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升五年級奧數(shù)教案_第1頁
四升五年級奧數(shù)教案_第2頁
四升五年級奧數(shù)教案_第3頁
四升五年級奧數(shù)教案_第4頁
四升五年級奧數(shù)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講探尋規(guī)律解決問題知識引領?探尋給定事物中隱含的規(guī)律,在分析、猜想、歸納中尋求最佳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經(jīng)典題例?例1如下表,表格中的數(shù)是按一定規(guī)律排列的,按此規(guī)律在空格處填上相應的數(shù).解析觀察規(guī)律5X2—3=7,7X211解析觀察規(guī)律5X2—3=7,7X2111935行—3=11,11X2—3=19,19X2—3=35,…,得出規(guī)律為an+1=2an—3,這樣空格處的數(shù)應為35X2—3=67,67X2—3=131.例2如圖,填在圖中三個正方形內(nèi)的數(shù)有相同的規(guī)律,請你找出它們的規(guī)律,填出BC,然后確定A,那么A是幾?解析觀察前面兩個任方形內(nèi)有3<2?續(xù)2自然數(shù),那的三3解析觀察前面兩個任方形內(nèi)有3<2?續(xù)2自然數(shù),那的三3正方形也有這樣的規(guī)律,所以,B=4,又發(fā)現(xiàn)前面兩+4)=35.例3計算:+4+3—2—1C=5.3不正方形內(nèi)左是右下角的數(shù)乘以另兩數(shù)和的積,則A=5X(32000十1999—1998—1997+1996+1995—1994—19934?+8+7—6—5解析算式中共有2000個數(shù)相加減,規(guī)律是兩加兩減,根據(jù)算式和數(shù)的特征,正好把這2000年數(shù)按照每4個數(shù)(兩加兩減)分為一組,共可分為2000+4=500(組),每組的得數(shù)都是4,所以,原式的結果為500個4之和.例4自然數(shù)1,2,3,4,…排成下面的數(shù)陣:第一行第二行

第三行

第四行135第一行第二行

第三行

第四行13572468357946810那么48排在數(shù)陣的第幾行?左起第幾個位置?解析觀察這個數(shù)陣中的排列規(guī)律知:①每行的第2列數(shù)都是偶數(shù),并且是每行序數(shù)的2倍;②每行的4個數(shù)是4個連續(xù)自然數(shù)從小到大排列的;③除2以外,其他偶數(shù)出現(xiàn)2次.那么48會在2個位置出現(xiàn),由48+2=24,即48可能在24行左起第2個位置,也可能在第23行左起第4個位置.例5如圖,按照圖中排列的規(guī)律,問:第11行最左邊的數(shù)是幾?解析觀察圖中排列的規(guī)律,彳多出R4一行最右邊的是為“分數(shù),恰好是行數(shù)X行數(shù).第10行最右邊數(shù)是10X1引飛2038g9匕,第11行最第3是100+1=101.應用與探究? 10111213141516第4行1.24,21,18,15,(12),(9).2.2,17,4,14,6,11,(8),(8).

3.下面方格內(nèi)都有一個數(shù)字,并且相鄰兩格內(nèi)的數(shù)相加,和都是14,這八個數(shù)的和是多少?第四個方格內(nèi)應該填的數(shù)字是幾? (8X4+6X4=56)4.細菌第一個小時繁殖2個細菌,第二個小時繁殖3個細菌,第三個小時繁殖6個細菌,第四個小時繁殖7個細菌,第五個小時繁殖14個細菌,則第六個小時繁殖多少個細菌?第四個小時繁殖(15個)5.觀察下列數(shù),找出規(guī)律,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2,6,18,54,(162)6.觀察下列數(shù),找出規(guī)律,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4,6,10,18,(34).觀察下列數(shù),找出規(guī)律,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數(shù):1,6,5,10,9,14,(13),(18). ……第99個圖案是什么?(★).觀察下面圖中數(shù)的變化規(guī)律,在空白處填上合適的數(shù):1o.觀察下面圖中外修牝規(guī)律26ft空白處20上合適的34組按林頰桃排列13攵到:1,1,2,1,1,2,由左至右第1o.觀察下面圖中外修牝規(guī)律26ft空白處20上合適的34組按林頰桃排列13攵到:1,1,2,1,1,2,由左至右第100個數(shù)是幾?(1)45r17^30丁27-^7

741824,3,2,1,……42812.如圖,一次智力測驗,主持人亮出四塊長方銀牌子;解:1+3+……+17+19=150?在牌子④中,空白處表示的數(shù)半破了,經(jīng)過兩分鐘還有5個沒有破,經(jīng)過兩分半鐘肥皂泡全部破了,小華在第 20次吹出100個新的肥皂泡的時候,沒有破的肥皂泡有多少個?解:100+50+5=155(個)第二講速算與巧算?知識引領?在平時的計算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尋求運用定律和性質,進行簡算或巧算.而速算與巧算需掌握的常用方法有:分解或合并,利用特殊數(shù),添括號或去括號等等.?經(jīng)典題例?例1計算:25X96X125解析在計算乘、除法時,我們通??梢赃\用2X5、4X25、8X125來進行巧妙的計原式二25X4X3X8X125=(25X4)X3X(8X125)

=100X3X1000=300000例2計算:1234+3142+4321+2413解析數(shù)字1,2,3,4在個位、十位、百位、千位上均各出現(xiàn)一次.原式=1111+2222+3333+4444=1111X(1+2+3+4)=1111X10=11110例3計算:214X670+7860X67解析本題可以運用“積不變的規(guī)律”,即“一個因數(shù)擴大幾倍,另一個因數(shù)縮小相同倍數(shù),積不變”的規(guī)律求解.原式=214X670+786X=(214+786)X670=10000X67原式=214X670+786X=(214+786)X670=10000X67=670000670=(2140+7860)X67=1000X670=670000例4用簡便方法計算:99999X77778+33333X66666解析33333X66666=33333X3X22222=99999X22222原式=99999X77778+33333X3義22222=99999X(77778+22222)=99999X100000例5計算:3+(5+7)+(7+11)+(11+15)解析觀察發(fā)現(xiàn),算式中每個括號里的除數(shù)都是下一個括號里的被除數(shù), 根據(jù)運算性質a+(b+c)=a+bxc,計算時可以消去括號.原式=3+5X7+7X11+11X15=3+5X15=3X15+5=9例6從1起,把奇數(shù)依次加起來,1+3+5+7+9+…一直加到第100個奇數(shù),和是多少?解析你能從下圖中找到巧妙的計算方法嗎?+3+5+7+9=5X5=25因為33=2X2^4±3+5=3^3,J+3+5+7=4X4,…所以400個連續(xù)奇數(shù)傾口得100X業(yè)0-10000解法一第100個奇數(shù)是2X100—1=1991+3+5+7+---+199=100X100=10000解法二原式=(1+199)X100+2=10000?應用與探究?.(2002+2002)X5 (20020).4500+(25X90) (2).1+(11X111)—1111 (111).2-4+6-8+10-12+???+1998—2000+2002 (1002).2+22+222+2222+22222 (24690).33333X666.1440X572+288 (2860).327X280+6730X28 (280000)TOC\o"1-5"\h\z.8+7+9+7+11+7 (4)0.2999+999X9999 (9992000).1—2+3—4+5—6+-+99—100+101 (51)12.