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人民版經濟史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全國公開課_第1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經濟史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全國公開課_第2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經濟史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全國公開課_第3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經濟史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全國公開課_第4頁
高中歷史人民版經濟史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 全國公開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四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Ⅰ※要點概述專題分三塊內容: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19世紀中期至20世紀中葉,是社會生活變遷的第一階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這個階段物質生活與社會習俗的突出特征;20世紀50年代以后,是第二個階段;改革開放后是第三階段,衣食住行、郵電通訊、大眾傳媒的變化迅速,特別是20世紀末期以來,在信息化浪潮的沖擊下,互聯(lián)網為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提供了便捷的聯(lián)絡方式。這些變化與社會政治、經濟的發(fā)展變化密不可分的。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變遷,反映了現(xiàn)代化的進步和社會的進步。Ⅱ※逐課閱讀一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一)教學目標【內容標準】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探討其變化的因素?!局R與能力】掌握近代服飾、餐飲、居室建筑與家具陳設、社會習俗的變化情況。通過歸納、比較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情況,培養(yǎng)歸納發(fā)展特征的能力。通過思考“為什么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會有如此大的變化”等問題,培養(yǎng)站在歷史發(fā)展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具^程與方法】根據教科書和教師提供的相關圖片、史料和影像資料,運用豐富的歷史想象力,再現(xiàn)近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場景。主動參與,進而不斷加深對歷史和現(xiàn)實的理解。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圖書館、上網瀏覽等方式,親自觀察、收集資料、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以及體驗、感悟和反思,拓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厩楦小B(tài)度與價值觀】將近現(xiàn)代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置于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發(fā)展變化的大背景之下,使學生認識到它的發(fā)生是必然的,同時,它的特點也是時代造就的,從而受到唯物史觀教育。(二)教學內容分析●本課講述了近代以來物質生活和社會風俗的變遷的情況。鴉片戰(zhàn)爭后,隨著西方資本主義政治、經濟、文化勢力的進入中國,引起了中國社會的劇烈變動,與此相伴隨,中國人民大眾的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等方面,也開始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隨著中西各種社會文化因素的相互激蕩和交匯,出現(xiàn)了許多色彩斑斕、新奇特異、意味深遠、令人目不暇接的新鮮事務,形成了中國社會生活和文化生活開始走向近代的廣闊畫面。這種變化的總的趨勢是:由以往的閉關自守,轉而為面向世界;由過去的封建傳統(tǒng)天下,變而為向近代化的趨進。【變化中的男女服飾】這一目的教學主要講了3個方面的問題:1.近代以來服飾變化的原因。在古代,服飾和階級、身份緊密相聯(lián),有著繁復的制度和規(guī)定。隨著鴉片戰(zhàn)爭打開中國大門,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結構隨之產生變動,西方文化、生活方式推動著個性的解放,首先體現(xiàn)在穿著上擺脫舊的規(guī)定的束縛。2.男子服飾的變化情況。(1)中西方服裝的并存:體現(xiàn)出兩種文化的激烈的對抗(2)西裝的傳入與流行的大體情況。西裝的傳入在鴉片戰(zhàn)爭以后,而真正流行開來則是在民國成立以后,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被規(guī)定為男子禮服之一,二是著裝人數(shù)的增加。(3)西裝流行的原因。從穿著的角度來講,西裝適體、瀟灑;從中國社會政體的轉變角度看,是民國成立后剪發(fā)易服的產物。共和建立,剪除辮子,移風易俗成為時代潮流。剪發(fā)必然引起服飾的變化,因而剪發(fā)風行必然推動易服潮流的興起。民國成立后,清朝袍褂、補服等都已過時,滿式的鞋帽、衣飾已受到人們的厭棄。但是,在民國初年,成熟的中式服裝尚未出現(xiàn),在易服的風氣中出現(xiàn)了一股盲目的西化傾向;從社會思潮的角度來看,民國初年服飾崇洋風氣受西化思潮的推動。民主共和的建立實質上是在制度層面學習近代西方文化,辛亥革命的理論及其制度模式均直接源于西方。辛亥革命黨人長期在海外活動,接受西方文化較多。因而,當共和制度建立后,新政府以西方社會政治為原本進行大量改革,仿行西政西俗成為一時風氣,在都市社會興起一股西化思潮。(4)建國以后服裝的變化。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中山裝、人民裝、列寧裝迅速取代西裝、旗袍,成為共和國初期的主要服裝樣式。上述服裝之所以流行,與其說這類服裝代表美,不如說它們是一種追求進步、保持革命激情與亢奮的醒目標志。在變革時代,服裝作為政治信仰的表述方式,在意識形態(tài)的規(guī)范和整合過程中往往起著微妙的作用。通過服裝的同一性,顯示出人民群眾對共產黨的擁戴,對革命的熱愛。粉碎“四人幫”以后,中國服裝從封閉走向開放,逐漸與國際接軌。3.女子服飾的變化。(1)旗袍的流行:旗袍式樣的改革過程中拋棄了中國傳統(tǒng)服裝寬袍大袖的舊貌,吸取了西方的審美趣味,大膽地體現(xiàn)女性形態(tài)的曲線美。它是利用傳統(tǒng)服飾,融合中西美學標準的成功嘗試。旗袍的流行也反映了五四以后,中國民眾審美觀念在服裝方面的變化。(2)飾品佩戴的特點:辛亥革命后朝著簡約化的方向發(fā)展,而受西方文化的影響,一些兼具實用價值的裝飾成為時髦女性的愛好?!静⑿杏谑赖闹形鞑汀窟@一目的教學主要講了2個方面的問題:1.近代中國菜系的形成和發(fā)展。(1)四大菜系形成的原因: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以及商業(yè)活動的活躍提供了前提,各地飲食文化的交流融合,適應、趨時、吸收和創(chuàng)新是根本。(2)其他地方菜系。教師可以結合當?shù)貙嶋H,讓學生談一談本地菜系的特點,和他們品嘗過的其它菜系有什么不同。2.西餐的傳入以及對中國傳統(tǒng)飲食的影響。(1)西餐傳入的時間、原因。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后,隨著西方列強蜂擁而入,來中國的洋人與日俱增,從而把西餐烹飪技術帶入中國。(2)對中國傳統(tǒng)飲食的影響:西餐中常用原料進入餐桌,經營西式食品的食品廠出現(xiàn)。(3)中西飲食的比較:由于中西哲學思想的不同,西方人于飲食重科學,重科學即講求營養(yǎng),故西方飲食以營養(yǎng)為最高準則,進食有如為一生物的機器添加燃料,特別講求食物的營養(yǎng)成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及各類無機元素的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給是否恰到好處,以及這些營養(yǎng)成分是否能為進食者充分吸收,有無其他副作用。