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安全疏散設計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4cc693ab573bd21bb8e83ad4aac12e8/d4cc693ab573bd21bb8e83ad4aac12e81.gif)
![第5章 安全疏散設計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4cc693ab573bd21bb8e83ad4aac12e8/d4cc693ab573bd21bb8e83ad4aac12e82.gif)
![第5章 安全疏散設計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4cc693ab573bd21bb8e83ad4aac12e8/d4cc693ab573bd21bb8e83ad4aac12e83.gif)
![第5章 安全疏散設計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4cc693ab573bd21bb8e83ad4aac12e8/d4cc693ab573bd21bb8e83ad4aac12e84.gif)
![第5章 安全疏散設計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4cc693ab573bd21bb8e83ad4aac12e8/d4cc693ab573bd21bb8e83ad4aac12e85.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筑防火設計
第5章
安全疏散設計基
本
內(nèi)
容第1節(jié)安全分區(qū)與疏散路線第5章
安全疏散設計
第2節(jié)安全疏散時間與距離第3節(jié)安全出口第5節(jié)*避難層(間)第6節(jié)輔助疏散設施第7節(jié)消防電梯第8節(jié)*安全疏散設計圖例第9節(jié)日本的疏散時間計算方法簡介第4節(jié)疏散樓梯第1節(jié)安全分區(qū)與疏散路線
安全疏散設計,是根據(jù)建筑物的使用性質、人們在火災事故時的心理狀態(tài)與行動特點、火災危險性大小、容納人數(shù)、面積大小合理布置交通疏散設施,為人員的安全疏散設計一條安全路線。返回目錄
1火災事故時人的心理與行為(1)向經(jīng)常使用的出入口、樓梯口疏散在旅館、劇場等發(fā)生火災時,一般旅客和觀眾習慣于從原出入口或走過的樓梯疏散,而很少使用不熟悉的出入口或樓梯。就連自己的住處也要從常用的樓梯去疏散,只有當這一退路被火焰、煙氣等封閉了,才不得已另求其它退路(2)習慣于向明亮的方向疏散人具有朝向光明的習性,故以明亮的方向為行動的目標。例如,在旅館、飯店等建筑物內(nèi),假設從房間內(nèi)走出來后走廊里充滿煙霧,這時如果一個方向黑暗,相反明亮方向的話,就會向明亮方向疏散(3)奔向開闊空間理這一點,與上述趨向光明處的心理是相同,在大量火災實例中,確有這些現(xiàn)象(4)對煙火懷有恐懼心對于紅色火焰懷有恐懼心理是動物的一般習性,一旦被煙火包圍,則不知所措。因此,即使身處安全之地,亦要逃向相反的方向(5)危險迫近,陷入極度慌亂之中,就會逃向狹小角落在出現(xiàn)死亡事故的火災中,往往發(fā)現(xiàn)縮在房間、廁所或把頭插進櫥柜的尸體(6)越是慌亂,越容易跟隨他人人在極度的慌亂之中,就會變得失去正常行動的能力,于是無形中產(chǎn)生跟隨他人的行為(7)緊急情況下能發(fā)揮出意想不到的力量遇到緊急情況時,失去了正常的理智行動,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應付緊急情況上,會發(fā)揮出平時意想不到的力量。如遇火災時,甚至敢從高樓跳下去
疏散人員的心理與行為表5-1
2疏散安全分區(qū)
發(fā)生火災時,人員的疏散行動路線,也基本上和煙氣的流動路線相同,即,房間走廊前室樓梯間。為了保障人員疏散安全,理想狀況是疏散路線上各個空間的防煙、防火性能逐步提高,樓梯間的安全性達到最高。為此,需要把疏散路線上的各個空間劃分為不同的區(qū)間,稱為疏散安全分區(qū)。離開火災房間后先要進入走廊,走廊的安全性高于火災房間,故稱走廊為第一安全區(qū);依此類推,前室為第二安全分區(qū),樓梯間為第三安全分區(qū)。高層建筑中,一類高層民用建筑及高度超過32m的二類高層民用建筑及高層廠房等要設防煙樓梯間。這樣,建筑物的走廊為第一安全分區(qū),防煙前室為第二安全分區(qū),樓梯間為第三安全分區(qū)。所以,人員疏散進入防煙樓梯間,便認為到達安全之地。
3疏散設施的布置與疏散路線
根據(jù)火災事故中疏散人員的心理與行為特征,在進行建筑平面設計,尤其是布置疏散樓梯間時,原則上應使疏散的路線簡捷,并能與人們?nèi)粘I畹幕顒勇肪€相結合,使人們通過生活了解疏散路線,并盡可能使建筑物內(nèi)的每一房間都能向兩個方向疏散,避免出現(xiàn)袋形走道。返回目錄
3.1合理組織疏散流線圖5-1安全分區(qū)示意
圖5-2綜合性高層建筑的人流路線
3.2在標準層(或防火分區(qū))的端部設置圖5-3某高層L型宿舍樓的疏散路線
3.3靠近電梯間設置圖5-4靠近電梯設置疏散樓梯
3.4靠近外墻設置圖5-5疏散樓梯靠外墻設置
3.5出口保持間距圖5-6出入口保持間距不小于5m
3.6設置室外疏散樓梯圖5-6出入口保持間距不小于5m
建筑物發(fā)生火災時,人員能夠疏散到安全場所的時間叫允許疏散時間。如本章第一節(jié)所述,由于建筑物的疏散設施不同,對普通建筑物(包括大型公共民用建筑)來說,允許疏散時間是指人員離開建筑物,到達室外安全場所的時間,而對于高層建筑來說:是指到達封閉樓梯間、防煙樓梯間、避難層的時間。