(48X75X81)+(24X25X27) (18)1+(2+3)+(3+4)+(4+5)+(5+6) (3)第三講應用題解法探索(假設法)?知識引領?利用題目已知條件與所求目標,分析、收集、整理題目中已有信息,探索假設某種數(shù)量關系的存在,尋求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經(jīng)典題例?例1有四袋糖塊,其中任意三袋的總和都超過 60塊,那么這四袋糖塊的總和至少有多少塊?解析假設任意三袋糖塊的數(shù)量分別為20塊、20塊、21塊,那么另一袋至少也有 21塊.因為另一袋若小于21塊,那么任意三袋的和就不能超過 60塊.因此,這四袋糖塊的總和至少有20+20+21+21=82(塊).答:這四袋糖塊的總和至少有 82塊.例2小宇去游山,他從東坡上山,每小時行 2千米,到山頂玩 1小時,又從西坡下山,每小時行 3千米,全程共行 19千米,共用9小時.求上山、下山的路各幾千米?解析由于小宇在山頂上玩 1小時,所以他上、下山的時間共 8小時.假設 8小時都是上山,走了2X8=16(千米),比實際少(19—16)=3(千米).因此,下山走3+(3—2)=3(小時),下山路有3X3=9(千米),上山路有19—9=10(千米).答:上山路有9千米,下山路有 10千米.例3某次數(shù)學競賽共 20道題,評分標準是:每做對一題得 5分,每做錯或不做一題扣1分.小剛參加了這次競賽,得了82分.問:小剛做對了幾道題?解析做錯或不做一題應少得5+1=6(分).假設20道題全做對了,應得5X20=100(分),比實際多了(100—82)=18(分),做錯了18+6=3(道),做對了(20—3)=17(道).答:小剛做對了17道題.例4箱子里有紅、白兩種玻璃球,紅球數(shù)是白球數(shù)的3倍多2只.每次從箱子里取出7只白球、15只紅球,如果經(jīng)過若干次以后,箱子里還剩下 3只白球、53只紅球,那么,箱子里原有紅球比白球多多少只?解析假如每次取的紅球是白球的 3倍:3X7=21(只),那么剩下的紅球應是剩下白球的3倍多2,即3X3+2=11(只),比現(xiàn)在少53—11=42(只),這是由于每次多取21—15=6(只)紅球,所以共取了 42+6=7(次),紅球比白球多(15-7)X7+53—3=106(只)答:箱子里原有紅球比白球多106只.例5抗日戰(zhàn)爭期間,一支敵后武工隊為了更靈活有效地打擊敵人,把 68人分成了14個戰(zhàn)斗小組,這些小組有的3人,有的5人,有的7人,而3人和5人小組的組數(shù)相同.問:三種戰(zhàn)斗小組各有幾組?解析由于3人組和5人組的組數(shù)相同,我們可以看成這些組里平均每組 4人.這樣我們就可以把分組情況分成兩類:4人組和7人組.4人組的組數(shù)為:(7X14—68)+(7—4)=10(組)于是,3人組與5人組各有10+2=5(組),7人組有14—10=4(組).答:3人組和5人組各有5組,7人組有4組.?應用與探究?.從0~9這10個數(shù)字中選擇合適的數(shù)字填入以下方框,使等式成立,被選取的數(shù)字不能重復使用.□□□+□□□=666(127+539=666,不止一個答案).實驗小學四年級某次數(shù)學競賽共有 20道題,規(guī)定:答對1題彳43分,答錯1題扣1分,未答的題不計分.考試結束后,東東得了41分,他想知道自己做錯了幾道題,但只記得未答的題的數(shù)目是奇數(shù)個.請你幫助東東計算一下,他答錯了幾道題?(4道)未答有幾題?(1道).有一堆糖果,把它們5等分后還剩5顆,取其中的3份再4等分后還剩3顆,再取其中的2份5等分后還剩2顆.問:這堆糖果至少有多少顆?(50顆).四(1)班有象棋、飛行棋共14副,恰好可供全班40名同學同時進行活動.象棋要2人下一副,飛行棋要 4人下一副,則飛行棋和象棋各有幾副?解:飛行棋:(40—28)+(4—2)=6(副),象棋:14—6=8(副)..暑期到了,四(1)班同學可以從本班圖書角借圖書,如果每個小組借5本,則最后少4本;如果前2個小組每個小組借 15本,余下每個小組借 2本,這些圖書恰好借完.則共有圖書多少本?解:[(15—2)X2+4]+(5—2)=10(組),5X10—4=46(本)..100名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高年級學生兩人一組,低年級學生三人一組,共有41組.問:高、低年級學生各有多少人?解:高年級:[(41X3—100)+(3—2)]X2=46(人),低年級:100—46=54(人)..甲、乙兩人中有一個人來自真話村,另一個人來自謊話村,謊話村里的人從來不說真話,真話村里的人從來不說謊話.甲說:“我們兩人中至少有一個人在說謊.”誰來自真話村?(甲)誰來自謊話村?(乙).四(1)班的同學集體去公園劃船,如果每條船坐 10人,那么多出5個座位;如果每條船少坐1人,那么正好坐滿.共需幾條船?解:5+(10—9)=5(條).甲、乙、丙三人摘蘋果,共摘121千克.甲比乙多摘12千克,丙比乙少摘8千克.甲、乙、丙三人各摘蘋果多少千克?解:乙:(121—12+8)+3=39(千克),甲:39+12=51(千克),丙:39—8=31(千克).0.小明和小英共有圖書45本,小英比小明少3本.兩人各有圖書多少本?解:小英:(45—3)+2=21(本),小明:45—21=24(本)..實驗小學錄取一年級新生104人,分成甲、乙兩個班,如果從甲班轉2個學生到乙班,兩班學生人數(shù)就一樣.問:甲、乙兩班原有學生各多少人?解:乙:(104—2X2)+2=50(人),甲:104—50=54(人).12.一個書架分上、下兩層,共放有圖書 34本.如果從上層取出8本圖書放入下層,那么下層就比上層多2本.問:原來上、下兩層各有圖書多少本?解:8X2—2=14(本),下層:(34—14)+2=10(本),上層:34—10=24(本).13.實驗小學四年級學生共植樹108棵,一班比二班多植樹11棵,三班比二班少植樹5棵.這三個班各植樹多少棵?解:二班:(108—11+5)+3=34(棵),一班:34+11=45(棵),三班:34-5=29第四講應用題解法探索(平均法)?知識引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經(jīng)常遇見關于解決平均數(shù)的問題.這類問題的解決,一定要掌握涉及這類問題中的總數(shù)、份數(shù)和平均數(shù)三者之間的關系.?經(jīng)典題例?例1實驗小學有 28位女教師,平均年齡 35歲,有4位男教師,平均年齡 27歲.這些教師平均年齡是多少歲?解析要求平均年齡,先要求出所有教師的年齡總和:女教師的年齡和+男教師的年齡和,再用年齡總和除以所有教師的人數(shù).(35X28+27X4)+(28+4)=34(歲)答:這些老師的平均年齡是 34歲.例2小云爬山,從山腳出發(fā),上山路長 18千米,每小時行 3千米.到山頂后沿原路下山,每小時行 6千米.問小云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析注意不可以用(上山速度+下山速度)+2,正確的平均速度應該等于總路程+總時間.總路=18X2=36(千米),總時間=18+3+18+6=9(小時)平均速度=36+9=4(千米/小時)答:小云上山、下山的平均速度是 4千米/小時.例3某次考試,張、王、李、陳四人的成績統(tǒng)計如下:TOC\o"1-5"\h\z張、王、李平均 91分,王、李、陳平均 89分張、陳平均 95分.問:張得了多少分?解析先求出四個人的總分再減去其余三個人的總分,就是張的成績.四人的總成績?yōu)閇(91+89)X3+95X2]+2=365(分)所以張的成績?yōu)?65—89X3=98(分)答:張得了98分.例4暑假期間,小強每天都堅持游泳,并對所游的距離做了記錄.如果他在暑假最后一天游670米,則平均每天游 495米;如果最后一天游 778米,則平均每天游 498米.如果他想平均每天游 500米,那么最后一天應游多少米?解析 因為平均每天所游的距離提高 498—495=3(米),需要多游778—670=108(米),所以暑假一共有108+3=36(天).