這些問題都是烹調中的大學問,而菜肴的色、香、味如何,則是次一等的要求。中國是把追求美味奉為進食的首要目的,以至中國的某些菜僅僅是味道的載體?!揪邮医ㄖ难葸M】這一目主要講了3個方面的問題:1.中國傳統(tǒng)住宅的樣式:北方的四合院。講清楚為什么稱之為“四合院”:每院正五間,東西各三間,南五間。大門面南,在南五間之數(shù)內,盡正屋有廊,謂之四合。2.中國居室建筑的逐漸西化,中西合璧成為典型特征:北京四合院布局設備的歐化;上海石庫門布局上采取歐式橫向聯(lián)列、高度密集的模式,內部結構脫胎于中國傳統(tǒng)的四合院。3.完全歐化的居室建筑:20世紀30年代前后,居室建筑與家具陳設失去外來特征。反映出西方的生活理念完全被國人接受。【西俗風尚的變革】這一目主要講了4個方面的問題:1.西俗風尚變革的原因: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fā)生巨大變革的時候,社會習俗和風尚隨之發(fā)生變化。2.近現(xiàn)代婚姻風俗的變遷。(1)近代婚姻風俗。締結婚姻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發(fā)展到反對包辦婚姻,主張婚姻自由。在這之中,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提倡以及西方觀念的傳入起著相當大的作用。(2)建國后,現(xiàn)代婚姻習俗的變化:自由戀愛、婚姻自主成為時尚,擇偶標準與人們的價值觀密切相關?;槎Y本身的變化體現(xiàn)出時代發(fā)展的印記。3.喪葬禮俗的變化。(1)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西舊式新式并存,舊式趨于簡化,民間多為舊式。(2)建國后:土葬改為火葬。4.其它社會風俗:既具有追新慕異、去土存洋的特點,又表現(xiàn)為新舊并存現(xiàn)象。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重點: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原因、特征。難點:中國社會變動對社會生活產生的影響。(三)、課前輔導1.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飾;在鴉片戰(zhàn)爭后傳入中國;是廣泛吸收歐美服飾優(yōu)點的基礎上形成的,它綜合了西式服裝與中式服裝的特點。體現(xiàn)女性服裝由寬松肥大向稱身適體、短袍窄袖方向發(fā)展的趨勢。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和為特征的蘇式服裝一度受到青睞。答案提示:長袍馬褂、西服、中山裝、旗袍、列寧裝、連衣裙。2.中國是一個飲食文化十分發(fā)達的國家,其中以、、、影響最大,統(tǒng)稱四大菜系。從19世紀40年代起,西方人士大批來中國,也隨之傳入。答案提示:魯菜、粵菜、川菜、淮菜、西餐。3.是北方地區(qū)的典型民居。近代外國人來華后,在外國人集中的居住區(qū),開始大量出現(xiàn),中國的居室建筑開始出現(xiàn)西化的趨向,成為典型。20世紀30年代前后,等地開始出現(xiàn)富貴人家所修建的完全歐話的新式住宅,其命名也開始改用、、、等。西式家具陳設,如、、、、等,開始受到城市居民的歡迎。答案提示:四合院、西式住房、中西合璧、京津、新村、花園、別墅、公寓、沙發(fā)、茶幾、寫字臺、穿衣鏡、座鐘掛表。4.在近現(xiàn)代習俗風尚的變革中,以的變遷最為明顯。對近現(xiàn)代習俗風尚影響最大的四個歷史事件是、、、。答案提示:婚喪禮俗、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新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5.閱讀下列材料“我7歲的時候,(一個婦女向普魯伊特說),我的媽媽給我洗過腳后擦上些明礬,剪去腳指甲,然后把我的幾個腳趾壓到腳掌心,用一尺長二寸寬的布裹住,先裹右腳,后裹左腳?!^了幾個月,除大拇趾外,幾個趾頭都壓在腳心上了……媽媽打開裹腳布,擦干腳上流出的濃血。她說,只有把肉去掉,我的腳才能變得嬌小可愛……每兩個星期給我換雙新鞋,每次新鞋都比前一雙舊鞋小一兩分。……四個腳趾彎得像死毛毛蟲一樣,過了兩年才達到三寸的模式……我的小腿細了,兩只腳背拱起,又難看又臭。——費正清《偉大的中國革命》請回答:(1)這段材料反映的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哪一個風俗?這一風俗在什么時候被改變?(2)這項風俗給女性帶來了哪些消極的影響?(3)為什么這一時期,這項風俗會發(fā)生改變?(4)除了這項風俗外,請你再舉出幾個與女性有關的風俗變化。(至少兩項)答案提示:本題的中心內容是"風俗",必須仔細閱讀材料,看清楚下面的幾個設問,緊扣設問從材料和書本中組織答案。思路探究(1)①女子纏足。②中華民國成立后。(2)摧殘肉體,限制了體力勞動②助長了男尊女卑,造成男女不平等③女子喪失了更多的就業(yè)機會。(3)①西方民主進步思想的滲透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③南京臨時政府移風易俗的相關政策。(4)①旗袍等相關服飾的變化②女子同男子共享受教育的機會③戀愛自由漸成時尚④點頭握手取代傳統(tǒng)的跪拜作揖。6.簡述近代以來,中國人的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在哪些方面發(fā)生了變化?并簡要分析變化的原因。答案提示:本題的題型是簡答題,切勿羅嗦。另外要注意本題有兩設問,一個是“變化”,另一是變化的“原因”。思路探究(1)變化:①服飾由長袍馬褂到中西服并行②飲食形成中西餐并行且形成四大菜系③居室建筑中西合璧④新習俗和中國傳統(tǒng)習俗共存。(2)變化原因:①歐風美雨的潛移默化②維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動③改革開放④與世界聯(lián)系緊密,逐漸跟上了國際的潮流。四、教學設計教師設問:與我們生活最為密切的內容是什么?學生:衣、食、住、行。教師:本小節(jié)我們著重學習“衣”、“食”、“住”三個方面的內容。這三個方面的變化與一個時期經濟的發(fā)展、變化和一個地區(qū)、一個民族的文化背景有密切關系的。請同學閱讀課文,思考:中國近現(xiàn)代男女服飾有什么樣的變化?學生:男子服飾原來以長跑馬褂為主,鴉片戰(zhàn)爭后西服傳入,民國以后開始流行;辛亥革命后以后的幾十年,中山裝成為男子喜歡的標準服裝改革開放后,男子服裝也出現(xiàn)了多樣化的趨勢,西服、茄克、風衣、運動休閑服等,個性化更加明顯。投影長跑馬褂西服中山裝休閑服教師:為什么西式服裝能夠被國人接受并得以流行?學生答、教師補充:從穿著的角度來講,西裝適體、瀟灑;從中國社會政體的轉變角度看,是民國成立后剪發(fā)易服的產物。共和建立,剪除辮子,移風易俗成為時代潮流。剪發(fā)必然引起服飾的變化,因而剪發(fā)風行必然推動易服潮流的興起。民國成立后,清朝袍褂、補服等都已過時,滿式的鞋帽、衣飾已受到人們的厭棄。但是,在民國初年,成熟的中式服裝尚未出現(xiàn),在易服的風氣中出現(xiàn)了一股盲目的西化傾向;從社會思潮的角度來看,民國初年服飾崇洋風氣受西化思潮的推動。民主共和的建立實質上是在制度層面學習近代西方文化,辛亥革命的理論及其制度模式均直接源于西方。辛亥革命黨人長期在海外活動,接受西方文化較多。因而,當共和制度建立后,新政府以西方社會政治為原本進行大量改革,仿行西政西俗成為一時風氣,在都市社會興起一股西化思潮。投影:滿族旗袍30年代旗袍當代旗袍列寧裝學生:女子服飾從晚清的寬松肥大開始向稱身適體、短袍窄袖的方向發(fā)展,旗袍的誕生就是一個典型;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以列寧裝和連衣裙為特征的蘇式服裝受青睞;改革開放后,女性服飾從封閉走象開放。探究建議:看看家里有沒有書本所說的服飾?有的話拿到學校搞一次展示教師:你能說出四大菜系各有什么特色和招牌菜嗎?各地風味小吃都有哪些?投影:糖醋黃河鯉魚烤豬麻婆豆腐鹽水鴨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小結:(1)魯菜:山東菜是由濟南和膠東兩地的地方菜演化而成的。其特點是清香、鮮嫩、味純而著名,十分講究清湯和奶湯的調制,清湯色清而鮮,奶湯色白而醇。濟南菜擅長爆、燒、炸、炒。糖醋黃河鯉魚、九轉大腸、湯爆雙脆、燒海螺、燒蠣蝗、烤大蝦、清湯燕窩,干蒸加吉魚、油爆海螺、扒原殼鮑魚、奶湯核桃肉、白汁瓤魚、麻粉肘子。(2)粵菜:粵菜是以廣州、潮州、東江三地的菜為代表。菜的原料較廣,花色繁多,形態(tài)新穎,善于變化,講究鮮、嫩、爽、滑,一般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醇。調味有所謂五滋(香、松、臭、肥、濃)、六味(酸、甜、苦、咸、辣、鮮)之別。其烹調擅長煎、炸、燴、燉、煸等,菜肴色彩濃重,滑而不膩。五蛇羹、鹽火雞、蠔油牛肉、烤豬、干煎大蝦碌、冬瓜盅。(3)川菜:正宗川菜以四川成都、重慶兩地的菜肴為代表。其特點是酸、甜、麻、辣香、油重、味濃,注重調味,離不開三椒(即辣椒、胡椒、花椒)和鮮姜,以辣、酸、麻膾炙人口,享有“一菜一味,百菜百味”的美譽。在咸、甜、麻、辣、酸五味基礎上,加上各種調料,相互配合,形成各種復合味。大煮干絲、黃燜鰻、怪味雞塊、麻婆豆腐。

