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面板的制作_第1頁
單面板的制作_第2頁
單面板的制作_第3頁
單面板的制作_第4頁
單面板的制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會計學1單面板的制作本節(jié)主要內容準備電路圖與網(wǎng)絡表電路板的規(guī)劃網(wǎng)絡表與元件的裝入元件的布局自動布線手工調整第1頁/共70頁一、準備電路圖與網(wǎng)絡表

在制作印制電路板之前,必須有相應的電路原理圖和網(wǎng)絡表,它們是制作印制電路板的藍圖和前提。

下面以下圖所示的電平轉換電路原理圖為例制作一塊單面印制電路板,該原理圖生成的網(wǎng)絡表如下:[E1RAD0.31uF][E2RAD0.31uF][E3RAD0.31uF][E4RAD0.31uF][E5RAD0.31uF][J1SIP2CON2]第2頁/共70頁[U1DIP-16MAX232](GNDE4-2E5-1J1-2U1-15)(NetE1_1E1-1U1-1)(NetE3_1E3-1U1-2)(NetU1_3E1-2U1-3)(NetU1_4E2-1U1-4)(NetU1_5E2-2U1-5)(NetU1_6E5-2U1-6)(NetU1_12U1-12)(NetU1_13U1-13)(VCCE3-2E4-1J1-1U1-16)第3頁/共70頁

有了電路原理圖和相應的網(wǎng)絡表后,就可以開始制作電路板了,在開始下一步工作前首先要創(chuàng)建一個PCB文件,這個PCB文件與相應的原理圖文件在同一個設計數(shù)據(jù)庫中。第4頁/共70頁二、規(guī)劃電路板

在創(chuàng)建好PCB文件并啟動PCB編輯器后,首先要對電路板進行規(guī)劃,所謂規(guī)劃電路板就是根據(jù)電路的規(guī)模及公司或制造商要求,具體確定所要制作電路板的物理外形尺寸和電氣邊界。

首先規(guī)劃電路板的物理邊界,對電路板機械定義的具體要求是由公司或制造商提出的,通常包括角標、參考孔位置、外部尺寸。(1)設定當前的工作層面為【KeepOutLayer】單擊工作窗口下方的標簽即可將當前的工作平面切換到【KeepOutLayer】層,在該層面上確定電路板的電氣邊界。(2)確定電路板的下邊界。執(zhí)行菜單命令【Place】/【Track】,當光標在工作區(qū)移動時,狀態(tài)欄中最左側會顯示光標當前所在的坐標,如下圖所示。

將光標移動到坐標(0,0)處,單擊確定下邊界的起點。然后拖動光標至坐標(2000,0)處,然后單擊確定下邊界的終點。這樣就確定了電路板的下邊界長短和位置如下圖。第5頁/共70頁第6頁/共70頁

雙擊繪制好的下邊界,即可彈出如下圖所示的【Track】屬性對話框。在該對話框中可對【Track】的線寬(Width)、層面(Layer)、網(wǎng)絡(Net)、起點x軸坐標(Start-X)、起點y軸坐標(Start-Y)、終點x軸坐標(End-X)、終點y軸坐標(End-Y)等屬性進行設定,從而進行精確定位并設置所在工作層面和線寬,起點和終點坐標可以通過鍵盤由用戶直接輸入。第7頁/共70頁(3)確定電路板其他邊界。繪制完電路板下邊界后,程序仍處于放置【Track】的命令狀態(tài),按照上步的方法依次確定電路板的右邊界、上邊界和左邊界。電路板電氣邊界4個頂點的坐標分別為(0,0)、(2000,0)、(2000,1500)、(0,1500)。(4)繪制完電路板的電氣邊界后,繪制好的電路板電氣邊界如下圖。第8頁/共70頁三、網(wǎng)絡表與元件的裝入

