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與法的觀后感2_第1頁
公民與法的觀后感2_第2頁
公民與法的觀后感2_第3頁
公民與法的觀后感2_第4頁
公民與法的觀后感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此資料由網絡收集而來,如有侵權請告知上傳者立即刪除。資料共分享,我們負責傳遞知識。PAGEPAGE13公民與法的觀后感篇一:《十二公民》觀后感

電影《十二公民》觀后感

此部電影涉及法律,所以有必要對片名做出法律概念的解釋。“公民”在字典中的解釋是指具有某一國籍,并根據該國法律規(guī)定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人?!肮褚庾R”是指一個國家的民眾對社會和國家的參與意識,是一種權利。是的,你有權利,但你也要負責任,要對你運用權利的所作所為負責任。

電影《十二公民》主題面向法治社會中各位極具代表性的公民。劇情簡單來說是十二個爺們兒機緣巧合以模擬法庭陪審團的身份湊一塊兒坐在一屋里討論了倆小時富二代弒父的案件。全片兒106分鐘里面起碼100分鐘都是一個場景眾人圍著一個長條桌爭論、投票,全靠對白和演員的表現力撐起來的。對白很精彩,故事改編的很接地氣很符合國情,人物個性也巧妙的與其背景相結合。

臺詞講事,動作演人,每一個陪審員或講或演,人生百態(tài)和人情冷暖都在這一方時空得以淋漓展現。年輕的團長1號陪審員,稚嫩做作,尤其一生氣就明顯的雙下巴,完全就是在演戲的感覺。2號陪審員,每一次自嗨的哈哈干笑,也很讓人莫名,大概是因為世間老好人都是如此這般秉持“不得罪不拒絕不負責”的原則,要么賠笑,要么不語。

3號陪審員,身著制服的出租車司機,那股老北京與生俱來的優(yōu)越感交織著和妻離子散的沒落感,在可恨之余尤顯可憐,在可憐之余又稍嫌無賴,他的每一次爆發(fā)都是亮點。4號陪審員房明顯是上層階層的富豪,多人爭執(zhí)中提出“仇富”這一社會話題,還是能鮮明感覺到導演在這里悄悄放下溫柔一刀,女大學生認干爹傍大款,也突出了“拜金”的社會常態(tài)。

5號陪審員紋身男,略顯夸張的發(fā)型遮住了半張臉看不清眼睛,但與人物形象的反差度太明顯,被刻意放大的戲劇性,反而掩蓋了本來應有的生活真實,于是我的注意力都被那酷酷的外表吸引了。

6號陪審員醫(yī)生老爸存在感略弱,盡管他是一開始就給予“無罪”表示理解的人,中規(guī)中矩的性格,四平八穩(wěn)的表演,是人群中的絕大多數,也是容易被忽視的部分,但其實卻是最應該爭取的對象;

7號陪審員小賣部老板,有戲,跟他的花襯衫一樣出彩,舉手投足都標簽著討生活的滑頭和不易。

9號陪審員,一個曾經被打成“右派”的老人,他對獨居老人出鏡作證動機的猜測,和對歷史記憶的個人回述,恰是片中最讓人動容感覺溫暖的地方。

10號陪審員房東男,地域歧視的狹隘勁兒和刻薄氣都被他演得杠杠滴。

11號陪審員小保安,青年的代表,一口河南腔,可愛十足,不遭嫌棄,姑且也能算是正義之希望的象征吧;

12號陪審員,在“有罪”和“無罪”兩者之間搖擺不定,被反復說服缺乏自我態(tài)度的人,其實應該挺有意思的,因為這算是大多數墻頭草人群代表,可惜全片中存在感也不是特別強,戲份不是特別多。

十二公民,十二種身份,十二個角度,十二種想法,十二個故事,十二個選擇,然而真相只有一個。反映出了社會法律的重要性,呼吁真理正義,拒絕盲目從眾是對法律的尊重,是對生命的尊重。