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公共建筑與高層民用建筑,其允許疏散時間為5~7min,三、四級耐火等級建筑的允許疏散時間為2~4min。
影劇院、禮堂的觀眾廳,容納人員密度大,安全疏散比較重要,所以允許疏散時間要從嚴控制。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影劇院允許疏散時間為2min,三級耐火等級的允許疏散時間為1.5min。所以對一、二級耐火等級的體育館,其允許疏散時間為3~4min。
工業(yè)廠房的疏散時間,是根據(jù)生產(chǎn)的火災危險性不同而異??紤]到甲類生產(chǎn)的火災危險性大,燃燒速度快,允許疏散時間控制在30s,而乙類生產(chǎn)的火災危險性較甲類生產(chǎn)要小,燃燒速度比甲類慢,故允許疏散時間控制在1min左右。第2節(jié)安全疏散時間與距離
1允許疏散時間返回目錄疏散速度是安全疏散的一個重要指標。它與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使用者的人員構成、照明條件有關,其差別比較大。2疏散速度人
員
特
點群體行動能力平均步行速度(m/s)流動系數(shù)(人/m)水平(V)樓梯(V)水平(N)樓梯(N′)僅靠自力難以行動的人:重病人、老人、嬰幼兒、弱智者、身體殘疾者等0.80.41.31.1不熟悉建筑內(nèi)的通道、出入口等位置的人員:旅館的客人、商店顧客、通行人員等1.00.51.51.3熟悉建筑物內(nèi)的通道、出入口等位置的健康人建筑物內(nèi)的工作人員、職員、保衛(wèi)人員等1.20.61.61.4
疏散人員行動能力的分類表5-2
3安全疏散距離安全疏散距離包括兩個含義,一是要考慮房間內(nèi)最遠點到房門的疏散距離,二是從房門到疏散樓梯間或外部出口的距離。現(xiàn)分述如下:3.1房間內(nèi)最遠點到房門的距離(1)房間內(nèi)任一點到該房間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門的距離,不應大于表5-3中規(guī)定的袋型走道兩側或盡端的疏散門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離。(2)大型公共建筑
L3<L2L2:位于袋型走道的安全疏散距離L3:房間內(nèi)任一點到該房間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門的距離圖5-8房間疏散距離的要求
返回目錄圖5-9座位排數(shù)的設置
3.2從房門到安全出口疏散距離3.2.1普通建筑安全疏散距離1)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間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離。建筑名稱房門至外部出口或封閉樓梯間的最大距離(m)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疏散門位于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疏散門耐火等級耐火等級一、二級三級四級一、二級三級四級托兒所、幼兒園2520—2015—醫(yī)院、療養(yǎng)院3530—2015—學
校3530—2220—其它民用建筑403525222015建筑內(nèi)的觀眾廳、展覽廳、多功能廳、餐廳、營業(yè)廳和閱覽室等,其室內(nèi)任何一點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線距離不宜大于。注:1敞開式外廊建筑的房間疏散門至安全出口的最大距離可按本表增加5.0m;2建筑物內(nèi)全部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時,其安全疏散距離可按本表規(guī)定增加25%;3房間內(nèi)任一點到該房間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疏散門的距離計算:住宅應為最遠房間內(nèi)任一點到戶門的距離,躍層式住宅內(nèi)的戶內(nèi)樓梯的距離可按其梯段總長度的水平投影尺寸計算。
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間疏散門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離(m)表5-3
2)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間疏散門至最近非封閉樓梯間的距離。返回目錄圖5-10安全疏散距離要求
3)樓梯間的首層應設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或在首層采用擴大封閉樓梯間。當層數(shù)不超過四層時可將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設置在離樓梯間小于等于15m處示。圖5-11首層擴大封閉樓梯間
返回目錄圖5-12層數(shù)≤四層時,樓梯至安全出口距離要求
