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層建筑造型設計的發(fā)展演變
高層建筑是商業(yè)世界競爭和相互推進的結果。由于高度是聲望和公認的象征,在商業(yè)活動的推動下,經濟條件和科技條件的結合賦予了高層建筑特殊的建設背景。
高層建筑在整個經濟比較發(fā)達的歐美國家中選擇了在美國產生、發(fā)展和大量建造,有其特定的歷史、經濟和社會原因。在歐洲,由于法規(guī)不允許商業(yè)建筑將陰影投落在住宅和其它公共建筑上,二戰(zhàn)以前沒有商業(yè)高層建筑,整個歐洲地區(qū)很長時間內法規(guī)限制了建筑物的高度,并且,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破壞使歐洲缺少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因此,高層建筑是伴隨著美國城市的快速增長而成長的,在高層建筑的造型發(fā)展演變過程中,美國的高層建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Contents目錄芝加哥時期古典主義復興時期現代主義時期后現代主義時期芝加哥時期1865~1893,約28年01當時建造高層建筑首先考慮的是經濟,效率、速度、面積多少,功能是首位,建筑風格退居次要位置?;静豢紤]建筑裝飾。建筑外觀沒有凹凸起伏變化,其體型與風格大都是表達高層建筑骨架結構的內涵,強調橫向水平的效果,普遍采用扁闊的大窗,即所謂“芝加哥窗”。芝加哥時期的高層建筑處于早期的功能主義時期。
芝加哥C.P.S百貨公司大樓是美國芝加哥學派的代表建筑,由路易.沙里文設計12層的芝加哥百貨公司大廈盡管在兩層商場的主入口上方及其周圍的嵌板上布滿奢華的新藝術(ArtNouveau)風格的鑄鐵裝飾,但它上面十層辦公樓立面上成排大窗戶的簡潔處理手法,已充分表達了它之所以能成為20世紀無數辦公與商業(yè)建筑原型的基本要素。芝加哥百貨公司大廈而1891年伯納姆與魯特設計的16層高的蒙納德諾克大廈,作為當年最高的磚石結構高層建筑,立面由下而上采用完整統(tǒng)一的構圖,突破了古典建筑將墻面分段處理的傳統(tǒng)。在立面上既沒有壁柱,也沒有裝飾線腳,其光潔的外表、曲線的檐口和外凸的窗口等,都只是對結構邏輯的合理表現,從而賦予傳統(tǒng)磚石建筑新的形式。早期的高層建筑仍然帶有傳統(tǒng)磚石墻承重結構的立面處理痕跡,但在外形上已經逐漸摒棄了哥特式和文藝復興式的虛假裝飾。芝加哥家庭保險公司的十層框架大樓在立面處理上仍然較為沉重,還未擺脫古典的外衣。芝加哥家庭保險公司蒙納德諾克大廈瑞萊斯大廈1890-1894年,伯納姆與魯特Burnham&Root設計,被公認為是芝加哥學派的杰作,十六層,采用了先進的框架結構與大面積玻璃窗,同時以其透明性與端莊的比例使人大開眼界。建筑基部用深色的石塊砌成,它與上部的玻璃窗和白面磚塔形成強烈的對比。雖然狹窄的窗間墻上還有些古典的裝飾,但頂部已沒有沉重的壓檐了。在芝加哥時期的高層建筑中,偶爾也會在建筑的頂部等處出現折衷主義思潮復活的痕跡,但總體的表現趨向是以簡潔、純凈為主流。古典主義復興時期1893~世界資本主義大蕭條,約36年02與早期的功能主義體現的簡潔外觀相比,這一時期的高層建筑試圖在新結構、新材料的基礎上將新的建筑功能與傳統(tǒng)的建筑風格聯系在一起,呈現出一種折衷主義的面貌。1893年芝加哥博覽會后,高層建筑的發(fā)展中心逐漸轉移到了紐約。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金融中心由倫敦轉移到了紐約,紐約高層建筑象雨后春筍拔地而起。這一時期,紐約的高層式樣中古典風格占了上風:在高層建筑上提倡古典三段式處理,搬用了古典柱式、浮雕、線腳、檐口等,外觀比芝加哥高層要富麗堂皇、壯觀。古典風格的流行有兩個原因:其一,紐約的建筑師幾乎都是巴黎藝術學院的畢業(yè)生,受傳統(tǒng)古典建筑的影響很深。其二,紐約的高層建筑大多是大公司的本部辦公樓,高樓成了表現公司實力的象征,都想爭取建成世界第一高樓。這時期的高層風格,并不是單純抄襲古典式樣,而是把古典樣式加以簡化,盡量保持結構的合理性,打破了古典風格的四平八穩(wěn)構圖。建成于1913年的紐約渥爾沃斯大廈(WoolworthBuilding)是這一折衷主義時期裝飾華麗的代表作品之一:這棟美國資本主義全盛時期的象征建筑高238米,擁有54層寫字樓,第58層是一個瞭望塔。設計人吉爾伯特(CassGilbert)巧妙地將主體設計為20層U形基座上高高聳立的正方形塔樓,外觀優(yōu)雅挺拔。在頂部的外觀設計上引入了中世紀的細致風格,設計為哥特式的尖頂,樓頂的各個塔尖和雕塑裝飾造型都很華麗。這一特殊的造型與渥爾沃斯公司雄厚的經濟實力相結合,使得紐約人將其稱作“商業(yè)大教堂”。另一杰出的代表性建筑是克萊斯勒大廈(ChryslerBuilding,
