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5kV電容器組交接及預防性試驗作業(yè)指導書_第1頁
10~35kV電容器組交接及預防性試驗作業(yè)指導書_第2頁
10~35kV電容器組交接及預防性試驗作業(yè)指導書_第3頁
10~35kV電容器組交接及預防性試驗作業(yè)指導書_第4頁
10~35kV電容器組交接及預防性試驗作業(yè)指導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電容器(串并聯(lián)、集合式)間隔批準:年月日審核:年月日編寫:年月日試驗負責人:試驗日期:年月日時至年月日時1適用范圍本作業(yè)指導書僅適用于××變電站35××電容器(串并聯(lián)、集合式)間隔交接驗收試驗標準化作業(yè),大修后、預防性、必要時的試驗可以參照本作業(yè)指導書進行修編,保留必要的試驗項目即可。2、引用文件下列標準及技術資料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作業(yè)指導書中引用,而構成為本作業(yè)指導書的條文。本作業(yè)指導書發(fā)布時,所有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準及技術資料都會被修訂,使用本作業(yè)指導書時應探討使用下列標準及技術資料最新版本的可能性。國家電網(wǎng)公司電力安全工作規(guī)程(變電站和發(fā)電廠電氣部分)(試行)及修改說明國家電網(wǎng)安監(jiān)[2005]255號電業(yè)安全工作規(guī)程(熱力和機械)電安生[1994]227號安全生產(chǎn)工作規(guī)定國家電網(wǎng)總[2003]407號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guī)程DL/T596-1996安徽電網(wǎng)電力設備預防性試驗規(guī)程(試行)電生[2005]255號局部放電試驗GB/T7354—2003電氣裝置安裝工程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準GB50150–1991安徽電網(wǎng)并聯(lián)電容器組管理規(guī)定[2005]63號試驗儀器使用說明書3、試驗前準備工作安排3.1準備工作安排內容標準責任人備注1根據(jù)試驗性質,確定試驗項目,組織工作人員學習作業(yè)指導書,使全體工作人員熟悉工作內容、工作標準、安全注意事項不缺項、漏項2了解被試設備出廠和歷史試驗數(shù)據(jù),分析設備狀況明確設備狀況3根據(jù)現(xiàn)場工作時間和工作內容填寫工作票工作票填寫正確4準備試驗用儀器儀表,所用儀器儀表良好,有校驗要求的儀表應在校驗周期內儀器良好3.2人員要求序號內容1具備必要的電氣知識和高壓試驗技能,能正確操作試驗設備,了解被試設備有關技術標準要求,能正確分析試驗結果,具有一定的電容器、電抗器、斷路器、電流互感器、電力電纜、放電線圈、避雷器專業(yè)理論知識。2所有工作人員做到持證上崗,身體狀況、精神狀態(tài)良好,數(shù)量滿足工作的要求。外來臨時工作人員應進行安全措施、工作范圍、安全注意事項等方面教育,工作時必須指定專人監(jiān)護3.3儀器儀表和工具1溫濕度計只誤差±1℃2兆歐表臺2500V3介損測試儀臺1介損測量準確度為1%,電容量準確度為0.5%4直流電阻測試儀臺10.2級(應根據(jù)被試設備具體情況選擇直流電阻測試儀,必要時應準備單雙臂直流電阻測試儀)5直流發(fā)生器套1輸出電壓高于試驗電壓,輸出電流大于繞組的泄漏電流,通常在0.5mA以上。電壓波紋小于3%6調頻諧振耐壓儀套1輸出電壓高于試驗電壓7試驗變壓器套1根據(jù)被試設備電壓等級、容量選擇合適的試驗變8回路電阻測試儀臺1不小于100A9局部放電測試儀套1100Hz以上,試驗電源要求背景噪聲水平應低于標準對被試品規(guī)定的視在放電量的50%。