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會與本土非物質文化保護傳承的互動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4b4ec4db0c06799b2c9b3bfca121d9/d64b4ec4db0c06799b2c9b3bfca121d91.gif)
![上海世博會與本土非物質文化保護傳承的互動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4b4ec4db0c06799b2c9b3bfca121d9/d64b4ec4db0c06799b2c9b3bfca121d92.gif)
![上海世博會與本土非物質文化保護傳承的互動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4b4ec4db0c06799b2c9b3bfca121d9/d64b4ec4db0c06799b2c9b3bfca121d93.gif)
![上海世博會與本土非物質文化保護傳承的互動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4b4ec4db0c06799b2c9b3bfca121d9/d64b4ec4db0c06799b2c9b3bfca121d94.gif)
![上海世博會與本土非物質文化保護傳承的互動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4b4ec4db0c06799b2c9b3bfca121d9/d64b4ec4db0c06799b2c9b3bfca121d9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上海世博會與本土非物質文化保護傳承的互動
導論上海的百年夢想成真1910年,滬上著名小說家陸士諤[1]發(fā)表了科幻小說《新中國》,書中以“陸云翔”第一人稱寫到,中國將舉辦萬國博覽會,地點便在上海浦東。書中主人公陸云翔與妻子游歷上海,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一座很大的鐵橋,跨著黃浦,直筑到對岸浦東?!薄艾F(xiàn)在浦東地方已興旺得與上海差不多了?!倍诸^的新生事物更多,“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鐵軌,日夜點著電燈,電車就在里頭飛行不絕。”小說結尾,陸云翔被門檻絆了一跤后跌醒,方知夢幻一場。妻子說:“這是你癡心夢想久了,所以,才做這奇夢。”丈夫卻答:“休說是夢,到那時,真有這景象,也未可知。”《新中國》成書100年之后,中國上海舉辦世博會的預言將于2010年實現(xiàn),百年夢想終成真。從1851年的首屆倫敦世界博覽會至今,世博會已走過了158年的歷史?,F(xiàn)在的世博會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世界范圍內的經(jīng)濟、科技、文化的盛會,成為促進世界文化交流的舞臺、展示民族文化的窗口。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以“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的第41屆世界博覽會將首次走進中國[2],將吸引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國際組織參展,成為世博會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盛會。世博會是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的百年一遇的歷史時機,中國將在這一重大的國家盛典上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以及科技成就。如何通過世博會的機遇來改善上海在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與傳承工程中的某些滯后點,進而促進非遺在未來上海城市的文化面貌、文化品格、文化軟實力建設中發(fā)揮基石功能,本文將對此作一個初步的探索。一歷史上世博會與非遺良性互動的典例分析中國在申辦世博會中就曾用到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張藝謀編導的申報片十分簡短,其中使用了7次江南民歌《茉莉花》(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婉轉悠揚的音樂直撫人心,終使中國險勝。當然中國申辦世博會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其改革開放后取得的巨大成績,但非遺與世博會的良性互動也可見一斑。民國初期,中國曾參加過當時舉辦的3次世博會。