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網絡媒介審判”現(xiàn)象的分析及防范策略_第1頁
我國“網絡媒介審判”現(xiàn)象的分析及防范策略_第2頁
我國“網絡媒介審判”現(xiàn)象的分析及防范策略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我國“網絡媒介審判”現(xiàn)象的分析及防范策略

“‘媒介審判’,最初是西方新聞傳播法中的一個概念,意指新聞媒介超越司法程序,在法庭判決前對案情作出判決,對涉案人員作出定性、定罪、定刑期或勝訴、敗訴等結論的現(xiàn)象”[1]。隨著互聯(lián)網的高度發(fā)展,一種更為嚴重的“媒介審判”現(xiàn)象——“網絡媒介審判”產生了。一、“媒介審判”與網絡“媒介審判”在我國,傳統(tǒng)的“媒介審判”主要表現(xiàn)為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大眾傳播媒介對一些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重大案件,在法院尚未作出最終判決前,就進行大量帶有強烈感情色彩和主觀輿論引導的報道,如1997年8月24日河南民警張金柱酒后駕車過失致人死亡最終被判死刑的案件,因張金柱在臨刑前說“記者害了他“的話而備受關注,此案也成為我國“媒介審判”現(xiàn)象的經典案例。而“網絡媒介審判”除了具備傳統(tǒng)“媒介審判”的特點外,更多的是被賦予了在互聯(lián)網傳播環(huán)境下所衍生的新特點。(一)“網絡媒介審判”與“媒介審判”的異同“網絡媒介審判”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媒介審判”有很多相同之處,都是指媒介干預、影響審判獨立的“越位”行為??偨Y起來,其相同之處主要有以下幾點:1.對案件的報道帶有強烈感情色彩,以博得更多關注;2.主觀臆斷,只對一方當事人的觀點加以陳述;3.斷章取義,為了達到宣傳效果,甚至刻意歪曲事實;4.發(fā)表大量指責批評性評論,言語犀利,嚴重影響大眾對案件的感受;5.案件尚未正式審理,就給被告人定罪,嚴重影響司法公正。除此之外,由于傳播環(huán)境的改變,“網絡媒介審判”現(xiàn)象也被賦予了全新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傳統(tǒng)的“媒介審判”其主體是大眾傳播媒介,而“網絡媒介審判”則更多強調的是全民參與性,“主要指的是網民、網站或網絡公關公司通過網絡媒介對某些還未正式審判的社會性案件進行分析調查和評判,從而形成一定的輿論壓力,影響人們對事件真實性的認識、對當事人造成重大傷害等影響和妨礙司法獨立和公正的行為”[2]。由于網絡輿論具有自由性、雙向性、匿名性、非理性及隨意性等特質,使網民個體的輿論表達更容易發(fā)生變化甚至扭曲。一旦涉及重大司法案件時,其輿論監(jiān)督更容易“變異”和“扭曲”,從而直接轉化為“媒介審判”。(二)“網絡媒介審判”現(xiàn)象的成因1.網絡匿名性互聯(lián)網時代,網絡在社會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其開放性及強大的互動性吸引匯聚了無數(shù)網友。匿名性是網絡媒體有別于其它媒體的重要特征之一,可以說,網友在互聯(lián)網傳播環(huán)境中之所以可以毫無顧忌地行使自己的言論自由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網絡匿名性。匿名發(fā)言給予了網友足夠的安全感,但與此同時,也使得大批渾水摸魚者暗藏其中,他們隨意發(fā)布、傳播信息。更有甚者為了自身利益刻意發(fā)布虛假信息,主觀非理性輿論充溢于各大網站之中,這種情況下,“網絡媒介審判”現(xiàn)象也就隨之產生了。例如2010年10月16日發(fā)生的河北大學車禍案,由于肇事者一句“我爸是李剛”的言論而迅速在網絡上傳播開來,隨后,正是由于網絡的匿名性,一系列毫無事實根據(jù)的網友“爆料”接踵而至,所謂的“人肉搜索”讓肇事者父子的隱私也被一“挖”再“挖”,案發(fā)后不久,肇事者李啟銘本人以及與女友的私生活照便在網上被公布出來。網友甚至還用歌曲、漫畫等形式惡意丑化李剛父子的形象并在網上廣泛傳播。這種飽含濃重泄憤心理的行為純粹是以取樂為目的,導致輿論不再針對該事件本身,而是轉向對當事人進行赤裸裸的人身攻擊。沉默的螺旋效應最終導致網絡輿論發(fā)生錯位和偏移,無形的輿論壓力嚴重影響了司法公正。因此,網絡匿名性成為“網絡媒介審判”現(xiàn)象產生的必要條件。2.“把關人”缺失“傳播學四大先驅之一庫爾特?盧因在1947年發(fā)表的《群體生活渠道》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把關人’的概念,他認為:‘信息的傳播網絡中分布著把關人,這些人負責對信息進行把關,過濾信息的進出流通’”[3]。