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焦郁滯狀態(tài)下脾胃病辨治_第1頁
三焦郁滯狀態(tài)下脾胃病辨治_第2頁
三焦郁滯狀態(tài)下脾胃病辨治_第3頁
三焦郁滯狀態(tài)下脾胃病辨治_第4頁
三焦郁滯狀態(tài)下脾胃病辨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三焦郁滯狀態(tài)下脾胃病辨治第1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三焦郁滯狀態(tài)下脾胃病辨治研究的意義三焦郁滯狀態(tài)是指三焦不暢、氣機郁滯的一種全身狀態(tài)。三焦是全身樞紐,三焦郁滯影響全身氣機。脾胃是調節(jié)氣機上下的樞紐,脾胃病有氣滯的基礎病機。第2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內傷脾胃,百病由生”“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三焦郁滯狀態(tài)是“內傷脾胃”向“百病由生”發(fā)展的重要中間步驟。三焦通暢,百病不生。我們應該認識到中醫(yī)脾胃病不僅僅是消化系統(tǒng)疾病,更是影響全身的疾病。第3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三焦四通理論的基本框架1.1三焦的生理功能1.1.1.三焦是通道,水火可共用人身象火鍋,三焦是火膛。三焦是水火共用的通道,通行元氣與水液肺三焦脾胃腎第4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火從下焦起,水從中焦出,火寄于衛(wèi),水寄于營,衛(wèi)出下焦,營出中焦。營衛(wèi)于上焦入肺,行手太陰肺經而走經絡循環(huán),營行脈中,衛(wèi)行脈外,外達皮毛,內走五臟,營衛(wèi)相隨,循行不止,如環(huán)無端。這個環(huán)的中心是脾胃。第5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1.2.三焦管協(xié)調,是個四通管三焦的形象和功用就是個四通管,既管上下的流通也管內外的流通。三焦既是氣機出入的門戶,也是調節(jié)流量的關卡,起協(xié)調功能。人身氣和水是無處不有的,三焦是氣和水的總通道。元氣、水液、營衛(wèi)第6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2三焦郁滯狀態(tài)的病機和治法

1.2.1三焦郁滯狀態(tài)的基本病機:不通則病,病則不通三焦通行元氣、水液、營衛(wèi)于表里上下。三焦不暢,四通管不通,“不通則病,病則不通”不通則病:氣、血、水、外邪任何一個因素導致三焦有所不通就會導致疾病。病則不通:三焦功能失常,會導致營衛(wèi)、氣血、津液的輸布障礙,統(tǒng)稱不通。第7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1.2.2三焦郁滯狀態(tài)的基本治法是“通調”通調三焦,通而調之,調而通之,通中寓調,調中寓通。就是要流通氣血,交通表里,通達上下,解除三焦郁滯的狀態(tài),恢復三焦通暢,達到“通則不病”。是八法之中的“和”法而非“下”法。第8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三焦郁滯狀態(tài)與脾胃病的關聯(lián)2.1外感病三焦郁滯狀態(tài)下常見濕阻脾胃2.1.1外感病三焦郁滯狀態(tài)的常見證候和病機特點常見證候:胸悶脘痞、食減納呆、惡心嘔吐、便溏粘滯不爽、或伴腹痛、腹瀉。苔白膩、脈濡。病機分析:濕邪阻滯三焦,三焦氣機不展,氣化不及,脾失健運,水濕停滯,胃腸不和,傳導失司。病機的演變常見氣郁濕阻化熱而出現(xiàn)中焦?jié)駸嶙C。證候和病機特點:總體是三焦氣滯濕阻,表現(xiàn)出以中焦氣化不利為中心,見濕阻脾胃、脾不健運、胃氣不降、腸腑失通的證候。第9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1.2外感病三焦郁滯狀態(tài)的治法治療的目標是通暢三焦。行氣化濕為主要治法,目的是流動氣機,恢復三焦氣化。常用芳香宣化、健脾化濕、淡滲利濕、清熱利濕等多種治濕法配合。上焦治肺、中焦治脾胃、下焦治膀胱。以開宣肺氣,和降胃氣,健運脾氣,滲利膀胱等方法以使三焦?jié)窕瘹庑?。最常用方藥為甘露消毒丹、三仁湯。?0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1.3外感病三焦郁滯狀態(tài)下脾胃病辨治的感悟外感常有濕阻脾胃,治法需使?jié)窕瘹庑?。治脾不僅要健脾更要恢復三焦氣化,治胃不僅要降胃更要通降三焦。第11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2內傷病三焦郁滯狀態(tài)下常見脾虛肝旺2.2.1內傷病三焦郁滯狀態(tài)的常見證候和病機特點常見證候:頭脹頭痛、耳鳴目脹、口干口苦,倦怠乏力,腰酸背痛,胸悶心悸,心煩失眠,急躁易怒,汗出反常,胃脹胃痛、反酸噯氣,腹脹腹痛,顏面痤瘡,肢涼便秘,或便溏粘滯,舌暗紅脈弦細或舌淡邊齒痕,脈沉細第12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病機分析:內傷病脾胃氣虛,元氣不足,因虛致郁,上下不通,表里不暢,經絡不通,營衛(wèi)不和而見各種復雜癥狀。三焦向五臟輸布陽氣不暢,氣郁三焦而化火,臟腑失和,以致肝經氣郁,肝火亢旺,犯胃、克脾、擾心。第13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證候和病機特點:總的病機特點是三焦元氣不足,協(xié)調輸布的功能失常所致的整體氣機郁滯。