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知識大全_第1頁
初中文言文知識大全_第2頁
初中文言文知識大全_第3頁
初中文言文知識大全_第4頁
初中文言文知識大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中文言文復習教學案基礎知識1、理解常用文言實詞的古義.包括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及通假現象等。2、了解常見文言虛詞的一般用法。初中語文教材要求熟悉并掌握的有15個,即: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蓋、則、焉、何、乎。3、常用的文言句式: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句、定語后置、省略句等。命題規(guī)律初中文言文閱讀的命題范圍為篇幅短小的淺易文言文,近年來總的趨勢傾向于選課內外對比閱讀。主要題型有:詮釋題、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和品述題等題型。復習要領1、理解詞語類題。對于實詞釋義題,要準確判斷它屬于那種語言現象,然后結合語境作答。解答虛詞類題,要在明確主要虛詞一般用法的前提下,結合語境推斷判定其在句中的含義和用法來作答。(一般都是課內學過的詞語,因此要加強課內字詞的積累。)2、翻譯句子題。首先明確句中重點要掌握的實詞、虛詞的含義,然后考慮句中有無特殊句式或修飾方法,合理運用“留、替、移、刪”幾種翻譯技法,做到直譯與意譯的有機結合。3、理解文意題和寫法題.一般包括理清行文思路、分析段落層次、概括大意、理解詞句與文章主旨的關系,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和作用,把握作品人物的思想感情、主要性格、作者觀點、思想傾向及寫法的分析評價等。解答這類題,要在對原文內容作整體把握的前提下,結合語段中的重點詞句,聯系作者觀點,思想感情傾向作答。一、字音(一)多音字所謂多音字是指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音的字。一個漢字,讀音不同還意味著詞性不同、意義不同和用法不同。因此,掌握好文言文中的多音字,對于文言文的學習十分重要。女D:夫有讀fO予觀夫巴陵勝狀若夫霪雨霏霏有讀fu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間有讀jian奉命于危難之間有讀jidn遂與外人間隔同學們在復習的時候應該歸類整理(二)異讀字所謂異讀,是指一個字有兩個以上的讀法。文言文中的異讀有三類:破音異讀、假借異讀、古音異讀。1、破音異讀前人又叫“讀破”“破音”。它是用改變字的通常讀音來表示不同詞性和意義的一種辦法如:語原音yj破音yj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通假異讀通假異讀,是指在通假現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讀音去讀。如D:河曲智叟亡(wu)以應“亡”同“無”舟首尾長約八分有(ybu)奇“有”同“又”3、古音異讀所謂古音異讀,是指古代的一些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其專有,就有了固定性,從而保留發(fā)古音。可汗kehdn燕yan山二、文言實詞古漢語實詞主要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他們有實在的意義,能單獨回答問題。(一)古今異義。在文言文中,有些古今相同時詞,由于演變的結果,詞的含義表現出以下幾種差異:詞義擴大。如“江”和“河”古時專指長江與黃河,現在泛指江河。詞義縮小。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中的妻子指的是妻子和兒子,現在專指男子的配偶。詞義轉移。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義指低微而鄙俗(即地位低見識淺),而現在是品德惡劣、不道德的意思。詞義交叉。如“憐”古今意義都有憐憫的意思,但“仍憐故鄉(xiāng)水”中的“憐”解釋為愛憐比較適合文意。序號例詞例句古義今義

1居居十日過了居住2走扁鵲望桓侯而還走跑走3再一股作氣,再而衰第二次又4開張誠宜開張圣聽擴大開業(yè)5戾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至暴戾6令何患令名不彰耶美好的命令7尋未果,尋病終不久尋找8獄小大之獄,雖不能察案件監(jiān)獄9坐停車坐愛楓林晚但坐觀羅敷因為坐下10痛恨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痛心和遺憾11微微斯人,吾誰與歸沒有微小12遷遷客騷人,多會于此官吏調職遷移13形無案牘之勞形身體形狀14鄙肉食者鄙,未能遠謀地位低下,目光短淺卑鄙15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地位低下品質低下16犧牲犧牲玉帛,弗敢專也祭祀用的物品為正義事業(yè)而奉十卜獻17交通阡陌交通,雞犬相聞交錯相通交通運輸18妻子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妻子兒女男性的配偶19無論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更不必說條件關系連詞20絕境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山窮水盡的地步21幾何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多少數學學科之一22南極南極瀟湘從南面到達某地23以為把作為24可以25謝道歉26去離開……(二)一詞多義。古漢語絕大多數是一字一詞,因此一詞多義實際上主要是一字多義。所謂“多義”,即既有本義又有引申義,比喻義等。理解一詞多義要了解學習它們在古漢語中的多種意義,并要在具體語境中辨別確定其含義。初中常見文言實詞集錄安(1)形容詞,安定的、安逸的然后知生于憂患,死于安樂(2)形容詞,安穩(wěn)的、穩(wěn)定的如:風雨不動安如山(3)疑問代詞怎么如:安得廣廈千萬間(4)動詞養(yǎng)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把(1)動詞拿、持如:把酒話桑麻把酒臨風(2)形容詞,白色的如:綠楊陰里白沙堤可憐白發(fā)生比(1)動詞挨著對著天涯若比鄰(2)動詞比作如:每自比于管仲、樂毅(3)動詞相比曹操比于袁紹兵(1)士兵軍隊如:可汗大點兵(2)兵器武器兵甲已足出(1)動詞,出現、露出如:(2)動詞出去、出來如:不復出焉(3)動詞拿出如:皆出酒食(4)動詞,產生如:江山代有才人出處(chu)(1)名詞地方幾處早鶯爭暖樹(2)名詞時候時間鄉(xiāng)書何處達(3)chu動詞處在處江湖之遠從(1)動詞,跟從,跟隨擇其善者而從之(2))形容詞,從前的,以前的來從楚國游道(1)動詞說不足為外人道也(2)名詞道路古道西風瘦馬(3)名詞規(guī)則正確的方法以諮諏善道(4)名詞學問即加冠,益幕圣賢之道(5)名詞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說》得(1)動詞,得到既出,得其船(2)動詞,能夠,可以余因得遍觀群書(3)通“德”動詞感激所識窮乏者得我與?發(fā)(1)名詞,頭發(fā)可憐白發(fā)生(2)動詞出發(fā)朝發(fā)白帝,暮至江陵(3)動詞發(fā)出野芳發(fā)而幽香負(1)動詞,背負負者歌于途(2)動詞依靠,依附負勢競上,互相軒邈感(1)動詞感動帝感其誠(2)動詞傷感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3)動詞感慨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臣不勝受恩感激觀(1)名詞景觀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2)動詞,觀看,觀賞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3)動詞閱讀家貧無從致書以觀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2)、養(yǎng)(衣食所安)卑(1)、低下(非天質之卑)(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備(1)、周全、詳盡。(前人之述備矣《岳陽樓記》)(2)、具備。(一時齊發(fā),眾妙畢備《口技》)被(1)、同“披”,穿(皆被綺繡)(2)被子布被覆尸鄙(1)、邊境(蜀之鄙有二僧《為學》)(2)、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曹劌論戰(zhàn))》(3)、地位低下(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畢(1)、盡(畢力平險《愚公移山》)(2)、全部(群響畢絕《口技》)?。?)、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陽樓記》)(2)、輕視。(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策(1)、馬鞭。(執(zhí)策而臨之《馬說》)(2)、鞭打、驅使。(策之不以其道《馬說》)(3)、記錄。(策勛十二傳《木蘭詩》)(4)、計謀。(成語“束手無策”)長chang(1)、長度。(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2)、與“短”相對。(北市買長鞭《木蘭詩》)(3)、長久,健康。(但愿人長久《明月幾時有》)(4)、zhang,排行最大(木蘭無長兄(《木蘭詩》)稱(1)、相當、配合(不能稱前時之聞)(2)、稱贊(先帝稱之曰能)誠(1)、誠心(帝感其誠)(2)、的確,實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馳(1)、騎(愿馳千里足)(2)、驅車(追趕)(公將馳之)辭(1)、推辭(蒙辭以軍中多務)(2)、語言(未嘗稍降辭色)當(1)、承當,承受。(當之無愧)(2)、應當。(當獎率三軍《出師表》)(3)、將要。(今當遠離)(4)、對著,向著。(木蘭當戶織《木蘭詩》)(5)、抵擋。(“銳不可當”)等(1)、同樣(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2)、諸位,表多數度(1)、duo估計、推測(不度敵之眾寡)(2)、渡過、越過(關山度若飛)端(1)、畫幅的右端(左手執(zhí)卷端)(2)、正、端正(其人視端容寂)惡(1)、怎么(惡w口能無紀)(2)、厭惡(所惡wu有甚于死者)分fen(1)、劃分,分開。(今天下三分《出師表》)(2)、分配,分給。(必以分人《曹劌論戰(zhàn)》)(3)、長度單位。(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4)、fen,職分,本分。