篇二:編輯部-常用資料-公民與法格式范本文章

電子證據認證亟待解決的問題

TheUrgentTasksinwhichElectronicEvidenceAuthenticationhaveFaced

何永軍

(昆明理工大學法學院云南昆明650224)

內容提要:電子證據在我國目前司法中的適用情況不容樂觀,其應有的功能和作用未得到充分發(fā)揮,產生一些不良影響。要走出當前的困境,必須科學定位電子證據,盡快完善相關證據規(guī)則,建立和健全相關配套制度與輔助措施。

關鍵詞:電子證據認證證明力

中圖分類號:D92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CN41-1233/D(2020)01-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電子證據這一新生事物也由幕后走到前臺,宣告我們即將步入一個司

①法證明的新時代,即電子證據時代,電子證據可能成為新的證據之王。但就我國目前司法中電子證

據的適用而言,情況不容樂觀,存在諸多矛盾和問題,最突出和集中表現于: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案件涉及電子證據,電子證據對于偵查破案和案件的審理作用越來越大;但另一方面電子證據的證明力卻相對低下,法院對電子證據的采信相對較少,單憑電子證據定案的案件到目前還屬于新聞事件,

②絕大多數時候電子證據只有在被轉化為其他證據形式后方能進入司法程序。電子證據在司法中的

這種處境帶來了一系列問題,首先是削弱了國家打擊犯罪的能力,使對一些犯罪的處理仍停留在行

③政處罰的階段;其次,導致在沒有其他證據或者電子證據不能順利轉化為其他證據的情況下,相

關人在訴訟中只有敗訴,不利于實現對合法權利的保護。所以我們必須正視電子證據遭遇到的這種困境,盡快完善電子證據方面的相關立法。為此本文擬對電子證據認證方面亟待解決的相關課題作一歸納和梳理,以明確在電子證據認證方面我們面臨的任務以及今后應當努力的方向。

一、科學定位電子證據

要提高電子證據在司法中的運用,正確進行電子證據的認證,就必須解決電子證據的定位問題,即電子證據是一種獨立的證據,還是只是其他證據的一種表現形式而已。明確電子證據在證據種類方面的歸屬,是確定電子證據認證規(guī)則的前提和基礎,因為不同種類的證據其審查判斷標準有別,對電子證據的歸類錯誤將會導致相關證據規(guī)則設計的不科學,給電子證據的審查判斷帶來失誤。

而對于電子證據的定位問題,當前分歧較大。第一種意見認為電子證據不是一種獨立的證據,只是傳統(tǒng)證據種類的具體表現形式之一,對此又有如下幾種具體看法:一是認為電子證據只是視聽資料的一部分,或者說是一種新形式的視聽資料,例如《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辦理各類案件有關證據問題的規(guī)定(試行)〉》第3條即是這樣處理視聽資料與電子證據的關系的,主張視聽資料包括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電子數據等電腦貯存資料。而湯維建教授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證據法(建議稿)》,其對證據的法定形式作了明確的規(guī)定,湯教授所列的證據形式也只包括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鑒定意見、勘驗筆錄和當事人向法院的陳述七種,在他看來電子證據只是屬于視聽資料的一部分,他將視聽資料定義為“通過電子物品所記載的數據來證明案件事收稿日期:2020-06-05

作者簡介:何永軍(1974-),男,漢族,四川南部人,昆明理工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刑事訴訟法學和司法制度。

基金項目:云南省社科基金規(guī)劃項目“刑事案件中電子證據適用規(guī)則研究”(項目號:HZ2020003)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①參見劉品新:《中國電子證據立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第6-9頁。

②例如主要利用電子證據偵破的呂東賭球案件,公安機關在取證時對電子證據全部進行了打印,要求被告人本人確認簽字,實際將電子證據全部轉化為了書證和證人證言。參見李錚:《電子證據成打擊賭球利器》,載《新華每日電訊》2020年1月25日。

③魏曉薇:《大量知識產權犯罪停留在行政處罰階段》,載《中國新聞出版報》2020年3月19日,第03版。

實的證據”,視聽資料包括錄音、錄像、電子計算機儲存等形式。二是認為電子證據只是書證的形式之一,裴蒼齡教授就持此種看法,他認為證據只有三種,即物證、書證、人證,古今中外均不存

