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腦癱的早期診斷PPT_第1頁
小兒腦癱的早期診斷PPT_第2頁
小兒腦癱的早期診斷PPT_第3頁
小兒腦癱的早期診斷PPT_第4頁
小兒腦癱的早期診斷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小兒腦癱的早期診斷PPT第1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中國腦癱最新定義腦性癱瘓是一組持續(xù)存在的中樞性運動和姿勢發(fā)育障礙、活動受限癥候群,這種癥候群是由于發(fā)育中的胎兒或嬰幼兒腦部非進行性損傷所致。腦性癱瘓的運動障礙常伴有感覺、知覺、認知、交流和行為障礙,以及癲癇和繼發(fā)性肌肉骨骼問題。第2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中國腦癱新定義的解釋腦性癱瘓是一組癥候群,可由不同原因和疾病導致,其主要臨床表現是持續(xù)存在的運動和姿勢發(fā)育障礙及活動受限。腦性癱瘓是由于發(fā)育中的腦(胎兒或嬰幼兒期)非進行性損傷所致,其臨床表現可發(fā)生一定程度的變化,但應排除一過性障礙或進行性疾病。

第3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中國腦癱新定義的解釋腦性癱瘓可同時伴有一種或多種其他功能障礙或合并癥,最常見的是智力殘疾、癲癇、語言障礙、視覺障礙、聽覺障礙、吞咽障礙和行為異常等,也可發(fā)生繼發(fā)性肌肉萎縮、攣縮和骨、關節(jié)的變形或脫位等損傷。第4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中國腦癱新定義的意義核心表現:運動發(fā)育和姿勢發(fā)育異常;持續(xù)存在:運動障礙、姿勢異常持續(xù)存在,腦損傷后遺改變;本質特征:發(fā)育;定義中加入了活動受限的詞匯,肌肉骨骼問題首次被加入在定義中;涵蓋了腦癱患者的軀體功能和結構、活動和參與、環(huán)境因素三大方面;從身體水平、個體水平和社會水平對腦癱患者的功能進行評價。第5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6

腦癱的發(fā)病情況

國外患病率1‰~5‰。多集中在2‰~3‰之間。我國調查1~7歲小兒患病率1.2‰~2.7‰。腦癱的發(fā)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趨勢。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腦癱的就診率增加。北醫(yī)大報道兒童腦癱患病率為1.86‰。第6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7

小兒腦癱的早期診斷

生后6個月以內診斷—早期診斷只有早期診斷,才能早期治療;只有早期治療,才有好的療效。小兒腦組織在6個月以前發(fā)育最快,腦的可塑性大,易恢復。嬰兒早期腦損傷后,異常姿勢尚未固定,對其糾正較容易。早期矯治可以避免繼發(fā)性損害(關節(jié)攣縮、肢體變形)。

Vojta早期診斷207例,經治療199例正?;?。第7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8

小兒腦癱的早期診斷

腦癱早期診斷的依據孕早期、圍產期、新生兒期有無異常因素。早期癥狀。運動發(fā)育落后。肌張力異常。姿勢異常。反射異常。第8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9小兒腦癱的早期診斷

中樞性協調障礙

中樞性協調障礙(zenetralekoordinationstorungZKS)是Vojta博士用于早期診斷腦癱的病名,就是指具有姿勢反應性異常的腦癱危險兒或腦損傷危險兒。正常嬰兒對姿勢的變化都具有反應的能力,稱為姿勢反應性,它是通過中樞神經協調作用實現的。如果中樞神經損傷,這種協調作用就會發(fā)生障礙,出現異常姿勢及異常運動。第9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0早期診斷1

高危因素

佳木斯醫(yī)學院總結分析,與腦癱明顯相關的高危因素依次為:出生窒息、黃疸、早產、妊娠早期用藥、新生兒痙攣、低體重、急產、母體中毒、陰道流血、顱內出血、產程過長、前置胎盤、妊娠中毒癥、吸入性肺炎、雙胎、巨大兒、妊娠反應重、臍帶繞頸、胎頭吸引、臀位、橫位、硬腫癥。

第10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1

腦癱的高危因素(1)

家族因素

在家族或直系親屬內有先天遺傳性疾病,如家族性腦性癱瘓、變性疾病、精神障礙、智力障礙、家庭性先天性畸形、晚期妊娠、頻繁流產、死產等。

第11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2

腦癱的高危因素(2)

母體—產前因素

16歲以下和40歲以上的分娩,36歲以上初產,習慣流產,多胎,未熟兒、畸形兒及巨大兒的分娩史,妊娠早期病毒感染,早期陰道出血,X線照射,吸煙習慣,長期服藥,糖尿病等內分泌疾病,肥胖,嚴重妊娠中毒癥,妊娠中患感染性疾病,大手術,貧血等。

