掌吏部,或攝戶部。又督游于潞河,厘鹽于天津,蕩滌田賦積虧于兩浙。庶政倥傯,刻無暇晷,間遂有巡撫山西之命。于是先生手圖而告國藩日:“吾昔名吾居室而圖之也,將以讀吾書也。今五六年間,腐精于案牘,敝形神于車塵馬足。曩之不逮,竟不克補。則今之悔,又果可補于后日乎?子為我記之,志晉疚焉。國藩嘗覽古音多聞之君子,其從事文學,多不在朝班,而在仕宦遠州之時。雖蘇武、黃庭堅之于詩,論者謂其注京之作少遜,不敵其在外者之珠絕。蓋屏居外郡,罕與接對,則其志專,而其神能孤往根絕于無人之域。若處京師浩穰之中,視聽旁午,甚囂而已矣,尚何精詣之有哉?我朝大儒林興,號為邁古。然如瞧州湯公、儀封張公、江陰楊公、高安朱公、臨桂陳公、合河孫公數(shù)賢人者,大抵為外吏之日多,宦京朝之日少。即在京朝,其任職也專,其守法也簡,亦常日有馀光,人有馀力。今六部科條之繁,既三倍于百年以前。而先生之所歷,或一身而兼數(shù)職,一歲而更數(shù)役。每夕丑初趨離宮,待漏盡午而后返。曹官白事、判牘,莫夜不休。又以其間賓接生徒,宴會寮友,伺隙以求終一卷焉而不可得。視數(shù)賢人者之處京朝時,勢固不悻矣。此先生所用為恍然也。今者先生持節(jié)山西,政成而神暇,盡發(fā)遺編以補素愿。蓋將與數(shù)賢人者角其實而爭其光。而國藩忝竊高位,乃適蹈先生之所疚。往者不可償,來者不可必。故略述時事,令異世官朝籍者有考焉。養(yǎng)晦堂記曾國藩

凡民有血氣之性,則翹然而思有以上人。惡卑而就高,惡貧而覬富,惡寂寂而思赫赫之名。此世人之恒情。而凡民之中有君子人者,率常終身幽默,暗然退藏。彼豈與人異性?誠見乎其大,而知眾人所爭者之不足深較也。蓋《論語》載,齊景公有馬平駟,曾不得與首陽餓莩挈論短長矣。余嘗即其說推之,自秦漢以來,迄于今日,達官貴人,何可勝數(shù)?當其高據(jù)勢要,雍容進止,自以為材智加人萬萬。及夫身沒觀之,彼與當日之廝役賤卒,污行賈豎,營營而生,草草而死者,無以異也。而其間又有功業(yè)文學獵取浮名者,自以為材智加人萬萬。及夫身沒觀之,彼與當日之廝役賤卒,污行賈豎,營營而生,草草而死者,亦無以甚異也。然則今日之處高位而獲浮名者,自謂辭晦而居顯,泰然自處于高明。曾不知其與眼前之廝役賤卒,污行賈豎之營營者行將同歸于澌盡,而毫毛無以少異。豈不哀哉!吾友劉君孟容,湛默而嚴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壯歲,則已泊然而外富貴矣。既而察物觀變,又能外乎名譽。于是名其所居日“養(yǎng)晦堂”,而以書抵國藩為之記。昔周之本世,莊生鬧天下之士湛于勢利,泥于毀譽,故為書戒人以暗默自藏,如所稱董梧、宜僚、壺子之倫,三致意焉?!鴪鲂垡喾Q;‘’炎炎者滅,隆隆者絕。高明之家,鬼瞰其室?!本又?,自得手中,而外無所求。饑凍不足于事畜而無怨;舉世不見是而無悶。自以為晦,天下之至光明也。若夫奔命于(火亙)赫之途,一旦勢盡意索,求如尋常窮約之人而不可得,烏睹所謂(火昆)耀者哉?余為備陳所以,蓋堅盤容之志,后之君子,亦現(xiàn)省焉。求闕齋記

曾國藩國藩讀《易》至“臨”(1),而喟然嘆曰:剛侵而長矣,至于八月有兇,消亦不久也,可畏也哉。天地之氣,陽至矣,則退而生陰,陰至矣,則進而生陽。一損一益,自然之理也。物生而有嗜欲,好盈而忘闕。(2)是故體安車駕,則金輿鏓衡(3)不足于乘;目辨五色(4),則黼黻文章(5)不足于服(6)。由是八音(7)繁會不足于耳(8),庶羞(9)珍膳(10)不足于味。窮巷甕牖(11)之夫,驟膺金紫(12),物以移其體,習以蕩其志(13),向所搤捥(14)而不得者,漸乃厭鄙而不屑御(15)。旁觀者以為固然,不足訾議(16)。故曰:位不期驕,祿不期侈,(17)彼為象箸,必為玉杯。(18)積漸(19)之勢然也。而好奇之士,巧取曲營(20),不逐眾之所爭,獨汲汲(21)于所謂名者,道不同不相為謀(22)?;蛸F富以飽其欲,或聲譽以厭(23)其情,其于志盈一(24)也。夫名者,先王所以驅(qū)一世于軌物(25)也。中人(26)以下,蹈(27)其不實,于是爵祿以顯馭之,名以陰驅(qū)之,使之踐其跡,不必明其意。若君子人者,深知乎道德之意,方懼名之既加,則得于內(nèi)者日?。?8),將恥之矣。而淺者嘩然驚(29)之,不亦悲乎?國藩不肖(30),備員東宮(31)之末,世之所謂清秩(32)。家承余蔭,自王父母(33)以下,并康強安順。孟子稱“父母俱存,兄弟無故”(3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