⑤在第四種證據,電子證據屬于書證。三是認為電子證據只是物證的形式之一,電子證據屬于物證。

⑥四是認為電子證據是一種混合型的證據,傳統(tǒng)書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與勘驗檢查筆錄均存在電子形式,相應地可稱為電子書證、電子視聽資料、電子證人證言、電子

⑦當事人陳述、關于電子證據的鑒定結論與電子勘驗檢查筆錄。

第二種意見認為電子證據是一種獨立的證據種類。在這種觀點之下又有兩種具體看法:一是認為電子證據作為一種獨立證據包含視聽資料,例如劉品新博士即持此看法,他將證據分為物證、書證、證人證言、當事人陳述、鑒定結論、勘驗檢查筆錄和電子證據七種,視聽資料被電子證據完全

⑧吸收。二是主張將電子證據和視聽資料并列作為獨立的證據,例如陳衛(wèi)東教授在其主編的《模范刑事訴訟法典》中指出隨著電子技術的迅猛發(fā)展,視聽資料已經無法涵蓋實踐中出現的電子證據,

⑨主張將電子證據定位為一種獨立的證據種類。徐靜村教授在其主編的《中華刑事訴訟法(第二修

正案)學者擬制稿》中也將原來的視聽資料解析為音像資料和電子資料,作為與物證、書證等法定

⑩證據種類并列的一種獨立證據。

第三種意見相對折中,可視為折中說,既承認電子證據具有自身的獨特性,要求在法律條文中對電子證據作出明確規(guī)定,但又不承認相對于視聽資料而言電子證據是一種獨立類型的證據,例如江偉教授在其主編的《中國證據法草案(建議稿)及立法理由書》中即是如此處理的。一方面雖然認為視聽資料和電子證據兩者在物理性質、據以生成的方式和環(huán)境、證據規(guī)則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同,另一方面仍然堅持不將兩者看作是不同的各自獨立的證據種類,而是將電子證據和視聽資料共同視

11為是一種獨立的證據種類,將電子證據和視聽資料并舉。而中國政法大學證據科學研究院起草的

并已著手試點的《人民法院統(tǒng)一證據規(guī)定(司法解釋建議稿)》中也將音像和電子證據共同作為一種證據類型。這一觀點現在有較大的市場。

在短時間之內還看不到消除人們關于電子證據定位分歧的希望,但在缺乏關于電子證據系統(tǒng)立

12法,而學界對其歸類又不一的情況下,一些實務界人士已指出這給司法實踐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所

以為了完善證據規(guī)則,能夠在司法中順利認證電子證據,回應現實司法的需要,我們有必要盡早解決電子證據的定位問題。為了科學定位電子證據,筆者認為我們應回過頭來作這樣的前提性追問:人們?yōu)槭裁匆獙ψC據種類進行劃分,證據種類劃分的目的、價值和意義何在?立法者對證據種類進行劃分無疑是為了便于人們對證據進行正確理解、把握和運用,其中運用是最根本的目的,所以證據種類的劃分除了顧及邏輯的自洽外,更為重要的是要方便人們舉證、質證和認證,為現實司法服務。不用說從邏輯的角度將證據劃分成為人證、物證和書證也許更加邏輯自洽一些,但如此的分類并沒有達成進行證據種類劃分的全部目的,并沒有完全解決司法的現實需要。只有將證據種類的劃分與證據調查和證據運用規(guī)則結合起來的劃分才是有效的,對現實司法才有真正的指導意義。由于

13電子證據具有特殊性,在取證、保全、舉證、質證和認證方面均存在一些有別于傳統(tǒng)證據形式的④

⑤④湯維建:《民事證據立法的理論立場》,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第365、409頁。裴蒼齡:《再論證據的種類》,載《中國刑事法雜志》2020年第11期,第45-48頁