如果平均每天游500米,則要在最后一天游(500—498)X36+778=850(米).答:最后一天應游 850米.例5有兩組數(shù),第一組16個數(shù)的和是 98,第二組的平均數(shù)是 11,兩組中所有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8,則第二組有多少個數(shù)?解析第二組有(16X8—98)+(11—8)=10(個)答:第二組有 10個數(shù).例6每次考試滿分是 100分,小明4次考試的平均成績是 89分,為了使平均成績盡快達到94分(或更多),他至少要再考幾次?解析小明一共還差(94—89)X4=20(分).為了盡快使平均分達到94分,每次考試應盡可能都是滿分,這樣每次考試可多余 100—94=6(分).由于20+6=3……2,說明至少還要考3+1=4(次).答:他至少要再考 4次.?應用與探究?.一個同學的語文成績是85分,數(shù)學成績是93分,體育成績是92分,則他三門學科的平均成績是多少分?解:(85+93+92)+3=90(分).植樹節(jié)10個好朋友去植樹,種兩棵樹的有2人,種三棵樹的有3人,種四棵樹的有2人,種五棵樹的有 1人,種七棵樹的有 2人.那么平均每人種了幾棵樹?解:(2X2+3X3+4X2+5X1+7X2)+(2+3+2+1+2)=4(棵).小明語文、數(shù)學、音樂、體育四科成績的平均分是 92.5分,若已知語文、音樂、體育的成績分別為 96、95、80,那么小明的數(shù)學成績是多少分?解:92.5X4-96-95—80=99(分).三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120,加上一個數(shù)后,四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115,加上的數(shù)是多少?解:115X4-120X3=100.30人組成的老年學習班中,老爺爺?shù)钠骄挲g是70歲,老奶奶的平均年齡是75歲.若老爺爺與老奶奶的人數(shù)相同,則他們的平均年齡是多少歲?若老爺爺是 12位,則平均年齡是多少歲?解:(70+75)+2=72.5(歲) (70 X12+75X18)+30=73(歲).一輛汽車越過一個土丘,上坡的距離是60千米,上坡的距離是下坡距離的一半,上坡速度為30千米/小時,下坡速度是 40千米/小時,那么上、下坡平均速度是多少?解:(60+120)+(60+30+120+40)=36(千米/小時).已知甲、乙、丙、丁四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 10,甲、乙的平均數(shù)是8,求丙、丁兩數(shù)的平均數(shù).解:(10X4—8X2)+2=12.有5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20,如果把其中一個數(shù)改成4,這時候5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18.問:改動的數(shù)原來是多少?解:20X5-18X5+4=14.有7個數(shù),它們的平均數(shù)是18.去掉一個數(shù)后,剩下6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19;再去掉一個數(shù)后,剩下的5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 20.求:去掉的兩個數(shù)分別是多少?解:18X7-19X6=12,19X6—20X5=140.原來四人小組的平均分是70分,加入一人后,平均成績提高了2分,新加入的同學成績是多少分?解:2X5+70=80(分).已知A、B、C、DE五個數(shù),前三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12,后三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9,中間三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10,那么首、尾、中間三個數(shù)(即ACE)的平均數(shù)是多少?解:因為A+B+C=12X3=36,C+計E=9X3=27,B+C+D=10X3=30,所以A+2B+3C+2D+E=93,A+C+E=93-2(B+C+D)=93—2X30=33,即ACE平均數(shù)為33+3=11.12.有7個數(shù)排成一列,它們的平均數(shù)是32,前3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28,后5個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 33.求第三個數(shù)是多少?解:33X5+28X3-32X7=25第五講年齡問題?知識引領?解年齡問題往往是和差問題、和倍問題、差倍問題的綜合應用,解題分析時,一定要抓住其年齡差在幾年前或幾年后是不變的這個關鍵.?經(jīng)典題例?例1小勇比媽媽小 24歲,媽媽現(xiàn)在的年齡正好是小勇的3倍,媽媽和小勇現(xiàn)在分別是多少歲?解析題目中第一個條件是年齡差且年齡差是不變的,那么只要找到倍數(shù)差,就可以求出兩人的年齡了.而“媽媽的年齡是小勇的3倍”這個條件告訴我們,把小勇的年齡看作1倍,媽媽的年齡則為3倍,他們年齡的倍數(shù)差為3—1=2倍,所以用年齡差一倍數(shù)差就可以求出兩人的年齡分別是幾歲了.小勇的年齡:24+(3—1)=24+2=12(歲)媽媽的年齡:12X3=36(歲)答:小勇現(xiàn)在12歲,媽媽現(xiàn)在 36歲.例2王剛今年9歲,李英今年 13歲,當兩人的年齡和是 40歲的時候,王剛和李英分別是多少歲?解析題目中分別告訴我們王剛和李英的年齡,那么我們就可知王剛和李英的年齡差為13—9=4(歲).而當他們兩人年齡和為40歲時,兩人的年齡差還是4歲.這時我們可以用和差問題的方法,來求出兩人的年齡.李英:[40+(13-9)]+2=22(歲)王剛:40—22=18(歲)答:王剛18歲,李英22歲.例3盛爺爺有三個孫子,大孫子 22歲,二孫子 20歲,小孫子 15歲.25年以后,三個孫子的年齡之和比盛爺爺那時年齡的2倍還少60歲,問盛爺爺今年多少歲?解析25年后,三個孫子的年齡和應為:22+20+15+25X3=132而那時,盛爺爺?shù)哪挲g為:(132+60)+2=96(歲)所以盛爺爺現(xiàn)在的年齡為:96—25=71(歲)答:盛爺爺今年 71歲.例4小鯨魚對大鯨魚說:“媽媽,我到您這么大時,您就 31歲啦!”大鯨魚對小鯨魚說:“我像你這么大時,你才只有 1歲呢.”問:小鯨魚和大鯨魚現(xiàn)在各多少歲?解析從小鯨魚的話中可知,大鯨魚的年齡+ (大、小鯨魚的年齡差)=31;從大鯨魚的話可知,小鯨魚的年齡—(大、小鯨魚的年齡差)=1.因此小鯨魚從 1歲開始,再加上大、小鯨魚的年齡差就成為小鯨魚現(xiàn)在的年齡,再增加一個年齡差就成為大鯨魚現(xiàn)在的年齡, 再增加一個年齡差就成為31歲了,所以(31—1)就是3個年齡差.求出了年齡差,再求大、小鯨魚的年齡也就不難了.小鯨魚:(31—1)+3+1=11(歲)大鯨魚:11+(31—1)+3=21(歲)答:小鯨魚現(xiàn)在 11歲,大鯨魚現(xiàn)在 21歲.例5甲的年齡比乙的年齡的4倍少 3.甲 3年后的年齡等于乙9年后的年齡.問:甲、乙現(xiàn)在各多少歲?解析“甲3年后的年齡等于乙9年后的年齡”表明甲比乙大 6歲.甲如果再增加 3歲,那么就是乙的年齡的4倍.問題化為“差倍問題”.年齡差:9—3=6(歲)乙的年齡:(6+3)+(4—1)=3(歲)甲的年齡:6+3=9(歲)答:甲現(xiàn)在9歲,乙現(xiàn)在 3歲.?應用與探究?.爸爸和媽媽的年齡和是69歲,十年后,爸爸比媽媽大3歲,那么爸爸現(xiàn)在多少歲?解:(69+3)+2=36(歲).哥哥今年15歲,弟弟今年11歲,當兄弟倆歲數(shù)的和是100歲時,哥哥和弟弟分別多少歲?