(忠陛下之職分也《出師表》)奉(1)、通“俸”侍奉(為妻妾之奉)(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難之間)(3)、供養(yǎng)(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否(1)、同“不”沒有(尊君在否)(2)、惡、壞(陟罰臧否)夫(1)、那(予觀夫巴陵勝狀)(2)、fU,句首發(fā)語詞(夫環(huán)而攻之)丈夫(夫齁聲起/羅敷自有夫)(4)、成年男子的通稱,人(荷擔者三夫)扶(1)、沿,順著(便扶向路《桃花源記》)(2)、攙扶(出郭向扶將《木蘭詞》)拂(1)、違背、阻礙(行拂亂其所為)(2)、同“弼”,輔佐(入則無法家拂士)(3)、輕輕擦過(以手拂之)福(1)、賜福、保佑(神弗福也)(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為福乎)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2)、進而(醉則更相枕以臥)(3)、互相(更相慶)(4)、再、又(更上一層樓)(5)、更加(舉杯銷愁愁更愁)固(1)、本來(固眾人《傷仲永》)(2)、頑固、固執(zhí)(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安守,固守(君子固窮……)故(1)、舊的,原來的(溫故而知新)(2)、特意(桓侯谷使人問之/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3)、原因,緣故(公問其故)(4)、所以,因此(故余雖愚)顧(1)、回頭看(顧野有麥場《狼》\元方入門而不顧《世說新語》)(2)、難道(顧不如蜀鄙之僧哉《為學》)(3)、看望,拜訪(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3)、男子成人禮(既加冠)光(1)、發(fā)揚光大(以光先帝遺德)(2)、光線(仿佛若有光)過(1)、拜訪(過故人莊)(2)、到(及魯肅過尋陽《孫權勸學》)(3)、犯過失(人恒過)(4)、超過,勝過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鳥相鳴)(2)、喜歡(君子好逑)(3)、以便、能夠(好收吾骨瘴江邊)號hao(1)、大叫,呼嘯。(陰風怒號《岳陽樓記》)(2)、hao,別號。(故自號日醉翁也《醉翁亭記》)還(1)、回家(還以與妻《樂羊子妻》)(2)、xuan,同“旋”,回轉、掉轉(還走《扁鵲見蔡桓公》)惠(1)、恩惠(大王加惠)(2)、同“慧”,聰明(汝之不惠)或(1)、有時(一食或盡粟一石/或王命急宣)(2)、有的人(或說處殺蛟/或以為死或以為亡)(3)、或許(或異二者之為)極(1)、盡頭、窮盡(此樂何極)(2)、盡、到(南極瀟湘)(3)、窮盡,動詞(嘗極東方)(4)、非常、最(初極狹)寂(1)、平靜(視端容寂)(2)、寂靜(寂寥無人)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處(萬鐘于我何加焉)(3)、虛夸,以少報多(弗敢加也)間(1)、夾雜(中間如拉崩倒之聲)(2)、一會兒(立有間)(3)、參與(又何間焉)(4)、中間(傅說舉于版筑之間)(5)、期間(奉命于危難之間)(6)、量詞(宮闕萬間都做了土)(7)、間隔,隔開(遂與外人間隔)見(1)、同“現”(路轉溪頭忽見)(2)、引見(胡不見我于王)(3)、召見,接見(于是見公輸盤/曹劌請見)(4)、拜見(子墨子見王/乃入見)(5)、知道(見往事耳)(6)、看見將(1)、將領,名詞(2)、率領(3)、將要(公將戰(zhàn))(4)、攙扶(出郭相扶將)(5)、無實義(宮使驅將惜不得)借(1)、借(每假借于人)(2)、依、憑(愿借子殺之)盡(1)、沒有了(林盡水源)(2)、盡量,盡可能(進盡忠言)就(1)、接近、趨向(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頹然就醉)(2)、完成,達到居(1)、過了(居十日)(2)、停留(不可久居)舉(1)、被舉用(管夷吾舉于市)(2)、全(舉國歡慶/舉世無雙)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2)、具有(各具情態(tài))絕(1)、隔絕(來此絕境)(2)、極點(以為妙絕《口技》)(3)、停止,消失(群響畢絕《口技》)開(1)、散開(日出而林霏開)(2)、放晴(連月不開)(3)、打開(旁開小窗)可(1)、大約(高可二黍許/潭中魚可百許頭)(2)、可以(可以為師矣)苦(1)、使……苦(苦其心志)(2)、愁(何苦而不平)樂(1)、以……為樂(太守之樂其樂)(2)、使快樂(鐘鼓樂之)(3)、樂趣(而不知人之樂)(4)、歡樂、快樂(游人去而禽鳥樂也)利(1)、有利的(天時不如地利)(2)、銳利(兵革非不堅利/懷抱利器)(3)、認為……有利可圖(父利其然)隸(1)、屬于(世隸耕)(2)、跟著(隸而從者)良(1)、真,實在(良多趣味)(2)、善良(此皆良實)臨(1)、面對、對著、當著(執(zhí)策而臨之/把酒臨風)(2)、來到,在(臨溪而漁)(3)、靠近(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4)、將要(故臨崩寄臣以大事)鱗(1)、像魚鱗一樣(鱗浪層層)(2)、魚(呷浪之鱗)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誰《醉翁亭記》)(2)、說出(不能名其一處《口技》)(3)、取名(自名為羅敷《陌上?!罚┣遥?)、將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2)、況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過清)情(1)、實情(必以情)(2)、友情、交情(于是與亮情好日密)請(1)、請允許,敬辭(請獻十金)(2)、請求(曹劌請見)(3)、請教(俟其欣悅,則又窮(1)、窮盡,動詞(窮回溪/欲窮其林)(2)、盡頭,名詞(而不知其所窮)(3)、窮盡,形容詞(樂亦無窮)(4)、深(窮冬烈風)(5)、貧窮(所識窮乏者得我與)屈(1)、委屈(猥自枉屈)(2)、彎曲(手指不可屈伸)去(1)、走開,離去(一狼徑去)(2)、距離(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闕(1)、宮殿(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2)、同“缺”,中斷(略無闕處)乳(1)、喂奶(婦撫兒乳《口技》)(2)、奶頭(兒含乳啼《口技》)善(1)、專長,名詞(豈愛人之善)(2)、好(善哉,吾請無攻宋矣)(3)、擅長,動詞(羅敷善蠶桑)少shao(1)、一會兒(少時)(2)、稍微(意少舒)(3)、不多(飲少輒醉)(4)、shao,年輕(陳涉少時)舍(1)、學舍、書館、房屋(至舍/屋舍儼然)(2)、舍棄(舍文軒而竊敝輿/便舍船,從口入)(3)、丟開、離去(意難決舍/故決然舍去)(4)、she,施舍(舍與你的《范進中舉》射(1)、射箭(嘗射于家圃《賣油翁》)(2)、射術(爾安敢輕吾射《賣油翁》)甚(1)、超過、厲害、嚴重(所惡莫甚于死者)(2)、十分(流輩甚稱其賢)勝(1)、取勝,勝出、超過(此時無聲勝有聲)(2)、優(yōu)美、美好(予觀夫巴陵勝狀)(3)、忍受,能承受(高處不勝寒/驢不勝怒)(4)、盡(跨州連郡者不勝數)施(1)、shi,施實。(然后施行《出師表》)(2)、yi,(施施)慢步徐行的樣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記》)食(1)、shi,吃。(食不飽,力不足《馬說》)(2)、si,通“飼”喂養(yǎng)。(食之不能盡其材)使(1)、派(秦王使人謂安陵君)(2)、出使(使于秦)(3)、使者(使子為使)始(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2)、才(始指異之)開始(游于是乎始)市(1)、集市(東市買駿馬《木蘭詞》)(2)、買(愿為市鞍馬《木蘭詞》)恃(1)、憑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無憂《上樞密韓太尉書》(2)、子何恃而往《為學》)是(1)、判斷動詞,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2)、代詞這樣(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適(1)、往(抱而適市)(2)、正好(而此地適與余近)(3)、舒適(其體不適)數(1)、shu,表多次。(又數刀斃之《狼》(2)、shu,計算。(珠可歷歷數也《核舟記》)(3)、shuo,屢次。(扶蘇以數諫故《陳涉世家》所以(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2)、用這些來(所以動心忍性)(3)、……原因(此先漢所以興隆也)通(1)、通過(初極狹,才通人)(2)、通曉、掌握(未能通習吏事)(3)、順利、順暢(政通人和)(4)、整個(通計一舟)(5)、通報、傳達(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6)、貫通(中通外直)望(1)、聲望(先達德隆望尊)(2)、看見(望桓侯而還走)為(1)、以為、認為(孰為汝多知乎)(2)、做,制造(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公輸盤為我為云梯)(3)、是(4)、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5)、替、給(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6)、刻有(為人五)(7)、為了(故不為茍得也)(8)、接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謂(1)、說(謂為信然)(2)、對(謂先主曰)(3)、是(太守謂誰)(4)、認為(予謂蓮)(5)、叫做(此之謂失其本心)(6)、命名(太守自謂也)聞(1)、聽說(余聞之也久)(2)、名聲(不能稱前時之聞)鮮(1)、鮮艷(芳草鮮美)(2)、xian,少(陶后鮮有聞)信(1)、信任(愿陛下親之信之)(2)、信實(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確實(謂為信然)行(1)、品德(性行淑均)(2)、行軍(行收兵,比至陳)(3)、)行走(行深山巨谷中許(1)、贊成(雜然相許《愚公移山》)(2)、答應,承認、同意(遂許先帝以驅馳)(3)、大約的數量(高可二黍許)(4)、hb,擬聲詞(曳屋許許聲)尋(1)、尋找(尋向所志《桃花源記》)(2)、不久(尋病終《桃花源記》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2)、句末語氣詞(始一反焉)遺(1)、wei,留給、給予(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父母歲有裘葛之遺)(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遺詔)(3)、丟失的(得遺金一餅)異(1)、奇異、特殊、不同(奇山異水/覺無異能者)(2)、認為……奇怪(父異焉/漁人甚異之)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2)、利益、好處(滿招損,謙受益/有所廣益)(3)、更加、進一步(精益求精)(4)、漸漸地(益習其聲)友(1)、朋友(有朋自遠方來)(2)、友愛、親近(琴瑟友之)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猶厲)(2)、第一人稱,我(余聞而愈悲)再(1)、第二次(再而衰)(2)、兩次(日再食)曾(1)、加強語氣,與“不”連用,連……都(曾不能毀山之一毛)(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3)、尚、還(曾不盈寸)至(1)、極點(寡助之至)(2)、到(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3)、周到(禮愈至)志(1)、記(故為之文以志)(2)、標記(尋向所志)(3)、做標記(處處志之)(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質(1)、詢問(援疑質理)(2)、資質(非天質之卑)諸(1)、“之于,的合音(投諸渤海之尾)(2)、那些(其西南諸峰)(3)、各位,眾位(今諸生學于太學)屬shb(1)、類。