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課程申報書_第1頁
精品課程申報書_第2頁
精品課程申報書_第3頁
精品課程申報書_第4頁
精品課程申報書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萊陽農(nóng)學院

精品課程申報書所屬學院植物保護學院 課程名稱普通植物病理學課程層次(本/專)蘭科 課程類型口理論課(不含實踐)5口理論課(含實踐)口實踐(驗)課所屬一級學科名稱植物保護所屬二級學科名稱 課程負責人李寶篤 申報日期2006年7月4日 填寫要求一、 以word文檔格式如實填寫各項。二、 表格文本中外文名詞第一次出現(xiàn)時,要寫清全稱和縮寫,再次出現(xiàn)時可以使用縮寫。三、 涉密內容不填寫,有可能涉密和不宜大范圍公開的內容,請在說明欄中注明。四、 除課程負責人外,根據(jù)課程實際情況,填寫1?4名主講教師的詳細信息。五、 本表欄目未涵蓋的內容,需要說明的,請在說明欄中注明。六、 表格可以根據(jù)內容等加大或壓縮。

課程負責人情況1-1基本信息姓名李寶篤性別男 出生年月1961年08月最終學歷博士研究生職稱教授電話86080006學位博士職務校長傳真所在院(部)植保學院E-mail通信地址(郵編)青島市城陽區(qū)春陽路萊陽農(nóng)學院植保學院266109研究方向真菌學1-2教學情況近五年來講授的主要課程(含課程名稱、課程類別、周學時;屆數(shù)及學生總人數(shù))(不超過五門);承擔的實踐性教學(含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yè)設計/論文,學生總人數(shù));主持的教學研究課題(含課題名稱、來源、年限(不超過五項);作為第一署名人在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刊物上發(fā)表的教學研究論文(含題目、刊物名稱、時間)(不超過十項);獲得的教學表彰/獎勵(不超過五項)主要課程:本科生《普通植物病理學》,專業(yè)基礎課,周學時4,5屆400學生。研究生《真菌學》課程,專業(yè)課,周學時6,2屆28學生。實踐性教學:《普通植物病理學》教學實習,400學時,400學生;實驗課教學,275學時,1050學生;學生畢業(yè)論文28名學生;生產(chǎn)實習63名學生。學生總人數(shù)1541名。主持教學研究課題:《普通植物病理學》A類課程建設,萊陽農(nóng)學院校級課題。1-3學術研究近五年來承擔的學術研究課題(含課題名稱、來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過五項);在國內外公開發(fā)行刊物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含題目、刊物名稱、署名次序次序與時間)(不超過五項);獲得的學術研究表彰/獎勵(含獎項名稱、授予單位、署名次序、時間)(不超過五項)研究課題:歐盟資助的合作項目“SustainableproductionofappleandpearinAsia:understandingbiologyofscabandpowderymildewfordevelopingintegratedapproachesofdiseasemanagement”主持課程類別:公共課、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課課程負責人:主持本門課程的主講教師

主講教師情況⑴2⑴-1基本信息姓名武俠性別男出生年月1963年10月最終學歷博士研究生職稱副教授電話86080594學位博士職務傳真86080594所在院系植保學院E-mailWuxia3897@163.com通信地址(郵編)青島市城陽區(qū)春陽路萊陽農(nóng)學院植保學院266109研究方向植物線蟲學2⑴-2教學情況近五年來講授的主要課程(含課程名稱、課程類別、周學時;屆數(shù)及學生總人數(shù))(不超過五門);承擔的實踐性教學(含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yè)設計/論文,學生總人數(shù));主持的教學研究課題(含課題名稱、來源、年限)(不超過五項);在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刊物上發(fā)表的教學研究論文(含題目、刊物名稱、署名次序及時間)(不超過十項);獲得的教學表彰/獎勵(不超過五項)主要課程:《普通植物病理學》,專業(yè)基礎課,周學時4,5屆400學生。《農(nóng)業(yè)植物病理學》(蔬菜病害部分),專業(yè)課課,周學時6,5屆400學生。《植物線蟲學概論》,專業(yè)課,周學時6,3屆340學生。