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經典題_第1頁
七年級經典題_第2頁
七年級經典題_第3頁
七年級經典題_第4頁
七年級經典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七年級經典題111.商鞅變法的目的、支持者、內容是什么?奴隸主貴族反對哪一條措施?當時的農民喜歡哪一條?哪一條措施最能反映變法的性質(地主階級性質改革)?

商鞅變法對后人有什么啟示?啟示:改革是強國之路;改革不是一帆風順的;改革要順應歷史潮流。目的:富國強兵;支持者:秦孝公;內容:1.編制戶口,加強刑罰;2.獎勵生產3.獎勵軍功;4.承認土地私有;5.推行縣制;6.統(tǒng)一度量衡。奴隸主貴族反對獎勵軍功;農民喜歡獎勵生產“承認土地私有”最能反映其性質。222.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是什么?什么時候建立的?建立者是誰?他的最大功績什么?他采取的鞏固統(tǒng)一措施中哪幾條對后世影響最深遠?影響最深遠的措施:建立中央集權制、郡縣制;統(tǒng)一車軌、貨幣、度量衡、文字等國家:秦朝;時間:公元前221年;建立者:嬴政;最大功績:統(tǒng)一全國333.秦始皇、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有哪些?創(chuàng)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地方實行郡縣制;經濟文化上:統(tǒng)一車軌、貨幣、度量衡、文字軍事上修長城、御匈奴;思想上實行焚書坑儒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治上:為了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頒布“推恩令”,進一步削弱王國勢力。漢武帝強化監(jiān)察制度,在中央設立司隸校尉,在地方設刺史。軍事上:派衛(wèi)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民族關系上:,派張騫出使西域。秦始皇:漢武帝:445.張騫出使西域的意義是什么?絲綢之路的開通有什么意義?絲綢之路的路線及運送的主要商品是哪些?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fā),經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qū),通往中亞、西亞,直到歐洲的大秦。重要商品:從中國主要運出絲綢、鐵器等運往中國的是稀有動物和鳥類、香料、珠寶首飾等。

開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lián)系;為漢朝設立西域都護奠定了基礎;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創(chuàng)造了條件。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556.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目的、內容、影響、啟示。背景:北方出現(xiàn)了民族融合的趨勢;目的:學習漢族的先進文化,加強統(tǒng)治。內容:1、遷都洛陽;2、實行漢化措施,即讓鮮卑族人學習漢話,采用漢姓,穿漢服,與漢人通婚等。影響: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啟示:順應歷史潮流的改革促進社會的進步;改革是強國之路。667、清朝前期,中央政府為維護祖國統(tǒng)一,鞏固對邊疆的統(tǒng)治,在西藏、新疆、蒙古族、臺灣、及對外方面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西藏:①確立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②設置駐藏大臣;③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簽”制度。新疆: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立伊犁將軍蒙古族:平定準噶爾部叛亂,設立烏里雅蘇臺將軍臺灣:①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②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對外:康熙帝組織雅克薩反擊戰(zhàn),抗擊沙俄侵略者;1689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778、清朝前期的對外政策是什么?

清朝實行這種政策根本的目的是什么?為什么要實行這種政策?你認為這種政策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為什么?對此你有什么感悟?感悟:閉關鎖國使國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閉關鎖國;根本目的是維護統(tǒng)治;原因:①清政府盲目自大,自認為無需對外交往②害怕沿海居民與外商往來,滋擾生事這種政策弊大于利。因為閉關政策不能從根本上抵擋殖民勢力的侵略,反而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889、關于鄭和下西洋,請回答鄭和下西洋是在哪個皇帝在位期間進行的壯舉?②鄭和及其船隊遠航的目的是什么?③鄭和的船隊在哪兩大洋中穿行?最遠到達什么地方?④鄭和下西洋有哪些偉大的意義?⑤你認為我們應該學習鄭和哪些可貴的精神品質?學習他百折不撓、積極進取、勇于開拓、自強不息、不畏艱難的探險精神。

明成祖;

為加強與外國的友好聯(lián)系,宣揚國威。太平洋,印度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意義:1、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創(chuàng)舉;2、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3、促進了南洋地區(qū)社會經濟發(fā)展。9910、說說唐朝、北宋、明朝和清朝的對外政策。由此你得出了什么結論?這對我們今天的社會發(fā)展有什么啟示?政策:唐朝、北宋和明朝是開放的。清朝是閉關鎖國。