解:哥哥:[100+(15—11)]+2=52(歲);弟弟:52—4=48(歲).兒子與媽媽今年的年齡之和是42歲,6年前媽媽的年齡是兒子年齡的9倍,媽媽今年多少歲?解:兒子:(42—6X2)+(1+9)=3(歲); 媽媽:3X9+6=33(歲).父親與弟弟的年齡和是58歲,父親比哥哥大23歲,哥哥比弟弟大5歲,那三人的平均年齡是多少歲?解:父親:(58+23+5)+2=43(歲);弟弟:58—43=15(歲); 哥哥:15+5=20(歲)平均年齡:(43+15+20)+3=26(歲).爸爸今年35歲,兒子今年11歲,幾年前爸爸的年齡是兒子的5倍?解:5倍時兒子:(35—11)+(5—1)=6(歲);11—6=5(年).哥哥5年前的年齡等于妹妹3年后的年齡,哥哥4年后與妹妹3年前年齡的和是35歲,求哥哥、妹妹今年分別多少歲?解:哥哥:(35—4+3+8)+2=21(歲);妹妹:21—8=13(歲).江叔叔對小明說:“我15年前的歲數(shù)和你6年后歲數(shù)相同,7年前,我的年齡是你的年齡的8倍.”那么江叔叔今年多少歲?解:7年前小明:(15+6)+(8—1)=3(歲);今年江叔叔:3X8+7=31(歲).小麗今年12歲,4年前媽媽的年齡是小麗的4倍,幾年后媽媽白年齡是小麗的2倍?解:4年前媽媽:(12—4)X4=32(歲);2倍時小麗:(32—8)+(2—1)=24(歲);24-12=12(年)9.小唐5年前的年齡等于小勇7年后的年齡,小唐4年后與小勇3年前的年齡和是35歲,小勇今年多少歲?解:小唐:(35—4+3+12)+2=23(歲); 小勇:23—12=11(歲)0.哥哥對弟弟說:“我像你這么大時,你才只有3歲弟弟對哥哥說:“我像你這么大時,你就 36歲了.”哥哥今年多少歲?解:(36—3)+3=11(歲) 哥哥:36-11=25(歲)第六講追及與相遇問題?知識引領?追及問題是行程問題中的一個分類,它的特點是兩個運動物體行進的方向相同,基本數(shù)量關系式:追及路程=速度差x追及時間相遇問題是行程問題中的另一個分類,它的特點是兩個運動物體進行的方向相反,要注意的是路程和兩個運動物體在同時走、同時停這段時間內(nèi)所走的路程總和.在相遇問題中,兩個物體有時做相向運動,有時做相背運動,但都是運用相同的數(shù)量關系式.路程和=速度和X相遇時間?經(jīng)典題例?例1慢車以每小時 45千米的速度從甲地開往乙地,3小時后快車以每小時 60千米的速度也從甲地開往乙地,問多少小時后快車追上慢車?解析經(jīng)過3小時,慢車已經(jīng)走了45X3=135(千米),又知道快車每小時比慢車多行60—45=15(千米),就可以求出用多少時間可以追上 135千米.(45X3)+(60-45)=9(小時)答:9小時后快車追上慢車.例2兩輛汽車運送貨物,大卡車以每小時 36千米的速度從甲地開往乙地,2小時后小卡車以每小時 48千米的速度也從甲地開往乙地,當小卡車追上大卡車時離甲地多遠?解析要求小卡車追上大卡車時離甲地多遠,必須先求出追及時間,再用小卡車的速度乘以追及時間就可以了.追及時間為(36X2)+(48—36)=6(小時)距離為48X6=288(千米)答:當小卡車追上大卡車時離甲地 288千米.例3小雯從甲地騎自行車到乙地辦事,每小時的速度是 20千米;回來時改騎摩托車,每小時的速度是 40千米,比騎自行車少用2小時.求甲、乙兩地的距離是多少千米?解析可以把這個問題看成是一個追及問題.假設 A、B分別是騎摩托車和騎自行車去乙地,B先出發(fā)2小時,A在乙地追上B,先求出A行完全程所需要的時間,再求出兩地的距離.A從甲地到乙地所需時間為20X2+(40—20)=2(小時)兩地的距離為40X2=80(千米)答:甲、乙兩地的距離為80千米.例4甲、乙兩車分別從相距 800千米的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甲車每小時行 52千米,乙車每小時行 48千米,問:(1)幾小時后兩車還相距 200千米?( 2)幾小時后兩車相遇?( 3)幾小時后兩車相遇又相距 400千米?解析(1)這一組題目要注意的是總路程的變化.相距 200千米,說明還有 200千米沒有行,在 800千米中必須減掉 200千米.(800—200)+(52+48)=6(小時)(2)兩車相遇,說明總路程就是 800千米.800+(52+48)=8(小時)(3)兩車相遇又相距 400千米,說明總路程除了800千米外,還必須加上又行的400千米.(800+400)+(52+48)=12(小時)答:(1)6小時后兩車還相距 200千米;(2)8小時后兩車相遇; (3)12小時后兩車又相距400千米.例5甲、乙兩人分別從 A、B兩地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甲每小時行 6千米,乙每小時行4千米,在離 A、B兩地中點3千米的地方相遇,求 A、B兩地的距離是多少千米?解析甲每小時的速度比乙快,因此相遇時甲一定走過中點,乙還沒有到終點,那么從出發(fā)到相遇,甲多行了 3X2=6(千米),甲比乙每小時多行6—4=2(千米),那么從出發(fā)到相遇所用的時間是6+2=3(小時),最后就可以求出A、B兩地的距離.相遇時間為(3X2)+(6—4)=3(小時)距離為(6+4)X3=30(千米)答:A、B兩地的距離為30千米.例6某小隊外出野營活動,隊伍長 800米,行進的平均速度是每分鐘60米.隊伍最前面的聯(lián)絡員用5分鐘時間跑到隊伍末尾傳達命令,聯(lián)絡員每分鐘行多少米?解析隊伍全長800米,說明聯(lián)絡員與隊尾的距離是 800米.他向隊尾傳達命令,就是聯(lián)絡員和隊尾做相向運動,即相遇問題.只要求出聯(lián)絡員與隊伍前進的速度和,再減去隊伍的前進速度就是聯(lián)絡員的速度.800+5—60=100(米/分鐘)答:聯(lián)絡員每分鐘行 100米.?應用與探究?.A、B兩地相距80米,甲在A地,乙在B地,他們同時同向出發(fā),甲每秒跑5米,乙每秒跑3米,甲追上乙要用多少秒?解:80+(5—3)=40(秒).小王和小李都在甲地,準備去乙地,小王每分鐘行 120米,小李每分鐘行150米.小王先行5分鐘后,小李才出發(fā),經(jīng)過多少分鐘后小李追上小王?解:120X5+(150—120)=20(分鐘).兔子和烏龜在一個200米的環(huán)形跑道上賽跑,它們從同一地點同時出發(fā).烏龜每爬行5米,兔子超過它1圈.當烏龜爬完1圈時,兔子跑了多少圈?解:200+5+1=41(圈).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相向而行,5小時相遇.甲車每小時行5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60千米.求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解:(50+60)X5=550(千米).甲、乙兩車從相距480千米的兩地相對開出,甲車每小時行60千米,乙車每小時行40千米.現(xiàn)要使兩車在兩地間的中點處相遇,則乙車必須先行多少小時?解:240+60=4(小時);240+40=6(小時);6—4=2(小時).小健和小壯同時從A地出發(fā)到B地去,小健騎自行車每分鐘行200米,小壯騎摩托車每分鐘行700米.行車途中,小壯因修車耽擱了50分鐘,這樣兩人同時到達目的地.求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解:追及時間:200X5+(700—200)=20(分鐘);A、B距離:700X20=14000(米)=14(千米).甲、乙兩地相距918千米,A、B兩車同時從兩地相向而行,6小時相遇.已知A車的速度是B車的2倍,則A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B車每小時行多少千米?解:B:918+6+(1+2)=51(千米/小時);A:51X2=102(千米/小時).甲、乙兩車同時從A、B兩地相對開出.第一次在離A地75千米處相遇,相遇后繼續(xù)前進到達目的地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在離 B地55千米處. 求A、B兩地相距多少千米?解:75X3—55=170(千米)10.