1910年10月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博覽會,上海陳列品所占面積是中國館總面積的4/5;1911年4~11月的意大利都靈世博會,參展的中國商品推陳出新,遠勝歷屆會務,上海有不少廠商獲得“最優(yōu)等”、“優(yōu)等”和金銀牌的獎勵。1915年2月巴拿馬世博會在舊金山三藩市舉行,會期共10個月,有41個國家參加,中國居第九館,展出品高達20余萬件,重達2000多噸的展品分別陳列在農(nóng)業(yè)、工業(yè)、教育、文藝、美術、交通、礦物、食品和園藝9個館中。另外,還仿照北京太和殿的建筑搭建了一座極具民族風格的中華政府館,受到各國觀眾的稱贊。博覽會組織為感謝中國參賽隊,把9月3日定為“中國日”。在商品評獎中,我國共獲1211項獎,其中大獎章57枚,榮譽獎74枚,金、銀、銅獎牌數(shù)分別為258枚、337枚、258枚,獎詞獎227枚,在全部參賽國中獨占鰲頭。雖然當時還沒有“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這個概念,但中國的展品大部分都與非遺相關,比如上海的楓涇“丁蹄”等。可見非遺作品在世博會上具有展示民族文化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作用。1970年的大阪世博會是亞洲國家首次承辦的世博會,本屆世博會采用了建筑師丹下建三的辦會理念:世博會的重心應放在人類的精神生活上,世博會必須成為一個世界文化的盛大節(jié)日[3]。以“人類的進步與和諧”(ProgressandHarmonyforMankind)為主題,吸引了76個國家,4個國際組織參展,觀摩人次超過6400多萬,是歷史上空前的一次盛會。這次世博會促進了以大阪為中心的關西地區(qū)城市群的形成,使日本進入了一個持續(xù)20多年之久的高度經(jīng)濟增長期。非遺是人類精神生活的結晶,所以大阪世博會上的非遺人文景觀與活動大大增強,其中團伊玖磨的歌劇《夕鶴》是日本民族歌劇的經(jīng)典之作,也是日本的非遺代表作,獲得了各國觀眾的熱烈歡迎。如今,大阪世博會留下的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已成為日本與世界各國非遺代表作的展示中心與學術交流中心以及非遺專業(yè)的博士生培養(yǎng)基地,為大阪人所驕傲。2005年的日本愛知世博會以“自然的睿智”(Nature’swisdom)為主題,期間共推出295臺[4]文藝節(jié)目,其中除主辦國日本外,120個國家的文藝團體奉獻了153臺(占52%)各具民族風情的藝術表演,其中有中國的曲藝雜技、舞劇《霸王別姬》以及女子十二樂坊、杭州的江南絲竹、斯里蘭卡的民族大鼓、挪威的民間小號演奏、德國的民歌合唱和室內樂、法國的民歌演唱會、印度尼西亞的民族樂器和民族舞蹈、古巴的拉丁舞、巴基斯坦傳統(tǒng)的太鼓和現(xiàn)代樂器的合奏,泰國的傳統(tǒng)木偶劇和民族舞蹈、不丹的民歌和假面舞、印度的傳統(tǒng)歌舞、土耳其的軍樂隊演奏和民族歌舞、肯尼亞的非洲打擊樂、馬來西亞的竹扁舞[5]等,多是各國的非遺代表作。愛知世博會上,日本的演出有115臺(占39%),另有27臺是與各國藝術家的聯(lián)袂共演。在這115臺演出中宣傳本民族傳統(tǒng)藝術的有55臺,占據(jù)了日本參演節(jié)目的48%,表明世博會組織者在選擇表演內容時非常注重對本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展示與傳播。雅樂、能劇、狂言、歌舞伎是日本傳統(tǒng)藝能的精華,使用日本傳統(tǒng)的演奏樂器如橫笛、篳篥、琵琶、三味線等表演。世博會期間,這些藝能和傳統(tǒng)樂器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各領域的佼佼者均參與了演奏活動,為各國觀眾奉獻了9臺具有一流水準的演出。例如在開幕式的第二天,有日本國寶之稱的中村雁治郎等歌舞伎名角就上演了歌舞伎《捆棒》和《英執(zhí)著獅子》,被譽為歌舞伎希望之星的尾上菊之助則在長久手日本館前的廣場上演了《三番叟》、《口上》等傳統(tǒng)劇目。這些具有深刻文化內涵的經(jīng)典劇目都是日本的非遺代表作,震撼了不同膚色的觀眾。為了凸現(xiàn)日本民間藝術的特色,展示地域色彩,愛知世博會期間專辟了以“日本傳統(tǒng)藝能十八選”為主題的4次公演。參加公演的18個團體是由全國190個民間團體中選拔而出,其中多項藝能被指定為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堪稱民間藝術瑰寶。如兵庫縣的“灘造酒保存會”、巖手縣的“柏崎市綾子舞保存振興會”、新縣的“金津流石鹿踴”等3個團體分別上演了“造酒歌”、“綾子舞”和擁有200多年歷史的“鹿踴”。此外,歧阜縣的“可兒歌舞伎同好會”、鹿兒島的“佐仁八月踴保存會”等也舉行了公演。太鼓也是日本普遍流傳的非遺項目,在日本傳統(tǒng)音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少太鼓樂隊經(jīng)?;钴S于世界各地。