研究生《植物病害生物防治》課程,專業(yè)課,周學時6,1屆28學生。實踐性教學:《普通植物病理學》教學實習,400學時,400學生;實驗課教學,275學時,1050學生;學生畢業(yè)論文28名學生;生產(chǎn)實習63名學生。學生總人數(shù)1541名。主持教學研究課題:《普通植物病理學》A類課程建設,萊陽農(nóng)學院校級課題。2004年校級優(yōu)秀教師。2⑴-3學術研究近五年來承擔的學術研究課題(含課題名稱、來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過五項);在國內外公開發(fā)行刊物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含題目、刊物名稱、署名次序次序與時間)(不超過五項);獲得的學術研究表彰/獎勵(含獎項名稱、授予單位、署名次序、時間)(不超過五項)研究課題:保護地果蔬主要病害生物防治制劑的研制開發(fā)青島市科技局(Y2004D06)主持根結線蟲生物防治部分(2005?2007)山東省植物寄生線蟲分類鑒定研究山東省科技廳(04-3-NN-01)參加(2005?2007)主要論文:1西洋參滑刃線蟲屬Aphelenchoides4個種的描述植物病理學報2006年3期

第1作者2TheabilityofcolonizationintherhizospheresofVerticilliumchlamydosporiumandV.lecaniitosixplantsProceedingsofthe15thInternationalPlantProtectionCongress2004第1作者。3山東省食根結線蟲菌物的分離和鑒定萊陽農(nóng)學院學報2004年2期第1作者主要著作:1、 《中國檢疫性植物線蟲》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副主編2、 《植物線蟲志》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4參編3、 《中國人參》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參編課程類別:公共課、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課2.主講教師情況⑵2⑵-1基本信息姓名金靜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71年7月最終學歷博士研究生職稱副教授電話86080007學位博士職務傳真所在院系植保學院E-mailjinjing@通信地址(郵編)青島市城陽區(qū)春陽路萊陽農(nóng)學院植保學院266109研究方向真菌學

2⑵-2近五年來講授的主要課程(含課程名稱、課程類別、周學時;屆數(shù)及學生總人數(shù))(不超過五門);承擔的實踐性教學(含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yè)設計/論文,學生總人數(shù));主持的教學研究課題(含課題名稱、來源、年限)(不超過五項);在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刊物上發(fā)表的教學研究論文(含題目、刊物名稱、署名次序及時間)(不超過十項);獲得的教學表彰/獎勵(不超過五項)主要課程:普通植物病理學專業(yè)基礎課周學時43屆243人。農(nóng)業(yè)植物病理學專業(yè)課周學時62屆180人。植病研究法專業(yè)課周學時63屆320人。植保概論專業(yè)課周學時4230人。教學情況研究生真菌分類學概論周學時63屆48人試驗教學《普通植物病理學》教學實習,80學時,160學生;實驗課教學,320學時,950學生;學生畢業(yè)論文18名學生;生產(chǎn)實習65名學生。學生總人數(shù)1183名。教學研究課題:2003年3月——2005年3月承擔教學課題“《植病研究法》實驗教學改革嘗試”改革植保專業(yè)課程考試制度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 萊陽農(nóng)學院2005-2006教學論文:改革《植病研究法》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能漏教研究,2004,1:23-25近五年來承擔的學術研究課題(含課題名稱、來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過五項);在國內外公開發(fā)行刊物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含題目、刊物名稱、署名次序次序與時間)(不超過五項);獲得的學術研究表彰/獎勵(含獎項名稱、授予單位、署名次序、時間)(不超過五項)科研項目:山東沿海岸水域海洋真菌(海殼目)的生物多樣性與分類研究 國家自然基金2006-2008主持煙草病蟲害防治 山東省煙草專賣局2005-2007參加2⑵-3論文:學術研究海洋真菌的研究概況.