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試卷第=page66頁,共=sectionpages77頁試卷第=page77頁,共=sectionpages77頁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物理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單選題1.下列估測中,最接近實際的是()A.一枚一元硬幣的厚度約是1.85mmB.教室內課桌的高度約是1.5mC.一支新2B鉛筆的長度約是40cmD.一位中學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約是3m/s2.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型肺炎,一款新藥在真正應用于患者之前,需經歷從臨床前研究到三期臨床試驗的漫長歷程,平均耗時年以上。研發(fā)新藥經常是遠水難救近火,老藥新用成為更實際的操作。所以研究人員將病毒株培養(yǎng)在不同現(xiàn)有藥物的稀釋液里,觀察隨時間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橫線上的句子所描述的過程屬于科學探究的哪個環(huán)節(jié)()A.提出問題 B.猜想假設 C.進行實驗 D.得出結論3.詩詞中常蘊含著物理知識,根據下列哪句詩能估算出物體運動的速度()A.天臺四萬八千丈 B.坐地日行八萬里C.春風十里揚州路 D.桃花潭水深千尺4.2020年4月,疫情期間,為了不耽誤同學們的學習,金鄉(xiāng)一位物理老師騎自行車前往“空中大課堂”授課中心為同學們上直播課,他發(fā)現(xiàn)路邊樹木不停地向后退去,他選擇的參照物是()A.路邊樹木 B.公路路面 C.遠處商店 D.物理老師5.小強同學在一次測量某物體長度時,正確記錄了四次測量結果,即18.12cm,18.13cm,18.11cm,18.14cm,則該物體的長度應為()A.18.125cm B.18.1cm C.18.13cm D.18.12cm6.小明寫出聲現(xiàn)象的知識結構,其中錯誤的是()A. B.C. D.7.圖中有關聲現(xiàn)象的四幅圖說法不正確的是()A.甲圖中,演奏者通過手指按壓弦的不同位置來改變發(fā)聲的響度B.乙圖中,發(fā)聲的音叉將乒乓球彈開,說明發(fā)聲的物體在振動C.丙圖,向外不斷抽氣,手機鈴聲越來越小,推理說明真空不能傳聲D.丁圖中,城市某些路段兩旁的透明板墻可以減小噪聲污染8.在對環(huán)境聲音的監(jiān)測中,監(jiān)測器測出的甲、乙兩種聲音的特性如下表,經對比,以下說法正確的是()聲音聲音強弱的等級/dB頻率/Hz甲502000乙100500A.甲的響度大于乙的響度B.聲音甲每秒的振動次數(shù)大于聲音乙每秒的振動次數(shù)C.甲在空氣中傳播速度大于乙在空氣中傳播速度D.甲、乙兩種聲音都屬于噪聲9.2021年7月24日,楊倩以251.8環(huán)的成績獲得2020年東京奧運會射擊女子10米氣步槍項目金牌,為中國隊收獲東京奧運會的首枚金牌。下列詞語所描述的現(xiàn)象中與射擊時“三點一線”原理不相同的一項是()A.立竿見影 B.如影隨形 C.坐井觀天 D.海市蜃樓10.圖是甲、乙兩車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駛的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乙兩車都做勻速直線運動,且B.由圖像得,甲、乙兩車速度之比為C.若它們相對地面均向東行駛,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向東行駛D.甲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乙車需行駛3小時二、填空題11.某同學用刻度尺測量A物體的長度如圖所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為________,A物體長度是________cm。12.小明在探究速度的變化時,拍攝了兩個小球運動過程的頻閃照片,如圖所示,閃光時間間隔為1s,圖上數(shù)字為閃光時刻編號,請根據圖中信息回答下列問題。(1)不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的是小球______(選填“A”或“B”);(2)小球A和B在第1s至第6s這段時間間隔內的平均速度應為:vA______vB(選填“=”“>”或“<”)。13.如圖所示,新中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上,直升機編隊組成“70”字樣飛過天安門上空。甲、乙分別是編隊中的兩架直升機,已知甲直升機的速度是180km/h,則乙直升機的速度應為________m/s。14.物理學中把紅、________藍三種顏色的色光稱為光的三基色,若舞臺上有一名身穿白上衣,藍裙子的演員正在表演,追光燈發(fā)出一束紅光照射在演員身上(舞臺上無其他光源),則該演員裙子為________色。