第12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3

母體—產時因素產程長(初產24小時以上,經產12小時以上),第二產程2小時以上,早期破水,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胎盤機能不良,羊水異常,臍帶異?!摯?、繞頸,宮內乏氧,臀位產,高位和中位產鉗,重癥窒息,剖腹產等。腦癱的高危因素(3)第13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4

腦癱的高危因素(4)

新生兒因素出生體重2.5公斤以下及4.1公斤以上,34周以內及43周以上的過期產,窒息(1分鐘后Apgar評分4分以下),痙攣發(fā)作,2周以上黃疸,交換輸血,呼吸障礙和青紫發(fā)作,畸形產傷,出血,貧血,感染,早期嘔吐,低血糖,酸中毒,無欲狀,易激惹。第14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5

腦癱的高危因素(5)

佳木斯醫(yī)學院調查,初生兒窒息與腦癱呈高度相關,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其次為黃疸和早產,在我國為三大病因。一般產前因素占10~20%,產時因素占50~70%,產后因素占20~30%。第15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6

腦癱的高危因素(6)

浙江醫(yī)科大學近期的發(fā)病學調查,新生兒疾病史、母親疾病史、低體重、母親月經不規(guī)則、妊娠期接觸有害物質、營養(yǎng)差、父親生育年齡偏大等也是常見的高危因素等。盡管調查結果不盡相同,但早產、低體重、窒息均是主要因素。早產發(fā)生率高(發(fā)達國家6%,貧窮國家17%),造成的腦癱多為手足徐動型,預后較差。第16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7第17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8早期診斷2

早期癥狀

腦癱既然是腦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受到損傷而引起的,那么在新生兒期和嬰兒期(1--6個月),就一定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臨床癥狀,把這些癥狀叫早期癥狀,對于早期發(fā)現和早期診斷是十分重要的。1987年,日本學者前川在總結不同月齡的異常所見時,又對腦損傷兒的早期癥狀進行了系統總結。主要有:第18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9早期診斷2

早期癥狀(1)(1)身體發(fā)軟及自發(fā)運動減少1個月時即可見到,持續(xù)4個月以上有意義。(2)身體發(fā)硬1個月可見,持續(xù)4個月以上,可診斷腦癱。(3)反應遲鈍及叫名無反應4個月反應遲鈍,6個月時叫名無反應。(4)頭圍異常。第19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0第20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1(5)體重增加不良,哺乳無力。(6)固定姿勢如角弓反張,蛙位姿勢,倒U字形。(7)不笑2個月不能微笑,4個月時不能大笑。(8)手握拳4個月不能張開,或拇指內收,有意義。(9)身體扭轉3~4個月的嬰兒如有身體扭轉,往往提示有錐體外系損傷。第21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2(10)頭不穩(wěn)定正常小兒4個月抬頭可達45~90度。(11)斜視3~4個月的嬰兒有斜視及眼球運動不良時,可提示有腦損傷的存在。(12)不能伸手抓物正常小兒4~5個月可伸手抓物。第22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3

早期診斷2早期癥狀(2)佳木斯醫(yī)學院總結不同時期的最常見和最有意義的癥狀:新生兒期:痙攣發(fā)作,哺乳困難,哭聲微弱,moro反射減弱,自發(fā)運動減少,易驚,好打挺。1~3個月:俯臥位不能抬頭,持續(xù)哭鬧,手緊握,不哭。4~5個月:不伸手抓物。6個月:手、口、眼協調不能完成。第23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4早期診斷2

早期癥狀(3)

有些腦損傷較輕微,在嬰兒早期無明顯癥狀,但在嬰兒后半期則有一些癥狀,這些癥狀一表現出來,就被發(fā)現,也可看作早期癥狀。常見的癥狀有:(1)不能翻身正常嬰兒3~6個月可翻身,6個月以后還不能翻身,有診斷意義。第24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5(2)不使用下肢3個月嬰兒可用下肢短暫支持體重,5~6個月可立位跳躍,如果6~7個月還不可支持,可提示診斷腦癱、智力低下或肌病。(3)不用單手7~10個月的嬰兒不用單手抓玩的癥狀,可提示診斷偏癱。(4)手笨手的精細動作,如捏小東西、解扣、系腰帶不靈活、不協調,7~10個月出現有意義。第25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6(5)不能獨坐5~6個月的嬰兒可弓背坐,是獨坐的開始階段,7個月可以直腰獨坐及坐位自由玩,如7個月不能獨坐,可考慮腦癱、智力低下、肌病等。(6)不能扶站正常嬰兒8個月即可扶站,如到10個月不能扶站,有意義。(7)不會與人再見10個月以后有診斷意義。第26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7

