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國論公開課_第1頁
六國論公開課_第2頁
六國論公開課_第3頁
六國論公開課_第4頁
六國論公開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會計學1六國論公開課戰(zhàn)國七雄秦—強楚—大齊—富全部菜被端走了,六個舉人正準備高興地吃采喝酒,蘇軾開口了:“各位,該我行酒令了!”他說出了六個字,不緊不慢地把六盤菜端到自己面前,然后笑瞇瞇地說:“諸位兄臺,請!”請大家想一想:蘇軾行了個什么酒令?()嬴政并吞六國第1頁/共66頁六國論蘇洵第2頁/共66頁

論:是散文的一種,以論證為主,其特點是善于說理?!傲鶉摗痹谶@里是一個省略式短語,實際應是“六國破滅之論”。課題解釋第3頁/共66頁

六國論(宋蘇洵)一、作者簡介蘇洵(1009—1066)字明允,號老泉(“蘇老泉,二十七,始發(fā)憤,讀詩書……”),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人稱“老蘇”,與兒子“大蘇”(蘇軾)、“小蘇”(蘇轍)并稱“三蘇”后人有詩稱贊:“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嵋共比高”。第4頁/共66頁

北宋建國后,鑒于唐末藩鎮(zhèn)割據(jù)和五代軍人亂政,實行中央專制集權制度,將軍權完全收歸中央,造成了軍事上的衰勢。北宋建國往后一百年間,與契丹、西夏作戰(zhàn)60余次,敗多勝少,到蘇洵所處的時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納銀20萬兩,絹30萬匹;向西夏納銀10萬兩,絹10萬匹,茶3萬斤。這樣“陪鄰”的結果,助長了契丹、西夏的氣焰,加重了人民負擔,極大地損傷了國力,帶來了無窮的禍患。蘇洵正是針對這樣的現(xiàn)實撰寫《六國論》的。背景介紹第5頁/共66頁第6頁/共66頁(1)、韓魏楚以地賂秦大事年表

前290年韓割武遂予秦。前280年楚割漢北及上庸予秦。前275年魏割溫予秦。前273年魏割南陽予秦。(2)、秦滅六國時間表

前230年滅韓前225年滅魏前223年滅楚前222年滅趙、滅燕前221年滅齊(3)、六國抗秦大事年表

前269年趙將趙奢擊秦,大破之。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趙秦兵解去。前247年信陵君率五國兵敗秦軍河外。前233年秦攻赤麗、宜安,被趙將李牧擊退。前232年秦攻番吾,又被李牧擊退。六國與秦的有關史實第7頁/共66頁注意以下字音

六國互喪sàng洎jì暴pù霜露草芥jiè與嬴yǔ賂秦(lù

)下咽

yàn燕國(yān

)勝負之數(shù)shù革滅殆dài盡

當tǎng與秦相較或未易量liáng悲夫

fú為wéi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xuē月割茍gǒu以天下之大第8頁/共66頁2、注意下列句子的正確朗讀節(jié)奏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第9頁/共66頁學生質疑集體討論第10頁/共66頁1、注意詞語的意義賂lù:賄賂。厥jué:其,他的,他們的。暴pù:暴露。草芥jiè:喻細小而無價值的東西。厭:滿足。與yǔ:親附、親近。洎jì:等到……的時候。讒chán誅:受誣陷被殺。數(shù)shù:天數(shù),命運。劫jié:挾持。第11頁/共66頁參考譯文第12頁/共66頁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骸傲鶉?,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

兵:兵器道:原因或:有的人,不定代詞率:全,都,副詞以:因為,表因果連詞蓋:承接上文,表原因,可譯為“因為”完:保全,形做動第13頁/共66頁

六國被滅,并不是(他們的)武器不鋒利,仗打不好,弊病就在拿土地賄賂秦國。拿土地賄賂秦國使自己的力量虧損,(這)是被滅的原因。有人會問:“六國接連滅亡,全是因為賄賂秦國嗎?”(回答)說: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國家滅亡,大概因為不行賄賂的國家失掉了強有力的外援,不能單獨地保全。所以說:弊病就在賄賂秦國。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lù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蛟唬毫鶉?,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第14頁/共66頁

