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會參與意識調查報告_第1頁
大學生社會參與意識調查報告_第2頁
大學生社會參與意識調查報告_第3頁
大學生社會參與意識調查報告_第4頁
大學生社會參與意識調查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當代大學生公共參與意識調查報告公共參與意識一方面指個人對社會政治事物和熱點問題的關注與態(tài)度,另一方面指個人在社會公益事業(yè)的參與程度和社會責任感。公共參與意識是公共服務建設和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公民參與能力的高低對公共服務效能影響重大,培養(yǎng)公民的公共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法治文明﹑社會文明的重要前提條件。在青年人中,大學生是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的特殊群體,與其他群體相比,他們思想活躍,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共參與意識。此次調查采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對XX大學在校的學生采取問卷式調查,共發(fā)放300份問卷,回收256份,作廢10份,有效問卷率為82%。在246份有效問卷中男生126份<占51.22%>,女生120份<占49.78%>,其中一年級學生69位<占28.05%>,二年級116位<占47.15%>,三年級58位<占23.58%>,四年級3位<占1.37%>。調查了濟大西校區(qū)內的15個學院,42個不同的專業(yè),調查的范圍較廣,調查的男女比例適中,但年級比例由于大四學生經常不在校,有的忙于學習不愿配合導致大四的問卷較少,就其他方面來看仍具有一點的代表性。本次調查采取了主觀問卷和客觀問卷相結合的方式,在客觀問卷的調查測量中我們發(fā)現(xiàn)大學生對文化、體育、軍事等熱點問題較為了解,例如在第一題中有165位同學了解中國在第30屆奧運會的金牌數(shù),占總數(shù)的67.1%,在14題中有232為同學知道莫言獲的是文學獎,占總數(shù)的94.3%,但在經濟社政治方面的基本常識同學們了解的不多,例如第9題有178為同學認為胡錦濤為上屆政府的政府首腦,只有18位同學選了溫家寶,只占總數(shù)的7.3%,這充分說明大部分學生對我國的政治體制不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政治民主的建設只能是空談,更是一種危機。筆者認為民主社會的建設需要政府的放權更需要公民的民主精神和知識。在第15題中只有76位同學了解十二五規(guī)劃的時間,占30.9%。十二五規(guī)劃是國家經濟發(fā)展的綱要,是社會發(fā)展的指路牌,作為即將走向社會的大學生,筆者認為我們應該了解這些知識,為自己的目標人生發(fā)展指明一定的方向,但是了解這些的學生卻不是很多,這應該引起學生與學校的重視。在其它幾個題中答對的概率也并不高,其中只有24個人知道我國的審判機關有四個級別,正確率只有9.8%,也說明大學生的法制常識較差。作為受過高等教育的大學生而言法治觀念都不強,那對于老百姓就更難說了。在中國大力發(fā)展法治社會的時期,在這個和平年代中,法治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觀念,我想學校在這方面的教育是由有不足的。在客觀問卷中筆者出題可能不是很有代表性,但也是可以反映一點問題,得出一定結論,例如學生對于新聞的了解度取決于新聞的宣傳力度,像莫言的成功,可以說是無人不知吧。也取決于新聞在生活的談論與應用性,那些遠離學生生活的知識幾乎不被大學生關注??偨Y以上內容,筆者希望學生本人要學習多學習了解社會的基本常識,對于政府、社會、學校應該注重對大學生的政治法治教育,大力的宣傳一些實際有用的知識,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有益的社會氛圍??陀^問卷只是筆者的小測量,初步的了解大學生的對社會的關注度,在主觀問卷中也發(fā)現(xiàn)了許多的問題。一大學生對社會政治事物和熱點問題的關注與態(tài)度大學生對政治和社會熱點問題的關注和參與程度對我國的政治民主化,社會法治化,社會風氣的健康化有直接的影響,對我國民主政治,法治社會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促進社會的良性發(fā)展。