這其中既有日本民族固有的和太鼓,也有奈良時期由中國傳入日本的用于雅樂的太鼓、羯鼓以及各地方民間用于歌舞的各類鼓。此次世博會上,日本各種流派的太鼓隊基本都參加了演出,精彩的專場演出達10場之多,如愛知縣岡崎市的“飛龍”樂隊,他們巧妙地將沖繩的傳統(tǒng)音樂“哎撒”(EI2SAA)和北海道的“索蘭調”(SOURANBUSI)的要素融于一體,其豐富的地方元素與活力四射的表演使整個會場的觀眾激情澎湃。活躍于世博園區(qū)的以“日本一藝”為主題的街頭藝術的表演貫穿整個世博會,表演者們身著各具民族特色的色彩斑斕的服裝,分四五組間斷性地輪流表演。魔術、雜技、街頭繪畫、說唱以及妙語連珠的日本相聲等形式多樣的表演愉悅了各國觀眾,促進了國際的人文交流,生動地展示了日本非遺的巨大魅力。日本各地每年在不同的時期都有各自地方的節(jié)日活動,十分頻繁。8月的盂蘭盆會是日本的一個重要節(jié)氣,自然成為世博會的重頭戲。歡歌舞蹈的表演引起很多外國朋友的興趣,紛紛加入到集體舞行列中。本次世博會期間,來自日本17個都、道、府、縣的民間團體的歡快的集體節(jié)慶舞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6月11日由12個府縣的13個團體共456位舞者聚集在地球村內舉辦了“好世來(YOSAKOI)祭”節(jié)慶活動,通過集體歌舞表達了大家希望迎來一個更祥和的世界的美好愿望。最后觀眾們也加入到舞蹈行列中,整個會場宛如歡樂的海洋。更令人叫絕的,是愛知世博會的機器人表演。日本的機器人制造本來就居世界領先地位,其科技上的優(yōu)勢與非遺展示緊密結合,產(chǎn)生了非凡的效果,如木偶機器人HRP22在機器人展中演示了敲打太鼓的絕技,其輕重緩急分明、富有彈性的自如控制令人驚嘆。有的機器人還演奏三味線,參與了日本傳統(tǒng)歌舞表演[6],觀眾從中不僅感受了日本的科技成就,也品味到別具一格的日本民族文化。上述典型案例無一不說明在國際重大活動中,本土非遺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非遺是區(qū)域先民在千百年歷史傳承中的文化結晶,它非個人創(chuàng)造,而是人類集體創(chuàng)造的精神文化,因此它直指人心,被稱為人類的“精神家園”。日本世博會在展示最新科技成果時融入本土非遺元素,其成功經(jīng)驗值得借鑒。因為說到底,世博會是世界性的人心交流盛會。二上海非遺保護現(xiàn)狀及堪憂之處上海有六千年悠久的歷史文脈,凝聚在諸多物質與非物質形態(tài)(精神)的文化遺產(chǎn)中,目前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已有33個國家項目[7]、123個市級保護項目,256個區(qū)(縣)級項目,平均密度列全國前位,這說明上海有其豐厚的文化遺產(chǎn),也說明上海的非遺普查、申報工作做得比較好。這些都將成為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重要的本土文化資源。近年來,上海在保護非遺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市“非遺”保護工作局際聯(lián)席會議,初步形成了有效的工作體系,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在非遺保護方面,長寧區(qū)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該區(qū)注重對群眾文化團隊的培育,目前全區(qū)已有業(yè)余文藝團隊1700余支,其中相當一部分與非遺項目有關。2004年,北新涇文化館改建為長寧民俗文化活動中心[8],意味著該社區(qū)的群眾文化活動已與非遺保護緊密結合。該中心位于天山西路201號,一進門,就可以看到大廳中陳列的非遺保護項目實物展的展品,如法華牡丹、作裙、花轎等,都是從民間收來的;還有由滬上民間藝人設計制作的首盞塔形民俗藝術彩燈,該燈高達12米、直徑9米,整盞燈共分5層、呈六角形寶塔狀,每層的塔面上分別貼有民間年畫、剪紙、卡通鼠等,充滿了傳統(tǒng)特色;民俗商店內琳瑯滿目的民間手工藝商品,極具鮮明的本土文化特色;二樓梨園有皮影戲上演,茶園有民間藝人捏面人,舞廳有各種喜劇名角上演名段。當?shù)鼐用衽c外來游客可以在展廳通過文化中心工作人員的講解,感受上海非遺的魅力;也可通過親身參與抬花轎、觀看絲竹和皮影戲等表演,領略到中華民族本土文化的魅力。目前非遺傳承已成為該中心的日常工作,中心組織了20余支民間藝術團隊,每年舉辦鬧元宵和各種巡游表演,如蕩湖船、踩高蹺、舞獅子隊、搭臺唱戲和民間工藝制作等,其中不乏上海的非遺保護項目。不僅使老年居民為重逢的民俗活動而感慨萬千,也吸引了大批中青年人與少年兒童參與,極大地豐富了社區(qū)的節(jié)日活動和日常生活,也為保護與傳承上海的非遺項目創(chuàng)造了一種有效的方式,使得非遺保護與傳承更為經(jīng)常化和制度化。中心還長年舉辦各種民俗展覽和演出,是中國與上海的一個非遺展示的重要平臺。