菌物學報,2005,24(4):620-626中國黃海中海洋真菌的報道I.菌物學報,2005,24(3):336-339一種海洋型擔子菌在中國的首次報道.菌物學報,2004,23(4):599-600WOOD-INHABITINGMARINEFUNGIFROMTHECOASTOFSHANDONGI,菌物學報,2004,23(2):211-2155.三種楊樹樹皮真菌群落的研究.林業(yè)科學研究,2004,17(4):490-495獎勵:1蘋果霉心病發(fā)生規(guī)律及其生物防治技術研究2002.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9名2辣椒茸毛多抗性新品系選育2002.12山東高等學校優(yōu)秀科研成果獎自然科學類三等獎3名。課程類別:公共課、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課2.主講教師情況⑶2⑶-1姓名李保華性別男出生年月1964年10月基本信息最終學歷研究生職稱教授電話86080007

學位博士 職務副院長 傳真所在院系植保學院E-mailbhli@通信地址(郵編)青島市城陽區(qū)春陽路萊陽農(nóng)學院植保學院266109研究方向植物病害流行學2⑶-2教學情況近五年來講授的主要課程(含課程名稱、課程類別、周學時;屆數(shù)及學生總人數(shù))(不超過五門);承擔的實踐性教學(含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yè)設計/論文,學生總人數(shù));主持的教學研究課題(含課題名稱、來源、年限)(不超過五項);在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刊物上發(fā)表的教學研究論文(含題目、刊物名稱、署名次序及時間)(不超過十項);獲得的教學表彰/獎勵(不超過五項)農(nóng)業(yè)植物病理學(果樹病害)專業(yè)課周學時63屆230人;植物病害流行學專業(yè)課周學時42屆223人;專業(yè)英語專業(yè)課周學時42屆223人。實踐教學:總人數(shù)890人。教研論文:病害模植物擬診斷教學系統(tǒng)《植物病理學報》2004年4期教學研究課題:植物病害流行時空動態(tài)模擬教學軟件開發(fā)獲國家版權局計算機軟件注冊20042⑶-3學術研究近五年來承擔的學術研究課題(含課題名稱、來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過五項);在國內外公開發(fā)行刊物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含題目、刊物名稱、署名次序次序與時間)(不超過五項);獲得的學術研究表彰/獎勵(含獎項名稱、授予單位、署名次序、時間)(不超過五項)研究課題:歐盟資助的合作項目“SustainableproductionofappleandpearinAsia:understandingbiologyofscabandpowderymildewfordevelopingintegratedapproachesofdiseasemanagement” 主持論文:1B.H.Li.,X.M.Xu,J.T.Li,andB.D.Li.2005.EffectsoftemperatureandcontinuousandinterruptedwetnessontheinfectionofpearleavesbyconidiaofVenturianashicola.PlantPathology54:357-3632B.H.Li,X.M.Xu&M.S.Ridout2004Modellingtheestablishmentandspreadofautotetraploidplantsinaspatiallyheterogeneousenvironment.J.EVOL.BIOL.17:262-573SCI2.33B.H.Li,H.H.Zhao,B.D.Li&X.M.Xu2003Effectsoftemperature,relativehumidityanddurationofwetnessperiodongerminationandinfectionbyconidiaofthepearscabpathogen(Venturianashicola).PlantPathology52:546—552SCI1.24李保華徐向明2004植物病害時空流行動態(tài)模擬模型的構建植物病理學報