甲、乙兩列火車從相距770千米的兩地相距相向而行,甲車每小時行41千米,乙車每小時行 45千米,甲車先出發(fā)2小時后,乙車才出發(fā).乙車行幾小時后與甲車相遇?解:770—41X2=688(千米);688+(41+45)=8(小時)11.甲、乙兩人騎車同時從環(huán)形公路的某點出發(fā),背向而行.已知甲騎一圈要 48分鐘,出發(fā)后32分鐘兩人相遇.問乙騎一圈要多少分鐘?解:48—32=16(分鐘);48-16X32=96(分鐘)12.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鐘走100米,乙每分鐘走80米,內(nèi)每分鐘走75米.甲從東村,乙、丙從西村同時出發(fā)相向而行.途中甲與乙相遇后3分鐘又與丙相遇.問東、西村的距離是多少米?解:甲、乙相遇時,丙與他們之間的距離: (100+75)X3=525(米)甲、乙相遇時間為:525+(80—75)=105(分鐘)東、西村距離為:(100+80)X105=18900(米)第七講植樹問題?知識引領?植樹問題是關于全長、株距間隔距離和棵數(shù)之間關系的應用題.在解題時,只要知道其中兩個量就可以求出第三個量.解決植樹問題首先要考慮植樹的路線,其次要弄清植樹的具體要求.?經(jīng)典題例?例1圓形溜冰場周長是 400米,每隔20米裝一盞燈,再在相鄰兩盞燈之間放 3盤花,問共需要裝幾盞燈、放幾盆花?解析圓形溜冰場周長400米,按每20米為一段,可以分成 20段,分成的段數(shù)就是需要裝燈的盞數(shù).同時,因為每段內(nèi)放 3盆花,所以花的盆數(shù)就是段數(shù)的3倍.裝燈400+20=20(盞)放花3X(400+20)=3X20=60(盆)答:共需要裝20盞燈、放60盆花.例2兩幢教學大樓相距 100米,現(xiàn)在要在兩幢樓房之間每隔10米種一棵樹,需要種多少棵?解析兩幢教學樓之間相距 100米,按10米為一段,可以分為10段.由于是在兩幢房子之間,等于是兩端都不需要種樹,所以種的棵數(shù)比段數(shù)少1.需要種樹100+10—1=9(棵).答:需要種9棵樹.例3實驗小學進行春季運動會入場式,四年級有運動員124人,排成4路縱隊,前后每行間隔為2米,主席臺長 20米.他們以每分鐘40米的速度通過主席臺,需要多少分鐘?解析這道題目其實是植樹問題的變式題,可以用植樹問題的思考方式來解決.124名運動員排成 4路縱隊(每 4人為一行),可以求出這列隊伍共有多少行(相當于種的棵樹).前后間隔2米(相當于每 2棵樹之間的距離),這樣就可以求出入場式隊伍的全長,再用入場隊伍的全長加主席臺的長度,就是每個運動員通過主席臺所走的路程,然后用路程除以運動員行進的速度,可以求出所用的時間.2X(124+4—1)=60(米)(60+20)+40=2(分鐘)答:需要2分鐘.例4盛爺爺飯后有散步的習慣,一天他以均勻的速度在馬路旁散步.從第1棵樹走到第13棵樹用了12分鐘(每棵樹之間的距離相等),盛爺爺又向前走了幾棵樹后就往回走了.當他走到第5棵樹時,共用了50分鐘,問盛爺爺是走到第幾棵樹時往回走的?解析盛爺爺從第 1棵樹走到第13棵樹,就等于走了12個間隔,共用了12分鐘,也就是盛爺爺走一個間隔用了1分鐘.由于回到第 5棵樹時,盛爺爺一共用了50分鐘,那么如果盛爺爺回到起點的話,就要再多走4個間隔,多用4分鐘.那么盛爺爺走一個來回一共要用54分鐘,即一個全程就是27分鐘,走了27個間隔.說明一個全程里有 28棵樹,也就是盛爺爺走到第28棵樹時往回走的.12+03—1)X(50+4)=54(分鐘)54+2=27(個)27+1=28(棵)答:盛爺爺是走到第28棵樹時往回走的.例5在一根長100厘米的木棍上,由左至右每隔6厘米染一個紅點.同時,由右至左每隔5厘米染上一個紅點,然后沿紅點處將木棍逐級鋸開,那么長度是 4厘米的木棍有幾根?解析由于5能整除 100,所以每隔 5厘米的紅點從右往左染和從左往右染都相同.又由于5與6的最小公倍數(shù)是 30,而每30厘米中有2根4厘米的小木棍,那么由100+30=3……10,可知從左至右30X3=90(厘米)的木棍可鋸出2X3=6(根)4厘米長的小木棍,余下10厘米還可鋸出1根4厘米長的小木棍,所以共有6+1=7(根).答:長度是4厘米的木棍有 7根.?應用與探究?.在一條路的一邊插彩旗,從頭到尾一共插了 45面旗,每相鄰兩面旗之間相距5米,那么這條路長多少米?解:5X(45—1)=220(米).在一條長42米的街道兩邊,每隔6米種一棵樹(兩端各種一棵),一共需要種多少棵樹?解:42+6+1=8(棵);8X2=16(棵).在一條長100米的小道一邊擺花盆,起點和終點都擺,一共擺了 26盆,相鄰兩盆花之間的距離相等,那么相鄰兩盆花之間相距多少米?解:100+(26—1)=4(米).在A、B兩城安排一班長途車,每隔5千米設一個站,AB兩城間共設了9個站,那么A、B兩城多少千米?解:5X(9+1)=50(千米).在一條路的一邊每隔8米放一盆花,連兩端在內(nèi)共放了16盆.現(xiàn)在拿走花盆,種植松樹,連兩端在內(nèi)共種了 7棵,問相鄰兩棵松樹相距多遠?解:8X(16—1)=120(米);120+(7—1)=20(米).同學們種樹,每6棵樹間的總長是10米.照這樣計算,種200棵樹的距離是多少米?解:10+(6—1)=2(米);2X(200—1)=398(米);.一個車隊以5米/秒的速度緩緩地通過一座210米長的大橋,共用100秒.已知每輛車長5米,兩車之間相隔10米,那么這個車隊共有多少輛車?解:100X5—210=290(米);(290+10)+(10+5)=20(輛).有一根180厘米長的繩子,從一端開始每隔3厘米作一記號,每隔4厘米也作一記號,然后將標有記號的地方剪斷,繩子共被剪成幾段?解:180+3=60(段);180+4=45(段);180+12=15(段);60+45—15=90(段).某班同學在軍訓隊列表演中恰站成一個雙層空心方陣,外層的每邊站了 9個同學.若讓這個班同學在一條 250米長的筆直馬路上站崗,從一端開始每隔5米站一人,則站滿后還剩下多少人?解:(9X4—4)+(7X4—4)=56(人);250+5+1=51(人);56—51=5(人)10.48棵樹排成一個正六邊形,每條邊上的棵數(shù)都相等,每條邊上有多少棵樹?解:(48+6)+6=9(棵)第八講雞兔同籠問題?知識引領?解答雞兔同籠的問題通常是用假設法,首先要對題目中的條件進行分析,找出題目中哪一個量相當于兔,哪一個量相當于雞,雞兔的總只數(shù)和總腳數(shù)各是多少,再根據(jù)基本數(shù)量關系進行推算,使問題得以解決.它的基本數(shù)量關系式是:雞的只數(shù)=(每只兔的腳數(shù)x雞兔總數(shù)一實際腳數(shù) )+(每只兔的腳數(shù)一每只雞的腳數(shù))兔的只數(shù)=(實際腳數(shù)一每只雞的腳數(shù)X雞兔總數(shù) )+(每只兔的腳數(shù)一每只雞的腳當然,這只是一個最基本的模型,真正在解題時還要依據(jù)實際的情況去具體分析.?經(jīng)典題例?例1籠子里雞和兔共 8只,共有22條腿,雞、兔各有幾只?解析假設8只全是兔,那么共有腳4X8=32(只),這樣就比實際多出32—22=10(只)腳.這是因為把雞當作兔子來算每只多算了4-2=2(只)腳,那么10只腳應該是10+2=5(只)雞多算的,因此雞有5只,兔有8—5=3(只).答:雞有5只,兔有3只.例2特長學校舉行數(shù)學競賽,試題共有 10道,每做對一題得8分,每做錯一題倒扣5分.小強得了41分,他做對了多少道題?解析假設小強做對10題,則最終得分為10X8=80(分),比實際得分41分多得39分,這多得的39分是把其中做錯的題換成做對的題而得到的.每把一道做錯的題換成做對的題,得分就從倒扣5分變成得8分,所以總得分增加了8+5=13(分),所以做錯的題為39+13=3(道).小強做對了10—(10X8—41)+(5+8)=7(道).答:他做對了7道題.例3老師和學生 100人共種了100棵樹,已知老師一個人種4棵,學生4個人種1棵,那么老師和學生各有多少人?分別種了多少棵樹?解析假設100人都是老師,那么共種樹4X100=400(棵),比實際多種了400-100=300(棵).為什么多出了300棵呢?