1930年建成。大廈共77層、319.4m,由威廉·范·艾倫(WilliamVanAlen)設計。這棟大樓在當時是公認的世界第一高樓,給人以突出印象的是它那布滿齒輪的外形:頂部由5層向上逐層縮小的不銹鋼拱門形成針形的尖塔,每層拱門上都設有鋸齒形的三角窗,曲線形和鋸齒形的結合表現了古代瑪雅人和埃及的建筑風格。這棟大樓極富想象力的外觀造型不論在近處或遠處都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成功地塑造了高層建筑的獨特形象,受到業(yè)主和大眾的歡迎。在這一古典主義復興時期,對歷史風格某種程度的尊重也表現在芝加哥的一些建筑上,如1922年在《芝加哥論壇報》的新樓競賽中勝出的哥特教堂式摩天大樓方案。這一方案由美國建筑師約翰·米德·豪厄爾和雷蒙德·胡德合作完成,是從包括100名歐洲參賽者在內的260名參賽者中勝出的方案。大樓于1927年建成,皇冠狀的樓頂用哥特式的扶壁支柱環(huán)繞,立面反映出古典式的精雕細刻,外觀高聳挺拔、比例勻稱、堅固結實。現代主義時期二戰(zhàn)后~20世紀70年代,約40年031929年開始的經濟大蕭條影響到歐美國家的經濟發(fā)展,并且一直持續(xù)到第二次大戰(zhàn)后期。這段時期,美國的高層建筑幾乎停滯,出現了空白。這期間,正好密斯等一批建筑師移居美國,重古典雕飾的折衷主義風格不適合戰(zhàn)后恢復時期的建設,先由歐洲普及并深入到美國的“理性主義”帶來了現代建筑的設計新形式,“少就是多”、“裝飾就是罪惡”的理性主義占了上風。在高層建筑的設計方面,大致可以分為幾個發(fā)展階段:四十年代末到五十年代末,伴隨工業(yè)技術的迅速發(fā)展,以密斯·凡·德·羅為代表的講求技術精美的傾向占據了主導地位,簡潔的鋼結構國際式玻璃盒子到處盛行;隨后,現代建筑以“粗野主義”和“典雅主義”為代表,進入形式上五花八門的發(fā)展時期,高層建筑的形式隨之打破了一度時髦的單純玻璃方盒子形象,對多種工業(yè)化造型手段都進行了嘗試;六十年代末以后,在現代建筑的主流下,建筑思潮向多元化發(fā)展,并與反基調的后現代主義建筑創(chuàng)作進入并行時期。芝加哥湖濱公寓利華大廈西格拉姆大廈講求技術精美的傾向在高層建筑中有許多杰出的范例,如芝加哥湖濱公寓(LakeShore,Chicago,1951,密斯設計)、利華大廈(1952,SOM設計)、西格拉姆大廈(1958,密斯設計)等。“粗野主義”在建筑上的特點是毛面混凝土和粗笨構件的質樸組合以及對此類材料質感的充分表現,設計中提倡暴露建筑的內部功能構成。在高層建筑中設計者一反玻璃盒子建筑的精美雕琢,重在表現粗獷的建筑風格。萊斯特大學工程館馬賽公寓世界貿易中心六十年代末以后,現代建筑轉向多元化發(fā)展,單純講求“皮與骨”的技術精美或是“粗野主義”已經逐漸消失,新古典主義因其具有廣泛的可接受性,在后期與現代建筑的批判思潮一起,走向多元化的共同發(fā)展時期。后現代主義時期20世紀70年代至今04進入70年代,世界建筑舞臺呈現出新的多元化局面。在現代主義建筑鼎盛之際,對它的批評和指責也開始增多。70年代初美國高層建筑隨經濟的發(fā)展開始變化,特別是80年代經濟出現繁榮,引發(fā)了新的投資熱潮。高層風格變化的指導思想是擺脫密斯的理性主義,主張標新立異,建筑風格出現多元化傾向,努力突破“國際式”風格的局限。新的流派在理論上批判20年代正統(tǒng)現代主義,指責它割斷歷史,重視技術,忽視人的感情需要,忽視新建筑與原有環(huán)境文脈的配合。這一時期中,與現代主義衍生的諸多思潮流派截然不同的后現代主義在發(fā)展中獨樹一幟。事實上,當時摩天樓的設計發(fā)展趨向都在力求擺脫平庸的玻璃盒子形式,設法填補由冷漠和枯燥乏味的現代派方盒子所造成的真空。70-80年代,其中最有影響的是“后現代主義建筑”(Post-Modernarchitecture)。為了與前一時期現代主義占主流的發(fā)展時期相區(qū)別,這一時期可以稱為后現代主義時期。美國匹茲堡市的平板玻璃公司大樓(伯吉與約翰遜,1984,44層)是一組建筑群,由1棟40層的主樓、1棟14層的衛(wèi)星樓以及4棟6層的衛(wèi)星樓組成。匹茲堡城在20世紀初興建了一系列哥特式的教堂、學校和商業(yè)建筑等,為了在形式上保持匹茲堡城的傳統(tǒng),整個建筑群具有簡化了的哥特式風格:頂部和門廊均反復采用哥特式的尖頂,外觀上具有高聳挺拔的感覺。建筑外墻是具有凹凸線條的鏡面玻璃幕墻,凹凸的墻面形成豐富的反射效果,仿佛粗糙石墻上的光影變化,給人以石材外墻的錯覺,也強化了挺拔向上的古典風格。