例如在2008年,中心舉行了“中國民間藝術瑰寶——皮影”展,皮影戲作為國家級非遺的第一批保護項目,是我國古老的劇種之一,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上海市藝術檔案館將館藏的百余件明末清初的皮影人物、頭飾、道具和布景在此展示,甘肅環(huán)縣的皮影戲也在此演出,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近年來,交大醫(yī)學院在該中心舉辦了“重拾中華瑰寶,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團組織活動,學生通過參觀民俗實物,親身參與抬花轎,親眼觀看絲竹、皮影戲等表演,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既樂在其中,又深受教育[9]。所以該中心不僅是非遺的傳承地,也成了學生的國情教育基地。該中心是社區(qū)建設的一大亮點,對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起到了推動作用。2007年上海舉辦了“上海國際青少年互動友誼營”,來自美國、荷蘭、德國、日本、韓國等國的120余名青少年在此親身體驗了鑼鼓、舞獅、花轎、泥人、中國結、折紙、皮影等中國民俗,這些也都是非遺項目。上海郊區(qū)在非遺保護上也有不少成績,近年來開展的“一鎮(zhèn)一品”活動,其中不少就是非遺項目,極大地推動了新農(nóng)村的文化建設。例如打蓮湘是金山區(qū)廊下鎮(zhèn)的傳統(tǒng)文化項目,2006年列入?yún)^(qū)非遺保護名錄[10]后,鎮(zhèn)政府提出人人會打蓮湘的口號。于是,村村組織蓮湘隊,戶戶爭學打蓮湘。鎮(zhèn)班子成員、基層干部利用雙休日時間學習打蓮湘,表演蓮湘藝術,帶動了全鎮(zhèn)人民學打蓮湘。他們還在挖掘傳統(tǒng)蓮湘的基礎上,創(chuàng)作編排出了蓮湘舞、蓮湘表演唱、蓮湘小品、蓮湘操等系列節(jié)目。2008年9月成功發(fā)起舉辦了“第十屆上海國際藝術節(jié)長三角蓮湘邀請賽”,成立了長三角蓮湘聯(lián)誼會,使廊下蓮湘聲名遠揚,不僅豐富了當?shù)鼐用竦奈幕?,而且成為農(nóng)村文化旅游的新亮點。非遺是城市文脈的載體。城市文脈是一個城市誕生和演進過程中形成的生活方式、文明成果的歷史積淀,非遺則是城市文脈中最富有特質的部分,它實際上是活態(tài)的,蘊含著城市居民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生活智慧、文化心理,是居民共同的文化記憶,是一個城市鮮活的文化之根,關系到未來城市的發(fā)展方向與文化品格。然而,盡管當下上海的輿論與理論界都認為非遺是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最重要的本土文化資源,但實際上上海的“非遺”保護尚未成為全體居民的共識,尚未與社區(qū)建設和居民的文化需求緊密結合,尚未與城市整體文化建設緊密結合,尚未與方興未艾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緊密結合,存在著許多堪憂之處。筆者在下文將詳細進行撰述。(一)一些重要的非遺項目正在自然流失舉一個典型的例子。黃道婆棉紡織工藝是上海的國家級非遺項目,黃道婆的事跡早已進入中學的歷史課本與中國通史的專節(jié),但作為黃道婆故鄉(xiāng)的上海卻對此不夠重視。2006年黃道婆棉紡織技術列入國家名錄后,除了文化部門與學界的少數(shù)人外,上海幾乎無人知曉。上海在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十幾所黃道婆祠廟,如今大部分都已荒廢,黃道婆棉紡織技術也瀕于失傳。盡管黃道婆棉紡織技術作為一種歷史性生產(chǎn)技術已經(jīng)過時,但黃道婆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對未來上海的發(fā)展仍具有永恒的價值。雖然上海近年來修建了黃道婆紀念館,徐匯區(qū)文廣局對保護黃道婆非遺項目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召開相關研討會,編撰有關黃道婆的鄉(xiāng)土教材,但并沒有在全市形成較大的文化影響,黃道婆民謠在上海幾乎成為絕響。再看黃道婆第二故鄉(xiāng)的情況。在海南水南村矗立著黃道婆雕像;崖城鎮(zhèn)規(guī)劃建立“黃道婆紀念館”和“黃道婆廟”,昭示黃道婆的歷史功績;海南投資1000萬排演了首臺大型民族舞劇《黃道婆》。而在上海,只有徐匯區(qū)業(yè)余演員演出的新編越劇《黃道婆》在社區(qū)演出,黃道婆題材迄今沒能走上上海市的文藝舞臺[11]。2006年媽祖信俗被列為國家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保護名錄》,2009年成為世界非遺保護項目。媽祖本是福建湄洲島的民間神,因宋、元、明、清皇朝的多次敕封[12]而成為國家的海洋女神。清康熙朝以來,媽祖與黃帝、孔子同受國家祭奠,成為跨越五大洲的世界華人的海洋女神,目前在世界上已有2億信眾,媽祖文化也因此成為海外華人與祖國相連的精神紐帶。