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文化之宗教篇_第1頁
隋唐文化之宗教篇_第2頁
隋唐文化之宗教篇_第3頁
隋唐文化之宗教篇_第4頁
隋唐文化之宗教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一、隋唐文化(一)隋唐佛教1.佛教何時傳入中國問題——佛教在西漢末年傳入中國,博士弟子秦景憲從大月氏使臣伊存學佛經(jīng)。對此說法,學界爭論不一:⑴秦漢說:有人說早在西漢中期武帝時,甚至秦始皇時期,佛教就已經(jīng)傳入中國。⑵東漢說:據(jù)文獻記載,東漢明帝時佛教確已傳入中國,明帝夜夢神人后知為佛,曾遣派蔡愔西行拜佛求經(jīng),蔡與大月氏僧人攝摩騰、竺法蘭一起到洛陽,并用白馬馱回佛經(jīng),明帝將他們安置于白馬寺。2.東漢至南北朝時期發(fā)展狀況——東漢時期,佛教僅在統(tǒng)治階級上層中流傳,三國以后傳入民間,東晉十六國時期,佛教在南北方開始迅速發(fā)展,南北朝時期,由于南北統(tǒng)治者大力提倡,佛教進入大發(fā)展時期?!铣蟀l(fā)展:梁武帝“南朝四百八十寺”,建康城里有佛寺五百多所;北魏有寺院三萬余所,僧尼二百多萬。南北朝雖曾兩次滅佛和范縝的佛,但沒有動搖它的根基。3.隋朝大力倡導佛道——公元574(建德三年)周武帝禁斷佛道,但577年死去,580年楊堅執(zhí)政后,宣布恢復佛道二教,令舊時沙門道士重入寺觀傳教。581年,楊堅即帝位,“詔境內之民任聽出家,仍令計口出錢,營造經(jīng)像?!狈鸾檀笮?,民間流行佛經(jīng),比儒經(jīng)多數(shù)十百倍。文帝晚年,更崇尚佛道,壓倒儒學。仁壽年間,“廢天下之學,唯存國子一所,弟子72人”。⑴隋文帝重佛道、輕儒學原因:①他在佛教寺院降生,后為女尼(智仙)收養(yǎng),他利用佛教神化自己,鼓吹隋代周是天意。為鞏固統(tǒng)治,他取消周武滅佛禁令,聽任出家。②佛道二教自身發(fā)展已成氣候,佛教宣傳因果報應、生死輪回,道教提倡清靜無為,兩者都要人民安分守己,逆來順受,具有麻痹人民斗志、平息人民反抗的作用。③楊堅代周建隋,這種篡權活動不符合儒家倫理道德,用儒家思想無法解釋,因此只能到宗教中去尋求理論根據(jù),用宗教來解釋這種篡權行為?!獰凵吓_后,亦大力提倡佛教。出外巡游都帶僧尼(游江都專給僧尼配備船只),所以隋代佛教又發(fā)展起來,剃度僧尼23.62萬名,建寺院3985所。佛教在隋代的恢復,為它在唐代興盛奠定基礎。4.唐初統(tǒng)治者重視佛教思想統(tǒng)治功能⑴唐太宗時期——把儒、道、佛作為他進行思想統(tǒng)治的三項工具,他的態(tài)度是尊道、崇儒、禮佛,三教并重。①尊道:因為李淵、李世民尊奉道教教主李耳為祖宗。②崇儒:因為儒家思想是各項封建制度的理論基礎。太宗曾把儒學比作水,自己則如魚,一刻也不能離開。③禮佛:因為從整個社會來看,信佛者遠遠超過信道者,因而太宗需要更多地利用佛教,盡管他把道教排在佛教前面,但他私下對佛徒們說:實際上他最先重視的是佛教,建國最先修的是佛寺,早于修建道觀,把道教放前有特殊原因,希望體諒其苦衷?!