(忠之屬也《曹劌論戰(zhàn)》)(2)、管轄。(司命之所屬《扁鵲見蔡桓公》)(3)、(4)、相同,同類。(神情與蘇黃不屬《核舟記》)(5)、zhu,通“囑”,囑托。(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資(1)、天資、天分(吾資之昏《為學》)(2)、資助(此殆天所以資將軍《隆中對》子(1)、夫子、先生、老師(子墨子聞之)(2)、您(愿借子殺之)(3)、兒子(子又生孫)自(1)、自己(并自為其名)(2)、自、從(自是指物作詩立就)(3)、從、由(自三峽七百里中)(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作(1)、奮起、有所作為(而后作)(2)、寫(屬予作文以記之)坐(1)、因為、由于(但坐觀羅敷)(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3)、通“座,,座位(滿坐寂然)(4)、犯罪(何坐?坐盜)以上盡是一些例子,復習時,應學會歸類整理。(三)通假字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說(yuQ):通“悅”愉快。2、誨女知之乎?……是知也。(《論語十則》)女:通“汝”你。知:通“智”聰明。3、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還:通“旋”,回轉,掉轉。4、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扁鵲見蔡桓公》)齊:通“劑”。5、擔中肉盡,止有剩骨。(《狼》)止:通“只”。6、河曲智叟亡以應。(《愚公移山》)亡:通“無”。7、對鏡帖花黃?!鸢榻泽@忙。(《木蘭詩》帖:通“貼”火:通“伙”8、無他,但手熟爾。(《買油翁》)爾:通“耳”,相當于“罷了”。9、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如夢令》李清照)爭:通“怎”。10、路轉溪頭忽見。(《西江月》辛棄疾)見,通“現”。11、才美不外見……(《馬說》)見:通“現”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見:通“現”。12、滿坐寂然,無敢嘩者。(《口技》)坐:通“座”。13、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傷仲永》)扳:通“攀”,牽,引。14、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聰明。16、一厝逆東,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17、問渠那得清如許。(《觀書有感》)那:通“哪”,怎么。18、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三峽》)闕:通“缺”。19、小惠未徧,民弗從也。(《曹劌論戰(zhàn)》)徧:通“遍”,遍及,普及。20、四支僵硬不能動。(《送東陽馬生序》)支:通“肢”。21、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得:通“德”,恩惠,這里是感激。與:通“歟”語氣詞。22、子黑子九距之。(《公輸》)距:通“拒”,擋。23、公輸盤詘,而曰……(《公輸》)詘:通“屈”折服。24、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有:通“又”。而來二十有一年矣有:通“又”。25、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記》)衡:通“橫”。困于心,衡于慮。(《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衡:通“橫”,梗塞,這里指不順。26、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魚我所欲也》)鄉(xiāng):通“向”,從前。27、同舍生皆被綺繡。(《送東陽馬生序》)被:通“披”。28、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馬說》)食:通“飼”,喂。29、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材:通“才”。30、其真無馬邪?(《馬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于“嗎”。31、曾益其所不能。(《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曾:通“增”。32、入則無法家拂士。(《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拂:通“弼”,輔佐。33、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岳陽樓記》)具:通“俱”,全,皆。34、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屬:通“囑”。35、客問元方:“尊君在不?”(《陳太丘與友期》)不:通“否”。36、玉盤珍饈直萬錢。(《行路難》其一)直:通“值”。37、故患有所不辟也。(《魚我所欲也》)辟:通“避”,躲避。38、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魚我所欲也》)辯:通“辨”,辨別。39、、、、、、、、、、以上盡是一些例子,復習時,應學會歸類整理。(四)詞類活用文言文中,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某些實詞臨時改變它原來所屬詞類的意義和功能,當成另一類詞使用,這種現象叫“詞類活用”。例子詳見《四川中考復習與訓練》的各古文單元的詞類活用A、名詞作狀語在現代漢語中名詞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狀語的,有些名詞在文言文中卻經常用做狀語,在句中起修飾作用。如:“箕畚運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指用箕畚(裝土石),表示運輸的工具。[小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詞用作狀語的詞語,并加以解釋。1、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樣)2、北通巫峽,南極瀟湘3、亮躬耕于隴畝(親自)4、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像鳥的翅膀一樣)B、名詞用作動詞現代漢語中,名詞是不會直接帶賓語的,但文言文中卻經常出現名詞直接帶賓語的現象,這就是名詞用作動詞?;钣靡院螅~變成相關的動詞的意思。如:公*將鼓之(擊鼓)[小練習]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動詞的名詞,并解釋之。1、婦撫兒乳(喂奶)2、愿為市鞍馬(買)3、名之者誰(取名)4、不能名其一處也(說出)C、名詞使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賓語之后,表示使賓語怎么樣的意思。如:“汗牛充棟”中的“汗”,就是名詞作動詞,“使……出汗”的意思。D、名詞意動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詞帶上賓語后,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是什么。如:“稍稍賓客其父”中的“賓客”,就是“把……當作賓客”的意思。E、動詞用作名詞文言文中,動詞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語或賓語,有時又受“其”“之”等詞語修飾限制,這使之具有了名詞的特點。如:猛浪若奔(奔跑的馬)1、殫其地之出,竭其廬之入出:產品、出產入:收入2、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讒、譏:誣陷、嘲諷的話F、動詞使動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動詞所表示的動作,其發(fā)出者是后面的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這就是動詞的使動用法。如:“中軍置酒飲歸客”中的“飲”,就是“使……飲酒”的意思。G、動詞活用作狀語動詞在謂語前,修飾或者限制謂語。兒懼,啼告母。啼,哭著H、形容詞用作名詞文言文中,當形容詞擔任主語或賓語時,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質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種性質或特征的人或事物。如:“將軍身披堅執(zhí)銳”中的“堅”“銳”,指的是“堅固的鎧甲和銳利的兵庚”器”。1、曉看紅濕處。紅:紅花2、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綠、紅:綠葉、紅花。3、行陣和睦、優(yōu)劣得所(能力強與能力弱的人)4、“此皆善良”中的“善良”指善良、誠良的人。5、溫故而知新(舊的知識新的知識)6、擇其善者而從之(優(yōu)點長處)7、作奸犯科8、百廢具興(廢棄的事情)I、形容詞用作動詞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直接帶賓語時,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質,而是表示相應的動作行為或變化發(fā)展。