規(guī)劃好電路板后,接著就要裝入網(wǎng)絡表和元件,網(wǎng)絡表和元件是同時裝入的,在裝入網(wǎng)絡表和元件之前,必須先將所用到的PCB元件庫裝入PCB編輯器。如果沒有裝入元件庫或者裝入的元件庫中沒有所需的PCB元件,系統(tǒng)會在網(wǎng)絡表和元件的裝入過程中提示用戶裝入過程失敗。注意原理圖元件和PCB元件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后者對應的是前者的封裝形式。原理圖元件庫和PCB元件庫,是不能通用的,PCB元件庫的裝入與原理圖元件庫的裝入方法完全相同。(1)在PCB瀏覽器(BrowsePCB)窗口中【Browse】選項的下拉列表框中選擇【Libraries】選項,如下圖所示。1.裝入PCB元件庫第9頁/共70頁(2)執(zhí)行菜單命令【Design】/【Add/Remove/Library】或單擊PCB瀏覽器(BrowsePCB)中的按鈕,彈出如下圖所示的添加/移去元件庫對話框。第10頁/共70頁第11頁/共70頁對話框的各部分設置如下:【查找范圍】:確定PCB元件庫所在的路徑,Protel99自帶的PCB元件庫在Protel99安裝目錄下“Library\Pcb”中的3個文件夾中,這3個文件夾分別是“Connectors”、“GenericFootprints”和“IPCFootprints”。Protel99自帶的PCB元件庫文件類型為設計數(shù)據(jù)文件(*.ddb),這里選“GenericFootprints”文件夾?!疚募愋汀浚涸谒褜みx項下的文件列表框中所要的文件,然后用鼠標單擊按鈕,則選中的文件就會出現(xiàn)在上圖中的【SelectedFiles】選框中。這里通過上述方法依次將所需的文件“Advpcb.ddb”、“GeneralIC.ddb”和“Miscellaneous.ddb”添加到【SelectedFiles】選框中。如果在裝入網(wǎng)絡表及元件之前沒有將電路板所需的所有元件庫裝入,則程序只能裝入網(wǎng)絡表而無法裝入元件(3)添加完所需的文件后,單擊對話框中的按鈕加以確認,這樣就可以將所選中的文件裝入到PCB編輯器中。第12頁/共70頁2.利用網(wǎng)絡表文件裝入網(wǎng)絡表和元件(1)在PCB編輯器中執(zhí)行菜單命令【Design】/【Netlist】,出現(xiàn)如下圖所示的裝入網(wǎng)絡表對話框。第13頁/共70頁

單擊對話框中的按鈕即可進入如下圖所示的選擇網(wǎng)絡表文件的對話框,該對話框中默認的文件為當前PCB文件所在設計數(shù)據(jù)庫文件中的所有文本文件。第14頁/共70頁(2)在上圖所示的對話框中選中所需的網(wǎng)絡表文件“Sheet1.NET”,然后單擊按鈕,程序開始自動生成相應的網(wǎng)絡宏,正確生成所有網(wǎng)絡宏之后的對話框如下圖所示,所有的網(wǎng)絡宏都顯示在對話框中,用戶還可以對任意一個網(wǎng)絡宏進行編輯修改。第15頁/共70頁(3)正確生成網(wǎng)絡宏后,單擊按鈕即可開始裝入網(wǎng)絡表和元件。裝入網(wǎng)絡表和元件的PCB圖如下圖所示第16頁/共70頁四、元件布局