結論:對外開放使國家繁榮富強,閉關鎖國使國家落后。啟示: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抓住機遇,與時俱進。11、請你通過歷史史實說說唐朝和元朝與西藏的關系,清朝又是怎樣加強對西藏管轄的?唐朝:文成公主入藏,唐蕃會盟,和同為一家元朝:設宣政院,西藏正式成為元朝的一個行政區(qū)清朝:①確立了中央政府對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②設置駐藏大臣③制定“金瓶掣簽“制度101012、⑴唐朝時,中外交往頻繁。西游天竺研究佛學、東渡日本傳播中華文明的僧人分別是誰?⑵宋朝時,積極發(fā)展對外貿易。政府在主要貿易港口設立的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是什么?⑶明朝前期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國家經濟文化交流的事件是什么?你怎樣評價這一歷史事件?⑷清朝建立后實行的對外政策是什么?有什么影響?⑸不同朝代實行不同對外政策的結果給你什么啟示?④閉關鎖國政策;影響:不能從根本上抵擋殖民勢力的侵略,反而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⑤啟示:對外開放使國家繁榮富強,閉關鎖國使國家落后。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抓住世界機遇,與時俱進。玄奘和鑒真;市舶機構;鄭和下西洋;評價:a、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創(chuàng)舉;b、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往來和經濟交流;c、促進了南洋地區(qū)社會經濟發(fā)展。111113、從鄭和下西洋到閉關鎖國,你們獲得的啟示是什么?當代中國該如何迎接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啟示:對外開放能使國家富強,閉關鎖國只能導致落后。我國應該堅持改革開放,抓住機遇,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大力發(fā)展高科技,在世界上立于不敗之地

14、①隋唐有哪些治世局面的出現(xiàn)嗎?②隋唐在對外交往過程中又有哪些人物做出了重要貢獻?③隋唐是通過什么方式選拔人才的?④哪位皇帝在位時正式成為一種選拔人才的制度?⑤這種選拔人才的方式到了明朝卻只能培養(yǎng)忠實于皇帝的奴仆,原因是這種制度發(fā)生了什么變化?明朝實行了八股取士隋朝:開皇之治;唐朝:貞觀之治、貞觀遺風、開元盛世玄奘和鑒真;科舉制;隋煬帝121215、回答下列有關科舉制的問題:(1)科舉制度產生于哪個朝代?當時是哪個皇帝在位?(2)唐太宗對科舉制的完善做出了哪些貢獻?(3)科舉制在我國歷史上產生了什么樣的積極影響?(4)和隋朝的科舉制相比,明朝的科舉制發(fā)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這種變化造成了什么樣的消極影響?科舉制何時被廢除的?明朝實行八股取士;禁錮了思想,摧殘了人才隋朝;隋煬帝;選官標準原則是才能,科舉考試科目主要有明經和進士,擴大了規(guī)模;實行科舉制,便于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辦事效率;賦予社會以革新氣象和創(chuàng)造精神清朝末年131316、說說隋朝大運河開鑿的目的、在位皇帝、三點、四段、五大河、地位及其作用。目的是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皇帝:隋煬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大運河自北向南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地位: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大運河的作用(影響)1、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lián)系的紐帶;2、促進沿岸地區(qū)工商業(yè)的發(fā)展;3、發(fā)揮著貫通南北動脈的作用141417、明清時期,采取哪些措施來加強君主集權?

①殺功臣,鞏固皇權;②廢除宰相制度,權分六部;③設立廠衛(wèi)特務機構(君主專制空前加強的表現(xiàn))④設立廷杖制度⑤設軍機處(雍正);(君主專制達到頂峰的標志)⑥思想文化上采取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18、列舉明清時期中國軍民在反抗外來侵略,維護祖國主權方面所做的努力。有何意義?應學習他們什么精神?①明朝戚繼光抗倭;②清初鄭成功收復臺灣;③康熙率軍出兵雅克薩,打敗沙俄侵略軍,簽署了《尼布楚條約》。意義:這些斗爭不僅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權益,而且為經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和平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愛國主義精神151519、清朝實行閉關政策的原因、表現(xiàn)、影響。由此,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原因:①清朝統(tǒng)治者自認為物產豐富,無需對外交往,②害怕沿海居民與商往來,滋擾生事。根本原因是為了鞏固統(tǒng)治。

表現(xiàn):對貿易進行嚴格限制上。①嚴格限制出口貨物品種。②嚴格限制出海船只的載重量和出海人數(shù)、日期等。影響:清朝實施閉關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勢力的一面。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yè)的發(fā)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國逐步落后于世界。啟示:閉關鎖國只能導致國家落后,落后就要挨打1616中國古代史重點知識一、孔子的思想、教育成就及儒家思想的發(fā)展、影響;2、管仲改革、商鞅變法、孝文帝改革的內容、影響、啟示。3、秦始皇鞏固統(tǒng)一的措施;漢武帝鞏固大一統(tǒng)的措施;4、曹操統(tǒng)一北方的原因(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5、我國古代經濟重心轉移的時間(開始、完成)、原因、啟示17176、西周、秦朝、隋唐、元朝、明朝的政治制度。7、張騫出使西域、唐朝的對外政策及事跡、北宋的對外政策及經濟(農業(yè)、手工業(yè)、商業(yè)、海外貿易)發(fā)展表現(xiàn);明朝鄭和下西洋、清朝對外政策及其影響、啟示。8、明清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明清抗擊外來侵略的事跡。9、我國古代對新疆、西藏的管轄措施。10、張騫出使西域的作用、隋朝開鑿大運河的影響、隋唐科舉制的作用、唐朝與清朝對外政策的啟示18