3.2.2高層建筑安全疏散距離1)高層建筑的安全出口應分散布置,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距離不應小于5m。2)公共建筑中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房間,當房間面積不超過60㎡時,允許設一個門,門的凈寬度不應小于0.90m。位于走道盡端,面積在75㎡以內(nèi)的房間,規(guī)定當門的寬度不小于1.4m時,允許設一個門,這可以使2~3股人流疏散出來。3)汽車庫人員安全疏散距離。多層汽車庫、地下汽車庫的外部出口或樓梯間至室內(nèi)最遠工作地點的距離不應超過45m,當設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時為60m,如圖5-14所示,單層或設在建筑物首層的汽車庫,室內(nèi)最遠工作地點至室外出口的距離不應超過60m。高層建筑房間門或住宅戶門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樓梯間的最大距離/m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房間位于袋型走道兩側或盡端的房間醫(yī)院病房部分2412其他部分3015旅館、展覽樓、教學樓3015其他4020安全疏散距離(m)表5-4
圖5-13房間疏散門的設置要求圖5-14汽車庫安全疏散距離
3.2.3工業(yè)廠房的安全疏散距離生產(chǎn)類別耐火等級單層廠房多層廠房高層廠房廠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甲一、二級3025——乙一、二級755030—丙一、二級80604030三級6040——丁一、二級不限不限5045三級6050——四級50——戊一、二級不限不限7560三級10075——四級60——
廠房安全疏散距離(m)表5-5
3.2.4位于兩座樓梯之間的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房間位于兩座疏散樓梯間的袋形走道兩側或盡端的房間a+2b≤c(5-1)a——一般走道與位于兩座樓梯之間的袋形走道中心線交叉點至較近樓梯間或門的距離;b——兩座樓梯之間的袋形走道端部的房間門至普通走道中心線交叉點的距離;c——兩座樓梯間或兩個外部出口之間最大允許距離的一半,即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的安全疏散距離。圖5-15位于兩做樓梯之間的袋型走道第3節(jié)安全出口
1安全出口的寬度與數(shù)量
1.1安全出口的寬度
安全出口是指供人員安全疏散用的樓梯間、室外樓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內(nèi)外安全區(qū)域的出口。安全出口的寬度是由疏散寬度指標計算出來的。百人寬度指標可按下式計算:
(5-2)式中B——百人寬度指標,即每100人安全疏散需要的最小寬度(m);N——疏散總人數(shù)(人);t——允許疏散時間(min)A——單股人流通行能力,平坡時A=43人/min;階梯地時,
A=37人/min。b——單股人流的寬度,人流不攜帶行李時,b=0.55m。返回目錄
【例7-1】試求t=2min時(三級耐火等級)的百人寬度指標。已知,平坡地時,A1=43人/min;階梯地時A2=37人/min
已知:N=100人,t=2min,A1=43人/min;A2=37人/min,b=0.55m。
求:平坡地時,B1=?階梯地時,B2=?解:取0.65m
取0.75m答:三級建筑的百人寬度指標,平坡地時為0.65m,階梯地時為0.75m。
1.1.1普通建筑安全出口寬度學校、商店、辦公樓、候車(船)室、展覽廳及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等民用建筑中的疏散走道、疏散樓梯、疏散門、安全出口的各自總寬度,應按下列規(guī)定經(jīng)計算確定:(1)每層疏散走道、疏散樓梯、房間疏散門、安全出口的每100人凈寬度不應小于表5-6的規(guī)定;當每層人數(shù)不等時,疏散樓梯的總寬度可分層計算,地上建筑中下層樓梯的總寬度應按其上層人數(shù)最多一層的人數(shù)計算;地下建筑中上層樓梯的總寬度應按其下層人數(shù)最多一層的人數(shù)計算。樓層位置耐火等級一、二級三級四級地上一二層0.650.751.00地上三層0.751.00--地上四層及四層以上各層1.001.25--與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不超過的地下建筑0.75----與地面出入口地面的高差超過的地下建筑1.00----疏散走道、疏散樓梯、房間疏散門、安全出口每100人的凈寬度(m)表5-6
(2)人員密集的廳、室以及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時,其疏散走道、疏散樓梯、房間疏散門、安全出口的各自總寬度應按每100人不小于1m計算確定。(3)首層外門的總寬度應按該層或該層以上人數(shù)最多的一層人數(shù)計算確定,不供樓上人員疏散的外門,可按本層人數(shù)計算確定;(4)錄像廳、放映廳的疏散人數(shù)應按該場所的建筑面積1人/㎡計算確定;其他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疏散人數(shù)應按該場所的建筑面積0.5人/㎡計算確定;(5)商店的疏散人數(shù)應按每層營業(yè)廳建筑面積乘以面積折算值和疏散人數(shù)換算系數(shù)計算。地上商店的面積折算值宜為50%~70%,地下商店的面積折算值不應小于70%。疏散人數(shù)的換算系數(shù)按表5-7確定。樓層位置地下二層地下一層、地上第一、二層地上第三層地上第四層及第四層以上各層換算系數(shù)0.800.850.770.60商店營業(yè)廳的疏散人數(shù)換算系數(shù)(人/㎡)表5-7
1.1.2大型公共建筑