(8)使用腳尖站立4~5個月嬰兒可用腳尖站立,但6個月以后應全足著地,如10個月還用足尖,可考慮痙攣性腦癱。(9)不能邁步11~12月嬰兒可牽手或獨自邁步,13~15個月以后,還不會邁步,可考慮發(fā)育遲緩、腦癱等。(10)流口水及吃手12個月以后有診斷價值。第27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8早期診斷3

運動發(fā)育落后

運動發(fā)育規(guī)律—頭尾規(guī)律、由近及遠、總體運動到分離運動、由反射向隨意運動發(fā)育、由粗大運動向精細運動發(fā)育。關鍵運動—抬頭、翻身、抓物、坐、爬、跪、立、走、跑。運動落后—較正常同齡兒運動落后3個月以上。第28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29運動發(fā)育規(guī)律第29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30早期診斷3

運動發(fā)育落后抬頭:1個月俯臥位瞬間抬頭,2~3個月抬頭45度,4個月抬頭90度。翻身:4個月主動翻身。坐:6個月弓背坐,7個月獨坐,9~10個月自由坐。爬:8個月腹爬,9個月四肢爬,10個月高爬。立:3個月短暫支持體重,4個月尖足支持,5~6個月立位跳躍,7~9個月扶站,10~11個月獨站。走:10~12個月可牽手走,12~13個月可獨走,16~18個月可自己跑。第30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31第31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32第32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33第33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34第34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35第35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36早期診斷4

姿勢異常小兒姿勢是指機體在靜止時為克服地心引力所采取的自然位置,如仰臥位、俯臥位、坐位、立位等。機體保持一定的姿勢,是產生自發(fā)運動和隨意運動的基礎。有正常的姿勢才有正常的運動,姿勢異常,運動必然發(fā)生障礙。第36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37早期診斷4

姿勢異常(1)

肌張力低下的姿勢蛙狀姿勢:軀干、大腿、小腿緊貼床面,無論仰臥位、俯臥位、坐位都如青蛙。W字姿勢:上肢或下肢屈曲少動,緊貼床面,形如W字。折刀姿勢:使小兒坐位時,頭頸、軀干、下頜抵床,口與足相接,四肢無力,行如折刀狀。(坐位全前傾)。第37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38倒U字姿勢:水平托起時,軀干上凸,頭和四肢下垂,形如倒寫的U字。翼狀肩姿勢:由于肩胛帶肌張力低下,小兒俯臥位以手支撐時,可見兩肩胛突出,形如翼狀。頭后垂姿勢:仰臥位拉起時,頭后垂,不能豎頭。陽性跟耳試驗:下肢肌張力低下。陽性圍巾征:上肢肌張力低下縮頭抬肩征:立位懸垂,頭縮回,兩肩抬高,說明頸肌及肩胛帶肌張力低下。第38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39早期診斷4

姿勢異常(2)

肌張力亢進的姿勢頭背屈:頭頸明顯背屈,無論仰臥、俯臥、坐位。角弓反張:頭頸軀干下肢過度伸展背屈,形如弓狀。上肢硬性伸展,手握拳。上肢內收內旋,向后伸展。下肢內收內旋,硬性交叉伸展。第39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40尖足姿勢(6個月以后)兩下肢分開角(股角)小于90度。跪坐,硬直伸腿坐。坐位后傾:下肢硬直及軀干過度伸展,一讓小兒坐位便向后倒。茶壺狀姿勢:一側上肢固定伸展,另一側固定屈曲,形如茶壺。第40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41第41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42第42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43第43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44第44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45第45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46早期診斷4

姿勢異常(3)

原始反射殘存及非對稱性姿勢TLR姿勢(俯臥位緊張性迷路反射):股膝關節(jié)緊張性屈曲于腹下,頭貼床,面向一側,臀高頭低,6個月以后有意義。ATNR姿勢(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仰臥位,面向一側,額面?zhèn)壬舷轮煺?,后頭側上下肢屈曲。第46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47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俯臥位,低頭時(頭前屈),上肢屈曲,下肢伸展;抬頭時(頭背屈),上肢伸展,下肢屈曲。手足徐動姿勢:由于肌緊張,屈肌伸肌不協調,造成手、足、口及軀干等畸形怪狀的動作,越緊張越明顯,靜止時可減輕或不出現。第47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48第48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49

第49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50第50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51早期診斷4

姿勢異常(4)

步態(tài)異常剪刀步:兩下肢硬直,交叉,步行如剪刀樣,兩膝碰撞,足尖拖地。偏癱步態(tài):癱瘓側上肢屈曲,內旋,腕關節(jié)也屈曲,下肢硬直伸展,骨盆抬高,足尖拖地,畫圈邁步。共濟失調步態(tài):小腦損傷所致者呈醉酒樣,舉止緩慢,下肢過度抬高,著地過重,并左右搖擺,閉目時加重。第51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52早期診斷5