對大學生政治關注現(xiàn)狀進行調查研究,對于合理引導大學生參與政治生活,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特別是對于推進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現(xiàn)代化、制度化建設都具有巨大的現(xiàn)實意義。在這次的調查中,通過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大學生自我對公共參與意識的認識上,有91位同學認為大學生非常有必要參與公共活動,占總數(shù)的37.4%;有137位同學認為有必要,占總數(shù)的55.7%;只有16位同學表示不贊同,只占總數(shù)6.9%,充分的表明同學們認同公共參與,希望參與到社會中去。但是在實際的參與中卻發(fā)現(xiàn)了不好的結論,在第12題的統(tǒng)計中發(fā)現(xiàn)只有30位同學認真積極的參與過政治議題或選舉,有163為參與過,但只是流于形式,有28位同學覺得沒用,也有23位同學認為這事與自己無關。具體數(shù)據(jù)如下圖<表1>。表1參與態(tài)度與比例通過圖我們可以看到,積極認真參與的同學很少,大部分同學流于形式,甚至有些同學認為這事與自己無關,社會責任感很差。同學們的認識似乎很好,但為什么實踐卻很差呢?筆者在下文中討論。通過上面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到大學生參與態(tài)度并不積極,以下筆者又對大學生對于不同新聞的的關注度做出如下統(tǒng)計:見圖<表2>表2對各類新聞的關注程度從表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同學對于新聞的關注度并不是很高,大部分的只是有時關注,天天關注的人很少只占總數(shù)的8.4%,對于娛樂類的關注度高于其他的。表明在天天關注新聞的群體中有33.3%的同學喜歡的是娛樂類,居第第二位的是社會類的,聯(lián)系實際社會在電視網絡中著類新聞是被報道最都的。同時在信息化的時代不看新聞的人更少。在對了解新聞的途徑的統(tǒng)計中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化的發(fā)展使得網絡極大的替代了報刊雜志,其中通過網絡觀看新聞的人有192是報刊雜志的4.5倍,占總數(shù)的78%。同時電視廣播作為傳統(tǒng)媒體也為同學們提供了較好的途徑。在不常關注新聞的群體中同學們對財經類軍事類的新聞關注度娛樂類相對較高,側面的表明不是習慣關注新聞的人群中人們更多地目的是了解社會的發(fā)展,結合客觀調查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同學們對新聞有一定的認識,但不是很認真積極的對待。很多人知識初步了解報道的內容而去深度了解整個事情的發(fā)展,聯(lián)想到有些記者的斷章取義等不良行為,我們隊這種新聞的態(tài)度是不可取的,在對待新聞上我們要有自己的主見和思考,了解事情的全面情況。就大學生對新聞的關注而言雖然不是很積極,但也不是完全集中在娛樂類上,具有一定的意義。隨著網絡的發(fā)展,手機和電腦的普及,人們了解社會的速度和廣度變得更快更大,從中國站長網站上發(fā)現(xiàn)在對大學生每天花在網絡上的時間調查中,大學生選擇2個小時以內的僅為5.6%,3—5個小時有68.6%,5小時的有26.6%,則平均每人每天約4個小時,但在筆者對關注新聞的時間調查中發(fā)現(xiàn)。如下<表3>表3大學生每天關注非娛樂新聞的時間性別時間15分鐘以內15--30分鐘31--60分鐘60分鐘以上總數(shù)男生<位>48<19.5%>61<24.8%>11<4.5%>6<2.4%>126<51.2%>女生<位>56<22.8%>35<14.2%>26<10.6%>3<1.2%>120<49.8%>總數(shù)<位>104<42.3%>96<39.0%>37<15.0%>9<3.7%>246在時間的統(tǒng)計上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有42.3%的同學每天看新聞的時間短于15分鐘,超過一個小時的人只占3.7%,相對于每天花費在網絡上的4個小時而言,極其少。這也表明了大學生把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娛樂上,對社會的熱點問題關注度比較低。就男女性別而言,對于新聞的關注沒有較大的影響,相關對相對很小。二大學生社會公益事業(yè)的參與程度和社會責任感社會責任感,是指社會群體或者個人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下所形成的為了建設美好社會而承擔相應責任、履行各種義務的自覺意識和情感體驗。