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燭》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1頁
《紅燭》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2頁
《紅燭》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3頁
《紅燭》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4頁
《紅燭》教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紅燭》教案課程名稱:《紅燭》任課教師:課程類型:新授課教學班級:授課時長:80分鐘教學內(nèi)容分析《百合花》是《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理解詩歌的情感,掌握意象的作用。欣賞時要結(jié)合歷史時期、創(chuàng)作背景、詩人經(jīng)歷以及創(chuàng)作風格,體會其豐富的情感意蘊和優(yōu)美的語言,提高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理解意象的作用?!都t燭》是聞一多在1923年所作的一首詩詞,熱情奔放、氣勢豪放。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聞一多青春時期的強烈愛國情懷、創(chuàng)作風格和人格魅力,多次朗誦本篇詩詞,能夠提升學生們學習詩詞的興趣,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有很大的幫助。學習者特征分析學生對詩詞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基礎較為薄弱,同時對聞一多的生平經(jīng)歷缺乏整體上的了解,因此對于郭沫若的寫作特點、思想感情和人物性格了解不深入;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較為薄弱,缺乏主動性和探究性,缺少踴躍舉手發(fā)言和記錄筆記的積極性和習慣。針對這個情況,筆者計劃以觀看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演講”視頻作為導入,引起學生回憶起初中時所學習的內(nèi)容,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通過小組合作以及反復誦讀的方式,讓學生之間形成互幫互助的好氛圍,帶領全班同學積極思考討論,參與課堂互動。同時在不斷誦讀中感受自身情感變化,進而更好地理解詩詞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關于聞一多的文學常識,了解新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領會詩人的創(chuàng)作意圖,學會分析詩人的情感,有感情地誦讀詩歌;(3)通過反復誦讀、聽讀,掌握朗誦的技巧與方法;過程與方法目標:經(jīng)歷小組討論的過程,養(yǎng)成自主學習、合作解決問題的學習方法;通過對詩歌分析的過程,了解意象的使用方法,條件允許可以自己創(chuàng)作詩詞;了解并學習使用詩歌中的擬人、排比、夸張等修辭手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深入感受作者濃烈的愛國情懷;激發(fā)學生對詩歌的熱愛之情;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激發(fā)學生利用青春年華不懈努力、砥礪前行的奮斗意識。教學重點及難點教學重點:領會詩人的創(chuàng)作意圖,分析詩人的感情變化脈絡,把握文章結(jié)構。并且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教學難點:體會并理解作者濃烈的愛國情懷,從詩歌中獲得人生啟示,體會詩人獻身祖國,甘愿自我犧牲的愛國情感。教法學法教法:講授法、問答法、討論法學法:合作學習法、探究學習法、自主學習法教學過程課前準備1.提前讓學生了解聞一多的生平事跡以及所處的年代,對作者有一個基本了解。新課導入教師:大家看向屏幕上的幾行字,你們覺得是在形容誰呢?學生:聞一多。教師:從哪里得知的?學生:煙袋、紅燭等。教師:非常好,我們看到的聞一多的形象都是像這張圖片一樣展示出來的,拿著煙袋、飽含文采。那除此之外,我們初中還學過關于聞一多的那篇文章呢?學生:《最后一次演講》。