肌張力異常

肌張力是肌肉在靜止時或活動時的緊張度,其實質是一種反射現象,即牽張反射。當肌肉受地心引力(靜止)或外力(活動)作用而拉長時,肌肉中的肌紡錘受到牽拉刺激,經Ia傳入神經纖維,興奮脊髓前角細胞,再經傳出神經纖維,使被拉長的肌肉產生收縮而縮短,進而產生一定張力。第52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53早期診斷5

肌張力異常(1)肌肉硬度:通過視診和觸診檢查肌肉的堅實度,通過被動活動檢查肌肉的抵抗力,肌張力抗進時,肌肉硬度增加,被動活動有發(fā)緊發(fā)硬的感覺。肌張力低下時,觸之松軟,被動活動時無抵抗。(2)擺動度:固定肢體近位端,使遠位關節(jié)及肢體擺動,觀察擺動度大小,肌張力增強時,對擺動有抵抗,擺動度小,肌張力低下時,無抵抗,擺動度大。第53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54肌肉硬度評價標準(Holt評價法)肌肉硬度評價標準+3非常硬,呈板狀+2明顯變硬+1稍硬

0正常硬度

―1較軟

―2明顯變軟

―3軟塌狀態(tài),彈性幾乎消失第54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55

(3)關節(jié)伸展度:被動伸屈關節(jié)時,觀察伸展、屈曲角度,肌張力升高時,關節(jié)屈曲受限,肌張力低下時,關節(jié)伸屈過度。主要的有以下幾個:肩關節(jié)伸展度試驗:又稱圍巾征,即將小兒一側上肢拉向對側肩部,肌張力低下時,上肢像圍巾一樣將頸部圍住,并與下頜密接,肌張力亢進時,對牽拉有抵抗。第55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56圍巾征第56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57手掌屈角:腕關節(jié)掌屈,手掌面與前臂構成的角度,正常兒0~3個月為0~30度,4~6個月為45~60度,7~12個月為70~90度。足背屈角:將足背屈,足背與小腿構成的角度,標準與手掌屈角同,痙攣型腦癱尖足,足背屈角大于90度。第57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58腘窩角足背屈角第58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59腘窩角:腘窩的角度,仰臥位使小兒一側下肢伸直,將另一側小腿抬高,觀察小腿與大腿構成的角度,3個月以上的小兒腘窩角已大于90度,肌張力低下時,腘窩角大于170度。股角:即兩下肢分開的角度,仰臥位使小兒兩下肢伸直外展,觀察兩大腿間的角度,3個月以上小兒,股角已大于70度,如還小于70度,并對分開有抵抗,說明內收肌張力升高。第59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60股關節(jié)伸展度試驗:又稱跟耳試驗,使仰臥位小兒兩足伸向頭部,當下肢及骨盆帶肌張力低下時,足可至耳。頸椎關節(jié)伸展度試驗:使小兒頭部向一側回旋,正常時下頜可至肩峰,左右無差別,肌張力低下時下頜可過肩峰,張力增高時,下頜達不到肩峰。第60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61第61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62第62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63第63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64第64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65不同月齡小兒下肢肌張力的正常范圍―――――――――――――檢查項目1-3個月4-6個月7-9個月10-12個月――――――――――――――――――――――――――――――股角80-10090—120110—160150—170內收肌角40—8070—110100—140130—150足背屈角60—7060—7060—7060—70足跟碰耳80—10090—130120—150140—170

第65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66早期診斷6

反射異常

(1)原始反射嬰兒特有的一過性反射叫原始反射。原始反射中樞位于脊髓、延髓和橋腦。眾多的原始發(fā)射是胎兒得以娩出的動力,是嬰兒初期各種生命現象的基礎,也是后來分節(jié)運動和隨意運動的基礎。原始發(fā)射在胎兒娩出后逐漸失去實際意義,多于2~6個月內消失。原始反射缺如、減弱或殘存,都是疾病的表現。第66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67

(1)擁抱反射(moro反射):時期:擁抱0~3個月,伸展3~6個月。意義:3個月以內減弱或缺如,為中樞神經系統機能低下;不對稱,提示有偏癱、臂叢神經損傷;殘存說明有腦損傷??哼M多見于早產兒、低能兒及核黃疸等。(2)吸吮反射:存在時期為0~6個月。該反射缺如,提示有腦干機能障礙或神經肌肉疾病,延遲消失,提示有錐體束損傷。(3)覓食反射:觸碰嬰兒口角或上下唇,嬰兒出現張口尋找乳頭的動作,意義同上。第67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68第68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69第69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70

