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典藏民國文獻的價值與保護研究報告_第1頁
陜西典藏民國文獻的價值與保護研究報告_第2頁
陜西典藏民國文獻的價值與保護研究報告_第3頁
陜西典藏民國文獻的價值與保護研究報告_第4頁
陜西典藏民國文獻的價值與保護研究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陜西典藏民國文獻的價值與保護研究報告

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民國文獻可以從時間和內容兩方面來界定。從時間上來說,民國文獻是介于古籍(一般情況下是指1912年之前雕版印刷的線裝古籍)和現(xiàn)當代文獻之間的重要信息載體;從內容上來說,民國文獻又可以分為圖書、期刊、報紙、手稿書信、檔案資料等書寫印刷類資料。民國時期是中國社會由半封建半殖民地向社會主義新中國過渡發(fā)展的重要階段,盡管這一歷史時期政治動蕩、戰(zhàn)亂不息、經濟凋敝,但與此同時,社會思潮、中西文化卻在此過程中激烈碰撞、融合發(fā)展。思想文化領域內的巨大變革在這一時期的文獻資料中得以保存,成為我們了解、熟悉、研究民國時期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諸多方面發(fā)展狀況的珍貴歷史資料。伴隨著社會歷史的不斷演進,民國文獻作為我國悠久歷史文化寶庫中的有機組成部分,作為特殊歷史時期的文獻載體,其文獻價值、歷史價值乃至于文物價值日益凸顯。但是,由于觀念上的僵化,與古籍文獻的保護和利用相比,民國文獻遠遠沒有得到與其價值相對應的重視。加之保存條件的惡劣、修復技術的滯后和保護意識的薄弱等因素的限制,民國文獻普遍損毀嚴重,亟待搶救性保護。一陜西民國文獻亟待保護民國時期的跨度雖短,但伴隨著近代出版印刷技術的廣泛推廣和應用,民國文獻的發(fā)行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規(guī)模。據相關研究統(tǒng)計數(shù)據顯示,民國時期出版的圖書接近14萬種,期刊則多達25000種,此外尚有無法統(tǒng)計的大量報紙、傳單、海報、票證等出版印刷品以及私人書稿信札。陜西地處西北地區(qū),在民國時期雖然也不免卷入戰(zhàn)亂動蕩之中,但總體說來相對安定,這為民國時期陜西公共和私人印刷出版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提供了保障,也為各類資料的保存和流傳提供了條件。中山大學圖書館的林明在《民國時期文獻的保護與修復》一文中曾提及相關數(shù)據稱:“美國各級圖書館館藏毀損比例達到25%~50%,而且以19世紀和20世紀上半葉期間的文獻紙張問題最為嚴重?!标兾髅駠墨I的主體保存在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文物博物館中,另外尚有少量私人收藏。其中,以圖書館存量最多。從實地調研情況來看,陜西省圖書館、陜西師范大學圖書館、西北大學圖書館、陜西理工學院圖書館、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博物院等單位的藏量較大,且保存狀況相對較好,此外,各類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存藏單位的民國文獻普遍損毀嚴重。這樣的存藏狀況與國內外各個收藏機構的情況基本相同。表1各歷史時期文獻紙張的酸度現(xiàn)代科學實驗研究表明,造紙過程中存留在紙張中的酸性物質是導致紙張泛黃、變脆、纖維耐受性減弱的重要因素。中國傳統(tǒng)的造紙術主要選用植物韌皮纖維作為原材料,并經過一系列的加工程序(泡料、煮料、洗料、曬白、打料、撈紙、榨干、焙紙)制作完成,雖然工序復雜、制作周期長,但紙張耐久性很強。在保存條件比較好的情況下,明代中期的善本古籍雖然已有500余年的歷史,但其采用的白棉紙(也有少數(shù)黃棉紙)仍然表現(xiàn)出一定的韌性。究其原因,是這些紙張中所含有的酸性物質較少。與傳統(tǒng)紙質古籍相比,民國文獻雖然同樣以紙質材料為載體,但由于這一時期使用了近代造紙技術和機器,造紙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時,紙張質量卻出現(xiàn)了下降的趨勢。