通過前面的步驟,我們已經(jīng)將網(wǎng)絡表和元件裝入到PCB工作區(qū)。下面就要進行元件的布局工作了。對元件進行布局可以利用Protel99-PCB所提供的自動布局功能。1.元件的自動布局(1)在PCB編輯器中執(zhí)行菜單命令【Tools】/【AutoPlace】,出現(xiàn)如下圖所示的元件自動布局對話框。在該對話框中用戶可以選擇元件自動布局的方式,對話框中各選項的含義如下:第17頁/共70頁【ClusterPlacer】:成組布局方式。這種基于組的元件自動布局方式將根據(jù)連接關系將元件劃分成組,然后按照幾何關系放置元件組。該方式比較適合元件較少的電路?!維tatisticalPlacer】:統(tǒng)計布局方式。這種基于統(tǒng)計的元件自動布局方式將根據(jù)統(tǒng)計算方法放置元件,以使元件間的連線長度最短,該方式比較適合元件較多的電路。【QuickComponentPlacement】:快速元件布局。該選項只有在選擇成群布局方式(ClusterPlacer)時選中才有效。(2)這里使用統(tǒng)計布局方式。用鼠標選中統(tǒng)計布局方式選項前的單選框,則對話框會變成如下圖所示。第18頁/共70頁(3)設置元件自動布局參數(shù)。在上圖所示對話框中設置統(tǒng)計布局方式下的元件自動布局參數(shù)。各選項含義如下:【GroupComponents】:該選項的功能是將當前網(wǎng)絡中連接密切的元件歸為一組。排列時改組的元件將作為整體考慮,默認狀態(tài)為選中?!綬otateComponents】:該選項的功能是根據(jù)當前網(wǎng)絡連接與排列的需要使元件或元件組旋轉方向。若未選中該選項則元件將按原始位置放置。默認狀態(tài)為選中?!綪owerNets】:電源網(wǎng)絡名稱。這里將電源網(wǎng)絡設定為“VCC”?!綠roundNets】:接地網(wǎng)絡名稱。這里將接地網(wǎng)絡設定為“GND”?!綠irdSize】:設置元件自動布局時格點的間距大小,如果格點間距設置過大,則自動布局時有些元件可能會被擠出電路板邊界。這里使用系統(tǒng)的默認值“20mil”。設置好的元件自動布局參數(shù)對話框如上圖所示第19頁/共70頁(4)設置好元件自動布局參數(shù)后,單擊對話框中的按鈕即可開始元件自動布局。此時狀態(tài)欄中會顯示自動布局的進程。(5)自動布局結束后會出現(xiàn)如下圖所示的對話框,提示自動布局結束。(6)單擊按鈕確認即可,元件自動布局完成后的結果如下圖所示。第20頁/共70頁

之后系統(tǒng)將回到原來的PCB工作窗口,此時元件已經(jīng)自動布局在電路板電氣邊界內,如下圖所示。(7)關閉元件自動布局窗口,此時會出現(xiàn)如下圖所示的提示對話框,提示用戶是否更新PCB設計數(shù)據(jù)。單擊按鈕確認即可。第21頁/共70頁

即使是針對同一電路,程序每次執(zhí)行元件自動布局的結果都是不同的,可以選擇自己比較滿意的布局結果。第22頁/共70頁2.手工調整元件布局

程序對元件自動布局并不是十全十美,不能完全依賴程序的自動布局,往往還要對元件布局進行手工調整。元件布局的合理性將直接影響到布線工作是否能夠完成,同時也涉及到電路是否能正常工作和電路的抗干擾等問題。因此,對元件布局進行手工調整是十分必要的。(1)設定柵格的間距和光標移動的單位距離。執(zhí)行菜單命令【Design】/【Options】,在出現(xiàn)的【Options】對話框中選擇【Options】選項卡,然后在選項卡中設定【Girds】的各項參數(shù),設定結果如下圖所示,單擊按鈕確認即可。

設定好柵格間距和光標移動單位距離后就可以開始手工調整工作了。第23頁/共70頁第24頁/共70頁(2)將元件E4移動到一個新的位置。單擊元件E4,選中它,同時按住鼠標左鍵不放,此時光標變?yōu)槭中螤?,元件被選中,如圖所示。第25頁/共70頁