(4)手把握反射:檢查者的手放入小兒的手掌時,小兒立即將其握住,當輕輕向上方拉時,手握得更緊。0~6個月嬰兒早期手把握反射減弱或消失,見于腦損傷,或上部脊髓損傷,延遲存在(6個月以后),是錐體束損傷及皮層機能障礙的指標。

(5)足把握反射:仰臥位觸碰嬰兒足趾頭部,可見足趾屈曲。1~12個月存在,會走前必須消失。第70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71第71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72(6)ATNR(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仰臥位,固定胸部,使頭向一側回旋??梢婎~面?zhèn)壬舷轮煺?,后頭側上下肢屈曲。去大腦強直及錐體外系障礙時明顯存在。錐體系障礙時,25%存在,6個月以后的嬰兒,ATNR殘存是重癥腦癱常見癥狀。(7)TLR(俯臥位緊張性迷路反射):又稱前庭脊髓反射,使小兒俯臥位,頭稍前傾,可見四肢屈曲,雙下肢屈于腹下,保持臀高頭低特殊姿勢。第72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73新生兒和嬰兒神經反射出現和消退的時間――――――――――――――――――――反射正常出現的年齡消退的年齡―――――――――――――――――――擁抱反射出生3―6個月吸吮和覓食反射出生4―7個月掌握持反射出生3―4個月交叉伸展反射出生2個月抬軀反射6―10個月30個月降落傘反射10個月持續(xù)平衡反射10-12個月持續(xù)――――――――――――――――――――第73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74

第74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75

第75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76

第76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77第77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78早期診斷6

反射異常

(2)平衡反射平衡反射是身體的位置發(fā)生變化時出現的伸展保護性反應及主動回到原來位置的反應。是皮質水平的反射。但皮質下的基低核、中腦、橋腦、小腦必須是正常的。平衡反射在直立反射出現不久后開始出現,終生存在。第78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79傾斜反射:將小兒仰臥或俯臥于平衡板上左右傾斜??梢婎^直立,上側上下肢屈曲,下側上下肢伸直。6個月以后開始出現。6個月以后的陰性反應有意義。坐位平衡反射:坐位,向前方、側方、后方推6個月以后小兒身體,可見小兒上肢主動向前方、側方、后方伸展支撐。前方平衡6個月、側方平衡7個月、后方平衡10個月出現。第79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80立位平衡反射:使立位小兒前后左右傾斜。左右傾斜時一側下肢向另一側伸出,支持身體保持不倒;前后傾斜時,主動前后邁步。前方平衡12個月、側方平衡18個月、后方平衡24個月出現。平衡反射出現方可抓站及邁步走,出現延遲有病理意義。第80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81早期診斷6

反射異常

(3)病理反射巴氏征:仰臥位,下肢伸直,一手持病人踝部,用鈍頭竹簽由后向前劃足底外側至小趾掌關節(jié)處,再向拇指側,陽性表現為拇指微微背伸,其他四趾呈扇形張開,見于錐體路損害。踝陣攣:用力使踝關節(jié)背伸,陽性反應為腓腸肌與比目魚肌發(fā)生節(jié)律性收縮,見于錐體路損害。第81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82霍夫曼征:左手持病人腕關節(jié)上方,右手以中指、食指夾持病人中指,稍向上提,使腕部處于輕度過伸,然后以拇指迅速彈刮患者中指指甲,陽性見其余四肢輕微掌屈反應,為上肢錐體束征,一般見于脊髓病變。第82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83早期診斷6

反射異常

(4)Vojta姿勢反射Vojta姿勢反射是Vojta氏用于早期診斷腦癱的七種姿勢反射的總稱。所謂姿勢反射是指嬰兒身體的位置在空間發(fā)生變化時,嬰兒所采取的應答反應及自發(fā)動作,其基本中樞位于中腦的紅核、黑質及其周圍的網狀結構,也有錐體外系,小腦及大腦皮質運動區(qū)參與,起相互制約及協調作用。第83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84Vojta氏認為,每一個嬰兒都有一定的姿勢反應性,姿勢反應異常,必然導致姿勢和運動異常,即導致腦癱,故通過姿勢反射檢查可早期診斷腦癱。Vojta姿勢反射七種為:拉起反射,俯臥位懸垂反射,立位懸垂反射,倒位懸垂反射,側位懸垂反射,Collis垂直反射,Collis水平反射。每一種反射,由于月齡不同,都有幾種反應項,有正常反應及異常反應。第84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85第85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86

腦癱的輔助檢查1

顱腦CT、MRI主要用于明確有無器質性病變及病變部位等,對于部分病例可用于提示病因,如先天性腦發(fā)育畸形、宮內感染等。關于腦癱患兒頭顱CT異常率,國內有報道為93.2%,國外報道為88%。第86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87