(4)淮揚菜:由蘇州、揚州、南京、鎮(zhèn)江四大菜為代表。其特點是濃中帶淡,鮮香酥爛,原汁原湯濃而不膩,口味平和,咸中帶甜。其烹調技藝擅長于燉、燜、燒、煨、炒而著稱。蘇州菜口味偏甜,配色和諧;揚州菜清淡適口,主料突出,刀工精細,醇厚入味。清湯火方、鴨包魚翅、松鼠桂魚、西瓜雞、鹽水鴨。教師:19世紀40年代后,西方飲食文化的傳入對中國的傳統(tǒng)食俗產生什么影響?學生答、教師小結:西餐逐步開始在中國流行,西式糖果糕點與飲料也開始受到國人的歡迎;洋蔥、土豆、卷心菜、胡蘿卜等,西式佐料如番茄沙司、胡椒粉、咖喱粉、味素等進入百姓家;西式點心也逐步成為國人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探究建議:嘉興地區(qū)還保留哪些傳統(tǒng)菜肴?體驗一次西餐。教師:看圖片,分別說這些民居的類型。投影:山西喬家大院嘉興梅灣街上海洋房學生:依次是北方的四合院、江南民居、西式洋房。教師:西方居住理念傳入中國之后,中國居室建筑與家具陳設發(fā)生了哪些變化?答:中國的居室建筑與家具陳設經歷了中西合璧到完全西化的變化過程。19世紀下半葉,在保留基本格局的前提下,許多傳統(tǒng)的四合院式住宅開始了部分洋化改造。除了四合院的形式之外,布局設施已全部歐化。20世紀30年代前后,開始出現(xiàn)完全歐化的新式里弄住宅、花園式住宅、公寓式住宅,此外,西式的家具陳設開始受到城市居民的歡迎。探究建議:調查嘉興地區(qū)保留的西式建筑。教師:對習俗風尚影響最大的哪些歷史事件?習俗風尚的變化趨勢是什么?學生:歷史事件有: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新中國成立和改革開放?;橐鲇泄糯母改赴k到近代的主張婚姻自主,新中國建立后戀愛自由、婚姻自主;婚姻禮俗也開始刪繁就簡,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禮。喪禮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趨于簡化,出現(xiàn)帶有強烈西方色彩的新式喪禮;新中國成立后,殯葬風俗由土葬開始向火化改革。其他方面在民國成立后,開展了剪辨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權、反對迷信等活動;交際禮儀從古代的跪拜作,向點頭鞠躬轉變,握手逐漸成為交際場合的常見禮儀。公歷逐漸被大眾接受。探究建議:假如你去參加婚禮,注意觀察嘉興地區(qū)農村和城市的婚禮有什么區(qū)別?有沒有保留傳統(tǒng)的東西?教師板書:一物質生活和社會生活的變遷1、變化中的男女服飾總趨勢:從封閉走向開放。男子:長跑馬褂——流行西服和中山裝、列寧裝、“干部服”總趨勢:從封閉走向開放。女子:寬松肥大——旗袍、列寧裝和連衣裙2、并行于世的中西餐居室建筑的演進四合院的歐化、完全歐化的居室建筑3、習俗風尚的變革①婚嫁習俗的變化②喪葬禮俗的變化③其他社會風俗(五)、課后練習1.“戀愛自由、婚姻自主”成為一種時尚是在()A.鴉片戰(zhàn)爭后B.辛亥革命后C.新中國建立后D.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思路提示:解答次類題目要把握一個規(guī)律,就是西洋化的生活方式一般在1840年以后,而移風易俗則在新中國建立以后。參考答案:C2.中國近代女子最具代表性的服飾是()思路提示:近代女子服飾有兩個特點,一個是傳統(tǒng)的“長”,另一個是外來的“開放”,旗袍剛好符合這個特點。參考答案:AA.旗袍B.連衣裙C.上衣下裙D.長袍“1840年以后進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襲著中國本土文化,許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都會,因華洋雜居,得西文風氣之先,服飾也開始發(fā)生潛在的變革?!边@種變化最主要體現(xiàn)在A.西服的出現(xiàn)B.中山裝的出現(xiàn)C.旗袍的改進D.列寧裝的流行3.下列屬于西餐傳入對中國傳統(tǒng)飲食產生的影響是()①對中國四大菜系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②西餐中常用的原料進入餐桌③經營西式食品的食品廠出現(xiàn)④中國傳統(tǒng)的飲食習慣發(fā)生改變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思路提示:四大菜系形成有百余年的歷史,而且現(xiàn)在也盛行于世,沒有因為西餐的傳入而發(fā)生變化;中國傳統(tǒng)飲食至今還保持其特色,世界各地的中餐館生意興隆,因此它也沒有因為西餐的傳入而改變。參考答案:C4.關于近代中國的剪辮子潮流,下列哪個說法是不正確的()A.剪辮子的潮流歸根結底是生產力、生產關系推動的結果B.剪辮子問題生動地反映了在革命風潮的推動下社會風尚的劇烈震動C.剪辮子潮流體現(xiàn)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D.剪辮子等生活方式的變化又會推動社會關系的變化思路提示:辛亥革命后的“剪辮易服”,其實是革命推動的結果,它不能說明人們生活的提高。參考答案:C5、下列圖片資料中屬于近代北方地區(qū)的典型民居是ABCD6.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今則萬國交通,一切趨于尚同,而吾以一國衣服獨異,則情意不親,邦交不結矣。且今物質修明,尤尚機器,不相容者也。且兵爭之世,執(zhí)戈跨馬,辮尤不便,其勢不能不去之。歐美百數(shù)十年前,人皆辮發(fā)也,至近數(shù)十年,機器日新,兵事日精,乃盡剪之,今既舉國皆兵,斷發(fā)之俗,萬國同風矣。且垂辮既易污衣,而蓄發(fā)尤增多垢,衣污則觀瞻不美,沐難則衛(wèi)生非宜,梳刮則費時甚多,若在國外,為外人指笑,兒童牽弄,既緣國弱,尤遭戲侮,斥為豚尾,出入不便,去之無損,留之反勞。斷發(fā)雖始于熱地之印度,創(chuàng)于尚武之羅馬,而泰伯至德,端委治吳,何嘗不先行斷發(fā)哉?——康有為:《請斷發(fā)易服改元折》問:(1)康有為辮子在哪些方面與近代社會格格不入、阻礙了社會的發(fā)展?(2)聯(lián)系辮子與近代社會發(fā)展的關系,談談風俗變遷在社會劇變中的作用。思路提示:本題是書本知識的擴展和應用,首先要仔細讀懂材料,然后結合書本有關知識、緊扣設問回答。參考答案:(1)首先,近代社會“尤尚機器”,辮子的存在容易誤纏機器,從而阻礙了機器的使用;其次,辮子的存在不便于近代方式的戰(zhàn)爭的需要;再次,鞭子的存在既不衛(wèi)生又會耗時梳刮。(2)風俗反映了民眾的一種普遍社會心理,它的劇變勾勒出民族文化心理和社會意識的發(fā)展歷程。社會變化又推動了社會生產方式、生產關系的變化。所以社會生活方式,也就是風俗,既是生產力發(fā)展的最終目的,又是促使社會關系變化的不可取代的物質力量。對辮子的態(tài)度,極為敏感地反映了在革命風潮中的社會風尚的劇烈變化。六、學習資源【推薦書目】①《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叢書》大連海事大學2023年1月②《中國傳統(tǒng)服飾(法)》外文出版社2023年1月③《中國傳統(tǒng)民居》1999年6月【推薦網站】①【知識鏈接】中國傳統(tǒng)服飾--旗袍清代男子的服飾以長袍馬褂為主,此風在康熙后期雍正時期最為流行,婦女服飾在清代可謂滿、漢服飾并存。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漢族婦女則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代中期始,滿漢各有仿效,至后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頗盛,甚至史書有“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之記載。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于此時在達官貴婦中流行。婦女服飾的樣式及品種至清代也愈來愈多樣,如背心、一裹圓、裙子、大衣、云肩、圍巾、手籠、抹胸、腰帶、眼鏡......,層出不窮。

