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20-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冊教案優(yōu)秀4篇一、教學目標:
1、知道主要的地形類型,能夠說出主要地形類型的特點。
2、了解外力作用對地形影響,并能依據(jù)當?shù)貭顩r說出1—2種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特點。
二、教學重點:
地形類型、外力作用對地形影響。
難點:主要地形類型特點、外力作用對地形影響。
三、教具:
沙盤、水、小風扇。
四、教學方法:
爭論法
五、教學過程
引入:我們的家園地球表面70%是海洋,30%是陸地而這陸地并不是平坦的,而是由各種形形色色的地形構成的。對于這些地形我們的地理學家給它們取了相應的名字。它們各叫什么、有什么特點呢?
讀圖4—48———4—51思索并分組爭論:地形主要有那些類型?各有什么特點?
代表發(fā)言:(地形:丘陵、山地、平原、高原、盆地等)
依據(jù)P154表格要求完成表格
地形類型海拔相對高度
丘陵有高有底小
平原地面寬廣地表起伏小小
山地較高有明顯起伏大
高原極高頂面較大起伏小大
提問:我們的家鄉(xiāng)有那些地形類型?這些類型對我們家鄉(xiāng)經(jīng)濟有什么作用?
分組爭論:
代表發(fā)言:
老師小結:我們的家鄉(xiāng)的確有很多礦,開采這些礦對我們生活水平提高有好處,但是我們以前的家鄉(xiāng)是山清水秀、魚羊成群。你們的父輩不合理的開發(fā)以使我們的家鄉(xiāng)上無一片凈空、下無一片凈土水中無魚,自然界已經(jīng)開頭給我們懲處了。合理開發(fā)資源還我清山綠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過渡:通過前面我們大家的爭論知道了地形主要有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等,那么它們是怎樣形成的呢?
同學回答:(山脈是由板塊碰撞形成的等。)
老師再問:那么我們家鄉(xiāng)的山上的溝谷是怎樣形成的呢?
同學爭論:
老師演示小試驗:
①用水從沙盤中“山”的頂部沖下。
②用小風扇吹沙盤中的“山”。
老師講解:降水沖刷、風蝕這都是地球表面外力的作用,在不同地區(qū)由于外力作用的千差萬別形成了很多特別的地形。
對比圖4—60至4—65看書P157內容。
同學爭論:引起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外力因素及我們家鄉(xiāng)地形變化的主要外力因素。
老師小結:地球的巨大內力是地形的塑造者,而外力則是地形的雕刻師,雕刻出千奇百態(tài)的特別地形。外力的作用對地形的影響是緩慢而長久的。
思索:地球表面的形態(tài)是內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那么誰發(fā)揮較大的作用呢?(有時是內力、有時是外力。)
課堂總結:
布置作業(yè):P158、2
板書設計: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圖
一、地形的類型
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
二、地形的變化
1、地球內力的作用。流水沖刷
2、地球表面外力的作用風蝕
冰川移動等
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圖第2課時
上方鎮(zhèn)學校:徐建平
一、教學目標:
1、能依據(jù)等高線的特點讀簡潔的等高線地形圖,能舉例說明等高線地形圖在生活和生產中的用途。
2、知道繪制等高線的地形圖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判讀簡潔等高線地形圖。
難點:繪制等高線的地形圖的方法。
三、教具:老齡土做的山模型(濕土做好晾放一天)、小刀、明膠片做的山模型、等高線地形圖等。
四、教學方法:試驗爭論法
五、教學過程
引入:通過前面我們爭論我們得出地形有丘陵、平原、山地、高原、盆地等。那么我們可用什么方法把它們表示到地圖上呢?
讀圖4—52,爭論關于珠穆朗瑪峰的學問??捎檬裁捶椒ò焉椒灞硎驹诘貓D上?是否看到過表示地形的地圖。
同學爭論:
代表發(fā)言:(等高線地形圖。)
提問:等高線地形圖是什么呢?
