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建工程零件特征_第1頁
創(chuàng)建工程零件特征_第2頁
創(chuàng)建工程零件特征_第3頁
創(chuàng)建工程零件特征_第4頁
創(chuàng)建工程零件特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創(chuàng)建工程零件特征第一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4.1孔特征孔特征是比較常用的一種特征,它通過在基礎特征之上去除材料而生成孔第二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4.1.1孔特征簡介孔分“標準”與“直孔”兩種類型,其中直孔又分為“簡單”孔與“草繪”孔;標準孔則分為ISO、UNC和UNF等3種類型。在當前文件中已經(jīng)存在特征模型的前提下,選擇“插入”>“孔”菜單,或者單擊工程特征工具欄中的“孔工具”按鈕,將打開“孔特征”控制面板第三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放置”上滑面板:用來設置孔特征的主參照和次參照。主參照是放置孔的平面;次參照一般為兩個,用來對孔進行定位“形狀”上滑面板:用來設置孔的形狀、尺寸和鉆孔方式第四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注釋”上滑面板:只在創(chuàng)建標準孔時出現(xiàn),該面板可顯示標準螺紋孔的信息,例如螺紋的尺寸、鉆孔深度等“屬性”上滑面板:用來顯示孔的名稱和相關參數(shù),也可以對孔的名稱進行修改第五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創(chuàng)建直孔”按鈕,用于創(chuàng)建“直孔”類型的孔特征直孔的創(chuàng)建選項,有“簡單”和“草繪”兩個選項導入已保存的草繪文件,作為孔輪廓,只有在選擇“草繪”選項后才出現(xiàn)激活草繪器繪制孔輪廓,只有在選擇“草繪”選項后才出現(xiàn)用于定義直孔的直徑尺寸用于定義鉆孔方式,系統(tǒng)提供6個選項“創(chuàng)建標準孔”按鈕,用于創(chuàng)建帶有螺紋的標準孔用于設置標準孔的螺紋類型,從下拉列表中可選擇ISO、UNC或UNF類型第六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用于輸入螺釘尺寸或從下拉列表中選擇系統(tǒng)提供的螺釘尺寸添加埋頭孔添加沉孔添加攻絲第七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實例1孔的放置定位孔的放置定位,這里創(chuàng)建了5個孔特征第八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啟動Pro/E軟件,打開本書附贈素材中本實例所對應的素材文件4-1-1.prt,單擊特征工具欄中的“孔工具”按鈕,打開“孔特征”控制面板。單擊“直孔”按鈕,設置孔直徑為“18”,深度值為“135.55”,單擊模型上的點“PNT0”1第九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單擊“放置”標簽,打開“放置”上滑面板,可以看到“主參照”為所選點“PNT0”,不需要再設置其他參照,單擊操作面板中的“應用”按鈕,完成“孔1”的創(chuàng)建2第十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再次單擊“孔工具”按鈕,單擊“直孔”按鈕,直徑和深度使用默認值。打開“放置”上滑面板,單擊模型的基準軸“A_7”作為主參照。單擊上滑面板的“次參照”將其激活,然后單擊模型的上表面將其作為次參照,單擊操作面板中的“應用”按鈕,完成“孔2”創(chuàng)建3第十一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再次單擊“孔工具”按鈕,“直孔”的直徑和深度使用默認值。打開“放置”上滑面板,單擊模型中圓柱的上表面作為主參照,將“線性”切換為“直徑”5單擊“次參照”將其激活,然后單擊圓柱中心線“A_5”作為次參照,設置偏移值為“0”。按住【Ctrl】鍵,單擊模型左下角側斜面作為角度參照,角度值為隨意,單擊操作面板中的“應用”按鈕,完成“孔3”創(chuàng)建4第十二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再次單擊“孔工具”按鈕,“直孔”直徑和深度使用默認值。單擊模型的上曲面作為主參照。打開“放置”上滑面板,單擊“次參照”將其激活,然后按住【Ctrl】鍵單擊模型一側面以及上表面作為次參照,單擊操作面板中的“應用”按鈕,完成“孔4”創(chuàng)建6第十三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再次單擊“孔工具”按鈕,“直孔”直徑和深度使用默認值。