在傳統(tǒng)媒體中,“把關人”的作用處處可見,他可能是記者、編輯、主持人等特定的個人,也可能是報社、雜志社、廣播電臺、電視臺等媒介組織,他們負責信息的篩選和過濾,修改認為不適合傳播的信息。不可否認,把關過程會導致部分信息帶有主觀意識和個人意見,這也就是傳統(tǒng)“媒介審判”產生的原因之一,但是強有力的“把關”也充分保證了信息的真實性和權威性,可以說,“把關人”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不可缺少。然而互聯(lián)網則提供了一種沒有把關人或者信息提供者就是把關人的傳播環(huán)境,使得信息能夠直接從信息源傳遞給受眾。海量的信息在網絡中飛速傳播,卻沒有足夠的“把關人“對其進行規(guī)范管理,因而信息的真實性和可信度大打折扣。“中國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所長喻國明認為,由于人人都可以參與新聞的傳播,不可能人人都具有職業(yè)道德,也難保證每個人都受過新聞專業(yè)的嚴格訓練,他們所傳遞的信息很難說是真正的新聞還是無知之見,‘互聯(lián)網中把關人權利的削弱使那些非理性‘情緒化’的言論得到傳播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多’”[4]。大量的非理性輿論所形成的強大輿論壓力往往會對處于審判過程中的司法機關產生影響,從而產生“網絡媒介審判”現(xiàn)象。由此看來,相較于傳統(tǒng)的“媒介審判”現(xiàn)象,“網絡媒介審判”現(xiàn)象更容易形成和發(fā)展,相應的,其產生的影響也就更加嚴重。二、“網絡媒介審判”現(xiàn)象的負面效應(一)妨害司法公正“在傳統(tǒng)的媒介環(huán)境下,媒體通過議程設置引導輿論:而網絡是私人表達空間與公共交流空間的集合,在觀點表達與意見交換的過程中形成信息對流”[5]。網絡時代,對于某一事件,往往都會迅速形成網絡輿論,之后傳統(tǒng)媒體又會收到網絡輿論的影響。如杭州富家子胡斌飆車一案,此案剛一發(fā)生,網絡媒體就迅速傳播并率先展開激烈討論,因此使得這一案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作為主要議題被公眾高度重視,從而影響傳統(tǒng)媒體對此案件進一步的調查和深度報道。對這一案件的網絡輿論進行分析,通過其中的“豪華跑車”、“富家公子”等關鍵詞,不難發(fā)現(xiàn),媒體的義憤填膺實際上不僅僅是因為肇事行為本身,法律的制裁也已不能終結這一案件。網絡媒介中的輿論直接將此案件的焦點轉移到為貧富階級之間的正面對立。仇富心理所衍生的非理性言論,必然也將嚴重影響到對于案件報道的客觀性、妨害司法公正。一個案件的審判,應由公安機關、法院等相關部門進行。網絡媒介應該正確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作用,堅持司法的獨立,但絕不可發(fā)生濫用言論自由干預司法公正等“越位”行為,形成“網絡媒介審判”現(xiàn)象。(二)妨礙網民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在上文提及的河北大學車禍案中,肇事者在醉酒駕車撞人之后揚長而去,被攔阻后還說出:“我爸是李剛!”的言論,從道德層面來看,這種行為確實應該受到譴責,但是客觀的說,這只是一件醉酒交通事故,到底該做出怎樣的判決應該由司法部門作出。而“網絡媒介審判”非但無助于案件的依法處理,只會不斷產生大量的非理性言論,一方面很容易影響網民對案件的客觀判斷,另一方面也會誤導網民認為,不管案件的犯罪程度怎樣,判決的結果都會朝著“民意”所向的方向發(fā)展。長此以往,必然會嚴重妨礙網民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從而嚴重影響整個社會法制觀念的形成[5]。(三)影響網絡媒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發(fā)展“網絡媒介審判”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往往同時伴隨著大量的民事侵權行為,包括肖像權、名譽權、信息傳播權等。如上文提及的河北車禍案中,肇事者李啟銘及其家屬就遭到網民們不止一次的人肉搜索,其個人隱私都被公之于眾。由此看來,“網絡媒介審判”現(xiàn)象不僅損害了當事人的利益,其包含的虛假信息也嚴重的侵害了網絡媒介的公信力。盡管大多數(shù)的網民本意是基于維護社會道德秩序,但其很多行為卻有違道德、法律規(guī)范。上文中提到的由于網絡匿名性、“把關人”缺失等原因,使得海量的網絡信息未經篩選就在網絡中飛速傳播,從中產生的謠言、非理性言論使得網民對網絡產生不信任感,最終影響網絡媒介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發(fā)展。三、“網絡媒介審判”現(xiàn)象的防范策略一個案件的審判,應由公安機關、法院等相關部門進行。