移動元件,選中元件后,按住鼠標左鍵不放,然后拖動鼠標,則被選中的元件會被光標帶著移動。將元件移動到所需的位置后,松開鼠標左鍵即可將元件放置在當前位置,E4移動后的結果如下圖所示。第26頁/共70頁(3)旋轉一個元件。移動元件E4后,還需要調整一下元件的放置方向,單擊元件E4,同時按住鼠標左鍵不放,此時光標變?yōu)槭中螤?,元件被選中。按住鼠標左鍵不放,按空格鍵、X鍵、Y鍵即可調整元件的放置方向,旋轉結果如下圖所示。第27頁/共70頁(4)利用上述方法對其他元件的位置和方向進行必要的調整,元件調整后的結果如下圖所示。第28頁/共70頁3.元件標注的調整

對元件布局進行調整后,用戶會發(fā)現(xiàn)元件的標注過于雜亂。盡管這并不影響電路的正確性,但影響了電路板的美觀,所以還需要對元件標注進行調整。(1)雙擊想要編輯的元件標注,例如電容E4的序號“E4”。(2)在隨后出現(xiàn)的設置文字標注對話框中編輯元件的文字標注。在該對話框中可以對文字標注的內容(Text)、字體高度(Heignt)、字體寬度(Width)、字體類型(Font)、文字標注所在工作層面(Layer)、文字標注的放置角度(Rotation)、文字標注的位置坐標(X-Location、Y-Location)等屬性進行設定。設定屬性后的結果如右圖所示。第29頁/共70頁(3)對元件標注的位置、放置方向和屬性進行相應的調整和編輯后,最終結果如下圖所示。第30頁/共70頁五、自動布線

完成元件布局工作后,就可以開始自動布線了。所謂自動布線就是程序根據(jù)用戶設定的有關布線參數(shù)和布線規(guī)則,依照一定的程序算法,按照事先生成的網(wǎng)絡宏自動在各個元件之間進行連線從而完成印制電路的布線工作。1.設定自動布線參數(shù)在進行自動布線之前,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根據(jù)設計要求設定自動布線參數(shù)。如果參數(shù)設置不當,可能會導致自動布線失敗。(1)顯示工作層面的設置。對于顯示工作層面的設定,前面已經(jīng)做了詳細的說明。由于這里談的是單面板的制作,信號層(SignalLayers)只涉及到底層(BottomLayer),所以信號層只選定底層,頂層不用設定,顯示工作層面的設置狀態(tài)如下圖所示。第31頁/共70頁第32頁/共70頁(2)自動布線參數(shù)的設置自動布線的參數(shù)包括布線層面、走線(Track)的寬度、布線的拐角模式、過孔孔徑類型、尺寸等。一經(jīng)設定,自動布線就會依據(jù)這些參數(shù)進行。因此,自動布線的成敗好壞在很大程度上與參數(shù)的設定有關,必須認真考慮。①執(zhí)行菜單命令【Design】/【Rules】,出現(xiàn)如下圖所示的設置布線參數(shù)對話框,在【Routing】選項卡中即可對布線的各種參數(shù)進行設定。第33頁/共70頁②設置安全距離(ClearanceConstraint)。用鼠標選中【RuleClasses】選項列表框中【ClearanceConstraint】選項,即可開始對安全間距進行設定,如下圖所示。安全間距主要用于定義同一個工作層面上的兩個圖元之間的最小間距,例如焊盤(Pad)和走線(Track)之間的間距,如下圖所示。

如果用戶想要對當前系統(tǒng)默認的安全間距參數(shù)進行修改,只要單擊按鈕即可進入安全間距(ClearanceConstraint)參數(shù)設置對話框,如下圖所示。該對話框主要分為兩大部分:Rulescope(布線范圍):用于設定本規(guī)則適用的范圍,通常情況下采用默認設置【W(wǎng)holeBoard】,即該規(guī)則適用于整個電路板。RuleAttributes(布線屬性):用于設定圖元之間允許的最小間距(numClearance)和所適用的網(wǎng)絡(Connective)。這里采用默認設置【10mil】和【DifferentNetsOnly】。第34頁/共70頁第35頁/共70頁③設置布線的拐角模式(RoutingCorners)。在如“Routing”圖所示的對話框中,用鼠標選中【RulesClasses】選項列表框中的【RoutingCorners】選項,即可開始設置布線拐角模式。該項設置主要用于定義布線時拐角的形狀以及最小和最大的允許尺寸,如下圖。

