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zhàn)中的插曲(用)_第1頁
大戰(zhàn)中的插曲(用)_第2頁
大戰(zhàn)中的插曲(用)_第3頁
大戰(zhàn)中的插曲(用)_第4頁
大戰(zhàn)中的插曲(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大戰(zhàn)中的插曲語文部編版

高二選擇性必修上

目標:1.梳理脈絡,了解紀實性文學的特點2.理解文中插入材料的作用3.感受中國軍民的人道主義精神聶榮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chuàng)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有這樣一場戰(zhàn)役,它由八路軍在華北敵后發(fā)動,參戰(zhàn)兵力達105個團,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5人。這是哪一場戰(zhàn)役?百團大戰(zhàn)百團大戰(zhàn)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后發(fā)動的一次大規(guī)模進攻和反“掃蕩”的戰(zhàn)役,由于參戰(zhàn)兵力達105個團,故稱“百團大戰(zhàn)”。百團大戰(zhàn)是抗日戰(zhàn)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qū)發(fā)動的一次規(guī)模最大、持續(xù)時間最長的戰(zhàn)役。百團大戰(zhàn)分為3個階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為第一階段,中心任務是摧毀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為第二階段,主要任務是繼續(xù)破壞日軍的交通線,并摧毀日軍深入抗日根據地的主要據點。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為第三階段,主要任務是反擊日軍的報復性“掃蕩”。百團大戰(zhàn)寫作背景抗日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后,由于日本戰(zhàn)線拉到太長,各種戰(zhàn)略物質緊缺,由此日本采取了“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方略,加緊對淪喪區(qū)礦產資源的掠奪。井陘煤礦就是日本掠奪我國煤炭資源的最大陣地,當時的井陘礦是我國三大煤礦之一,而且戰(zhàn)略位置極其重要,礦區(qū)有鐵路直通正太鐵路,往東可迅速出擊石家莊,往西據守娘子關天險,最重要的是源源不斷為日寇提供燃料。1940年8月20日,百團大戰(zhàn)正式開戰(zhàn),井陘煤礦成為八路軍首要攻占目標。此次破襲戰(zhàn)不但打擊了日軍,解放了3000曠工,還徹底毀滅了井陘煤礦,即使日軍運來全部設備重新安裝開工,恢復生產至少半年,這對物質本已十分緊張的日軍是個極大打擊,起到了釜底抽薪作用,被華北日軍形容為“挖心之戰(zhàn)”。題目解說大戰(zhàn)中的插曲“大戰(zhàn)”:抗戰(zhàn)時期的“百團大戰(zhàn)”“插曲”:“比喻連續(xù)進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在文中指拯救兩個日本小姑娘的故事。作用:(1)點明了這一事件深厚的歷史北景(2)說明了它的特殊性——不是戰(zhàn)爭主要部分,而是“插曲”(3)顯得耐人尋味,強調了事件的美好性。預習檢查1.明確字音井陘(xíng)殞命(yǔn)兵戎相見(róng)輾轉(zhǎn)孤苦伶仃(língdīng)顛簸(diānbǒ)襁褓(qiǎngbǎo)幡然(fān)無辜(gū)2.解釋詞語刀光劍影:形容激烈的廝殺、搏斗或殺氣騰騰的氣勢。孤苦伶仃:形容孤獨困苦,無依無靠。翻山越嶺:翻越不少山頭。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背井離鄉(xiāng):離開自己的故鄉(xiāng),到外地生活。兵荒馬亂:指社會秩序不安定。形容戰(zhàn)爭期間社會混亂不安的現(xiàn)象。來龍去脈:指山脈的走勢和去向?,F(xiàn)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化干戈為玉帛:比喻使戰(zhàn)爭轉變?yōu)楹推?、友好。兵戎相?發(fā)生武裝沖突。兵戎,指武器、軍隊。預習檢查探究【思考1】分析第一段的作用。明確第一段總寫戰(zhàn)時的生活也會有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道出百團大戰(zhàn)中,拯救日本小姑娘的事情給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思考2】本文的敘述順序是怎樣的?明確本文采用倒敘的方式,先說現(xiàn)在,對于戰(zhàn)時生活的總結和感受,然后引出“插曲”,開始講述故事,交代原委和心情。探究【思考3】鑒賞句子①前線部隊不能帶著兩個孩子參加戰(zhàn)斗,他們請示我如何處理,我答復他們: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揮所來。明確“立刻”表明聶榮臻對這件事情的關心和重視,體現(xiàn)了高度的責任心和大愛之心。探究【思考3】鑒賞句子②小孩子還挺有意思,開始不肯吃,我用水把梨沖洗了以后,她才接了過去。……這個大一點兒的孩子一直跟著我,常常用小手拽著我的馬褲腿,我走到哪里,她跟到哪里。明確兩處描寫,形成鮮明對比,表現(xiàn)了聶榮臻對孩子的關愛,給了孩子安全感,讓孩子對他產生了依賴感,這為下文寫孩子從日本來中國探親謝恩做了鋪墊。探究【思考4】作者寫給日本官兵的信包含幾層含義?初衷和目的是什么?【思考5任務設計7】分析形象