網絡媒介應該正確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作用,堅持司法的獨立,絕不可發(fā)生濫用言論自由干預司法公正等“越位”行為,形成“網絡媒介審判”現(xiàn)象。因此,必須采取相應策略以防范和消除“網絡媒介審判”現(xiàn)象。(一)加大政府監(jiān)管力度首先,政府應積極建立健全網絡法律法規(guī),以法律的形式明確網絡主題的各個部分。另外網絡媒介的管理機制、網絡輿論傳播中的法律法規(guī)也要及時完善,從而運用法律途徑預防和減少網絡犯罪,做到真正有法可依。其次,政府應當有的放矢的制定相關政策法規(guī)進行合理有效的引導。一方面嚴格控制有危害意義的信息在網絡上傳播,并保持信息公開透明,保障網民的知情權;另一方面政府網站應當充分發(fā)揮社會典型示范功能,積極宣傳以建立民眾信賴度、消除誤會、將網絡輿論引向正軌。再次,政府應加大力度對扶持建設重點新聞網站,將網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形成一批政府管得住、網民信得過的網絡媒體品牌。同時強化網絡“意見領袖”的作用,在突發(fā)事件發(fā)生后,引導網民冷靜思考、理性表達,形成良性的網絡輿論環(huán)境。(二)加強網絡把關力度對大多數(shù)盈利性質的網站來說,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盡可能多的增加網站的點擊率以獲得利益,在這樣一種目的的驅使下,難免會做出譬如放任網民發(fā)言甚至聘請網絡寫手來吸引網民等等的行為。對于網絡中的不和諧行為,網絡媒體的“把關人”大多存在一種想管又不敢管的矛盾心理,不管怕影響網站的聲譽,管了又怕影響網站的人氣,因此經常出現(xiàn)“上面”緊則管得緊,“上面”松則放任的情況。事實上,加大把關力度非但不會降低網站的人氣和點擊率,反而能使網民以一種輕松愉快的心情來相互交流,從而更有利于人氣的凝聚。網絡媒介的“把關人”應盡忠職守地做好“意見領袖”,積極引導正確輿論,及時刪除那些明確誤導網民的帖子或評論,提高信息透明度,在規(guī)范管理的基礎上,準確把握熱點、擴大信息量、建立有自我特色的網站把關模式、監(jiān)督開展良性互動等等。(三)加強網民媒介素養(yǎng)教育“媒介審判”現(xiàn)象之所以在網絡媒介中泛濫,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網民的文化素質和道德品質良莠不齊。網民素質完善的速度較之網絡媒體發(fā)展的速度還遠遠不夠,這必然影響網絡輿論的發(fā)展與傳播。因此,為了解決網絡輿論的發(fā)展問題,提高網民的媒介素養(yǎng)必不可少。具體如何加強網民媒介素養(yǎng)教育,主要有以下兩點:1.將媒介素養(yǎng)教育納為學校基本課程網民媒介素養(yǎng)教育,是一個社會化的全過程,因此,只有通過學校教育,指導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媒介的性質、學會利用和使用媒介獲取信息,系統(tǒng)地普及、提高學生對媒介的知識和認識,才是進行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最有效的途徑。不同階段的學生特點不同,媒介素養(yǎng)教育方式也該有所不同。比如中小學學生,教育重心要以灌輸為主,要讓他們了解,從媒介中所接觸到的現(xiàn)象和看法只不過是很多現(xiàn)象和可能的觀點中的一部分而已,幫助他們學習如何用自己的感受來欣賞、理解所看到的內容。對于已經具有較強的自我判斷能力的高年級學生來說,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引導他們如何正確解讀媒介內容,并懂得如何利用媒介滿足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的多方面需要。理論上,每一位網民,都需要接受學校教育,所以通過學校教育體系來進行媒介素養(yǎng)教育,從長遠來看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2.利用公共信息平臺教育提升網民媒介素養(yǎng)網民離開學校以后,主要的學習方式變?yōu)樽詫W,學習場所由學校轉變?yōu)橐恍┕残畔⑵脚_,例如,網絡中各式各樣的虛擬學習社區(qū)等。因此,通過各種公共信息平臺,向網絡普及和推廣媒介知識,將是提高網民媒體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首先,應該通過公共信息平臺教育引導網民運用批判的眼光評估各種信息,學會從社會屬性、技術力量、信息內容以及策劃設計等各個方面綜合考查網絡站點,從而評價一個網站的權威性、可靠性。通過這種有意識的媒介素養(yǎng)培育,使之具備基本的判斷、辨別能力,做到去偽存真。參考文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