诖罅μ岢鸾?,如曾賞賜少林寺土地四十頃,水碾一具;當玄奘從印度取經(jīng)回國,太宗對他優(yōu)禮備至,資助他譯經(jīng),為他撰寫《大唐三藏圣教序》(現(xiàn)存大雁塔),并經(jīng)常召他入宮,抬高佛教身價,擴大其影響?!?3歲出家,貞觀三年(629)26歲,登上西去的旅程,在印度著名寺院那爛陀寺學習,642年,戒日王特地為玄奘在曲女城舉行一次規(guī)模盛大的學術辯論大會,以玄奘為論主,竟無一人能難倒他。——貞觀19年,玄奘從印度返回長安,他把赴印度所見情況寫成《大唐西域記》一書,這是研究唐代中外交通、佛教、古代印度等國的重要史料?!驶貒螅陂L安大慈恩寺主持翻譯佛經(jīng),唐以前,譯經(jīng)都是由外來僧人主持,而玄奘精通梵文,學風嚴謹,譯經(jīng)便由他為主,前后譯經(jīng)1335卷,逐漸改變外國僧人主譯慣例。⑵武則天時期——武氏為了給自己篡權做女皇制造輿論,武則天極力推崇佛教,籠絡僧徒,佛教也由此而發(fā)展,并更大程度地卷入了社會現(xiàn)實政治?!?90年,和尚薛懷義等人進獻《大云經(jīng)》四卷,說武則天是“彌勒下生,作閆浮提(佛教稱人間主),唐氏合微”,迎合了武則天圖謀稱帝的欲望。她即命諸州皆立大云寺,宣講大云經(jīng),當年武則天便改唐為周?!?93年,和尚菩提流志等又上新譯《寶雨經(jīng)》,聲稱菩薩現(xiàn)出女身,要在中國當皇帝,用《寶雨經(jīng)》論證武則天做女皇的合法性?!鋭t天為進一步提高佛教的地位,為表明武周政權除舊布新,還把佛、道座次進行調換,把佛排在道前,并在全國大造佛寺,大修佛像,利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大力支持佛教。佛教在武則天時期達到極盛,成為中國佛教史上的黃金時代。⑶唐玄宗時期:——唐玄宗上臺后,曾于開元年間對佛教進行整頓,沙汰還俗了一部分僧尼,佛教的發(fā)展受到一定限制。5.安史之亂以后——安史之亂以后,社會出現(xiàn)大動蕩,唐王朝的統(tǒng)治開始發(fā)生動搖,階級矛盾等各種社會矛盾加深,統(tǒng)治者不僅需要佛教來寄托自己空虛的靈魂,更需要佛教來麻痹人民,消除人民的反抗情緒,故又大力推崇佛教。⑴唐憲宗崇佛——元和14年憲宗迎佛骨,在全國掀起崇佛狂熱。鳳翔法門寺有佛祖舍利(佛骨),憲宗派人迎至皇宮,供奉三日,又于各名寺輪流供奉,“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產(chǎn)充施者,有然香臂頂供養(yǎng)者”,達到了狂熱的程度,這是唐代一次著名的佛門法事。韓愈因上《諫迎佛骨表》被貶。⑵武宗會昌滅佛①財政危機——佛教勢力興盛同時也帶來一些消極后果,那就是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和勞動力,積聚和耗費大量社會財富,嚴重影響唐王朝的財政收入。武宗即位后憤言“窮吾天下,佛也”。②利益沖突——封建統(tǒng)治者對佛教一向大加利用提倡,但亦須限制在一定范圍內,佛教與唐王朝在經(jīng)濟利益上沖突日益尖銳,終于促成唐武宗下決心“毀佛”。③滅佛措施——會昌五年七月(845年),武宗發(fā)布詔令:兩京各留寺四所,每寺僧尼30人;地方每州留寺一所,規(guī)定上寺20人、中寺10人、下寺5人,其余寺廟限期拆毀,僧尼還俗,寺院財產(chǎn)充公,并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監(jiān)督毀佛執(zhí)行。④民眾響應——毀佛活動得到百姓贊同,僧徒平日作威作福,禍害百姓,早已民憤難平,聞朝廷下令毀佛,都涌向寺廟,皇帝使臣未出潼關,各地寺廟就已被當?shù)匕傩詹鸬貌畈欢嗔?。⑤毀佛成果?/p>