分組試驗:(要求把老齡土做的山峰,用刻度尺量出高度,按1厘米高度差用小刀刻畫出等高線,做好后把山峰放在白紙上。)
老師巡回指導
同學爭論:(P155、1、2、3問題,重點是2、3兩問題。)
同學代表發(fā)言:(把等高線繪制到白紙上同學方法有多種)
老師選其一種進行示范:
步驟:①用硬棒從“老齡土做的山模型”山頂直插入究竟。②用小刀按等高線依次橫切“山”但不能切斷其中硬棒。③把切好的“土串”正放在白紙上,用筆沿山腳輪廓在紙上描出最下面的等高線。④把第一條到其次條等高線之間的`“土塊”從“土串”上卸下,再用筆沿其次條等高線在紙上描出輪廓等高線,依次在白紙上描出相應的等高線。
同學分組試驗:(要求同學盡可能按自己的方法做。)
老師巡回指導
同學展現(xiàn):
老師小結且提問:等高線繪制在白紙上外形是怎樣的?(閉合的曲線)
老師講解:對于真正的等高線地形圖實際上是將不同高度的等高線投影到同一個平面上來表示起伏的地形。
老師演示:等高線投影1(自制的有陡坡、緩坡、山峰的明膠片山體模型)
等高線投影2(有鞍部、山谷、峭壁的明膠片山體模型)
同學爭論:(陡坡、緩坡、山峰、鞍部、山谷、峭壁、山脊的等高線分布特點)
代表發(fā)言:
老師小結:(陡坡等高線密、緩坡等高線疏、山頂?shù)雀呔€呈封閉狀由內向外海拔增高、鞍部兩條等高線凸出部位相對、山谷等高線向海拔較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山脊等高線向海拔較低處凸出、峭壁等高線重疊。)
同學讀圖4—56、4—57完成P156的表格
練習:對比等高線地形掛圖由同學找出圖中山峰、山谷、陡坡、緩坡、峭壁、鞍部等。
思索:盆地的等高線有什么特點?
初一地理教學設計范文大全篇二
1、地球的外形是什么?
2、怎樣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儀?
4、地球儀與地球的區(qū)分。
導入新課:通過地球儀我們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討論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狀況。上并拿出教具──地球儀。
提問:大家看看你們做的地球儀與老師的地球儀除了大小外還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處:地軸、南極、北極。不同之處:大家有沒有發(fā)覺老師的地球儀上面有許多點和線?這些線就是緯線和經(jīng)線,今日,我們一起學習地球儀上的一個重要的圖示──緯線和經(jīng)線。
板書:一、緯線和經(jīng)線
活動:請同學們概括什么是緯線。
同學概括,補充說明: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叫做緯線。
活動:1.分別請幾位同學上臺用預備好的細繩在地球儀上標示出幾條緯線;
提問:大家有沒有發(fā)覺這些緯線有什么特點?(提示:緯線的外形、長度的變化規(guī)律、指示方向等)
同學思索并回答。
板書:1.緯線
(1)定義: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2)特點:①指示東西方向(與地軸垂直)
②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
③緯線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是的緯線)
請同學們畫出的緯線──赤道,并觀看所畫的緯線是否符合以上特點。
過渡:大家根據(jù)剛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經(jīng)線,經(jīng)線有什么特點,經(jīng)線和緯線有什么不同?
活動:1.分別請同學上來用細繩標示出兩條經(jīng)線;
2、同學與老師共同歸納:連接南北兩極并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叫做經(jīng)線。
引導:與緯線相比,經(jīng)線的特點是什么?
同學回答。
板書:2.經(jīng)線
(1)定義: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特點:①指示南北方向(與赤道垂直)
②每條經(jīng)線都是半個圓
③經(jīng)線的長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緯線、經(jīng)線的定義及他們的特點后,請問同學們地球儀上可以畫出多少條經(jīng)緯線(很多條),為了區(qū)分這些經(jīng)緯線,我們給他們確定了不同的度數(sh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緯度和經(jīng)度。
板書:二、緯度和經(jīng)度
我們先來了解緯度。
引導:首先我們要找到一條0°緯線,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那么0°緯線在哪里,它常常被人們叫做什么名字?
同學觀看課本第8頁,圖F、G并回答。
師生共同歸納:0°緯線就是我們早已熟悉的赤道。
活動:展現(xiàn)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紀念碑的圖片。
同學活動:讓同學上臺在地球儀上查找厄瓜多爾首都基多市,并在標示出基多市。
提問:緯度是從0°緯線開頭的,其度數(shù)變化有什么規(guī)律?的緯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同學觀看地球儀或課本第8頁,圖F、G并回答。
小結:緯度是由赤道向南北兩極遞增的。的緯度是90°,它們在北極和南極。
承轉:細心的同學會發(fā)覺緯度沿赤道呈兩邊對稱,那么怎樣區(qū)分兩條度數(shù)相同的緯線呢?