34(4):369—3755李保華趙美琦2002梨黑星病流行動態(tài)模擬模型程序設計植物保護學報29(2):124—128課程類別:公共課、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課2.主講教師情況⑷2⑷-1基本信息姓名梁晨 性別女 出生年月1971年7月最終學歷研究生職稱副教授電話86080007學位博士職務傳真所在院系植保學院E-mailliangchen@.c通信地址(郵編)青島市城陽區(qū)春陽路萊陽農(nóng)學院植保學院266109研究方向真菌學2⑷-2教學情況近五年來講授的主要課程(含課程名稱、課程類別、周學時;屆數(shù)及學生總人數(shù))(不超過五門);承擔的實踐性教學(含實驗、實習、課程設計、畢業(yè)設計/論文,學生總人數(shù));主持的教學研究課題(含課題名稱、來源、年限)(不超過五項);在國內外公開發(fā)行的刊物上發(fā)表的教學研究論文(含題目、刊物名稱、署名次序及時間)(不超過十項);獲得的教學表彰/獎勵(不超過五項)主要課程:普通植物病理學專業(yè)課周學時42屆68人;植物病理學專業(yè)課周學時42屆234人;農(nóng)業(yè)植物病理學(大田病害)專業(yè)課周學時62屆238人;專業(yè)英語專業(yè)課周學時43屆328人。實踐教學:總人數(shù)784人。教學研究:植物病原真菌及常見常用真菌菌種庫的建立及管理校級課題2003?2004

2⑷-3學術研究近五年來承擔的學術研究課題(含課題名稱、來源、年限、本人所起作用)(不超過五項);在國內外公開發(fā)行刊物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含題目、刊物名稱、署名次序次序與時間)(不超過五項);獲得的學術研究表彰/獎勵(含獎項名稱、授予單位、署名次序、時間)(不超過五項)研究課題:1青島市科技局資助項目“保護地果蔬主要病害生物防治制劑的研制開發(fā)”2005?2007主持真菌根病生防部分2歐盟資助的合作項目“SustainableproductionofappleandpearinAsia:understandingbiologyofscabandpowderymildewfordevelopingintegratedapproachesofdiseasemanagement”參加論文:白粉寄生抱種群多樣性、生物學特性及生防潛力研究植物病理學報(增刊)2005課程類別:公共課、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課教學隊伍情況3-1人員構成(含外聘教師)姓名性別出生年月職稱學科專業(yè)在教學中承擔的工作李寶篤男196108教授植物病理學主講武俠男196310副教授植物病理學主講金靜女197107副教授植物病理學主講李保華男196410教授植物病理學主講梁晨女197107副教授植物病理學主講3-2教學隊伍整體結構教學隊伍的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師資配置情況(含輔導教師或實驗教師與學生的比例)教師隊伍均為博士學位,年齡均為35?45歲之間。學緣結構:2位教師為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博士畢業(yè);2位教師為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博士畢業(yè);1位教師為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博士畢業(yè)。師資結構配置合理,教師與學生比例約1:30。3-3教學改革與教學研究近五年來教學改革、教學研究成果及其解決的問題(不超過十項)確立課程改革總體目標為,一是德才兼?zhèn)涞膸熧Y隊伍;二是抓好系列教材的配套建設,優(yōu)化教學手段和教學過程,程內容具有系統(tǒng)性、新穎性和實用性;三是加強綜合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獨立思考力培養(yǎng),提升學生動手能力;四是提高教師的科研和教研水平,推動課程建設,促進學質量的提高。三年來,本課程組在師資隊伍建設、教材建設、更新教學內容、優(yōu)化學過程、豐富教學手段、改進考試和考察方法、加強綜合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等方面進行了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完成校級教學研究課題4項,發(fā)表教研論文3篇。