——全國共毀寺4600余所,招提、蘭若(私置寺廟)四萬余所;沒收良田數(shù)千萬畝;勒令還俗僧尼26萬人,釋放寺院奴婢15萬人,均充為兩稅戶。⑥歷史鏈接:——武宗滅佛沉重打擊了佛教勢力,在中國佛教發(fā)展史上,唐武宗與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一起被稱為“三武之禍”。⑦思想常態(tài):——佛教在中國流行七八百年,已根深蒂固,思想意識形態(tài)領域里的斗爭用行政命令確實難以徹底清除,而武宗又于次年三月去世,后繼的宣宗曾當過沙彌,他登皇位,立即改變武宗毀佛政策,在全國復興佛教,佛教勢力逐漸又復蘇過來。⑶懿宗時再次出現(xiàn)崇佛狂潮——武宗滅佛后29年,懿宗又迎佛骨,其規(guī)模和聲勢遠超憲宗:“自京師至寺三百里間,道路車馬,晝夜不絕”。“佛骨至京師,導以禁軍兵仗,公私音樂,沸天燭地,綿亙數(shù)十里”;“富室夾道為彩樓及無遮會,竟為侈靡”;“上(懿宗)御安福門,降樓膜拜”,迎佛骨入禁中之日,宰相以下競施金帛,不可勝計,朝廷迎佛骨的車仗法器,皆飾以金玉、錦銹、珠翠?!薄?987年考古工作者發(fā)掘法門塔基,出土兩代迎佛骨的器物,金銀珠玉器具皆如史書所載,還出土了織金帛、秘色窯瓷器(首次發(fā)現(xiàn)),這是我國唐代考古成績中最大發(fā)現(xiàn),反映了當時手工業(yè)發(fā)展水平。(二)隋唐之際佛教中國化發(fā)展⑴佛教本土化——從北朝末年到隋唐之際,中國佛教開始形成宗派,在唐代主要宗派有天臺宗、法相宗、華嚴宗、禪宗,佛教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漸趨完成,標志著佛教已成為中國本土文化一部分。⑵佛教宗派:①天臺宗:法華宗——形成于隋,是中國佛教史上最早出現(xiàn)宗派。創(chuàng)始人智顗yi居于浙江天臺山,號天臺大師,故稱天臺宗。該宗尊奉《法華經(jīng)》,所以又稱法華宗。②法相宗:唯識宗——玄奘創(chuàng)立,尊奉《成唯識論》(玄奘綜合印度十大論師觀點而成)。法相宗教義煩瑣,不易一般人接受,雖然唐初曾風靡兩京,三四十年后逐漸衰落。③華嚴宗:——以尊奉《華嚴經(jīng)》而得名,創(chuàng)始人法藏,因其學說旨在說明武周統(tǒng)治合情合理,深受武重視,賜其“賢首國師”的稱號,所以華嚴宗在武周時期得到更快發(fā)展。④禪宗:方式——主張靜坐沉思,修行打坐,所以又稱坐禪。衍傳——禪宗相傳由天竺僧人達摩在北魏時創(chuàng)立,至唐中期分為南北兩派(均為五世祖弘忍法師徒弟),興起較晚,影響最大。北派:漸悟成佛——北派首領神秀,注重修行,認為要想成佛,必須刻苦磨煉,認真修行,不斷清除世俗雜念,才能跳出紅塵,漸悟成佛。南派:頓悟成佛——南派首領慧能,主張佛在心內,不在心外,不須苦心修行,只要誠心誠意,凈心自悟,便可頓悟成佛。