關聯(lián)的臟腑主要是肝、胃、心、脾。證候表現(xiàn)除氣津失布所見證候外,以脾虛元氣不足,三焦氣火郁結,肝火亢旺的表現(xiàn)為主。第14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2.2內傷病三焦郁滯狀態(tài)的治法以“通調”為主。調暢三焦,調和營衛(wèi),調和臟腑,疏通經絡。兼實則多兼瀉肝,兼虛則多兼補脾。主要運用八法中的“和”法,配合運用清法、補法、下法。針對不同的病機變化,常用理氣疏肝、清肝瀉火,平肝通絡、行氣活血、宣降肺胃、通腑瀉熱、補虛培元等具體治法。方藥常用柴胡桂枝湯與四逆散的合方為基礎,隨證化裁。第15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2.3內傷病三焦郁滯狀態(tài)下脾胃病辨治的感悟內傷病常見脾虛肝旺,治法需補虛通降。補脾常需升陽散火使三焦郁氣外達,降胃常需清肝降火,使三焦氣火下行。第16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無論外感、內傷,臨床辨治三焦郁滯狀態(tài)都常并見脾胃病證候,同時又有許多脾胃以外的證候。換言之,若以脾胃為中心看待,臨床辨治脾胃病,除了消化系統(tǒng)癥狀之外,還有許多復雜的癥狀組合,??杀鏋槿褂魷顟B(tài)。在內傷基礎上的外感病中,此類情況則更為多見。中醫(yī)脾胃病不是單純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而往往是影響全身狀態(tài)的疾病。因此治法也需是以脾胃為中心調整全身狀態(tài)的治法。否則很多臨床癥狀解決不好。經驗:整體調治三焦。第17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3.調暢三焦法治療三焦郁滯狀態(tài)下的脾胃病醫(yī)案舉隅醫(yī)案1唐某某男57歲2008-6-27初診近2月來胸悶脘痞,惡心欲嘔,腹脹便溏,食少納呆,食后反酸噯氣,伴口干口苦,渴不喜飲,心慌心悸,皮膚瘙癢,乏力腰酸,尿后余瀝不盡舌質淡紅,苔白厚膩略黃,脈細濡滑,兩尺無力西醫(yī)檢查:胃鏡提示慢性淺表性胃炎,賁門隆起性質待定。腸鏡提示結腸多發(fā)息肉,電切除術后。第18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中醫(yī)診斷:痞證(濕阻脾胃,三焦郁滯)病機分析:腎虧于下,脾虛于中,氣化不及,濕阻三焦。濕邪內郁三焦,外犯皮膚,致胃氣不降,水氣擾心,濕停腸腑,濕犯膀胱,氣津失布,濕郁有化熱之勢。治法:化濕行氣,宣暢三焦,辛開苦降,運轉樞機方藥:三仁湯合半夏瀉心湯化裁第19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白蔻仁后下6g薏苡仁15g炒杏仁9g厚樸9g蒼術10g白芷10g荊芥10g藿佩各10g瞿麥10g萹蓄10g車前草15g蒲公英30g姜半夏10g黃芩15g黃連10g桂枝6g赤白芍各12g蘇梗15g枳殼實各12g紫河車15g生麥芽30g牛膝15g馬齒莧30g黨參15g生白術15g14付每日1付,水煎,分兩次服第20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2008-7-18復診前藥后胸悶脘痞諸證均已明顯減輕,刻下:口干口苦,咽干咽痛,雙膝以下發(fā)涼,排尿無力,尿后余瀝,納眠可,大便粘滯,不成形。舌紅苔薄黃而少津,脈弦細。病機分析:濕邪已散,未凈;三焦已通,未和。余濕輕郁三焦,營衛(wèi)不和需調,脾腎兩虛待補,腸腑余濕需清,故上見氣津失布,下見氣化無力。治法:調暢三焦,調和營衛(wèi),輕法通降補虛方藥:柴胡桂枝湯加味第21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柴胡15g桂枝6g黃芩15g姜半夏10g赤白芍各12g枳殼實各12g木香6g牛蒡子15仙鶴草30g功勞葉15g生白術15g黨參15g熟大黃3g虎杖15g蒲公英30g車前草15g自加生姜三片大棗三個切開14付每日1付,水煎,分兩次服第22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醫(yī)案2趙某某男48歲2011-1-14初診:胃脘痛半月,食后加重,伴反酸燒心、胃脹打嗝,頭暈,心煩,失眠,夜間干咳,烘熱汗出,后背灼熱,手足冰涼,舌麻舌痛,口干咽干,口渴飲不解渴,大便干結。舌暗紅,苔薄白脈弦細。第23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中醫(yī)診斷:胃脘痛(三焦郁滯,肝火犯胃)病機分析:三焦郁滯,氣火郁結,肝經火旺。肝火犯胃,故反酸燒心;胃失和降,不通則痛故脹痛打嗝;肝火擾心,心神不寧故心煩;營衛(wèi)失和,夜間衛(wèi)不入于陰故失眠;氣火郁結不能外達而上沖,故背熱肢涼,烘熱汗出;三焦氣津失布故口干口渴,大便干結;三焦郁滯,經絡不通,氣滯血瘀故頭暈、舌麻舌痛。治法:調暢三焦,降胃清肝,理氣通絡第24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方藥:柴胡桂枝湯合四逆散、佐金丸加減柴胡10g桂枝15g黃芩15g赤白芍各12g炒枳殼實各12g黃連10g吳茱萸6g蘇梗15g炙香附10g高良姜6g木香6g砂仁后下5g大腹子皮各10g厚樸10g白芨15g三七粉6g九香蟲9g刺猬皮9g當歸15g丹皮10g煅瓦楞先煎30g海螵蛸15g青蒿15g地骨皮15g生石膏先煎30g石斛10g茅蘆根各30g炒梔子10g蓮子心5g浙貝母10g炒杏仁9g14付每日1付,水煎服第25頁,共28頁,2023年,2月20日,星期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