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講 民國時期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斷高漲 檢測試題-高三統(tǒng)編版歷史二輪復習_第1頁
第六講 民國時期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斷高漲 檢測試題-高三統(tǒng)編版歷史二輪復習_第2頁
第六講 民國時期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斷高漲 檢測試題-高三統(tǒng)編版歷史二輪復習_第3頁
第六講 民國時期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斷高漲 檢測試題-高三統(tǒng)編版歷史二輪復習_第4頁
第六講 民國時期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斷高漲 檢測試題-高三統(tǒng)編版歷史二輪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六講民國時期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斷高漲一、選擇題1.(2022北京順義一模)竹枝詞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下列竹枝詞可以反映的現(xiàn)象是()“都城一洗帝王尊,出入居然任腳跟。為問大家前二載,幾人走過正陽門?!薄罢旨娂婎愞钠?本來約法尚臨時。四番總理曾更換,內閣從頭組短期。”A.八國聯(lián)軍迫使光緒帝西逃B.辛亥革命后共和政體的飄搖C.清政府組織了“皇族內閣”D.孫中山發(fā)動護法運動2.(2022山東臨沂期中)圖1、圖2是發(fā)表于1917年的兩幅漫畫。圖1中文字為“死灰尚欲復燃耶”,圖2中文字為“竟欲攜孺子以號召耶”。漫畫的寓意在于()圖1圖2A.反對袁世凱復辟B.反對尊孔復古逆流C.諷刺軍閥間混戰(zhàn)D.捍衛(wèi)民主與共和3.(2022山東濱州期末)有學者指出,作為社會近代化的產物,北洋政府時期推行的文官考試法令把經義作為應試人員的必考科目,并且限定只有男子才能參加考試。該學者意在說明北洋政府時期推行的文官考試法令()A.完全違背了時代發(fā)展潮流B.內容與形式存在背離現(xiàn)象C.重視借鑒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D.阻礙了近代中國社會轉型4.(2022湖北一模)青年毛澤東曾著文指出,辛亥革命只是留學生、會黨、新軍等所為,與民眾的大多數毫沒關系,還算不上是一種民眾的聯(lián)合,而五四運動則產生了全國民眾“大聯(lián)合”的動向和趨勢。毛澤東旨在()A.肯定民眾力量B.批判國內輿論C.反省辛亥革命D.推進五四運動5.(2022山東聊城期中)1918年,毛澤東等人創(chuàng)辦新民學會,成立之初確立“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的宗旨。1921年1月,新民學會多數會員將“改造中國與世界”作為宗旨,以“激烈方法的共產主義”達到此目的。影響上述變化的主要因素是()A.中國共產黨的成立B.馬克思主義的傳播C.工人運動蓬勃發(fā)展D.民族危機空前嚴重6.(2022遼寧大連一模)在國民黨一大上,李大釗被孫中山指派為大會主席團成員。大會通過了一份宣言,強調反帝反軍閥的立場,致力于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的宗旨,對外廢除不平等條約,對內建立地方自治政府。該宣言的發(fā)表()A.使國共合作有了政治基礎B.極大地推動馬克思主義傳播C.標志著北伐戰(zhàn)爭正式開始D.使反帝反封建任務順利完成7.(2022北京海淀期中)1928年7月,蔣介石力促張學良“易幟”。張學良致電蔣介石說:“弟現(xiàn)在實處兩難,不易幟無以對我兄,無以對全國;易幟則禍亂立生,無以對三省父老。數日前探知田中意旨,如我方不聽勸告,即用武力。”材料中的“禍亂”指的應該是()A.日本的武裝侵略B.東北士紳的反對C.軍隊將領的叛亂D.關內軍閥的北上8.(2022遼寧葫蘆島期末)土地革命初期,中共中央反對那種“走州過府”行為,并明確指出,忽略鄉(xiāng)村中土地革命的根本工作,不去發(fā)動更多更廣的群眾,不使群眾自己取得土地,取得政權(蘇維埃),那么這便是軍事的機會主義。這表明中共中央()A.確立農村作為革命的中心B.已找到中國革命正確道路C.意識到了建立政權的重要性D.解決了黨內存在的分歧矛盾9.(2022山東濰坊測評)1928年,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中指出:“鄉(xiāng)、區(qū)兩級乃至縣一級,政府的執(zhí)行委員會,都是用一種群眾會選舉的。一哄而集的群眾會,不能討論問題……一些地方有了代表會,亦僅認為是對執(zhí)行委員會的臨時選舉機關;選舉完畢,大權攬于委員會,代表會再不談起。名副其實的工農兵代表會組織,不是沒有,只是少極了。”這一觀點意在()A.促進黨的工作重心轉移B.建立廣泛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C.開辟中國革命的新道路D.強調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10.(2022山東濰坊一模)20世紀30年代,中國共產黨從“反對國民黨反動派”到“反蔣抗日”,從“逼蔣抗日”再到“聯(lián)蔣抗日”,這一系列的變化主要是由于()A.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B.國民黨對外政策的調整C.民族危機的日益加劇D.全國抗日救亡運動高漲11.(2022山東泰安一模)1935年前后,國民政府加強了對四川、云貴等地區(qū)的主要工業(yè)資源的調查和開發(fā),陸續(xù)將東部沿海地區(qū)的軍工企業(yè)西遷,并且停辦、調整了一些軍工企業(yè),改善設備,統(tǒng)一制式,增加生產。國民政府的上述舉措意在()A.調整原有的工業(yè)布局B.擴大軍備以發(fā)動內戰(zhàn)C.為抗日戰(zhàn)爭奠定物質基礎D.改善企業(yè)的經營環(huán)境12.