教師:讓我們再來重溫一下這個積極昂揚的演講。(放視頻,板書)。教師:聞一多先生為什么要組織這次演講呢?學生:抗戰(zhàn)結(jié)束之后,美國勾結(jié)國民黨反動派試圖引發(fā)內(nèi)戰(zhàn),渴望民主自由的李公仆先生作為民盟的早期領導人,1946年5月到達昆明并集合民盟力量組織反對內(nèi)戰(zhàn)活動,此舉引發(fā)了國民黨對李公仆的厭惡,并于7.11下午遭到國民黨特務的暗殺。而聞一多先生作為李公仆的同事、好友,于7.15組織訃告會,但追思會上,國民黨成員肆意搗亂、毫不尊重死者,引起了聞一多先生的厭煩。于是組織了這次演講。教師:同學們對過去學過的內(nèi)容都有很深刻的印象,那這次演講之后呢?我們看視頻中發(fā)生了什么?學生:聞一多先生被殺。教師:這就是聞名中外的“李聞慘案”。實際上聞一多先生被暗殺的時間是下午五點左右。了解了這些之后大家覺得聞一多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學生:有愛國情懷、敢于奉獻、敢于付出之人。教師:那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位愛國志士的一篇佳作《紅燭》。給大家留個小問題,為什么《紅燭》下面要有李商隱的詩呢?請大家記錄下來,我們到這節(jié)課結(jié)束來解決。預習檢測教師: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聞一多先生的生平事例。出生于湖北黃岡,1899年,本名聞家驊,畢業(yè)于清華,創(chuàng)作了《死水》、《七子之歌》。擔任過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民盟早期領導人,民盟是我們中國共產(chǎn)黨的摯友,在當年戰(zhàn)爭紛亂的年代,民盟為了我們國家的統(tǒng)一做了許多貢獻。同時又是“新月派”的創(chuàng)始人。大家對新月派有什么了解么?學生:他是新詩史上的一個重大的詩歌流派。教師:那作為新詩流派的一種,有何特點?學生:更口語化一些,更貼近生活。教師:我們來看一下新月派的簡介。主張以理智為主,反對偽浪漫和不加節(jié)制的故意感傷。反對形式上的格律化,更重視詩歌的和諧化。提出了最重要的“三美”主義,其中包括: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筑美。教師:音樂美指什么?學生:更加有節(jié)奏化,注重重音、停連、押韻等。教師:音樂美多強調(diào)聽覺上的美感,令人流連忘返。繪畫美指什么?學生:視覺上,注重色彩。教師:繪畫美更注重視覺上的色彩沖擊,盡量去展現(xiàn)一幅幅色彩濃郁的畫面。建筑美呢?學生:看起來更加整齊。教師:建筑美指的是各行詩句應該在音節(jié)上保持一樣長,其是針對自由體而言的。教師:了解了本詩的體裁之后,我們再來看一下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本詩創(chuàng)作于1923年,當時的社會發(fā)生了哪些事。我們來共同看一下,孫中山發(fā)布《中國國民黨宣言》,敘說國民黨未來的發(fā)展和當前的進度,指明今后發(fā)展方向,所提政策具有一定創(chuàng)新性,重新煥發(fā)革命精神。蔡元培因為教育總長非法逮捕北大教師,辭去北大校長一職。京漢鐵路工人為反對軍閥封建通知,集體組織反抗行動,后造成“二七慘案”。4月出現(xiàn)軍隊鬧餉事件,也就是拖欠工資,馮玉祥帶兵包圍國務院。5月蘇聯(lián)為支持我國民族獨立、祖國統(tǒng)一對我國實行金錢援助。6月因在長沙組織展開對日經(jīng)濟斷絕活動,在長沙遭到日本官兵打殺,造成“六一慘案”。8月魯迅出版《吶喊》,9月聞一多出版《紅燭》。此時的祖國怎樣?學生:不太平,被欺壓。教師:人民怎樣?是默不作聲的被欺負么?學生:不,大家都站起來了。都站起來反抗,縱然被阻止,但仍然在反抗,非常的勇敢。教師: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戰(zhàn)爭。我們再來看看此時作者聞一多在干什么?正于美國留學的聞一多先生,聽聞國家有難,本潛心研究繪畫的他做出了許多愛國之作。其中本篇《紅燭》正是同名詩集的序詩。整體感知教師:在了解了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所處年代的一些事跡之后,相信大家對本篇詩歌有個更加立體的了解,那請我們一同回到聞一多所處的那個年代,帶著這種反抗、愛國的精神來共同學習本篇詩歌。請大家發(fā)出聲來誦讀本篇詩歌,并且解決生詞難題。軀體、脂膏、慰藉、耕耘。教師:讀準字音之后,我們來聽聽名家范讀,大家邊聽邊劃分停連、重音,注意節(jié)奏和名家的情感表達。