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推拿培訓_第1頁
中醫(yī)推拿培訓_第2頁
中醫(yī)推拿培訓_第3頁
中醫(yī)推拿培訓_第4頁
中醫(yī)推拿培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推 拿 項 目推拿簡介科。推拿手法操作技巧講求剛柔并濟,以柔克剛,施力程度要求輕而不浮,重而不滯,透達深層?;颊咭子诔惺芨鞣N手法,又能到達治療疾病的目的。推拿的作用特點一、推拿的中醫(yī)作用:輕按之勁,按穴位,走經絡,改善經絡功能和調整衛(wèi)氣營血,并通過經絡傳導功能,調”總的來說推拿具備以下三大作用:1、疏通經絡,行氣活血;痛、按揉角孫穴可治偏頭痛。2、理筋整復,滑利關節(jié);筋,又稱經筋,是指與骨相連的肌筋組織,類似于解剖學的軟組織。筋骨、關節(jié)是人體組織的運動器官。只有氣血調和、陰陽平衡,才能確保機體筋骨強健、關節(jié)滑利,從而維持人體正?;顒庸δ??!鹅`樞·“是故血和則經脈利,營復陰陽,筋骨勁強,關節(jié)滑利也?!苯顐?,筋骨關節(jié)受損,必累及氣血,致脈絡損傷,氣滯血瘀,為腫為痛,從而影響肢體關節(jié)的活動?!蓖颇檬址ㄗ饔脫p傷局部,可以行氣活血,消腫祛瘀,理氣止痛,并且能訂正筋出槽、骨錯縫,到達理筋整復目的。同時適當的被動運動手法可以起到松解粘連、滑利關節(jié)作用。3、調整臟腑,扶正祛邪;勢,邪氣乘虛而入所致。臟腑是化生氣血,通調經絡,主持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器官,有受納排濁、化生氣邪氣壅盛,百病叢生。臟腑功能失調后產生病變,通過經絡傳導反響在外,消滅如精神推拿通過手法刺激相應體表穴位、痛點,具有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而且對臟腑功能有雙向調整作用,一是直接作用,即通過手法剌激體表直接影響臟腑功能;二是間接作用,即通過經絡與臟腑間的聯系來實現。如中焦脾胃升降運化功能失調,引起腹脹、二、推拿作用原理的現代醫(yī)學爭論:1、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作用體溫、脈博、血壓等產生一系列調整的作用。血流量,改善肢體循環(huán),因而大大地改善局部組織供血和養(yǎng)分。、復原,復原后受阻的血流突然流淌,使血液旺盛,流速加快。由于動脈內壓力很高,不簡潔壓癟,靜脈內又有靜脈瓣存在,不能逆流,實際上微循環(huán)受益較大,血液從小動脈端流向小靜脈端的速度得到提高。微循環(huán)是血液與組織間進展物質及氣體交換的場所,而動脈、靜脈只是流通的管道,促進微循環(huán)內血液流淌,對生命具有重要意義。迫使血液重流淌并提高血液流速,從而降低了血液粘稠度,使流速與粘稠度之間進入良性循環(huán)狀態(tài)。,心臟作功減輕,氧耗削減,同時使左心室收縮力增加,使冠狀動脈灌注得到改善,從而改善心肌缺血缺氧狀態(tài)〔產生與口含硝酸甘油相像的療效。在臨床上選擇適宜病例,把握好相應的推拿強度和方法,就可使心絞痛發(fā)作漸漸緩解,心功能得到明顯改善,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huán)及心臟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的形成,增加物質代謝過程。