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私”,是“偏愛”的意思。1、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窮:看盡2、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長善于)3、“親賢臣,遠小人”中的“親”“遠”意為親近,疏遠。J、形容詞使動用法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賓語時,它表示附加某種特征于賓語所表示的事物上,這種活用方式就是形容詞使動用法。如:“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就是“使……變綠”的意思。1、富國強兵。富、強:使……富、強2、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苦、勞、餓:使苦、勞、餓K、形容詞意動用法在文言文中,當形容詞帶上賓語時,它表示主語所表示的人或物認為賓語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種性質或特征。如:“漁人甚異之”中的“異”,就是“認為……奇怪”的意思。1、父利其然也。利:原為名詞,現做意動動詞,可譯為“認為這樣是有利的”2、不恥下問(認為……是恥辱)3、一覽眾山小(認為都是渺小的)L、數詞用作動詞(或形容詞、名詞)在文言文中,數詞往往用來擔當謂語,陳說事情的狀況,或表示具有某個數量的事物。如:M、數詞用作形容詞余觀乎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一:全、滿(形容詞)三、文言虛詞文言虛詞是指文言文中那些沒有明確實在意義,而偏重于語法意義的一類詞。它的基本作用是幫助實詞構成句子,表達一定的意思,初中階段要求熟悉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蓋、則、焉”13個文言虛詞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應重點掌握。在學習和掌握文言虛詞時,首先根據它在句中位置,弄清在句中充當什么成分,再根據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詞語間的相互關系,確定它的詞性,辨別它的意義。之(1)代詞,指代前面出現的人、事、物。如:漁人甚異之愿陛下親之信之(2)助詞,a用在主謂之間,無義。如:兩狼之并趨如故無絲竹之亂耳b結構助詞“的”。如:忘路之遠近小大之獄,雖不能察c音節(jié)助詞,無實際意義,可不譯。如:悵恨久之久之,目似瞑復指代詞,譯為“這樣的,那樣的”。如: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動詞,譯為“到”。如:輟耕之隴上寡助之至送孟浩然之廣陵提前的標志。如:孔子云“何陋之有?”蓮之愛,同予者何人于(1)介紹與動作發(fā)生相關的時間地點。a、在。女D:其一犬坐于前b、到。女D:指通豫南,達于漢陰C、從。如:每假借于藏書之家介紹行為動作所涉及的對象,可譯為“向”“給”“對?!盿、向如D:告之于帝b、給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c、對。如:萬鐘于我何加焉(3)介紹比較的對象,可譯為“比”。如: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苛政猛于虎以介詞(1)紹動作行為所使用的工具、憑借的條件,可譯為“憑借、用”。如:以刀劈狼首介紹行為動作的對象,可譯為介詞“把?!比纾和缿?,投以骨咨臣以當世之事介紹行為動作的原因,可譯為“因為”“由于”。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介紹動作行為發(fā)生的起點時間,可譯為“從”。介紹行為動作發(fā)生的根據,可譯為“根據”。如: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連詞(1)表目的,可譯為“來”、“用來”、“以便”。如: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河曲智叟無以應以昭陛下平明之理屬予作文以記之表原因,可譯為“由于”、“因為”。如:扶蘇以數諫故表結果,可譯為“以致”。如: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以傷先帝之明表連接,可譯為“而”,或不譯。如:手自筆錄,計日以還焉語氣詞(1)用在句尾,表直陳的語氣,相當于“呢”、“了”,也可不譯。如: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2)用在句尾,表疑問語氣,相當于“呢”。如:萬鐘于我何加焉?又何間焉?兼詞相當于“于之”其中于為介詞,之為代詞,可譯為“在這里”、“從這里”。如:來此絕境,不復出焉夫大國,難測焉,懼有伏焉代詞(1)用在動詞后做賓語,相當于“之”,可譯為與之相當的詞語。(2)疑問代詞“哪里”、“怎么”。如:且焉置土石為(1)介紹與行為動作發(fā)生相關聯的對象,可譯為“替”、“給”等。如:尚思為國戍輪臺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不足為外人道也介詞(2)介紹行為動作發(fā)生的原因或目的,可譯為“為了”、“因為”等。如:愿為市鞍馬為宮室之美為報傾城隨太守(3)介紹動作的主動者,譯為“被”。如: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士卒多為用者連詞wei表因果關系,因為。如: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語尾助詞。如:夫子何命焉為所(1)特殊代詞,它不能單獨做句子成分,必須和別的詞組成所字短語,才能做句子成分,“所”字經常位于動詞前和動詞組成“所”字短語,所字指代的是受它后面的動詞支配的人、事、物。這種短語是名詞性的,在句子里一般做主語、賓語、謂語、定語。問女何所思……所思所憶都是所字短語,即想的人、事、物,做賓語問所從來,具答之所從來,即來的地方,做賓語(2)“所以”,這是“所”字短語后來慢慢發(fā)展成的,“以”是介詞,表示方法、手段或原因。如: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1)知識代詞,常用來指代上文所說的情況,含有“這樣”的意思,常常充當謂語,也可單獨成句,偶爾還做狀語。如:雖然,受地于先王由代詞演化來做詞尾,常常附在動詞、副詞、象聲詞、形容詞等后面,一起充當謂語或狀語,以模擬聲響或描繪事物、動作、狀態(tài)、可譯為“……的樣子”或不譯。如: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整齊的樣子)雜然相許連詞,表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如:然足下卜之鬼乎?然侍衛(wèi)之臣不懈于內44)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然后”、“然后才”,表示承接。如:人恒過,然后能改然則,相當于現代漢語“既然這樣,那么”。如: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然而,相當于現代漢語“雖然這樣,可是”表轉折。如: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其(1)代詞a、通常作第三人稱代詞,可以代人、代事、代物。有時在句子里做定語。代人,可譯為“他的”“她的”;代事、代物。可譯為“它的”。如: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既出,得其船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b、如果“其”后面跟的是代詞,那么“其”就譯為“其中的”,做定語。如:其一犬坐于前c、特殊:第一人稱代詞。如:蹲其身,使與臺齊(2)加強語氣。如:其如土石何?乃(1)連詞a、表前后兩件事在情理上順承,時間上一前一后,可譯為“于是就、于是才、終于”如:陳勝、吳廣乃謀曰乃行卜乃悟前狼假寐b、表條件關系,前一分句提出的條件,后一分句說明了這種條件的結果。如:弗勝,守臣死,乃入據陳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2)副詞a、表示對事物或事情的確認。可譯為“是”“實在是”“本來是”等。如: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b、表出乎意料之外。可譯為“竟然”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夫(1)指示代詞,念壓,表遠指,相當于“彼”,可譯為“那”“那個”如:予觀夫巴陵勝狀(2)語氣詞,a、用于句尾表感嘆,相當于“啊”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b、用于句首,表示將要發(fā)表議論,用來引出議論。如:夫戰(zhàn),勇氣也夫環(huán)而攻之而(1)表順接,可譯為“然后”、“就”。如溫故而知新聚室而謀曰(2)表轉折,可譯為“卻”、“可是”。如人不知而不慍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3)表并列,可譯為“并且”,或不譯。如黑質而白章蔚然而深秀者,瑯玡也(4)表修飾,可譯為“地”,或不譯。如默而識之恂恂而起四、文言句式1、判斷句。古漢語判斷句一般用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對主語進行判斷,一般不用判斷詞“是”字。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情況、事物之間的關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斷詞“是”來表示,而往往讓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直接充當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種是用“則”“皆”“乃”“為”“即”“非”等判斷詞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斷。還有一種情況是不用判斷詞,要根據上下文判斷。(1)、用“者……也”表判斷,這是文言判斷句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后用“也”結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陳勝者,陽城人也。”(陳勝是陽城人)“廉頗者,趙之良將也?!保H是趙國的良將)(2)、句末用“也”表判斷,有時“者”和“也”不一定同時出現,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斷。