這是因為把其中的學生當成老師了, 現(xiàn)在調(diào)整回去,每次把4個學生換成4個老師,所種樹的棵數(shù)就多了4X4—1=15(棵),所以,這多出的300棵樹,需要換300+15=20(次),所以換成老師的學生數(shù)為4X20=80(人),80名學生共種樹80+4=20(棵),老師人數(shù)是100—80=20(人),20名老師共種樹20X4=80(棵) .答:老師有20人,種了80棵樹;學生有 80人,種了20棵樹.例4買來5元、1元和8角的郵票共 15枚,總價是 30.2元,其中5元和8角的郵票枚數(shù)相等,三種郵票各有多少枚?解析假設15枚全部是1元(即10角)的郵票,那么總價應該是10X15=150(角),比實際302角少了302—150=152(角).由于5元與8角的郵票枚數(shù)相等,因此每次可以用1枚5元和1枚8角來換2枚10角的郵票,這樣每換一次可以補上50+8-10X2=38(角),可見替換152+38=4(次)就可補足少掉的152角,所以5元和8角的郵票各有4枚.答:5元的郵票有 4枚,1元的郵票有 7枚,8角的郵票有 4枚.例5老師發(fā)給甲班每人 4張白紙,乙班每人 3張白紙,共發(fā)白紙 716張;若發(fā)給甲班每人3張白紙,乙班每人 4張白紙,則共發(fā)白紙 705張.問甲、乙兩班各有多少人?解析甲班與乙班人數(shù)之差是716—705=11(人)甲班的人數(shù)是(3X11+716)+(3+4)=107(人)乙班的人數(shù)是107—11=96(人)答:甲班有107人,乙班有 96人.?應用與探究?.今有雞兔同籠,共有35個頭,94只腳,則雞和兔各多少只?解:兔:(94-35X2)+(4—2)=12(只);雞:35—12=23(只).松鼠媽媽采松子,晴天每天可采20個,雨天每天可采12個,它一連幾天采了112個松子,平均每天采 14個,這幾天當中的雨天有多少天?解:20X(112+14)—112=48(個);48+(20—12)=6(天)

.一張桌子4條腿,一個洗臉盆架3條腿,現(xiàn)在有桌子和洗臉盆架共100個,合計有340條腿,桌子和洗臉盆架各有多少個?解:桌子:(340—100X3)+(4—3)=40(張);盆架:100—40=60(個).把155米長的電線剪成25根,一部分電線每根長5米,另一部分電線每根長8米,則8米和5米長的電線各有多少根?解:8米:(155—25X5)+(8—5)=10(根);5米:25—10=15(根).停車場共有汽車和摩托車24輛,其中每輛汽車有4個輪子,每輛摩托車有2個輪子,所有車車B共有68個輪子,那么汽車和摩托車各有多少輛?解:汽車:(68-24X2)+(4—2)=10(輛); 摩托車:24—10=14(輛).2分硬幣和5分硬幣共23枚,合計85分,那么2分、5分硬幣各幾枚?解:5分:(85—23X2)+(5—2)=13(枚);2分:23—13=10(枚).雞、兔共有66只腳,若將雞數(shù)與兔數(shù)互換,則共有60只腳,則原來有雞和兔各多少只?解:(66+60)+(2+4)=21(只);雞:(21X4—66)+(4—2)=9(只);兔:21—9=12(只).五年級進行數(shù)學比賽,規(guī)定答對一題得 5分,錯一題扣2分,共20道題,小江得了86分,他答對了多少道題?解:答錯:(20X5—86)+(5+2)=2(道);答對:20—2=18(道).特長學校100個學生參加數(shù)學競賽,平均得分63分,其中男生平均分為60分,女生平均分為70分,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解:63X100-60X100=300(分);女:300+(70—60)=30(人);男:100—30=70(人)多:70—30=40(人)10.英語競賽有20道題,做對一道得7分,做錯一道倒扣去4分,不答0分,小宇得了100分,他有幾道題沒答,幾道題答錯?解:20X7—100=40(分);40—7=33=11X3;(有1道題沒答,3道題答錯)第九講長方形的面積?知識引領?長方形和正方形是我們所認識的基本幾何圖形,計算它們的面積也是數(shù)學學習中幾何方面的重要內(nèi)容.掌握好這部分知識,也為我們將來學習其他幾何圖形做好必要的準備.在解這類題目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能熟練運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行解題;2、能夠將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與周長相逆運算;3、能夠利用長方形的特性來幫助解題,會運用簡單的分割方法.?經(jīng)典題例?例1一個長方形的長增加3米,長方形的面積就增加了12平方米.如果寬減少2米,長方形的面積就減少14平方米.問原來長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米?解析根據(jù)題意,將原來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變化,畫圖來幫助分析:從圖A中反映了長方形的長增加3米,面積就增加了12平方米,可用12+3求出原來長方形的寬是4米;從圖Ba裝映了長方形的寬減少2米,面積就減少了14平方米,可用可+2可用可+2求出原來長方形的長7H7米.知道了長方形的長和寬,就可以求出原來長方形的面積:(12+3)X04+2)=28(平方米)例2如圖,用四個相同的小長方形拼成一個面積為 100平方厘米的大正方形,每個,大正方形的邊長為x.,大正方形的邊長為x.由題意知x12=解析假設每個小長方形的長、寬分[外為100,則x=10.由圖可知a+b=x,要求小長方形周長,就是求2(a+b),所以每個小長方形的周長是2X10=20(厘米).個力、長方形,這些小長方形的周長的總和是96厘例3個力、長方形,這些小長方形的周長的總和是96厘解析所有小長方形周長和是由外面的4條正方形邊長再加上中間4條正方形的邊長(分別算了2次)組成的.正方形邊長是96+(4+4X2)=8(厘米)面積是8X8=64(平方厘米)例4如圖C所示,有兩個正方形,大小兩個正方形對應邊的距離均為 1厘米.如果兩個正方形之間部分的面積是20平方厘米,那么小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C D解析本題關鍵是要求出圖中小正方形的邊長.因為已知兩個正方形之間部分的面積是20平方厘米,所以就要把兩個正方形之間部分進行分割,如圖 D.把兩個正方形之間部分分割成相等的4塊,每塊的長是小正方形邊長加上1厘米,寬是1厘米,所以小正方形的邊長是20+4+1—1=4(厘米),小正方形的面積是4X4=16(平方厘米).例5有9個小長方形,它們的長和寬分別相等.用9個這樣的小長方形拼成的大長方形(如圖)的周長是58厘米,問這個大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解析要求得大長方形的面積,首先要知道小長方形的長和寬,才能求出小長方形的面積,最后求出大長方形的面積.通過對圖形的觀察,可以發(fā)現(xiàn)大長方形的兩條長,分別相當于4條小長方形的長之和、5條小長方形的寬之和,得到一個等式:4長=5寬.又因為大長方形的周長是58厘米,通過圖形觀察,可以得到大長方形的周長是由 6條小長方形的長和7條小長方形的寬組成,得到一個等式:6長+7寬=58.現(xiàn)在將這兩個等式分別擴大3倍和2倍,得12長=15寬,12長+14寬=116.通過代換法可以得到:15寬+14寬=116,寬=4,則長=5X4+4=5.由于大長方形的面積是由9個小長方形的面積組成,所以具體列式是5X4X9=180(平方厘米).例6如圖,正方形ABCD4長是10厘米,長方形EFGH勺長為8厘米、寬為5厘米.問陰影部分甲與陰影部分乙的面積差是多少平方厘米?方?應用與探究?方?應用與探究?A解析設正方形ABCD勺面積為c,則陰影部分的面積差是(a—c)面積大小無關,應等于正方形ABC10XBD|EMGHgB^H為b,重疊部分EFNM勺面積為羽影部分的面積差與重疊部分的 勺面積之差.(平方SG)C解:長:100+2—15=35(厘米);S=35X15=525(平方厘米).