單擊模型的上表面作為主參照,打開“放置”上滑面板,單擊“次參照”將其激活,然后按住【Ctrl】鍵單擊模型一側面以及一邊作為次參照,單擊操作面板中的“應用”按鈕,完成“孔5”創(chuàng)建7第十四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4.1.2孔特征分析放置形式特點主參照次參照線性使用兩個線性尺寸在曲面上放置孔實體平面或基準平面,圓柱體或圓錐實體曲面兩個實體平面或基準平面徑向使用一個線性尺寸和一個角度尺寸放置孔實體平面或基準平面軸+實體平面或基準平面圓柱體或圓錐實體曲面兩個實體平面或基準平面直徑通過繞直徑參照旋轉孔來放置孔。此放置類型除了使用線性和角度尺寸之外還將使用軸實體平面、曲面或基準平面基準軸或軸+實體平面或基準平面同軸將孔放置在軸與曲面的交點處(曲面必須與軸垂直)曲面、基準平面、基準軸或軸基準平面或規(guī)則圓弧面(基準軸必須通過圓弧面中心)在點上將孔與位于曲面上的或偏移曲面的基準點對齊基準點無1.孔的放置形式與參照設置第十五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2.孔的深度形式深度形式說明深度形式說明盲孔以指定深度值鉆孔對稱以指定深度值的二分之一向主參照的兩個垂直方向鉆孔到下一個鉆孔時截止于遇到的第一個曲面到選定的鉆孔時截止于所選點、曲線、平面或曲面穿透創(chuàng)建通孔穿至鉆孔時與所選曲面或平面相交第十六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3.草繪孔的草繪注意事項單擊“孔”特征控制面板的“直孔”按鈕,然后選擇“草繪”,單擊“激活草繪器以創(chuàng)建剖面”按鈕,即打開草繪器。草繪孔多了一個草繪階段,用來繪制孔特征的剖面(該剖面經(jīng)過并平行旋轉軸)。通過草繪創(chuàng)建的孔無需指定孔深度,因為孔深度在草繪剖面中已經(jīng)定義了第十七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創(chuàng)建草繪孔時,以下4點要注意:(1)必須有一條垂直中心線作為旋轉軸。(2)草圖必須要封閉。圖形開放,草圖無效圖形封閉,草圖有效第十八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無效的草圖(3)最少需要一個與中心線垂直的草圖圖元(即水平線),系統(tǒng)會以垂直于中心線的圖元,對齊“主參照”選取的平面放置圓孔,不管草圖為A或B的形式,Pro/E只會產生一種結果的圓孔特征。有效的草圖草圖A草圖B垂直中心線的圖元第十九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對齊放置平面的圖元,包含3條與中心線垂直的直線(4)若有多個與中心線垂直的圖元,系統(tǒng)會以最上面的圖元對齊至所選孔放置平面。放置平面第二十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標準孔”是應用現(xiàn)存標準規(guī)格的孔型,并帶有“螺紋”,有“ISO”、“UNC”和“UNF”等通用規(guī)格。其定義主參照的方式與直孔相同,不同的地方是其孔形為標準形式,可通過下拉列表選取,我們還可以利用“形狀”上滑面板針對其外形做進一步修改。單擊按鈕即可切換成標準孔操作面板4.標準孔創(chuàng)建說明標準孔類型螺釘型號埋頭孔沉孔第二十一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4.2倒圓角特征不變半徑倒圓角在零件設計過程中,在邊界線或頂點處創(chuàng)建的平滑過渡特征稱作倒圓角特征。對產品模型進行倒圓角處理,不僅可以去處模型棱角,更能滿足造型設計美學要求,增加模型造型變化??勺儼霃降箞A角第二十二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由曲線驅動的倒圓角完全倒圓角第二十三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單擊特征工具欄中的“倒圓角工具”按鈕,或者選擇“插入”>“倒圓角”菜單,會打開“倒圓角”控制面板4.2.1倒圓角特征簡介切換至倒圓角設置模式,此時可以預覽倒圓角效果,并可以觀察和設置圓角半徑切換至過渡模式,顯示整個倒圓角特征的所有過渡用來輸入圓角半徑的大小第二十四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單擊“設置”標簽,可以打開“設置”上滑面板,在該面板上可以設置圓角特征、圓角參照、圓角半徑等第二十五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實例2倒圓角特征綜合練習常用的倒圓角類型第二十六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打開本節(jié)素材文件4-2-1.prt,單擊特征工具欄中的“倒圓角工具”按鈕,打開“倒圓角”控制面板。按住【Ctrl】鍵依次單擊選取模型兩側邊,打開“設置”上滑面板,在半徑尺寸框中輸入“19”,完成側邊倒圓角1第二十七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單擊“放置”上滑面板中的“新組”,建立“設置2”。