1、改革是社會發(fā)展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30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人們的生活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正一步步向世界強國邁進。請你結合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關史實探究以下問題。(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中有關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措施是什么?這場改革有何進步意義?(2)商鞅變法中有關廢除奴隸主貴族特權的內容是哪一項?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對當今社會有何現(xiàn)實意義?19(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內容中有關思想文化方面的重要措施是什么?這場改革有何進步意義?(2)商鞅變法中有關廢除奴隸主貴族特權的內容是哪一項?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對當今社會有何現(xiàn)實意義?遷都洛陽;接受漢族先進文化。意義:有利于北方經濟的恢復和發(fā)展,促進了北方各族社會的進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進程。

獎勵耕戰(zhàn)。改革應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不怕困難,勇于創(chuàng)新。(言之有理即可給分)

20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變法法令:“一、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自由買賣;二、按照在前線殺敵的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應的耕地、住宅和官職.沒有軍功就不能享受貴族特權;三、凡是奴隸從事農業(yè)生產,多交租稅,免其徭役;四、建立縣制,全國劃分31個縣,由國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保?)你認為商鞅變法對哪些人有利,而對哪些人不利?(2)你認為上述措施中哪項對后世影響最大?材料二:“……(魏主)下令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3)材料二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法令是什么?(4)請分別概括指出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5)上述兩次變革給你什么啟示?21(1)你認為商鞅變法對哪些人有利,而對哪些人不利?(2)你認為上述措施中哪項對后世影響最大?材料二:“……(魏主)下令不得以北俗之語言于朝廷,若有違者,免所居官?!保?)材料二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法令是什么?(4)請分別概括指出商鞅變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歷史作用。(5)上述兩次變革給你什么啟示?對新興地主階級有利,對守舊的貴族不利。

建立縣制

說漢語。

商鞅變法為秦的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民族融合。

只有變革社會才能進步等。223、秦始皇、漢武帝都是我國歷史上杰出的封建帝王,他們的統(tǒng)治政策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秦始皇、漢武帝為鞏固北部邊防、維護國家統(tǒng)一,各采取的重大對策是什么?(2)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待儒家思想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分別產生什么深遠的影響?(3)秦始皇首創(chuàng)的哪一制度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4)漢武帝曾先后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出使西域產生了什么重要影響?(5)你認為應如何評價歷史人物?23(1)秦始皇、漢武帝為鞏固北部邊防、維護國家統(tǒng)一,各采取的重大對策是什么?(2)秦始皇和漢武帝對待儒家思想的態(tài)度有何不同?分別產生什么深遠的影響?(3)秦始皇首創(chuàng)的哪一制度在我國歷史上影響深遠?(4)漢武帝曾先后兩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出使西域產生了什么重要影響?(5)你認為應如何評價歷史人物?修筑長城;反擊匈奴

焚書坑儒。給我國古代思想文化造成巨大損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使儒家學說開始成為封建正統(tǒng)思想。封建專制中央集權制(或郡縣制)

促進了漢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進而打通了絲綢之路;(或對西域都護的設置和絲綢之路的開辟奠定了基礎。)一分為二的原則

244、隋朝是中國歷史一個重要的朝代。識讀下列圖片,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請回答:(1)隋朝的建立者是誰?上面的疆域圖是統(tǒng)一前還是統(tǒng)一后的疆域圖?材料二隋朝疆域隋文帝(楊堅)。統(tǒng)一后25請回答:(2)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目的是什么?從圖二中可以看出,大運河的中心是哪座城市?(3)“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這句詩主要寫出了大運河的哪一作用?材料三

有一次,唐太宗看到新科進士們從金殿大門魚貫而出,興奮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有人寫詩說:“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4)據材料三和所學知識回答,科舉制開始于哪一個朝代?到哪一朝代時被廢除?(5)唐朝時,科舉考試最重要的科目是什么?(6)科舉制在當時有什么積極作用?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洛陽。

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發(fā)展

隋朝。清朝

明經、進士便于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辦事效率;賦予社會以革新氣象和創(chuàng)造精神265、中國古代的對外關系,經歷了一個由開放到封閉的過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張騫通西域后,綿延數(shù)千里的漫長古道——絲綢之路貫穿歐亞大陸,成為中外交往的見證。到了唐朝時期,中外文化的交流與傳播進入繁盛時期。1405——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加強了我國與亞非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1)材料一概述了哪些朝代對外交往的情況?這些朝代的對外交往有什么共同的積極作用?(2)用史實說明“唐朝時期,中外文化的交流與傳播進入繁盛時期”。漢朝、唐朝、明朝

共同作用: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交往的范圍廣,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如玄奘西游天竺、鑒真東渡日本,日本的遣唐使也多次到中國唐朝;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各國稱中國人為“唐人”。27(3)依據材料二回答,清朝前期實行怎樣的的對外政策?這種政策對中國產生了什么消極影響?(4)通過對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啟示?