15.小明在奎星湖公園游玩時,看到茂密的樹下有許多圓形光斑,仔細一看是太陽的“像”,這是光的______而形成的;湖面上拱橋在水中的“倒影”,這是由于光的______而形成的虛像。16.超聲波在空氣的傳播速度________(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人耳可以聽得到的聲波的速度;醫(yī)學上超聲波可以用來檢測病情,說明超聲波可以傳遞________。三、作圖題17.如圖所示,一束光從水中射向水面O點,畫出法線、反射光線和大致的折射光線。18.如圖所示,A點有一蠟燭,請畫出人眼在B處看到蠟燭A在平面鏡中像的光路圖。四、實驗題19.在“測量物體運動的平均速度”實驗中(1)小球從A處沿斜面由靜止開始滾下,頻閃照相機記錄了小球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如圖所示,小球在做____(選填“加速”“減速”或“勻速”)運動;(2)實驗數(shù)據如表所示,小球在BC段的平均速度為____m/s。CD段的路程為____m,比較AB與BC段平均速度得vAB____vBC(選填“>”“<”或“=”)。路程(m)運動時間(s)平均速度(m/s)經過某點時的速度(m/s)sAB=0.3mtAB=0.5svAB=0.6m/svB=1.2m/ssBC=0.9mtBC=0.5svBC=vC=2.4m/ssCD=tCD=0.5svCD=3m/svD=3.6m/s20.“探究光的反射規(guī)律”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標有刻度(圖中未畫出)的白色紙板ABCD能繞垂直于CD的ON軸翻轉,在紙板上安裝一支可在紙板平面內自由移動的激光筆。(1)實驗前,應將紙板_____放置于平面鏡上(2)移動激光筆,使入射角為30°,測得反射角也為30°,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論,你認為有何不妥之處?_______________;(3)如圖乙所示,將紙板右半部分繞ON向后翻轉任意角度,發(fā)現(xiàn)紙板上均無反射光束呈現(xiàn),此現(xiàn)象說明了:__________;(4)實驗結束后,同組的小明和小剛都想從鏡子中看到對方的眼睛,而不想讓對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結果他倆誰都沒有能做到,你認為沒有能做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5)由于光在紙板上發(fā)生了_______(選填“鏡面反射”或“漫反射”),所以從不同方向都可以觀察到光在紙板上傳播的徑跡。21.小明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時,利用如圖甲所示器材進行了以下操作:(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________;(2)把點燃的蠟燭A放在與水平桌面垂直的玻璃板前,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________(選填“點燃”或“沒點燃”)的蠟燭B,調整蠟燭B的位置,直到與蠟燭A的像重合;(3)多次改變蠟燭________(選填“A”或“B”)的位置,并移動另一支蠟燭,確定每次像的位置,將玻璃板及每次物和像的位置記錄在玻璃板下面的白紙上,連接物和對應的像點,如圖乙所示,由此可得出的結論是像到平面鏡的距離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________;(4)小明想確定家中穿衣鏡成像的反射面,他將筆尖緊貼鏡面A。如圖丙所示,發(fā)現(xiàn)筆尖的像與筆尖之間有一段距離,說明________(填“A”或“B”)是反射面;(5)如果將玻璃板豎直向上移動一段距離,觀察到蠟燭A的像________(選填“向上移動”、“向下移動”或“不動”)。五、計算題22.小明面對懸崖大喊一聲,經過4s聽到第一次回聲;(1)求:小明與該懸崖相距多少米;(聲音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為340m/s)(2)利用這種方法是不能用來測量月亮與地球的距離的,為什么?23.如圖為一湖底隧道,該隧道全長1965m,雙向6車道,其中有一段為湖底暗埋段。(1)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標志牌如圖甲所示,①交通標志牌上數(shù)字的含義是什么?②在遵守交通規(guī)則的前提下,一輛小車以最大速度通過湖底暗埋段用時45s,則暗埋段的長度為多少?(2)出了該隧道,小明在進入高速口時又看到了另一交通標志牌如圖乙所示,①該交通標志牌上數(shù)子的含義是什么?②若他以此時儀表盤上的速度行駛,到達九江需要多少時間?