1840年以后進入近代,西洋文化浸襲著中國本土文化,許多沿海大城市,尤其是上海這樣的大都會,因華洋雜居,得西文風氣之先,服飾也開始發(fā)生潛在的變革。

風行于本世紀20年代的旗袍,脫胎于清代滿族婦女服裝,是由漢族婦女在穿著中吸收西洋服裝式樣不斷改進而定型的。當時無專業(yè)服裝研究中心,服裝式樣的變化以千家萬戶,在時代風尚的影響下不斷變化。

從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款式幾經變化,如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矮,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老式樣,改變了中國婦女長期來束胸裹臂的舊貌,讓女性體態(tài)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正適合當時的風尚,為女性解放立了一功。青布旗袍最為當時的女學生所歡迎,一時不脛而走,全國效仿,幾乎成為20年代后期中國新女性的典型裝扮。值得一提的是,當時作為領導服裝潮流的十里洋場中摩登女郎、交際名媛影劇明星等,在旗袍式樣上的標新立異,也促進了它的發(fā)展,其中如交際花唐瑛等人,最早在上海創(chuàng)辦的云裳時裝公司便是。自30年代起,旗袍幾乎成了中國婦女的標準服裝,民間婦女、學生、工人、達官顯貴的太太,無不穿著。旗袍甚至成了交際場合和外交活動的禮服。后來,旗袍還傳至國外,為他國女子效仿穿著。中國文化對傳統(tǒng)服飾的影響

服飾在人類生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衣、食、住、行四項中,衣被列為首位,它起著護體、御寒、遮羞、標識和美化人們生活的作用,所以說服飾是人類生活的櫥窗。服飾除了滿足人們物質生活的需要外,還是體現(xiàn)一個民族文化的重要標志,是一個民族在特定時代的文化風俗現(xiàn)象,是政治、經濟、心理、習慣諸多因素的綜合表現(xiàn)。在許多地區(qū)和民族之間,房屋樣式、飲食習慣、交通條件很可能區(qū)別不大,但服裝上的差異卻是一目了然的?!赌印す稀吩疲骸拔粽啐R桓公高冠博帶,金劍木盾,以治其國,其國治;昔者晉文公大布之衣,羊之裘,韋以帶劍,以治其國,其國治;昔者楚莊王鮮冠組纓,絳衣博袍,以治其國,其國治;昔者越王勾踐剪發(fā)文身,以治其國,其國治?!笨梢姰敃r列國風俗,從發(fā)式到冠帽,從服裝到佩飾,都有明顯的區(qū)別,而這種區(qū)別的形成就在于各地文化的不同。

服飾的演變,同樣也離不開各個時期文化思潮的影響。就中國傳統(tǒng)服飾色澤而言,就明顯地受到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如《史記·歷書》云:“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并認為秦滅六國,是獲水德,因而色尚黑。根據五行學說,水在季節(jié)上屬冬,顏色是黑色,因而秦的服飾和旌旗都尚黑色。到漢朝時,統(tǒng)治者認為漢承秦后,當為土德。五行學說認為土勝水,土是黃色,于是服色尚黃。方術家又把五行學說與占星術的五方觀念相結合,認為土象征中央;木是青色,象征東方;火是紅色,象征南方;金是白色,象征西方;水是黑色,象征北方。青、紅、黑、白、黃這五種顏色被視為正色,并以黃為貴,定為天子朝服的色澤。后來又認為天子統(tǒng)一的象征,代表了天下各方的顏色,因而要求天子服裝顏色須按季節(jié)不同而變換,即孟春穿青色,孟夏穿赤色,季夏穿黃色,孟秋穿白色,孟冬穿黑色,形成禮俗。除了正色以外,又按陰陽之間相生相克的信仰,調配出來間色,介于五色之間,多為平民服飾采用。我國服飾的色彩,與古代五方正色的信仰相結合,構成了傳統(tǒng)服飾的底色,代代傳襲。如我國服飾冬春兩季多穿藍、黑兩色衣服,正是這種古俗的傳承。

儒家思想對服飾也有較大的影響,特別是宋代的程朱理學。它強調封建的倫理綱常,提倡“存天理,去人欲”。在服飾制度上,表現(xiàn)為十分重視恢復舊有的傳統(tǒng),推崇古代的禮服;在服飾色彩上,強調本色;在服飾質地上,主張不應過分豪華,而應簡樸。宋代各朝皇帝還多次申飭服飾“務從簡樸”,“不得奢華”。特別是對婦女服飾要求尤為嚴格,一改唐代婦女服飾袒胸露背的風尚。并在寧宗嘉泰初年,將宮廷中除帝王后妃外,婦女所用的金石首飾,集中放火焚燒,以此警示天下。再如宋代初年婦女的發(fā)式承晚唐五代遺風,以高髻為尚,這種高髻的梳成,大多摻有假發(fā),有的直接用假發(fā)編成各種形狀的假髻,用時套在頭上,這就違背了理學關于服飾簡樸的原則,因而《宋史·輿服志》曰:“婦人假髻并宜禁斷,仍不得作高髻及高冠?!笨梢姡诔讨炖韺W影響下,宋人的服飾是十分拘謹和質樸的。

封建禮制對服飾的影響則更為具體,中國歷代王朝都對服飾加以禮法的約束,服飾的等級之別十分顯著,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了“貴賤之別,望而知之”。受禮制嚴格約束的社會風尚,滲透了嚴格的等級尊卑觀念,庶民即使腰纏萬貫,按禮法規(guī)定,也不得穿不該穿的服飾,不得恃富越分。禮制就是這樣層層維護特權,防范特權外溢。政治權力凌駕在財產所有權之上,從消費領域直接干預各階層的服飾穿著,由權力的分配決定服飾的分配,超經濟強制滲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縱觀五千年的中國服飾,盡管千變萬化,各具特色,但是在形制、紋樣、色澤等方面,還是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的。在形制上,有兩種基本式樣,即上衣下裳制和衣裳連屬制,這兩種式樣的服裝交相使用,兼容并蓄。在整個服飾流變史上,上衣下裳式的服裝,婦女穿著較多,使用時期也較長。男子在隋唐以后,一般多穿上下連屬的袍衫。在裝飾紋樣上,采用最多的往往是動物紋樣、植物紋樣及幾何形紋樣。圖案的表現(xiàn)方式,大致經歷了抽象、規(guī)范和寫實等幾個階段。在服飾的色彩上,則受到陰陽五行學說的影響,通常是以五種正色為主,間色為輔,富麗堂皇,古樸大方。