近年來,天津融資50個億建設媽祖文化園區(qū),福建也融資20億建設媽祖城,媽祖文化的影響日益增大。上海是中國的海港之一,媽祖信俗自宋代就傳入了上海地區(qū),歷史上至少有十幾所媽祖廟,媽祖文化在上海源遠流長,影響深廣。而如今,上海的媽祖文化資源基本流失,雖然近年來松江天后宮舉辦了一些媽祖的相關文化活動,上海社會科學院“媽祖文化研究中心”與松江天后宮已成功舉辦了兩屆“海峽兩岸媽祖文化研討會”,但都沒有引起全市范圍的文化反響。目前在上海定居的臺灣人達20萬人之多,很多臺商多次表達了捐助復修天后(媽祖)宮的意愿,但上海市區(qū)迄今仍無一所媽祖廟,崇明的兩所媽祖廟也日漸衰敗。國家領導江澤民、胡錦濤等都曾對弘揚媽祖文化、推動海峽兩岸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作過重要批示,也未見成效。青浦田山歌是本市唯一的民間文學類國家非遺項目,目前仍在世的歌手不滿百人,且大多進入晚年,還能開口唱田山歌者僅存寥寥數(shù)十人。江南絲竹、上海港碼頭號子、琵琶藝術[13]、泗涇十錦細鑼鼓和上海道教音樂等國家級非遺項目,演奏人員隊伍日益老化,人員斷層現(xiàn)象普遍存在,后繼乏人。有些項目如瀛洲古調派琵琶演奏技藝逐步下降,且尚未全面保存音響和音像資料,有失傳的危險。舞草龍和滾燈都是古老的、帶有宗教色彩的民間舞蹈,曾在一定程度上遭到過禁止,如今隨著多位民間老藝人的相繼謝世,后續(xù)乏人的現(xiàn)象更是十分嚴重。鑼鼓書、浦東說書和評彈藝術人才也出現(xiàn)了斷層。以評彈為例,20世紀三四十年代,活躍于上海地區(qū)的評彈演員有600多人;60年代,上海有6個評彈團,演員236人;1982年有5個評彈團,演員136人;2007年4個評彈團,演員44人,且演員年齡老化嚴重,30歲以下的演員已寥寥無幾。顧繡、竹刻、海派面塑藝術、徐行草編工藝、海派剪紙藝術、海派黃楊木雕和何克明燈彩都是上海獨具特色的非遺項目。目前除顧繡形成了年齡結構合理、相對穩(wěn)定的老中青三代傳承隊伍外,其他項目的傳承人數(shù)量正逐步減少,已到了青黃不接的程度。例如以竹刻為業(yè)的僅王威、張偉忠等寥寥數(shù)人;面塑除一名學藝一年的專業(yè)人員外,三位技藝人員的平均年齡已達62歲;海派剪紙多年來已無人學藝,現(xiàn)有藝人老齡化的狀況十分嚴重;黃楊木雕的創(chuàng)始人徐寶慶先后曾帶過101個徒弟,但目前都已紛紛轉行,僅其女婿1人仍在堅持;從事何克明燈彩扎制藝術的僅有第二代傳人呂協(xié)莊及第三代傳人何偉福,后繼乏人;黃草編織人員的數(shù)量也正大量減少,能完整傳承的優(yōu)秀青年藝人更是少之又少。老鳳祥金銀細金制作技藝、魯庵印泥制作技藝、錢萬隆醬油釀造技藝、功德林素食制作技藝和朵云軒木版水印技藝等工藝項目,也多處于后繼乏人的狀態(tài)。[14]造成以上現(xiàn)象的原因之一是非遺保護這一涉及社會方方面面的系統(tǒng)工程尚沒有與社區(qū)建設緊密結合,也沒有與社區(qū)所在的學校緊密結合,缺乏必要的制度性保障和民眾的廣泛參與。(二)非遺保護與傳承中青少年的嚴重缺位近年,上海不少區(qū)、縣、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建立了非遺傳承基地,吸引了不少青少年參與,但整體而言,青少年在上海的非遺保護與傳承中仍嚴重缺位。許多重要非遺項目的自然流失,其直接原因也正是青少年參與的匱乏。例如,京劇、昆曲、越劇、滬劇和淮劇等五個上海的國家級非遺項目,都面臨著后繼乏人的困境。越劇起源于浙江,形成并繁榮于上海;滬劇是上海本土特有的戲劇。近年來為保護、傳承這些劇種,越劇團、滬劇團準備招收幾十名學員,結果無一本地年輕人報名,都是外地的農(nóng)民工孩子,他們要先學上海話,才能進入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又如,奉賢莊行的染織工藝是黃道婆棉紡織工藝在當?shù)氐陌l(fā)展,2009年被列入市非遺項目。清代,江南地區(qū)土布紡織已“首推莊行”,并形成了相關民俗。近年來莊行土布館是中外游客的旅游熱點,最近兩年中接待了8萬余人;土布服裝表演成為當?shù)夭嘶ü?jié)最受歡迎的節(jié)目;土布展示還促進了當?shù)嘏c日本鹿兒島姐妹鄉(xiāng)的國際文化交流,這些都說明了“非遺”正逐漸成為新農(nóng)村建設的文化基礎。然而,另一方面,這項滬郊獨特的民間工藝卻面臨著后繼無人、自然消失的命運。莊行現(xiàn)已無棉田,農(nóng)民多搬遷到新宅,笨重的紡織機多被丟棄。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年輕人失去了學習傳統(tǒng)工藝的興趣與熱情。以上案例均說明,即便列入了“非遺”保護項目,也不等于其傳承無虞。由于年輕人的參與缺位,這些項目最終還是會自然消失。這是上海200余項“非遺”保護項目要面對的普遍問題。從深層次而言,這一問題的產(chǎn)生與中國的教育制度及就業(yè)觀密不可分。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里,孩子要想有出息就只有高考這一條出路,而中國高校招生錄取主要依據(jù)全國統(tǒng)一的考試成績,即所謂“一卷定終生,一分定終生”。