時間縮短,腦動脈搏動性供血改善。腦部血流來自椎動脈和頸動脈,改善腦部血流的手法又多在頸部操作。對血壓的作用:推拿后人體肌肉放松,肌肉緊急緩解,引起四周血管擴張,循環(huán)阻順應性以及通過節(jié)段神經的傳導反射而起的調整作用等因素有關。2、對呼吸系統(tǒng)的作用10-15使呼吸加深,改善肺功能。通過臨床試驗觀看覺察,推拿能使肺活量明顯提高。由上可見,推拿對呼吸系統(tǒng)功能具有良好的調整和顯著的增加作用3、對消化系統(tǒng)的作用的吸取功能。4、對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系統(tǒng)的興奮和抑制過程。理功能的正常狀態(tài)。手法具有改善同一節(jié)段神經支配的內臟和組織的功能活動。式不同,如手法頻率的快慢、用力輕重、時間長短等,其作用也不同。減弱等。5、對免疫系統(tǒng)的作用機理:都可以引起疾病。另一方面,細菌的入侵以及氣候的特別也會使人致病。胞值明顯增高,說明推拿具有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從而發(fā)揮抑制腫瘤細胞的作用。6、對內分泌系統(tǒng)的作用3~5突旁敏感點一指禪推法,其心率明顯減慢,其它病癥和體征都有相應改善。推拿能增高其血清鈣、磷均有上升,有利于患兒骨骼的生長和發(fā)育。7、推拿對運動系統(tǒng)的作用推拿對除骨折、骨病、筋斷、皮肉破損以外的脊柱、四肢等關節(jié)和肌肉、肌腱、筋膜、韌帶等軟組織損傷性疾病具有獨特的療效,可以改善肌肉的養(yǎng)分代謝,促進組織修稀釋、促進水腫、血腫吸取8、推拿對皮膚及皮下組織作用膚溫度和生物電阻發(fā)生轉變,使皮下毛細血管擴張開放而充血發(fā)熱。9、推拿鎮(zhèn)痛的作用鎮(zhèn)痛機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這種惡性刺激的信號傳入大腦皮層,引起皮層特別興奮而產生興奮灶。在某些部位或穴位上運用推拿手法,使之產生一種良性刺激信號,傳入大腦皮層相應部位,產生的良性興奮灶,當的興奮灶足以抑制原有的興奮灶時,便起到冷靜止痛的作用。某些惡性刺激,促使肌肉放松,使痙攣得以緩解,從而起到解痙止痛的作用。刺激局部消滅苦痛。推拿加強血液、淋巴循環(huán)根底上,促使血腫和水腫吸取和消散,從而發(fā)揮消腫止痛的作用。速血液循環(huán),改善局部養(yǎng)分供給,加速有害物質吸取、排泄等,起到活血止痛的作用。推拿的適應癥及禁忌癥一、適應癥病變所引起的肌肉酸、麻、脹、痛、萎、癱,關節(jié)苦痛,運動障礙。1、關節(jié)軟組織滑膜嵌頓、慢性無菌性炎癥和粘連而致苦痛和功能障礙。如各種軟組織急慢性損傷、肩周炎、狹窄性腱鞘炎等。2、神經受壓或受刺激而引起的肌肉癱瘓〔需解除壓迫、肢體苦痛。如腰突、半身不遂、頸椎病、面癱等。3、以機能障礙為主的一些內、婦科疾病。如頭痛、失眠〔神經衰弱、胃痛、高血壓病、糖尿病、胃下垂、月經不調、痛經、產后恥骨聯合分別癥、盆腔炎等。4、對五官科疾病如咽喉痛、聲門閉合不全、音啞、牙痛、鼻炎、近視5便秘、小兒麻痹后遺癥等。二、禁忌癥惡化的可能,以下狀況制止推拿:1、由結核菌、化膿性致病菌所引起的運動器官病癥禁用推拿。2、有皮膚病損處,外傷出血處,燒燙傷處的局部禁用推拿。拿治療。4、孕婦及月經期婦女的腹部,腰骶部慎用推拿手法。