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夫戰(zhàn),勇氣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城北徐公是齊國的美麗的人)“方柯,天才也?!保ǚ娇率翘觳牛安匐m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資治通鑒》)(3)、用“者”表判斷,只在主語后用“者”表示提頓,這種情況不常見?!胺娇抡撸袊?。”(方柯,是中國人)(4)、“者也。”在句末連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這時的“者”不表示提頓,只起稱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較常見。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5)、用副詞“乃”“則”“即”“皆”“耳”等表判斷。這種形式也較為多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司馬遷《陳涉世家》)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范仲淹《岳陽樓記》)“是乃狼也。”(這是狼)(6)、用否定副詞“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斷。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7)、直接表示判斷。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例如:劉備天下梟雄。(司馬光《赤壁之戰(zhàn)》)劉豫州王室之胄。(同上)2、被動句。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用“于”“為”“為……所”“見”字表被動句。二是沒有被動詞,意思上隱含被動,要根據上下文語意去推斷。(1)沒有標志詞語,意念上的被動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被……所感動(2)有標志詞語a“為”表被動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b“為……所……”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為所吞”即“被……吞掉”c“于”表被動管夷吾舉于士“舉于……”即“在……被舉薦”。3、倒裝句。倒裝句主要有四種:(1)主謂倒裝主謂倒裝也叫謂語前置或主語。古漢語中。謂語的位置也和現代漢語中一樣,一般放在主語之后,但有時為了強調和突出謂語的意義,在一些疑問句或感嘆句中,就把謂語提前到主語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謂語前置,表強調的意味,可譯為“你太不聰明了”。(2)賓語前置文言文中,動詞或介詞的賓語,一般放置于動詞或介詞之后,但在一定條件下賓語會前置。A、疑問句中,疑問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這類句子,介詞的賓語也是前置的。a介賓倒裝例: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裝,可譯為“為什么”微斯人,吾誰與歸“吾誰與歸”是“吾與誰歸”的倒裝,可譯為“我和誰通道呢”b謂賓倒裝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裝。古漢語中,疑問代詞做賓語時,一般放在謂語的前面。可譯為“有哪一樣”。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裝。可譯為“有什么簡陋呢”,“何”,疑問代詞,“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B、文言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賓語前置。例:僵臥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裝,可譯為“不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詞,在否定句中,代詞做賓語要前置。C、用“之”或“是”把賓語提于動詞前,以突出強調賓語。這時的“之”只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沒有什么實在意義。例:蓮之愛,同予者何人?“蓮之愛”即“愛蓮”的倒裝,可譯為“喜愛蓮花”。“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鬃釉疲骸昂温小薄昂温小奔础坝泻温钡牡寡b??勺g為“有什么簡陋呢”“之”,助詞,無實在意義,在這里是賓語前置的標志。D、介詞“以”的賓語比較活躍,即使不是疑問代詞,也可以前置,表示強調。例:是以謂之“文”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裝,可譯為“因此”?!笆恰笔侵甘敬~,指代前面的原因。E、其他,表示強調。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關山度”是“度關山”的倒裝??勺g為“跨過一道道關,越過一道道山”。(3)定語后置文言文中,定語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詞前邊,但有時為了突出中心詞的地位,強調定語所表現的內容,或使語氣流暢,往往把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后。A、“中心詞+后置定語+者”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荷擔者三夫”是“三夫荷擔者”的倒裝,定語“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詞“荷擔者”,可譯為“三個能挑擔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轉,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翼然臨于泉上”是“翼然臨于泉上亭”的倒裝,定語后置,可譯為“一座像鳥兒張開翅膀一樣高踞在泉上的亭子?!盉、“中心詞+之+后置定語+者”例: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盎ㄖ[逸者”是“隱逸之花”的倒裝??勺g為“具有隱逸氣質的花”。C數量詞做定語后置例:嘗貽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裝,定語“一”后置,可譯為“一個核舟”。(4)介賓結構后置A、用介詞“于”組成的介賓短語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譯成現代漢語時,除少數譯作補語外,大都數都要移到動詞前做狀語。例:何有于我哉?全句為“于我有何”的倒裝句,介賓結構“于我”后置。譯為“在我身上有哪一樣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裝,介賓結構“于帝”后置,譯為“向天帝報告了這件事”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全句為“于南陽躬耕,于亂世茍全性命”的倒裝,介賓結構“于南陽、于亂世”后置,可譯為“親自在南陽耕種,在亂世中茍且保全性命”B、介詞“以”組成的介賓短語后置,在今譯時,一般都前置做狀語。例:屠懼,投以骨。全句為“以骨投之”的倒裝,介賓結構“以骨”后置。譯為“把骨頭扔給它”為壇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裝,介賓結構“以尉首”后置,可譯為“用將尉的頭來祭祀”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裝,介賓結構“以文”后置,可譯為“用文字來記述”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是“以討賊興復之效托臣”的倒裝,介賓結構“以討賊興復之效”后置。4、省略句。常見的是主語省略、謂語省略、賓語省略和介詞省略,有時也省略數量詞和定語等。(1)省略主語a、承前省漁人甚異之……(漁人)便舍船,從口入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觸草木,()盡死。(柳宗元《捕蛇者說》)()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宋濂《送東陽馬生序》)b、蒙后省c、對話省()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保ǎυ唬骸靶』菸雌?,民弗從也?!保ā蹲髠?曹判論戰(zhàn)》)(2)省略謂語與現代漢語比較,文言中謂語的省略較多見。禽獸之變詐(有)幾何哉賓語“幾何”前面省略謂語“有”,譯時要補上會天(下)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賓語“大雨”前面省略了謂語“下”,譯時要補上。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同上)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3)省略賓語a、省略介詞賓語,承上省略賓語“之”,代前面已經提到的“人、事、物。溫故而知新,可以(之)為師矣吳廣以(之)為然此人一一為(之)具言所聞念無與(之)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君與(之)具來每字為一印,火燒()令()堅。(沈括《活板》)b、省略動詞賓語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之)上使(之)外將兵(4)省略量詞(文言文中數詞后常省略量詞)一(張)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塊)撫尺而已孔子東游,見兩(個)小兒斗二(個)男新戰(zhàn)死(5)省略介詞a、省略“于”屠乃奔倚(于)其下則題名(于)其上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之)分(于)人b、省略(自)可譯為“從”(自)潭西南而望5、固定格式。初中文言課文中固定結構有:“不亦……乎”“有……者”“得無……乎”“如……何”“奈……何”“然則……”等。(1)“不亦……乎”相當于“不是……嗎”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易君子乎?