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五單元21與朱元思書(吳均)(省一等獎)_第1頁
初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五單元21與朱元思書(吳均)(省一等獎)_第2頁
初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五單元21與朱元思書(吳均)(省一等獎)_第3頁
初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五單元21與朱元思書(吳均)(省一等獎)_第4頁
初中語文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五單元21與朱元思書(吳均)(省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1.

與朱元思書第一課時課型預習課“自學”

課時三課時(1)

素質教育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一些文言知識,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過程與方法目標3.自學課文,疏通文意;

4.感受文中所描寫的富春江獨特的自然美景;

情感與價值目標

5.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重點目標1、3難點目標4

教學準備學生查找作者資料,借助工具書試譯課文。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壯美,無數(shù)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輝的瑰寶,裝扮著中華大地?!吧酱ㄖ?,古來共談”,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騷人墨客吟詩作文,為今人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山水佳作。例如: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吳桓贊)

錢塘江盡到桐廬,水碧山青畫不如。(唐"韋莊)

三吳行盡于山水,猶道桐廬景情美。(宋"蘇東坡)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灣清水一條琴。無聲詩興有聲畫,須在桐廬江上導。(清"劉嗣綰)

可見,富春江早已為世人所熟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梁代著名駢文家吳均的《與朱元思書》,僅用114字便生動逼真地描繪出富春江沿途的旖麗風光,被視為駢文中寫景的精品。吟誦此文,可謂美不勝收。

二、自學、預習

(一)字詞

縹碧(piǎo)

急湍(tuān)

軒邈(xuān

miǎo)

泠泠作響(líng)

嚶嚶成韻(yīng)

鳶飛戾天(yuān

lì)

窺谷忘反(kuī)

橫柯(kē)

風煙俱凈:全,都。

任意東西:任憑江流飄蕩而或東或西。

一百許里:余。

天下獨絕:極頂。

急湍甚箭:湍,急流。甚,勝過,超過。

泉水激石:沖擊,沖刷。

好鳥相鳴:美麗的鳥兒。

在晝猶昏:猶如,如同。

(二)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吳均,字叔庠,吳興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家世寒賤,均好學而有俊才。沈約曾見其文,頗為贊賞。天監(jiān)初,柳惲任吳興太守,召他為主簿,常與他賦詩。后為建安王蕭偉記室,升國侍郎。入為奉朝請。他曾表求撰寫《齊春秋》,完稿后上呈武帝,武帝惡其實錄,“以其書不實”,命焚毀。后奉詔撰寫《通史》,未就而卒。事見《梁書》卷四十九、《南史》卷七十二《吳均傳》。今人朱東潤《詩人吳均》一文中有吳均年譜(見《中國文學論集》,中華書局1983年出版),可供參考。

吳均是史學家,他著有《齊春秋》三十卷、《廟記》十卷、《十二州記》十六卷、《錢塘先賢傳》五卷,注釋范曄《后漢書》九十卷等,惜皆已亡佚。他是著名的文學家。《梁書》本傳說:“均文體清拔有古氣,好事者或學之,謂為‘吳均體’?!逼洹拔募怼薄!端鍟?經(jīng)籍志》四著錄:“梁奉朝請《吳均集》二十卷。”《舊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皆為二十卷?!端问?藝文志》著錄:“《吳均詩集》三卷?!笨梢娖湮募螘r已大部分散失。明代的輯本有:

《吳朝請集》三卷附錄一卷明張燮輯《七十二家集》本。

《吳朝請集》一卷明張溥輯《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另有《吳朝請集選》一卷,清代吳汝綸評選《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選》本。嚴可均《全梁文》卷六十輯錄其文有《與施從事》、《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等十三篇,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梁詩》卷十輯錄其詩有《贈王桂陽》、《山中雜詩》、《答柳惲詩》等一百四十七首,較為齊備。

吳均的詩文,《文選》一首未選。不知是不是與梁武帝“吳均不均,何遜不遜”的批評(見《南史》卷三十三《何遜傳》)有關。吳均的駢文成就較高,他的《與朱元思書》、《與顧章書》等,都是傳誦很廣的名作。吳均的詩和文一樣,多寫山水景物,風格清新挺拔,有一定的藝術成就。另外,他還有《續(xù)齊諧記》,是六朝志怪小說的優(yōu)秀作品。

吳均生活的南北朝時期,政治黑暗,社會紊亂。一些仕途失意或受佛教、道教影響的士人便遁跡山林,避世隱居。吳均一生仕途也不如意。梁武帝時,

他因私撰《齊春秋》武帝惡其實錄,焚其稿,免其職。他在《與顧章書》中說:“仆去月謝病,還覓薜蘿”表明自己辭官引退后,將要到石門山去中去隱居。因此,這篇文章不單純是寫景,而是寓情于景,在寫景的字里行間,抒發(fā)作者當時的情感。