材料二: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消極影響:使中國與世隔絕既看不到世界形勢的變化,也未能適時地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使中國在世界上落伍了。啟示:開放國興,閉關國衰。“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來貨物以通有無。”28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從對外關系上說,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動地位,明清時期的對外關系顯然逆轉了……倭寇沿海騷擾,為南方各地帶來了極大的破壞。明清之際,西方資本主義已在興起,而中國的……專制者對于世界形勢一無所知。(1)圖一、圖二中的人物分別是誰?兩人的對外活動反映了唐朝對外文化交流的什么特點?圖一:鑒真,圖二:玄奘。對外開放,雙向交流。29(2)圖三反映的是哪一歷史事件?圖一、圖二和圖三反映的對外交往,有什么相同的作用?(3)是什么政策導致了清朝政府“對于世界形勢一無所知”?該政策產生了什么影響?(4)綜合以上材料,聯(lián)系明清時期對外關系逆轉帶來的巨大變化,你得到了什么啟示?鄭和下西洋。加強了與海外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

閉關鎖國政策。影響: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過一定的自衛(wèi)作用;與世界隔絕,使中國在世界上逐漸落伍了閉關鎖國導致國家落后,對外開放使國家繁榮富強。

307、中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古代各少數(shù)民族政權與中央政府的關系在不同時期呈現(xiàn)出不同特點。據此回答以下問題:(1)遼、西夏、金、元是少數(shù)民族政權,其中既與北宋并立又與南宋并立過的政權是哪一個?兩宋時民族關系的特點是什么?(2)清朝前期為鞏固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3)縱觀中國古代歷史,民族關系發(fā)展的主流是什么?西夏。特點:有戰(zhàn)有和,同時進行經濟、文化交流。

平定準噶爾部、回部貴族叛亂;確定達賴和班禪冊封制度;設駐藏大臣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在西北等地設立將軍、參贊大臣等官職,加強了中央對邊疆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管轄。主流是友好交往,和平共處(和為主流)

31(1)圖一中秦的統(tǒng)一是由誰完成的?哪次改革為秦的統(tǒng)一奠定了基礎?(2)圖一和圖二中長城的修建分別是為了抵御哪一少數(shù)民族的進攻?依據圖二指出明長城的起止點。8、觀察下列兩圖,根據圖片及所學知識回答問題:嬴政(秦始皇);商鞅變法

匈奴;蒙古: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

32(3)秦長城和明長城的修建都是為了抵御少數(shù)民族的進攻,有人由此認為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主流是戰(zhàn)爭與沖突。你認為中國古代民族關系的主流是什么?舉一例并加以說明。主流:和平與友好往來;唐太宗時,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339、中國古代的經濟中心長期以來一直居于北方,但隨著各種條件的變化,南方的經濟逐漸趕上并超過北方,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中國經濟重心南移,從什么時候開始?到哪個朝代最后完成?

(2)“南海一號”古沉船的重見天日,為我們研究宋代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證據,猜一猜,如果這艘船從泉州港出航,船上可能裝載著哪些貨物?(至少列出三項)

(3)為什么從唐朝中晚期起南方的農業(yè)發(fā)展較快,并逐漸超過了北方?

(4)試述宋代南方商業(yè)繁榮的表現(xiàn)唐朝,南宋

瓷器、絲綢、茶葉

南方戰(zhàn)亂較少;北方人南遷帶去了先進技術和勞動力;自然條件優(yōu)越

商業(yè)城市很多;海外貿易超過前代

3410、觀察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用兵西北,……始設軍需房于隆宗門內,選內閣中書之謹密者人直繕寫。后名軍機處?!w翼《檐曝雜記》(1)圖一所示政治制度是由中國歷史上哪個朝代開創(chuàng)的?(2)圖二所示政治制度的名稱是什么?秦朝三省六部制

35(3)圖三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明代,此時朝廷在思想上用以鉗制人們的工具是什么?(4)材料二中所提“軍機處”設立于哪位皇帝在位期間?(5)材料一、二反映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fā)展過程中一種怎樣的趨勢?八股取士雍正帝君主專制統(tǒng)治不斷加強,皇權高度膨脹。

3611、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世界領先的,也是在不斷發(fā)展中得以完善的,請結合自己所學的歷史知識回答秦及以前古代地方制度推行的幾個問題:

(1)西周實行怎樣的政治制度?哪些人有可能被分封為諸侯?這一制度起到了怎樣的作用?(2)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3)西周和秦雖然實行不同的地方管理體制,但在當時都起到了鞏固統(tǒng)一的作用,從中你得到了怎樣的認識?分封制。周天子的親屬、功臣。開發(fā)了邊遠地區(qū):加強了統(tǒng)治,西周成為了一個強盛的國家。

郡縣制國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據實際情況,要不斷進行創(chuàng)新。(答對意思即可)

3712、中國古代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延續(xù)了兩千多年,專制統(tǒng)治不斷加強,構成了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對中國歷史發(fā)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請依據下列相關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三

明清專制統(tǒng)治的加強朝代組織機構作用明朝A是特務組織,對官吏和百姓進行嚴密的監(jiān)視偵察。清朝B是處理軍政大事的權力樞紐,它的設置標志著皇帝集權發(fā)展到頂峰。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國歷史上哪個朝代開創(chuàng)的政治制度?從材料內容看,該朝代為鞏固統(tǒng)一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秦朝;郡縣制度