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如劇院、電影院、禮堂、體育館的疏散走道、疏散樓梯、疏散門、安全出口各自總寬度,應根據(jù)其通過人數(shù)和疏散凈寬度指標計算確定,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觀眾廳內(nèi)疏散走道的凈寬度應按每100人不小于0.6m計算,且不應小于1.0m,邊走道的凈寬度不宜小于0.8m。
(2)劇院、電影院、禮堂和體育館等場所供觀眾疏散的所有內(nèi)門、外門、樓梯和走道的各自總寬度,應按表5-8規(guī)定的指標及公式5-3計算確定。(3)有等場要求的入場門不應該作為觀眾廳的疏散門。(4)電影院、劇院、禮堂和體育館等觀眾廳內(nèi)疏散走道的寬度按每百人0.6m的指標計算,這一寬度基本上是按下式計算:
(5-3)
式中b是大型公共建筑疏散寬度指標,是各個走道的寬度。
圖5-16廳、室座位布置要求
圖5-16廳、室座位布置要求
注:體育館較多座位數(shù)、檔次按規(guī)定計算的疏散總寬度,不應小于相鄰較小座
位數(shù)、檔次按其最多座位數(shù)計算的疏散總寬度。觀眾廳座位數(shù)(個)耐火等級影劇院、禮堂體育館<2500≤1200≤3000~5000≤~10000≤10000~20000寬度指標疏散部位一、二級三級一、二級一、二級一、二級門和走道平坡地面0.650.850.430.370.32階梯地面0.751.000.500.430.37樓梯0.751.000.500.430.37大型公共建筑疏散寬度指標表5-8
1.1.3高層民用建筑疏散寬度(1)高層建筑內(nèi)走道的寬度,應按通過人數(shù)每100人不小于1.0m計算;高層建筑首層疏散外門的總寬度,應按人數(shù)最多的一層每100人不小于1.0m計算。建筑名稱每個外門的凈寬走道凈寬單面布房雙面布房醫(yī)
院1.301.401.50住
宅1.101.201.30其
它1.201.301.40高層建筑首層疏散外門和走道的凈寬(m)表5-9
(2)疏散樓梯間及前室的門凈寬應按通過人數(shù)每100人不小于1.0m計
算,但最小凈寬不應小0.9m。單面布置房間的住宅,其走道出垛處的最小凈寬不應小于0.9m。當建筑內(nèi)各層人數(shù)不相等時,樓梯的總寬度可按照分段的辦法計算,下層樓梯的總寬度要按該層及該層以上人數(shù)多的一層計算。圖5-17人數(shù)平等時寬度計算方法
(3)高層建筑內(nèi)設有固定座位的觀眾廳、會議室等人員密集場所,其疏散走道、出口等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①廳的疏散走道的凈寬應按通過人數(shù)每l00人不小于0.8m計算,且不宜小于1.0m;邊走道的最小凈寬不宜小于0.8m。②廳的疏散出口和廳外疏散走道的總寬度。平坡地面應按通過人數(shù)每100人不小于0.65m計算,階梯地面應分別按通過人數(shù)每100人不小于0.80m計算。疏散出口和疏散走道最小凈寬均不應小于1.40m。③疏散出口的門內(nèi)、門外1.40m范圍內(nèi)不應設踏步,且門必須向外開,并不應設置門檻。廳內(nèi)每個疏散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數(shù)不應超過250人,疏散門應為推閂式外開門。
1.1.4工業(yè)廠房的疏散寬度廠
房一、二層三層≥4層寬度指標(m/百人)0.60.81.00
廠房疏散樓梯、走道和門的寬度指標表5-10
1.2安全出口的數(shù)量1.2.1公共建筑的安全出口數(shù)量
為了保證公共場所的安全,應該有足夠數(shù)量的安全出口。在建筑
設計中,應根據(jù)使用要求,結合防火安全的需要布置門、走道和樓梯。一般要求建筑物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安全出口。人員密集的大型公共建筑,為了保證安全疏散,控制每個安全出口的人數(shù),具體作法是,影劇院、禮堂的觀眾廳每個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數(shù)不應超過250人。當容納人數(shù)超過2000人時,其超過2000人的部分,每個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數(shù)不應超過400人。體育館每個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數(shù)不宜超過400~700人。圖5-18設置足夠的安全出口
1.2.2設置一個安全出口的條件(1)單層公共建筑(托兒所、幼兒園除外),如面積不超過200m2且人數(shù)不超過50人時,可設一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2)除醫(yī)院、療養(yǎng)院、老年人建筑及托兒所、幼兒園的兒童用房和兒童游樂廳等兒童活動場所外,二、三層公共建筑;耐火等級層
數(shù)每層最大建筑面積(m2)人
數(shù)一、二級三層500第二層和第三層人數(shù)之和不超過100人三級三層200第二層和第三層人數(shù)之和不超過50人四級二層200第二層人數(shù)不超過30人設置一個疏散樓梯的條件表5-11