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身心漸趨成熟,對社會責任的認識也漸趨成熟。同時積極參與公共事業(yè)投身于社會公益事業(yè),對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起到積極的作用。作為新時代的創(chuàng)造者,每個大學生都應該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于本人和社會都有著積極的意義。筆者在此次的調查中,了解到在大學生對自我的中評價認識中認為現(xiàn)在的大學生對公共參與態(tài)度積極,社會責任感強,只有3位同學,占總數(shù)的1.2%,有59位同學認為態(tài)度積極責任感較強,占總數(shù)的24.0%,絕大部分同學認為態(tài)度一般,責任感不強,占總數(shù)的59.0%,也有36位同學認為很差,占總數(shù)的15.8%。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了大學生對自己這一代青年認得看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們在實際的社會中自己的周圍生活中也可以感受到這一點,大學生普遍社會責任感較弱,尤其對整個社會的責任感。例如以下的調查數(shù)據(jù)見<表4>表4參加過義工志愿者的比例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從未干過義工或志愿者的比例遠遠超過經常干的,令人欣慰的是絕大部分干過義工或志愿者,這表明學?;蛴行┙M織積極的組織過,部分同學也愿意參與到其中,但整體來說還是整個大學生群體并未形成一種經常積極參與的社會活動。在對公益參與時間的調查中我們我們會發(fā)現(xiàn)更多問題,在對每月做義工的時間調查中有102位同學為1小時以內,超過12小時的只有20位同學,占總數(shù)199的10.0%。充分表明大學生在社會公益的參與方面很差,在對其目的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僅有36.6%的同學處于自己的社會責任感,但也也有一部分學生是處于自己的憐憫情感,跟風去做的也只占了5.5%。學校要求做的占了16.7%。通過這些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當代大學生的具有一點的社會責任感,但是不是很強烈,在公益活動的參與與能力上也較弱。三當代大學生公共參與意識現(xiàn)狀的影響因素從上文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同學們具有一定的公共參與意識,每位同學都愿意投身社會,付出于社會,但是在態(tài)度方面卻較差,表現(xiàn)不積極不認真,在實踐中更差,參與能力較弱。筆者認為一部分原因是學生本人,但更多的因數(shù)是社會﹑政府和學校,同學們對此也表示了肯定,如下圖。<表5>表5增強大學生公共參與意識的責任主題大部分同學認為增強公共參與意識的責任主體為自己和政府,自己是主觀的實踐者,政府則應為公民提高暢通的參與渠道,而學校要為學生提供參與的知識提高參與能力,社會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氛圍。責任主體要側重,不同的主體也有不同的責任目標。從調查的數(shù)據(jù)中可以得到大學生參與公共決策中的途徑有向人大、政協(xié)代表提出建議,只有18為同學參與過,只占7.3%;參加聽證會,有25位同學,占10.2%;參加人大選舉,有83位占33.8%;參與民意調查,有64位同學,占26.0%,網上參與時政熱點問題的討論與投票的同學有31位,占12.2%,等等。參與的形式雖然加多,但是沒有一個可以使大部分同學參與到,例如人大選舉只有33.8%的同學參與過,其他方式這更少。同學對這些參與渠道也不贊同,有128位同學占總數(shù)52%的人認為現(xiàn)在公民的公共參與途徑不甚完善,暢通性不佳,也有10.2%的同學不知道如何參與到公共決策中去。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了我國的民主參與途徑較為不完全,途徑看似較多,但大部分不暢通。不能滿足大學生的參與欲望,從而給大學生的參與態(tài)度造成消極的影響,在學校方面雖然不能極大的為學生提供政治的參與途徑,但在公益的參與方面雖然學校做了一些工作大部分學生的參與信息是由學校團委學生會和學校的資源團體提供的,但是有65%的同學認為很多活動流于形式,沒有實際的意義。在社會方面同學們認為整個社會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社會也不能提供較多的參與機會,宣稱力度也不足,不被學生了解到。