中國素有“衣冠王國”之稱,幾千年來,中國人民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精美絕倫的服飾,為世界服裝之林作出過突出的貢獻。今天我國服飾在經過近代西化的沖擊后,又再次登上了世界服飾的舞臺。這說明,中國傳統(tǒng)服飾具有強大生命力和藝術感染力。中山裝的創(chuàng)制民國初年男子服裝主要是長衫、馬褂,這基本上是中國傳統(tǒng)袍服的延續(xù)。但在此時,中西合璧的中山裝開始出現(xiàn)。中山裝由孫中山創(chuàng)制。其來源說法不一,有的說系根據英國式獵裝改制,有的認為根據南洋僑民中流行的“企領文裝”改進,有的認為源于日本鐵路工人服,還有的認為以日本陸軍士官服為樣本而改制。據說,1911年辛亥革命后,孫中山從歐洲回到上海,在上海的榮昌祥呢絨西服號定做過幾套西服,穿著很滿意。于是,他要求服裝師傅以日本陸軍士官服為基樣,設計一套直翻領的四貼袋服裝,袋蓋成倒山形筆架式,紐扣為五粒,象征五權憲法。這就是今天中山裝的樣式。這種樸實、莊重的新式服裝開始在國內官員和學生中流行開來。民國初年政府規(guī)定的禮服仍以長袍、西裝為準,但至20世紀20年代末,國民政府重新頒布《民國服制條例》時,中山裝被確定為禮服之一,中山裝更加流行了,國際上也視中山裝為中國男子禮服。三大流域孕育了四大菜系菜系因地理、氣候、習俗、經濟、交通等諸多條件,形成不同的地方風味,可簡單概述為:“三大流域孕育了四大菜系”。從菜系的命名看,雖以省命名,但是它影響所及則遠遠超出省的界限,凡在飲食習俗方面都受其影響,口味、烹調都一般相同,這就是菜系的范圍。當然在一個菜系之內,還有不少流派或分支,這只不過是“大同”之中的“小異”。菜系的淵源可以追溯到很遠的時期,因為菜肴的特色,是以物產這一自然條件為基礎的。晉代張華的《博物志.五方人民》中說的明白:“東南之人食水產,西北之人食陸畜。”“食水產者,龜蛤螺蚌以為珍味不覺其腥臊也;食陸畜者,貍兔鼠雀以為珍味,不覺其膻也。”“有山者采,有水者魚”。也就是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是形成菜系的主要條件,正是“今天下四海九州,特山川所隔有聲音之殊;土地所生有飲食之異。”(《齊乘》)以物產為依據,形成了口味的差異是菜系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度珖L俗志》稱:“食物之習性,各地有殊,南喜肥鮮,北嗜生嚼(蔥、蒜),各得其適,亦不可強同也?!背鲜鲆蛩赝?,烹調方法的差別,也是形成菜系不可忽視的重要條件之一。清代飲食鑒賞家、評論家袁枚《隨園食單》中,曾寫了南北兩種截然不同的烹調方法,作豬肚:“滾油爆炒,以極脆為佳,此北人法也;南人白水加酒煨兩柱香,以極爛為度。”四合院大致結構四合院規(guī)模不同,大小相差懸殊。但無論大小,都是由基本單元組成的。由四面房屋固合起一個庭院,為四合院的基本單元,稱為一進四合院,兩個院落即為兩進四合院,三個院落為三進四合院,依此類推。北京大型四合院(如王府)可多達七進、九進院落,除中路主院外,兩側還有東西跨院,可謂"深宅大院"。由于日照的影響,四面的房子以座北朝南為最好,所以,四合院都以北房為正房,東西兩側次之,為廂房,與北房相對的南房稱為倒座房。中型或大型四合院的最后一排正房為后罩房。后罩房有時建成二層樓房,稱為后罩樓。兩進院落以上的四合院,一般都分為內宅和外宅,由二門--垂花門或屏門聯(lián)接溝通。四合院的正房、廂房之間,一般由抄手游廊聯(lián)接溝通。抄手游廊是開敞式附屬建筑,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觀賞院內景致。四合院的建筑色彩多采用材料本身的顏色,青磚灰瓦,玉階丹楹,墻體磨磚對縫,工藝考究,雖為泥水之作,猶如工藝佳品。婦女反抗舊婚制民國時期,有的女青年受西方婚俗觀念的影響,大膽地征婚求偶。如北京某周姓女,“自幼游學歐美,染一種西洋習氣,去歲回國,即在宣武門內某學校充任教務,為出嫁計,未行稟明父母,即在門前掛一招夫廣告牌,上書女學士周××,現(xiàn)年28歲,原籍廣東香山人。久寓北京,畢業(yè)于美國女子大學,現(xiàn)執(zhí)教鞭于京師某女學校。家資及不動產可達5萬元之數(shù)。自懸牌之日起,至民國8年1月至,各學士如有與××具有同等之能力及資產者,每日午后4時至6時,為會談期,務請應時駕臨可也。”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一)教學目標【內容標準】了解中國近代以來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認識其對人們社會生活的影響?!局R與能力】了解交通工具、通訊工具在中國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通過掌握交通、通訊工具發(fā)展的狀況,思考分析推動的因素?!具^程與方法】搜集老照片、文字資料,建立櫥窗板報,以此形成對百年來交通、通訊發(fā)展的直觀認識。閱讀《老照片》等書籍,加深對交通、通訊工具進步的了解【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學習中逐步認識到,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是以整個中國社會的向前發(fā)展作為前提的,體現(xiàn)了時代發(fā)展的必然性。通過數(shù)據的比較,清楚認識今天中西部地區(qū)在交通、通訊方面與東部發(fā)達地區(qū)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應該努力學習,長大后為西部的開發(fā)貢獻自己的力量,培養(yǎng)歷史的責任感。(二)教材分析●本課講述了近代以來交通和通訊工具的變遷的情況。隨著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動,人的思想觀念也逐漸發(fā)生了變化。這種變化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對于西方的一些先進的器物由排斥走向接受,交通和通訊工具的進步就是如此?!窘煌üぞ叩母隆窟@一目的教學主要講了5個方面的問題:1.近代交通工具更新的特點:傳統(tǒng)的代步工具被人力車、自行車、三輪車等人力作為牽引的交通工具取代,機械動力牽引的交通工具也日趨重要;更新過程城市較鄉(xiāng)村顯著。這一切與城市鄉(xiāng)村的發(fā)展也有著直接的關系。2.人力、畜力牽引的交通工具。(1)人力車:也叫東洋車,因其傳自日本,故名。人力車的出現(xiàn),給城市居民增添了方便快捷的新式代步工具,伴隨著它的出現(xiàn),一個新的職業(yè)階層出現(xiàn)。人力車夫辛勞困苦而所得有限,收入地位難以維持溫飽。(2)自行車:教師可以展示近現(xiàn)代自行車樣式的圖片,由學生來比較歸納自行車的發(fā)展情況。傳入在19世紀中后期,僅限于宮廷所有;20世紀初期,出現(xiàn)在城市的大街上,絕大多數(shù)為公車;20世紀50年代以后,有了自己的自行車制造業(yè),中國逐漸成為“自行車王國”。3.機械牽引的交通工具。(1)電車:出現(xiàn)于1906年天津創(chuàng)辦有軌電車交通系統(tǒng)(2)公共汽車:出現(xiàn)于1924年的上海,在解放前處于車少人多的狀況。20世紀50年代以后,成為城市交通的中樞。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乘坐公共汽車的經歷,談一談它與其它人力交通工具比較的優(yōu)勢。4.先進的交通工具。(1)火車、輪船與中國利權的關系:在中國出現(xiàn)之時,是列強掠奪中國利權的工具,19世紀末20世紀初,伴隨著收回利權運動的開展,建設進入新的時期。5.建國后,交通工具發(fā)展特點:多層次、范圍廣,快速發(fā)展的同時不平衡。【郵電通訊設施的逐漸完善】這一目的教學主要講了2個方面的問題:1.郵政通信的發(fā)展。(1)發(fā)展開始時間、標志:1866年海關試辦郵政(2)發(fā)展的四個階段: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至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至新中國的成立;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改革開放后至今。(3)各個時期發(fā)展的特點:第一階段郵政事業(yè)經歷從試辦到正式辦理的過程,涵蓋范圍不斷擴大,已經初具規(guī)模;第二階段郵局郵路進一步發(fā)展,突出表現(xiàn)在郵政工具的變革;第三階段開創(chuàng)了郵電合一的新時代,獨立發(fā)展;第四階段嶄新的歷史階段。2.電信事業(yè)的發(fā)展。(1)電報:出現(xiàn)標志——1877年丁日昌在臺灣架設電報線;起步階段特點——外商壟斷對外電信交通;國民政府時期——收回部分電信主權,增開業(yè)務,技術與服務逐步提高(2)電話:出現(xiàn)標志——1882年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在上海外灘建成電話交換所;民國時期發(fā)展特點——業(yè)務增多、設備更新、服務范圍與內容擴展;改革開放后特點——技術發(fā)展迅速,普及率增長迅速。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重點:交通工具變化的表現(xiàn)形式。難點:交通工具發(fā)展的原因。(三)、課前輔導1.20世紀初,在城市大街小巷行駛的人力交通工具是。50年代以后,中國有了自己的。答案提示:自行車、自行車制造廠。2.在洋務運動的推動下,1865年4月,中國終于健在成了自行設計的。中國的民航事業(yè)起始于。1949年以后,中國現(xiàn)代交通獲得快速發(fā)展,全國絕大部分省份實現(xiàn)了火車、飛機的運營,其中最近全線的最有影響力。答案提示:第一艘輪船、20世紀20年代初、青藏鐵路3.1866年,海關開始試辦郵政,1896年改為正式辦理,通信范圍囊括了全國各主要和。辛亥革命后,大清郵政改稱。1887年,福建巡撫丁日昌在架設電報線,成為中國人辦有線電報的開端。截止2023年第三季度末,中國電話用戶總數(shù)已超過戶。答案提示:商埠口岸、中心城市、中華郵政、臺灣、5億(四)教學設計教師:上節(jié)我們學習了“衣”、“食”、“住”。這節(jié)課我們來解決“行”的問題。請同學閱讀課本思考:進入近現(xiàn)代后,出現(xiàn)哪些新的非機動車和機動車?學生:新式非機動車有人力車、三輪車和自行車(腳踏車或單車),機動車有火車、汽車和電車。教師:簡要敘述非機動車在中國出現(xiàn)和流行的經過。人力車是城鎮(zhèn)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僅北平、天津、上海三和城市各有數(shù)萬輛之多。自行車在19世紀中后期傳入中國,20世紀初,自行車出現(xiàn)在大街小巷。50年代以后,中國有了自己的自行車制造廠,自行車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通工具。