10放電計數(shù)器測試儀套1根據(jù)放電計數(shù)器內阻選擇11電容表塊12試驗電源套13導、地線根14萬用表塊115試驗圍欄盤116安全帶根217絕緣帶盤18工具箱箱3.4危險點分析序號危險點性質(共/個性)危害預想預控措施1工作人員與帶電部位不能保持安全距離共性人身觸電1)認真履行監(jiān)護制度;2)開好現(xiàn)場交底會,交代帶電部位及應保持的距離;2登高梯臺使用不正確共性人身傷害1)使用前檢查梯臺的良好性;2)正確放置梯臺;3)必要時設專人扶梯臺;4)使用單梯禁止站在1米線以上的梯登上,且只能站一人;3上下拋擲工器具等物品共性高空墜落、砸傷人員、損壞設備1)上下傳遞物件必須使用工具袋2)禁止上下拋擲;4高空落物傷人共性人身傷害地面工作人員不要在高處作業(yè)下方逗留;5損壞瓷瓶共性設備損壞拆除套管接頭方法正確;6試驗接線錯誤共性試驗設備損壞專人檢查接線,確認正確;7拆裝引線未做好捆綁固定措施共性引線下落碰傷設備、人員做好引線捆綁固定工作;8拆除引線失去接地保護共性感應電傷人不得拆除接地線;9共性人身傷害試驗設備的金屬外殼應可靠接地,試驗儀器與設備的接線應牢固可靠10試驗前后不對試品充分放電共性人身傷害試驗前后用放電棒對試品充分放電,分散式電容器應逐只進行放電。3.5人員分工√序號項目工作人員1試驗負責人(安全監(jiān)護人)2試驗接線3儀器操作及試驗數(shù)據(jù)記錄4試驗程序4.1開工工作人員簽字1工作負責人全面檢查現(xiàn)場安全措施是否與工作票一致,是否與現(xiàn)場設備相符2工作負責人向工作人員交待工作任務、安全措施和注意事項,明確工作范圍3接取電源前應先驗電,確認電源電壓和電源類型無誤后接取,嚴禁帶電拆接電源線、嚴禁使用“一火一地”電源工作,使用的電源線應無老化、腐蝕、破裂,不得有中間接頭或跨接。試驗裝置的電源開關,應使用明顯斷開的雙極刀閘。4.2試驗項目和操作標準√試驗項目試驗方法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項試驗標準責任人及完成時間1電容器極對殼絕緣電阻測量(預試、大修、交接、必要時)測量極對殼絕緣電阻,測量時電容器兩極短接接測試線,外殼接地1)測量絕緣電阻外殼應接地,測量前后應充分放電2)試驗時應記錄環(huán)境溫濕度1)串并聯(lián)電容器每臺絕緣電阻不低于2000MΩ2)集合電容器一般不低于5000MΩ2電容器電容量測量(預試、大修、交接、必要時)1)電容表選擇在合適的檔位2)測量時,電容表的兩根測試引線分別接至電容器每相(或組)的兩端進行測量1)拆線時要注意不要轉動電容器的套管;測量完成后恢復接線2)試驗時應記錄環(huán)境溫度、濕度1)串并聯(lián)電容器電容值偏差不超出額定值-3%~+10%范圍內2)串并聯(lián)電容器組中任意兩線路之間的電容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應不超過1.022)集合式電容器電容值偏差應在額定值0%~+10%范圍內,同時不應小于出廠值的95%3)集合式電容器三相中每兩線路端之間測得的電容值任意兩線路之間的電容值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10kV≤1.02,35kV≤1.014)集合式電容器每相用三個套管引出的電容器組,應測量兩個套管之間的電容量,其值與出廠值相差在±5%范圍內3電容器耐壓試驗(交接、必要時)被試相兩極間短接至高壓,非被試相短接接地1)應記錄環(huán)境溫度、濕度注意與帶電設備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2)試驗前后應充分放電1)集合式電容器極對殼試驗電壓為出廠值的75%2)集合式電容器相間試驗電壓為0.753)并聯(lián)電容器交流耐壓試驗標準額定電壓kV61035交接試驗電壓kV1926634電容器并聯(lián)電阻測量(預試、大修、交接、必要時)用自放電法測量測量前后應充分放電應記錄環(huán)境溫度、濕度電阻值與出廠值的偏差應在±10%范圍內5電容器滲漏油檢查(預試、大修、交接、必要時)用觀察法,進行外觀檢查滲漏油時停止使用6放電線圈絕緣電阻測量(預試、大修、交接、必要時)測量時,被試繞組短接,非被試繞組短接接地1)測量絕緣電阻時非被試端子及外殼應接地。