(三)自學課文,疏通文意

☆補充注釋:

風煙:指煙霧。

共色:同樣的顏色。

俱:都。

許:附于數(shù)詞之后,表約數(shù),相當于“光景”“左右”。

獨絕:獨一無二;絕,到了極點。

從流飄蕩:乘著船隨著江流飄浮蕩漾。這句是作者敘述自己的行動的,省略了主語。

縹碧:青白色。

急湍:急流的水。

直視無礙: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無障礙,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寒樹: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涼之意的樹。

負勢競上:憑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

軒邈:軒,高;邈,遠。這兩個字在這里作動詞用,意思是這些高山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

泠泠:形容水聲的清越。

相鳴:互相和鳴。

戾天:到天上;戾,至。息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

經(jīng)倫:籌劃、治理。

忘反:流連忘返;“反”同“返”。

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上,在上,名詞作狀語。

猶:好像,如同。

交映:互相掩映。

☆參考譯文:

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樣的顏色。(我的小船)隨著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來里(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還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

江兩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派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誰爬得最高,伸得最遠,由此而形成無數(shù)的山峰。(山間)的泉水沖擊著巖石,發(fā)出泠泠的響聲;美麗的鳥兒彼此嚶嚶地叫著,十分和諧。蟬不停地叫著,猿不停地啼著。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看到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務的人就會流連忘返。樹枝縱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

三、指導學生朗讀課文,強調節(jié)奏、重音、停頓。

1.注意語速。應慢一些,慢一些才有時間去品味文中的意境。

2.注意停頓。逗號的停頓應小于句號,每一個句號后的停頓應小于一小層之間的停頓,每一段后的停頓應稍長一些。

3.注意重音。如“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重音應落在“箭”“奔”二字上。

4.注意節(jié)拍。四字句一般以“二二”節(jié)拍為主,如“風煙/俱凈,天山/共色?!薄皬牧?漂蕩,任意/東西。”“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碑斎灰灿欣猓纭八?皆縹碧,千丈/見底?!?/p>

教師提示朗讀需要注意的地方。

布置作業(yè)

完成相應的資料部分。第二課時課時三課時(2)素質教育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進一步掌握積累一些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句式。;

過程與方法目標

2.指導學生積累文言知識,重視朗讀訓練,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讀和翻譯能力;

3.品味賞析文章的意境美、志趣美、語言美,培養(yǎng)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逐步提高鑒賞水平;

情感與價值目標4.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重點目標2、3難點目標3

教學準備學生試著對文言知識進行歸納。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

由復習舊課導入。

二、文言知識積累

(一)通假字:

1.蟬則千轉不窮

“轉”通“囀”,鳴叫。

2.窺谷忘反

“反”通“返”,返回。

3.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顯露。(二)詞類活用:

1.名詞活用作動詞

例: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東”和“西”原為方位名詞,這里用作動詞,是“向東”和“向西”的意思。

2.動詞活用作名詞

例: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奔跑,動詞,這里用作名詞,是“奔跑的馬”的意思。

3.形容詞活用作動詞

例①: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凈”,干凈,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是“散凈”的意思。

例②:互相軒邈,爭高直指。

“軒邈”,高遠,形容詞,這里用作動詞,是“爭著往高處和遠處伸展”的意思。

4.名詞活用作狀語

例:橫柯上蔽,在晝猶昏。

“上”,上面,名詞,這里用作“蔽”的狀語,作“在上面”理解。

5.動詞活用作狀語

例: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競”,爭,動詞,這里用作“上”的狀語,是“爭著”的意思。

6.名詞或動詞的使動用法

例: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

“息”,消息,名詞?!跋ⅰ币沧鲃釉~,如“休息”。這里用作使動動詞,是“使……停止、平息”的意思。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省略主語

例:(吾)從流飄蕩,任意東西。

2.省略介詞

例:急湍甚(于)箭。

三、課文內(nèi)容理解

第一段寫自己游覽的地點及對桐廬一帶山水總的印象。“風煙俱凈,天山共色”是說沒有一絲兒風,煙霧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呈現(xiàn)同樣的顏色。這八個字四種景物,組成一幅天朗山清、秋高氣爽的清秋風物圖,勾勒出廣闊的空間境界?!皬牧黠h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作者乘船隨著江流飄飄蕩蕩,時而偏東,時而偏西,從富陽到桐廬一百多里的水路上,奇山異水,獨一無二?!捌嫔疆愃北砻鬟@一帶山水不同凡響,“獨絕”二字,強調此處山水為天下之冠。這一段總領全篇,結構脈絡分明。

