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演化的可能歸宿與估算_第1頁
恒星演化的可能歸宿與估算_第2頁
恒星演化的可能歸宿與估算_第3頁
恒星演化的可能歸宿與估算_第4頁
恒星演化的可能歸宿與估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恒星演化的可能歸宿與估算任何恒星都不能永遠存活下去,在燒盡了核燃料后恒星根據它們自身的質量大小,其最終演變結果通常有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三種可能歸宿。1、較小的恒星(象太陽大小的恒星)通常演化為白矮星,這是人類最早發(fā)現的致密天體。遠在170年前(1834年)德國天文學家貝塞爾就注意到天空中最亮的恒星一開狼星是在以“波浪式”的軌跡向前運動,根據其獨特的運動方式,貝塞爾猜想它可能有一顆暗的伴星,這一伴星后來果然被美國天文學家克拉克在28年后(1862年)發(fā)現,最初人們認為它是一顆直徑很大而又很冷姝紅巨星。然而到了1915年,主要從事光譜研究的美國天文學家沃爾特?亞當斯在威爾遜天文臺觀察這顆伴星的光譜時竟然意外地發(fā)現這顆伴星實際上根本不冷:它是白色的,表面溫度達到800K,比太陽的表面溫度還高2000K。根據推算,這是一顆直徑僅為地球直徑兩倍大小的的恒星,盡管其光度只有太陽的百分之一,旦的質量卻與太陽相差無幾,其密度更高達7x107kg/m3(是水的密度的70000倍)。后來人們把這類體積小、密度大、表面溫度高的而光度低的簡并態(tài)恒星稱為白矮星。理論上的研究結果表明,當恒星經歷紅巨星階段發(fā)生較大的質量損失后,這顆恒星便穿過主序星階段而演化成白矮星。1924年英國物理學愛丁頓根據質量與光度的關系推測,白矮星是質量與太陽相當不能適應致密天體,具有譜線較寬的引力紅移效應。1926年美國物理學福勒用“量子力學”建立白矮星的簡并態(tài)電子氣理論,證明了第四態(tài)物態(tài):簡并物態(tài)(即等離子態(tài))的存在。1931年美藉印度天體物理學家錢德拉塞卡更進一步從理論上推算出,無自轉白矮星質量的上限約為1.44個太陽質量,這就是著名的“錢德拉塞卡極限”(迄今為止人類已發(fā)現了一千多顆白矮星,沒有一顆質量超過上述極限的)。白矮星有很強表面引力和很強的磁場(10口1。3?。?,科學家們早期就是對白矮星譜線的引力紅移的觀察中,找出驗證相對論的實測數據。太陽中的主要元素是氫和氦,這兩種元素加起來占到太陽總質量的98%以上。現在太陽內部的核反應主要是氫氫核結合成氦核,即 2?_0e+4?iH-4He。若取電子質量m=0.91x10-31kg,質子質量m=1.6726x10-27kg,a粒子質量m?=4.6548x10-29kg,則上述核反應每發(fā)生一次的質量虧損為Am=2m+4m一m=4.6458x10-29kg。釋放的核能為AE=AmC2=4.2x10-12J。如果太陽每秒鐘有5.6x1011kg(接近6億噸)的氫參與核反應,則太陽每秒鐘發(fā)生上述核反應的次數為/’?:10:罡戒8.4x1037次,太陽每秒損失的質量為6.6904x10-27kg4.6548x10-29x8.4x1037?3.9x109kg(接近400萬噸)。當太陽內部消耗的占到太陽總質量的10%左右時,太陽將結束穩(wěn)定存在的時期而走向衰亡,因此太陽在主序星階段存在匕,—2x1030kgx10%c的時間 一-3.6x1017s,即100億年左右,100億年以后太陽將演變?yōu)橐活w5.6x1011kg/s體積比地球大不了多少的白矮星。中子星是恒星演化的第二種可能歸宿中子星是主要由簡并中子組成的更致密的天體。1932年查德威克發(fā)現中子后不久,朗道就提出了可能存在由中子組成的致密星體;1934年又巴德和茨威基也分別提出中子星概念,并強調指出中子星可能產生于超新星爆發(fā);1939年奧本海默和沃爾特夫通過計算建立了第一個中子星的模型;1967年英國射電天文學家休伊什和他的女研究生貝爾等發(fā)現了俯沖星,不久后他們便證實了脈沖星就是高速自轉的中子星。中子星的外層為固體球殼,厚度約1km,密度約為1014"017kg/m3,由各種原子核組成的點陣結構和簡并態(tài)電子氣所組成。球殼內是一層主要由中子組成的流體,密度約為1017口1018kg/m3,(是白矮星密度的數十億倍),在這一層中還有少量質子、電子和目介子。