與傳統(tǒng)造紙術相比,近代造紙工業(yè)中開始用木材替代傳統(tǒng)的棉麻材料,并在紙漿中添加了用于漂白和降低吸水性的一系列化學制劑,使得紙張中的酸性物質含量增多,紙張壽命縮短。相關研究標明,民國時期出版的報紙壽命為50~100年,圖書壽命雖然較長,但也只有100~200年。紙張質量是造成民國文獻資源損毀嚴重的客觀原因。此外,主觀方面的因素同樣不可忽視。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各級政府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在此過程中,對清代以前的文獻資料的重視程度卻遠遠高于民國時期的文獻資料。傳統(tǒng)古籍的入庫、借閱相對嚴格,而民國文獻的管理則存在很多不規(guī)范的情況,許多收藏單位對于民國文獻的管理甚至還不如普通書刊。民國文獻既不是受重點保護的古籍,又不是可以普遍流通的普通圖書,其特殊的地位使得這一部分資料被塵封在圖書館的角落,保存環(huán)境相當惡劣,高溫、高濕、灰塵等各種因素極大地加速了民國文獻的損毀程度。二“新善本”與民國文獻的關系以及陜西珍貴民國文獻價值傳統(tǒng)古籍中價值較高的版本被稱為“善本”,伴隨著近年來民國文獻逐漸受到重視,人們開始用“新善本”這一概念來稱呼民國文獻中具有較高價值的書籍。在“新善本”概念日漸通行的過程中,也有一部分學者認為“新善本”的概念可以用來概括整個民國文獻,但這樣的觀點似乎不大妥當。首先,“新善本”的“新”強調民國這一時間范疇。1912年之前出版刻印的書籍為古籍,1912~1949年這一時間段內出版的書籍才有可能稱為“新善本”。其次,“新善本”既是民國文獻的組成部分,又不完全等同于民國文獻。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民國時期的文獻資料類型種類繁多。在各類民國文獻中,只有以書籍形態(tài)存在的文獻才可能稱為“新善本”。最后,“新善本”還強調“善”的概念,即具有較高的資料價值。簡單地說,就是民國時期抄寫、刻印、出版的各類書籍中,具有較高資料價值的才能界定為“新善本”。2002年,山西省圖書館制定了《民國文獻建設與保護實施方案(草案)》,按照類別細致劃分,界定了民國文獻的概念:①民國時期政、軍、學、商等各界名人手稿、書札;②1894年(興中會成立)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各團體、黨派、邊區(qū)政府印行的書籍,或期刊的初版本、改版本以及為了逃避政治檢查與迫害而出版的偽裝本等;③1894年(興中會成立)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歷次進步活動中所印行、抄寫的傳單、文告等;④民國時期在學術上有獨到見解,或者學派特點,或者集眾說而成系統(tǒng)的稿本及流傳很少的圖書、名家名作單行本或最初發(fā)表的期刊;⑤民國時期反映某一階段、某一領域、某一事件資料的稿本或流傳很少的印本;⑥民國時期名人學者批校、題跋或過錄前人批樣而有特殊價值的印本;⑦早期出版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中譯本,流傳很少的進步書刊;⑧反映民國時期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有代表性的裝訂成冊的契據、賬冊;⑨在印刷、裝幀上有獨到之處,能反映期刊發(fā)展歷史的各類版本的代表作(如木刻本、油印本、石印本、銅鋅本等)。[1]上述九條標準從不同的角度出發(fā),對種類繁多、數(shù)量巨大的民國文獻進行了分類界定。由此,我們也可以明確民國文獻和“新善本”之間的關系。明確“新善本”的概念主要是因為通過實地調研發(fā)現(xiàn),民國書籍與其他類型的民國文獻的存藏往往分屬不同的職能機構。民國書籍的主體部分存藏在各級圖書館中,少量分散收藏于檔案館、文化館、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手中。而民國時期的其他資料則因為種類較多,分散性較大。其中,檔案館存藏有較多的政府檔案、影響較大的刊物,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資料。