第二段寫水,突出“異”?!八钥~碧,千丈見底?!笔钦f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水底的游魚和細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這兩句突出水之清。“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說湍急的江流比箭還需要快,那驚濤駭浪勢若奔馬,這兩句突出了水之急。作者從兩個側面來寫水,把靜態(tài)的色和動態(tài)的形都描摹得異常形象。

第三段寫山,突出“奇”?!皧A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眱砂陡呱?,夾江而立,全都生長著蒼翠的樹,透出一陣寒意。重重疊疊的山巒各仗著自己的地勢爭相向上,由此形成無數(shù)的山峰。寫樹之“寒”反襯山之“奇”,以“競上”“軒邈”正面烘托山之奇,勾勒出峰峰相接、層巒聳翠的景象?!叭な鲢鲎黜?;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寫清越的泉聲、悅耳的鳥聲、延宕的蟬聲、清厲的猿聲,是以聲音反襯山林之寂靜,以動寫靜,寓視于聽,動靜相生?!?/p>

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本哂幸伙w沖天雄心的人,看見這樣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為世俗之事所纏繞的人,望見這樣的山谷也要流連忘返。這一句從側面著筆,通過襯托的手法,強化了山水誘人的力量。“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樹枝縱橫交錯擋住了上面的天空,雖在白晝,林間仍顯得昏暗;在枝條稀疏的地方,有時還能見到陽光。這可算作是文章的補筆,補寫群峰中林深葉茂來突出作者喜不自勝、流連忘返的觀賞之情。

學生齊讀第二段,想象富春江水的秀美與壯闊。

學生齊讀第三段,想象桐廬一帶山的奇異,感受其挺拔美、清幽美。布置作業(yè):完成相應的資料部分。第三課時課時三課時(3)素質教育目標知識與能力目標1、加強文意,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2、深入賞析,體會文章的藝術特色;

3、體驗反思,理解課文主旨;

情感與價值目標4、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情趣。

重點目標2難點目標2

教學準備查找有關駢文的資料。教學過程一、檢查背誦

1.個體抽查。

2.集體齊背。

二、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秀麗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和課文對照,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1.選兩位同學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富春江美景,其余同學點評。

2.提問:本文為我們呈現(xiàn)了怎樣一種意境?

明確:文章第一段總敘富陽至桐廬的景色,空靈澄澈,境界開闊,并以“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八個字總攬勝景,勾勒出這幅山水畫卷的獨有形象,特征鮮明,意境清新,不僅使其山光水色宛然在目,而且引人入勝,油然而生向往之情。下文先寫“異水”,作者以精練清新的筆觸,從靜、動兩個方面來描繪富春江的江水之美,著重突出穩(wěn)靜的秀麗美和飛動的雄奇美,淋漓盡致、生動傳神地展示出富春江水千姿百態(tài)、“天下獨絕”的個性特征。接著寫“奇山”,從四個方面寫出,突出山勢之奇、山音之奇、山意之奇、山林之奇。全文山水分寫,交互生輝。水有山相映,便充滿靈性;山有水相映,便增其生機。這山水相映之美,既突出了各自的特點,又把它們?nèi)跒橐粋€有機的整體,共同創(chuàng)造出一種清新而又深幽的“獨絕”意境,人若置身其間,縱目騁懷,無不為富春江絕美的景色陶醉傾倒而心曠神怡了。

三、悉心體味,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提問:本文重在寫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語言很少,但歷來優(yōu)秀的詩文都講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請反復品味課文,看看作者描寫景物時流露出怎樣的情感和志趣?

可能出現(xiàn)的答案:

1.“從流飄蕩,任意東西”一句,讓我感受到一種享受自由、無拘無束、無牽無掛的輕松愜意,流露了作者恬靜的心境,展現(xiàn)了作者曠達的情懷。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負勢競上,互相軒貌”兩句,作者賦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爭相向前,山在競相向上。表現(xiàn)了作者對自然、自由的熱愛,對生命力的贊頌。

3.“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辈粌H從側面襯托險峰幽谷奪人心魄的魅力,更傳達出作者對功名利祿的鄙棄,對官場政務的厭倦。

……

教師總結:文章表現(xiàn)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潔的情懷,反映出當時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連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現(xiàn)實的清高隱逸的思想。這是有特定的社會根源和思想根源的。從社會根源來看,當時士林崇尚清淡、鄙棄世務,作者在這里流露的清高隱逸之情正是這種社會時尚的表面。從本人的生活經(jīng)歷來看,由于他出身于寒賤家庭,在異常講究門庭的南朝時代,仕途上很不得意,便由此轉向逃避現(xiàn)實。當然情感的抒發(fā)與文中的景物描寫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與社會時俗作一對比,肯定前者而否定后者,也更加反襯出桐廬山水的驚人之美和具有一種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四、揣摩語言,賞析文章的語言美。