同時也有很多騙人的公益活動,并不規(guī)范,個個方面都給大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造成惡劣的影響,極易造成惡性的循環(huán)。另一方面同學們本人的因素也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例如專業(yè)的不同,文科的同學更愿意關注社會政治類的,而理科類的關注更多的是軍事社會類的,工科類的學生相對文科生對新聞的關注度較差。但在公益參與社會責任感方面專業(yè)的不同并沒有帶來巨大的差別,知識對于參與的項目有一定的影響。在不同的年級上,大一大二的參與度更高占總數(shù)的76%,而大三的學生卻表現(xiàn)不是很好,分析其中的原因大雖然有能力但沒時間,考研找工作使得他們更多地投身于學習和自己的發(fā)展。家庭的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也影響到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但是這些方面我們已經沒有機會去改變,也只是了解到,家庭收入高,父母學歷高則自己的參與意識也相對較高,但那也不是絕對,其中相關對只有24%。四提升當代大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提出系統(tǒng)的解決方案。調查的目的不是為了批評當代的大學生,而是為了提出現(xiàn)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同學們提出來許多的意見,筆者在此做出如下總結:作為第一責任主體,大學生自己需要做到;<1>具有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將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和社會現(xiàn)實結合。運用自己的所長去參與到社會的某些方面中去,對已自己不擅長的,要了解一些法學政治經濟等的基本知識,培養(yǎng)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多看一些有思想的書籍,看一些新聞時要聽聽專業(yè)師的評論,不要隨便評論妄下決定,要學會思考和判斷。<2>要提高自己的參與能力,端正自己的參與態(tài)度,培養(yǎng)成熟的心里,將自己的理想和整個社會發(fā)展的目標有機的結合起來,使自己成為一個有助于社會進步等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3>培養(yǎng)自己高尚的品質,學會為他人著想,正如德國思想家說的只有學會為他,才能更好的為自己。也如一首歌一樣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世界美好了,我們就會更加的幸福。要對整個社會充滿信心,信任他人。<4>要積極認真的參與到學校社會政府提供的公共活動中去,一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而不是抱怨,要承認相信自己的力量。政府最為同等的責任主體,要做到以下幾點:<1>做好法制化的建設,大力的宣傳法治的建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保障公民的人權,嚴厲打擊腐敗貪污,以權壓人的行為。健全完善法制體系是社會發(fā)展的基石,同時提高公民的法治思想與精神是社會發(fā)展的必要條件。<2>提供民主的政治環(huán)境,改善官民的關系,暢通平民投身政治生涯的渠道,創(chuàng)設更多的參與途徑,減少政府對民眾的干擾。為社會的民主團體提供更廣闊的環(huán)境與條件,大力發(fā)展公益團體事業(yè)。<3>鼓勵公民參與,在定制制度是多征求民眾的意見,把民眾作為決策的主題。<4>建設好和諧社會,嚴厲打擊犯罪,維護正義,保障公民的人權。維護社會的穩(wěn)定經濟的繁榮。學校作為學生生活學習的地方,起到最大的作用,學校要做到:<1>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幫助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責任行為習慣和良好人格的培養(yǎng)。首先,作為領導應該高度重視對青年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品質的培養(yǎng),并把它作為主導學校的一項經常持久的重要任務。