教師:聽完錄音之后大家覺得這首詩歌的情感基調(diào)應該是怎樣的?學生:有些迷茫,但之后激情澎湃。教師:那讓我們帶著這種復雜的情感并融入我們的愛國熱情來朗讀一遍。請大家邊讀邊思考每一個小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是什么,并與【同桌】進行討論,一會兒我們來進行回答。教師:好,哪位同學愿意說一下每個小節(jié)分別都介紹了怎樣的內(nèi)容。1.贊美紅燭的顏色之紅。2.困惑于紅燭的自我燃燒。3.找到紅燭燃燒的高尚理由。4.高唱紅燭燃燒的偉大力量。5.困惑于紅燭的淚流。6.指出紅燭因著急而淚流。7.指出紅燭因奉獻而淚流。8.指出紅燭是為了創(chuàng)造光明而淚流。9.贊美紅燭不計后果,只愿付出。教師:在了解了每個小節(jié)的主要內(nèi)容之后,詩歌中又是怎樣說明紅燭的形象的呢?他都做了哪些事,并指出你所說的具體的形象是來源于哪幾個小節(jié)概括。發(fā)光發(fā)熱2-3.甘愿成灰,照耀世界。毀掉了一個禁錮的、壓抑的世界5-8.因無法快速實現(xiàn)個人理想而流淚歌頌紅燭甘愿付出,不計后果。教師:請大家總結(jié)一下紅燭的具體形象應該是怎樣的呢?學生:甘于奉獻、不怕犧牲、勇敢付出。深入研讀教師:那老師想問你們,既然是一個這么偉大的形象,詩中又為何屢屢引起作者的疑問呢?請大家找出文中作者的幾大問句。學生:1.詩人啊,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2.為何更須燒蠟成灰,然后才放光出?3.既已燒著,又為何傷心流淚?教師: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句,紅燭應該是什么顏色?學生:紅色教師:紅色代表著什么?學生:赤誠、熱情、坦然、愛國。教師:那作者對于這樣的“紅燭”,他是抱有怎樣的情感的?學生:期望自己也能像紅燭一般赤誠、熱情、愛國、敢于奉獻。教師:你是如何得知?學生:通過這樣的問句,讓詩人自己吐出來看看是否和紅燭的顏色一致,來說明作者也是渴望能有奉獻精神的。教師:通過這個問句還表現(xiàn)了什么?“詩人”只是作者自己嗎?學生:不是,是所有的詩人。教師:這個問句的答案你認為是什么?學生:是否定的,詩人的心不如紅燭那般紅。教師:僅僅如此嗎?那如果不如紅燭那般紅的話,詩人認為這樣是合格的詩人嗎?學生:不是。教師:所以在詩人的眼中,廣大的詩人應該是怎樣的?學生:應該是敢于奉獻的、有奉獻意識的。教師:那在這里,紅燭和詩人的關系是分開還是結(jié)合在一起的。學生:是分開的。教師:對,是分開的。詩人渴望這樣的紅,向往這樣的紅,但卻不似紅燭般“紅”,他希望所有的詩人都有“紅燭”般的內(nèi)心“紅”。用此來說明什么?學生:來凸顯紅燭的奉獻精神,以及作者對紅燭的贊美之情。教師:大家能體會到紅燭對于作者來說有怎樣的意義呢?紅燭代表著什么?學生:紅燭代表著理想的化身,代表著作者的內(nèi)心。教師:那為什么要用“吐”呢?這個字有何作用?能否換成“掏”?學生:“吐”字逼真地描寫了詩人那種火熱的愛國情感,不吐不快的神態(tài)。遠比“掏”字爽快率直,可以使讀者更加直接地感受詩人的那顆赤誠之心,感受他的純真、率真與火熱。教師:除了在這個問句當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作者對紅燭的贊美之外,在本節(jié)當中還有哪句話可以體現(xiàn)出來?學生:“紅燭啊,紅燭”。教師:對,那大家思考一下詩歌的開頭用這句話對全詩有什么樣的作用?學生:起到總領下文的作用。教師:通過第一節(jié)中詩人對紅燭的贊美以及對廣大詩人的反問,我們感受到了紅燭的奉獻精神。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個問句?!盀楹胃殶灣苫遥缓蟛欧殴獬??”,試著用我們自己的話解釋一下。學生:為什么一定要把蠟燒成灰燼之后才能發(fā)出光來。教師;那我這樣理解,“只有蠟燭燒成灰之后,才能發(fā)出光來”還是“只要蠟燭燒成灰之后,就能發(fā)出光來”。學生:兩個都可以。教師:對,所以無論是怎樣,蠟燭的宿命都是燒蠟成灰。大家思考一下,作者為何要強調(diào)蠟燭“燒成灰”的特質(zhì)呢?想表達什么?學生:想凸顯蠟燭的奉獻精神。教師:但對于蠟燭這樣的宿命,詩人在此是持有怎樣的態(tài)度呢?學生:有些懷疑。教師:這里的“為何”有怎樣的意味?是普通的詢問嗎?學生:不,有些質(zhì)問的意味在。教師:他在質(zhì)問什么?學生:質(zhì)問紅燭“為什么一定要通過自我毀滅來實現(xiàn)人生價值”。教師:除了質(zhì)問紅燭之外呢?學生:還有詩人本身。教師:對,他還在質(zhì)疑自己,為什么一定要通過自我毀滅的方式來實現(xiàn)人生價值。