單擊模型的曲邊,然后單擊面板上的“通過曲線”按鈕2第二十八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驅動曲線”收集器被激活,單擊模型上的曲線,完成通過曲線的倒圓角創(chuàng)建3第二十九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單擊“放置”上滑面板的“新組”,建立“設置3”4右擊面板的“半徑”參數(shù)空白處,選擇快捷菜單的“添加半徑”命令,設置“半徑1”的值為5,半徑2的值為“9”,完成可變半徑倒圓角創(chuàng)建單擊實體邊56第三十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單擊“放置”上滑面板的“新組”,建立“設置4”7按住【Ctrl】鍵,依次單擊模型頂面兩條邊,然后單擊“完全倒圓角”按鈕,完成完全倒圓角創(chuàng)建8第三十一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單擊“放置”上滑面板的“新組”,建立“設置5”9按住【Ctrl】鍵,依次單擊兩個相鄰面,設置半徑值為“6”,完成相鄰面的倒圓角創(chuàng)建。單擊“倒圓角”控制面板的“應用并保存”按鈕,關閉“倒圓角”控制面板,10第三十二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單擊特征工具欄中的“倒圓角工具”按鈕,打開“倒圓角”控制面板12按住【Ctrl】鍵依次單擊選取模型側邊(紅色為所選取的邊線),半徑尺寸修改為“3”,完成邊鏈倒圓角。單擊“倒圓角”控制面板的“應用并保存”按鈕,完成邊鏈倒圓角創(chuàng)建11第三十三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模型最終倒圓角效果第三十四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4.2.2倒圓角特征分析1.參照對象類型與倒圓角類型倒圓角時,對于不同的參照對象類型,可以使用的倒圓角類型也有所不同,具體歸納如下:參照對象為邊鏈:可用類型為常數(shù)倒圓角、變量倒圓角和通過曲線倒圓角。參照對象為對曲面:可用類型為常數(shù)倒圓角、變量倒圓角、完全倒圓角和通過曲線倒圓角。參照對象為邊和曲面:可用類型為常數(shù)倒圓角、變量倒圓角和完全倒圓角。參照對象為對邊:可用類型為完全倒圓角。第三十五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2.倒圓角特征的設置上滑面板說明在倒圓角設計過程中,我們經(jīng)常要用到倒圓角的“設置”上滑面板,其相關注意事項說明如下:(1)一個倒圓角特征內可定義多個“設置”,且一個“設置”內只能定義一種形式的倒圓角。(2)按【Ctrl】鍵選取的對象被視為同一“設置”的參照,沒有按【Ctrl】鍵選取的對象將被添加一個“設置”。第三十六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單擊此按鈕進入轉換模式3.倒圓角的過渡區(qū)處理當要被添加倒圓角的邊線不只一條時,而這些邊線又相交于某處,就可以單擊按鈕,進入過渡模式來調整多個倒圓角交界處的形狀。倒圓角過渡形狀需要調整1第三十七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選取要調整的過渡區(qū)2選擇過渡區(qū)類型,應視邊線情況而定3倒圓角過渡形狀調整完畢第三十八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4.倒圓角創(chuàng)建時機(1)作為放置型特征,倒圓角特征與后面將要介紹的拔模特征宜在產品設計的最后階段創(chuàng)建。同時,因為具有倒圓角的面不容易設計出拔模斜面,故應先制作拔模斜面再建立倒圓角特征。(2)倒圓角建立后,若需加上其他特征,可使用“插入模式”功能,回溯到倒圓角特征未存在前添加其他特征,但應避免與倒圓角特征產生干涉等不必要的問題。第三十九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3)不要以倒圓角特征作為尺寸標注參考,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特征父子關系。(4)如果有殼特征,應先建立倒圓角特征,再建立殼特征,因為先抽殼再倒圓角會使殼壁厚度不均。第四十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4.3倒角特征倒角又稱“倒斜角”或“去角”,是處理模型周圍棱角的方法之一。當產品周圍棱角過于尖銳時,為避免割傷使用者便需進行適當?shù)男藜?,這就是倒角特征。根據(jù)創(chuàng)建方式的不同,倒角特征可以分為邊倒角和拐角倒角兩種第四十一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4.3.1邊倒角特征簡介單擊特征工具欄中的“倒角工具”按鈕,或者選擇“插入”>“倒角”>“邊倒角”菜單,均會打開“邊倒角”控制面板不同的倒角定義類型斜角的尺寸值與倒圓角工具相同的“設置1”已經(jīng)選取的倒角邊線第四十二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選項說明D×D對兩平面以任意角度相交的邊建立倒角特征,設置距離D即可,邊兩側的倒角距離相等D1×D2邊兩側的倒角距離不相等。建立時要指定距離D1和D2,以及參照面和要倒角的邊角度×D設置一個距離D與一個角度,須選定一個參照面作為該角度的基準O×O邊兩側的面會依輸入值進行相等距離偏移,偏移后相交的線再依法向方向投影至原來的面,最后的投影線將定義倒角幾何。