用戶只要單擊按鈕即可進入拐角模式(RoutingCorners)參數(shù)設置對話框,如下圖所示。該對話框主要分為兩大部分:Rulescope(布線范圍):用于設定本規(guī)則適用的范圍,這里采用默認設置【W(wǎng)holeBoard】。RuleAttributes(布線屬性):用于設定拐角模式,包括拐角的樣式(Style)和尺寸(Setback)。拐角樣式有【90Degrees】、【45Degrees】和【Rounded】3種,如后面圖所示。第36頁/共70頁第37頁/共70頁④設置布線的工作層面(RoutingLayers)。該項用于設置布線的工作層面以及各個布線層面上的走線的方式。在如“Routing”圖所示的對話框中,選中【RulesClasses】選項列表框中【RoutingLayers】選項,然后單擊按鈕即可進入布線工作層面,如下圖。第38頁/共70頁該對話框主要分為兩大部分:Rulescope(布線范圍):用于設定本規(guī)則適用的范圍,這里采用默認設置【W(wǎng)holeBoard】。RuleAttributes(布線屬性):用于設定布線層面和各個層面的布線方向。各層面后下拉列表框中的布線方向共有以下選擇:不使用(NotUsed)、水平方向(Horizontal)、垂直方向(Vertical)、任意方向(Any)、1點鐘方向(1)、2點鐘方向(2)、4點鐘方向(4)、5點鐘方向(5)、向上45°方向(45Up)、向下45°方向(45Down)、散開方式(FanOut)。由于這里進行的是單面板的制作,僅用到底層(BottomLayer)布線。因此,這里僅將底層(BottomLayer)布線。因此,這里僅將底層的布線方向設為任意方向(Any),其他信號設為不使用(NotUsed)。⑤設置布線的優(yōu)先級(RoutingPriority)。布線優(yōu)先級是指程序允許用戶設定各個網(wǎng)絡布線的順序,優(yōu)先級高的網(wǎng)絡布線早,優(yōu)先級低的網(wǎng)絡布線晚,Protel99提供了0~100共101種優(yōu)先級選擇,數(shù)字0代表的優(yōu)先級最低,100代表的最高,選中【RulesClasses】選項列表框中【RoutingPriority】選項,然后單擊按鈕即可進入布線優(yōu)先級(RoutingPriority)參數(shù)設置對話框,如下圖。第39頁/共70頁第40頁/共70頁RuleAttributes(布線屬性):用于設定所選對象的布線,這里選擇設置對象為默認狀態(tài)【W(wǎng)holeBoard】,優(yōu)先級為默認值“0”。設置完成后如前面圖所示,單擊“OK”按鈕確認即可,隨后將回到上一級對話框。該對話框主要分為兩大部分:Rulescope(布線范圍):用于設定優(yōu)先級的對象范圍,包括【W(wǎng)holeBoard】、【NetClass】、【NetFrom-toClass】、【From-to】等,用戶可以在下拉列表框中進行選擇。例如用戶可以從【Filterkind】中選擇【Net】,然后在【Net】中選擇具體網(wǎng)絡,從而對某一個具體網(wǎng)絡設定優(yōu)先級,如下圖左所示,還可以單擊左圖中的標簽,從而增添新的設定對象,如右圖。第41頁/共70頁⑥設置布線拓撲結構(RoutingTopology)。該項主要用于定義管腳到管腳(PinToPin)之間布線規(guī)則,如下圖。