(2)“如……何”相當于“對……該怎么辦”“把……怎么樣”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山怎么樣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樣呢”(3)“以……為……”相當于“把……當作……”例: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即“把叢草當作樹林,把蟲蟻當作禽獸……”(4)“何……為”相當于“為什么要……呢”“為什么會……呢”例:此何遽不為福也即“為什么不會變成福呢”(5)何以例:何以戰(zhàn)五、古詩文默寫(一)、學習目標:1、課程標準要求7—9年級學生背誦80篇(段)文言詩文,但推薦的只有50篇。2、其余30篇在不同的考區(qū)可能有所不同,考生必須及時了解相關信息以便及時進行復習。(二)、背誦方法指導:文言文要求背誦默寫的篇目較多,同學們基本上能夠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顛倒語序、不寫錯別字就沒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對一些語句的理解性記憶了。所以把默寫功夫做到細致準確、一字不差、深刻理解、靈活運用才能達到中考要求。第一步:大聲誦讀。誦讀確實是背誦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聲誦讀古文古詩每篇連續(xù)誦讀五遍以上,一方面通過誦讀可以強化你對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隨著誦讀遍數的增加會逐漸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即自己對文章的感悟、體會,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古人的“讀書百遍,其義自現”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另外,隨著誦讀的深入,你對每句話的意思也會更明白,有的同學讀完一句古文,這句話的意思也會馬上在他的眼前出現,這就是對古文相當熟悉的結果,這個步驟做得好,也為下面的句子翻譯打下良好的基礎。第二步:出聲背誦。在前面大聲誦讀的基礎上,現在可以完全拋開書本,出聲背誦,每篇連續(xù)背誦五遍以上,你會發(fā)現在第一、二遍時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時你已相當流利了,到五、六遍時你已完全熟練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會發(fā)生漏字、添字和語序顛倒的情況了,這時候讓你背錯都難了。這兩個步驟中,出聲是關鍵,因為讀出聲音來是對人的記憶功能的再重復,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雙重功效,而且出聲也使得同學能隨時發(fā)現、檢查自己的錯誤。尤其對一些背誦準確度不高的同學而言,出聲背誦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第三步: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證字的正確率。這時候,你可以再拿起書本,一行一行看下去將容易寫錯的字多練幾遍,保證不改字,不寫錯別字,這一步驟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將前功盡棄,所以要認真對待。第四步:勾畫出每一篇古文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揭示主題、中心的關鍵性語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寫山水環(huán)境的語句(如“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等)和表現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等)。將這些句子重點背誦,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備理解性記憶之需。第五步:做一些理解性背誦的題目,仔細咀嚼題干的要求,抓住關鍵字來思考該回答哪些內容注意在回答題目時有可能要作一些細微變化。如“安陵君拒絕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和“唐雎拒絕秦王易地要求的理由的句子”是不相同的,同學很容易混淆。這道題要抓住“理由”二字回答,答案應是“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和“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其它的話均不是理由,所以不應寫。第六步:對于某一篇古文的理解性背誦,理解起來還是較簡單的;而對于在所有學的文章中搜索符合題干要求的語句,難度就大多了。這只能要求同學多積累,多貫通,如積累一些描寫山水景色、戰(zhàn)爭殘酷、愛好和平、悠閑自得的心境、自然環(huán)境、友情等方面的句子,給它們加以歸類,有意識地逐漸擴大你收集的范圍,在答題時可選擇最符合題干要求的句子,保證萬無一失。(三)、自學方法:1、要重視“三名”的背誦:在“名篇、名段、名句”這“三名”中,“名句”尤其值得關注??v觀全國各地中考試卷,無不在“名句”上下功夫,因為無論題型怎樣千變萬化,最后總是萬變不離其宗。2、要熟悉中考的常見題型,中考主要有以下幾種題型:補充型默寫,這是以“死記硬背”為主的傳統(tǒng)題型。此類試題或空前或空后或空中間或空兩邊留給考生作答,無論怎樣變化,難度都是很低的,不過也因為難度低而常被考生忽視,結果丟分不少,令人深感遺憾。究其原委,大多是考生沒有認真細讀各地的評分標準——有任何一處錯誤均不得分。因此復習時必須做到“課文要仔仔細細地讀,文句要認認真真地寫”,否則易題也變?yōu)殡y題。歸類型默寫,這是在“死記硬背”的基礎上把學過的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使學過的知識融為一體的好題型。其特點是從某一角度出發(fā),按一定的標準,分門別類歸納總結,有助于知識的深化。理解型默寫,這是在“死記硬背”的基礎上把學過的知識進行正確的理解,使學過的知識真正成為自己的知識,從而牢記于心。此類試題雖然難度較大,只要考生能潛心鉆研,細心理解,也能化難為易,獲得成功。聯想型默寫,這是一種深層次的默寫,不僅考查考生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還考查考生的遷移、聯想能力。此類試題的主要特點是古今融為一體,歷史與現實緊密結合。運用型默寫,這也是一種深層次的默寫,不僅考查考生的記憶能力、理解能力、遷移聯想能力,更著重考查考生活學活用的能力,真正做到所謂古為今用、學以致用、活學活用,這是最為理想的學習境界。A、理解性默寫1、馬致遠在《天凈沙?秋思》中寫到:“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而崔顥在《黃鶴樓》中也TOC\o"1-5"\h\z有兩句詩與此意境相似,這兩句是:“,。”2、白居易在《錢塘湖春行》中以小鳥的活動寫出早春特色的詩句是:“___?。”_?O3、《次北固山下》中即景抒情又蘊涵自然理趣的兩句詩是:,4、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指出西漢興旺發(fā)達的原因是:,。5、辛棄疾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從視覺聽覺兩方面表現激烈戰(zhàn)斗場面的句子是:,。6、由王維《使至寒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可以使人聯想到范仲淹《漁家傲》中同是寫邊塞景象的詞句:,。7、馬致遠《天凈沙?秋思》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一句是:。8、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中隱喻作者想做官卻沒有途徑的詩句是:_,9、唐代陸龜蒙《別離》一詩中有“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的句子。由此可聯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兩句詩:,。10、杜甫《望岳》中通過想象抒發(fā)豪情的詩句是:,。11、孔子闡述學習與思考辨證關系的兩句話是:,。12、《陋室銘》中寫主人與文人雅士交往的詩句是:,。13、《泊船瓜洲》中表達詩人思鄉(xiāng)之情的詩句是:春風又綠江南岸,。14、顧炎武的名句“國家興旺,匹夫有責”,表達了強烈的愛國心和責任感。辛棄疾在《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也有一句直接表達這種情懷的詩句,它是:,15、同為送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表現了王勃樂觀豁達的胸襟和對友人的真摯情誼,而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一詩中用“”的詩句表達了作者對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16、王灣在《次北固山下》一詩中描繪漲潮時水面寬闊,帆船順風而行的句子是:TOC\o"1-5"\h\z,。17、范仲淹在《漁家傲》中直接抒寫征人憂國思鄉(xiāng)的情感的句子是:,18、《黃鶴樓》一詩中的頸聯描寫了詩人崔顥在黃鶴樓上所見的景象:19、透過《茅屋為秋風所破割》一詩,我們腦海里會浮現出這樣一幅畫面,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手拄拐杖,仰天長嘆曰:“嗚呼,!”20、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流傳最廣.富有哲理的詩句是:,。21、《出師表》里陳述作者臨危受命的句子是:,。22、《陋室銘》中表現主人不受世俗羈絆,對世俗生活厭棄的句子是:,23、李白《行路難》一詩中,表現作者遠大志向的句子是:24、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中描寫戰(zhàn)斗場面激烈,表現義軍所向披靡的句子是:,。25、孟子《魚我所欲也》一文中用“舍生取義”來表現他的人生追求的兩句詩是:B、運用性默寫1、德高望重的李老師退休后仍然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正如龔自珍在《已亥雜詩》中所說的2、當你的同學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挫折而灰心喪氣的時候,你可以用古詩詞中的兩句來勉勵他:3、學無常師,應隨時隨地注意向他人學習,孔子關于這方面的名言是:4、在商品經濟的今天,許許多多的科學家能夠甘于寂寞,致力科研。這正如古人所言:,?!北憩F他們高潔的志趣和人格的堅持5、人生常常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當“生”與“義”不能兩全時,我們應當像孟子所說的那樣:6、陳水扁要搞“臺獨”,遭到了海峽兩岸人民的強烈反對。