本文塑造了聶榮臻元帥怎樣的形象特征?請簡要分析。【思考6任務設計4】本文是如何體現(xiàn)中國軍隊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的?【思考7】為什么救助日本小姑娘的事會成為中日友好的“佳話”?探究【思考4】作者寫給日本官兵的信包含幾層含義?初衷和目的是什么?明確信件一共包含三層含義:第一層,揭露并強烈譴責了日軍侵略中華的暴行,痛斥戰(zhàn)爭給百姓帶來的苦難;第二層,指明中國人民抗戰(zhàn)的決心和倡導的的人道主義精神;第三層,提出希望,希望日軍與中國士兵齊心合力,謀求解放,謀求和平。目的:在打仗的過程中,還要對敵軍進行政治工作,以宣揚和平和人道主義精神。探究【思考5任務設計7】分析形象本文塑造了聶榮臻元帥怎樣的形象特征?請簡要分析。明確①重情義、有情懷。對戰(zhàn)爭中發(fā)生的一些小事兒,能夠記憶猶新、如數家珍,并且用善意和理智來看待戰(zhàn)爭中的人和事兒。②心思細膩、縝密。在考慮到兩個孩子究竟怎么辦的時候,把是由自己撫養(yǎng)還是送回去的每一種情況的利弊都加以權衡,體現(xiàn)了辦事的細心和周全。③有高度的責任心和熱心。當前線部隊請示如何處理兩個小姑娘的時候,聶榮臻說道:立刻把孩子送到指揮所來。體現(xiàn)了對部隊、對孩子、對工作、對人民的高度責任感。④平易近人,慈愛親切。例如:那個稍大些的孩子,很討人喜歡,我牽著她的手,拿來梨子給她吃。⑤運籌帷幄、精明干練,有真知灼見。例如:我是這樣考慮的,我們進行抗日戰(zhàn)爭,這中間不只是打仗的問題,還要注意不失時機地對敵軍進行政治工作。能夠看到長遠的發(fā)展。⑥胸懷寬廣,有人道主義精神。在中日對戰(zhàn)的特殊時期,能夠不計嫌隙,救助日本小姑娘。探究【思考6任務設計4】本文是如何體現(xiàn)中國軍隊的革命人道主義精神的?明確①救日本小姑娘。孩子是無罪的,也是戰(zhàn)爭的受害者,對日本人民盡最大力量進行愛護和關心。②通過一封寫給日本官兵的信,表達去齊心合力共謀和平的愿望。③通過聶榮臻元帥的講述。探究【思考7】為什么救助日本小姑娘的事會成為中日友好的“佳話”?明確①日本軍國主義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給中日兩國人民都帶來了巨大的災難。②聶榮臻細心救助日本小姑娘,充分反映了八路軍的人道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這種精神深深感動了愛好和平的日本人。③幾十年后,美穗子回訪中國當面感謝聶榮臻,并積極從事中日友好活動,這和聶帥救助前后呼應,反映了兩國愛好和平人士的共同愿景。探究【思考8】試分析本文有哪些藝術特色。明確①本文運用了倒敘的方式,以回憶的形式,展開敘述,更有趣味性,增強文章的可讀性,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②本文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和動作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更加的真實可感,刻畫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如:我考慮,或是有我把她們養(yǎng)起來。③本文用詞精煉,富于變化,更加準確形象。如“我牽著她的手”,“把那個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懷里”,“常常用小手拽著我的馬褲腿”等。④夾敘夾議。在敘述故事的過程中,有對落難百姓的同情,對小女孩的關愛,還有對日軍暴行的披露和對未來發(fā)展的看法。內容更加豐富,主旨更加深刻。⑤以第一人稱來講述,語言淺白,口語化,更真實,情感更充沛。聶帥的回憶錄語言淺白,用口語的形式進行敘述,娓娓道來。使讀者仿佛在聆聽一位長者在敘述往日的故事,閱讀起來幾乎沒有障礙。同時在文中,聶帥充滿了感情,表現(xiàn)出對日本軍國主義的憤慨和譴責,同時又表現(xiàn)對和平的向往。探究

我們八路軍決不搞日本侵略軍那一套。日本法西斯推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不知殺害了我們多少無辜的群眾,孩子,嬰兒也不能幸免,慘無人道到了極點。我們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對被俘士兵我們決不傷害,對日本人民我們不僅不傷害,還要盡最大力量給予愛護和照顧。人民軍隊的性質

人民軍隊的性質:正義之師、文明之師、威武之師

我八路軍本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斗到底,必當與野蠻橫暴之日閥血戰(zhàn)到底。小“插曲”見大境界大戰(zhàn):炮火轟鳴刀光劍影小插曲:全力救助,至仁至義我缺醫(yī)少藥救治日本副站長、女嬰救死扶傷我條件艱苦盡我所能安頓日本女孩仁至義盡日閥:燒殺淫掠我對日本平民:決不為仇國際主義小舉止:全心全意大精神:救死扶傷人道主義中國古代的兵家智慧【拓展賞析】

孫武的《孫子兵法》云:“百戰(zhàn)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庇衷啤肮噬媳ブ\,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解讀:戰(zhàn)而屈人之兵,憑借的是實力,克敵的同時敵傷一千白傷八百,給自己帶來消耗和損失。但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是最完滿的結果,是兵家的理想境界。也體現(xiàn)中華民族的不是好戰(zhàn)的民族,是愛好和平,具有深厚人文涵養(yǎng)的民族。【賞析】有關戰(zhàn)爭的名言

1、我從不主張戰(zhàn)爭,除非為了和平。——格蘭特2、黃金和財富是戰(zhàn)爭的主要根源?!髻?、沒什么比中了彈卻安然無恙更讓人興奮的事情了。——丘吉爾4、永遠不要在敵人犯錯誤的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