2)測量后應充分放電絕緣電阻一般不低1000MΩ。7放電線圈繞組的tgδ測量(預試、大修、交接、必要時)建議采用正接線測試,一次繞組首尾短接加壓(全絕緣的10kV,分級絕緣的3kV),二次繞組短接接測量引線1)拆線時要注意不要轉動套管以防滲漏油;測量完成后恢復接線2)試驗時應記錄環(huán)境溫度、濕度1)交接時與出廠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應無明顯變化2)大修后、運行中不大于下表中的數(shù)值溫度℃運行中大修后52.01.5102.52.5203.53.0305.55.040788放電線圈交流耐壓試驗(交接、必要時)用感應耐壓試驗法1)測量前后應充分放電2)注意與帶電設備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試驗電壓按出廠值的80%進行9放電線圈一次繞組直流電阻測量(交接、必要時)測量端子接至被測線圈的兩端應記錄環(huán)境溫度、濕度與上次測量值相比無明顯差異10電抗器繞組絕緣電阻測量(預試、大修、交接、必要時)測量時,被試繞組短接,非被試繞組短接接地測量時非被試端子及外殼應接地。應記錄環(huán)境溫濕度測量前后應充分放電絕緣電阻一般不低于1000MΩ(20℃).11電抗器繞組電抗測量(大修、交接、必要時)測量端子接至被測線圈的兩端拆線時要注意不要轉動電抗器的套管;測量完成后恢復接線試驗時記錄環(huán)境溫度、濕度1)自行規(guī)定2)與廠家及歷次數(shù)據(jù)相比較,不應有明顯變化12電抗器繞組直流電阻(預試、大修、交接、必要時)使用直流電阻測試儀進行測試。每次測試前后,應充分放電1)三相繞組間的差別不應大于三相平均值的4%2)與上次測量值相差不大于2%13電抗器繞組的tgδ測量(預試、大修、交接、必要時)被試繞組短接至高壓,非被繞組短接地每次測試前后,應充分放電試驗時記錄環(huán)境溫度、濕度1)20℃下的tgδ(%)值不大于:35kV及以下1.52)僅對800kvar以上的油浸電抗器進行14電抗器繞組對鐵芯和外殼交流耐壓及相間交流耐壓(大修、交接、必要時)被試繞組短接接高壓,非被試繞組及外殼短接接地試驗時記錄環(huán)境溫度、濕度每次測試前后,應充分放電注意與帶電設備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1)油浸鐵芯電抗器,試驗電壓為出廠試驗電壓的80%2)干式空心電抗器只需對絕緣支架進行試驗,試驗電壓同支柱絕緣子15氧化鋅避雷器絕緣電阻測量(預試、大修、交接、必要時)1)用兆歐表測量避雷器兩極絕緣電阻,記錄絕緣電阻值2)用接地線對避雷器兩極充分放電測量前后應充分放電試驗時記錄環(huán)境溫度、濕度1)35kV以上,絕緣電阻不低于2500MΩ;2)35kV及以下,絕緣電阻不低于1000MΩ;16氧化鋅避雷器直流1mA電壓下U1mA及75%U1mA下的泄漏電流(預試、大修、交接、必要時)1)將避雷器瓷套表面擦拭干凈2)采用高壓直流發(fā)生器進行試驗,高壓測讀表,測量電流的導線應使用屏蔽線3)升壓,在泄漏電流超過200μA時,電壓升高一點,電流將急劇增大,應放慢升壓速度,在電流達到1mA時,讀取電壓值U1mA值4)然后,降壓至75%U1mA電壓,讀取泄漏電流值5)降壓至零,斷開試驗電源6)用放電桿對避雷器放電,掛接地線,更換試驗接線1)測量后應對試品充分放電2)升壓時應呼唱3)測量時應記錄環(huán)境溫度,閥片的溫度系數(shù)一般為0.05~0.17%,即溫度升高10度,直流U1mA電壓約降低1%,必要時應該進行換算,以免出現(xiàn)誤判斷4)注意與帶電部位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1)直流1mA電壓試驗值與出廠值相比較,變化