2、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國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以:憑借,介詞得:得到其實:古今異義,古:它的實際數(shù)量,今:事實上,表轉折副詞亡:喪失、丟失,動詞固:本來,副詞第15頁/共66頁

秦國憑借攻戰(zhàn)獲得土地以外(接受諸侯的賄賂),(不打仗)小的就獲得邑鎮(zhèn),大的就獲得城市。把秦國受賄賂得到的土地,與戰(zhàn)勝得到的土地比較,它實際多到百倍。把六國諸侯(賄賂秦國)喪失的土地,與戰(zhàn)敗喪失的土地比較,它實際也要多到百倍。那么秦國欲望最大的,就是六國諸侯禍患最大的,(這樣,)本來就不通過戰(zhàn)爭來決定(勝負)。秦以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則秦之所大欲,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戰(zhàn)矣。第16頁/共66頁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之)予人,如棄草棄。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諸侯)奉之彌繁,(秦)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厥:相當“其”祖父:祖輩和父輩暴:暴露,動詞舉:全,副詞以:把,介詞兵:軍隊厭:通“饜”,滿足至于:古:表由于上文所說的情況,引出下文的結果,譯為“以至于”,今:表另提一事顛覆:古——國家滅亡,今——政權的反復第17頁/共66頁

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

事:侍奉,動詞得:適宜,得當,形容詞第18頁/共66頁想想他們的(死去的)祖輩父輩,冒著寒霜雨露,披荊斬棘,才有了一點兒土地。子孫對土地卻不很愛惜,全把它送給別人,好像拋棄(不值錢的)小草一樣。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這才能睡一夜安穩(wěn)覺。(可是第二天)起來向四境一看,秦國的軍隊又來了。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孫視之不甚惜,舉以予人,如棄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第19頁/共66頁既然這樣,那么諸侯的土地有限,強暴秦國的貪心永遠沒有滿足。(諸侯)送給秦國的土地越多,秦國對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著戰(zhàn)爭,誰強誰弱,誰勝誰負就已經(jīng)分得清清楚楚了。以至于全部覆亡,是理所當然的事。古人說:“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燒完,火就不會滅?!边@話說對了。然則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無厭,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至于顛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贝搜缘弥?。薪:柴草。抱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第20頁/共66頁翻譯第三段,積累字詞

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①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②速禍焉。終:最終,終于,副詞與:親附、動詞始:起初,副詞義:堅持正義,名做動亡:滅亡兵:武力、戰(zhàn)爭為:作為,動詞始:才,副詞速:招致,形做動

第21頁/共66頁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再:古——兩次,今——又一次卻:動詞使動用法,使------退卻洎:等到以:因為為:成為終:堅持到底,動詞智力:古智謀和力量。今義理解事物的能力。誠:確實得:能夠趙嘗五戰(zhàn)于秦:介賓短語后置,趙嘗于秦五戰(zhàn)洎牧以讒誅:被動句,“誅”表示被動第22頁/共66頁