5、饑餓、過度疲乏及酒后及猛烈運動后不宜馬上推拿,應稍事休息后再進展。6、患有腫瘤及嚴峻的心、肝、肺、腎臟疾患者慎用推拿。7、有骨質疏松、骨結核、骨腫瘤等病理性骨折因素者慎用推拿。824—489、精神病患者不能協(xié)作醫(yī)生操作,也應列為禁忌癥。。1、理療師:熱忱接待患者,具體診察病情,認真治療疾病,認真書寫安康檔案推拿時要保持手的溫溫存清潔,常常修剪指甲,以免損傷患者皮膚。推拿前留意患者有無推拿禁忌癥隨時詢問和觀看患者反響,保持適宜的推拿強度?!?〕暈者按風池、百會穴;心慌者按內關穴;休克者取頭低腳高位,指掐人中穴;牙關緊閉者按合谷穴。2、患者:承受推拿治療時要呼吸自然,肌肉放松。腰腹等部位承受治療時,要寬衣松帶。推拿前應排凈大小便。飯后不宜馬上承受推拿治療,應休息至少1小時。常見病癥的推拿治療一、頸椎病由頸椎間盤發(fā)生退行性變,影響頸椎的穩(wěn)定性,而產生的一系列病理性轉變。1、頸椎病的分型:①頸型頸椎?。捍掏?,痛有定處;頸脊旁和項背部肌肉張力增高及壓痛?;颊哳i部前屈、旋轉等活動幅度明顯減小。頸椎平片可見頸生理弧度特別。②神經根型頸椎病所致。有頸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開頭多為頸肩痛,患側可觸及肌肉痙攣。,當頭部姿勢或上肢姿勢不當,或突然牽撞患肢可引起猛烈的閃電樣苦痛。臂叢神經牽拉試驗、叩頂試驗等呈陽性反響。③脊髓型頸椎病是由于頸脊髓受到壓迫后引起的以肢體功能障礙為特征的一組癥候群突出病癥。主訴有“腳下踩棉花”的感覺,對苦痛和溫覺的感覺不明顯。頸椎椎體生理曲度變直,甚至消滅反弓,CT、MRI檢查可確診。④椎動脈型頸椎病有頸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眩暈是主要病癥:A:因椎動脈長期供血缺乏而表現為慢性持續(xù)性眩暈;B:因椎動脈供血短暫的阻斷而表現為發(fā)作性的猛烈眩暈,眩暈發(fā)作往往玉頭部位置轉變有關。精神萎靡、乏力嗜睡,耳鳴、耳聾或視力降低。可診斷。⑤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有頸型頸椎病的臨床表現。慢性頭痛是最突出的病癥。呈持續(xù)性,主要為額部,特別是眼窩和眉棱骨處??上麥缪壑榭嗤?,咽喉不適、胸悶、腹脹等。2、治療及操作:目的:松解頸部肌肉,及經絡,舒筋活血,尤其是頸部后伸肌群。胸夾脊、肩井、天宗、阿是穴等為主。操作:1、單手或雙手拿揉頸部2、單手或雙手拇指揉撥頸肩部3,單手拇指按揉頸肩部4、點穴風池、風府、肩中俞、肩外俞、大椎、肩井、秉風、缺盆、阿是等穴3、雙手掌根揉肩部4、小魚際滾頸肩部5、雙手抱揉頸部6、單手拇指定位旋轉推理法〔撥筋整復〕7、功能性活動〔拔伸法〕牽引8、以藥油為介質施掌指擦法9、雙手拿揉肩部其它治療:針刺以上穴位,加列缺、合谷、后溪等穴,行平補平泄法預后型、椎動脈型、交感型頸椎病如治療不當而進展,會嚴峻影響生活和工作。醫(yī)囑12、留意訂正尋常的不良習慣姿勢,立足于預防。3、留意用枕的合理性。4、留意肩頸部的保暖。二、肩周炎是指肩關節(jié)囊和關節(jié)四周軟組織損傷、退變而引起的一種慢性無菌性炎癥,該病以肩關節(jié)苦痛、活動功能障礙和肌肉萎縮為臨床特征。本病常發(fā)生在單側肩部,多發(fā)于50歲左1、臨床診斷及表現:肩部苦痛且呈持續(xù)性,氣候變化或勞累后常使苦痛加重,苦痛可向頸項及上肢〔特別是肘部〕集中,當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牽拉時,??