其次,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以身應教,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在從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把如何做人、如何樹立社會責任感滲透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去,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再次,讓大學生在校園的各項活動中承擔責任,管理自己。教室、宿舍、膳廳等都是學生成長的一個個小環(huán)境,各種社團、各項活動是學生相互影響、相互感染的環(huán)境。要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就要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管理,自己教育自己,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以自覺履行責任為榮,肆意踐踏責任為恥的人文環(huán)境,培養(yǎng)和教育學生人人知責、處處盡責、事事負責。<2>注重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社會實踐中產生和深化對自己應承擔責任的認識,形成履行責任的行為和提高履行責任行為的意志水平,才能獲取對履行社會責任的親身體驗和感受。同時通過組織公益性的活動如志愿者服務,為大學生提供服務社會、履行社會責任的實踐機會,使他們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更進一步地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要做到實處,不能只流于形式,要注重考核。同時作為一種公益活動,學校只需為學生提供渠道,鼓勵學生自己積極參與,利于學生的自我培養(yǎng)。<3>在招收學生是要加大社會實踐的考核,雖然品質不可以測量但是人的行為可以評價。整個教學體系要關注學生的公共參與的態(tài)度和行為,將考核做到生活的方方面面。<4>學校要改變老式的教學體制,解放學生的思想,將講知識改為重思想的開發(fā)。同時建立合理的考核體系,注重學習的效果。例如現(xiàn)在的大學在對通選課的教育上,處在許多問題,學生不重視,老師不好好講。致使課堂學習也流于形式,在有些專業(yè)課上也是同樣的。<5>加大對公共參與的宣傳工作,多為學生開設一些專題的講座和探討會議,使同學們對于公共參與有個積極的認識。社會作為一個大環(huán)境,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可以忽視的,對于整個社會的意見有以下幾點,希望社會中的每個成員度可以做到。<1>減少對娛樂新聞的關注與報道,尤其是一些特別無聊乏味的東西。而增多一些實際的關系民眾的新聞,例如中央電視的新聞,完全關注社會關注民生,關注世界,便于民眾了解社會了解世界。<2>加大對于積極新聞的報道,對于一些惡劣新聞希望客觀對待,不要捕風捉影,誤導民眾。<3>提倡公益事業(yè),鼓勵好人好事。加大公益組織的發(fā)展,形成一個良好的公益氛圍。<4>在宣傳個性化的時代下,要形成良好健康的價值觀。蔡元培說過,"欲知明日之社會,先看今天的校園"。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備受關注,例如美國前總統(tǒng)布什在任時,曾主導美國國會通過《1990年國家和社區(qū)服務法》,預計花費1.25億美元去推動國家服務計劃及社區(qū)服務計劃,一方面支持現(xiàn)有的各種社會服務法規(guī),一方面也設立新的方案。布什總統(tǒng)在此前曾特別提出《青年從事服務計劃》,也成立了"千點光倡導"基金會來推動各項工作。這些方案都要推行到全國,其作用在于培養(yǎng)學生具有領導者的服務能力。建立各類的討論會,讓學生能分享服務的資訊,獎勵那些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以便美國的年輕人能夠提早在志愿服務的工作中得到成就感,促使他們在未來的生涯中,繼續(xù)參與社會服務,并得到生活上的滿足感。美國學校把學生社會參與意識作為對學生的入學考核,在今天的美國已經具備了一整套完整的促進大學生社會參與意識增強的制度體系。然而我國在各各層面上對大學生公共參與意識的培養(yǎng)方面都做的不到位,總結以上的資料,筆者希望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在自己的范圍內做好對大學生公共參與意識的培養(yǎng)外,可以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可以實踐的放案,來增強大學生的公共參與意識,為社會的民主化法治化,社會風氣的健康化做出貢獻。