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靖政策與“集體安全”的失敗》教學設計(3)_第1頁
《綏靖政策與“集體安全”的失敗》教學設計(3)_第2頁
《綏靖政策與“集體安全”的失敗》教學設計(3)_第3頁
《綏靖政策與“集體安全”的失敗》教學設計(3)_第4頁
《綏靖政策與“集體安全”的失敗》教學設計(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綏靖政策與”集體安全“的失敗》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知道德國毀約擴軍的具體表現(xiàn),軸心國集團的建立;了解綏靖政策的背景、《慕尼黑協(xié)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內容和影響。2、過程與方法通過對教材文本的解析和相應史料的解讀,進一步學習全局思考問題,辨證分析問題的方法,從而對二戰(zhàn)前的國際形勢有更客觀,全面的了解。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對本課的學習,深刻理解綏靖政策的實質,了解在國際關系中采取對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縱容,退讓屈服,以犧牲別國為代價,同侵略者勾結和妥協(xié)是不可取的。正是這種極端的民族利已主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仡欉@一教訓,對當今調整地區(qū)沖突和反恐斗爭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重點難點]重點:集體安全的失敗。難點:綏靖政策的實質。[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導入上一個單元我們學習了“大蕭條”中的資本主義世界。當1929—1933世界經(jīng)濟危機爆發(fā)后,資本主義各國由于自身的政治經(jīng)濟條件不同,解困之道也各不相同。其中,美國實施了?——羅斯福新政,發(fā)揮國家在經(jīng)濟與社會中的調控作用,緩解了危機;而意日德三國則?——先后建立法西斯體制,走上了對內獨裁與對外擴張之路。隨著日德兩國確立法西斯專政、亞歐兩個戰(zhàn)爭策源地的形成,20世紀30年代,世界戰(zhàn)略格局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法西斯政權無視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趨勢和時代特征,對內實施高壓獨裁統(tǒng)治,對外積極謀劃新的世界戰(zhàn)爭,瘋狂侵略擴張,并最終挑起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歷時6年,戰(zhàn)火燃及歐、亞、非和大洋洲四大洲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擴展到40個國家的國土,有61個國家和地區(qū)先后參戰(zhàn)。對于法西斯國家挑起的這樣一場戰(zhàn)爭,丘吉爾卻是這樣認為的:不需要的戰(zhàn)爭!從來沒有一次戰(zhàn)爭比這次戰(zhàn)爭更容易加以制止的了,假如當初我們采取共同的措施來保障我們的安全的話,這個災難也許不會降臨在我們頭上?!鸺獱柷鸺獱栒J為是戰(zhàn)爭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這個結論是言之有據(jù)還是空穴來風,答案就在本課的內容中。一、德國毀約擴軍納粹黨在德國建立了獨裁統(tǒng)治以后,必然要對《凡爾賽和約》的壓制進行復仇,但由于仍受到凡爾賽體系的束縛,軍事實力根本無法同戰(zhàn)勝國對抗,外交和地緣格局上也處于被包圍的局面,因此不敢冒險發(fā)動戰(zhàn)爭。那么對于納粹政權來說,此時的首要任務是什么呢?希特勒在《我的奮斗》一書中指出:對內“鑄造神劍”,對外“尋覓朋友”。其中“鑄造神劍”指的是什么?發(fā)展軍事力量,恢復德國的軍事地位,突破《凡爾賽和約》的束縛。