這正如《〈孟子〉二章》中寫的那樣:,。7、蘇軾在《水調歌頭》中望著明月遙祝兄弟平安,現在人民也常常用來祝福親友的詞句是:,。8、王教授已退休多年,仍在勤奮讀書。如果要送他一幅書法作品,用曹操的詩句“,”做為內容就很合適。9、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范仲淹“,”的遠大抱負;生命就是文天祥“,”的浩然正氣;生命就是龔自珍“,”的獻身精神。10、生活中,有才能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能慧眼識人才的人并不多??梢姡郎喜皇侨比瞬哦侨狈δ馨l(fā)現人才、識別人才的人。這正如韓愈在《馬說》中所說的“11、社會在發(fā)展,時代在前進。當人們看到陳舊的事物日趨沒落,新生的事物逐漸興起時,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劉禹錫的《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包含著新陳代謝規(guī)律的兩句詩TOC\o"1-5"\h\z12、加入市貿組織后,我們要虛心向發(fā)達國家學習,但發(fā)達國家有長處,也有短處,那么我們所持的正確態(tài)度應該是:,。13、人生路上難免遇到困難挫折,這時,我們總喜歡用李白《行路難》中的“,?!眮砑钭约簣?zhí)著的追求理想。14、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引用李商隱《無題》中“,”這一句詩贊頌老師無私奉獻的精神。15、三年初中生活即將結束,在某同學的畢業(yè)紀念冊里,語文老師引用李白《行路難》中最后的詩句“,”鼓勵該同學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繼續(xù)拼搏,為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奮斗。16、春天,香格里拉草原上野花次第開放,芳草如茵,游客騎馬踏青,陶醉在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之中,真可謂“,”。(用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的兩句詩填空)TOC\o"1-5"\h\z17、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縮短距離,讓你在身處困境的時候,也不會感到孤獨。請你用唐代詩人王勃的兩句詩來說明這一點:,。18、小名學習成績優(yōu)秀,組織能力強,但他剛轉到這個班,因此在班干部競選中落選了。李老師引述《〈論語〉十則》中的兩句話“,。”幫他解開了疙瘩。19、周敦頤《愛蓮說》中從生長環(huán)境寫蓮花高潔、莊重的句子是:,20、《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有一個比喻手法寫雪景名句。這句詩:21、陶淵明《飲酒》詩中有一千古名句,表達詩人悠閑的情致,后來元代馬致遠取字“東籬”,就是根據這一句起的。這名句是:,。22、岳陽樓有一名聯“:四面河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與“憂樂”相應的一名句是“,23、“?。”崔顥登上了黃鶴樓,見江霧迷漫,暮靄沉沉,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油然而生。初中語文古詩默寫TOC\o"1-5"\h\z34、《錢塘湖春行》中直接描寫動物的兩句詩是:',。37、曹操《觀滄海》一詩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懷的詩句是:,38、劉禹錫《陋室銘》一文中,作者在結尾提到古代賢士,并且引孔子的話,表現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至U古代賢士的一句話是“,?!币玫目鬃诱f的一句話是"?”39、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中道盡千載離人心愿的詞句:,。表現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曠達胸襟的詞句是:,40、《山坡羊潼關懷古》中概括全篇主旨的原句是:,;,。41、《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中把對朋友的真摯感情升華為哲理,說明知心朋友聲息相通的兩句TOC\o"1-5"\h\z詩^是:,。4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作者指出在管理百姓、鞏固國防、威懾天下三個方面不能只“”、“”和“。然后提示爭取“人和”的實質在于“得道”43、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向后主劉禪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條建議是"”。44、《曹劌論戰(zhàn)》中反映戰(zhàn)前政治準備,取信于民的一句話是45、《曹劌論戰(zhàn)》中曹劌沖破阻撓,堅持進見魯莊公的原因是。46、“”,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朱自清《春》47、《出師表》中提出的第一條建議是,第二條建議是?最重要的一條建議是“”48、《出師表》中敘述諸葛亮追隨先帝驅馳原因是,,,?49、《岳陽樓記》中說明“古仁人”胸襟闊大的句子是“,.”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50、《岳陽樓記》中,作者用“,”和“心曠神怡,寵辱偕忘”來表現兩種不同的心情.51、從唐、宋詩人所吟詠的物候,可看出物候是因地而異的。“,”岑參的詩說明北方地區(qū)八月份就草木凋謝,大雪紛飛了……52、《桃花源記》最能體現桃花源人熱情好客、民風淳樸的句子有“。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3、今年美國失去了在聯合國人權委員會的席位,這件事證明了借“人權”干涉別國內政是不得人心的,也證明了孟子說的,是合乎科學論斷的。(《孟子二章》54、日本政府審議通過了右翼勢力編寫的教科書,肆意篡改歷史,美化侵略,遭到許多主持正義國家的強烈譴責真是:,。(用《〈孟子〉二章》)中詩句55、寫出下列詩句反向立意的相應的古詩句.例:滿目青山夕照明--〉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TOC\o"1-5"\h\z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56、同窗好友將隨父去西藏就讀,請選擇古詩名句贈別留念。以示萬水千山隔不斷真摯友誼,。57、陶淵明《飲酒》中寫菊花的名句,。58、《出師表》中,諸葛亮分析先漢興隆的原因是:,。六、文言文閱讀(一)詩詞賞析考點精解1、根據新課標提出的“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的要求,詩詞賞析被刊人考試范圍,主要考查學生以下能力。(1)朗讀能力(節(jié)奏、重音、韻腳等)。(2)能說出自己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的體驗。(3)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重點是名句賞析。2、詩詞賞析的基本題型。(1)選擇題。要求考生在多個選項中,選出正確或者錯誤的一項。(2)古代詩、詞、曲的整體賞析題。主要從內容、結構、情感、藝術特色,或抓住詩文的重點句、關鍵句或關鍵詞進行賞析品味。(3)詩歌的比較賞析題。在比較中感悟,從而找出詞文的異同,品味不同作品的精妙。(4)選做賞析題。從給定的幾個句子中選一句進行賞析。(5)文學常識、體裁填空題。(6)朗讀節(jié)奏劃分題。(7)歸納詩的主旨題。復習要領基礎知識詩歌鑒賞主要是指對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鑒賞:詩歌的形象既指敘事濤中的人物形象,又指抒情詩中的主人公,更多的則是是指詩歌中描寫的景或物。詩歌的語言是藝術化了的語言,是思想感情的載體。詩歌的表達技巧一般指表達方式、表現手法和修辭方法三種。命題規(guī)律古詩詞鑒賞的命題范圍是中國古典的詩、詞、曲名篇,重點是唐詩和宋詞。主流題型包括:1、選擇題,可分為賞析型、判斷型和識記型三種類型。2、填空題,可分為識記型、篩選型和理解型三種。3、簡答題,可分為篩選型概括型和解說型三種。4品述題多強調自我體悟,重在言之有理。復習方法1、從題目、作家、作品的背景資料入手去把握作品的情感傾向。2、從詩歌所描繪的人、事、景、物入手.去體會深藏于形象之中的真實情感,把握作品的旨趣。3、從關鍵詞語入手,如抓住作品中關鍵動詞含義及作用去賞析。4、抓住作品中的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去分析概括,推理解答。5、從詩歌的表達技巧(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飾手法)入手,去品味語言、想象意境。6、從對詩歌具體內容的全面理解著手,把握各類(送別、詠物、詠史、磋斟等,詩詞的思想內容。典型題例例1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1、對這首詩內容的理解,不準確的一項是()A、這首詩.從總體著眼描繪了錢塘湖蓬勃的春意。B、頷聯、頸聯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能體現春色的景物。C、詩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運用最準確、最具有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D、尾聯詳細描寫了“白抄堤”的美麗景色。2、“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把春的情態(tài)描摹得嫵媚動人、生機勃勃。試品一品其妙處。[解析]從命題形式看,第l題是選擇題,為客觀性試題,第2題是簡述題,為開放性主觀試題。從考點來看,第l題考查的是對詩歌內容的理解,第2題考查的是藝術特色的分析。【答案】1、D2、示倒:作者抓住了“亂花”“淺草”寫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嫵媚動人;又以“漸欲”“才能”描繪了春的發(fā)展變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機。例2[甲】絕句