選中【RulesClasses】選項列表框中的【RoutingTopology】選項,然后單擊按鈕即可進入布線拓撲結構(RoutingTopology)參數(shù)設置對話框,如下圖所示。這里采用系統(tǒng)默認設置,即范圍為整個電路板(WholeBoard),屬性參數(shù)為線長最短(Shortest),如下圖所示,然后單擊“OK”按鈕確認即可回到上一級對話框。第42頁/共70頁第43頁/共70頁⑦設置過孔形式(RoutingViaStyle)。該項用于定義各層之間過孔的類型和有關尺寸,如下圖。選中【RulesClasses】選項列表框中的【RoutingViaStyle】選項,然后單擊按鈕即可進入過孔形式(RoutingViaStyle)參數(shù)設置對話框,如下圖所示。該對話框主要分為兩大部分:Rulescope(范圍):用于選擇規(guī)則適用的范圍,一般設置為整個電路板【W(wǎng)holeBoard】。RuleAttributes(屬性):用于選擇過孔的類型和尺寸,這里將過孔類型(Style)設置為通孔(ThroughHole),過孔外徑(ViaDiameter)設定為“50mil”。過孔孔徑(ViaHoleSize)設定為“28mil”

。第44頁/共70頁第45頁/共70頁⑧設置布線寬度(WidthConstraint)。該項用于定義布線時導線寬度的最大和最小允許值,如下圖。選中【RulesClasses】選項列表框中的【W(wǎng)idthConstraint】選項,然后單擊按鈕即可進入布線寬度(WidthConstraint)參數(shù)設置對話框,如下圖所示。這里均采用默認設置,即范圍為整電路板(WholeBoard),最小寬度(MinimumWidth)為10mil,最大寬度(MaximumWidth)為10mil。第46頁/共70頁第47頁/共70頁(3)自動布線器(Autorouter)參數(shù)設定

執(zhí)行菜單命令【AutoRouting】/【Setup】,進入自動布線器設置對話框,如下圖所示,該對話框用于設置布線過程中的某些規(guī)則,這里選中【Memory】選項,即采用內存模式的布線策略。在布線格點(RoutingGird)選項中將格點值設置為“20.0000”。對于其他各項這里不作詳述。第48頁/共70頁2.自動布線

執(zhí)行菜單命令【AutoRouting】/【All】,程序即開始對整個電路板進行自動布線。幾秒鐘后,布線工作即可完成,刷新畫面,以便清除地顯示自動布線的結果,自動布線后的電路板如下圖所示。(1)全局布線(All)第49頁/共70頁

對指定的網(wǎng)絡進行自動布線。指定元件U1第16引腳所屬的網(wǎng)絡對其進行自動布線,具體操作如下:①執(zhí)行菜單命令【AutoRouting】/【Net】,光標變成十字形狀,單擊元件U1的第16引腳,彈出如下圖所示的菜單,菜單的內容是對該引腳的有關描述,從中選擇【Connection(VCC)】選項確定所要自動布線的網(wǎng)絡。(2)指定網(wǎng)絡布線②指定布線網(wǎng)絡后,程序就會開始進行自動布線,布線結果如下圖。第50頁/共70頁③對該網(wǎng)絡自動布線結束后,程序仍處于指定網(wǎng)絡布線命令狀態(tài)。用戶可以繼續(xù)選定其他網(wǎng)絡進行自動布線。單擊鼠標右鍵即可退出當前的命令狀態(tài)。用戶也可以在命令狀態(tài)下,直接單擊所要進行布線的網(wǎng)絡中的預拉線,程序即可對該網(wǎng)絡進行自動布線第51頁/共70頁(3)指定兩連接點之間布線

用戶可以指定兩連接點,使程序只對這兩個點之間的連線進行自動布線。指定元件U1第1引腳和元件E1第1引腳之間連線進行自動布線,具體操作步驟如下:①執(zhí)行菜單命令【AutoRouting】/【Connection】,光標變成十字形狀。將光標移動到元件U1第1引腳和元件E1第1引腳之間的預拉線上,單擊,程序便開始對兩個連接點之間的連線進行自動布線。布線后結果如下圖所示。②

自動布線結束后,程序仍處于指定兩連接點之間布線的命令狀態(tài),用戶可以繼續(xù)選定其他連接點之間的連線進行自動布線。第52頁/共70頁(4)指定元件布線