(一)回復戰(zhàn)前古典折衷主義時期的高樓式樣在美國費城的自由廣場建筑群中,墨菲·揚事務所設計的雙塔是比較典型的例子。雙塔分別于1987年和1990年先后建成,第一棟高達288米,第二棟略低,高258.5米。兩棟塔樓都由方形的塔身和收分頂部的多坡尖頂構成,色調一致,相互呼應,但又保持了各自獨立的形象。塔樓采用蘭色珠光花崗石飾面,蘭色鋁框幕墻反映著天空和附近許多建筑物的形象,所有的柱子也都具有光亮的表面。雙塔頂部由一系列的玻璃山墻漸次上升并逐層內收直到塔頂,其第一棟塔樓的塔身比例和頂部與克萊斯勒大樓極為相似,但卻富有時代感。設計者認為“它的成功,至少應部分歸結于直接使用材料和使技術形象化的現代手法與承襲歷史傳統(tǒng)的靈感相結合的結果”。將現代科技與對傳統(tǒng)摩天樓的浪漫追求相結合成為設計者的理想。1991年落成的美國亞特蘭大市桃樹街191號大廈,是一棟50層的綜合塔樓。在平面上將中間部分凹入以形成方形雙塔的視覺效果,在頂部則以古典手法加上7層高的“雙廟”作為收頭,形成典雅的頂冠。(二)對歷史形式的抽象表現36層高的紐約AT&T總部新樓是這一風格的代表作之一。這棟197米高的大樓采用了傳統(tǒng)的基座、墻身、屋頂三段式做法,令人驚異的是它頂部高達30英尺的巨大的斷裂山花,仿佛日本木鐘或櫥柜頂部的裝飾物。這棟建筑的出現引起多方的議論,褒貶不一。而它在后現代建筑史中的地位也就此奠定。立面上嚴整的對稱構圖和傳統(tǒng)三段做法,使它帶有一些政府大樓的威嚴性。通過立面的壁柱和拱心石符號、醒目的色彩搭配、瑣碎的裝飾帶,使大樓具有對傳統(tǒng)的追思和世俗的趣味。對這一建筑持不理解態(tài)度的人認為格雷夫斯缺乏常規(guī)的尺度感,甚至把波特蘭市政廳比喻為色彩鮮艷的電唱機。認為這種歷史的符號性裝飾太沒有根基,它的價值也經不起歷史的考驗。但作為后現代重要的里程碑式建筑,它對于設計思想和手法的探討是積極的。同時,強烈的可識別性也使它在標志性上獲得了成功。
(三)雕塑化造型雕塑化造型體現了高層建筑設計中對單體建筑外觀藝術表現的抽象手法?,F代派在這一方面主要提倡整塊、直角的構圖,如利用束筒結構自身的特點進行整體塑造的西爾斯大廈(1974,SOM,110層,443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4年潛山市市屬事業(yè)單位考試真題
- 2024年安康職業(yè)技術學院專任教師招聘真題
- 北京2025年03月北京市房山區(qū)事業(yè)單位上半年公開招考120名工作人員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4月龍巖市永定區(qū)事業(yè)單位101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皖能集團產業(yè)研究院招聘試題
- 2025年04月海南陵水黎族自治縣文羅鎮(zhèn)人民政府公開招聘編外工作人員1人(一)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04月四川省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研究院考核公開招聘2人筆試歷年典型考題(歷年真題考點)解題思路附帶答案詳解
- 個人商業(yè)合同標準文本
- 2025年全國消防安全知識競賽試題庫及答案(110題)
- 農村鋼架棚改造合同樣本
- 消防預埋合同模板
- 2025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知識清單選擇性必修三 《邏輯與思維》重難點知識
- 國開2024年秋中國建筑史(本)終考任務答案
-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
- 新生兒敗血癥(共22張課件)
- 頌缽療愈師培訓
- DB5116T23-2024建設工程項目海綿城市專項設計規(guī)程
- 律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風險管理手冊
- 2023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注射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
- 幼兒園小班班本課程果然有趣
- 專題01-比喻修辭(解析版)-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考點+答題技巧模板之記敘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