(3)兩個以上疏散樓梯的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公共建筑,如頂部局部升高時,其高出部分的層數(shù)不超過兩層,每層面積不超過200㎡,人數(shù)之和不超過50人時.可設一個樓梯。但應另設一個直通平屋面的安全出口.如圖;(4)房間位于兩個安全出口之間且建筑面積不大于120㎡,疏散門的凈寬度不小于0.9m,可設一個門;(5)位于走道盡端的房間(托兒所、幼兒園除外)內(nèi)由最遠一點到房門口的直線距離不超過15m,且人數(shù)不超過80人時,也可設一個向外開啟的門,但門的凈寬度不應小于1.4m;(6)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的疏散出口不應少于2個,當建筑面積不大于50㎡時,可設置1個疏散出口;(7)通廊式非住宅類居住建筑設置一個樓梯的條件。圖5-19公共建筑頂部局部升高的安全出口要求圖5-20位于兩樓梯之間房間的安全出口要求圖5-21走道盡端的房間安全出口要求
圖5-22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
圖5-23通廊式非住宅類居住建筑設置一個樓梯的條件
1.2.3高層民用建筑設置一個安全出口的條件(1)塔式高層住宅:18層及18層以下,每層不超過8戶,建筑面積不超過650㎡,且設有一座防煙樓梯間和消防電梯的塔式住宅,可設一個安全出口。(2)單元式住宅:18層及18層以下每個單元設有一座通向屋頂?shù)氖枭翘?,單元之間的樓梯通過屋頂連通,單元與單元之間設有防火墻,戶門為甲級防火門,窗間墻寬度、窗檻墻高度大于1.2m且為不燃燒體墻的單元式住宅,可設一個安全出口。上述樓層18層以上的樓層,每個單元設有一座通向屋頂?shù)氖枭翘荩?8層以上部分每層相鄰單元樓梯通過陽臺或凹廊連通,可設一個安全出口。(3)高層建筑除地下室外,相鄰兩個防火分區(qū)之間的防火墻上有防火門連通時,且相鄰的兩個防火分區(qū)的建筑面積之和不超過表5-12規(guī)定的公共建筑,可設一個安全出口。建筑類別兩個防火分區(qū)建筑面積之和(㎡)一類建筑1400二類建筑2100兩個防火分區(qū)之和最大允許建筑面積表5-12
圖5-24塔式住宅
圖5-25≤18層單元住宅平面
圖5-25>18層以上單元住宅平面2疏散門的構造要求
疏散門應向疏散方向開啟,但房間內(nèi)人數(shù)不超過60人,且每樘門的平均通行人數(shù)不超過30人時,門的開啟方向可以不限。疏散門不應采用轉門。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觀眾廳的入場門、太平門等,不應設置門檻,其寬度不應小于1.4m,靠近門口處不應設置臺階踏步,以防摔倒、傷人。室外疏散通道的凈寬不應小于疏散走道總寬度的要求,最小凈寬不應小于3m。建筑物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上方,應設置寬度不小于1m的防火挑檐雨蓬。圖5-26疏散出口的要求3疏散指示標志圖5-27疏散指示標志當發(fā)生火災時,普通電梯如未采取有效的防火防煙措施,因供電中斷,一般會停止運行。此時,樓梯便成為最主要的垂直疏散設施。
樓梯間防火性能的優(yōu)劣,疏散能力的大小,直接影響著人員的生命安全與消防隊的撲救工作。普通樓梯間相當于一個大煙囪,火災時煙火就會擁入其間,造成火災蔓延,增加人員傷亡,嚴重妨礙救火。普通樓梯間
普通樓梯間是多層建筑常用樓梯間的基本形式。這種樓梯的典型特征是,不論它是一跑、兩跑、三跑,還是其他形式,其樓梯與走廊或大廳都敞開在建筑物內(nèi)。第4節(jié)疏散樓梯返回目錄
圖5-28(a)普通樓梯間的應用
圖5-28(b)普通樓梯間的應用
疏散樓梯間的一般規(guī)定如下:(1)樓梯間應靠外墻設置,有利于樓梯間的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風。(2)樓梯間內(nèi)不應設置燒水間,可燃材料儲藏室、垃圾道。(3)樓梯間內(nèi)不應有影響疏散的突出物或其他障礙物。(4)樓梯間內(nèi)不應敷設甲、乙、丙類液體的管道。(5)公共建筑的樓梯間內(nèi)不應敷設可燃氣體管道。(6)疏散樓梯最小寬度為1.1m。不超過六層的單元式住宅中一邊設有欄桿的疏散樓梯寬度可不小于1m。(7)樓梯首層應設置直接對外的出口,當層數(shù)不超過四層時,可將對外出口設在距離樓梯間不超過15m處。
圖5-29疏散樓梯間的一般規(guī)定圖5-30疏散樓梯間的一般規(guī)定
圖5-31疏散樓梯間不應設置的突出物和障礙物圖5-32疏散樓梯管道敷設要求根據(jù)目前我國的經(jīng)濟技術條件和建筑設計的實際情況,當建筑的標準不高,而且層數(shù)不多時,也可采用不設前室的封閉樓梯間,即用具有一定耐火能力的墻體和門將樓梯與走廊分隔開,使之具有一定的防煙、防火能力。2封閉樓梯間圖5-33封閉樓梯間示意圖
2.1封閉樓梯的設計標準根據(jù)《建筑防火設計規(guī)范》(GB50016-2006)的要求,下列建筑應采用封閉樓梯間:(1)醫(yī)院、療養(yǎng)院的病房樓;(2)旅館;(3)超過2層的商店等人員密集公共場所;(4)設有歌舞娛樂場所且層數(shù)超過2層的建筑;(5)超過5層的其他公共建筑。
根據(jù)《高層民用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45—95)(2005年版)的要求,下列建筑,可采用封閉樓梯間:(1)高層建筑中,高度<32m的二類建筑;(2)10層及11層通廊式住宅,12~18層的單元式住宅;(3)與高層建筑主體部分直接相連的附屬裙房;(4)超過五層的公共建筑和超過6層的塔式住宅。
對于11層及11層以下的單元式住宅,允許適當放寬樓梯間的要求,可以不設封閉樓梯間,但樓梯間必須靠外墻設置,能直接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風,開向樓梯間的戶門必須是乙級防火門。