(2022海南學業(yè)診斷)1937年,日本陸海軍在作戰(zhàn)計劃中決定,集中兵力在華北的石家莊、德州一線與中國軍隊進行決戰(zhàn),防止戰(zhàn)爭局勢走向擴大或進入膠著狀態(tài),同時要“極力避免對華中及華南使用兵力”,并要求在三四個月內爭取結束戰(zhàn)爭。這一計劃()A.預示日本開始全面侵華B.容易導致日本侵華戰(zhàn)線過長C.成為日軍作戰(zhàn)基本綱領D.在淞滬會戰(zhàn)中受到沉重打擊13.(2022山東濰坊期中)下圖為某一時期開辟的國際運輸線,該航線是當時國際上最繁忙的航線。該航線的開辟()A.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落實了“求同存異”的方針政策C.有利于保障抗日戰(zhàn)爭物資的供應D.踐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4.(2022山東臨沂一模)下圖為美術家古元創(chuàng)作于1947年的版畫《燒毀舊地契》。據此可知()A.土地革命已經在全國展開B.解放區(qū)實現(xiàn)了“耕者有其田”C.解放區(qū)廢除了土地私有制D.中國革命性質已經發(fā)生變化15.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過黨校、軍校以及其他方式,對干部進行培訓,在條件可能的情況下開辦正規(guī)大學,盡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術。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動土地改革進一步深入B.為工作重心的轉移做準備C.重視科學和文化以推進工業(yè)化建設D.提高執(zhí)政能力以發(fā)展社會主義生產二、非選擇題16.(2022北京東城一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工農武裝割據”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權三者結合起來,引導中國革命贏得勝利。在創(chuàng)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過程中,毛澤東明確地提出:“以農業(yè)為主要經濟的中國的革命,以軍事發(fā)展暴動,是一種特征”,并且“建議中央,用大力做軍事運動”。1928年5月、10月,毛澤東主持召開湘贛邊界黨的第一、第二次代表大會,已經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并且對于中國農村小塊紅色政權能夠存在和發(fā)展的原因進行了論證。1928年11月,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的報告中進一步系統(tǒng)地闡明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在紅四軍進軍贛南、閩西的實踐中,特別是從1929年到1930年,毛澤東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建立鞏固的農村根據地的重要性。1930年,周恩來指出,農民游擊戰(zhàn)和土地革命是當時中國革命的主要特征。同年,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明確指出:“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qū)域的建立和發(fā)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農民斗爭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促進全國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必須這樣,才能給反動統(tǒng)治階級以甚大的困難,動搖其基礎而促進其內部的分解。也必須這樣,才能真正地創(chuàng)造紅軍,成為將來大革命的主要工具??偠灾?必須這樣,才能促進革命的高潮?!敝链?毛澤東發(fā)展了“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幾浴吨袊伯a黨歷史》等(1)中國革命形勢的發(fā)展,呼喚革命理論的產生。請結合材料和相關史實,談談你對當時“中國革命形勢”的理解。(2)列寧指出:“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苯Y合所學知識,簡述“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歷史意義。17.(2022北京崇文一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937年10月,中共皖贛特委發(fā)表《告皖贛同胞書》,指派祁浮婺中心縣委書記江天輝為紅軍代表,在月底與國民黨四省“綏靖”主任代表、駐瑤里別動隊隊長張甫成在舍會山進行談判。經過談判,雙方達成了協(xié)議。1937年12月,陳毅來到舍會山,進一步傳達中共中央決議,部署紅軍游擊隊下山改編事宜。舍會山協(xié)議(1)國民黨當局停止向游擊隊進攻,撤退在根據地周圍的一切駐軍,準許游擊隊派人聯(lián)絡各地紅軍人員,紅軍人員過境應通行無阻。(2)國民黨當局解除“移民并村”的封鎖,恢復群眾生產自由。(3)釋放一切“政治犯”。(4)紅軍游擊隊停止打土豪,停止對當局的敵對行動,全部給養(yǎng)可以自由購買。——摘編自《景德鎮(zhèn)抗戰(zhàn)史話》等結合所學知識,為材料內容撰寫一份解說詞。(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釋合理,不少于150字。)