創(chuàng)建一支學術水平高、結構合理穩(wěn)定、教學質量優(yōu)秀使3-4師資培養(yǎng)近五年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措施與成效通過攻讀、聯(lián)合培養(yǎng)和引進,實現(xiàn)了教師隊伍的博士化。學緣結構:即學緣構成,這里指本教學隊伍中,從不同學?;蚩蒲袉挝蝗〉孟嗤ɑ蛳嘟W歷(學位)的人的比例。課程描述1本課程校內發(fā)展的主要歷史沿革通過老一代教師的言傳身教,順利完成完成了課程教師的合理交接,建立了一支結構合理、學術水平高和德才兼?zhèn)涞闹心杲處熽犖椤?理論課和理論(含實踐)課教學內容4-2-1結合本校的辦學定位、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生源情況,說明本課程在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中的定位與課程目標理論課程教學大綱修訂及教學內容更新,建設并完善新的教材體系。采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普通植物病理學”(2002,第三版),該教材對第二版教材做了較大補充和修訂。根據(jù)新編教材內容的更新,結合課程組成員在相關領域的研究優(yōu)勢,對教學大綱進行大規(guī)模修訂,以便學生適應在掌握植物病理學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關注最新的學科發(fā)展前沿動態(tài)。4-2-2知識模塊順序及對應的學時在植物病原真菌章節(jié)中,指出教材中采用的Ainsworth分類體系(1973)的人為色彩的濃重缺點,補充了Alexopoulus主編的《菌物學概論》(IntroductoryofMycology1996)關于真菌分類系統(tǒng)的變動內容。對于半知菌亞門真菌分類地位的變化進行了詳細介紹;對于子囊菌亞門和半知菌亞門分類的復雜性進行了簡要分析。對“真菌”和“菌物”2個概念的內涵進行了詳細闡明。同時對有益真菌在農(nóng)業(yè)、醫(yī)藥和釀造業(yè)等行業(yè)中的成功應用進行舉例介紹,以便引導學生對真菌學習的興趣,以利于拓展知識面。在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章節(jié)中,對原有經(jīng)典病害講解的基礎上,重點介紹果蔬細菌性瘡痂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vesicatoria和潰瘍病Clavibactermichiganensissubsp.michiganensis以及姜瘟病Ralstoniasolanacearum等,這些細菌性病害可能在未來我國進出口相關農(nóng)產(chǎn)品成為重要檢疫對象,成為國際間制衡農(nóng)產(chǎn)品進出口的新的技術壁壘。在植物病原線蟲章節(jié)中,補充介紹了大豆胞囊線蟲病害Heteroderaglycines^根結線蟲病害(Meloidogynespp.)和松材線蟲病害(Bursaphelenchusxylophalus)的研究進展。在植物病害流行學章節(jié)中,補充了宏觀植物病理學理論的觀點理念。將病原物寄生性和致病性章節(jié)和植物的抗病性章節(jié)合并講授,引進了病原物和寄主植物識別的分子基礎內容,使教學內容具有新穎性和前瞻性。在植物病害防治原理章節(jié)中,在植物病害綜合治理(IPM)理論的基礎上,引入了植物病害可持續(xù)治理理念,解決困擾人類的資源浪費、環(huán)境污染、農(nóng)產(chǎn)品殘留和生物安全問題,補充講解了農(nóng)田生態(tài)環(huán)境恢復和生物防治措施優(yōu)缺點等內容。4-2-3課程的重點、難點及解決辦法課程重點在扎實掌握基本理論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獨立思維和綜合分析能力培養(yǎng)。難點是教材內容和試驗材料操作演示中,理論和實踐的銜接問題。往往課程是按照章節(jié)順序排列,在解決和分析具體病害問題時需要知識的前后貫通。解決方法:通過對植物病理學宏觀歷史發(fā)展的進程,做為災變學科,每次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出現(xiàn)的病害大流行,都大大地推動了學科的發(fā)展;同時每次研究手段和技術的創(chuàng)新,都大大豐富了植物病理學理論的研究。對于特定病害研究所得出理論的意義及局限性進行剖析。加強課堂教學的靈活性,調動學生熱愛專業(yè)的興趣。開展課堂討論等形式,活躍學術風氣,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4-2-4實踐教學的設計思想與效果(不含實踐教學內容的課程不填)實驗課和教學實習課程大綱修訂和教學內容更新。