向使三國各愛其他,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向:假使,如果,連詞數(shù)、理:命運當:通“倘”,如果易:輕易量:估量第23頁/共66頁齊國不曾賄賂秦國,終于也隨著五國滅亡了,為什么呢?(是因為齊國)跟秦國交好而不幫助其他五國。五國已經(jīng)滅亡了,齊國也就沒法避免了。燕國和趙國的國君,起初有長遠的打算,能夠守住自己的國土,堅持正義,不賄賂秦國。因為這個緣故燕雖然是個小國,卻最后被滅,這就是用兵抗秦的效果。等到后來燕太子丹用派荊軻刺殺秦王作對付秦國的計策,才招致了(滅亡的)禍患。趙國曾經(jīng)對秦國五次作戰(zhàn)。打了兩次敗仗,三次勝仗。齊人未嘗賂秦,終繼五國遷滅,何哉?與嬴而不助五國也。五國既喪,齊亦不免矣。燕趙之君,始有遠略,能守其土,義不賂秦。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趙嘗五戰(zhàn)于秦,二敗而三勝。第24頁/共66頁后來秦國兩次攻打趙國。(趙國大將)李牧接連打退秦國進攻。等到李牧因受誣陷而被殺死的時候,(趙國都城)邯鄲變成(秦國的)郡,可惜趙國用武力抗秦沒能堅持到底。而且燕、趙兩國正處在秦國把其他國家快要消滅干凈的時候,可以說(他們的)智謀和力量都很單薄,戰(zhàn)敗了因而亡國,確實是不得已的事。假使韓、魏、楚三國都愛惜他們的國土,齊國不依附秦國,(燕國的)刺客不去(刺秦王),(趙國的)良將李牧還活著,那么勝敗存亡的命運,假若與秦國相比,也許還不容易判斷呢。后秦擊趙者再,李牧連卻之。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惜其用武而不終也。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向使三國各愛其地,齊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則勝負之數(shù),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第25頁/共66頁翻譯第四段,積累字詞

嗚呼?。鶉┮再T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六國)有如此之勢,而為①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②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以:用,介詞禮:禮遇,名作動勢:形勢為……所:固定的被動句,“為”表被動日、月:名作狀,一天天地,一月月地為:治理,動詞第26頁/共66頁唉!(如果六國諸侯)用賄賂秦國的土地來分封天下的謀臣,用侍奉秦國的心來禮遇天下的奇才,齊心合力地向西(對付秦國),那么,我恐怕秦國人吞食六國都咽不下了。真可悲嘆?。∮羞@樣有利的形勢,卻被秦國積久的威勢所脅迫,天天割地,月月割地,因而走向滅亡。治理國家的人不要讓自己被他國的積威脅迫??!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第27頁/共66頁翻譯第五段,積累字詞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勢:勢力、力量茍:如果從:跟隨故事:古——前例,今——真實或虛構的有情節(jié)有人物的事其勢弱于秦:介賓短語后置句,其勢于秦弱第28頁/共66頁

六國和秦國都是諸侯國。六國的勢力雖然比秦國弱,可是還有可以用不賂秦的手段戰(zhàn)勝秦國的形勢。假如我們憑著這樣大的國家,跟隨六國滅亡的老路(舊事),這就是又在六國的下面了!

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第29頁/共66頁理清結構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第二部分(2、3):論證中心論點。第一層:論述“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第二層:論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第三部分(4、5):作出結論。第一層:總結歷史教訓。第二層:諷諫北宋王朝。第30頁/共66頁文章第一段四句的關系怎樣?六國破滅,弊在賂秦(1)賂秦而力虧(2)不賂者以賂者喪總分第31頁/共66頁第二段圍繞哪個分論點展開論述,主要用了什么論證方法?①秦所得與戰(zhàn)勝所得,諸侯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②祖父創(chuàng)業(yè)之難與子孫毀業(yè)之易;③六國之地有限與暴秦之欲無厭對比論證弊在賂秦,至于顛覆,理固宜然,賂者滅亡的道理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第32頁/共66頁第二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本段最好可分幾層?論證的是什么?對比小邑大城得百倍失百倍大欲大患數(shù)量上得難獻易有限無厭奉繁侵急程度上不盡不滅道理上賂秦力虧,破滅之道第33頁/共66頁本段除了突出以對比論證為主,還用了哪些論證手法?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引證法比喻形象生動第34頁/共66頁第三段從哪個方面論證六國破滅的原因?齊、燕、趙滅亡的原因是什么?齊與嬴不助五國燕以荊為計速禍趙誅良將,用武不終蓋失強援不能獨完不賂者以賂者喪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將猶在(假設論證)(例證)勝負或未易量第35頁/共66頁第四段在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第五段是否多余?第四段------第五段------不是畫蛇添足,猶如畫龍點睛,這篇史論賦予了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所以,最后一段才是作者寫這篇史論的主旨所在,篇末點題。引古(六國破亡)------諷今(在六國下)結論:勿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承上啟下第36頁/共66頁