梢鹚毫褬觿⊥矗缤磿冚p夜重為本病一大特點,假設因受寒而致痛者,則對氣候變化特別敏感。肩關節(jié)活動受限由于長期廢用引起關節(jié)囊及肩周軟組織的粘連,肌力漸漸下降,加上喙肱韌帶固定于縮短的內旋位等因素,使肩關節(jié)各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特別是梳頭、穿衣、洗臉、叉腰等動作均難以完成,嚴峻時肘關節(jié)功能也可受影響,屈肘時手不能摸到同側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時不能完成屈肘動作。怕冷:患者肩怕冷,不少患者終年用棉墊包肩,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風。溝處、肩峰下滑囊、喙突、岡上肌附著點等處。性肌萎縮,消滅肩峰突起,上舉不便,后伸不能等典型病癥,此時苦痛病癥反而減輕2、治療目的:初期活血止痛為主;后期松解粘連,滑利關節(jié)為主。等穴。操作:治療過程中手法宜輕柔,切記使用強刺激手法,防止發(fā)生意外。1、單手或雙手拿揉頸部〔放松肌肉,緩解痙攣,促進血液循環(huán)〕2、雙手掌根按揉肩部〔緩解頸部肌肉緊急,改善苦痛〕3、單手揉撥頸肩部〔緩解肩部肌肉緊急,緩解痙攣〕4、用小魚際滾患側頸部及肩部,協(xié)作輕緩的頭部前屈,后伸,旋轉活動。5、雙手抱揉頸部或是掌擦法作用于頸項部及肩胛部,以熱透為度。其它治療:1、針刺以上穴位承受平補平瀉法2、刮痧拔罐可并用施治預后尿病或結核病的患者,治療效果較差。醫(yī)囑肩部避風寒,避開過度勞累,加強功能熬煉:爬墻熬煉、環(huán)轉運動等。三、落枕1、臨床診斷及表現:,動則苦痛加劇,嚴峻者消滅頸部歪斜,下顎偏向健側。頸部肌肉僵硬,并伴有牽拉樣緊縮感。嚴峻者頸部肌肉消滅畸形。頸部活動受限,不能自主轉頭、低頭活動。或苦痛。嚴峻者頸肩部有稍微腫脹痙攣,鈣化物,會消滅增生。頸部生理曲度發(fā)生轉變〔偏向一側,嚴峻者會消滅生理曲度變形。2、治療目的:舒筋通絡,活血止痛,緩解痙攣,恢復頸部活動功能。部位及取穴:患部及風池、肩中俞、秉風、肩井、天宗、缺盆等穴。操作:治療過程中手法宜輕柔,切記使用強刺激手法,防止發(fā)生意外。3-5遍,拿揉3-5遍。23-5遍。33-5分鐘。41-3分鐘,手法由輕到重。10-15次,再緩慢大幅度的旋轉患椎,忌暴力蠻勁。6、術者輕拿患椎棘突兩側肌肉,在患部用擦法施術,以叩擊類手法完畢。其它治療:1、針刺以上穴位承受平補平瀉法2、刮痧拔罐可并用施治預后1-2次即可痊愈,之后需協(xié)作頸部功能熬煉,合理用頸,留意保護頸項,可削減復發(fā)。醫(yī)囑疲乏,尋常加強頸部功能熬煉。四、腰肌勞損而引起腰臀部一側或兩側的布滿性苦痛。生的乳酸和代謝產物〔自由基、5-羥色胺等〕積聚而不能準時去除,引起水腫、粘連,療不徹底,局部形成慢性無菌性炎癥,肌纖維變性,刺激神經末梢而產生腰痛。1、臨床表現及診斷要點腰部活動功能根本正常,但有時會有不適感。急性發(fā)作時,諸癥明顯加重,可有明顯肌痙攣。嚴峻時會有腰脊柱側彎,下肢掣作痛等。2、治療目的:舒筋通絡,活血散瘀,解痙止痛。部位及取穴:腎俞、腰陽關、大腸俞、八髎、秩邊、委中、承山及腰臀部。〔3〕操作手法:5-61-2分鐘。25-6遍,后用雙拇指彈拔痛點腰及骶部諸穴。