在一些基層圖書館,由于專業(yè)人員的短缺、業(yè)務素質較差,很多民國書籍被當做古籍與清代以前的書籍存放在一起。在部分存藏環(huán)境較差的單位,這些書籍存在蟲蛀鼠啃、霉變脆化等多種損毀現(xiàn)象。在存藏狀況較好的單位,這些書籍又因為長期不為世人所見,存在著價值無法得到充分的開發(fā)和利用的窘境。檔案館內收藏的民國資料大多標有“永久存檔”的標簽,由于沒有便于查閱的途徑,這些資料塵封于檔案庫房之中,同樣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目前,陜西存留下來的民國文獻從形式上看,包含了圖書、期刊、報紙、手稿書信、公文檔案等民國文獻的各種類型。從內容上看,涉及廣泛,有傳統(tǒng)文化研究的書籍,如民國八年(1919)上海新民圖書館出版的蔣梅笙的《莊子淺訓》、民國十一年(1922)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梁啟超的《墨經校釋》、民國十一年(1922)定廬張純一私人出版的《墨子閑詁箋》、民國十六年(1927)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呂思勉的《經子解題》、民國十七年(1928)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王力的《老子研究》等;有“西學東漸”之后的各種翻譯介紹西方哲學思想、科學技術的新學書籍,如民國九年(1920)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的劉衡翻譯的《亞里斯多德》、民國十二年(1923)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梁漱溟翻譯的《東西文化及哲學》、民國十八年(1929)上海南強書局出版彭嘉生翻譯的《費爾巴哈論》、民國二十二年(1933)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鄒恩潤翻譯的《民本主義與教育》等;有名家作品或專著,如民國十年(1921)北京新潮社編輯出版的《蔡孑民先生言行錄》、民國十年(1921)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章士釗的《甲寅雜志存稿》民國十一年(1922)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的吳虞的《吳虞文錄》、民國十四年(1925)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胡懷琛的《中國民歌研究》、民國十五年(1926)上海群學書社出版的許嘯天整理的《黃黎洲集》、民國十八年(1929)上海開明書店出版的郁達夫的《達夫全集》、民國十九年(1930)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張世祿的《中國古音學》、民國二十二年(1933)上海開明書店出版的林語堂的《語言學論叢》、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海正中書局出版的葉光球的《聲韻學大綱》等;有涉及民國社會、法律、宗教的書籍,比如,民國五年(1916)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蘇演存的《中國境界變遷大勢考》、民國十八年(1929)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陳達的《中國勞工問題》、民國十二年(1923)上海大東書局出版的吳宗慈的《中華民國憲法史》和《中華民國憲法史后編》、民國二十三年(1934)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德禮賢的《中國天主教傳教史》、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蕭睿華翻譯的《天主教十六世紀在華傳教志》、民國二十六年(1937)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傅勤家的《中國道教史》等;有大型叢書,如民國十九年至二十一年(1930~1932)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萬有文庫》、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的《四部備要》、民國二十五年(1936)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縮本四部叢刊初編》等;有各類報紙、雜志、海報,如民國十二年(1923)上海中華書局出版的《國語月刊》、民國二十四年(1935)國立北平大學學報第一期;等等。