中子星表面磁場的磁感應強度一般可達108^10127(是白矮星的幾千萬倍),其表面溫度達到了1千萬度,中心溫度高達60億度以上。中子星是超新星爆發(fā)的產物,其質量下限為0.1M日,上限在1.5[2M日之間。1974年,李政道提出反常核態(tài)理論不久,中國的一些理論物理學家就把這一假說應用于天體研究并得出結論:①有可能存在反常中子星,它們屬于晚期恒星演化的一個新的類型或新的階段。②致密星可能有三個質量極限,則反常常中子星的質量約為3.2M日。中子星半徑的典型值約為10km,根據g=GM,V=」蘭=不難算出,假如有一顆類R2 \R似大小、但質量與太陽相當的中子星,其表面重力加速度竟達1.3x1012m/s2,而它的第二

宇宙速度更高達1.6X108m/s2,而它的第二宇宙速度更高達1.6X108m/s,超過了真空中光速的一半。高速自轉的中子星就是脈沖星。中子星的電磁輻射是連續(xù)的,沿它的磁方向最強,磁軸接受器與它的自轉軸間有一定的角度,在地球上接受器所收到的脈沖電磁輻射具有穩(wěn)定的周期,就是基于上述原因,因此被接受器收到相信兩脈沖信號的時間間隔即為中子星的自轉周期。根據中子星的自轉周期可以估算出該中子星密度的下限,以貝爾發(fā)現第一顆脈沖星PRS1919+21(兩個脈沖的時間間隔為1.337s)為例,取位于該中子星赤道上一小塊質量為Am的質元,其所受的向心力不能超過對應的接受器A GMAm萬有引力,Amw2< ,由于萬有引力,R22兀 u4… M3①二——,M=p?kR3,.?.p= >——,即中T 3 4 GT2兀R33子星密度的下限約為0.8x1011kg/m3。與上面的估算過程相似,我們還可以取上述質量為M,半徑10km的中子星推算一下該中子星自轉的周期的下限:同樣由Amw2R<GMAm給R2RT …—出的表達式為T>2kF,其具體計算結果為5.4x10-4s。.GM黑洞是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一種特殊天體,是質量更大的恒星演化的第三種可能歸宿早在兩個多世紀之前的1798年,法國的天體力學家拉普拉斯就牛頓力學的基礎上預言,一個直徑為太陽250倍而密度與地球相當的恒星,其引力場足以俘獲它所發(fā)出所有光線而成為暗天體。今天我們對這段文字的理解是:如果天體密度保持不變,其引力就會承受天體質量的增大而越來越強,當引力增大到連光都不能逃脫時,它就變成了一個黑洞。在近代,1939年奧本海默等人根據廣義相對論證明:一個無壓的塵埃天體,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將能坍縮到它引力半徑范圍內。其引力半徑,=2GM,這就是天體的第二宇宙速度g c2V=」-^大于或等于真空中的光速的意思,后人稱此距離為“史瓦西半徑”,并將該天體周圍史瓦西半徑處想象中的球面稱為“視界”黑洞視界中心被認為是一個“奇點”。對晚

期致密恒星的研究結果表明,存在一臨界質量MC當星體的質量M>Mc時,在引力坍縮后,它不可能存在任何不穩(wěn)狀態(tài),惟一的可能就是演化為黑洞。而位于黑洞以外的觀察者,除了可依靠間接手段了解黑洞的總質量、總電荷和總角動量外,再也不可能獲取其他任何有關黑洞的信息。由于黑洞強大的引力足以摧毀其內部一切物體,因此黑洞內部不存在現在已知的任何一種形態(tài)的物質結構。這種黑洞穩(wěn)定性的經典理論在1974年受到了挑戰(zhàn):霍金證明如果考慮黑洞周圍空間的量子的漲落,黑洞應該具有與它溫度相對應的量子輻射并因此而損失能量。黑洞的質量越大,它的質量損失就越慢。盡管這一效應對于恒星質量的黑洞來說非常之小,但所有的黑洞最終都將因它的全部質量輻射殆盡而不復存在。最近這些年來,人類對黑洞的研究又有了新的進展,1997年8月26日,在日本舉行的國際學術大會上,德國“普朗克學會”的一個研究小組公布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他們用口徑3.5m的天文望遠鏡對獵戶座位于銀河系中心附近的星體進行了長達6年的觀察后發(fā)現,這些在距離銀河系中心60億千米遠處的天體正在以2000km/s的速度繞銀系中心旋轉,他們認為這是銀河系中心存在巨大質量的黑洞的結果。假如這一猜想屬實的話,我們就可以按照他們提供的數據估算一下這個黑洞的質量和它的最大可能半徑:mV2 _V2R導出MmV2 _V2R導出M=——后,RGGM對于黑洞質量,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