⑥劉廣三:《計算機犯罪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196頁。張嘉軍博士也持類似觀點,在他看來證據只有人證和物證兩種,電子證據屬于物證。參見張嘉軍、張紅戰(zhàn):《我國證據種類的反思與重構》,載《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20年第2期。

11

12

13何家弘、劉品新:《證據法學(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第184頁。劉品新:《中國電子證據立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第228頁。陳衛(wèi)東主編:《模范刑事訴訟法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第259頁。徐靜村主編:《中國刑事訴訟法(第二修正案)學者擬制稿及立法理由》,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第73頁。江偉主編:《中國證據法草案(建議稿)及立法理由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第246頁。邵天興、楊永中、張占標:《電子證據的證據地位應當獨立》,載《檢察日報》2020年11月11日,第A03版。在美國法語境中,電子證據具有如下特性:(1)全球性;(2)綜合性;(3)易變性;(4)隱蔽性;(5)可挽救性;(6)縮微性;(7)擴散激增性。參見何家弘主編:《電子證據法研究》,法律出版杜2002年版,第288頁;張衛(wèi)平主編《外

特殊之處,現實呼喚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證據規(guī)則。同時從世界各國的立法例來看,有不少的國家都制定和頒布了獨立的電子證據法,例如南非的《1983年計算機證據法》,納米比亞的《1985年計算機證據法》,加拿大的《1998年電子證據法》和菲律賓的《電子證據規(guī)則》等等。因此筆者贊同將電子證據作為一種獨立類型的證據,只有如此為電子證據建立獨立的證據規(guī)則才具有合理的根據。

二、完善證據規(guī)則

要讓電子證據真正發(fā)揮作用,就必須建立和完善電子證據的規(guī)則,只有如此,電子證據才有可能大規(guī)模地有序地進入審判程序,成為名副其實的證據,而不需要像現在這樣常常需要經過轉化后才能呈交法庭。

在我國目前法律、司法解釋、行政規(guī)章和地方性立法中均有一些關于電子證據的規(guī)定,例如《電子簽名法》、《合同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中均有涉及電子證據的規(guī)則,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行政訴訟證據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未經對方當事人同意私自錄制其談話取得的資料不能作為證據使用的批復》、《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guī)則》和《關于檢察機關偵查工作貫徹刑訴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等司法解釋中也均存在與電子證據相關的規(guī)定。而《關于廣播電影電視行政復議若干規(guī)定》和《公路路政管理規(guī)定(試行)》等部門規(guī)章中也散見一些關于電子證據的條文。而近年出臺的一些地方性文件,例如《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辦理各類案件有關證據問題的規(guī)定(試行)》、上海市頒布的《國際經貿電子數據交換管理規(guī)定》和《海南省數字證書認證管理試行辦法》等也不乏關于電子證據的條文,不過我國當前關于電子證據的立法層次雖然較多,但相關立法卻較零散,尚未形成關于電子證據的系統(tǒng)規(guī)則,而且相關規(guī)定常常概念不清,并且缺乏剛性,指導取證的多,關于電子證據認證的規(guī)則較少。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電子證據采信規(guī)則,已給司法帶來了較大的混亂和困境。有媒體指出由于現行法律未明確電子證據的法律地位以及電子證據規(guī)則,許多法官?;乇苁褂秒娮幼C據,經常將其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證據來使用,甚至干脆不用。由于缺乏關于電子證據的采信規(guī)則,司法實踐中各地的做法五花八門,構建我國電子證據的采信規(guī)則已迫在眉睫。14