——南宗提倡頓悟成佛,方法簡單速成,最受社會歡迎。勞動人民生于水深火熱中,盼望早日脫離苦海;統(tǒng)治階級,雖榮華富貴,但也想修個好來世,死后進入天堂,極樂世界?!献诜椒ㄗ詈啽悖私钥尚?,所以在佛教各派中,南宗最受社會歡迎,并最終戰(zhàn)勝各派,成為唐后期流傳最廣教派。二、隋唐道教1.發(fā)展歷程:⑴三國時期:產(chǎn)生階段~農(nóng)民起義輿論工具——道教起源于中國古代巫術,經(jīng)過一些巫師和方士發(fā)展,把巫術和神仙術融合在一起,形成于東漢。張角太平道、張陵五斗米道出現(xiàn),標志道教形成。⑵魏晉南北朝:發(fā)展階段~分派、轉化——三國以后,階級斗爭轉入低潮,道教分化為金丹派和符水派。兩晉南北朝,道教進行自身改造,原有利于農(nóng)民起義部分被清除,使之更適合封建統(tǒng)治需要,受南北統(tǒng)治者重視、推崇,道教開始發(fā)展起來。⑶隋朝:發(fā)展階段~政治功能——在隋朝,道士焦子順曾密呈“受命之符”,假神人說“革周立隋,天所命也”,在內殿設道場,求神幫助,平定王謙叛亂,事果,被尊為天師。⑷唐代:興盛階段~政治功能①高祖太宗時期:——唐建國后,統(tǒng)治者極需鞏固新政權,抬高李唐皇室地位,故李淵、李世民把自己說成李耳后代,以示李唐建立政權是上天旨意,道教深受尊崇。統(tǒng)治者大力提倡道教,把道排在佛前,道教首受殊榮。②高宗時期:——唐高宗尊太上老君為玄元皇帝,并規(guī)定道士女冠隸屬宗正寺(掌管皇族事務,宗室家譜、名籍),再次向人們強調太上老君和李唐皇室家族關系,提高道教社會聲望。③武周時期:——武氏革唐建周,大殺李唐宗室,不需攀附太上老君;她做女皇是靠佛教制造輿論,因此在排序上佛先道后,但并沒廢除道教。④唐玄宗時期——玄宗時期復唐初之舊,大力提倡道教,把排次又改正過來—道先佛后;下令各州都建老子廟、樹老子像;京師設立專門講習道教的學校—崇玄學,置博士助教各一人,學生百人,后又置大學士一人,由宰相兼任,各級學校都開設道教經(jīng)典課;在科舉考試諸科中,增設道家經(jīng)典科目,與明經(jīng)科同樣待遇。從唐初到玄宗天寶年間,由于統(tǒng)治者大力扶植,道教發(fā)展至極盛。

⑤唐中后期——安史亂后唐王朝一蹶不振,道教發(fā)展深受影響,但各代皇帝仍尊崇道教,服仙丹的人更多,象憲宗、武宗、宣宗等人。三、其他宗教——唐朝實行對外開放政策,準許外來宗教傳入。隨著中外交通、文化交流,西方祆教、景教、摩尼教、伊斯蘭教與在中國傳播開來。1.祆xian教:——又稱拜火教,波斯人瑣羅亞斯德所創(chuàng),流行于波期和中亞諸國。教義是宇宙間有光明善神和黑暗惡神互相斗爭,以火為善神加以崇拜。——祆教約在十六國時傳入中國。唐代,一些波斯和中亞商人在長安、洛陽、涼州等地建立祆祠,唐承齊隋之制,置薩寶府管理祆教事務。2.景教:——基督教別支,敘利亞人聶斯脫利斯所創(chuàng),流行于波斯?!懹^九年景教教士阿羅本從波斯來長安,景教開始在中國流傳。天寶年間,其傳教場所改稱大秦寺,西安碑林現(xiàn)存周至縣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是景教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