探究:你能列舉幾個著名的自行車品牌嗎?自行車與機動車相比較有什么特點?學生答、教師小結:上海的鳳凰、永久牌,嘉興的大雁牌(后改為菲力普)等。特點:輕便、靈活、停車占地少,無污染、環(huán)保(無噪音、無尾氣)。教師;簡要敘述機械牽引的電車和汽車等在中國出現(xiàn)和流行的經過。學生:1906年,天津創(chuàng)辦了有軌電車交通系統(tǒng)。1924年、1935年在上海和北京分別開始有公共汽車上路。教師:那么火車、輪船和飛機等先進的交通工具在中國的發(fā)展情況又是怎么樣的呢?學生:1865年4月,中國終于建造成了自行設計的第一艘輪船,中國近代輪船業(yè)得以發(fā)端。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收回利權運動的發(fā)展,中國的鐵路建設進入一個快速發(fā)展時期。中國的民航業(yè)開始于20世紀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經覆蓋大半個中國。新中國建立后,現(xiàn)代交通運輸業(yè)飛速發(fā)展,大部分省實現(xiàn)了火車、飛機的運營。教師:就目前我國的交通運輸業(yè)還存在哪些問題?由于地區(qū)經濟發(fā)展水平衡,也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各種層次的交通工具同時存在。探究:你能列舉最近幾年最值得中國驕傲的交通運輸建設方面的成果嗎?存在哪些最主要的問題?投影:青藏鐵路上海磁懸浮學生答、教師小結:成果:火車的提速和電氣化改造,高速公路網的形成,青藏鐵路的全線貫通,上海磁懸浮鐵路的建成等。問題:大型客機還以來進口,高速鐵路和機車制造技術比較落后等。教師:簡要敘述近代、現(xiàn)代中國郵電通信設施的發(fā)展情況。學生:1866年,海關試辦辦理郵政,1896年正式辦理,通信范圍囊括了全國各個通商口岸和中心城市。辛亥革命后,大清郵政改為中華郵政,郵局、郵路進一步擴展。新中國成立后,成立了郵電部,開創(chuàng)了郵政和電信合一的新時代。1877年,福建巡撫丁日昌在臺灣架設了我國第一條電報線;隨后幾年,我國的有線電報線遍及18個省,溝通了各大城市與邊疆地區(qū)的聯(lián)系。1906年,我國開始出現(xiàn)無線電報,1932年還開設了國際無線電報的業(yè)務。1882年,電話傳入中國,民國后電話線路和營業(yè)局繼續(xù)增加,20世紀80年代后,通信技術發(fā)展迅速,到2023年第三季度,我國電話用戶總數(shù)已超過5億戶,居世紀第一,其中固定電話和移動電話各占一半。探究:你家什么時候裝固定電話?你家現(xiàn)在有多少個電話?你與朋友聯(lián)系時使用的郵電通訊的方式都有哪些?答:前面兩問無固定答案。包括有固定電話、移動電話、普通信件、電子信件。板書設計: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1、交通工具的進步①人力、畜力牽引的交通工具:人力車、三輪車、自行車②機械牽引的交通工具:汽車、火車、輪船、飛機③新中國成立后,交通工具快速發(fā)展2、郵電通信設施的進步完善①郵政通信建設:辦理郵政、建設電報、電話線、無線電報②電信事業(yè)(電報、電話)(五)、課后練習1.有軌電車在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城市是A.上海B.北京C.天津D.南京思路提示:注意基礎性的知識。參考答案:C2.下列交通工具是19世紀中后期從外國傳入中國的是ABCD3.影響近現(xiàn)代交通工具在中國廣泛應用的最主要因素是A.自然因素B.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因素C.環(huán)境因素D.技術因素思路提示:近現(xiàn)代交通工具都是機械動力,需要投入較的資金建設公路和軌道,因此經濟發(fā)展水平起到關鍵的作用。參考答案:B4.近代中國正式辦理郵政通信是年年年年思路提示:注意基礎性的知識。參考答案:D,5.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成于年B.1950年C.1952年D.1959年思路提示:注意基礎性的知識。參考答案:C6.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比如貨運,民國時期,汽車運費要比火車高3倍,比水運高10倍。民國時期作此類調查研究的杜修昌先生說“以高昂的汽車運費來搬運價賤如泥的農產品,無疑地是勸災民吃肉一樣荒唐的笑話”……在杭嘉湖地區(qū),1924年第一條杭徽線余杭段正式通車,此后各線陸續(xù)建造。浙江全省汽車數(shù)在1929年共有325輛,其中貨車11輛,占總數(shù)的3%強;1933年442輛,其中貨車155輛,占總數(shù)35%。直到1947年,貨車比例才超過客車?!悤匝唷鼈ッ瘛督鲜墟?zhèn)》材料二1893年,小輪航業(yè)由省城發(fā)展到內地市鎮(zhèn)。這一年,嘉興硤石鎮(zhèn)創(chuàng)辦了一家萃順昌申硤輪船局……這可能是杭嘉湖地區(qū)第一家以農村市鎮(zhèn)為中心的輪船公司…..20世紀30年代是杭嘉湖寧紹地區(qū)內河輪船運輸?shù)狞S金時期,幾乎每個縣區(qū)都形成了相當規(guī)模的輪汽船運輸能力,有輪汽船數(shù)十艘,航線通向全縣各鄉(xiāng)鎮(zhèn)……內河輪船的引入,使得杭嘉湖寧紹地區(qū)的市鎮(zhèn)有了快捷有效的交通工具,加強了市鎮(zhèn)與一個廣大的外部世界之間在信息、人員、金融、貿易等方面的聯(lián)系,使之平添許多近代氣息……所謂“乘客有輪船,裝貨有民船”,就是當時內河運輸?shù)囊话銓懻??!悤匝?、包偉民《江南市?zhèn)》材料三鐵路,是近代交通工具的代表.在江南大地上上的杭嘉湖及寧紹平原地區(qū),1909年,滬杭鐵路建成通車;1913年,曹涌鐵路寧波至百官段鋪軌通車。這兩條鐵路以杭州為中心,北通全國經濟中心上海,東從曹娥連接寧波,是全國最早建造的鐵路的地區(qū)之一……不過,傳統(tǒng)江南市鎮(zhèn)的生活,一向不是快節(jié)奏的,而是有情有調,悠哉游哉的。既然不急者趕時間,就可以乘船慢慢地上路。畢竟,由于火車票價相比,船票的價格要低廉得多了?!悤匝唷鼈ッ瘛督鲜墟?zhèn)》結合以上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⑴根據材料一回答,制約汽車運輸?shù)闹饕蛩厥鞘裁??⑵根據材料二回?近代浙江省的內河航運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區(qū)?這些地區(qū)的內河航運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分析內河輪船的引入給這些地區(qū)帶來的變化。⑶根據材料三回答,制約火車運輸發(fā)展的原因。⑷根據三個材料,分析近代浙江地區(qū)交通運輸業(yè)發(fā)展的基本特點。思路提示:本題以交通為載體,延伸到當今的熱點問題??疾閷W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因此注意綜合知識的把握和應用。參考答案:⑴、汽車運價高,農產品價格低廉;⑵、地區(qū):杭嘉湖寧紹地區(qū)。特點:輪船為主的內河航運發(fā)展較快,分布范圍廣,以客運為主。變化:加強了市鎮(zhèn)與一個廣大的外部世界之間在信息、人員、金融、貿易等方面的聯(lián)系,使之平添許多近代氣息⑶、運價高,小農經濟主導下,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慢。⑷、近代主要的交通工具輪船、汽車和火車都較早的出現(xiàn);以輪船內河航運最為普及;近代主要交通工具主要分布在東部平原地區(qū);小農經濟制約了近代浙江交通運輸業(yè)的發(fā)展。7.簡述交通和通信工具的發(fā)展更新過程,并分析它們對民眾生活的影響。思路提示:“簡述”應當講個大概的過程,切勿面面俱到;另一方面要注意問題中要你回答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更新過程,二是對民眾生活的影響。思路探究:交通工具經歷了人力、畜力牽引到機械動力牽引的發(fā)展過程,通信工具經歷了有線方式到無線方式的發(fā)展過程。通過不斷地更替發(fā)展,人與人的時間、空間上的距離不斷拉近,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步伐明顯加快,推動著社會向前發(fā)展。8.舉例說明東部和西部或者城市與鄉(xiāng)村之間在交通和通信方面有哪些不平衡?從而認識促進交通和通信工具進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思路提示:思路探究:東部和西部、城市和鄉(xiāng)村在交通和通信工具的使用方面還是存在著明顯不平衡的:從數(shù)量上來看,先進的交通和通信工具普及率,西部低于東部、鄉(xiāng)村低于城市;從引進的時間來看,后者餓明顯落后于前者。舉例來說,從北京出發(fā)到全國各地的航班就明顯多于其他中小城市,一些小城市還沒有飛機場,有些地方甚至道路還不是很暢通;另外目前從家庭轎車的使用,城市一定高于農村。這些說明交通和通信工具的進步是以經濟的發(fā)展為前提的,經濟是交通和通信工具進步的推動力量。9.閱讀材料人類曾經深受交通阻礙的困擾:崇山峻嶺,舉步維艱;寬闊江河,難以跨越,生產和生活受到極大限制。在漫長的歲月中,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生產規(guī)模逐步擴大。舟、車問世后交通狀況開始改觀;汽車、輪船、飛機出現(xiàn)后,人類的生產、生活范圍逐步地擴展開來。在當代,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交通與通信正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孕抡n標高一地理教科書第二冊(山東教育出版社)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回答:⑴你出行曾經乘坐過哪些交通工具?⑵你與同學、親友聯(lián)系使用的郵電通信方式都有哪些?⑶請結合自己的體會,說說交通和通信發(fā)展給生活、生產帶來了哪些影響?思路提示:本題為跨學科的知識性、應用性和開放性的題目,必須用探究的方法完成。思路探究:⑴、自行車、三輪車、汽車、電車、輪船、火車、飛機等⑵、包括有:固定電話、移動電話、普通信件、電子信件⑶、交通和通信事業(yè)是聯(lián)系生產與消費、城市與農村的橋梁,是地區(qū)與地區(qū)、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聯(lián)系紐帶,通過不斷地更迭發(fā)展,人與人之間時間、空間上的距離不斷拉近,社會經濟發(fā)展的步伐明顯加快,推動著社會向前發(fā)展。五、學習資源【推薦書目】①王倬《交通史》1923年商務印書館②《中國鐵路通訊史》1999年9月鐵道出版社【推薦網站】①11/21/c【知識鏈接】電郵三十而立