此外,在民國文獻中還有一部分涉及陜西各地的地方志,如民國燕京大學圖書館鉛印的《鄠縣鄉(xiāng)土志》、《朝邑縣鄉(xiāng)土志》、《華州鄉(xiāng)土志》、《岐山縣鄉(xiāng)土志》、《城固縣鄉(xiāng)土志》、《寧羌州鄉(xiāng)土志》、《神木鄉(xiāng)土志》、《甘泉縣鄉(xiāng)土志》、《中部縣鄉(xiāng)土志》、《宜川鄉(xiāng)土志》,民國二十五年(1936)重印三十六卷本《長安縣志》、民國二十五年(1936)重印二十六卷本《咸寧縣志》、民國二十二年(1933)十卷本《鄠縣志》、民國十四年(1925)八卷本《盩厔縣志》、民國十五年(1926)十三卷本《澄城縣附志》、民國二十一年(1932)四卷本《平民縣志》、民國十八年(1929)抄本《邠州新志稿》、民國十年(1921)七卷本《續(xù)修南鄭縣志》、民國十八年(1929)抄本《佛坪縣志》、民國十八年(1929)四卷本《橫山縣志》、民國二十二年(1933)二卷本《葭州志》、民國二十四年(1935)四卷本《中部縣志》、民國二十四年(1935)十四卷本《續(xù)修醴泉縣志稿》、民國十四年(1925)四卷本《韓城縣續(xù)志》、民國二十四年(1935)四卷本《重修岐山縣志》、民國八年(1919)十三卷本《商南縣志》民國三十三年(1944)二十八卷本《洛川縣志》民國三十三年(1944)二十二卷本《中部縣志》、民國三十三年(1944)二十七卷本《宜川縣志》等,都是民國時期極具地方特色的珍貴史料。如前文所述,如此眾多的民國文獻資料大都被束之高閣,既不被收藏單位重視,也不為收藏單位以外的人所知曉,其珍貴的價值不能得到充分的開發(fā)和利用。三民國文獻的保護及其價值的開發(fā)利用要保護和開發(fā)利用民國文獻,首先面臨的問題就是對目前陜西存藏的民國文獻家底不清。我們雖然經過多次的調查和走訪,已經初步了解了存藏民國文獻的各類單位的大致狀況,但要全面清理陜西所藏民國文獻的總量,并分門別類地進行統(tǒng)計和記錄仍然需要一段很長的工作周期。因此,對于陜西民國文獻應當采取在保護基礎之上開發(fā)利用其價值的循序漸進的策略和方案。第一,明確保護對象基本情況,全面了解陜西各存藏單位所藏民國文獻的種類、存量、保存環(huán)境、損毀狀況等信息,以便于制定進一步的保護對策。從目前所了解的信息來看,民國文獻需要獨立的保存書庫,如果受到條件限制,可以與古籍合庫保管,但應進行明確的分類和編目,以便于查閱。書庫的環(huán)境則需要滿足溫度濕度的恒定、防火、防塵、防蟲、防盜等基本條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當為文獻定制函套、樟木書柜或密集柜等。第二,主觀上提高民國文獻的保護意識。由于民國文獻年代相對較近,對于很對非專業(yè)人員來說民國文獻似乎并不珍貴,這就形成了民國文獻保護在觀念上的障礙。在一些地方圖書館中,民國文獻的借閱和現(xiàn)代書籍的借閱制度沒有區(qū)別。作為珍貴的資料,民國文獻書庫應當制定嚴格的出入庫制度和借閱制度。對于較為通行且存世較多的文獻,在盡量避免損壞文獻的基礎上,允許入庫查閱和專門閱覽室內的借閱、拍照、復印。對于價值較高且較為珍稀的文獻,則盡量避免借閱和復印,最好由專業(yè)人員采用現(xiàn)代化的拍照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對文獻進行數(shù)字化處理。但在此過程中,有一點需要明確。對于民國文獻價值的考慮不能以傳統(tǒng)古籍的評定標準為依據,而應當從民國文獻自身的特點入手,制定相應的評價標準和體系。第三,組織專業(yè)人員編撰館藏民國文獻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