38(2)材料二反映的又是哪個朝代的政治制度?從材料內容看,該朝代在地方上設立什么機構標志著我國現(xiàn)行省級行政區(qū)劃制度的開始?(3)請補充寫出材料三表格中A、B所代表的組織機構名稱。(4)材料反映出中國古代皇權處于怎樣的地位?元朝;行中書省A:錦衣衛(wèi)(或東廠)B:軍機處

皇權至高無上

3913、君臣禮儀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發(fā)展的外在表現(xiàn)。圖1到圖3的變化反映的實質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習慣的變化

C.社會文明的進步

D.君主權力的強化4014、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中寫道:“從3世紀到13世紀,中國一直處于西方望塵莫及的科學地位,明清以后逐漸落后了?!睋嘶卮穑海?)四大發(fā)明是我國古代科技的標志性成就,請寫出四大發(fā)明的名稱。(2)試從政治制度、文化政策和對外政策等方面分析明清時期中國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3)你認為我國應如何做才能進一步縮小與發(fā)達國家的科技差距?(1)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2)政治制度: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空前強化。文化政策:實行八股取士,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對外政策:閉關鎖國政策阻礙了中外正當?shù)慕洕幕涣?。?)發(fā)展經濟,進一步增強國力;堅持科教興國戰(zhàn)略,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堅持改革開放政策等(其它答案言之有理亦可)41·北師大版15、歷史上的變法與改革不同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進步。閱讀下列圖文材料:材料一圖(a)鐵制農具圖(b)穿有鼻環(huán)的牛尊(1)從材料一的兩幅圖中,你能獲取哪些歷史信息?這些信息說明的問題是什么?信息:鐵農具和牛耕技術出現(xiàn)并推廣。說明:當時社會生產力得到發(fā)展。42·北師大版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zhàn)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遂滅,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有國強者兼州城,而弱者喪社稷?!稘h書·食貨志》材料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滅商君之家?!妒酚洝ど叹袀鳌返?2)(3)問考查商鞅變法的舉措和作用。第(4)問考查分析問題的能力。(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歷史事件?據材料二,概括指出其主要措施。(3)用材料二中的一句原話來概括商君所為的歷史作用。(4)據材料三分析導致商鞅悲慘結局的原因是什么?(2)事件:商鞅變法。措施:承認土地私有;獎勵生產;獎勵軍功;(3)作用:“傾鄰國而雄諸侯”。(4)守舊貴族的反對和秦孝公死而失去了政治支柱43觀察下列三幅圖,然后回答問題(1)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孟子繼承并發(fā)展了孔子學說,他要求統(tǒng)治者用什么政治理念治國的?(2)秦統(tǒng)一后,秦始皇對儒家學派采取了什么政策?

孔子秦始皇漢武帝仁;仁政(或以禮治國)焚書坑儒。44(3)西漢時期,漢武帝接受了誰的建議,對儒家學派又采取了什么政策?(4)秦始皇、漢武帝雖然對儒學采取了不同的政策,但確有著一個共同目的,這個共同目的是什么?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了加強思想控制(或為了加強中央集權)451、材料一:秦朝結束了西周以來諸侯割據的局面,建立起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它把全國劃分為郡縣,郡守縣令都由朝廷任免,中央對地方有很大的控制權。定疆域,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中國開始成為偉大的統(tǒng)一國家。材料二:秦始皇過度使用民力,雖然很多措施有利于統(tǒng)一,但人民也確實疲憊不堪了。……農民被迫大起義,迅速地推倒了秦朝的統(tǒng)治。材料三:秦朝是短促的朝代,但又是極重要的朝代。秦始皇是暴虐的皇帝,但又是對歷史有巨大貢獻的皇帝。秦是文化的摧殘者,但在某些方面又是先進者。——摘自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二冊(1)根據材料,說說秦朝在哪些方面的統(tǒng)治措施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實行郡縣制;統(tǒng)一全國;統(tǒng)一文字;統(tǒng)一車軌等。46(2)你認為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評價秦朝和秦始皇的?你同意他的觀點嗎?為什么?說說你的看法。秦的暴政。同意。評價一個歷史人物,一定要把他放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下全面、客觀地去分析、去評價,既不能因為秦始皇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作出過巨大的貢獻就否定他對人民殘暴的一面;同時也不能因為秦始皇統(tǒng)治的殘暴,就否定他對中國歷史發(fā)展作出的巨大貢獻??偟膩碚f,秦始皇對中國歷史的發(fā)展是功大于過。472、讀“秦朝疆域圖”,回答問題:請回答:(1)秦何時由誰完成統(tǒng)一?秦朝的統(tǒng)一有什么意義?(2)秦朝修筑長城的目的是什么?圖中的A、B是長城的起止點,請問A、B兩點分別代表了哪兩個地方?前221年、嬴政;結束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諸侯國長期割據爭戰(zhàn)的局面。目的:抵御匈奴族的進攻;A.臨洮、B.遼東48(3)C處是秦朝開鑿的著名水利工程,連接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請問它是哪一水利工程?(4)秦朝的都城在哪里?(5)從圖中“桂林郡”、“南海郡”、“隴西郡”等可知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靈渠咸陽郡縣制494、秦朝是我國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在我國歷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請你回答下列與秦朝有關的問題:(1)為了加強封建統(tǒng)治,秦朝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這一制度規(guī)定最高統(tǒng)治者稱什么?(2)為了輔佐最高統(tǒng)治者,中央政府設置了哪三個重要官職?為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3)為了促進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秦朝統(tǒng)治者又實行了哪三個統(tǒng)一?(4)秦朝統(tǒng)治者為了鞏固統(tǒng)治采取了這么多措施,可結果卻是二世而亡,這是為什么呢?50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秦皇”“漢武”分別是誰?.“秦皇”“漢武”是怎樣加強對地方控制的?