2.2封閉樓梯間的設計注意問題(1)樓梯間的首層可將走道和門廳等包括在樓梯間內(nèi),形成擴大的封閉樓梯間,但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等措施與其它走道和房間隔開。
(2)除樓梯間的門之外,樓梯間的內(nèi)墻上不應開設其他門窗洞口;(3)高層廠房(倉庫)、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員密集的多層丙類廠房設置封閉樓梯間時,通向樓梯間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并應向疏散方向開啟。(4)其他建筑封閉樓梯間的門可采用雙向彈簧門。
圖5-36樓梯間設置乙級防火門,并向疏散方向開啟圖5-37擴大封閉前室圖5-34擴大樓梯間分割措施圖5-35封閉樓梯間不應開設其它洞口3防煙樓梯間在樓梯間入口之前,設置能阻止火災時煙氣進入的前室,或陽臺、凹廊的樓梯間,稱為防煙樓梯間。
3.1防煙樓梯間的設計標準在高層建筑中,防煙樓梯間安全度最高。發(fā)生火災時,能夠保障所在樓層人員疏散安全,并有效地阻止火災經(jīng)樓梯間向起火層以外的其他樓層蔓延。以下幾種情況必須設置防煙樓梯間:
(1)一類高層建筑和建筑高度超過32m的二類建筑;(2)高度超過24m的高級高層住宅;(3)層數(shù)≥12層的通廊式住宅;(4)層數(shù)≥19層的單元式住宅;(5)高層塔式住宅;(6)當封閉樓梯間不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風時,應設計為防煙樓梯間。
3.2帶開敞前室的防煙樓梯間
(1)利用陽臺做開敞前室。(2)利用凹廊做開敞前室。圖5-38利用陽臺做開敞前室圖5-39利用凹廊做開敞前室3.3帶封閉前室的防煙樓梯間
3.3.1利用自然排煙的防煙樓梯間設于走廊的兩種防煙樓梯間,一是設在高層建筑的走廊端部的防煙樓梯間;二是設在走廊中間的防煙樓梯間,如圖5-40。后者,在平面布置時,宜設靠外墻的防煙前室,并在外墻上設有開啟面積不小于2m2的窗戶。圖5-40靠外墻的防煙樓梯間平面示意3.3.2采用機械防煙的樓梯間筒體結構的建筑采用中心核式布置。由于其樓梯位于建筑物的內(nèi)核,因而只能采用機械加壓防煙樓梯間。加壓方式有僅給樓梯間加壓(圖5-41a)和分別對樓梯間和前室加壓(圖5-41b)以及僅對前室加壓(圖5-41c)等不同的方式,應根據(jù)設計的實際情況選用。樓梯間加壓應保持正壓50Pa,并利用氣壓的滲漏對前室間接加壓,使之高于走道的壓力;當采用樓梯間與前室分別加壓并共用同一豎井時,應采用自動調節(jié)設施,使得樓梯間與前室分別保持50Pa和25Pa的壓力。圖5-41采用機械
防煙的樓梯間4剪刀樓梯間剪刀樓梯,又稱為疊合樓梯或套梯。它是在同一樓梯間設置一對相互重疊,又相互隔分隔的兩座樓梯,剪刀樓梯在每層樓之間的梯段一般為單跑梯段。剪刀樓梯是在同一樓梯間里設置了兩座樓梯,形成兩條垂直方向的疏散通道。因此,在平面設計中可利用較狹窄的空間,節(jié)約使用面積。正因為如此,剪刀樓梯在國內(nèi)外高層建筑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圖5-42剪刀樓梯示意4.1剪刀樓梯間設計要求(1)剪刀樓梯是垂直方向的兩條疏散通道,在兩個樓梯段之間設分隔墻,使兩條疏散通道成為相互隔絕的獨立空間,即使有一個樓梯進煙,還能保證另一個樓梯無煙,以提高剪刀樓梯的疏散可靠性。剪刀樓梯是高層住宅(尤其是塔式高層住宅)設計中,常采用的較為經(jīng)濟、合理的處理手法。采用了剪刀樓梯的高層住宅戶門、主樓梯間的門一般開向共同使用的短過道內(nèi),使過道具有擴大前室的功能。具體的防火措施是:開向前室的門均為乙級防火門;分隔前室的墻體為≥2.0h的不燃燒墻體,樓板為≥1.5h的不燃燒體樓板。(3)剪刀樓梯必須是防煙樓梯間。圖5-43某塔式高層住宅4.2剪刀樓梯間應用舉例
圖5-44美國芝加哥瑪利娜雙塔平面示意1起居室;2餐室;3臥室4廚房;5浴室;6儲存間圖5-45深圳敦信大廈金碧閣高層住宅平面圖5-46上海聯(lián)誼大廈標準層平面圖圖5-47深圳國展花園標準層平面圖5-48山西國際大廈標準層平面圖5-49福建省人民政府駐深圳辦事處5-24層平面
5室外疏散樓梯
室外疏散樓梯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欄桿扶手的高度不應小于1.1m,樓梯的凈寬度不應小于0.9m;(2)傾斜角度不應大于45°;(3)樓梯段和平臺均應采取不可燃材料制作。樓梯段和平臺的耐火
極限不應低于1.00h(4)通向室外樓梯的門宜采用乙
級防火門,并應向室外開啟。(5)除疏散門外,樓梯四周2m內(nèi)的墻面上不應設置門窗洞口、疏散門不應正對樓梯段。圖5-50室外疏散樓梯圖5-51室外疏散樓梯的設置要求圖5-52室外疏散樓梯門、窗設置要求6疏散樓梯間的設計要求
6.1耐火構造
6.2前室
6.3門窗洞口
6.4尺寸與面積
6.5上下暢通
6.6附屬設備圖5-53前室的使用面積第5節(jié)*避難層(間)
1設置避難層的意義
建筑高度超過100m的公共建筑,設置暫時避難層(間)是非常必要的。建筑層數(shù)每層240人每層120人每層60人建筑層數(shù)每層240人每層120人每層60人50131663320512513401055226103819930783920不同樓層、不同人數(shù)的高層建筑使用樓梯疏散需要的時間(min)表5-13返回目錄2避難層(間)的設計要求2.1第一個避難層設置高度及避難層間距從高層建筑的首層到第一個避難層之間,其樓層不宜超過15層。避難層之間的間隔樓層,大致在15層左右