如果一個正方形的一組對邊的長各增加3厘米成為長方形,面積就增加24平方厘米,則原來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解:24+3=8(厘米);S=8X8=64(平方厘米).兩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后,周長比原來的兩個正方形周長的和減少了6厘米,那么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解:S=6X3=18(平方厘米).一個正方形與一個長方形的周長相等,長方形長與寬的和是 14分米,則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解:邊長:14X2+4=7(厘米); S=7X7=49(平方厘米).兩個正方形的邊長相差8厘米,面積相差96平方厘米,這兩個正方形邊長分別是多少厘米?解:96—8X8=32(平方厘米);小邊長:32+2+8=2(厘米);大邊長:2+8=10(厘米)7.有兩張同樣大小的長方形紙片,長15厘米,寬4厘米.把它們按下圖所示的方法疊合貼在一起,形成“十”字圖形,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解:S=15X4—4X4=104(平方厘米;解:S=15X4—4X4=104(平方厘米;8.把長方形的長去掉5厘米,寬去掉p2■厘原長方形的面積少66平方厘米,求原長I方形的面ffiJ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比積是少少平方厘米?解:設正方形邊長為a,解:設正方形邊長為a,則2a+5(a+2)=66(平方厘米) I—a=8(厘米),S=(8+2)X(8+5)=1309.下圖是由6個相等的三角形拼成的圖形,求這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解:6X6+4=9(平方分米);S解:6X6+4=9(平方分米);S=9X2+36=54(平方分冰10.有一大一小兩個正方形,它們的周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分米?解:32—2X2=28(平方厘米);方厘米)8米,且面積相差32平方分米,小的6分米小邊長:32+2+2=7(厘米);S=7X7=49(平第十講圖形的拼割與計算?知識引領?圖形的拼切就是把一個圖形分成若干塊,然后再拼成一個很規(guī)則的圖形.圖形在拼切的過程中,面積大小是不變的.利用面積大小的逐推是一種解題的良好方式,利用圖形的對稱性進行拼切也是一種常用的好方法.在拼切的過程中,除了要考慮圖形本身的特征外,還要學會采用旋轉分割的方法,而且要綜合考慮切割后的圖形形狀逐步思考.增強對圖形的直觀感覺與判斷能力,是圖形拼切的基礎.?經(jīng)典題例?例1把一個正方形切割成四個完全相同的部分,有幾種不同的切割方法?解析根據(jù)條件,首先可以考慮到一些比較常規(guī)的切割方法,如圖:但是,通過觀察,四個圖形分割的線段,總有一條線段或一條以上線段通過正方形的中心.那么這道題的切割過程,必定有切割線段經(jīng)過正方形中心,這樣還有以下的割法:因為正方形既是中心對稱圖形,又是軸對稱圖形,按照下圖中的切割手段,將兩條互相垂直的線段,圍繞正方形的中心進行旋轉,可以得到無數(shù)種的分割方法.

例2如圖A,這是一個4X4的正方形,共有16個小方格,分別寫有☆、△、。、?四種圖形各4個.現(xiàn)在要把它們分成形狀、大小都一樣的四塊,并且每一塊都要有☆、△、。、?各一個,應該怎樣劃分?A B解析根據(jù)題意,把這個正方形分割成形狀大小都一樣的四塊,由于所寫的圖形打亂分散在各個位置上,如果用直線分割(即4個一排或一列)的方法進行是不可能的,那么分割過程中必定要考慮旋轉分割(即橫、豎都有的圖形)的方法.如圖 B.例3用24塊面積都是1平方分米的木塊拼成的長方形(不含正方形)中,最小的周長是多少分米?解析面積一定,長方形的長與寬越接近,周長越小,因此拼成的長方形中,長為6分米,寬為4分米時,周長最小.最小的周長是(6+4)X2=20(分米).例4有一塊長48分米、寬30分米的長方形地毯,現(xiàn)在把它鋪到長40分米、寬36分米的房間中,怎樣拼割使其正好鋪滿房間.解析首先考慮地毯的面積48X30=1440(平方分米),而房間面積是40X36=1440(平方分米),兩個面積相等,可以正好鋪滿房間.根據(jù)題意,地毯的長是48分米,而房間的寬是36分米,可以考慮將它們等分成長度一樣的一小塊,這一小塊的長是12分米,則地毯的長分成4份、房間的寬分成3份.同樣的道理,可以把地毯的寬分成3份、房間白寬分成4份.如圖C分割,如圖D拼接.C D例5將下圖分成兩塊,然后拼成一個正方形.解析圖中共有小正方形16個,把它分割后拼成的正方形,它的邊長是4個小正方形,所以根據(jù)這個特征進行分割,橫行4個小正方形可以滿足.因為橫行共有5個小正方形,而豎列也是4個小正方形,必須將分割的一塊往下移1個小正方形的位置.還有根據(jù)E,拼接如圖E,拼接如圖.在一個9X9的方格表中畫一條直線,最多可穿過多少個方格? (9個).把一個正方形分割成4個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圖形,共有幾種不同的分割方法?請你畫出其中的六種來..把下圖中的等邊三角形分割成9塊形狀、大小都相同的圖形..如圖,一塊長方形地被兩條直線截成四塊,其中三塊長方形的面積是 20平方米、24平方米、30平方米,問第四塊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5平方米).把下圖中的等邊三角形分割成8塊.把下圖的兩個正方形分割成6個或.用四塊直角邊是3和.把下圖中的等邊三角形分割成8塊.把下圖的兩個正方形分割成6個或.用四塊直角邊是3和4,斜邊是5形狀、大艙B相同的圖形.圍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最大是多少?解:S=5X5=25 4.如圖,公園里有一個正方形的花壇,3_丁7…一一司有 1/米寬的走道.如果走道的總面積是平方米,那么中間花壇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產(chǎn)解:12+4=3(平方米) 匚3+1=3(米)S=(3—1)X(3—1)=4(平方米〕129.將下圖所示長方形分割成形狀、大小都相等的六小塊,使每塊所含數(shù)字的和都相等.10.用1X1,2X2,3X3的少要用多少塊?(4塊)?知識引領?/J5E;亍3排:成一恬11*「曲大正方形,則最小的正方形至7X35755曾寸3族’5得性妒!5535573有些數(shù)學競賽題,給出的許多條件之間往往縱橫交錯,層次眾多,我們不能憑空想象,而是要學會有根有據(jù)地想問題,這就需要我們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數(shù)學和邏輯推理之間有密切的關系,要通過邏輯推理的練習訓練思維的邏輯性、嚴密性和靈活性,提高智力水平.?經(jīng)典題例?例1如圖,前兩個天平平衡,要使第三個天平也平衡,左端要放幾張梅花?解析我們先估計一下.放4張梅花顯然不夠(第三個天平右邊的黑桃、方塊均多于第一個天平).放8張梅花又太多了:將前兩個天平的梅花合并,一共8張,相當于將方塊、黑桃也合并,即5張黑桃、6張方塊合在一起,才等于8張梅花,合并后,與第三個天平相比,黑桃多出5—3=2(張),方塊多出6—5=1(張).從第二個天平看出,2張黑桃、1張方塊合起來,正好是2張梅花(左、右各取一半).于是從8張梅花中去掉2張,即在第三個天平的左邊放6張梅花,兩邊正好平衡.例21000個人中至少有1個人說假話,而這1000人中的任意兩個人,總有1個人不說假話,這1000人中不說假話的有多少人?有多少人說假話?解析要保證1000人中的任意兩個人中,總有1人不說假話,可以理解為以下兩種情況:任意兩個人中1人說假話,1人不說假話或者任意兩個人中兩人都不說假話,所以不能有兩人說假話.這1000人中,不說假話的有999人,說假話的只有1人.例3丁丁、光光和園園三位小朋友分別出生在成都、重慶、達州.已知:(1)丁丁從未到過成都;(2)成都出生的小朋友不叫光光;(3)光光不出生在達州.問:三個小朋友各出生在哪里?