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同步練習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_第1頁
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同步練習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_第2頁
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同步練習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_第3頁
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同步練習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_第4頁
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同步練習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物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章《透鏡及其應用》測試卷一、單選題(共15小題)1.如下圖所示,N是一個水平放置的長方形暗盒,盒內(nèi)有水平向右的平行光,P為暗盒右側(cè)平面上的一個圓孔,M是一個與暗盒右側(cè)平面平行的、相間一定距離的光屏,若用一個外徑與圓孔P相同的光學器件嵌入其中,發(fā)現(xiàn)在光屏M上呈現(xiàn)出一個比圓孔P大的圓形光斑,則嵌入圓孔P的光學器件()A.一定是凹透鏡B.一定是凸透鏡C.可能是凸透鏡或凹透鏡D.可能是厚平板玻璃2.烈日下,汽車玻璃窗上的小水珠應盡快擦干,否則陽光經(jīng)過小水珠后會聚到一點,使該點位置上的物體溫度升高可能導致火災。其中小水珠的作用相當于()A.凸透鏡 B.凹透鏡 C.平面鏡 D.凸面鏡3.如圖所示,在四幅圖中,分別表示遠視眼成像情況和矯正做法的是()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4.小花用水凸透鏡模擬人眼的晶狀體,光屏相當于視網(wǎng)膜(如圖)。當用注射器向膠膜內(nèi)注水,水凸透鏡的凸起程度增加,光屏上原來清晰的像變模糊了;將蠟燭靠近水凸透鏡,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此過程模擬的眼睛及該眼睛的矯正方法是()A.近視眼用凸透鏡矯正 B.遠視眼用凸透鏡矯正C.近視眼用凹透鏡矯正 D.遠視眼用凹透鏡矯正5.如圖所示,一束光線通過虛線框中光學元件后會聚于主光軸上的A點,取掉光學元件后,光線會聚于B點,則該元件是()A.平板玻璃B.凸透鏡C.凹透鏡D.平面鏡6.物體從距凸透鏡8cm移到距凸透鏡12cm的過程中,調(diào)整光屏的位置,總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A.4cm B.7cm C.10cm D.16cm7.某班同學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記錄并繪制了物體到凸透鏡的距離u跟像到凸透鏡的距離ν之間關系的圖象,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A.該凸透鏡的焦距是20cmB.當u=15cm時,在光屏上能得到一個縮小的像C.當u=25cm時成縮小的像,投影儀就是根據(jù)這一原理制成的D.物體從距凸透鏡30cm處移動到20cm處的過程中,像逐漸變大8.如圖所示,手機掃描二維碼。相當于給二維碼拍了一張照片,手機攝像頭相當于凸透鏡,影像傳感器相當于光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物體上的二維碼是光源B.掃碼時二維碼要位于攝像頭一倍焦距與二倍焦距之間C.要使屏幕上二維碼的像變小,只需將二維碼遠離凸透鏡D.影像傳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實像9.不平行的光束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其折射光線()A.不能交于一點B.一定是平行的C.可能交于一點D.一定交于一點10.放映投影片時,要使銀幕上出現(xiàn)放大的“F”字母,膠片正確的插法應該是()A.B.C.D.11.如圖四種情況中所成的像,是實像的是()A.幻燈機成像B.變淺的池底C.放大鏡成的像D.水面上的倒影1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燭焰、凸透鏡、光屏位于如圖所示的位置時,燭焰在光屏上呈現(xiàn)一個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燭焰在光屏上呈現(xiàn)一個清晰縮小的像,調(diào)節(jié)的方法是()A.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移動,光屏靠近透鏡移動B.透鏡不動,蠟燭遠離透鏡移動,光屏遠離透鏡移動C.透鏡不動,蠟燭靠近透鏡移動,光屏遠離透鏡移動D.蠟燭不動,透鏡不動,光屏靠近透鏡移動13.智能手機的普及,給我們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同時也給我們的身體帶來了一定的傷害,例如青少年近視的人數(shù)在大幅上升。關于近視的成因及解決辦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長時間看手機,導致眼球的晶狀體變薄,折光能力太弱B.長時間看手機,導致眼球的晶狀體變厚,折光能力太強C.近視眼成像在視網(wǎng)膜的前方,可用凸透鏡來進行矯正D.近視眼成像在視網(wǎng)膜的后方,可用凹透鏡來進行矯正14在物理課上,老師用投影儀在屏幕上展示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可是后面的同學反映字太小,想讓老師把字變大些。老師應()A.將投影儀移近屏幕,同時調(diào)節(jié)鏡頭遠離投影片