這種應試教育導致學校過分強調單一的教學模式,學生從小學開始就被家長和老師們管束,只瞄準高考這座獨木橋,圍繞著這個主題加班加點補習功課,學業(yè)以外的特長和愛好因此受到壓抑。即使進入高等教育以后,由于我國高等院校的體制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為適應高度集中的計劃經(jīng)濟而仿照蘇聯(lián)模式形成的,長期以來在人才培養(yǎng)問題上表現(xiàn)為一種功利主義傾向,即過分強調科學教育,忽略人文教育,更加忽略對興趣以及愛好的培養(yǎng),于是造成了“非遺”保護工程中青少年參與嚴重不足的現(xiàn)狀。有意思的是,滬上不少外國居民對中國的“非遺”表示出了強烈興趣,如2008年4月在長寧民俗文化中心舉行了10名“洋徒拜師”的活動。這10位洋徒就多是青少年,他們每周準時參加學藝活動,非常認真。那么,上海青年是否就真的對傳統(tǒng)文化毫無興趣呢?也不盡然,“非遺”項目江南絲竹的傳承人周皓到大學講座時,三百人的講堂來了四百人,很是熱鬧??梢妴栴}的關鍵還在于政府有關部門是否重視,是否采用了有效的措施來進行推廣。(三)許多重要的非遺資源被閑置百年前,上海先民在傳承中國傳統(tǒng)民居的基礎上,吸引了西洋建筑的某些優(yōu)點,發(fā)明了石庫門,被公認為是海派建筑的典范,也成了今天上海的非遺項目。50年前,上海創(chuàng)作的音樂《梁?!凤L靡全世界,是一次成功的對越劇與民歌音樂(后來的非遺項目)的傳承與發(fā)展。但此后,類似的典范則乏陳可數(shù)。改革開放30年來,上海的文藝創(chuàng)作相對繁榮,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很少能產(chǎn)生出如《長恨歌》這樣根據(jù)本土題材創(chuàng)作的史詩性作品。而對于春申君、黃道婆、徐光啟等幾位上海歷史上的文化名人,則幾乎沒有任何的藝術表現(xiàn)?!栋讞畲迳礁琛贰ⅰ读质吓O》和《嚴家私情》是奉賢地區(qū)的3首長篇敘事山歌,歌詞共達6000多行,是罕見的漢族敘事詩,填補了漢族民間文學的重要空白,但這份寶貴的非遺資源卻被長期閑置,無人問津。另外,非遺在上海興起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中也罕見其身影。筆者考察了閘北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區(qū):名仕街,該園區(qū)的建筑富有特色,基礎設施優(yōu)良,交通便利,一度打算引進意大利的服飾學院與餐飲,但因金融危機而擱淺,致使長時間空場,成為區(qū)政府與相關企業(yè)的包袱。類似現(xiàn)象在文化創(chuàng)意園區(qū)較為普遍,原因是不少主辦者的眼光只盯住國外,而很少在開發(fā)本土資源上下工夫。近年來,中國的大城市出現(xiàn)了大批文化創(chuàng)意園區(qū),可謂一次“文化大躍進”,但這并不符合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律,其中不乏亂象雜生,難以名副其實。從2005年4月上海市政府批準第一批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區(qū)開始,到2007年已經(jīng)批準了4批,總共75家,但沒經(jīng)批準卻已掛牌的園區(qū)還有不少。由于園區(qū)的房子第一手房租大大低于周邊房租,所以“二房東”炒房牟取暴利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而且大量進駐園區(qū)的企業(yè)并非市政府原來所設想的創(chuàng)意企業(yè)。諸大建教授曾向記者透露,上海市政府要搞政績,所以一上來就要做100個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園,“‘大躍進’引起了問題。人家是成熟一個地區(qū)再搞一個,自下而上的慢慢演進。我們是自上而下,而且還冒進,甚至走題”。[15]那么,這是否說明中國古老的非遺項目不適宜與現(xiàn)代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相結合呢?筆者的回答是否定的。如甘肅慶陽本是一個貧困地區(qū),經(jīng)過近10年的不懈努力,將當?shù)氐拿袼孜锲废惆谱靼l(fā)展成一個國內外廣受歡迎的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2008年的產(chǎn)值已達3億元,解決了50萬婦女的就業(yè)問題,可見民間藝術蘊藏的文化創(chuàng)造力之巨大。三乘世博會之東風,加速提高上海非遺保護工作的水平在上海世博會的準備工作中,舉辦了多次“世博論壇”,其中三民文化(民族、民俗、民間)是重要論題,其代表作即非遺項目,這些活動的舉辦使得非遺保護意識逐漸滲透到普通市民的生活中。