作者評價六國的滅亡,由此得出怎樣的歷史教訓?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第37頁/共66頁作者為什么將六國的情況和北宋的情況做對比?北宋初期,西、北方邊患嚴重,自開國至英宗治平年間,宋軍和遼軍西夏軍大小六十余戰(zhàn),敗多勝少。軍事上的軟弱無能導致了外交上的妥協(xié)投降。例如宋真宗景德元年與遼議定,每年給遼“歲幣“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后又被迫追加銀十萬、絹二十萬匹。作者借評價六國的滅亡,意在諷諫北宋統(tǒng)治者要以六國為借鑒,不要被契丹、西夏的積威之所劫,一味地賄賂,以求茍安。要奮起抵御,積極謀求不賂而勝之道。

第38頁/共66頁六國破滅弊在賂秦賂秦力虧不賂者以賂者喪數(shù)量上程度上道理上齊亡之事實燕亡之教訓趙亡之悲?。?/p>

分)(第一段)(總分)(第一段)(總分)(第二段)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第五段)(引古)(遞進)

毋從六國破亡之故事(第六段)(諷今)(并列)不戰(zhàn)勝負判智力孤危敗亡中心論點分論點

事實論斷結論(分總)第39頁/共66頁

課文整體結構圖示第40頁/共66頁論證方法“古人云:…”引證法加強論證說服力六國滅亡史實例證法證明觀點正確性秦與六國、六國之間的對比對比法證明破滅必然性假設法向使三國……進一步回扣論點此外還用了因果論證。第41頁/共66頁《六國論》

《過秦論》

《阿房宮賦》

閱讀比較第42頁/共66頁《六國論》《過秦論》《阿房宮賦》相同點評論的內容寫作的意圖分析的結構論證的方法三篇文章都涉及到戰(zhàn)國時代六國滅亡、秦國統(tǒng)一這段史實;語言的運用三文都是為了借古諷今,對作者所處朝代的帝王進行規(guī)勸;三文都采用了對比的手法;三文都采用了逐層推進的形式;三文都是整散結合,運用了對偶、排比、設問等修辭手法;第43頁/共66頁《過秦論》希望漢文帝能以仁義治天下;《六國論》希望北宋統(tǒng)治者不要妥協(xié)投降;《阿房宮賦》則希望唐敬宗不要為了自己的享樂而勞民傷財;返回第44頁/共66頁《六國論》《過秦論》《阿房宮賦》

不同點

《過秦論》是因時而作,意在勸漢。漢初戰(zhàn)事甫定,人口稀少,經(jīng)濟凋弊,急需休養(yǎng)生息、發(fā)展生產,為此,賈誼寫此史論,用以規(guī)勸漢文帝要施行仁政,莫蹈暴秦覆轍。

《阿房宮賦》是為帝而作,意在戒唐。當時的唐敬宗昏庸荒淫,大興土木,起造宮室,勞民傷財。見此,杜牧寫此賦,借秦統(tǒng)治者荒淫奢侈、自取滅亡的史實,諷喻敬帝應當節(jié)儉愛民。

《六國論》是緣事而作,意在鑒宋。當時北宋王朝對契丹和西夏的軍事掠奪采取以賂求和、茍且偷安的退讓政策,作者寫此文是要告訴宋仁宗,應該以六國破滅為鑒,不要對契丹和西夏屈膝求和,以免像六國那樣“為積威之所劫”。主旨不同:第45頁/共66頁結論(論點)不同:《過秦論》就史論史,言盡即止,結論落在秦王朝“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一句上,其諷諫之意在于言外。