那么,希特勒是如何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呢?1、退出裁軍會議和國際聯(lián)盟早在30年代初,納粹政權就提出,要求實現(xiàn)“軍備平等”:要么德國的周邊國家裁軍至德國的水平,要么允許德國重新武裝。結合材料回答,對此英國持什么態(tài)度呢?——既要求德國周邊國家裁軍,又允許德國增強軍事力量。1933年3月16日,英國首相麥克唐納在裁軍會議上提出一項被稱為“麥克唐納方案”的裁軍公約草案,要求法、波、意三國各自把陸軍從現(xiàn)有水平裁減到20萬,允許德國陸軍在5年內從10萬擴充到20萬?!跛沟轮骶帯妒澜缤ㄊ?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與選擇——20世紀的世界史》為什么英國是這樣的反應?英國自從20世紀20年代以來一直推行“扶德抑法”的均勢外交,此時仍然延續(xù)這一政策。對于英國提出的方案,法國勉強接受,但是要求把過渡期從5年延長到8年。從英法的回應來看,希特勒似乎達到了目的,然而,他的最終目標根本就不是“軍備平等”!他趁機做出毀約擴軍的第一個冒險舉動。1933年10月14日,德國政府致電裁軍會議主席,聲稱由于“擁有龐大武裝的國家”既不裁軍,又不滿足德國軍備平等的要求,因此德國不得不退出裁軍會議?!皳碛旋嫶笪溲b的國家”顯然是指哪國呢?——法國。緊接著,10月19日德國又宣布退出國際聯(lián)盟。通過退出裁軍會議和國際聯(lián)盟,德國擺脫了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對它的束縛。2、重建空軍,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1935年1月,薩爾區(qū)經(jīng)公民投票重歸德國,希特勒大受鼓舞,決定乘機邁出毀約擴軍的第二步。這第二步又是什么呢?——重建空軍,實行普遍義務兵役制。3月,德國航空部長戈林向報界宣布德國已經(jīng)重建空軍,以此作為試探英國態(tài)度的“探測氣球”。西方國家沒有做出強烈反應。6天后,德國頒布《國防法》。請看具體內容:(1)國防部隊中的服役系以普遍兵役為依據(jù)。(2)德國和平陸軍包括業(yè)已并入的警察部隊在內,由12個軍團和36個師組成。(3)有關普遍兵役的補充法律將由德國國防部長擬定后請德國政府決定?!兜聡鴩婪ā罚?935年3月16日)(節(jié)錄)第119:(一)在1920年3月31日以后,德國陸軍不應有步兵七師、騎兵三師以上……第173條:德國之強迫普及征兵制度應予廢止,德國陸軍僅以志愿服役者募因成之?!斗矤栙惡图s》(1919年6月28日)(節(jié)錄)對照之前《凡爾賽和約》中的規(guī)定,這一舉動說明了什么?——等于是公開撕毀了《凡爾賽和約》的軍事條款,使德國擴軍備戰(zhàn)公開化和合法化。3、進軍萊茵非軍事區(qū)但是此時的希特勒還有一后顧之憂,是什么呢?請快速閱讀書本136頁小字部分,然后告訴我!《凡爾賽和約》規(guī)定萊茵河東岸50公里為非軍事區(qū),德軍不得設防。德軍輕舉妄動發(fā)展軍事力量或者在邊界上有所行動,法國可以立即占領萊茵區(qū),進而威脅納粹政權。該如何解除這一后顧之憂呢?1936年3月7日,希特勒借口法國和蘇聯(lián)締結《法蘇互助條約》違反《洛迦諾公約》,下令德軍共3萬余人進駐萊茵非軍事區(qū)。對于此舉,希特勒本人承認,下令進軍后的48小時內處于“一生中最緊張的時刻”,為什么?因為當時德軍規(guī)模擴軍工作開始不久,軍事力量同法國相比處于劣勢,他曾決定遇到法國抵抗時立即撤兵。但是法國并未抵抗。為什么?經(jīng)濟危機打擊下的法國正處于特種蕭條之中,因而軍費預算一減再減,最后決定不予反擊。而英國也不希望以強制性手段要德國軍隊撤出。就這樣,1931年到1936年,希特勒成功實施了“鑄造神劍”的目標,沖擊《凡爾賽和約》體系。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尋覓盟友的任務并沒有完成。為什么呢?4、德意日締結《反共產(chǎn)國際協(xié)定》,構建軸心國戰(zhàn)爭體系(1936-1937)德意之間還存在爭奪奧地利的問題,所以1935年意大利同法國和英國簽訂協(xié)議,包圍德國;德日之間也有矛盾,沖突在中國。直到1936年西班牙戰(zhàn)爭爆發(fā)、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后,德國表示了支持,拉近了兩國的距離;兩國又在西班牙戰(zhàn)爭中緊密合作,才形成了德意聯(lián)合的局面。