(同學思索并回答)
小結:我們把赤道以北的緯度叫北緯,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開頭字母;赤道以南的緯度叫做南緯,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開頭字母。
同學活動:讓兩位同學上臺,一位同學任意指示一條緯線,請另一位在地球儀上找出緯線。
引導提問:假如我們要選擇一條緯線把地球平均分為兩個半球,選擇哪條緯線作為南北半球的分界線最為合適?為什么?
(同學思索并回答)
小結:同學們真聰慧,和科學家們的想法完全全都。我們以赤道為界,把地球平均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同學活動:手拿若干標有緯度的卡片,每組兩位同學任意抽取一張。同學們依據(jù)卡片上注明的緯度,按規(guī)律站成一排(可自標明赤道的那張卡片,幫助同學一起完成這個活動),站好后,每位排隊的同學說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稱。
板書:1.緯度
(l)0°緯線──赤道
(2)緯度的變化規(guī)律;范圍:0°~90°
(3)南北半球的劃分。
引導:根據(jù)我們學習緯度的方法,首先我們找到0°經(jīng)線,同學們找找看0°經(jīng)線在哪里?
敘述:國際上規(guī)定: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的那條經(jīng)線為0°經(jīng)線,又叫做本初子午線。(展現(xiàn)有關格林尼治天文臺的圖片)
同學活動:讓兩位同學上臺標出格林尼治天文臺的也許位置(留意緯度就可以了),然后通過這個地方畫出0°經(jīng)線(本初子午線)。
講授:0°經(jīng)線確定了,那么,按規(guī)定0°經(jīng)線以東稱為東經(jīng),用字母“E”來表示,是英文東方“East”的開頭字母;0°經(jīng)線以西稱為西經(jīng),用字母“W”來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開頭字母。我們看看它的范圍是多少呢?假如先不考慮東西經(jīng),我可以沿地軸繞一圈,也就是說范圍是0°~360°,但是由于我們分了東西經(jīng),所以經(jīng)度的范圍應當是0°~180°,經(jīng)度的變化規(guī)律就是從0°經(jīng)線向西和向東到180°經(jīng)線經(jīng)度漸漸增大。
同學活動:在地球儀上找出東經(jīng)30°、西經(jīng)30°、西經(jīng)150°、東經(jīng)150°這幾條經(jīng)線;
引導:看看在你們找出的東經(jīng)30°和西經(jīng)150°、西經(jīng)30°和東經(jīng)150°這兩組經(jīng)線都有什么特點?它們是不是分別構成了經(jīng)線圈?任何一條經(jīng)線都可以找出與之相對應的一條經(jīng)線和其構成一個經(jīng)線圈。每個經(jīng)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分為兩個均等的半球,同學們想想看哪條經(jīng)線圈最適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同學爭論并回答)
引導同學歸納:以西經(jīng)20°和東經(jīng)160°這兩條經(jīng)線所組成的經(jīng)線圈,作為劃分東西半球的界線。由于這個經(jīng)線圈大部分通過的是海洋,這樣就避開了把非洲、歐洲等一些國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給帶來的不便。
提問:1.北緯肯定在北半球,南緯肯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確?
2、東經(jīng)肯定在東半球,西經(jīng)肯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確?