如果兩面相鄰垂直,O×O定義的倒角與D×D相同O1×O2邊兩側的面會依輸入值進行不等距離偏移,偏移后相交的線再依法向方向投影至原來的面,即一個曲面的偏移距離為O1,另一個曲面的偏移距離為O2以下是關于5種倒角類型的說明。第四十三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實例3以O1×O2方式創(chuàng)建倒角O1×O2形式的邊倒角特征第四十四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打開本節(jié)素材文件4-3-1.prt,然后單擊特征工具欄中的“倒角工具”按鈕,打開“倒角”控制面板,單擊選取模型側邊,從“D×D”下拉列表中選擇“O1×O2”選項1第四十五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分別在控制面板輸入O1的值“30”和O2的值“40”,單擊“倒角”控制面板中的“應用并保存”按鈕,即可完成倒角創(chuàng)建2第四十六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對此頂角進行拐角倒角處理4.3.2拐角倒角特征簡介拐角倒角特征僅適用于“三平面相交處”的頂角處理。選擇“插入”>“倒角”>“拐角倒角”菜單,系統(tǒng)會彈出“倒角(拐角):拐角”對話框,然后按照下面的方法進行操作。第四十七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選取相交于頂角的3個邊依次輸入3個邊到頂角的距離定義頂角第四十八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單擊“確定”按鈕完成創(chuàng)建創(chuàng)建的拐角倒角特征第四十九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4.4殼特征殼特征常見于塑料或鑄造零件,用于挖空實體的內部,留下有指定壁厚度的殼,并可指定想要從殼中移除的一個或多個曲面第五十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4.4.1殼特征簡介該文本框用來輸入殼的厚度值單擊特征工具欄中的“殼工具”按鈕,或者選擇“插入”>“殼”菜單,會打開“殼工具”控制面板單擊單擊該按鈕可以改變厚度的生成方向第五十一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參照”上滑面板:單擊“參照”標簽可以將其展開,該面板包含兩個收集器:“移除的曲面”和“非缺省厚度”。前者用來選取要移除的曲面,不選取則為封閉的殼特征;后者用來為所選曲面指定新的厚度第五十二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選項”上滑面板:單擊“選項”標簽可以將其展開,“排除的曲面”收集器用來選取要從殼特征中排除的曲面;“細節(jié)”按鈕用來添加或移除曲面;“曲面延伸”列表包括“延伸內部曲面”和“延伸排除的曲面”兩項,選中前者,會在殼特征內部曲面上形成一個蓋;選中后者,會在殼特征的排除曲面上形成一個蓋第五十三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實例4模型的非均勻厚度抽殼處理模型非均勻厚度抽殼處理效果第五十四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打開本實例所對應的素材文件4-4-1.prt,單擊特征工具欄中的“殼工具”按鈕,打開殼特征控制面板1在“殼工具”控制面板中將殼的厚度值設置為“50”,然后從模型上選取其上表面作為要移除的曲面2第五十五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單擊“殼工具”控制面板中的“參照”標簽展開上滑面板,單擊“非缺省厚度”收集器將其激活,然后按住【Ctrl】鍵單擊如圖所示的2面,將厚度值修改為“100”。單擊“應用”按鈕,完成抽殼處理3一個側面另一個側面第五十六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4.4.2殼特征創(chuàng)建要點相切面不能單獨作為移除面,并且必須設置統(tǒng)一的厚度第五十七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如果希望抽殼時對模型的的某個部分不進行抽殼,可首先打開殼特征控制面板的“選項”上滑面板,然后單擊“排除的曲面”收集器,按住【Ctrl】鍵單擊選擇要排除的表面(可單擊“細節(jié)”按鈕打開“曲面集”對話框,來查看所選取的對象)第五十八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模型實體第1次抽殼第2次抽殼對于某些模型來說,可能需要通過多重抽殼才能達到目的第五十九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殼孔先孔后殼先殼后孔設計過程中會因某些特征建立的先后順序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第六十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殼→倒圓角”厚度不均勻“倒圓角→殼”厚度均勻如果模型需要創(chuàng)建倒圓角特征,應先建立倒圓角特征再創(chuàng)建殼特征第六十一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殼→拔?!