1936年日本以反共產(chǎn)國際的名義同德國締結《反共產(chǎn)國際協(xié)定》。一年之后意大利加入,形成了所謂“柏林—羅馬—東京軸心”。過渡:面對法西斯的挑釁,法國和蘇聯(lián)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了建立歐洲集體安全體系的構想。那么法國是如何構想的呢?二、英法綏靖政策1、法國構建歐洲集體安全的政策失敗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歐洲很多國家為確保自己的國家安全,防止戰(zhàn)爭再次發(fā)生,主張建立集體安全體系。當時作為德國近鄰和宿敵的法國為了確保自己的安全,1925年與英、德等七國簽訂《洛迦諾公約》,以集體安全、互作保證的方式來維持歐洲的和平秩序。到了30年代,希勒特的反法宣傳和毀約擴軍行動引起了法國公眾的警惕和恐懼。因此法國在1934年提出了針對性的外交方針,我們看大屏幕。從這一方針的內容來看,法國準備如何壓制德國的擴張勢頭呢?——尋求同東歐國家結盟,并且聯(lián)合蘇聯(lián)。構想不錯!但為什么這一方針會以失敗告終呢?在法國的這一外交構想中,歐洲集體安全體系必須由主要歐洲大國參加。但實際并未得到這些大國的熱烈響應,而英國則繼續(xù)推行它的歐洲大陸均勢政策,“扶德抑法”,對此不感興趣。失敗也就成了必然。在集體安全政策受阻的情況下,綏靖政策在英、法兩國興盛起來。2、英法推行“綏靖”政策和慕尼黑陰謀什么是綏靖政策呢?我們一起來看137頁的知識鏈接。推行綏靖政策的是哪些國家?其綏靖的對象又是哪些國家?——推行綏靖政策的是英、法等西歐資本主義民主國家,綏靖的對象是德、意、日法西斯國家。1937年以前,綏靖政策的表現(xiàn)為聽任法西斯國家毀約擴軍,1937年以后則是縱容法西斯國家對外侵略擴張。我們以事實來證明。1938年,德國兵不血刃地占領了奧地利,沖破了凡爾賽體系對德國的束縛,竟然沒有受到英、法、美的干涉。因此,希特勒把侵略矛頭指向捷克斯洛伐克,以武力相威脅,要求割占蘇臺德區(qū)。面對德國的武力威脅,英法一方面逼捷克斯洛伐克讓步,另一方面,英國首相張伯倫兩次到德國,答應德國一次比一次多的領土要求。為了解決捷克斯洛伐克問題,英法德意四國在德國慕尼黑召開會議,而當事國捷克斯洛伐克被排斥在會議外。會議簽訂了《慕尼黑協(xié)定》。協(xié)定的內容我們看書本138頁上面小字部分。經(jīng)過慕尼黑會議及其協(xié)定,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被英法出賣了。這種做法在歷史上被稱為“慕尼黑陰謀”。結合材料我們來看看,德國對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是否能被制止?為什么?材料一:(捷克斯洛伐克)同法國有牢固的同盟關系,……它又同蘇聯(lián)結盟,而蘇聯(lián)是按照法國盟友所起作用的大小來提供援助的?!菘怂孤宸タ擞幸恢в柧氂兴氐能婈?,有重要的軍火工業(yè),還有防御德國的堅固工事?!@些工事正好設在……蘇臺德區(qū)?!?美)帕爾默?科爾頓著《近現(xiàn)代世界史》(下冊)材料二

德軍當時只能部署五十五個師,而且其中五個作戰(zhàn)師和七個后備師必須放在西線,因而只有四十三個師可以部署在捷克斯洛伐克等地。而當時捷克斯洛伐克有四十五個師,擁有數(shù)達百萬人的武裝力量……加上當時法國有一百個師的兵力。捷、法加在一起,兵力超過德國人一倍以上。在兵力對比上,德國實際上處于劣勢。9月27日,德軍參謀本部給希特勒送了一份備忘錄?!贸鼋Y論說:“縱使小小的捷克斯洛伐克單獨作戰(zhàn)……也能抵抗三個月;假如它得到外援,則德軍實在無力兩線作戰(zhàn)。”——引自朱忠武等編著《德國現(xiàn)代史(1918~1945)》那么,英法為什么不支持自己的盟國,反而縱容德國侵略呢?材料三現(xiàn)在我們?yōu)榱艘粋€遙遠的國家中我們完全不了解的民族之間所發(fā)生的爭吵,在這里挖掘戰(zhàn)壕,試帶防毒面具,這真是多么可怕,多么不合理,多么不可思議!……我這個人,從心底里就是一個愛好和平的人。國與國之間的武力沖突,對我來說,好比一場惡夢……戰(zhàn)爭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在我們投入戰(zhàn)斗之前,我們必須明白,這是一個生死攸關的大問題。