.秦皇、漢武在對待儒學態(tài)度上有什么不同?詳細說明。秦始皇、漢武帝秦始皇:地方推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在地方設刺史;秦始皇:焚書坑儒;禁錮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學說被確立為專制王朝的正統(tǒng)思想,一直延續(xù)了兩千多年;51.用一句話概括秦皇、漢武的作為。.秦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中,哪些對后世有深遠的影響?.秦皇、漢武在政治上是如何加強中央集權的?秦始皇:開創(chuàng)了大一統(tǒng)局面;

漢武帝:鞏固了大一統(tǒng)格局;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實行郡縣制;統(tǒng)一全國;統(tǒng)一文字;統(tǒng)一車軌等。秦皇:在中央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漢武:在中央設司隸校尉,強化監(jiān)察制度;頒布“推恩令”削弱王國勢力

521、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為中西交往做出了歷史貢獻。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張騫出使西域是在什么朝代?當時的皇帝是誰?(2)張騫出使西域前,中原地區(qū)和西域的關系如何?(3)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分別是什么?(4)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分別取得了什么成果(5)張騫出使西域有什么歷史意義?53(1)張騫出使西域是在什么朝代?當時的皇帝是誰?(2)張騫出使西域前,中原地區(qū)和西域的關系如何?(3)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分別是什么?(4)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分別取得了什么成果?

(5)張騫出使西域有什么歷史意義?西漢。漢武帝。中原地區(qū)和西域幾乎處于隔絕狀態(tài)。第一次是為了聯(lián)絡大月氏,夾擊匈奴。第二次是為了與西域各國聯(lián)系。第一次了解到西域人想和漢朝交往的愿望。第二次建立了漢朝和西域各國的友好關系。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創(chuàng)造了條件。54觀看兩幅圖片后,回答下列問題:張騫告別漢武帝出使西域絲綢之路路線圖55請回答:(1)那時的西域是指現(xiàn)在的什么地方?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時間、目的及其意義是什么?(2)對照絲綢之路的地圖,按由東向西的順序寫出該路線所經主要地點。該路線的開通,反映了西漢實行怎樣的對外政策?(3)西漢為保證“絲綢之路”暢通設置什么機構?有何意義?(4)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的開通有什么聯(lián)系?(5)張騫在去西域路上會遇到什么困難?。你認為張騫的身上具有哪些可貴的精神和品質?56(1)那時的西域是指現(xiàn)在的什么地方?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時間、目的及其意義是什么?(2)對照絲綢之路的地圖,按由東向西的順序寫出該路線所經主要地點。該路線的開通,反映了西漢實行怎樣的對外政策?指現(xiàn)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qū)和更遠的地方。公元前138年;聯(lián)絡大月氏夾擊匈奴;加強了漢與西域之間經濟文化的交流。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內—中亞—西亞—歐洲大秦;