紅燭的軀體是什么?學生:蠟身教師:作者呢?學生:父母給。教師:紅燭的靈魂是什么?學生:自我毀滅教師:作者呢?學生:民主自由的思想。教師:面對“自我毀滅”式犧牲的紅燭,作者的態(tài)度如何?學生:“一誤再誤;矛盾!沖突!”教師:他的態(tài)度有變化嗎?學生:有,又說了“不誤,不誤?!苯處煟核膽B(tài)度為何有了變化,這樣是否矛盾。請【小組】之間相互討論。教師:請大家回答,為何先說“一誤再誤,矛盾;沖突”?學生:對犧牲自我的生命內(nèi)心有過幾次激烈的思想斗爭。他直言對犧牲自己的生命內(nèi)心也有過激烈的矛盾和沖突。教師:那為何又說“不誤,不誤;原是要燒出你的光來——這正是自然的方法。”學生:生而為人,也要發(fā)出你的生命之光來,貢獻個人價值。強調(diào)為真理犧牲本是你應當所做之事,不應逃避,其理所當然、義不容辭。教師:這樣寫是否矛盾?學生:前后并不自相矛盾?!耙徽`再誤”,錯怪紅燭的語氣很強烈,又包含著自作聰明的意味;“不誤,不誤!”用了反復手法,否定語氣更加強烈。一反一正兩種回答,更強烈地表現(xiàn)了認識的根本轉(zhuǎn)變,由頓悟而對紅燭產(chǎn)生了深為敬仰的感情。詩人的思考,實際上反映了那個時代進步青年在探索人生真諦的思想歷程中所遇到的矛盾和獲得的覺悟。教師:詩人在坦然承認“不誤”之后,對紅燭又有了怎樣的期許?學生:燒吧燒吧,燒破夢,燒沸血,救出靈魂,搗破監(jiān)獄??障霟嵫煦绮豢暗撵`魂精神的牢籠教師:詩人的心情已經(jīng)有了怎樣的變化?學生:從崇拜紅燭到懷疑紅燭精神,又到了贊同紅燭精神。教師:紅燭在燒,在激情燃燒,燒干自己的蠟身,奉獻自己的一切。作者從不贊同到欣賞、贊許并支持。但為何作者又發(fā)出了疑問,我們來看最后一個問句“既已燒著,又為何傷心流淚?”紅燭從何時又開始了流淚?學生:心火發(fā)光之時。教師:也就是蠟芯被點著之時,還可以指什么呢?學生:立下誓言之日,開始犧牲之日。教師:那他又為何會流淚呢?學生:“是殘風來侵你的光芒,你燒得不穩(wěn)”。教師:這里的“殘風”指什么?學生:反動勢力。教師:那“燒得不穩(wěn)”指什么呢?學生:正是上文所提到的在矛盾、徘徊之時。教師:也就是因為反動勢力的影響而導致自己反復受到影響,為自己不能迅速地位國家效力而著急的流淚。那大家思考,蠟燭會流淚嗎?這里用了怎樣的手法。學生:用了“擬人”,將“紅燭”物化為人。教師:文中描寫的是“蠟燭”,實際是誰呢?學生:是作者。教師:對,是作者。那請大家思考,既然作者是希望能盡快為國效力的,又為何會發(fā)出“又何苦傷心流淚”這樣的疑問呢?剛開始無法理解,對這種自我犧牲、奉獻的精神持懷疑態(tài)度。但逐漸理解、逐漸疏解了詩人內(nèi)心的困惑。教師:為何在這里要用“侵”字來說明反動勢力呢?用“侵”字性質(zhì)明確,紅燭創(chuàng)造光明,殘風卻容不得這片光明,殘風是一種邪惡的勢力,它的行徑完全是邪惡的行徑,此其一。其二,“侵”字的適用范圍大,因而給人以豐富的想象,風有大有小,而燭火在或大或小的風中也程度不同的搖曳晃動。用“著急”更能表現(xiàn)出紅燭一心為人世間創(chuàng)造光明,唯恐不能為人世間創(chuàng)造光明,以無私奉獻為天職的靈魂。教師:面對“流淚”的紅燭,詩人寄予了怎樣的期許?鼓勵為人民獻身培養(yǎng)出新生的力量培養(yǎng)出革命的成果此時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此時作者的心情是輕快的、樂觀的,他仿佛看到了作為意志力、作為英雄主義象征的紅燭在焦急的淚水中創(chuàng)造了一個嶄新的人間,這是焦急的、喜悅的淚水。哪句話可以表明作者此時的態(tài)度呢?學生:紅燭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教師:面對流淚犧牲的紅燭,作者開始鼓勵紅燭持續(xù)犧牲,繼續(xù)奉獻自己。詩歌中如何總結(jié)紅燭的“付出”?學生:“灰心流淚你的果,創(chuàng)造光明你的因,莫問收獲,但問耕耘”此時作者的心情是怎樣的?學生:作者在這里突出強調(diào)“紅燭”的“淚”、“灰”,坦然接受這就是“紅燭”的宿命,但一切都是為了“創(chuàng)造光明”,詩人在對個體價值失落的哀思之中陡然揚起了昂奮之情。教師:全詩以詩人對“紅燭”的心跡交流為線索,用問答的形式展開詩意,抒發(fā)詩情。請通過三大問句梳理全文的情感脈絡。贊嘆—疑惑—了悟—激勵—感傷—徹悟—慰藉—認同—肯定與期望教師:對于紅燭,詩人的情感不斷變化,從懷疑到感傷、到期待,其實也是對自己革命人生的心理路程,整篇詩歌中都圍繞著紅燭的“淚”和“灰”來進行描寫。那讓我們回到上課時的問題,為何要引用李商隱的“蠟炬成灰淚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