答案第=page88頁,共=sectionpages88頁答案第=page77頁,共=sectionpages88頁參考答案:1.A【詳解】A.5枚一元硬幣疊放的高度接近10mm,一枚一元硬幣的厚度在1.85mm左右,故A符合題意;B.中學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課桌的高度大約是中學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B不符合題意;C.中學生伸開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離(一拃)大約15cm。一支新2B鉛筆的長度略大于此數(shù)值,約17cm,故C不符合題意;D.中學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1m/s左右,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2.C【詳解】科學結論是在大量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得出的?!把芯咳藛T將病毒株培養(yǎng)在不同藥物稀釋液里,觀察隨時間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過程是對病毒株存活率影響因素的實際驗證過程,所以屬于科學探究的進行實驗環(huán)節(jié),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3.B【詳解】根據公式可知,要估算出物體運動的速度,需要估計出物體運動的路程和時間。ACD.“四萬八千丈”、“十里”、“千尺”,分別表示的是“天臺”的高度、“揚州路”的長度以及“桃花潭”水的深度,并沒有運動的物體,即沒有運動的時間,無法估算物體運動的速度,故ACD不符合題意;B.運動的路程為“八萬里”,所用的時間為“一日”,可以根據公式估算出速度,故B符合題意。故選B。4.D【詳解】他發(fā)現(xiàn)路邊樹木不停地向后退去,說明他選的參照物和樹木的相對位置在變化,四個選項中只有相對于騎自行車的物理老師,樹的位置在變化,所以他選擇的參照物是物理老師,故ABC項不符合題意,D項符合題意。故選D。5.C【詳解】該物體的長度應為故ABD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故選C。6.C【詳解】A.聲音的產生條件、聲音的傳播和傳播速度都是有關聲現(xiàn)象的一些知識,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根據聲音產生時振動是否有規(guī)律,可以將聲音分為樂音和噪聲,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聲音的三個特性:音調、響度和音色,故C錯誤,符合題意;D.減弱噪聲的途徑有三個: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7.A【詳解】A.手指按壓弦的不同位置可以改變琴弦的長短,從而改變琴弦振動的頻率,則會改變聲音的音調,故A錯誤,A符合題意;B.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音叉的振動不易觀察,通過乒乓球被彈開說明發(fā)聲的音叉在振動,故B正確,B不符合題意;C.隨著空氣越來越少,手機鈴聲越來越小,可知,若空氣全部被抽走,我們就聽不到聲音了,說明真空不能傳聲,故C正確,C不符合題意;D.城市某些路段兩旁的透明板墻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小噪聲,故D正確,D符合題意。故選A。8.B【詳解】AB.由表格中的數(shù)據可知,甲聲音的響度要小于乙的響度,甲的頻率大于乙的頻率,即聲音甲每秒的振動次數(shù)大于聲音乙每秒的振動次數(shù),故A錯誤,B正確;C.聲音在同一種介質中傳播速度相同,即甲在空氣中傳播速度等于乙在空氣中傳播速度,故C錯誤;D.因不能確定甲、乙兩種發(fā)聲體是無規(guī)則振動產生,所以不能確定甲、乙兩種聲音都屬于噪聲,故D錯誤。故選B。9.D【詳解】“三點一線”原理是光的直線傳播。AB.立竿見影、如影隨形,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故AB不符合題意;C.坐井觀天,坐在井里看天,利用了光的直線傳播,故C不符合題意;D.海市蜃樓,是由于光的折射現(xiàn)象形成的,故D符合題意。故選D。10.A【詳解】AB.由圖像可知,路程和時間成正比即甲乙兩車做勻速直線運動,當s甲=180km時,t甲=2h,當s乙=120km時,t乙=3h,甲乙兩車的速度則,甲乙速度之比v甲∶v乙=90km/h∶40km/h=9∶4故A正確;B錯誤;C.若它們相對地面均向東行駛,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向西行駛,故C錯誤;D.甲車2小時行駛的路程s甲1=v甲t1=90km/h×2h=180km乙車需行駛的時間故D錯誤。故選A。11.