用戶可以指定某個元件,使程序只對與該元件相連的網(wǎng)絡進行自動布線,下面指定元件E3進行自動布線,具體操作如下①執(zhí)行菜單命令【AutoRouting】/【Component】,光標變成十字形狀。將光標移動到元件E3進行自動布線,布線后結果如下圖所示。②

自動布線結束后,程序仍處于指定元件布線的命令狀態(tài),用戶可以繼續(xù)選定其他元件進行自動布線。第53頁/共70頁(5)指定區(qū)域布線

用戶可以指定特定區(qū)域進行自動布線,程序自動布線的范圍僅限于該區(qū)域內,下面對包括元件E3和E5的區(qū)域進行自動布線,具體操作如下:①執(zhí)行菜單命令【AutoRouting】/【Area】,光標變成十字形狀。單擊確定矩形區(qū)域對角線的一個頂點,然后移動鼠標到適當位置,再次單擊確定矩形區(qū)域對角線的另一個定點,這樣就選定了布線區(qū)域,如下圖所示。第54頁/共70頁②

選定自動布線區(qū)域后,程序就開始對該區(qū)域進行自動布線,布線結果如下圖所示。第55頁/共70頁(6)其他相關命令菜單命令【AutoRouting】中與自動布線有關的其他命令如下。【Stop】:終止自動布線。【Pause】:暫停自動布線?!綬estart】:重新開始自動布線,該命令與【Pause】命令配合使用。

這里采用全局自動布線方式,自動布線后的印制電路板如下圖所示,盡管自動布線簡便、快捷、但是用戶也不難發(fā)現(xiàn),自動布線的結果中有很多不盡人意或不合理的地方,這主要是由于程序算法的限制所致,因此,用戶有必要在自動布線的基礎上對印制電路板進行手工調整。第56頁/共70頁六、手工調整

印制電路板的元件布局和布線工作都可以利用程序自動完成。但是其結果往往有很多不令人滿意的地方,需要設計人員進行手工調整。由于程序算法的限制,用戶只能預先設置一些基本的規(guī)則,因此元件自動布局和自動布線不可能十全十美,更不可能完全滿足用戶的全部設計要求。

印制電路板的的設計與其說是一項工作,不如說是一種藝術創(chuàng)作。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人是各種奇妙構思和靈感的源泉,這時任何機器或程序無法做到的。手工調整就是一個充分發(fā)揮設計人員才能的過程,他需要設計人員的技術和經(jīng)驗積累,并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對于用戶在安裝、抗干擾、小型化等方面的要求,程序往往無法做到,必須由設計人員對元件位置、線寬、走線方式等進行手工調整,另外往往還要人為地在印制電路板上加上各種注釋、標志甚至特殊的圖案等。手工調整沒什么固定規(guī)則,主要是按照用戶要求,根據(jù)設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積累的經(jīng)驗,通過一定的技巧來完成,手工調整的水平絕非程序自動布線所能比的,但這也非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需要設計人員長期實踐經(jīng)驗積累。第57頁/共70頁1.調整布線

從下圖的自動布線中可以看出有些走線拐彎太多或是怪直角彎,例如元件U1第16引腳、E3第2引腳和E4第1引腳之間的走線。這可能會產生干擾信號從而對電路造成不良影響,另外還影響了電路的美觀,因此需要對這些地方加以調整。第58頁/共70頁(1)拆除原有布線。執(zhí)行菜單命令【Edit】/【Delete】或按快捷鍵“E/D”

刪除要拆除的導線,結果如下圖所示。第59頁/共70頁(2)手工布線。單擊放置工具欄(PlacementTools)中的按鈕或執(zhí)行菜單命令【Place】/【Track】,然后手工將上述3個元件引腳連接起來,結果如下圖所示。第60頁/共70頁按照上述方法調整其他布線結果如下圖所示。第61頁/共70頁2.增加信號輸入/輸出接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