第六講民國時期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斷高漲1.B“都城一洗帝王尊”說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政局紛紛類弈棋……內閣從頭組短期”說明民國初年政局的混亂,共和政體的飄搖,故選B項。2.D根據時間判斷,漫畫反映的是張勛復辟,體現(xiàn)了作者反對封建復辟,目的是捍衛(wèi)民主共和,故選D項;反對袁世凱復辟是在1915年,排除A項;反對尊孔復古的逆流開始于1915年,排除B項;漫畫反映的是封建思想的反彈,與軍閥混戰(zhàn)無關,排除C項。3.B根據材料可知,北洋政府時期雖然建立了近代化的文官考試法令,但實際考試內容受封建思想影響,要求掌握封建“經義”思想,維護男尊女卑的社會倫理,故選B項。4.A從材料信息看,毛澤東肯定了全國民眾“大聯(lián)合”的必要性,指出五四運動不同于辛亥革命的特點,肯定民眾力量在五四運動中的積極作用,A項正確。5.B材料反映了新民學會宗旨的變化,從推動社會改良到進行社會革命,1918—1921年,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推動了新民學會宗旨的變化,B項正確。1921年1月,中國共產黨尚未成立,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工人運動蓬勃發(fā)展,A、C兩項錯誤。1918—1921年,“民族危機空前嚴重”表述錯誤,排除D項。6.A根據材料“強調反帝反軍閥的立場”可知,國民黨的這一立場與中國共產黨的立場相同,使二者合作有了政治基礎,故選A項;材料與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無關,排除B項;北伐戰(zhàn)爭于1926年開始,而國民黨一大于1924年召開,排除C項;國民革命最終失敗,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排除D項。7.A從材料信息看,張學良擔心宣布東北易幟會引發(fā)日本的武裝侵略,而非軍隊將領的叛亂,A項正確,C項錯誤。材料無法體現(xiàn)出東北士紳的態(tài)度,B項錯誤。D項與題意不符,故錯誤。8.C材料表明中共中央重視根據地建設,意識到了建立政權的重要性,故選C項;確立農村作為革命的中心和找到中國革命正確道路,都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后,排除A、B兩項;“解決了”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9.D根據材料“一哄而集的群眾會,不能討論問題……一些地方有了代表會,亦僅認為是對執(zhí)行委員會的臨時選舉機關;選舉完畢,大權攬于委員會,代表會再不談起”可知,毛澤東強調的是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D項正確。材料主要闡述了根據地的政權建設,并未涉及黨的工作重心、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革命新道路開辟的信息,A、B、C三項錯誤。10.C隨著日本的侵略,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加劇,中國共產黨出于民族大義,放下兩黨恩怨,與國民黨攜手抗日,故選C項。A、B、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11.C1935年前后日軍加緊侵華,國民政府為持久抗戰(zhàn)而加強對西南地區(qū)的開發(fā)和軍事工業(yè)的建設,有利于為抗日戰(zhàn)爭奠定物質基礎,故選C項。12.D日本在該計劃中強調速戰(zhàn)速決,淞滬會戰(zhàn)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亡華”的狂妄企圖,故選D項;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開始全面侵華,排除A項;日本的作戰(zhàn)計劃強調的是避免侵華戰(zhàn)線過長,排除B項;日本的速決戰(zhàn)計劃遭遇了失敗,不得不進入持久戰(zhàn),所以沒有成為其作戰(zhàn)的基本綱領,排除C項。13.C材料中重慶是該航線的終點,印度東北部是起點,由此可知這是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駝峰航線”,有利于保障抗日戰(zhàn)爭物資的供應,C項正確。14.B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1947年的土地改革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故選B項;土地革命發(fā)生于1927年到1937年,排除A項;土地改革后,土地屬于農民所有,仍然是土地私有制,排除C項;1947年的革命性質依然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排除D項。15.B題干材料的內容是對干部培訓的正規(guī)化要求和內容的轉變,突出了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術的培訓,由此,聯(lián)系時間信息“1948年10月底”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人民解放戰(zhàn)爭戰(zhàn)略決戰(zhàn)形勢已經明朗化,中共中央已經著手儲備國家建設管理的人才,故B項正確;當時土地改革已經在解放區(qū)內取得豐富經驗,與題干材料要求的干部培訓內容不符,故A項錯誤;工業(yè)化建設和社會主義生產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展開的,與本題中的時間信息不符,故C、D兩項均錯誤,排除。16.參考答案:(1)中國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反帝反封建是中國革命的主要任務;1927年國民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為挽救革命,面臨尋找革命新道路的艱苦斗爭;敵強我弱,國民黨反動派占據城市,力量強大,城市武裝起義接連失敗,而在農村,敵人力量相對薄弱;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和其他革命根據地的創(chuàng)立和實踐,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的產生積累了經驗和教訓,為“工農武裝割據”道路提供了可行性。(2)“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指引中國革命開辟了新道路;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創(chuàng)造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