系統(tǒng)完整的電子證據規(guī)則應當大致包括電子證據的定義、定位、規(guī)格和可采性,電子證據的關聯性認定,電子證據的真實性認定,電子證據的傳聞規(guī)則,電子交談的特免權規(guī)則,電子證據的證明力標準,電子證據的可靠性認定,電子證據的充分性認定,電子證據的完整性認定,電子文件的鑒證,電子簽名的簽證,電子簽名的推定,電子證據復制件的證明力,電子證據證明力大小的認定,電子證據的收集和保全,電子證據的舉證、質證等內容。同時要制定系統(tǒng)的電子證據規(guī)則,那種分散的多層次的立法形式就不足取,而必須采取集中的立法形式。為此,關于電子證據的立法形式我國將有這樣幾種可供選擇的方案:一是制定單獨的電子證據法;二是制定統(tǒng)一的證據法,在其中對電子證據加以系統(tǒng)規(guī)定;三是在訴訟法中對電子證據加以系統(tǒng)規(guī)定;四是在證據法和訴訟法中分別作出相關規(guī)定,二者共同來完成對電子證據系統(tǒng)立法的使命。

雖然我國已制定了《電子簽名法》,已有了制定關于電子方面的單行法的先例,單獨制定電子證據法也未必不可能,同時近年來也一直在醞釀訴訟法的再修改,似乎在訴訟法中對電子證據加以系統(tǒng)規(guī)定也具有某種現實可能性,但長期來制定統(tǒng)一證據法的呼聲很高,而且《人民法院統(tǒng)一證據規(guī)定(司法解釋建議稿)》早已在云南省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山東省東營市中級人民法院、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及佛山市順德區(qū)人民法院、北京市海淀區(qū)人民法院、東城區(qū)人民法院試點,在統(tǒng)一證據法呼之欲出的時節(jié),主張制定單獨的電子證據法或在訴訟法中對電子證據加以系統(tǒng)規(guī)定也顯得不合時宜,因為電子證據雖然是一種特殊的證據形式,但作為證據與傳統(tǒng)的證據仍然存在許多共通之處,需要遵守一些共通的規(guī)則,如能制定統(tǒng)一的國民事證據制度研究》,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285-286頁。江偉教授等人也認為電子證據具有依賴性、精確性、易篡改性、隱蔽性等特點。參見江偉主編:《中國證據法草案(建議稿)及立法理由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第243頁。

14梅賢明、何曉慧:《構建電子證據采信規(guī)則迫在眉睫》,載《人民法院報》2020年8月3日,第02版。

證據法,將電子證據的相關規(guī)則放到證據法之中無疑將是最經濟的立法方式,而將電子證據的規(guī)則

15全部規(guī)定在訴訟法中也不現實,那樣會使訴訟法顯得臃腫、結構失調。所以筆者贊同第四種方式,

即由證據法和訴訟法來共同完成關于電子證據的規(guī)定,關于電子證據的定義、定位、可采性、和證明力等都由證據法來規(guī)定,而關于電子證據的取證、開示、舉證與質證等程序性規(guī)則都規(guī)定在相關訴訟法中。這一立場也為江偉教授主持起草的《中國證據法草案(建議稿)》所采納,江教授等人主張我國證據法中關于電子證據的規(guī)定,應主要圍繞電子證據的真實性這—決定其應否采納的核心問題進行,即主要解決電子證據的可采性或證據資格問題,具體包括電子證據的法定地位、電子證據的定義、原件和復制件的界定、真實性的證明方式等。而電子證據作為證據方法之一也得遵守證據法的基本原理和舉證、質證、認證的若干基本規(guī)則,所以證據法不再對有關電子證據的收集、保全、提出、質疑與認定等內容做出規(guī)定,而是交由訴訟法或其他綜合性的電子立法來配合實現或補

16充電子證據制度之功用。筆者認為這樣的處理是較為妥當的。

三、建立和健全相關配套制度與輔助措施

要作好電子證據的認證工作,充分發(fā)揮電子證據的作用,還必須建立和健全相關配套制度與輔助措施,從人財物各個方面為庭審中電子證據的認證工作提供保障。

(一)培養(yǎng)能勝任電子證據認證工作的法官,必要時組建專門的審判法庭

大量電子證據涌向法庭,這對司法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官光精通法律還不行,還必須知曉一些電子技術領域的知識,故要做好電子證據的認證工作,首要是培養(yǎng)一大批能勝任電子證據認證工作的法官。目前大多數法院并沒有組建一支審理涉及電子證據案件的專門司法隊伍,為此給審判工作帶來了一定現實困難,今后有條件的法院應選派懂計算機技術的法官和具有電子方面專業(yè)知識的陪審員組建專業(yè)化的合議庭,承擔涉及電子證據的案件的審理工作。對此現已有個別法院進行