對外開放政策。57西域都護。意義:從此,今新疆地區(qū)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西漢為保證“絲綢之路”暢通設置什么機構?有何意義?(4)張騫通西域和絲綢之路的開通有什么聯(lián)系?(5)張騫在去西域路上會遇到什么困難?你認為張騫的身上具有哪些可貴的精神和品質?地理環(huán)境險惡(沙漠,缺水,地形不熟,匈奴的襲擊,西域各國的不信任,距離長,人員不多等)富于冒險;愿為國家建功立業(yè);不怕困難,百折不撓;張騫通西域,溝通了漢朝與西域的交通促進了中西貿易,為絲綢之路的形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58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對于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有兩次戰(zhàn)役非常重要?!缙冢懿僖拦?、程昱等人之謀,先與袁紹互為背靠,袁紹向北,曹操向南。曹操戰(zhàn)河南,呂布、袁術等人先后為其所滅,而后再與袁紹決戰(zhàn),避免了兩線作戰(zhàn)。并在官渡大破袁紹,順利統(tǒng)一北方。材料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材料三:赤壁之戰(zhàn)是我國歷史上一次著名的戰(zhàn)爭,曹操在這次戰(zhàn)爭中失敗后再也沒能卷土重來,從此勢力僅限于北方,而孫權和劉備在江南和巴蜀的勢力則得以鞏固。赤壁之戰(zhàn)前的曹操可謂雄心壯志,欲完成統(tǒng)一天下的大業(yè),不料占據軍事優(yōu)勢的曹操在赤壁之戰(zhàn)中卻敗得一塌糊涂,令人嘆惜。請回答:(1)材料一中提到“對于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有兩次戰(zhàn)役非常重要”,你知道是哪兩次戰(zhàn)役嗎?這兩次戰(zhàn)役各具怎樣的意義?(2)材料一中提到在官渡之戰(zhàn)中曹操大敗袁紹,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曹操為什么能夠取得勝利?(3)材料二表現(xiàn)了曹操怎樣的思想感情?(4)依據材料三,曹操既然在軍事上占據了優(yōu)勢,為什么在“赤壁之戰(zhàn)中卻敗得一塌糊涂”呢?(1)官渡之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后,曹操基本統(tǒng)一了北方,赤壁之戰(zhàn)后,三國鼎立的局面實際形成。(2)曹操在經濟上實行屯田;在政治上挾天子以令諸侯;招賢納士等。(3)表現(xiàn)了曹操統(tǒng)一國家的豪情壯志。(4)曹操驕傲輕敵,曹軍不習水戰(zhàn);孫劉聯(lián)軍策略得當;南北統(tǒng)一的條件不成熟等。5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材料二:(1)材料一抒發(fā)了曹操的遠大抱負和雄心壯志,想一想,他當時的雄心壯志是什么?(2)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戰(zhàn)中以少勝多,而在赤壁之戰(zhàn)中卻以多敗少?(3)赤壁之戰(zhàn)帶來的影響是什么?(4)曹操在兩次戰(zhàn)爭中的不同結局,給我們哪些啟示?(5)材料二是曹操的畫像。在中國傳統(tǒng)戲劇中,白臉是奸臣的象征,曹操在舞臺上就是以白臉的面目出現(xiàn)。你是否同意這種看法?為什么?(1)統(tǒng)一全國。(2)驕傲自滿,自以為是,北軍不習水戰(zhàn)等。(3)三國鼎立局面形成。(4)“略”。(言之有理即可)(5)不同意,他是中國歷史上的軍事家、政治家、詩人。601、科學全面地解讀史料,可以得出正確的歷史推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例:

材料一

封建親戚,以藩屏周。

——《左傳》

⑴根據材料一,你獲得的歷史推論是什么?西周實行分封制;主要分封的是同姓諸侯;其目的是鞏固對周邊的統(tǒng)治61材料二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當仁不讓于師。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均摘自《論語》⑵根據材料二,請對孔子作一最概括性評價?請結合所學知識列舉其主要政治思想??鬃邮俏覈糯鷤ゴ蟮乃枷爰?。“仁”和“禮”⑶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軍隊特別富有戰(zhàn)斗力,有“虎狼之師”之稱。請引用材料三原話,說明其主要原因。⑷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商鞅變法中最能體現(xiàn)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改革措施。試分析商鞅變法的歷史意義?!扒匦⒐蒙叹保凹备麘?zhàn)之賞”。承認土地私有;歷史意義:經過變法,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為以后兼并六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6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眺雹?/p>

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②

句話是針對什么人說的?試對商鞅的做法加以評價。針對反對變法的舊貴族勢力。商鞅變法順應了封建社會發(fā)展的歷史趨勢。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封建經濟得到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加強,逐步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意思是治理國家不一定用一種辦法,只要對國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633、“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獎勵耕戰(zhàn),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p>

請回答:

(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變法內容?這次變法發(fā)生于哪一年?在誰的支持下進行的?

(2)變法中促進農業(yè)生產的措施是什么?有利于加強中央對地方控制的措施是什么?

商鞅變法;公元前365年;秦孝公。獎勵耕戰(zhàn),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64(3)材料中最能反映出這次變法性質的內容是什么?

(4)商鞅在秦國的變法起到了什么作用?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fā)展,軍隊戰(zhàn)斗力不斷加強,發(fā)展成為戰(zhàn)國后期最

富強的封建國家。654、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人。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提出“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鬃拥乃枷胍浴叭省焙汀岸Y”為核心。材料二:為了加強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間只許收藏秦史、醫(yī)藥、占卜、種樹的書,其他的書籍一律銷毀。秦始皇還把指責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材料三: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深遠,“兼愛”(互愛互利)、“非攻”(反對不義戰(zhàn)爭),“尚贊”(選賢舉能)等思想至今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行為。材料四:……現(xiàn)代國家固然需要強調依法治國,但也要強調以德治國。法治與德治必須結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堅持德治和法治統(tǒng)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會才能穩(wěn)定有序。

66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說一說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張分別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實?這一史實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材料三“兼愛”“非攻”是哪個學派的觀點?這個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是誰?(4)根據材料四,請寫出現(xiàn)代化治國的方略是什么?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傳統(tǒng)思想文化?政治:為政以德;思想:“仁”和“禮”;

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墨家學派;墨子;法制和德治相結合。取其精華,去其糟粕。675、看圖,回答下列問題:(1)右圖人物是何時代的何人?(2)他是何種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主張是什么?有何影響?(3)他在教育方面有哪些貢獻?(4)對此人作簡要評價。春秋晚期的孔子