E-mail一路走好

時至今日,電子郵件———這一日漸被認為是人類通訊史上最偉大的發(fā)明,已走過了30年風風雨雨,行將進入而立之年。1971年的秋天,美國BBN技術公司工程師雷-湯姆林森發(fā)明了電子郵件———通過網絡把電子文檔從一臺電腦傳送向另一臺電腦的技術。當時,沒有人預料到它的未來,它是如此的不起眼,甚至湯姆林森先生都無法準確回憶起起發(fā)明的確切時間。然而30年后的今天,這一發(fā)明已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由此帶來人類通訊史上革命性的變革?!?·11事件”事件爆發(fā)后,由于電話線路嚴重超載,電子郵件成為親朋好友問報平安的首選,不僅給人們傳達著平安的訊息,更帶來了欣慰和鼓勵。

據IDC統(tǒng)計,目前全球電子郵箱總數(shù)已達到億;在中國,CNNIC統(tǒng)計也顯示電子郵件是網民使用互聯(lián)網的最主要服務。電子郵件得到了日益廣泛的認可,而湯姆林森作為“電子郵件之父”也以其杰出貢獻被第五屆WebbyAwards評獎大會授予終身成就獎。

談及中國電子郵件發(fā)展必須說起。這個于1998年3月16日正式開通的中國首個

免費中文電子郵件,標志著電子郵件開始步入以應用為主的平民時代。在這個平民時代里,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最優(yōu)秀電子郵件服務宗旨的,被網民被冠以“電子郵局”之美稱,在2000年3月被超級門戶網站收購后,其一如既往的優(yōu)質、全面、快捷、穩(wěn)定服務同樣贏得了廣大網民的信任。據CNNIC的最新調查:中國網絡用戶擁有E-mail賬號平均值為,用戶平均每周收到電子郵件數(shù)為,發(fā)出電子郵件數(shù)為。這些數(shù)字表明,電子郵件對中國人的通訊方式乃至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如果說以免費電子郵件應用為核心的普及運動是中國電子郵件發(fā)展的第一次浪潮,那么基于細分市場的收費郵件服務則是新一輪沖擊波,它標志著中國電子郵件從普及走向提高,標志著用戶對于郵件服務的要求開始從“溫飽”(免費的基本服務)邁向“小康”(更安全、更方便、更個性化)。

“收費郵箱”改變了中國電子郵件服務的競爭格局,國內電子郵件提供商紛紛披掛上陣,力圖在這塊前景看好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263、163、sina等諸多服務商均推出了各具優(yōu)勢的收費郵箱服務,這一概念也開始為廣大網民所接受并付諸實踐———據專家預測,中國的收費郵箱用戶將會達到700萬人。然而網民在接受“收費”的同時,也提出了對郵箱質量與服務的要求,這使得電子郵箱提供商們在郵箱的個性化方面?zhèn)湎鹿Ψ颍盒吕司W推出“個人家園”,263給郵箱配備了先進的反病毒系統(tǒng),21CN提出24小時服務,而別具特色的30年,對于一個人來說已進入而立之年,而于人類通訊史而言這不過是短短一瞬。短短的30年中,電子郵件從實驗產品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進入中國只短短三年的電子郵件也走過了其它通訊方式一個多世紀才能走過的歷程。面對未來,人們對電子郵件依然看好,IDC預測,未來幾年內電子郵件將以每年138%的速度增長,在2023年世界電子郵箱總數(shù)將達到12億;同樣,在中國,在網絡基礎設施和無線通訊的共同推動下,電子郵箱將繼續(xù)保持高速增長,并作為互聯(lián)網經濟的重要贏利點推動整個網絡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二十世紀影響人類的重大發(fā)明一、蒸汽機:推動了整個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馬力或者水力無法提供工業(yè)革命所需的動力,蒸汽機能量的開發(fā)為世界帶來了一種更有效更強大的動力。雖說古人在公元前2世紀就已經開始這方面的探索,但直到瓦特的蒸汽機面市后,才真正開啟了蒸汽機的商業(yè)價值。許多歷史學家認為,蒸汽機的開發(fā)是工業(yè)革命最重要的發(fā)明之一,因為蒸汽機的出現(xiàn)帶動了冶金、煤礦和紡織業(yè)的發(fā)展。蒸汽機的出現(xiàn)及紡織業(yè)的機械化,提高了工業(yè)的用鐵量。由于英國擁有豐富的鐵礦和煤礦,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冶鐵技術和煤礦業(yè)的改進,同時加快了工業(yè)化的步伐。1804年出現(xiàn)的蒸汽機火車和1807年出現(xiàn)的蒸汽機輪船大大改善了運輸條件,輔助了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

二、電話:掀開人類通訊史的新篇章

“沃森先生,請立即過來,我需要幫助!”這是1876年3月10日電話發(fā)明人亞歷山大·貝爾通過電話成功傳出的第一句話,電話從此誕生了,人類通訊史從此掀開了一個全新的篇章。

人類進行無線通訊的夢想則是1973年在美國紐約實現(xiàn)的。當時,這臺世界上第一個實用手機體積大,重達1.9公斤,是名副其實的“大哥大”。26年后的今天,世界最小的手機也誕生了,它只有尋呼機那么大,也比第一代手機輕了不少。

1964年是人類通訊史上另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年夏天,全世界成千上萬的觀眾通過電視第一次收看由衛(wèi)星轉播的日本東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實況。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通過電視屏幕同時間觀看千里之外發(fā)生的事,人們除了感嘆奧運精彩壯觀的開幕式和各種比賽外,更驚嘆于科技的進步。這一切都歸功于哈羅德·羅森發(fā)明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

1969年夏天,國際互聯(lián)網的雛形在美國出現(xiàn),它由四個電腦網站組成,一個在加州大學分校,另三個在內華達州。1972年,實驗人員首次在實驗網絡上發(fā)出第一封電子郵件,這標志著國際互聯(lián)網開始與通訊相結合。到了90年代,國際互聯(lián)網開始轉為商業(yè)用途。1995年網絡發(fā)展到第一個高潮,這一年被稱為國際互聯(lián)網年。在電子商業(yè)浪潮的推動下,國際互聯(lián)網在21世紀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將更加深遠。

