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五地殼運動與地貌2019_第1頁
專題五地殼運動與地貌2019_第2頁
專題五地殼運動與地貌2019_第3頁
專題五地殼運動與地貌2019_第4頁
專題五地殼運動與地貌2019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第2頁/共2頁精品文檔推薦專題五地殼運動與地貌2019

專題五地殼運動與地貌

一、教材分析

本章說述形成地表形態(tài)的緣故及地表形態(tài)對人類日子與生產的妨礙。在構成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五大要素中,地貌對地表物質和能量起著再分配的作用,地面則是各種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最為活躍的界面,并且又是人地相互作用最集中、最強烈,人類文化印跡最明顯的場所。教材有挑選地介紹內外力作用的相互關系及對地表形態(tài)的妨礙,山岳地貌、河流地貌的形成、發(fā)育及對交通運輸、聚降分布的妨礙,并為人文地理知識做鋪墊。本章知識點在近年來成為高考和水平考的高頻考點。

二、核心素質

1.判讀地質剖面圖或地貌景觀圖,綜合考慮地表形態(tài)的塑造過程。

2.分析推斷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示意圖,綜合分析巖石的類型和要緊的地質作用。

3.判讀地質構造圖或地貌景觀圖,綜合考慮地質構造對地表形態(tài)的妨礙。

4.分析推斷地質構造的實踐意義,.綜合分析地表形態(tài)對交通運輸的妨礙。

三、教學重難點

1.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

2.地質構造與地貌

3.要緊外力作用與地貌

四、教學策略

五、教學過程設計

本章知識思維導圖

第1課時

一、基礎知識回憶

1.巖石圈三大類巖石的成因、常見類型、特征及推斷辦法。

2.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的過程、環(huán)節(jié),能推斷各種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圖。

二、重難點整合

1.三大類巖石

2.常見的巖石圈物質循環(huán)圖

①四種物質(巖漿、三大類巖石)

注:a.三種物質:A變質巖,B沉積巖,C巖漿巖。(A、B可互換)

b.四種作用:①冷卻凝固,②外力作用,③變質作用,④重熔再生。(②③可互

②五種以上物質(四種物質外,增加的物質也許是沉積物或把巖漿巖分兩種)

圖形解讀——地殼物質循環(huán)圖的判讀技巧

一是抓住巖漿→巖漿巖的唯一關系;二是理論結合實際:理論上三類巖石均能重熔再生為巖漿(即三類巖石均可指向巖漿),實際上經常浮現一具箭頭(由變質巖)指向巖漿(因為沉積巖等要經地殼運動到地下深處才也許重熔再生,但運動到地下深處往往先經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巖,之后再重熔再生)。

第2課時

一、基礎知識回憶

1.地質作用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明確內力作用的要緊表現形式。

2.地質構造的形成與對應的構造地貌。

3.板塊構造理論的要緊內容及對地貌的妨礙。

二、重難點整合

1.板塊構造理論

(1)板塊構造理論的要緊內容:板塊與海陸分布的關聯。

(2)板塊邊界類型及地貌:生長邊界(海嶺、斷層,如大西洋中脊、東非大裂谷等)與消亡邊界(海溝、造山帶,如馬里亞納海溝、北美海岸山脈等)。

(3)板塊構造理論解釋地理景觀與地理現象的成因:如山脈、裂谷、海洋、島嶼等地形的形成與分布,地震、火山、地熱資源、礦產資源的形成與分布。

(4)部分地形區(qū)的板塊位置

①大褶皺山系、大島弧鏈多是消亡邊界,如阿爾卑斯山脈、喜馬拉雅山脈、安第斯山脈、XXX群島、馬來群島、新西蘭等均是由兩大板塊碰撞擠壓形成的。

②澳大利亞、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斯里蘭卡島、塔斯馬尼亞島屬于印度洋板塊;格陵蘭島、西印度群島、火地島屬于美洲板塊。

③冰島(大西洋“S”形海嶺上)——生長邊界;新西蘭南北二島——消亡邊界。

④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脈和降基山脈為太平洋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脈為南極洲板塊與美洲板塊碰撞形成。

2.地質構造圖的判讀

地質構造是內力作用(地殼運動)形成的,要緊有褶皺(向歪、背歪)、斷層(地壘、地塹);構造地貌往往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地質構造圖的普通判讀辦法如下:

(1)普通事情:巖層呈水平狀態(tài),新老關系是下老上新或先老后新(如圖中由老到新依次是⑦⑥

④③②①)。

(2)巖層中有侵入巖存在:講明原巖層形成后又發(fā)生了巖漿活動(如圖中由老到新依次是⑦⑥④

⑤)。

(3)巖漿活動使原巖層某部位發(fā)生變質:變質巖的形成晚于其相鄰的巖漿巖(如圖中由老到新依次是⑦⑥④⑤⑧)。

(4)上覆巖層:覆蓋巖漿侵入的巖層(如圖中③)發(fā)生于巖漿侵入及變質作用之后。

(5)斷層切斷:看切斷了哪些巖層(如圖中明確看出斷層切斷了⑦⑥④⑤③),則斷層發(fā)生于這些巖層之后。

(6)新的沉積物(巖):圖中①形成于斷層之后(未被斷層切斷);并覆蓋了原有地貌。

第3課時

一、基礎知識回憶

1.外力作用的要緊表現形式與地貌。

2.常見河流地貌的形成緣故。

二、重難點整合

1.外力作用與地貌

外力作用要緊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沉積和固結成巖。其中以流水和風力的侵蝕、沉積作用的妨礙最為普遍和常見。

2.別同區(qū)域的主導外力作用及地貌類型

(1)別同地區(qū)的流水侵蝕地貌比較

歸納總結——外力作用的妨礙因素與分析

分析某一地域的要緊外力作用類型,往往能夠綜合許多因素。

(1)氣候因素:要緊從氣溫與落水兩個方面舉行分析。

①干旱、半干旱地區(qū):晝夜溫差大,落水少,外力作用要緊表現為風化作用和風力侵蝕、搬運、沉積作用。

②濕潤、半濕潤地區(qū):落水豐富、地表徑流量大,外力作用要緊表現為流水的侵蝕、搬運、沉積作用。

(2)地質地貌因素:要緊分析基巖和地形地勢兩個方面的妨礙。

①石灰?guī)r地區(qū):由于巖石微溶于水,故外力作用往往表現為流水侵蝕、溶蝕作用。

②地勢較高的地區(qū):往往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