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物質生活和習俗的變化2_第1頁
中國近現代物質生活和習俗的變化2_第2頁
中國近現代物質生活和習俗的變化2_第3頁
中國近現代物質生活和習俗的變化2_第4頁
中國近現代物質生活和習俗的變化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近現代物質生活和習俗的變化

重慶八中張詩文中國近現代物質生活和習俗的變化一、本節(jié)內容概要二、課標、考試說明要求三、基礎知識梳理四、重點、難點把握五、鞏固性訓練一、本節(jié)內容概覽:1.社會生活的變遷是一個時代變化的縮影,是一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變化集中體現,它清晰地反映了現代化的進步和社會的進步。2.本節(jié)從內容上看,包括衣、食、住、習四大板塊;從時間上來看,涉及到近代和現代兩個階段,包括四個歷史時期,即清末、民國、新中國成立后和改革開放后。二、課標、考綱要求:課標要求: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探討影響其變化的因素。重慶市考試說明要求: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化三、復習的重、難點把握:1.探討中國近現代物質生活和習俗變化的原因、特點及影響。2.學會用社會生活史觀來分析歷史問題或歷史現象。四、基礎知識梳理:(一)變化中的男女服飾1.趨勢:拘謹、保守、呆板等級森嚴

→美觀、適體、方便、平民化2.表現:(1)近代(1840—1949年):男子:長袍馬褂→西裝、中山裝

女子:旗袍(服裝特征:洋土并存,中西結合。時代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現代20世紀50—60年代:列寧裝和連衣裙“文革”時期:綠軍裝和中山裝(服飾特征:政治色彩強烈。時代特征: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改革開放后:款式多樣化(服飾特征:美觀大方,彰顯個性。時代特征: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社會多元文化)法國著名的作家阿納托爾法朗士曾說過:“假如我死后百年,還能在書林中挑選,你猜我將選什么?……我既不選小說,也不選類似小說的史籍。朋友,我將毫不遲疑地只取一本時裝雜志,看看我身后一世紀的婦女的婦女服飾,它能顯示給我們的未來的人類文明,比一切哲學家、小說家、預言家和學者們能告訴我的都多。”這段材料實質上說明了什么問題?(服飾與文明關系,服飾承載著人類的文明,服飾的演變史就是一部人類文明發(fā)展史。)(二)飲食文化1.中國傳統(tǒng)飲食文化:四大菜系(魯、粵、川、淮揚)2.西方飲食傳入:時間:19世紀40年代原因:西方人士來華中西餐區(qū)別:烹飪方式、食品種類、就餐環(huán)境、禮節(jié)要求(三)居室建筑1.北方地區(qū)傳統(tǒng)民宅:四合院(城鄉(xiāng)之間、貧富之間差異大)四合院蘊含什么哲學理念?(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天圓地方)2.中西合璧式住房:3.完全歐化的新式住房(四)習俗風尚改革(1)婚俗的變遷:古代社會:包辦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代社會:婚姻自由、西式婚禮新中國成立后:戀愛自由、婚姻自主(2)喪葬禮節(jié)的變遷19世紀末20世紀初:(葬禮簡潔、殯儀館、公墓)新中國成立之后:土葬——火葬(3)其他風俗變遷:(斷發(fā)、放足、日常禮儀)(4)民眾思想觀念變化:(批判舊道德、婦女地位提高)對復習重、難點問題進行探究材料一

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借里中國人的時髦打扮已變成“短衫窄褲,頭戴小草帽,口銜煙卷,時辰表鏈,特掛胸前。”

——摘編自孫燕京《晚清社會風尚研究》思考:材料一租借中國人時髦打扮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西方文明的影響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奴富至數百萬,初縉紳皆丑之,而今樂與為朋矣……恬然無復廉恥之色”;“縉紳家之女(婚嫁)惟財是計,不問非類。昔人所丑,今人所趨也?!?/p>

——《林居漫錄》思考:材料二中婚嫁觀念的變化,出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商品經濟發(fā)展材料三

彼得大帝發(fā)布敕令規(guī)定:“男子要穿上衣、長腿褲、長靴和皮鞋,戴法國式禮帽。不合要求的衣服被檢查員當場撕毀,沙皇本人也親自動手把過長的衣袖剪短。

——特魯瓦亞《彼得大帝》探究一:社會風俗習俗變遷的原因材料四

1912年民國政府頒布《服制》,規(guī)定:男子禮服分大禮服、常禮服二種,晝用大禮服為西式大氅式,晚用大禮服似燕尾服而后擺呈圓形,褲用西式長褲。常禮服二種,一為西式,一為袍褂式。思考:推動材料三、四中描述習俗變化的相似因素是什么?

政治改革或革命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影響中國近現代社會習俗的因素有哪些:(1)西方工業(yè)文明的沖擊:西方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響(2)政治環(huán)境的影響:例如政府的推動、重大政治文化運動的促進以及制度變革的影響;(3)人們思想觀念的改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傳入(4)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科技進步;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近代工業(yè)和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5)中國近代社會結構的變動探究二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和習俗變遷的影響政治上,有利于促進資產階級改良和革命的發(fā)展;經濟上,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和工業(yè)化進程;思想文化上,有利于與沖破舊思想文化的束縛探究三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和習俗變遷的特點(1),從過程上看,變遷與向西方學習密切相關,是一個由被動接受動接受的過程;隨著民主進程的發(fā)展而加深。(2)從性質上看,帶有明顯的半殖民地化色彩。(3)從水平上看,變遷不平衡,城市較快,農村較慢。(4)從地域上看,由通商口岸逐步向內地延伸(5)從總體上看,整個變遷過程是一個新舊沖突、東西相撞;始終保留民族特色。探究四.什么叫社會史觀?它有何基本特點?(1)基本內涵:指從社會角度觀察歷史,著重研究歷史結構和進程,注重分析研究廣義的社會問題包括政治問題、經濟問題、文化問題等;社會問題核心是社會保障或社會福利及相關問題,具有廣泛性、綜合性的階段性特等特點;研究領域包括社會變遷史、社會日常生活史、社會習俗史、家庭婚姻史、城市化和人口流動史、社會保障史、社會政策史、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等。(2)基本特征:大眾化、生活化;關注“小人物”,關注與平民百姓蕓蕓眾生息息相關的“小事”。五、鞏固訓練題1.(2014全國課標卷)1892年,維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設議院、改試令,必自易西服開始?!笨涤袨樵谧嘧h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維新派如此重視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意在營造改制的社會氛圍C.中國需改變對外形象D.長袍馬褂代表了守舊勢力2.(2014安徽卷)1912年4月22日《申報》刊載《西裝嘆》:“更有西裝新少年,短衣窄袖矯自憐。足踏黃革履,鼻架金絲邊。自詡開通世莫敵,愛皮西地口頭禪。醉心爭購舶來品,金錢浪擲輕利權。”這表明A.國人對西方文化認識過于膚淺B.著西裝已成為當時普遍現象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為都市主流D.大眾傳媒理性看待社會時尚3.(2014福建卷)旗袍在20世紀二三十代成為中國城市女性的時尚著裝。其社會原因是A.西服服飾傳入,生活方式完全西化B.中華民國建立,人們思想觀念變化C.城市化進程中,女性開始引領時尚D.旗袍雅典大方,體現女性的曲線美4.(2014,山東)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李欣淑幼年時,父親為其訂親,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準備叫她守“望門寡”。李欣淑在女校念過書,不滿這種包辦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讀。她說:“我于今決計尊重我個人的人格,積極的和環(huán)境奮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進?!?/p>

——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