圖5-54避難樓層限制圖5-55避難層(間)疏散樓梯分隔示意2.2疏散樓梯在避難層的分隔與錯位不連續(xù)的樓梯豎井能有效地阻止煙氣豎向擴散,但會使設計、施工及疏散更加復雜,所以,應根據(jù)超高層建筑的規(guī)模、層數(shù)等,宜沿垂直每隔2個或3個避難層錯位一次。2.3避難層(間)面積避難層(間)的面積,應按兩避難層之間樓層的總避難人數(shù)計算確定。按照避難層(間)面積指標5人/m2計算。2.4避難層與各種設備
(1)避難層與設備層
(2)避難層(間)應留消防電梯出口
(3)避難層(間)應設消防專線電話和應急廣播設備
(4)避難層(間)應急照明(5)避難層(間)的滅火設備
(6)封閉式避難層應設有獨立的防煙設施第6節(jié)輔助疏散設施
1屋頂直升飛機停機坪
對于建筑高度超過l00m,且標準層面積超過1000m2的公共建筑,其屋頂宜設供直升飛機搶救受困人員的停機坪或供直升飛機救助的設施。
1.1設置直升飛機停機坪的意義
1.2直升飛機停機坪的設計要求在較小的場地上能起飛和降落;具有施加動力于旋轉機翼而懸停的能力;由地面上升時,具有以自身的動力滑行的能力。屋頂直升飛機停機坪的設計要求如下:
1.2.1起降區(qū)(直升飛機的起飛、著陸的場地)1.2.2設置待救區(qū)與出口1.2.3夜間照明1.2.4設置滅火設備返回目錄圖5-56直升飛機停機坪的一般規(guī)定國名直升飛機名稱駕駛員/乘客尺
寸(m)總重量(kg)旋翼直徑全長總高英國林克司1/1012.8015.163.653628法國IISA-3180IISA-3100SA572/2710.2011.0018.909.7010.0523.052.763.094.941500210013000德國MBBBO-10559.828.552.981070意大利A貝爾2122/61/1411.014.6311.1517.403.204.4023005084美國-1S-58TS2/252/123/3014.6318.9021.8517.4022.1226.974.425.187.754300862019050中國直五型11-1521.0025.024.407600前蘇聯(lián)米-4米-6米-8米-10米-122/115/652/283621.0035.0021.2935.0035.0016.8041.7435.2241.8037.005.189.865.609.8012.572004250012000437009700民用直升飛機技術數(shù)據(jù)表5-142陽臺應急疏散梯
在陽臺上開設約600mm×600mm的洞口,火災時人員可打開洞口的蓋板,沿靠墻的鐵爬梯或懸掛的軟梯至下層,再轉入其他安全區(qū)域疏散到底層。圖5-57陽臺應急疏散梯圖5-58避難橋示意圖3避難橋
4避難扶梯
5避難袋
6緩降器
圖5-59避難扶梯示意第7節(jié)消防電梯
1消防電梯的設置范圍
2消防電梯防火設計要求
一類公共建筑、塔式住宅、12層及12層以上的單元式住宅和走廊式住宅以及高度超過32m的其他二類公共建筑,其高層主體部分最大樓層面積不超過1500m2時,應設不少于一臺消防電梯,1500~4500m2應設兩臺,超過4500m2則應設三臺;高度超過32m的設有電梯的廠房、庫房應設消防電梯。2.1消防電梯要分別設在不同的防火分區(qū)里2.2消防電梯前室消防電梯前室面積,居住建筑為不應小于4.5m2,公共建筑不應小于6m2。當消防電梯與防煙樓梯間合用一個前室時,居住建筑不應小于6m2,公共建筑不應小于10m2。返回目錄圖5-61前室首層直通室外圖5-60消防電梯與放煙樓梯間2.3消防電梯載重量、尺寸與行駛速度消防電梯應選用較大的載重量,一般不應小于8kN,且轎箱尺寸不宜小于1.5m×2m。
消防電梯的行駛速度,按從首層到頂層的運行時間不超過60s計算。2.4消防電梯的機房與井道消防電梯機房的墻體應耐火2h以上,樓板應耐火1h以上。
消防電梯井要單獨設置,井壁的耐火極限要在2h以上,并在其頂部宜設置排除煙熱的裝置,如設0.1m2左右的排煙口,或設排煙風機等。2.5消防電源及附設操作裝置消防電梯除了正常供電線路之外,還應有事故備用電源,使之不受火災時停電的影響。消防電梯要有專用操作裝置,該裝置可設在防災中心,也可以設在消防電梯首層的操作按鈕處。當消防隊員操作此按鈕時,消防電梯立即回到首層或指定樓層,事故電源啟動,排煙風機開啟等。此外,電梯轎廂內(nèi)要設專線電話。2.6消防電梯轎廂的裝修消防電梯的轎廂應采用不燃材料裝修。2.7消防電梯間防水與井底排水消防電梯前室入口處,應設緩坡等阻擋消防滅火用水流人消防電梯井,如圖5-62所示。同時,要在消防電梯井底設計積水坑和排除污水的設施。污水井容量不應小于2m3,水泵的排水量不應小于10L/s,如圖5-63所示。圖5-62檔水設施圖5-63消防電梯井設置排水設施第8節(jié)*安全疏散設計圖例
1日本某中心大廈
圖5-64日本某中心大廈電影院平面
圖5-65日本某中心大廈避難層返回目錄2武漢世界貿(mào)易大廈圖5-66武漢世貿(mào)大廈首層平面圖
圖5-67(a)武漢世貿(mào)大廈標準層平面圖圖5-67(b)武漢世貿(mào)大廈設備、避難層平面圖3安全疏散設計圖例
圖5-68多層板式建筑圖5-69高層板式建筑
圖5-69高層板式建筑1-辦公室;2-資料室;3-服務間;4-會議室圖5-70中筒型中心核圖5-71中心核外走廊型圖5-72中廊式中心核圖5-73對稱中心核圖5-74采用自然采光通風的偏置中心核1-電梯廳兼前室;2-過廳;3-前室;4-風管井;5-水管井;6-電纜井;7-客廳;8-餐廳;9-主臥室;10-臥室;11-陽臺;12-廚房;圖5-75偏置中心核(1)圖5-76偏置中心核(2)圖5-77分散中心核(1)圖5-78分散中心核(2)1-客廳;2-臥室;3-廚房;4-飯廳;5-電梯廳第9節(jié)日本的疏散時間計算方法簡介
日本在安全疏散方面一直采用手算的方法。2000年日本頒布最新疏散評估計算方法。日本關于疏散預測的計算已寫入建筑基準法。所謂疏散時間的預測方法,是指由火災發(fā)生到疏散開始的疏散開始時間、由疏散開始到疏散結束的疏散行動時間的計算程序以及方法。1疏散開始時間