腦癱病理改變非常廣泛,主要為腦干神經核、皮質、灰質團塊的神經元結構明顯改變,白質中神經纖維變化及髓鞘分離等,因此頭顱CT可見腦白質減少,腦室擴大,腦溝、腦池增寬、增深,腦萎縮及腦發(fā)育畸形等。第87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88痙攣型腦癱CT主要表現為大腦運動區(qū)異常,如額頂部低吸收區(qū),側腦室擴大及腦室中央部異常,腦積水,腦萎縮等;手足徐動型主要表現為第三腦室擴大,基底核損傷,其CT異常率較低;失調型主要表現為第四腦室擴大及小腦低吸收區(qū)為主,并可見小腦萎縮及蛛網膜囊腫,其CT異常率小于50%;遲緩型主要表現為側腦室擴大,腦積水及胼胝體發(fā)育不全等。第88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89MRI的異常率有報道可達90%以上。劉國瑞等對88例3月~1歲腦癱患兒的臨床和MRI資料分析,結果有84例MRI顯示腦內有病變,4例未見異常,異常率高達95%。其中腦萎縮改變42例占50%,主要表現為蛛網膜下腔增寬、腦室擴大、大腦后縱裂、外側裂增寬;局灶性腦白質軟化、囊性變14例占16%,其中4例伴有大腦白質髓鞘發(fā)育遲緩;腦室周圍軟化癥17例占20%,表現為側腦室周圍白質區(qū)域的條帶狀異常MR信號病灶;腦先天畸形11例,占14%。

第89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90

腦癱的輔助檢查2

腦電圖由于腦癱患兒合并癲癇者較多,故應常規(guī)進行腦電圖檢查以排除該合并癥。多數學者認為約80%腦癱患兒有腦電圖異常,其中偏癱的腦電圖異常率更高。第90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91腦電圖多表現為廣泛失律性慢波或快波、低電壓、兩側不對稱、睡眠紡錘波異常及發(fā)作波等,但腦電圖異常者不一定有癲癇發(fā)作,而有癲癇發(fā)作史者腦電圖也不一定有異常。腦電圖改變對預測腦癱是否合并癲癇,能否發(fā)生癲癇以及指導治療、預測預后有重要價值。第91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92劉建軍等對436例腦癱患兒腦電圖分析,發(fā)現異常者占72.7%,主要表現為高幅慢波、尖波、棘慢綜合波等,其中伴有癲癇發(fā)作的34例患兒中,33例腦電圖異常,異常率高達97.1%;伴有智力障礙的295例患兒中,229例腦電圖異常,異常率達90.2%。314例痙攣型腦癱患兒中有233例腦電圖異常,異常率為74.2%;手足徐動型異常率為53.2%,混合型為79%。第92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93

腦癱的輔助檢查3

誘發(fā)電位懷疑有視、聽功能異常的患兒,可做視覺及聽覺誘發(fā)電位,以早期發(fā)現異常,及時進行干預。腦癱患兒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異常率李曉捷等報道為43.9%,游石瓊等報道為44.3%,兩者基本一致。第93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94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所記錄的Ⅰ、Ⅱ、Ⅲ、Ⅳ、Ⅴ波分別代表聽神經、耳蝸核、上橄欖核、外側丘系及中腦下丘核的電位,上述這些部位的異常就可表現出聽覺誘發(fā)電位的波形變化,從而可以判斷病變的部位。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可作為評價腦干功能和聽路的重要指標,具有測試的客觀性,采用它不但可以早期發(fā)現異常,并能提示損害部位及判斷損傷程度。第94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95

腦癱輔助檢查4

超聲檢查張玉蘭等采用超聲診斷儀對42例腦癱患兒前囟做冠狀面或矢狀面探查,測量側腦室寬度、腦室指數、側腦室比值,發(fā)現腦室擴張者34例,占81%,其中痙攣型腦癱腦室異常率為84.6%,手足徐動型的腦室異常率為75%,輕度腦癱的腦室異常率占37.5%,中度腦癱異常率達82.4%,而重度腦癱異常率則達到100%。第95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96

腦癱的輔助檢查5

TORCH病原抗體的檢測了解有無宮內感染。必要時檢測甲狀腺功能、血氣分析、血糖、血有機酸、血氨等及尿氨基酸、粘多糖代謝篩查,以排除遺傳、代謝性疾病。

必要時查染色體,排除染色體疾病。第96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97

腦癱的診斷、鑒別、分型

小兒腦癱的診斷條件

1.運動發(fā)育落后

2.肌張力異常

3.姿勢異常

4.反射異常

5.排除一過性運動發(fā)育落后

6.排除腦變性疾病及進展性疾病

(《中華兒科雜志》1991)