B.將投影儀遠離屏幕,同時調(diào)節(jié)鏡頭遠離投影片

C.將投影儀移近屏幕,同時調(diào)節(jié)鏡頭靠近投影片

D.將投影儀遠離屏幕,同時調(diào)節(jié)鏡頭靠近投影片15常見的視力缺陷有近視和遠視,如圖所示的是一名視力缺陷人員的眼球成像示意圖,他的視力缺陷類型及矯正視力需要戴的透鏡種類是()A遠視眼,凸透鏡 B.遠視眼,凹透鏡

C.近視眼,凸透鏡 D.近視眼,凹透鏡二、填空題(共5小題)16.在旅游景區(qū)或森林里,不能隨意丟棄礦泉水瓶。因為當瓶子裝有水或雨水時,相當于___________鏡,對光線有________作用,在太陽光的照射下,能將陽光聚在一起,會點燃枯草、枯葉,引發(fā)火災。17.近年流行的“自拍神器”給旅行者自拍帶來方便,如圖所示。與直接拿手機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桿自拍可以增大取景范圍,拍出的像將變________(選填“大”、“小”)。通過晶瑩剔透的露珠,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小草的葉脈,這是利用了_______(選填“放大鏡”、“幻燈機”或“照相機”)的原理。18.眼睛能看到物體,是因為________相當于凸透鏡,_______相當于光屏,其成像原理與_______(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放大鏡”)相同。19.找一個圓柱形的玻璃瓶,里面裝滿水。把一支鉛筆水平地靠近放在玻璃瓶的一側(cè),透過玻璃瓶,可以看到那支筆_______(選填“正立”或“倒立”)的虛像;把筆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遠處稍稍移動,可以看到筆的像______(選填“變長”或“變短”),繼續(xù)向遠處移動,可以看到“筆尖”反向像________(選填“先變長后變短”或“先變短后變長”),所成像的為___________像(選填“實”或“虛”)。20.小明做凸透鏡成像,又想用手表代替蠟燭,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樣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筆畫了個手表盤(甲)所示。把這個玻璃板放在蠟燭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對著玻璃板上的表盤照射(乙)所示。移動光屏直到成清晰像為止。此時表盤在光屏上所顯示的時間是_________。三、實驗題(共3小題)2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小勇同學進行了如下實驗:

(1)如圖甲所示操作,測得本實驗所用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cm。(2)實驗時,首先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______,使像成在光屏______。(3)接著小勇調(diào)節(jié)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發(fā)現(xiàn)光屏上得到一個倒立、________(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清晰實像,生活中的________(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了這樣的成像原理。若撤去光屏,小勇也可以在圖中凸透鏡的________(填“左邊”或“右邊”)適當位置去觀察該像。(4)始終保持圖乙中凸透鏡的位置不變,適當向左移動蠟燭時,應該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動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小勇又向右移動蠟燭至43cm刻度處,移動光屏,發(fā)現(xiàn)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到清晰的像。(5)若用不透明物體擋住透鏡中心部分,像會______(填“完整”或“不完整”),且變________(填“亮”或“暗”)。(6)蠟燭燃燒一段時間后,光屏上的像將向________(填“下”或“上”)移動,可以向________(填“下”或“上”)調(diào)節(jié)凸透鏡,使像再次成在光屏中央。22小峰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之后,又對凸透鏡的焦距與其凸起程度的關系進行了探究:(1)小峰第一次選取一個凸起程度較小的凸透鏡,測量焦距的實驗如圖甲所示,測得的焦距為______.(2)第二次他又選用一個凸起程度較大的凸透鏡,測得的焦距為8cm,由這兩次實驗可得出的初步結(jié)論:______.(3)小峰回想起白光經(jīng)三棱鏡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現(xiàn)了紅、橙、黃、綠、藍、靛、紫的色帶(如圖乙所示),受此啟發(fā),于是他選取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用紅光和藍光來進行圖甲的實驗,實驗結(jié)論:對同一凸透鏡,______的焦距大些.(4)在用焦距為10cm的凸透鏡探究成“等大實像”的實驗時,老師發(fā)現(xiàn)有兩個小組所測像距分別為17.5cm和22cm,與理論像距20cm相比偏差較大.若不是因為長度測量方法錯誤和測量誤差導致的,請分析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______.23.某實驗小組進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如圖所示:(1)由圖甲可知,該凸透鏡的焦距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