三、汽車:載著時代向前奔駛

汽車改變了人類的整個交通狀況,擁有汽車工業(yè)成了每一個強大工業(yè)國家的標志。汽車走過這樣一段歷史:1771年,法國人居紐設計出蒸汽機三輪車;1860年,法國人雷諾制造出了以煤炭瓦斯為燃料的汽車發(fā)動機;1885年,德國人本茨和戴姆勒各自完成了裝有高速汽油發(fā)動機的機車和裝有二沖程汽油發(fā)動機的三輪汽車,并且成功企業(yè)化;1908年,美國人福特采用流水式生產線大量生產價格低、安全性能高、速度快的T型汽車。汽車的大眾化由此開始;1912年,凱迪拉克公司推出電子打火啟動車,使婦女也開始愛上汽車;1926年,世界第一家汽車制造公司戴姆勒·本茨公司成立;1934年,第一輛前輪驅動汽車面世;1940年,大戰(zhàn)令許多汽車制造商停產,歐洲車商開始轉向生產軍用車輛;50年代,德國沃爾沃的甲殼車轎車一經推出就成為最受歡迎的汽車;1970年到2000年,日本車在亞洲走俏,豐田、本田、三菱以及日產特高技術小型車入侵歐美市場,改寫了歐美牌子壟斷的局面。

實際上,汽車的發(fā)明使人類的機動性有了極大的提高,使20世紀人類的視野更加開闊,更追求自由。當然,汽車工業(yè)的發(fā)展也帶來了道路網擠占土地資源、大氣污染和高昂的車費等問題,但不管怎么說,汽車確實載著人類向前發(fā)展,向前奔駛。

四、電視:人類自己創(chuàng)造的“魔鬼”

現(xiàn)代人可以一天不吃飯,不喝水,但不能一天沒有電視。電視的設想和理論早在1870年就出現(xiàn)過。1884年,德國發(fā)明家保羅?尼普科夫設計了全個穿孔的“掃描圓盤”,當圓盤轉動的時候,小孔把景物碎分成小點,這些小點隨即轉換成電信號,另一端的接收機把信號重組成與原來圖像相同但粗糙的影像。1926年,蘇格蘭人約翰·貝蒙德采用尼普科夫的“大圓盤”制造了影像機。

真正制造出畫面穩(wěn)定的電視是從俄羅斯移民到美國的拉基米爾·佐里金和出生在美國猶它州的菲洛·法恩斯沃思。在1939年的世界博覽會上,世界第一臺真正清晰的電視開播,電視真正誕生了。

五、登月:人類航天史上邁出一大步

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剎那所說的名言“對個人來說,這只是一小步;對人類來說,這是邁出一大步”牢牢銘記在地球人的心上。

1969年7月20日下午4時,全世界5億電視觀眾都看到了“黑黝黝”的畫面,畫面深處傳來一個來自外太空的聲音:“休斯頓,這里是靜?;?,鷹艙已經登陸!”接下來,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宇宙飛船上的兩名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問休斯頓宇航中心:“我們不想休息四小時,我們想馬上登月?!毙菟诡D回答:“同意立即登月!”接著,阿姆斯特朗背朝外,開始從九級梯子緩緩爬下。全世界5億人都看到了這一場景。

登月確確實實是人類航天科技的一大進步,因為正如最后一名登月者塞爾南上校所說的:“在月球遙望地球,我看不到任何國界,我覺得地球就是一個整體,我的整個思想也就開闊了。”

六、電腦:人類未來的希望

1946年2月4日,美國軍方和政府部門的代表、著名的科學家一起擠在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個房間里。當一位陸軍將軍輕輕按下電鈕后,占滿整整三堵墻的機器立即亮了起來,人們熱烈鼓掌,高聲歡呼:“ENIAC活了!”并且向總工程師??铺刈YR?!癊NIAC”就是世界上第一臺電腦。

七、基因:破解生命的千古密碼

10多年前,科學界就預言說,21世紀是一個基因工程世紀。人類基因工程走過的主要歷程怎樣呢?1866年,奧地利遺傳學家孟德爾神父發(fā)現(xiàn)生物的遺傳基因規(guī)律;1868年,瑞士生物學家弗里德里希發(fā)現(xiàn)細胞核內存有酸性和蛋白質兩個部分。酸性部分就是后來的所謂的DNA;1882東洋人力車輸入,大受城市居民歡迎1874年1月29日,《申報》發(fā)表題為《記新式小車》的評論道:“二輪小車近上海新創(chuàng)設之舉也,租界通衢已見。斯新式妝飾華麗,乘坐舒服,想實適于時需也。其車來于東洋,……若與本地之獨輪車相比,則亦有長有短者。其所短者,在于僅能載一人,而其長處則于坐者較便。且小車粗陋,自尊者多不屑于乘焉,若不能家內自置一轎,則每苦逼于步行矣。今設二輪車,想于此類大為得便宜之舉也。所望者惟車數(shù)之日漸增多耳?!薄咎旖蛟囆型谅坊疖嚒俊渡陥蟆?872年9月30日【天津海關與中國第一套大龍郵票】中國近代郵政是由海關開始試辦的,而海關郵政又是從津海關開始的。中國歷史上公開發(fā)行通用郵票——大龍郵票,是由津海關1878年組織經營的。津海關就是天津海關的前身。奉總稅務司赫德之命,津海關稅務司德璀琳于1878年3月23日,將海關郵政對社會開放,收寄華洋公眾、商民百姓的郵件。開始是郵件寄件人到海關交費,海關造“郵資登記冊”,并在郵件上加蓋戳記,然后由海關或交華洋書信館負責郵運。不久即深感手續(xù)繁雜,很不方便,不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已實行的貼郵票的辦法省事。同年6月15日德璀琳致函上海海關造冊處稅務司夏德,“這了避免復雜的操作和帳務處理”,提出“即請造冊處給我們準備一批我們最迫切需要的郵票”。7月份德璀琳收到首批五分銀和三分銀郵票,并在天津、北京發(fā)行。后來又增加了面值一分銀郵票。大龍郵票的圖案是五爪大龍的形象,體現(xiàn)了我國文化習慣。面值有一分銀、三分銀和五分銀三種。由海關發(fā)行的第一套大龍郵票,對中國近代的郵政,特別是郵票的設計發(fā)行上,有著深刻的影響和作用。三大眾傳播媒介的更新(一)教學目標【內容標準】以我國近現(xiàn)代報刊、影視和互聯(lián)網的逐漸普及為例,說明大眾傳媒的發(fā)展給人們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變化?!局R與能力】知道報刊、影視發(fā)展的基本史實。了解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概況,嘗試通過短短的十幾年的迅速發(fā)展來了解今天中國社會的飛速發(fā)展?!具^程與方法】搜集圖片、文字資料、編寫自己所了解的報刊、影視或互聯(lián)網發(fā)展史。觀看不同時期的一些優(yōu)秀的影視作品,加深對社會變遷的了解。組織不同小組制作相關教學題材的網頁?!厩楦?、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報刊發(fā)展的狀況,認識到中國社會的輿論環(huán)境逐漸改善,推動了中國社會健康有序的發(fā)展。今天中國互聯(lián)網的迅速發(fā)展,在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起到了一定消極的影響。作為一名中學生,應當正確的面對網絡的誘惑。(二)教學內容分析●本課講述了近代以來報刊、影視、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的情況。西方殖民者用武力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隨后,出于文化侵略的目的,傳教士創(chuàng)辦了宣傳西方思想的報刊,進而引發(fā)了中國報刊一個多世紀的發(fā)展歷程。這樣的歷程與民眾生活的不斷變化密切相關,也與社會政治的變化緊密聯(lián)系。●影視是社會生活的一種真實的表現(xiàn)。傳入中國后,人們逐漸接受并且喜歡上了這樣的一種娛樂。百年來,出現(xiàn)了許多優(yōu)秀的導言和演員,制作了眾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每一個歷史階段,影視作品總反映出不同的時代主題?!窕ヂ?lián)網是近十幾年才在中國出現(xiàn)和發(fā)展的。它的高速發(fā)展是中國奇跡的具體體現(xiàn)?;ヂ?lián)網的出現(xiàn)拉近了世界的距離,便利了大眾的生活,同時也帶來了消極的一面。大眾報業(yè)的發(fā)展這一目的教學主要講了3個方面的內容:1.大眾報業(yè)發(fā)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