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蓬,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乙]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欣賞比較速兩首古詩,理解錯誤的一項是()A、【甲】【乙]兩首詩都是七言絕句,都寫了春天的景象。B、[甲]詩“沾衣欲濕杏花雨”的“沾”字點出了春雨的細小迷蒙。C、[乙]詩中的“客舍”是旅店的意思,古人又有折柳贈別的習慣,所以詩中“客舍“柳色”點出送別的題旨。D、[甲][乙]兩首詩都表達了詩人春游時的喜悅之情?!窘馕觥看祟}有兩個特點:一是題型常見,為簡單的選擇題;二是比較閱讀,將兩首內容上有共同點的詩歌進行比較。A項指出詩歌的內容;C項抓住詩中很有特點的詞進行評點;D項從詩歌的情感方面進行概說,[乙]詩表達的是惜別和勸慰之情?!敬鸢浮緿例3浣溪沙蘇軾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誰道人生無異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1、詞的上闋描寫了“蘭芽浸溪”“沙路無泥“暮雨子規(guī)啼”三幅畫面。請你展開想象,用簡潔的語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畫面。2、詞的下闋由寫景轉入抒懷,請結合全詞內答,試從句義、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中的一點,談談你的理解。3、從所積累的古詩詞曲的名句中(課內外不限),找出與”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意思相反的句?!窘馕觥恳灾饔^題的形式考查對古詩詞的賞析,難度有些大。第1題要求展開想象用簡潔的語言描述一幅畫面,要注意描述與翻譯的區(qū)別。描述比翻譯更自由,發(fā)揮空間大,但要求形象、生動富有文采。示例:“蘭芽浸溪”:三月間,山下的蘭草剛冒出新短的嫩芽兒,芽兒浸在蘭溪里,顯得生機盎然,充滿活力。第2題如談句義,就是將下闋進行翻譯,如談哲理,應著重談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為光陰流逝、人生衰老而嘆息,如談作者的情感則要考慮詞的寫作背景,作者當時正處在政治上失意的逆境之中,卻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豁達的胸襟來面對人生的挫折。第3題考查積累和拓展的能力,示例: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例4春雪韓愈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1、詩中“驚”字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心情?2、簡要賞析三、四句運用修辭手法的妙處。【解析】結合詩人在整首詩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來品味“驚”字之妙。要明確修辭手法在詩歌中的作用,然后作簡要賞析。【答案】1、表現了作者突見春色萌芽時驚喜的心情。2三、四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白雪描繪得美好而富有情趣,表現了它帶給人的欣喜之感。白雪等不及春色的姍姍來遲,特意穿樹飛花裝點出派春色突出了雪的靈性?;A訓練(一)(2011.南充)相見歡

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巷。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1、這首詞上聞描繪出一幅怎樣的景色?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2、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作為亡國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二)(2011?達州)江城子?密州出獵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襄,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1、用簡明的語言概括詞上闋、下闋的內容。(2分)上闋:寫出獵盛況(場面)下闋:寫報國情懷。2、下面對該詞的理解品味有誤的一項是(C)。A、此詞是蘇軾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風格的作品,表現他決心抗擊遼、夏侵略的愛國壯志。自此。他樹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幟,提高了詞品,擴大了詞的境界。B、開篇著“聊”“狂”兩字,更見作者的瀟灑豪做,也隱約透露出怨憤之情;再用一個“卷”字,寫出眾多人馬像疾風一樣馳騁山岡的壯觀的出獵場而。C、用典故是古詩詞創(chuàng)作常用藝術手法之一,能含蓄委婉地表情達意。詞中下闕采用馮唐持節(jié)赦免魏尚的典故,表達了作者希望朝廷憫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D、結尾卒章顯志,表明作者想要馳騁沙場、為國殺敵、一展宏圖的強和遠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顯了剛強武的英雄氣概。(三)(2011.河南)行路難(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善。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蒼海。1、“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2分)對被重新任用有所期待,對未來仍抱有希望。2、分析最后兩句中“掛”“破”妙在何處?“掛”“破”富有動感,充滿氣勢,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樂觀、自信和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四)(2011.婁底)夜雨寄北李商隱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1、“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边@兩句詩是由當前離別愁苦所激發(fā)出來的對未來相聚的歡樂的懂憬。2、這首詩借“巴山夜雨”之景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懷?抒發(fā)了作者漂泊異鄉(xiāng),盼望歸期的感傷情懷。提咼訓練(一)(2011.內江)武陵春李清照(2)(2)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1、上闕中,“花已盡”交代的是季節(jié)特征,“日晚倦梳頭”是通過描繪日常起居生活來表達內心的哀傷。2、全詞是如何表現作者對故人的思念這份“濃愁”的?作者先用“日晚倦梳頭”“欲語淚先流”兩個外在行為具體表達了內心的濃重哀愁:再用形象的比喻(“載不動”的愁),來抒發(fā)愁之重,重得無法承載。襄邑道中陳與義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1、本詩第一句中的“飛”字意蘊豐富,請簡要分析。描繪了(暮春時節(jié))落英繽紛的美麗盛景:表現了船行的輕快,傳達出詩人愉快的心情。2、本詩三、四兩句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好在哪里?請簡要回答。運用了靜中見動的寫法.寫出了船云俱動,使人誤以為云不動的情趣。詩人的所見所感還富含智慧和哲理,與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有異曲工之妙。(三)(2011.成都)菊鄭谷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1、這首詩用“露濕秋香滿池岸”米描寫菊花在秋天早晨開放的景象,給人以無窮的美感和趣味。請發(fā)揮想象,把該詩句所呈現的景象描繪出來。沾滿晨露的叢叢秀菊濕潤晶瑩,含露綻放,散發(fā)出縷縷清香,飄滿了水池岸邊。2、結合全詩,對“由來不羨瓦松高”一句進行簡要賞析。示例一:詩人采用對北手法,將菊花與瓦松作比,突出表現了菊花雖生長在低洼處卻高潔、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獻給人們的品質。示例二:詩人采用擬人的手法,將菊花人格化,用“不羨”更形象地表現出菊花不羨高位、不羨名禾U的品質。中考預測(1)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1、用自己的話描繪“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畫面。茫茫大漠中一縷青煙沖天而上.滾滾黃河邊一輪紅日緩緩落下。2、結合全詩,賞析“直”、“圓”字的妙處。“直”寫出了煙的挺拔,“圓”字一掃落日的感傷。兩個字都生動形象地勾勒出大漠特有的景致。3、這首詩融敘事、寫景、抒情為一體,請你作簡要分析。此詩首尾兩聯敘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艱苦行程:頷聯和頸聯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借景抒情,使事、景、情融為一體。4、這首壽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表現了詩人抑郁、孤獨的情懷。泊秦準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準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1、本詩作者杜牧,初中階段我們還學過他的《赤壁》2、用自己的話描繪“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寨淮近酒家”的畫面。輕煙和月光籠罩著寒水和沙灘,天色晚了,船就停泊在秦淮河酒家旁邊。3、詩人“夜泊秦淮”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看見:輕煙、淡月、寒水、細沙。感受:凄冷、迷蒙。4、第一句兩個“籠”字連用,有何妙處?兩個“籠”字寫出秦淮河幽靜、暗淡的氣氛。5、“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痹娙伺獾氖恰吧膛眴幔繛槭裁??請結合“不知”“猶”加以分析。不是。這是作者借陳后主追求荒淫享樂終至亡國的歷史,諷刺了晚唐醉生夢死的統(tǒng)治者不從中汲取教訓,表現了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比關懷和深切憂慮。(3)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1、作者是宋朝詩人王安石。2、這首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