(同學回答)
板書:2.經(jīng)度
(1)0°經(jīng)線──本初子午線;
(2)經(jīng)線的范圍(0°到180°),經(jīng)度的變化規(guī)律;
(3)東西半球的劃分:西經(jīng)20°、東經(jīng)160°所構成的經(jīng)線圈。
鞏固總結此課。
反饋練習:
1、關于經(jīng)緯線的說法,正確的是()
A.每條經(jīng)線都自成一個圓圈B.緯線長度都相等
C.地球儀上經(jīng)線有360條D.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2、地球赤道周長約為()
A、4萬千米B、8萬千米D、4萬米D、8萬米
3、與120°E經(jīng)線構成經(jīng)線圈的是()
A.60°WB、60°EC、120°WD、120°E
4、本初子午線的經(jīng)度是()
A.180°B、0°C、160°ED、20°W
5、赤道是()
A.劃分經(jīng)度的起點B.東西半球的分界線C.南北半球的分界線D、90°緯線
6、東半球的經(jīng)度范圍是()
A.0°和180°之間B、20°W以西到160°EC、0°E和160°W之間D、20°W以東到160°E
1、關于地球半球的敘述,正確的是()
A.20°N未必位于北半球B.150°E經(jīng)線未必位于東半球
C.任何一個緯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為兩個相等的半球
D.任何一個經(jīng)線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為兩個相等的半球
2、關于經(jīng)度、緯度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A.經(jīng)度越大離本初子午線越遠B.緯度越高,離赤道越近
C.的經(jīng)度是360°D.180°經(jīng)線以東經(jīng)度越來越大的為東經(jīng)
板書設計:
一、緯線和經(jīng)線
1、緯線
(1)定義:與地軸垂直,并環(huán)繞地球一周的圓圈
(2)特點:①指示東西方向(與地軸垂直)
②每條緯線都是一個圓
③緯線的長度不相等(赤道是的緯線)
2、經(jīng)線
(1)定義:連接南北兩極并且與緯線垂直相交的半圓
(2)特點:①指示南北方向(與赤道垂直)
②每條經(jīng)線都是半個圓
③經(jīng)線的長度全部相等
二、緯度和經(jīng)度
1、緯度
(l)0°緯線──赤道
(2)緯度的變化規(guī)律;范圍:0°~90°
(3)南北半球的劃分。
2、經(jīng)度
(1)0°經(jīng)線──本初子午線;
(2)經(jīng)線的范圍(0°到180°),經(jīng)度的變化規(guī)律;
(3)東西半球的劃分:西經(jīng)20°、東經(jīng)160°所構成的經(jīng)線圈。
初一地理教學設計篇三
地球的外形和大小
教學目標學問與技能讓同學知道地球是個不規(guī)章的球體,地球與赤道的平均半徑以及赤道周長
過程與方法通過設計探討地球外形的滑動和相關事例,用簡潔的方法證明地球的外形
情感態(tài)度
價值觀激發(fā)同學探究地球神秘的奇怪???心和學習地理的愛好,體驗到科學探究的方法,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科學精神,受到科學史和辨證唯物主義的教育。
教學重點地球的大小
教學難點地球外形的熟悉
教學具器材地圖
導學過程批注
(一)新課引入
課前:[歡迎畫面]自制歡迎畫面:世界地圖和一個小姑娘探究頭像及歡迎詞:歡迎你進入地理學問殿堂?。ㄖ圃煲粋€討論地理學科的學術氛圍,利用文字和女孩頭像使氣氛嚴厲?而不失親切。這對剛剛進入地理學習的同學來說很重要,他們有了被敬重的感覺,也激發(fā)他們喜愛地理科學,情愿學習地理學科的愿望。)
(二)新課講授
上課:歡迎大家進入我們的地理學問殿堂!作為一個地球人,你合格嗎?(老師親切地說,協(xié)作黑板文字進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依據(jù)課堂內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設計1﹏5個有關問題,在考察同學的同事引入教學,下劃線處是連接內容。)
1、你觀看到的太陽、月亮、星星是什么外形的?
2、小時候你是否想過“地球是什么外形”的問題?
3、現(xiàn)在你認為地球是什么外形的?你能舉出相關事實進行說明嗎?
4、你怎樣用數(shù)據(jù)描述籃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這些問題可以指定同學回答,也可以大家爭論回答,回答的過程就是談話過程,是師生溝通過程,同學爭論過程,也是從生活升華到科學的過程。讓同學體會到地理學問來源于生活,地理學科討論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問題1:太陽是圓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陽是球形的結論;月亮看起來不同時間外形不一樣,實際上也是球體,至于為什么不一樣,有的同學或許能夠說出來,說不出來也不要緊,告知同學以后我們會討論;星星是點狀的,其實也是球形的,只是由于離我們太遠,就縮小成點了……
問題2:實話實說,鼓舞同學多思索,多觀看。
問題3:球體,這點同學已經(jīng)知道,為什么呢?不同同學獵取這一概念的來源不同,可以任由他們敘說,重在激發(fā)愛好,提高同學參加意識。
追問:假如只是依據(jù)你觀看的現(xiàn)象,你認為地球是什么樣的?平的……古人也和你們有同樣的想法,圍繞地球的外形問題,不同地區(qū)、不同階段的學者曾經(jīng)提出過不同的主見。下面我們了解一下人們對地球外形的探究過程。
引申總結:哪些證據(jù)可以說明地球是一個球體?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遠——大地不是平的。2、月食——地球也是圓的。
3、麥哲倫環(huán)球航行——證明地球是個球體。
同學朗讀《麥哲倫船隊的環(huán)球航行》,依據(jù)人們對地球外形的探究過程請同學們談感受,各抒己見,引導同學明白下列道理:
●科學是經(jīng)過人們的不斷探究,不斷積累而來的,今日認為正確的真理,明天或許就會……所以我們要信任科學但不迷信書本,要敢于質疑并勇于證明之。
●科學技術的進展,為我們供應了進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們對地球的熟悉更設更正確。
●追求真理許多時候要以付誕生命為代價,讓我們向為真理獻身的勇士們致敬!