開放植物病理學實驗平臺,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研究工作,增加學生試驗操作能力和獨立開展試驗研究的機會,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學生能夠獨立完成驗證性實驗內容。對于探索性和綜合性試驗的研究和設計,敢于提出自己的設想,并合理開展實踐活動,營造了良好的學術氛圍。2實踐(驗)課教學內容4-2-1課程設計的思想、效果以及課程目標本課程的實驗課教學占總學時的34%,其中綜合性實驗占41%;另外在春學期末安排1.5周的教學實習。重新修訂了普通植物病理學實驗課程指導書,使其更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新的實驗體系增加了實用性強的綜合性試驗5個:①植物真菌病原菌的分離和鑒定,學生自由采集或選擇根病、葉部病害、貯藏期或苗期病害病樣,獨立完成培養(yǎng)基制作和分離純化過程,對于分離結果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②植物病毒粒體的分離和純化,以及摩擦接種試驗。植物病原細菌的分離鑒定和純化,要求學生自己采集或選用病樣標本,獨立完成試驗過程。植物病原線蟲的分離鑒定,針對病原線蟲在寄主植物為害特點,采用直接剖檢法、過篩一重糖離心法和貝曼漏斗法分離線蟲,并掌握分離原理。⑤病原物生理小種鑒定方法,本課程組現(xiàn)保存有番茄葉霉病和大豆胞囊線蟲生理小種鑒定的國際標準鑒別寄主,學生自由選擇其中一種病原物進行生理小種進行鑒定。4-2-2課程內容(詳細列出實驗或實踐項目名稱和學時)共設15個實驗,40個學時,具體內容如下:實驗一植物病害癥狀觀察學時:2實驗二 植物病害顯微鏡玻片標本的制作學時:2實驗三 植物病原真菌一般形態(tài)的觀察學時:4實驗四 鞭毛菌亞門真菌的形態(tài)觀察學時:2實驗五 接合菌亞門真菌的形態(tài)觀察學時:2實驗六 子囊菌亞門真菌的形態(tài)觀察學時:4實驗七 擔子菌亞門真菌的形態(tài)觀察學時:4實驗八 半知菌亞門真菌的形態(tài)觀察學時:4實驗九 植物細菌病害革蘭是染色氏染色及鞭毛染色學時:2實驗十 植物病原細菌的生化測定學時:2實驗十一植物病毒病害主要癥狀及內含體觀察學時:2實驗十二植物病毒粒體分離提取及摩檫接種試驗學時:2實驗十三植物病原線蟲的分離方法學時:2實驗十四植物病原線蟲的分類鑒定學時:2實驗十五植物病原真菌生物學特性測定學時:84-2-3課程組織形式與教師指導方法驗證性實驗需要獨立完成試驗操作,要求基本操作正規(guī),結合理論學習內容,物化理論知識。往往學生實驗內容具有局限性,如病原菌觀察,每張玻片只能反映病原菌某一階段的形態(tài)特征,需要綜合系統(tǒng)觀察等。綜合性試驗,要求學生從選取材料到試驗設計學生獨立完成,在指導教師驗證無誤后,開始試驗,對于試驗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指導教師幫助解決,并提出注意事項。4-2-4考核內容與方法采用實驗報告、實驗態(tài)度和獨立設計試驗能力考核。重點考查試驗原理和試驗結果分析環(huán)節(jié)的解答能力。4-2-5創(chuàng)新與特點本課程建設的特色與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①課題組科研實力強,在課程建設期間,獲得科研項目6項,其中國際合作項目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省級課題3項,青島科技局課題1項;發(fā)表論文20余篇,其中SCI論文3篇,國家一級學報論文8篇;充分體現(xiàn)了科研和教學的緊密結合,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②加強了學生在試驗基地實地考察作物栽培品種和栽培方式,對病害發(fā)生的原因和趨勢進行分析的能力。4-3教學條件(含教材使用與建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擴充性資料使用情況;配套實驗教材的教學效果;實踐性教學環(huán)境;網(wǎng)絡教學環(huán)境)依據(jù)全國統(tǒng)編教材《普通植物病理學》(第三版)的內容,重新修訂了教學大綱和實驗教學大綱,重新編寫了實驗指導書。教學手段先進,制作了5個具有特色的教學課件,使課堂講授內容生動形象,更好地提高了教學效果,大大的提升了學生專業(yè)學習的興趣。