解析這是一道簡單的邏輯推理題.我們從題中給出的已知條件入手進行分析.條件(2)和(3)都是關于小朋友光光的,從中可以看出光光既不出生在成都也不出生在達州,所以光光出生在重慶.再由條件(1)“丁丁從未到過成都”得出丁丁不出生在成都,所以丁丁出生在達州.那么,只能是園園出生在成都了.例4甲、乙、丙三位老師分別教語文、數(shù)學、英語課.已知:(1)每位老師只教一門課;(2)甲上課全用漢語;(3)英語老師是一個學生的哥哥;(4)丙是一位女老師,她比數(shù)學老師活潑.問:三位老師各上什么課?解析題目中給出了四個條件,從哪里著手進行分析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一般來講,較為復雜的條件給出的信息較多,以此作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是比較好的選擇.題目中條件(4)“丙是一位女老師,她比數(shù)學老師活潑”可以得出丙不教數(shù)學,而且是位女老師.而條件(3)“英語老師是一個學生的哥哥”可以得出,教英語的是位男老師,所以內(nèi)也不教語文.條件(2)“甲上課全用漢語”可以得出甲不教英語,因為“每位老師只教一門課” ,所以甲只能是教數(shù)學.由此可以推出乙教英語.例5一只乒乓球裝在ABC三個盒子里,盒蓋上分別標有一句話:A盒:乒乓球在此盒;B盒:乒乓球不在此盒;C盒:乒乓球不在A盒.這三張標簽中,只有一張是正確的,問乒乓球在哪個盒子里?解析上面三張標簽中,A盒上的標簽與C盒上的標簽互相矛盾,不可能全正確,也不可能全錯誤,而必須是一個正確一個錯誤.由于三張標簽中只有一張是正確的,而AC盒中有一盒是正確的,那么可判斷B盒一定是錯誤的,所以球一定在B盒中.這題也可以用枚舉法分析解答,把題目分為球在A盒中,球在B盒中或球在C盒中三種不同情況進行列表分析:標簽內(nèi)容球在A盒|球在B盒球在C盒A盒:乒乓球在此盒VXXB盒:乒乓球不在此盒VXVC盒:乒乓球不在A盒XVV觀察“球在A盒”這一列有兩個,表示有兩張標簽正確;同樣“球在C盒”這一列有兩個,也表示有兩張標簽正確;只有“球在B盒”這一列只有一個,說明只有一張標簽正確,與題目中條件吻合.例64支球隊,每兩隊比賽1場.每場勝隊得3分,負隊得0分,平各得1分.已知賽完各隊的得分分別為2、3、4、5.問第4名負于哪個隊?解析第1名得分最高(得5分),似乎第4名應當負于第1名.但仔細分析,結論卻并非如此.每個隊賽了3場,所以得5分的隊,3場的分數(shù)是3,1,1(否則,和不會是5);得4分的隊,3場的分數(shù)是3,1,0;得2分的隊,3場的分數(shù)是1,1,0.得3分的隊,則有兩種可能:3,0,0或者1,1,1.需要研究一下:這兩種可能都存在呢?還是只有一種可能,是哪一種可能?由于每個平局產(chǎn)生兩個1,所以在上面各隊各場的分數(shù)中,1的總個數(shù)是偶數(shù).因此,得3分的隊,3場的分數(shù)只能是1,1,1.得4分的隊勝了1場(有1個3分).它勝在哪個隊呢?只能勝得2分的隊.因為只有兩個隊輸過,即得4分的隊與得2分的隊.得4分的隊當然不能勝自己,只能勝得2分的隊.換句話說,第4名負于第2名.?應用與探究?.有三個好朋友在談論這次考試的成績.小明說:“小紅的分數(shù)比小強高”;小紅說:“小明的分數(shù)比小強高”;小強說:“小明的分數(shù)比小紅低”.這三人中誰的分數(shù)最高?誰的分數(shù)最低?(小紅最高,小強最低).有這樣的一個月份:星期六的天數(shù)比星期五的天數(shù)多,星期日的天數(shù)比星期一的天數(shù)多.這個月的6號是星期幾?(星期四).某年的一月份,有五個星期二與五個星期四,那么這一年的 1月12日是星期幾?(星期六).趙老師、孫老師、李老師三人各教語文、數(shù)學、英語中的一科.已知趙老師不教數(shù)學,孫老師既不教語文也不教數(shù)學,那么教數(shù)學的是哪位老師? (李老師).房、胡、唐三名老師分別來自重慶、達州、遂寧,分別教數(shù)學、歷史、生物.已知:唐老師不是達州人,胡老師不是遂寧人;遂寧的老師教生物;達州人不教數(shù)學;房老師教數(shù)學.那么唐老師教什么課?(生物).一大老師發(fā)現(xiàn)全班50個學生中有學生沒戴紅領巾,并且任何兩個學生之間必有一個帶了紅領巾,那么共有多少人沒戴紅領巾? (1個).有4盆水,如果全部倒入小桶內(nèi),需要3只小桶;有5大杯水,如果全部倒入盆內(nèi),能裝滿2盆.現(xiàn)有20大杯水,如果改用小桶來裝,需準備幾只小桶?(6只).A、B、C、DE五組拔河比賽,每兩組都賽一場,規(guī)定勝者得2分,負者不得分.已知比賽結果如下:A與E并列第一名;B是第三名;C和D并列第四名.那么B的得分是多少分?(4分).全校要選一個代表去參加會議,候選人有甲、乙兩個人,共121人參加選舉,每人選一人.開票中途累計:甲已獲45票,乙已獲35票.最后得票多的當選,那么甲至少還要獲多少票能當選?(16票)10.傳說中有一個小國,這個國家的人有一半人說謊話,另一半人說真話.有一天,這個國家的一群人,來到一個酒店,圍坐在一個圓桌旁.已知,說謊話的與說真話的相間隔坐(即一個說謊話的人旁邊是說真話的人).這時,其中的一人對服務員說:“給我們每人來一杯水,總共13杯.”請問:說話的這個人是說真話還是喜歡說謊話的人? (說假話)第十二講定義新運算?知識引領?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加法、減法、乘法、除法運算,這些運算,即四則運算是數(shù)學中最基本的運算,其意義、符號和運算定律已被大家熟悉.很多時候,為了某種需要,常把許多含有加、減、乘、除的運算用一個代表符號表示.這樣的運算及符號在課本中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通過學習這些知識,對于同學們開闊視野、拓展思維都會大有好處.?經(jīng)典題例?例1設a,b者B表示數(shù),規(guī)定az\b=3Ma—2Mb.(1)求:3A2=?2A3=?(2)如果已知4Ab=2,求b=?解析本題規(guī)定的運算的本質是用運算符號前面的數(shù)的 3倍減去符號后面的數(shù)的2倍.3A2=3X3-2X2=52A3=3X2-2X3=0(2)因為4△b=3x4-2^b=12-2b,那么12—2b=2,解出b=5.例2定義運算◎為A?B=AXB-(A+B),求:(1)7011=? (2)1205=? (3)120(304)=?解析新運算符號前后兩個數(shù)之積減去這兩個數(shù)之和,注意有括號的先計算.7011=7X11-(7+11)=5912?5=12X5—(12+5)=43120(304)=120[3X4—(3+4)]=1205=12X5—(12+5)=43例3已知2*3=2+22+222=246,3*4=3+33+333+3333=3702.求:(1)3*3=?(2)5*4=?(3)若1*x=123,求x=?解析觀察已知兩個等式可以發(fā)現(xiàn),定義的是連加計算,第一個加數(shù)是“*”前面的數(shù),且后一個加數(shù)都比前一個加數(shù)多一位,但數(shù)字相同,而“ *”后邊的數(shù)恰好是加數(shù)的個數(shù).3*3=3+33+333=3695*4=5+55+555+5555=61701*x=1+11+111+...+£..1=123x個1倒著算,123—1=122122-11=111111-111=0即1+11+111=1*3=123所以x=3例4設a為大于1的整數(shù),規(guī)定a*b=ab+a-b(如:3*5=3X5+3-5=13).計算:(4*6)*(6*4)=?解析a*b是這樣計算的:先求a與b的乘積,再求此乘積與a的和,最后再減去b.(4*6)*(6*4)=(4X6+4—6)*(6X4+6—4)=22*26=22X26+22-26=568這個例子說明4*6w6*4,計算時要嚴格按照運算順序,且先算括號內(nèi)的.例5對于正整數(shù)a與b,規(guī)定a*b=ax(a+1)x(a+2)M..x(a+b-1).如果(x*3)*2=3660,見B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