不大于±5%2)75%U1mA下的泄漏電流值不得大于50μA17氧化鋅避雷器底座絕緣電阻(預試、大修、交接、必要時)用兆歐表測量避雷器底座絕緣電阻自行規(guī)定18氧化鋅避雷器檢查放電計數(shù)器動作情況(預試、大修、交接、必要時)采用放電計數(shù)器測試儀檢查計數(shù)器動作情況,重復3~5次記錄計數(shù)器試驗動作次數(shù)均應正確動作19斷路器整體和斷口間絕緣電阻(預試、大修、交接、必要時)使用2500V兆歐表測量斷路器整體和斷口間絕緣電阻測量前后充分放電試驗時記錄環(huán)境溫度、濕度1)對整體絕緣電阻參照制造廠規(guī)定或自行規(guī)定2)斷口和有機物制成的提升桿的絕緣電阻不應低于下列數(shù)值:sF6斷路器:與出廠值及上次試驗相比無明顯變化試驗類別額定電壓kV<2424~40.5大修后10002500運行中3001000真空斷路器試驗類別額定電壓kV<2424~40.5大修后10002500運行中300100020斷路器導電回路電阻(預試、大修、交接、必要時)斷路器合閘,將測量引線接至斷路器導電回路兩端。接線時應做好防感應電觸電和高空墜落措施,注意保持與帶電設備距離1)應符合制造廠規(guī)定2)真空開關運行中自行規(guī)定,建議不大于1.2倍出廠值3)電流應不小于100A21斷路器交流耐壓試驗(大修、交接、必要時)斷路器應在分、合閘狀態(tài)下分別進行注意與帶電設備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1)試驗電壓值按DL/T593規(guī)定值2)相間、相對地及斷口的耐壓值相同22真空斷路器的真空度的測量(預試、大修、交接、必要時)自行規(guī)定注意與帶電設備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應符合出廠規(guī)定值23電流互感器繞組絕緣電阻測量電流(交接、大修、必要時)測量一次繞組、二次繞組,測量時非被試繞組和外殼應短接接地。測量二次繞組絕緣電阻的時間應持續(xù)60s,以替代二次繞組交流耐壓試驗。1)測量時非被試繞組及端子應接地。2)測量前后應充分放電3)應記錄環(huán)境溫、濕度絕緣電阻與初始值及歷次數(shù)據(jù)比較,不應有明顯變化;24電流互感器交流耐壓試驗(大修、交接、必要時)一次繞組接高壓,二次繞組與外殼短接接地1)斷開電源,降壓,繞組應充分放電并短接接地2)注意與帶電設備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一次繞組按出廠值的85%進行,出廠值不明的,按下列電壓進行:電壓等級kV610試驗電壓kV213025電流互感器局部放電測量(交接、必要時)先將電壓升至預加電壓,預加電壓為工頻交流耐壓值的80%,停留10s后將電壓降至局放測量電壓進行1)試驗時記錄環(huán)境溫度、濕度2)升壓設備容量應足夠3)注意與帶電設備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固體絕緣互感器在電壓為1.1Um/√3時,放電量不大于100pC2)在電壓為1.1Um時,放電量不大于100pC26電流互感器一次繞組直流電阻測量(交接、大修、必要時)1測量端子接至被測線圈的兩端試驗時應記錄環(huán)境溫度、濕度與初始值或出廠值比較,應無明顯差別27橡塑電纜絕緣電阻測量(預試、大修、交接、必要時)測量電纜主絕緣、外護套、內襯層絕緣電阻1)測量絕緣電阻時非被試相應接地。