《六國論》在論證六國失敗原因在于賂秦后,由古及今,再作引申,得出以北宋之大,如果一味屈辱茍安,勢在必亡,并置自己于六國之下的結論。

《阿房宮賦》雖是散文,后兩段卻是議論,論點就是諷喻之意——不要荒淫奢靡,重蹈亡秦覆轍,讓“后人”哀嘆前人的悲劇重演。第46頁/共66頁課堂練習1、指出下面古今異義詞的古今不同含義A、其實百倍B、思厥先祖父C、后秦擊趙者再D、始速禍焉E、可謂智力F、而從六國破滅之故事(那實際情況。今:實際上)(祖輩父輩。今指父親的父親)(兩次。今表示又一次。)(速:招致。今指速度快。)(智謀和力量。今為一個詞……(前例、舊事。今指真實的或虛構的有人物有情節(jié)的事情。)第47頁/共66頁A、暴霜露B、暴秦之欲無厭C、當與秦相較“暴”同“曝”。讀pù,曬,引申為“暴露”,意為“冒著”“厭”同“饜”。讀yàn,滿足?!爱敗蓖ā疤取?,讀“t?ng”,如果2、指出下列各句通假字并解釋第48頁/共66頁2.注意詞類活用現(xiàn)象A.不能獨完

B.義不賂秦C.李牧連卻之D.禮天下之奇才E.日削月割

F.并力西向G.以地事秦保全,形容詞作動詞。堅持正義,名詞作動詞。使……退卻,使動用法。禮待,名詞作動詞。一天天、一月月地,名詞作狀語。向西,名詞作狀語。名詞作動詞:侍奉第49頁/共66頁(3)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4)洎牧以讒誅(5)舉以予人(6)至丹以荊卿為計(7)趙嘗五戰(zhàn)于秦被動句被動句省略句,省略賓語省略句,省略動賓詞組狀語后置句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2)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判斷句判斷句第50頁/共66頁5、解釋下列多義詞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所亡者是故燕雖小國而后亡以荊卿為計邯鄲為郡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哉為國者無使為------六國破滅薪不盡,火不滅喪失,丟失,動詞滅亡,動詞。作為,動詞成為,動詞被,介詞治理,動詞滅亡,動詞熄滅,動詞第51頁/共66頁向使三國各愛其地并力西向而秦兵又至矣斯用兵之效也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良將猶在如果,連詞朝著,動詞名詞,軍隊名詞,軍事、戰(zhàn)爭動詞,好象副詞,還第52頁/共66頁或曰……或未易量以地事秦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燕趙之君,始有遠略始速禍焉有人,有的人,不定代詞也許,或許,連詞事奉,動詞事情,名詞起初,副詞才,副詞第53頁/共66頁終繼五國遷滅惜其用武而不終也故曰“弊在賂秦也”從六國破亡之故事強弱勝負已判矣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所以,因此,連詞舊,形容詞勝利,名詞戰(zhàn)勝,動詞終于,副詞堅持到底,動詞第54頁/共66頁

較秦之所得此言得之誠不得已暴霜露暴秦之欲無厭得到,獲得,動詞適宜,得當,形容詞能,能夠,動詞暴露,顯露,動詞兇暴,兇惡殘酷的,形容詞第55頁/共66頁

6、解釋下列句中加括號的“以”的詞義。(1)不賂者(以)賂者喪(2)秦(以)攻取之外(3)(以)地事秦(4)洎牧(以)讒誅(5)至丹(以)荊卿為計(6)(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7)以天下之大,從六國破滅之故事(8)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9)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用、介][憑借、介][而,連][而,連]

[由于,介詞][憑借,介詞][把,介詞][因為,介詞][用,介]第56頁/共66頁拓展延伸一、閱讀下列文字,回答1~4題。(甲)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盛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乙)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遐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第57頁/共66頁(丙)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悲夫!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趨于亡。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蛄鶉c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茍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第58頁/共66頁1、下列劃線字用法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感君區(qū)區(qū)懷B、為天下笑,何也/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C、使六國各愛其人/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D、然后以六合為家/則足以拒秦B第59頁/共66頁2、解釋劃線詞,判斷正確的是:()①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名詞作動詞,安排、布置,引申為“統(tǒng)轄”

②一夫作難而七廟隳隳:毀壞,表被動③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封:封閉④茍以天下之大茍:如果⑤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家族A、②③④B、①③⑤C、①

②④

D、③④⑤C第60頁/共66頁3、解釋下列詞語并指出所指代的具體事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