3綜合性試驗占總實驗時數(shù)比例為40%,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4-4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舉例說明本課程教學過程使用的各種教學方法的使用目的、實施過程、實施效果;相應的上課學生規(guī)模;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教學方法、作業(yè)、考試等教改舉措)1理論課程教學大綱修訂及教學內容更新,建設并完善新的教材體系。采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普通植物病理學”(2002,第三版),該教材對第二版教材做了較大補充和修訂。根據(jù)新編教材內容的更新,結合課程組成員在相關領域的研究優(yōu)勢,對教學大綱進行大規(guī)模修訂,以便學生適應在掌握植物病理學基礎理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關注最新的學科發(fā)展前沿動態(tài)。在植物病原真菌章節(jié)中,指出教材中采用的Ainsworth分類體系(1973)的人為色彩的濃重缺點,補充了Alexopoulus主編的《菌物學概論》(IntroductoryofMycology1996)關于真菌分類系統(tǒng)的變動內容。對于半知菌亞門真菌分類地位的變化進行了詳細介紹;對于子囊菌亞門和半知菌亞門分類的復雜性進行了簡要分析。對“真菌”和“菌物”2個概念的內涵進行了詳細闡明。同時對有益真菌在農(nóng)業(yè)、醫(yī)藥和釀造業(yè)等行業(yè)中的成功應用進行舉例介紹,以便引導學生對真菌學習的興趣,以利于拓展知識面。在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章節(jié)中,對原有經(jīng)典病害講解的基礎上,重點介紹果蔬細菌性瘡痂病Xanthomonascampestrispv.vesicatoria和潰瘍病Clavibactermichiganensissubsp.michiganensis以及姜瘟病Ralstoniasolanacearum等,這些細菌性病害可能在未來我國進出口相關農(nóng)產(chǎn)品成為重要檢疫對象,成為國際間制衡農(nóng)產(chǎn)品進出口的新的技術壁壘。在植物病原線蟲章節(jié)中,補充介紹了大豆胞囊線蟲病害Heteroderaglycines、根結線蟲病害(Meloidogynespp.)和松材線蟲病害(Bursaphelenchusxylophalus)的研究進展。在植物病害流行學章節(jié)中,補充了宏觀植物病理學理論的觀點理念。將病原物寄生性和致病性章節(jié)和植物的抗病性章節(jié)合并講授,引進了病原物和寄主植物識別的分子基礎內容,使教學內容具有新穎性和前瞻性。在植物病害防治原理章節(jié)中,在植物病害綜合治理(IPM)理論的基礎上,引入了植物病害可持續(xù)治理理念,解決困擾人類的資源浪費、環(huán)境污染、農(nóng)產(chǎn)品殘留和生物安全問題,補充講解了農(nóng)田生態(tài)環(huán)境恢復和生物防治措施優(yōu)缺點等內容。積極建立和完善了教材體系,課程組成員1人副主編編寫“農(nóng)業(yè)植物病理學”教材;1人副主編“中國檢疫性植物線蟲”,參編“植物病原線蟲學”和“植物線蟲志”等教學參考書。依據(jù)課程組成員的研究優(yōu)勢,為本科生自編“植物病害流行學”、“植物線蟲學概論”和“真菌分類學”等,教材質量處于國內先進水平。教學參考書選用Agrios主編的“PlantPathology”、Alexopoulus主編的“IntroductaryofMycology”以及“植物病原真菌學”、“植物病原線蟲學”和“植物病原細菌學”等。2實驗課和教學實習課程大綱修訂和教學內容更新。本課程的實驗課教學占總學時的34%,其中綜合性實驗占41%;另外在春學期末安排1.5周的教學實習。重新修訂了普通植物病理學實驗課程指導書,使其更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新的實驗體系增加了實用性強的綜合性試驗5個:①植物真菌病原菌的分離和鑒定,學生自由采集或選擇根病、葉部病害、貯藏期或苗期病害病樣,獨立完成培養(yǎng)基制作和分離純化過程,對于分離結果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析。②植物病毒粒體的分離和純化,以及摩擦接種試驗。③植物病原細菌的分離鑒定和純化,要求學生自己采集或選用病樣標本,獨立完成試驗過程。④植物病原線蟲的分離鑒定,針對病原線蟲在寄主植物為害特點,采用直接剖檢法、過篩一重糖離心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