31次,再仰臥位作屈髖屈膝被動運動。擊法叩擊腰骶部。其它治療:1、關心治療牽引2、針刺以上穴位,承受平補平瀉手法,可加灸法3、拔罐預后會影響療效。醫(yī)囑1、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訂正不良姿勢,常常變換體位,勿使過度疲乏。2、留意休息和局部保暖,留意補腎。3、加強腰背肌肉熬煉,并持之以恒,有利于穩(wěn)固療效,削減復發(fā)次數,減輕發(fā)作程度,適當參與戶外活動或體育熬煉。五、腰椎間盤突出癥20—404—551骶椎之間的椎間盤。1、臨床表現及診斷要點腰部苦痛,嚴峻者壓迫坐骨神經并有下肢放射性苦痛,苦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腰背部板滯、腰部畸形、腰部活動功能受限。小腿后側、足背、足跟、足掌感覺麻木。下肢肌張力減弱、嚴峻者會消滅不同程度的萎縮。腰部有明顯痙攣、棘突間有壓痛〔骶棘肌旁壓有坐骨神經放射痛。嚴峻者突出物壓迫馬尾神經造成大小便障礙2、治療,減輕對神經根的刺激。部位及取穴:腰背部及下肢,腎俞、承扶、殷門、委中、承山、昆侖等穴。操作1、雙手掌按揉腰部21線穴4、前臂揉腰骶部5、肘滾腰骶部6、雙手分推腰部7、雙手重疊按壓腰部8、單手拇指定位按壓雙向法〔一手拇指按壓委中,另一只手拇指按壓阿是穴〕9、雙手重疊按揉骶骨10、以藥油為介質,單掌擦熱骶骨11、拳滾腰骶部12、虛掌叩擊腰骶部其它治療:1、關心治療牽引2、針刺以上穴位,承受平補平瀉手法,可加灸法3、拔罐預后好療效。醫(yī)囑12、熬煉方法:①背伸熬煉②倒走六、項背肌筋膜炎又稱項背纖維織炎或肌肉風濕癥,一般是指筋膜、肌肉、肌腱和韌帶等軟組織的無菌性炎癥,引起項背部苦痛、僵硬、運動受限及上臂苦痛或乏力等病癥。一般認為,項背部因長期感受風寒濕邪、勞累、稍微外傷積存等,使肌筋膜組織產生炎癥、水腫、粘變化較為敏感。1、臨床表現及診斷〔2〕多有外傷、勞損或風寒濕邪侵襲病史。項背部布滿性酸脹苦痛,并有沉重感,喜按、喜暖,惡寒,與天氣變化有關。勞累后加重,休息或項背部適當活動可使病癥減輕。2、治療目的:舒筋通絡,行氣活血,解痙止痛。部位及取穴:項背及風池、風府、肩井、風門、肺俞、心俞、膈俞等。操作:項背肌筋膜炎的推拿治療以軟組織推拿手法為主,重點是緩解肌肉的痙攣,消退局部組織的粘連。本病在勞累和風寒濕邪等因素刺激下易復發(fā),協(xié)作自我保健推拿和頸肩部的功能熬煉,可削減或避開復發(fā)。1、用滾法施于患者項背部3~5分鐘。23~5分鐘。33分鐘。43~5分鐘。51分鐘。61分鐘。其它治療:1、針刺以上穴位承受平補平瀉法2、刮痧拔罐可并用施治預后可增加療效。醫(yī)囑1七、急性腰扭傷接外力所致。俗稱閃腰、岔氣。多發(fā)于青壯年體力勞動者,長期從事彎腰作業(yè)和尋常缺乏熬煉的人群。1、臨床表現及診斷要點:有明顯腰部扭傷史,損傷后馬上消滅腰部一側或兩側猛烈苦痛。腰部肌肉消滅痙攣,局部有腫脹、包塊。腰椎生理曲線轉變,腰部肌肉不對稱,嚴峻者消滅小關節(jié)錯位,活動受限。2、治療目的:舒筋活血,消腫止痛,緩解肌肉痙攣,改善氣血循環(huán),加速淤血及炎癥、水腫的吸取,促進損傷組織的修復。部位及取穴:督脈及膀胱經腰段,腎俞、氣海俞、命門、腰陽關、大腸俞、環(huán)跳、委中、承山、及腰臀部。操作方法:3-5分鐘,以改善血液循環(huán),緩解肌肉痙攣。23-5遍。33-5遍。按揉腎俞至八髎,腰陽關、志室、環(huán)跳、委中、承山、腰痛點等穴。