(一)教師以記者采訪的形式與學生交流,請學生談談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

明確:本文的語言有一種音韻和諧美,整散相間,別具一番參差錯落的韻致。

補充介紹文體:

駢文:起源于兩漢辭賦,到南北朝時繁榮起來。

特點:

1.在句法上,講究對偶;

2.句的字數(shù)也漸漸趨向于駢四儷六;

3.在聲律上,要求平仄相配。

駢文注重形式美,當然并不等于形式主義。但是形式主義作家特別喜歡駢文,但也有一些內(nèi)容比較充實深刻,具有獨創(chuàng)風格。

本文雖名“書”,實際上全篇皆為寫景抒情的文字。

(二)師生共同品味文章寫景文字的形象生動。

板書:

1.風煙俱凈,天山共色。

2.水皆縹碧,千丈見底。

3.游魚細石,直視無礙。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5.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6.負勢競上,互相軒邈。

7.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

明確:

1.“共色”二字不光寫出了天和山的顏色,而且還包含著形體感:青青的山靄漸漸地溶入藍藍的天空,二者合為一體。境界闊大,令人神清氣爽。

2.“縹碧”不光寫出水的清澈,而且也寫出了水的深度,因為“縹”是蒼青色,如果不深,水是不會青得發(fā)暗的?!扒д伞背小翱~”,

“見底”承“碧”,用詞的精當由此可見一斑。

3.魚在水中,非水清則不可見,何況是正在游動、倏忽而過的魚;石在水中,要看見實屬不易,更何況是“細石”。所以“游”“細”二字,表面上看似平淡,但略加品味,即可看出用詞的分量,可以說是“看似尋常最奇譎,成如容易實艱辛。”

4.“箭”,本是名詞,作者把它動詞化,形容水流之急,顯得既形象又簡潔;“奔”,本是有生命的動作,作者用來形容無生命的浪,也顯得更有生氣。

5.“夾岸”描述高山聳峙于富春江兩岸,這樣既交待了上文所云的急湍甚箭之因,也寫出了山峰壁立之狀?!昂畼洹币环矫纥c出了秋天的季節(jié)特征,樹葉凋零、一片蕭索的景象,另外也暗寓了山的高峻,給人一種高寒的感覺。

6.不但寫出了山峰各依自己的地勢而形成的千奇百態(tài)之狀,而且還賦予它以人的心理:個人爭著往上,一個想比一個高遠。寫出了山的生機、活動,擬人手法的運用,使山勢別具一格,個性分明。

7.這幾種聲響中,有無生命的泉水,也有生命的蟬、鳥、猿;有昆蟲,有飛禽,也有走獸;有的反映出季節(jié)的典型特征,如蟬鳴;有的又為山林之間所獨有,如泉聲、如猿啼。因此可以說這些聲音既代表了山水中所有的音禹,又反映出山水名區(qū)的典型特征。另外,作者描摹這些音響時,也能分辨出它們之間細微的區(qū)別,文筆顯得準確、俊美而又簡潔,如形容水流聲是“泠泠”,鳥響聲是“嚶嚶”;寫蟬鳴、猿啼則是“千轉不窮”“百叫無絕”,著重描繪其音調多變和連綿不斷的音響特征。

五、引導學生分析課文的藝術特色。

文章沒有出現(xiàn)人物,但又字字不離人物。它給讀者設計的環(huán)境和氣氛是:一只小船在富春江上隨流而下,作者于船上飽賞著滿目風光。崢嶸的山石,浩蕩的江水,挺拔的寒樹,清厲的猿叫,給人以秀拔勁峭之感;漾漾的碧波,娓娓的游魚,泠泠的泉聲,嚶嚶的鳥語,久久的蟬鳴,顯得清麗雋潔,令人讀后如入詩畫。

渾然一體的結構。這可分為三方面來說。

形聲兼?zhèn)?。這篇文章時而山水之形顯露畫面,時而鳥禽之聲喧于卷幅,做到形聲兼?zhèn)洌馐媲闀??!凹蓖纳跫?,猛浪若奔?!睜畈ǚ藵L之形,聞震聾發(fā)聵之聲:“好鳥相鳴,嚶嚶成韻。”摹鳥語串串之聲,宛見群鳥交歡之景。文章就是這樣寫形寫聲,形中聞聲,聲中有形,臻入形聲相融的意境。

虛實相間。如果說“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是虛寫,那么前面則是實寫。實寫一方面給人以具體的感受,又為虛寫提供了依據(jù);虛寫進一步突出實寫。兩者共同表現(xiàn)“奇山異水,天下獨絕”。同時文章又實中有虛,虛中見實。具體描寫時,給人廣闊的想像天地,使其具有意境上簡筆勾勒的美感;側面虛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