世博會網(wǎng)站上公布的上海世博會對節(jié)目的需求如下:①主題:根據(jù)上海世博會“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量身定做的節(jié)目(如世博主題秀)。②首演:全球首演或在亞洲首演,或者是在中國首演的節(jié)目(如原創(chuàng)劇目)。③名人名團:享譽全球的名作,由大眾熟知的藝術家和演出團體表演的節(jié)目(如世界著名樂團)。④本土特色:具有非常鮮明的本國、本地區(qū)、本民族特色的民間民俗節(jié)目(如“三民”活動)。⑤時尚:引領全球流行元素、深受各國青少年歡迎的節(jié)目(如“年輕的世博”活動)。⑥獎項:在本國或國際上獲得過重要獎項的節(jié)目。⑦街頭巡演:為游客喜聞樂見的巡游表演和小丑表演的節(jié)目(如浦東“世界游”、浦西“地球游”節(jié)目)。⑧藝術節(jié)慶:歡迎世界知名文化藝術節(jié)慶在上海世博會期間在園區(qū)內設立分會場,或安排其中的部分節(jié)目在園區(qū)內進行表演(如阿拉伯藝術節(jié)、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世界合唱節(jié)),歡迎大家提供本國能夠納入組織者節(jié)慶主題活動的節(jié)目(如世博戲劇展演、世博歌劇展演)。⑨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這里指列入聯(lián)合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具有代表性的傳承人、尚能進行公開表演的節(jié)目(如世界音樂展演、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展演)。⑩合作:中外聯(lián)合團隊共同策劃、投資、制作和運營的節(jié)目(如開幕、閉幕慶典)。(11)創(chuàng)新: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介質的節(jié)目(如電子音樂、多媒體戲劇)。(12)啟迪:富有教育意義、培訓價值,吸引參觀者參與并能從中獲益的節(jié)目(如世博游戲、少年世博體驗中心)。(13)開園、閉園活動:可以用作上海世博會開、閉園活動的節(jié)目(如夜間巡游、激光焰火表演)。(14)同城效應:由上海友好城市為世博會提供的節(jié)目;全球不同城市之間用先進手段進行同步音視頻傳送的節(jié)目(如城市生活實況直播電子墻、電視節(jié)目雙向直播)。(15)創(chuàng)意:全球創(chuàng)意工作者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推出的作品、節(jié)目等(如“年輕的世博·青年創(chuàng)業(yè)”活動)。(16)傳遞:可以貫穿上海世博會開幕前和開幕后,且能在世界城市間形成持續(xù)效應的活動(如“年輕的世博·創(chuàng)新球”活動)。(17)互動:需要參觀者參與,并能產(chǎn)生強烈交流體驗的節(jié)目(如少年世博體驗中心、觸摸未來)。(18)合理:節(jié)目要符合環(huán)保理念,符合場地要求,成本可控。(19)藝術展覽:各個國家展館外,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主題,來自全球民間的各種藝術門類的作品展示。(20)科技含量:代表世界綜藝潮流,體現(xiàn)舞臺科技與藝術享受完美結合,帶給觀眾全新體驗的高科技主題秀(如水晶天空、水晶鋼琴、世博主題秀)。其中的第④、⑧、⑨款直接與非遺相關,其他款項也有與非遺間接相關的,可見非遺展示是上海世博會的重頭戲。上海世博會將有兩萬場演出,7000萬觀眾,他們最希望看到的是有本土特色、生氣勃勃的“活態(tài)文化”,即非遺展示。所以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qū)都會將本土的非遺展示作為迎接世博會的重要內容,由此推動這些地區(qū)非遺保護工作的積極展開。為了乘世博會之東風,加速提高上海非遺保護工作的水平,使世博會成為上海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加速器,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一)非遺應當成為城市規(guī)劃、設計、建設中必不可少的文化要素近百年來,建設獨具文化特色的城市形象是世界各國城市的奮斗目標。城市形象指城市的外觀形象,它包括城市的基礎設施及其外觀形象。如城市的空間布局,天際線、建筑的造型、風格、色彩以及道路、廣場、公園、雕塑、路燈、欄桿,甚至路牌、廣告等等,都要講究整體和諧,具有審美情趣和藝術個性。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的物質載體,世界著名的文化名城,如巴黎、倫敦、圣彼得堡、法蘭克福、威尼斯等,都是以其獨特的城市形象而著稱于世。