后用掌根部以依次放松。56其它治療:針刺以上穴位,加后溪穴,腰痛點,承受強刺激手法。預后1-2次可奏效或痊愈。加強腰部保護,進展適當的功能熬煉,可穩(wěn)固療效。醫(yī)囑3-5天,以利損傷組織的修復。八、梨狀肌綜合征肌束痙攣,刺激或壓迫坐骨神經,導致相應的臨床病癥,稱梨狀肌綜合征。1、臨床表現及診斷:臀部外傷出血、粘連、瘢痕形成;注射藥物使梨狀肌變性、纖維攣縮;髖臼后上部骨折移位、骨痂過大均可使坐骨神經在梨狀肌處受壓。此外,少數患者因坐骨神經出骨長此以往產生坐骨神經慢性損傷。2、治療吸取,解除對神經、血管的刺激和壓迫,緩解或消退苦痛,使損傷組織恢復。等。操作:5-10遍。3-5遍,主要區(qū)域梨狀肌處,時間稍久。3、點揉穴位,力氣輕柔緩慢。5-10遍。5-10遍。6、叩擊法叩擊臀部大腿后側。5-10次其它治療:1、關心治療牽引2、針刺以上穴位,承受平補平瀉手法,可加灸法3、拔罐預后發(fā)。醫(yī)囑1-2周,以利損傷組織的修復。九、強直性脊柱炎畸形的疾病。北方多見,好發(fā)于20—40歲青壯年,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本病與泌尿生殖系統(tǒng)感染及遺傳因素有關。本病病癥最早消滅于骶髂關節(jié),漸進性向上進展,腰骶關節(jié)、腰椎、胸椎和下段頸椎依次受累。病變主要表現為慢性炎性浸潤,關節(jié)軟骨、韌帶椎間盤等漸漸增生、鈣化、骨化,最終整個脊柱發(fā)生強直,呈“竹節(jié)樣”轉變。1、臨床表現及診斷:骶髂關節(jié):早期表現為雙側骶髂關節(jié)及下腰部苦痛(腰僵),苦痛和腰僵漸漸為持續(xù)性,性質也變?yōu)樯畈库g痛、刺痛、酸痛或兼有疲乏感,甚至可使患從夢中痛醒。脊柱:苦痛和脊柱的活動受限漸漸上行擴展到胸椎及頸椎,只有少局部人呈下行進展。病變累及到胸椎和肋椎關節(jié)時,患者可消滅胸痛、胸部呼吸活動減弱,或有肋間神經痛病癥。隨病情進展可導致駝背。20%患者發(fā)病時有發(fā)熱及全身病癥。?關節(jié)外表現:可累及心、眼、耳、肺、腎臟、神經系統(tǒng)等?早期即可見到平腰及腰部后伸受限;晚期可見腰前凸反向、脊柱各方向活動受限骶髂關節(jié)壓痛:①骨盆分別試驗②骨盆擠壓試驗③骶骨下壓試驗④床邊試驗四周關節(jié):早期可見受累關節(jié)腫脹、積液、局部皮膚發(fā)熱。晚期可見各種畸形,髖關節(jié)消滅屈曲攣縮、內收、外展、旋轉畸形或骨性強直。膝關節(jié)可見屈曲攣縮畸形。2、治療目的:對于早期尚未形成骨性強直的患者,推拿治療以減緩腰背苦痛、、延緩病情進展為主。泉、足三里等。操作:1、直推法:一手扶按鋪巾,一手掌根從大椎推至骶骨及兩側膀胱經并在腰底部按壓,3-5遍。2、分推法:從肩井部向兩側分推至肩峰,沿督脈依次分推至身體兩側部。側按完換另一側,同時雙手掌相疊依次從大椎穴按壓至八髎區(qū)。43-5遍。53-5遍。63-5遍。73-5分鐘。83-5遍。3-5遍,對側同樣操作。10、托肘搖腰法,患者雙手相扣于頸項部,術者雙手掌托住患肘并向頭兩側部擠壓,術3-5遍。預后穩(wěn)固療效,延緩病情進展。醫(yī)囑1、功能熬煉:①身體素養(yǎng)熬煉:如氣功、太極拳、健身操等。恒,但不宜過度疲乏。十、退行性脊柱炎是中年以后發(fā)生的一種慢性退行性疾病,退行性變是主要病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