2)測量前后應充分放電3)試驗時應記錄環(huán)境溫濕度1)主絕緣絕緣電阻自行規(guī)定2)外護套、內襯層絕緣電阻每千米不應低于0.5MΩ28橡塑電纜銅屏蔽層電阻和導體電阻比(交接、必要時)用雙臂電橋測量在相同溫度下的銅屏蔽層和導體的直流電阻試驗時應記錄環(huán)境溫濕度當前者與后者之比與投運前相比增加時,表明銅屏蔽層的直流電阻增大,可能被腐蝕;減少時,表明附件中的導體連接點的接觸電阻有增大的可能29橡塑電纜主絕緣交流耐壓試驗(交接、必要時)被試電纜心線懸空接高壓,其他短接接地1)測量前后應充分放電2)試驗時應記錄環(huán)境溫濕度3)注意與帶電設備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1)各電壓等級推薦使用頻率20Hz~300Hz的諧振耐壓試驗,試驗電壓及時間見下表:電壓等級試驗電壓時間351.6Uο5min2)對26/353)對12/20及以下的電纜允許采用自流耐壓試驗,標準:交接為4.0Uο,預試3.2Uο,時間為15min30外護套直流耐壓試驗(交接、必要時)被試電纜鋼鎧懸空接試驗電壓,其他短接接地1)測量前后應充分放電2)試驗時應記錄環(huán)境溫濕度3)注意與帶電設備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按制造廠規(guī)定執(zhí)行4.3竣工責任人簽字1拆除試驗電源線及設備短接線2檢查被試設備上無遺留工器具和試驗用導地線3將被試設備的一、二次接線恢復正常4清點工具,清理試驗現(xiàn)場,拆除自設臨時安全圍欄56辦理工作票終結手續(xù)5試驗總結試驗結果6作業(yè)指導書執(zhí)行情況評估評估內容符合性優(yōu)可操作項良不可操作項可操作性優(yōu)修改項良遺漏項存在問題改進意見7附錄試驗記錄電容器(串并聯(lián)、集合式)間隔試驗原始記錄標識與編號試驗日期單位安裝地點型號制造廠出廠序號出廠日期運行編號試驗負責人試驗參加人審核記錄1、電容器極對殼絕緣電阻測量(MΩ)測量結果(MΩ)A相B相C相使用儀器環(huán)境溫度℃環(huán)境濕度%備注結論2、電容器電容量測量實測電容量(μf)銘牌電容量(μf)誤差(%)A相B相C相使用儀器環(huán)境溫度℃環(huán)境濕度%備注結論3、電容器耐壓試驗施加電壓(kV)耐壓時間(s)A相B相C相使用儀器環(huán)境溫度℃環(huán)境濕度%備注結論4、電容器并聯(lián)電阻測量測量電阻值(Ω)A相B相C相使用儀器環(huán)境溫度℃環(huán)境濕度%備注結論5、電容器滲漏油檢查A相B相C相檢查情況6、放電線圈絕緣電阻測量一次對其他(MΩ)二次對其他(MΩ)A相B相C相使用儀器環(huán)境溫度℃環(huán)境濕度%備注結論7、放電線圈繞組的tgδ測量tgδ%電容量(pF)A相B相C相使用儀器環(huán)境溫度℃環(huán)境濕度%備注結論8、放電線圈交流耐壓試驗施加電壓(kV)耐壓時間(s)A相B相C相使用儀器環(huán)境溫度℃環(huán)境濕度%備注結論9、放電線圈一次繞組直流電阻測量一次繞組(Ω)二次繞組(Ω)A相B相C相使用儀器環(huán)境溫度℃環(huán)境濕度%備注結論10、電抗器繞組絕緣電阻測量R15(MΩ)R60(MΩ)R600(MΩ)吸收比極化指數(shù)AX對BY,CZ及地BY對CZ,AX及地CZ對AX,BY及地環(huán)境溫度℃環(huán)境濕度%油溫℃換算溫度℃使用儀器11、電抗器繞組電抗測量AX(mH)BY(mH)CZ(mH)電抗值使用儀器環(huán)境溫度℃環(huán)境濕度%備注結論12、電抗器繞組的直流電阻相別數(shù)值高壓A相(Ω)B相(Ω)C相(Ω)三相不平衡率(%)實測值換算值實測值換算值實測值換算值電阻值油溫(℃)備注13、電抗器繞組連同套管的tgδ試驗電壓(kV)繞組的tgδ(%)電容量(PF)A相B相C相AX,BY。CZ及地使用儀器油溫℃環(huán)境溫度℃環(huán)境濕度%備注14、電抗器繞組對鐵芯和外殼交流耐壓及相間交流耐壓試驗電壓(kV)加壓時間(s)AX對BY,CZ及地BY對CZ,AX及地CZ對AX,BY及地AX.BY,CZ對地備注15、避雷器絕緣電阻(MΩ)整體A相B相C相使用儀器環(huán)境溫度℃環(huán)境濕度%備注16、避雷器直流1mA電壓(U1mA)及75%U1mA下的泄漏電流直流1mA電壓U1mA(kV)75%U1mA下的泄漏電流(μA)A相B相C相使用儀器環(huán)境溫度℃環(huán)境濕度%備注17、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