──1938年9月27日張伯倫廣播演說張伯倫是綏靖政策最不遺余力的推行者,他本人也對此直言不諱。從他的這段講話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懼怕戰(zhàn)爭,希望維持茍安局面是綏靖政策推行的一個重要原因。當然對于資本主義國家來說,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將禍水引向社會主義國家蘇聯(lián)。同學們,到目前為止,我們所了解到的綏靖政策都有哪些具體的表現(xiàn)?—對希特勒破壞《凡爾賽和約》的行為視而不見;對日本侵占中國東三省聽之任之;在慕尼黑同侵略者進行公開交易等。綜上所述,綏靖政策的慣用伎倆是什么?—犧牲他國利益來保全自己的利益。在綏靖政策的諸多表現(xiàn)中,我們?yōu)槭裁捶Q慕尼黑陰謀為綏靖政策的頂峰?比較慕尼黑陰謀與此前綏靖政策推行的不同特點。——在中國等問題上,英、法等國或貌似公允,或置身事外,但在慕尼黑,英法出于對戰(zhàn)爭的恐懼,不惜從幕后走到前臺,拋開當事國,公開把捷克斯洛伐克送到法西斯鐵蹄之下,這是大國強權主義和綏靖政策的集中體現(xiàn)。你認為綏靖政策的推行對各方產(chǎn)生了什么影響?——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增強其實力;干擾或葬送了中國、埃塞俄比亞、西班牙等國的反法西斯斗爭;暴露了英法的虛弱,最終將作繭自縛??梢姡椌刚咭誀奚麌鏋榇鷥r,企圖達到維持自身安全和禍水東引的目的,但實質是挑撥、加速和擴大戰(zhàn)爭的政策。那么,面對法西斯的侵略擴張,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lián)又采取了什么對策呢?三、《蘇德互不侵犯條約》1、蘇聯(lián)構建集體安全體系的努力(1)加入國聯(lián)(2)蘇法、蘇捷互助條約經(jīng)濟危機爆發(fā)后,蘇聯(lián)領導人在各種場合不斷指出,法西斯侵略勢力是世界人民的主要危險,要求世界人民團結起來,制止這股勢力的蔓延和擴張。蘇聯(lián)為此提出了關于建立歐洲集體安全體系的藍圖。1934年,蘇聯(lián)加入國聯(lián),1935年同法國和捷克斯洛伐克簽訂互助條約,都是蘇聯(lián)為建立集體安全所作出的努力。但是到了1939年,蘇聯(lián)卻又為何與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呢?——英法推行綏靖政策,企圖禍水東引,使蘇聯(lián)大失所望并引起了警惕。在尋求集體安全失敗后,蘇聯(lián)決定求自保,把維護本國安全作為外交政策的重點。2、蘇德簽署互不侵犯條約,劃定東歐勢力范圍——歐洲陷入戰(zhàn)爭深淵1939年春夏,英法蘇之間、蘇德之間、英德之間、德意日之間幾乎同時進行談判。如果英法蘇三國進行的政治和軍事談判能夠成功,制止法西斯勢力的蔓延和擴張還是有很大希望的。然而由于英法與蘇聯(lián)的長期矛盾和對立,雙方在談判中互不信任,英法反而對德國抱有幻想。而蘇聯(lián)也過多從自身安全方面考慮,致使英法蘇談判一事無成。而希特勒抓住時機,為避免兩線作戰(zhàn),主動向蘇聯(lián)做出重大讓步,要求簽訂互不侵犯條約,被斯大林接受,于1939年8月在莫斯科正式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條約有效期為十年。請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蘇聯(lián)當時該不該與德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說明理由。對于這個問題,我談一下我的看法。《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打破了英法“禍水東引”的陰謀,為蘇聯(lián)爭取了寶貴的時間來加強備戰(zhàn),也打破了德日兩國的反蘇同盟,爭取了較為有利的國際環(huán)境。但是當時的蘇聯(lián)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而且是強國,完全有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