第97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腦癱診斷新標準必備條件(1)持續(xù)存在的中樞性運動障礙;(2)運動及姿勢發(fā)育異常;(3)反射發(fā)育異常;(4)肌張力及肌力異常;

參考條件(1)引起腦癱的病因學依據;(2)頭顱影像學佐證(MRI、CT、B超)。第98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腦癱診斷新標準解釋腦性癱瘓的診斷應滿足四項必備條件,兩項參考條件有利于尋找病因及佐證,為非必備條件。腦性癱瘓的異常運動模式是持續(xù)存在的,運動和姿勢發(fā)育異常、反射發(fā)育異常說明腦損傷發(fā)生于發(fā)育中的腦,是腦性癱瘓的特征。出生前至新生兒期的病因引起的腦癱其臨床癥狀大多發(fā)生于生后18個月以前。新生兒期以后及嬰幼兒期腦損傷(缺氧、外傷、中毒、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等)引起的腦癱癥狀與腦損傷發(fā)生的時間相關。第99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痙攣型四肢癱(spasticquadriplegia)痙攣型雙癱(spasticdiplegia)痙攣型偏癱(spastichemiplegia)不隨意運動型(dyskinetic)共濟失調型(ataxic)混合型(mixed)按運動障礙類型及癱瘓部位分類(六型)按粗大運動功能分級分為五級目前完整的GMFCS分級系統將腦癱患兒分為5個年齡(0~2;2~4;4~6;6~12;12~18)每個年齡組根據患兒運動功能的表現分為5個級別兩種分類作為常規(guī)分類我國腦癱新的分型、分級修改第100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腦癱新的分型解釋痙攣型以錐體系受損為主;不隨意運動型包括手足徐動型(athetoid)和肌張力障礙型(dystonic),以錐體外系受損為主;共濟失調型以小腦受損為主;混合型為兩種或兩種以上類型臨床表現同時存在,多以一種類型的表現為主。第101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腦癱新的分型解釋去掉了強直型強直型是錐體外系受損的一種表現,歸屬于不隨意運動型;去掉了肌張力低下型表現為肌張力低下者,有可能是痙攣型腦癱的過渡階段,或者是不隨意運動、共濟失調型腦癱;隨著診療技術的進步,絕大多數表現為張力低下、發(fā)育遲緩者,可能是先天性、遺傳代謝性疾病。第102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痙攣型腦癱--錐體系

上運動神經元癱瘓臨床特點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淺反射減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陽性無肌萎縮和肌束震顫,但長期癱瘓可見廢用性肌萎縮。第103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痙攣性雙癱是腦室周圍白質軟化,尤其是通過內囊的運動神經纖維受損所致。兩下肢重,軀干和下肢比較輕。患兒行走延遲,雙足呈馬蹄內翻狀,行走時足尖著地行走。體檢可見雙下肢痙攣,腱反射亢進,踝陣攣及雙側巴氏征陽性。托起小兒雙腋下可見雙下肢呈剪刀狀交叉。嚴重者可有肢體廢用性萎縮和下肢生長受累,與上半身正常發(fā)育不成比例。第104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105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痙攣性四肢癱是腦癱中最嚴重的類型。病理改變?yōu)橹醒氚踪|區(qū)壞死、變性和囊性變。四肢呈現幾乎相等的癱瘓,但上肢的運動障礙一般較下肢為重。常合并智力低下、驚厥發(fā)作。由于一些病例合并延髓麻痹,可致吞咽困難、吸入性肺炎。體檢可見四肢肌張力增高,痙攣,自發(fā)運動減少,腱反射亢進,雙側巴氏征陽性。年長兒膝部和肘部常有屈曲性攣縮。本型患兒常伴有語言發(fā)育障礙和視覺異常,有時也伴有手足徐動。第106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107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痙攣性偏癱癱瘓側肢體自發(fā)運動會減少,右側的發(fā)病比左側幾乎多一倍。上肢受累程度多較下肢重。1歲前即可發(fā)現患側手運動功能異常,患兒遲之18—24個月才會行走,而患側呈環(huán)行步態(tài)?;紓仁旨澳粗钢讣咨L遲滯,肢體顯著痙攣,踝部跟腱攣縮。第108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不隨意運動型--錐體外系臨床主要表現有兩個方面:肌張力異常和不自主運動。肌張力異常表現肌張力增強、肌張力減低、增強與減低交替出現。不自主運動:①舞蹈,②手足徐動,③震顫,④肌陣攣,⑤肌張力不全(肌張力障礙),⑥偏身投擲運動,⑦抽動

1.運動減少肌張力增高(蒼白球、黑質病變)