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提出“仁”和“禮”的思想孔子的學說后來被封建統(tǒng)治者利用和改造,成為封建文化的正統(tǒng)思想,對后世影響極大??鬃釉诮逃矫娴呢暙I表現(xiàn)在:①興辦私學,廣收門徒,打破了官府壟斷教育的現(xiàn)狀。②注意“因材施教”。③要求學生按時復習學過的知識,“溫故而知新”。④教育學生要有老老實實的學習態(tài)度,要謙虛好學。孔子是我國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

686、同學們,你們一定非常喜歡看科幻小說吧!今天讓我們一起穿越科幻世界的時空隧道來到秦朝。瞧:秦始皇正在接受記者采訪……(1)記者甲問:“尊敬的始皇帝,據說您大力推行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請問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員負責呢?”“始皇”答曰:(2)記者乙問:“陛下,您在地方廢除了分封制,那您會采取什么新的措施來加強管理呢?”“始皇”答曰:(3)記者丙問:“現(xiàn)在六王畢,四海一,請問您還打算采取哪些措施鞏固國家的統(tǒng)一?”“始皇”答曰: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郡縣制統(tǒng)一貨幣、統(tǒng)一度量衡、統(tǒng)一文字等697、請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毛澤東詩詞《沁園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根據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毛澤東在詞中提到的秦皇漢武分別是指什么人?(2)秦皇最偉大功績是什么?(3)秦皇采取了什么首創(chuàng)制度來鞏固當時的封建國家?(4)秦皇采取哪些措施加強全國經濟交流和文化發(fā)展?(5)如何看待秦皇的焚書坑儒?秦始皇、漢武帝統(tǒng)一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統(tǒng)一貨幣、文字、度量衡鉗制思想,摧殘文化7022、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江南地廣人稀………火耕而水耨………,無凍餓之人,亦無千金之家.————《史記》【材料二】:江南……民勤本業(yè),.……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宋書》【材料三】:下圖《北方人口南遷》71回答問題:(1)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說明江南地區(qū)從西漢到南朝發(fā)生了什么變化?(2)這種變化和材料三有何聯(lián)系?你認為還有哪些原因促進江南地區(qū)的巨大變化?(3)從江南經濟變化中,你認為對我們現(xiàn)在發(fā)展經濟有哪些啟示?江南地區(qū)得到開發(fā)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帶去了勞動力、技術和農作物促進了南方開發(fā);其他原因①南方相對安定,②統(tǒng)治者重視農業(yè)生產③本身自然條件優(yōu)越(任答兩點)①要維護治安、創(chuàng)造穩(wěn)定環(huán)境②要制定良好的政策③吸引人才、要革新技術④要改善環(huán)境等(符合題意即可)7223、國家統(tǒng)一,民族融合是中國歷史發(fā)展的主流。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騫始開通西域道也?!浴稘h書·張騫傳》材料二高祖曰:“……今欲斷諸北語,一從正音……三十以下,見在朝廷之人,語音不聽仍舊。若有故為,當降爵黜官,各宜深戒?!薄浴段簳かI文六王傳·咸陽王禧傳》材料三各少數(shù)民族聚居的地方,……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qū)域的大小,分別建立各族民族自治機關。在各民族雜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區(qū)內,各民族在當?shù)卣鄼C關中均應有相當名額的代表?!浴吨袊嗣裾螀f(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73(1)材料一中的“西域”狹義上是指今天我國的什么地方?該地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的標志是什么?(2)材料二是中國古代哪次改革的內容?這次改革對于中華民族的發(fā)展有何積極意義?(3)材料三表明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在少數(shù)民族聚居地區(qū)主要實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實行這一制度的意義。新疆地區(qū)。西域都護的設置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符合題意、言之成理即可適當給分)民族區(qū)域自治制度。保障了少數(shù)民族當家做主的政治權利;有利于民族團結、社會穩(wěn)定和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發(fā)展;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維護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7424、讀圖一至圖四,然后回答問題:圖一圖二圖三圖四軍機處內景請回答:(1)寫出圖一中所示古代政治制度之間的關系;并概括圖二反映的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名稱。依據圖一圖二,概括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關系:互為表里;三省六部制。

特征:天子與皇權高度集中,處于權力的頂峰。75(2)與圖二相比,圖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有何變化?出現(xiàn)這一變化的原因是皇權與相權的矛盾加劇,為解決這一矛盾當時的皇帝對中央行政部門作了哪些改革?

(3)圖四中的軍機處設立于哪一皇帝在位時期?它的官員稱軍機大臣,其職責是什么?軍機處的設立有何重大意義?①變化:丞相制度被廢除,皇權進一步加強。②解決措施:廢除丞相,權分六部。(3)雍正皇帝;職責:跪受筆錄,上傳下達。

意義: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了頂峰。76(4)綜合圖二、三、四,分析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演變的趨勢?;蕶嗖粩嗉訌姡鄼嗖粩嘞魅?,直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