17了大膽的嘗試,一些地方建立了科技法庭,克服了傳統(tǒng)法庭中無法或難以展示電子證據的弊端,而

2020年3月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qū)率先成立了網絡法庭,專門審理跟網絡侵權有關的案件,18這些都是有益的探索。

(二)建立電子證據輔助認證專家制度

既然法官常常只是法律方面的專家,而不是電子方面的專家,所以建立電子證據輔助認證專家制度就是必然的選擇,國家應在對相關電子專家的資格進行審查認定的基礎上建立專家數據庫,將相關專家名冊分發(fā)到各法院,遇到相關案件時由法院在征得訴訟雙方同意的基礎上指定相關專家作為案件的電子證據輔助認證專家,以專家證人的身份出庭參加庭審。在此方面?zhèn)€別法院已進行了一些探索,例如海淀法院民三庭在審理一起網絡侵權案件中,特意邀請到國家信息中心電子數據司法鑒定中心的工程師參與庭審,為原被告爭執(zhí)不下的技術問題進行了現場解答,19其作法值得肯定,應逐漸摸索,總結推廣,最終形成制度。

(三)積極發(fā)展和規(guī)范對電子證據的鑒定

(責任編輯)

網絡引用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上半年全國道路交通事故情況》,http:///n16/n1282/n3553/2463163.html。訪問日期:2020年7月13日。15這也為一些學者所認同,例如陳衛(wèi)東教授主持起草的《模范刑事訴訟法典》,僅對電子證據作出了原則性的規(guī)定,認為電子證據的具體證據規(guī)則,應留給專門的電子證據法規(guī)范,參見陳衛(wèi)東主編:《模范刑事訴訟法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第259頁。

16參見江偉主編:《中國證據法草案(建議稿)及立法理由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年版,第247頁。17肖小明、龔文中:《湖南首個科技法庭在我州建成》,載《團結報》2020年10月9日,第04版。

18葉紅兵:《南昌率先成立網絡法庭》,載《今日信息報》2020年4月4日,第002版。

19《審理網絡侵權案電子專家當證人》,載《北京青年報》2020年7月19日,第A03版。

篇三:十二怒漢關于法律觀后感

從《十二怒漢》出發(fā)淺談陪審團制度

1957年的美國電影《十二怒漢》講述了一個陪審團討論一件謀殺案的故事。十二名陪審員第一次投票時產生11票有罪對1票無罪的結果,經過激烈的討論,不斷提出“合理懷疑”,最后以12票全票通過認為被告人無罪。

從審判過程來看,這件謀殺案“鐵證如山”,裁決有罪似乎是毫無疑問的事情,但8號陪審員堅持認為不能確定被告人有罪而投無罪票,最終陪審團一致認為被告無罪。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在陪審團的討論過程當中,從全體上是要求基于證據支持自己的投票決定的,而且這些證據是由警察、律師等專業(yè)人士所提供的。陪審團的討論過程中,支持有罪的一方都要在邏輯上進行嚴密證明被告的行為,而支持無罪的一方則針對控方證據存在的問題提出質疑,即“合理懷疑”,而且影片中的陪審團還考慮到了辯方律師所沒有提出的疑問。另外,影片中無論陪審團最終裁定有罪還是無罪,都必須全票通過,這讓少數人的“合理懷疑”得到充分考慮,讓陪審團的結果保證是經過充分的討論和論證才作出的,使被告人的利益得到充分保護。而這些陪審員從合資格的公民中隨機挑選,從事不同的職業(yè),知識文化背景相差很大,體現了其制度的民主。影片充分肯定陪審團制度,借劇中陪審員之口提出:這是美國司法制度中最神圣的一條,也是我們的國家如此強大的原因。

從影片中,我們能看到美國陪審團制度保護了被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