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歷史人教八年級上冊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七七事變到全民族抗戰(zhàn) 教學設計_第1頁
初中歷史人教八年級上冊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七七事變到全民族抗戰(zhàn) 教學設計_第2頁
初中歷史人教八年級上冊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七七事變到全民族抗戰(zhàn) 教學設計_第3頁
初中歷史人教八年級上冊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七七事變到全民族抗戰(zhàn) 教學設計_第4頁
初中歷史人教八年級上冊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七七事變到全民族抗戰(zhàn) 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9課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zhàn)》教學設計李莊中學張雪本堂課的題目是《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zhàn)》。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于本節(jié)課,我將以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反思五個方面來進行課堂教學。一、教材分析過渡語: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和基礎,我將先談一談對本課教材的理解。《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zhàn)》是人教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zhàn)爭》第19課的教學內容。本課由“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淞滬會戰(zhàn)和“南京大屠殺"四個子目構成,主要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闡述七七事變,第二次國共合作的過程和結果,淞滬會戰(zhàn)的影響和南京大屠殺。七七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的標志,上承局部侵華的史實,下啟國共第二次合作,實現(xiàn)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形成是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基礎,對于整個中國近代史的發(fā)展有重要作用。過渡語:根據新課標對本課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1)簡述七七事變、淞滬會戰(zhàn)的基本史實;(2)了解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摒棄前嫌,一致對外,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過程;(3)同時了解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過程中屠殺中國人民的滔天罪行。2、過程與方法 (1)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整理這一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的資料,學習收集整理、選擇、甄別資料的方法。(2)觀看視頻、分析歷史資料,掌握盧溝橋事變、淞滬會戰(zhàn)的史實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罪行。(3)引導學生結合材料思考、討論“我們今天該如何對待南京大屠殺?”,學會歷史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初步掌握史論結合的方法。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通過學習七七事變和淞滬會戰(zhàn)中愛國將領和軍民英勇抗戰(zhàn)的事跡,感受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優(yōu)秀品質,激發(fā)愛國情感。2、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等為例,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樹立為人類和平、民主、進步事業(yè)而奮斗的精神?;诮滩暮驼n標的分析,我確定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七七事變和淞滬會戰(zhàn)。難點:國共第二次合作和南京大屠殺。二、學情分析:過渡語:要想上好一堂歷史課,不僅要深入分析、研究教材,還要對學情有深入的把握。八年級的學生學習熱情較高,初步掌握歸納歷史事件要素的方法。初步養(yǎng)成了查找、收集資料及課前預習的習慣。但學生對抗日戰(zhàn)爭碎片化的認識,缺乏系統(tǒng)性和條理性,難以養(yǎng)成時序意識。且初二學生處于人生發(fā)展的青春期,容易對主流價值觀產生疑問和困惑,甚至于會有叛逆的思維,牢牢把握住學生的質疑精神,反而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不斷的思考?;谝陨戏治觯覍⑼ㄟ^創(chuàng)設情境、研讀史料、探究問題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對本課的教學,要突出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單要落實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歷史的學習中得到情感的升華。五、教學方法過渡: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本課,我主要采取的教學方法有談話法、情境創(chuàng)設教學法、史料分析法和小組討論法等。通過啟發(fā)式的教學,使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教學目的。