4、地球衛(wèi)星照片——證明地球是一個球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章球體。
問題4、用手可以比畫出籃球的大小,可要用數(shù)據(jù)說明,就要用到數(shù)學學問,依據(jù)同學已有的數(shù)學學問,應當能夠回答出用半徑就可以求出籃球體積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計算方法同理。
分組活動,完成書中第11頁要求填寫的內容。
老師給出精確?????的地球周長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徑等數(shù)據(jù),并通過以下形象的說法讓同學體會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們乘坐每小時飛行800千米的飛機,沿著赤道繞地球飛行一周,得用50個小時。地球的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這個面積相當于53個我國領土(960萬平方千米)那么大。
二、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學問,有什么收獲?先有同學來說,老師最終總結。
板書設計地球的外形和大小
(一)地球的外形
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guī)章球體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個巨大的球體
赤道周長:約4萬千米赤道半徑:6378千米
極半徑: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徑:6371千米
作業(yè)設計復習
小結
學校地理公開課教案篇四
【課標要求】
運用地圖等資料簡述某大洲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教學目標】
學問與技能
1、能運用地圖等資料簡述某大洲地理位置。
2、能通過地圖和其他資料,嘗試從不同方面說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大洲位置和范圍的學習,引導同學探究發(fā)覺簡述某一地區(qū)位置和范圍的方法。
2、通過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的學習,培育同學的比較思維。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育同學的探究意識,提高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力量。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亞洲的位置、瀕臨的大洋、相鄰的大洲及分界線、范圍大小。
2、教學難點
初步把握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說明某一地區(qū)地理位置特點的方法。來源:Z——k.Com][來源:學,科,網(wǎng)Z,X,X,K]
【教學策略】
依據(jù)課標要求和學問特點,科學制定目標,精確?????指導同學學習方法,通過情景聯(lián)想、資料搜集等感性學問的積累,逐步達到分析、比較、歸納的學習目的,形成區(qū)域地理的學習策略。
【教學預備】
1、老師預備
查詢最新網(wǎng)絡資料,多媒體課件。
2、同學預備
依據(jù)教材的導學問題自學課文,課前搜集有關亞洲位置特點、亞洲范圍和居民生活的圖文資料。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用亞洲的景觀圖片激趣導入,用找同學啟發(fā)引導,體現(xiàn)從地理事實和身邊教起的教學新理念
老師:課件播放亞洲的景觀圖片(如喜馬拉雅山、長城、富士山、泰姬陵等)。你知道這些景觀在哪個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出水果合同范本
- 科技助力腎臟健康與優(yōu)化日常作息
- 2025能源控股集團所屬遼能股份招聘665人(遼寧)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Tetrahydrocannabiphorol-THCP-生命科學試劑-MCE
- it合作合同范本
- 果園招標合同范本
- 生活方式干預對疼痛緩解及生活質量的長期影響
- 系統(tǒng)檢測合同范本
- 2025陜煤電力略陽有限公司招聘(2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科技助力神經(jīng)影像學在老年疾病診斷中的應用
- 2024年山東省安全生產普法知識競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山東省高中自主招生數(shù)學模擬試卷試題(含答案)
- 2024年-ITSS新標準培訓學習材料
- 第2課《讓美德照亮幸福人生》第2框《做守家庭美德的好成員》-【中職專用】《職業(yè)道德與法治》同步課堂課件
- 2024屆廣東省深圳市中考物理模擬試卷(一模)(附答案)
- 前庭功能鍛煉科普知識講座
- 供應鏈戰(zhàn)略布局與區(qū)域拓展案例
- 上海話培訓課件
- 注塑車間績效考核方案
- 初中英語閱讀理解專項練習26篇(含答案)
- 誦讀經(jīng)典傳承文明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