運動減少、肌張力增高(強直或齒輪樣強直)、靜止性震顫、慌張步態(tài)

2.運動增多肌張力降低(尾狀核、殼核病變)

運動增多、舞蹈癥、手足徐動癥、肌張力降低、扭轉痙攣第109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不隨意運動型腦癱不隨意動作,有目的、有意識地做某一動作時,不能隨意。表現為異常動作,運動增強,手足徐動、舞蹈癥、震顫、肌張力低下或肌強直。抬頭無力,喂養(yǎng)困難,常有舌伸出口外及流涎安靜、睡眠時,不隨意運動消失。由于額面、口腔、發(fā)音器官肌肉的功能障礙,出現構音障礙。頭部、上肢運動障礙重,下肢較輕。性格活波、開放、情緒不穩(wěn)定,智力障礙輕。反射不亢進,多半無病理反射。第110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第111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共濟失調--小腦小腦性共濟失調、眼球震顫、構音障礙或肌張力減低小腦蚓部病變:軀干共濟失調小腦半球病變:同側肢體共濟失調第112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共濟失調型腦癱以平衡功能障礙為主征的病型;肌緊張低下,肌收縮調節(jié)也不準確,從而不能完成正確的動作;手和頭部可看到輕度震顫,眼球震顫極為常見;立位平衡不穩(wěn)定,坐位時亦不穩(wěn)定,上肢功能障礙明顯;不能調節(jié)步伐,醉酒步態(tài);指鼻、對指、跟膝脛試驗不能完成;嬰兒期多呈肌張力低下、運動發(fā)育落后,運動失調癥狀在以后發(fā)育過程中逐漸明顯。第113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14第114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15

腦癱的伴隨障礙

(1)語言障礙絕大多數腦癱患兒合并有語言障礙。有資料(小池文英1986)表明,腦癱患兒約有65%~95%合并有語言障礙。語言障礙的程度差別很大。發(fā)生語言障礙的原因:一是腦組織發(fā)育障礙,語言中樞的發(fā)育受影響;一是顏面肌、舌肌、發(fā)音器官肌肉受累,構音障礙所致。第115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16

腦癱的伴隨障礙

(2)智力障礙每個腦癱患兒幾乎都有程度不同的智力障礙。佳木斯醫(yī)學院調查1027例腦癱患兒,有智力低下者728例,占70.8%。國外學者報道為30.5%~58.6%。智力低下,往往又同時存在視、聽覺及語言障礙。智力的高低,可以影響腦癱的治療效果。第116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17

腦癱的伴隨障礙

(3)癲癇癲癇也是腦癱患兒常見的合并言障礙之一。腦癱患兒腦電圖異常率約為30%~80%,癲癇發(fā)生率約為4%~47%。佳木斯醫(yī)學院1027例腦癱患兒調查,合并癲癇發(fā)作230例,占22.4%。腦癱患兒應常規(guī)查腦電圖,異常者應密切觀察。癲癇造成繼發(fā)腦損傷,應及時控制。第117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18

腦癱的伴隨障礙

(4)視覺障礙腦癱患兒視覺障礙也常見。多為視網膜發(fā)育不良、枕葉大腦皮層及視神經核變性。腦癱患兒斜視的發(fā)生率較高。佳木斯醫(yī)學院1027例腦癱患兒調查,視力障礙占16.9%,斜視占14.7%。日本學者調查,以痙攣型腦癱斜視發(fā)生率高。第118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19

腦癱的伴隨障礙

(5)聽覺障礙腦癱患兒聽覺障礙也常見?;緸楦幸粜月犛X障礙,從內耳起到中樞部的損害所致。宮內感染、核黃疸致腦損傷引起的聽覺障礙多見。國外學者調查,約有30%左右腦癱患兒發(fā)生聽覺障礙。第119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20

小兒腦癱診斷的內容

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是否為腦癱?2、是哪一臨床類型的腦癱?3、肢體運動障礙的部位?4、是否合并其他障礙?5、是否合并其他疾???第120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21

小兒腦癱的評價內容

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運動功能評價2、肌力評價3、肌張力評價4、日常生活能力評價5、發(fā)育評價(運動、智力、語言、感知等)第121頁,共133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三122

小兒腦癱的鑒別診斷

在診斷小兒腦癱時,需注意與下列一些疾病鑒別,如智力低下、運動發(fā)育遲緩、嬰兒進行性脊髓性肌萎縮癥、先天性進行性肌營養(yǎng)不良、神經節(jié)苷脂病、異染性腦白質營養(yǎng)不良、先天性肌弛緩、先天性馬蹄內翻足、21-三體綜合征、先天性韌帶松弛癥、孤獨癥等。第122頁,共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