1.1著火房間的疏散開始時間
(5-4)
情景一:共用一個出口的房間,
即套間式房間圖5-79套間式房間情景二:既有共用一個出口的房間,又有單獨出口的房間時,
只計算套間的疏散開始時間。圖5-80既有套間,又有單間煙層下降到屋頂高度的90%時(剖面圖)圖5-81疏散開始時的室內(nèi)狀況1.2著火樓層的疏散開始時間著火樓層的疏散開始時間ts,f(s)是指發(fā)生火災的房間以外的,本樓層的全體現(xiàn)場人員開始疏散之前的那段時間。按照與房間疏散同樣的觀念,不只是由火源產(chǎn)生的煙氣,同時也考慮到已經(jīng)察覺火災人員將火災信息傳達給現(xiàn)場其他人員的因素,提出以下公式:(5-6)在公式(5-6)中,Afloor是發(fā)生火災樓層里所存在的需要疏散的人員所占據(jù)的房屋的地面面積之和。關于參數(shù),從建筑物的用途上講,當建筑作為住宅樓、賓館等使用時=300,其他用途則設定為=180。也有時單純地將非火災層設定為火災層的2倍。
還有一種方法是將現(xiàn)場人員開始疏散之前的過程細分以后再計算出避難開始時間(ts,f)(s)。
(5-7)式中:是探測器的開始工作時間;是探測器開始工作后,火災警報系統(tǒng)報警的時間;是指系統(tǒng)報警后,消防報警控制中心的管理人員到達探測器報警區(qū)域的時間;
是指管理人員在警戒區(qū)內(nèi)發(fā)現(xiàn)火災所需的時間;是發(fā)現(xiàn)火災后與消防報警控制中心等部門取得聯(lián)系的時間;
是由中控室進行信息、疏散引導播報的時間。所謂的疏散行動時間是指從疏散開始到所有的疏散人員完成疏散所需要的時間。疏散行動時間一般分為由火災發(fā)生區(qū)域的疏散(房間疏散)和由火災發(fā)生樓層開始的疏散(樓層疏散)。其基本的計算方法是由步行時間和滯留時間算出。疏散人員利用步行距離最大L(m)的疏散路線進行疏散,步速為v(m·s-1),所需要的步行時間tL(s)為:tL=L/v(5-8)關于步行速度的典型數(shù)值及建筑物內(nèi)人員特征和運動特征與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關系可分別參考表5-16和表5-17。疏散人員P聚集在寬度為B的出口前,由停留狀態(tài)到全體人員通過出口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是滯留時間tB(s)如公式(5-9)所示。
(5-9)此處的N表示流動系數(shù)[人·米—1·秒—1]的單位時間,是單位寬度的通過人數(shù)。一般流動系數(shù)N使用1.5人·米—1·秒—1。2疏散行動時間
建筑物或房間的用途建筑物的各部分分類疏散方向步行速度/m·s-1劇場及其他具有類似用途的建筑樓梯上0.45下0.6坐席部分—0.5樓梯及坐席以外的部分—1.0百貨商店,展覽館及其他具有類似用途的建筑或公共住宅樓,賓館及具有類似用途的其他建筑(醫(yī)院,診所及兒童福利設施等除外)樓梯上0.45下0.6樓梯以外的其他部分—1.0學校,辦公樓及具有類似用途的其他建筑樓梯上0.58下0.78樓梯以外的其他部分—1.3用于疏散預測計算的步行速度表5-16
建筑物內(nèi)人員特征和運動特征與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關系
表5-17建筑物類別人員特征與運動特征建筑物示例劇院等人員密度大,人員不固定宴會廳等公眾聚集場所百貨店人員不固定圖書館,美術館,博物館旅館人員不固定且有可能處于就寢狀態(tài)醫(yī)院自理能力差,行動困難盲人學校,敬老院學校,辦公樓,住宅人員相對固定,對建筑物較熟悉
2.1起火房間的疏散行動時間以均勻分布于房間內(nèi)的現(xiàn)場人員按照制定的活動路線行動為條件,計算出由房間到達出口所需的步行時間tt(s)。
(5-10)出口疏散流出是從所有的現(xiàn)場人員到達出口時開始,這里的疏散流出所需要的滯留時間tq(s)可以用式(5-11)來計算。
(5-11)
(5-12)
2.2起火樓層的疏散行動時間所謂起火樓層的疏散行動時間,是指從疏散開始到樓層所有人員疏散到樓樓間的那段時間。按照預先設定的由各個房間開始的疏散路線進行疏散并計算出時間。由于從火災樓層的各個房間到達樓梯間所產(chǎn)生的時間差,導致疏散流動預測比較繁雜。建議使用時將每個時刻簡化,采用到達樓梯間的最大步行時間和疏散路徑上的最大滯留時間之和來進行計算。圖5-82疏散行動時間計算模式
基于這種方法,樓層疏散的疏散行動時間t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農(nóng)機售賣租賃合同范本
- 個人領養(yǎng)寵物合同范例
- 公建房屋維修合同范本
- 寫退貨合同范本
- 2人合伙人協(xié)議合同范例
- 農(nóng)村水井租賃合同范例
- 農(nóng)村住宅買賣租賃合同范本
- 仿古面磚采購合同范本
- 農(nóng)村水產(chǎn)養(yǎng)殖租賃合同范例
- 養(yǎng)殖奶牛合作合同范例
- 山東省濟寧市2025屆高三歷史一輪復習高考仿真試卷 含答案
- 五年級數(shù)學(小數(shù)乘法)計算題專項練習及答案
- 交通法規(guī)教育課件
- 產(chǎn)前診斷室護理工作總結
- 湖南省長郡中學2023-2024學年高二下學期寒假檢測(開學考試)物理 含解析
- 2022屆北京市東城區(qū)高三語文一模語文試卷講評課件
- 先天性腎上腺皮質增生癥(CAH)課件
- 水利工程設計變更表格
- 了不起的狐貍爸爸-全文打印
- 03fusionsphere虛擬化場景概要設計模板hld
- 火災接警處置流程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