焙穸炔痪鶆颉鞍文!鷼ぁ焙穸染鶆蛉绻P托枰獎?chuàng)建拔模特征,應先建立脫模斜度再創(chuàng)建殼特征第六十二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4.5筋特征筋又稱補強筋,外形為薄板,在產品設計上用于兩相鄰實體面相接處,尤其在薄殼外形產品中應用較多,應用筋可以增加產品強度并減少薄殼表面翹曲程度第六十三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4.5.1筋特征簡介直筋連接的都是平面旋轉筋連接的對象一個是圓柱面(或圓錐面),一個是平面第六十四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選擇“插入”>“筋”菜單,或者單擊特征工具欄中的“筋工具”按鈕,打開控制面板“筋厚度”文本框被激活,以輸入筋特征的厚度值第六十五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實例5為薄殼產品創(chuàng)建補強筋添加補強筋后的模型效果第六十六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打開本書附贈素材中本實例對應的素材文件4-5-1.prt,單擊特征工具欄中的“筋工具”按鈕,打開筋特征控制面板2單擊“筋工具”控制面板中的“參照”標簽打開其上滑面板,單擊“定義”按鈕,從工作區(qū)中選取“RIGHT”面作為草繪平面,“TOP”面為參照,方向為“頂”,單擊“草繪”按鈕進入草繪模式1第六十七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繪制筋特征截面(其端點要對齊到模型表面上),然后單擊草繪工具欄中的“繼續(xù)當前部分”按鈕,退出草繪模式3在“筋工具”控制面板中指定筋的厚度為“6”,然后單擊按鈕完成第1個筋特征的創(chuàng)建4第六十八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單擊“基準平面工具”按鈕,然后選擇“FRONT”基準面作為參照,設置偏移值為“-30”并按【Enter】鍵(按【Enter】鍵后,偏移值-30變?yōu)?0),單擊“確定”按鈕,創(chuàng)建基準面“DTM1”5再次單擊特征工具欄中的“筋工具”按鈕,打開筋控制面板,單擊“筋工具”控制面板中的“參照”標簽打開其上滑面板,單擊“定義”按鈕打開“草繪”對話框,選擇“DTM1”作為草繪平面,單擊“草繪”按鈕進入草繪模式6第六十九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在草繪器中繪制出如圖所示的截面(其端點要對齊到模型表面上),然后單擊草繪工具欄中的“繼續(xù)當前部分”按鈕,退出草繪模式7在“筋工具”控制面板中指定筋的厚度為“6”,然后單擊“應用”按鈕完成第2個筋特征的創(chuàng)建8第七十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對已經(jīng)創(chuàng)建的兩個筋特征分別進行陣列和鏡像復制操作9第七十一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4.5.2筋特征創(chuàng)建要點要依附的面開放的截面要依附的面對齊端點與要依附的面筋特征雖然與拉伸特征相似,但其截面草繪必須是開放的,圖元端點必須鎖定在要依附的模型面上第七十二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草繪平面

草繪平面

草繪平面

單擊此按鈕可以切換方向往兩側各長出一半厚度往單側長出全部厚度往單側長出全部厚度筋的厚度方向有3種方式,默認為兩側各長出一半第七十三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4.6拔模特征無脫模角,不利于分離有脫模角利于分離當使用注塑或鑄造方式制造零件時,“塑料射出件”、“金屬鑄造件”及“鍛造件”等與模具間都需要制作出約1o~5o甚至更大的斜角(具體視產品類型、材質等因素而定),以使成形品更容易自模具型腔中取出,此時就需要對零件進行拔模處理第七十四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4.6.1拔模特征簡介選擇“插入”>“斜度”菜單,或者單擊特征工具欄中的“拔模工具”按鈕,會打開其控制面板“參照”上滑面板共有3個收集器:拔模曲面、拔模樞軸和拖動方向第七十五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分割”上滑面板:用來分割拔模曲面,有“不分割”、“根據(jù)拔模樞軸分割”和“根據(jù)分割對象分割”3個選項。默認為“不分割”“角度”上滑面板:用來顯示和設置拔模角度值第七十六頁,共八十七頁,2022年,8月28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