參考文獻[1][日]蒲島郁夫.政治參與[M],解莉莉譯.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1989:6[2][美]梅里亞姆.美國政治學說史[M],朱曾汶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8:9.[3]羅志;探討當代大學生政治參與意識和參與能力[J];高教探索;20XX02期[4][英]戴維·赫爾德.民主的模式[M],燕繼榮譯.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83-84.[5]張康之.對"參與治理"理論的質疑[J],XX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1>.[6]邢建華;鄧澤球;鄭建嵐;XX省高校學生政治參與狀況的調查[J];XX工程學大學生公共參與意識調查問卷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我們是XX大學社保系的學生,為了了解當代大學生公共參與意識情況<其中公共參與意識包括社會熱點關注度和公益事業(yè)與政治參與狀況>,探索增強大學生公共參與意識的途徑,我們在全校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希望同學們積極參與認真作答,本次問卷無記名式,謝謝大家的參與。1.你的性別〔A男B女2.你的學院專業(yè)3你的年級是〔A一年級B二年級C三年級D四年級4你家庭的月收入〔A3000元以及以下B3001到6000C6001到10000D10000元以上5你父母的受教育程度〔A中專及中專以下B大專C本科D研究生及研究生以上6你父母每周關注新聞的程度〔A天天看B偶爾看C幾乎不看D從不7你和你的同學討論非娛樂新聞的情況〔A天天討論B偶爾討論C幾乎不D從不8你平均每天平均花費在關注非娛樂新聞的時間〔A15分鐘以內B15--30分鐘C31--60分鐘D一個小時以上9你對以下各類新聞關注的程度A天天關注B時常關注C有時關注D幾乎不看E從不看娛樂類財經類軍事類社會類政治類10你了解時事新聞的主要途徑是〔A網絡B電視·廣播C報刊雜志D其他〔注明11你認為大學生有必要參與公共活動么〔A非常有必要B有必要C有時有必要D一點必要也沒有12你曾經參加參政治議題或選舉嗎〔A認真積極參加過B參加過,但只是流于形式C沒有,覺得沒用D沒有,認為不關我的事13你曾經通過什么途徑〔方式參與到本地區(qū)的公共參與中?〔〔可多選A向人大、政協(xié)代表提出建議B參加聽證會C參加人大選舉D參與民意調查E網上參與時政熱點問題的討論F其它E沒有參與過14.你認為現(xiàn)有的公民參與途徑能不能滿足你參與的需求〔A可以,現(xiàn)有參與途徑已經很完善且暢通B基本可以,現(xiàn)有參與途徑相對完善、暢通C不太能,參與途徑不甚完善,暢通性不佳D不能,不知道通過何種渠道參與15你認為增強大學生公共參與意識的責任主體主要是〔〔可多選A政府應該增加公共參與的渠道B學校增強教育C社會環(huán)境的提倡D自己意識的培養(yǎng)16如果今天中國再次發(fā)生如汶川一樣的大災害你會如何作〔A捐錢并趕赴災區(qū)救助B捐錢但只是關注事情的發(fā)展C如果學校要求捐就捐助D事不關己,由政府去管17你做過義工或自愿者嗎<>A經常做B偶爾做C做過但很少D從來沒做過18你每周做義工的時間<>A24個小時以上B12個小時左右C6個小時以內D0個小時19你去做義工的原因是<><可不答>A出于自己去社會的責任感B可憐同情那些弱勢群體C跟風別人去自己也就去D學?;蚋改傅囊?0你參加公益活動遇到的阻礙因素有哪些?〔〔以下題可多選

A沒有B.時間因素,與個人生活或工作學習相沖突

C經濟因素,參加志愿服務還要花錢D家庭因素,家人不支持

E朋友因素,朋友們不理解F社會因素,多數(shù)人對志愿者有偏見G其他〔注明21你主要通過什么渠道獲得公益活動的信息〔A資源服務機構B學校團委學生會自愿服務團體C網絡D自發(fā)的自愿者團體E同輩群體朋友同學以及其他自愿者F報紙電視媒體G〔注明22你覺得目前大學生對公共參與的態(tài)度如何〔A很積極B比較積極C一般D很不積極23你認為目前大學生在公共參與中存在哪些不足〔A大學生參與的權利沒有保障B缺乏公民意識、公民精神C缺乏參與必備的信息D具體的參與制度安排缺乏可操作性E對公民參與的作用缺乏信任F公民參與能力較弱G其他〔注明24你覺得大學生不愿公共參與的原因有哪些〔A要花時間,沒有那么多精力B公共參與沒有被重視,流于形式,無實際意義C市政府的事,與個人無關D對參與的事缺乏了解信息太少E這些事太復雜,不懂F其他〔注明25你認為應該如何提升大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