六、教學過程本堂課的教學過程包括激趣導入,明確目標;導學新課,落實目標;互助合作,突破難點;繪圖總結,達標練習四個環(huán)節(jié),將拋、讀、思、議、說五個步驟貫穿于教學的四個環(huán)節(jié)中,落實本課重難點。下面我將詳細闡述我的教學過程。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激趣導入,明確目標(約3分鐘)以南京大屠殺歷史紀念館的主題雕塑圖片《家破人亡》導入新課,營造課堂氣氛,并提出問題:同學們知道這座雕塑在哪里嗎?它記錄著一段怎樣的血淚史呢?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今天的新課學習。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導學新課,落實目標(約25分鐘) 第一幕精忠男兒灑熱血(一)盧溝橋事變首先,出示盧溝橋的圖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歸納出七七事變的基本史實,包括時間、地點、借口、影響、結果。接著出示《盧溝橋事變形式示意圖》,提出問題:(1)你能指出盧溝橋戰(zhàn)略位置的重要性嗎?使學生通過讀圖了解日本為何選擇在盧溝橋發(fā)動事變。然后出示日本修訂的《中學社會歷史教科書》節(jié)選內容和中國當時《東方快報》,提出問題:七七事變是偶發(fā)事件,還是蓄意挑釁?請學生小組討論3分鐘的討論后發(fā)表觀點,通過對不同材料的解讀,讓同學們學會辨別史料的真?zhèn)?,以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在日本記者招待會上的質問佐證日本發(fā)動盧溝橋事變不是偶然事件,是有預謀的,他的目地是要打擊國民政府,侵略全中國,從而讓學生理解盧溝橋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的開始,能區(qū)分七七事變后的中國抗戰(zhàn)與九一八事變后的抗戰(zhàn)的不同之處。出示蔣介石廬山談話的資料,接下來提出問題: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的時刻,國民黨的態(tài)度有何轉變呢?過渡語:隨著日本全面侵華戰(zhàn)爭的爆發(fā),在這民族危亡的緊急時刻,國民黨轉變了對日態(tài)度,國共兩黨再度攜手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由此過渡到第二幕:兄弟止戈同御敵(2)第二次國共合作大屏幕出示中國共產黨在七七事変第二天發(fā)表的抗日通電的部分內容及紅軍改編材料及圖片,提出問題:這個通電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怎樣的抗戰(zhàn)態(tài)度?他們主張如何抗戰(zhàn)?紅軍又是如何改編的?有什么意義?國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的標志是什么?學生結合教材回答,通過材料研讀問題引導,強調中共為民族大義付出的努力與展現(xiàn)的博大的胸懷。那么七七事變后國民政府抗日態(tài)度轉變及原因是什么呢?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3分鐘自由回答,通過交流討論進一步總結,讓學生明白七七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國家的主要矛盾,國共兩黨在事關民族根本利益的基點上達成了協(xié)議。同時用表格歸納比較國共兩次合作,溫故而知新。通過這個過程使學生了解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實現(xiàn)的過程,理解全民族進行抗戰(zhàn)成為1937壯歌中的最強音!突破本課第一個難點。(二)淞滬會戰(zhàn)出示淞滬會戰(zhàn)的圖片及資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根據教材找出淞滬會戰(zhàn)的時間、地點、戰(zhàn)況、結果。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的材料研讀,討論在西方人眼中的淞滬會戰(zhàn)我軍表現(xiàn)如何?根據材料了解淞滬會戰(zhàn)的激烈程度,掌握淞滬會戰(zhàn)的影響。出示“中國第二十九軍司令部命令”資料卡,展示第二十九將士佟麟閣、趙登禹等將士的英勇事跡,讓同學們感受敵我力量懸殊下軍人們誓死捍衛(wèi)國土抗戰(zhàn)的決心,感受中國軍人頑強不屈的優(yōu)秀品質,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感。過渡語:經過三個月的奮戰(zhàn),淞滬會戰(zhàn)以失敗告終。日軍進一步入侵,南京淪陷。國民黨政府從南京遷都重慶。由此進入第三幕:紫金山下傷國恨。(四)南京大屠殺首先請學生根據教材預習回答如下問題:(1)南京大屠殺的時間是什么時候?(2)曾經的都城南京在日寇的鐵蹄下遭受了怎樣的蹂躪?(3)為什么一踏上中國的土地,這些日本軍人獸性盡顯呢?ppt進一步出示南京大屠殺第三方材料,更有力的證明南京大屠殺的真實性不容置疑。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史證能力和史證精神。讓學生從真實的歷史材料中感受南京大屠殺的殘暴。提出問題:看了這些圖片,有什么樣的感受?從而進一步進行情感引導。過渡句:面對證據確鑿的南京大屠殺,日本現(xiàn)在是作何反應呢?是誠摯道歉,還是不見悔改呢?由此進入第四幕:國恥不忘警鐘鳴日本右翼簒改歷史的相關材料,提出問題:(1)你怎么看待日本右翼勢力否認歷史、篡改歷史的行徑?(2)作為一名中學生,你應該怎么做?讓學生以歷史小組為單位,進行3分鐘的討論。學生討論時,我會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突破本課第二個難點。學生回答后,進一步總結:面對鐵證如山,右翼勢力妄想掩蓋事實真相的這種行為,其目的是向青少年灌輸虛假的歷史知識,從而美化侵略戰(zhàn)爭,破壞中日人民友好關系。面對這種行為,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們應該對這種否認歷史的行徑予以遺責。我們應該牢記歷史,警惕日本法西斯勢力的復活;珍愛和平,發(fā)奮學習,振興中華。最后,以東京審判中國法官梅汝傲的話來做總結,引出學生對歷史責任的思考,從公民教育的角度來講培育學生肩負歷史的責任感。并請學生齊聲朗讀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題詞,升華本課情感。本課的第四個環(huán)節(jié):繪圖總結達標練習(約7分鐘)以兩首小詩總結本堂課所學知識,請同學們將本課所學知識繪制成思維導圖,并搶答完成本科當堂測驗。五、教學反思1.本節(jié)課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