筆者以為,城市文化的物質載體應該為該地域非遺形態(tài)的展示、活動提供盡可能完美的空間和平臺,因為精神文化(非物質文化形態(tài))往往在建立一個有親和力的和諧社會中處于核心地位,所以非遺是城市規(guī)劃、設計、建設必不可少的文化要素。上海有至少6000年的歷史文脈,各區(qū)傳承的非遺是這一歷史文脈的載體。因此,各區(qū)城市規(guī)劃的編制,不僅要有城市設計規(guī)劃的建筑學專家以及相關的歷史、民俗專家,還要有當?shù)氐木用翊韀16],只有發(fā)揮當?shù)鼐用裨诔鞘幸?guī)劃、設計、建設中的主體性作用,才能使區(qū)域的城市規(guī)劃充分反映當?shù)氐奈幕洃浥c文化空間。這里需要改變媒體經(jīng)常宣傳的兩個城市建設理念:①上海是“東方巴黎”、浦東是“中國的曼哈頓”,其實這是一個落伍的理念,上海是中國的,上海應自有其東方神韻的文化面貌。由此,上海的城市建設要大大增加本土文化的元素。②上海是近代從一個小漁村發(fā)展而來的大都市,這不太符合歷史[17]。從版圖上而言,今天的上海已不是民國時期的上海特別市,而是包含了18個區(qū)縣的大上海,在這片土地上已有至少6千年的歷史文化。所以今天上海區(qū)域內的每一項非遺項目都是上海的文化資源,都值得重視。(二)非遺保護工程要落地社區(qū)當下,上海的非遺保護工作主要由市文廣局所屬的文化系統(tǒng)各部門在進行,他們?yōu)榉沁z的普查與申報付出了許多,工作也很有成效,但為全方位的保護與傳承計,則必須落地社區(qū),這就涉及城建規(guī)劃、群眾文化、文化產(chǎn)業(yè)、環(huán)境保護等相關部門。目前有相當一部分社區(qū)對此有強烈興趣,但因缺乏相關制度性保障與必要的資金支持而未能實行。建議市委、市府從全市角度出發(fā),制定相關法規(guī)與措施,使非遺保護逐步落地社區(qū)。近年來,上海很重視社區(qū)(鄉(xiāng)鎮(zhèn))文化建設,多數(shù)社區(qū)已配備了設施先進的文化活動中心,但多為退休人員的活動場所。當下青少年的課余時間正逐漸增加,已工作的年輕人也越來越關注社會交往,應該吸收這兩類人員參與到社區(qū)文化活動中來。如果社區(qū)成為“非遺”的傳承地,以青少年為主體的社區(qū)“非遺”傳承就將是社區(qū)展示文化活力的重要方面。(三)非遺保護工程要進入學?!胺沁z”傳承要從娃娃抓起,青少年的主要活動場所是學校,因此將“非遺”保護工程的重心轉移入學校,是在青少年中推廣非遺保護和傳承的有效途徑之一。目前全國各地已在這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如延安安塞的剪紙進入美術課、腰鼓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環(huán)保理念下的現(xiàn)代家居設計風格
- 現(xiàn)代飲食文化與胃腸健康的平衡
- 生產(chǎn)環(huán)境下的操作規(guī)范與質量控制
- 現(xiàn)代企業(yè)網(wǎng)絡攻擊的防范與應對
- 現(xiàn)代企業(yè)決策分析與科學決策
- 2023三年級語文下冊 第八單元 口語交際:趣味故事會配套說課稿 新人教版
- Unit5 Humans and nature Lesson 1 A sea story 說課稿-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北師大版(2019)必修第二冊001
- 2024-2025學年新教材高中數(shù)學 第五章 三角函數(shù) 5.7 三角函數(shù)的應用(2)說課稿 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冊
- 2023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 第18章 平行四邊形18.1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第2課時 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定理3說課稿 (新版)華東師大版
- 2023二年級語文上冊 第二單元 2 樹之歌配套說課稿 新人教版
- (人衛(wèi)版第九版?zhèn)魅静W總論(一))課件
- 壓力性損傷護理質控細則及集束化管理措施
- 《批判性思維原理和方法》全套教學課件
- 產(chǎn)后康復-腹直肌分離
- 丙烯-危險化學品安全周知卡
- 粉條加工廠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配電網(wǎng)設施可靠性評價指標導則》
- 2024年國家電網(wǎng)招聘之通信類題庫附參考答案(考試直接用)
- CJJ 169-2012城鎮(zhèn)道路路面設計規(guī)范
- 食品企業(yè)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記錄及其報告格式參考
- 產(chǎn)品質量法解讀課件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