1mm
3.15【詳解】[1]由圖知,刻度尺上1cm之間有10個小格,所以一個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為1mm。[2]物體A左側與2.00cm對齊,右側在5.1cm和5.2cm中間,估讀為5.15cm,所以物體A的長度為12.
A
=【詳解】[1]由圖可知,在相同的時刻內A球的路程越來越大,所以A球做的是變速直線運動,不可能做勻速直線運動。[2]由圖可知,小球A和B在第1s至第6s這段時間間隔內的路程為sA=sB,由可知,小球A和B在第1s至第6s這段時間間隔內的平均速度應為vA=vB。13.50【詳解】閱兵儀式上,直升機編隊組成“70”字樣飛過天安門上空,以甲直升機為參照物,乙直升機是靜止的,二者速度相同,已知甲直升機的速度v甲=180km/h,則乙直升機的速度14.
綠
黑【詳解】[1]紅、綠、藍三種顏色的色光稱為光的三基色,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產生各種顏色的光。[2]舞臺追光燈發(fā)出紅光,照在白上衣上,白上衣可以反射紅光,白上衣反射的紅光進入觀眾的眼中,觀眾看到上衣就是紅色的;藍裙子只能反射藍光,不能反射紅光,紅光照在藍裙子上被吸收,觀眾看到的裙子是黑色的。15.
直線傳播
反射【詳解】[1]茂密的樹下有許多圓形光斑,這是小孔成像現(xiàn)象,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而形成的。[2]湖面上拱橋在水中的“倒影”,跟平面鏡成像一樣,這是由于光在湖面上發(fā)生反射而形成的虛像。16.
等于
信息【詳解】[1]聲速和介質的種類及介質的溫度有關,介質種類和溫度一定時,聲速一定,因此超聲波在空氣中的速度與平常我們聽到的聲音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相同。[2]醫(yī)學上向人體內發(fā)射超聲波,然后通過體內臟器的反射波反映人體內臟器情況,說明聲可以傳遞信息。17.【詳解】一束光從水中射向水面O點,過O點作垂直于分界面的一條虛線,即法線,根據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據此畫出反射光線;根據光的折射定律可知,折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且不在同一介質中,由于光從水中射入空氣,所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據此畫出折射光線,如圖所示:18.【詳解】過A點向平面鏡作垂線,并延長至等長,得到像點,連接與平面鏡相交于一點O,這就是光線的入射點,連接AO、OB并標出箭頭,得到入射光線和反射光線,如圖所示19.
加速
1.8
1.5
<【詳解】(1)[1]由圖甲知,小球相等時間通過的路程逐漸變大,所以小球在做加速運動。(2)[2]由表中數(shù)據可得,BC段的平均速度vBC==1.8m/s[3]由表中數(shù)據可得CD段的路程sCD=vCDtCD=3m/s×0.5s=1.5m[4]由表中數(shù)據可知vAB=0.6m/s<vBC20.
垂直
一次實驗得到的結論具有偶然性
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
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
漫反射【詳解】(1)[1]實驗前,應將紙板垂直放置于平面鏡上,這樣才可以使反射的光線呈現(xiàn)在紙板上。(2)[2]僅由一次實驗數(shù)據就得出“光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論具有偶然性,應改變入射角度,重復實驗,測得多組數(shù)據。(3)[3]將紙板右半部分繞ON向后翻轉任意角度,發(fā)現(xiàn)紙板上均無反射光束呈現(xiàn),此現(xiàn)象說明了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4)[4]光在反射時光路是可逆的,小明和小剛都想從鏡子中看到對方的眼睛,而不想讓對方看到自己的眼睛是做不到的。(5)[5]漫反射時反射的光線會射向四面八方,由于光在紙板上發(fā)生了漫反射,所以從不同方向都可以觀察到光在紙板上傳播的徑跡。21.
便于確定像的位置
沒點燃
A
相等
B
不動【詳解】(1)[1]該實驗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玻璃板是透明的,觀察到A蠟燭像的同時,也能觀察到蠟燭B,當蠟燭B和蠟燭A的像重合時,蠟燭B的位置便是蠟燭A的像的位置。因此用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開發(fā)部項目管理年終總結
- 第八章 幼兒園數(shù)與運算活動的設計與指導教學案例
-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標準檢測卷(含答案)
- 大客車常用知識培訓課件
- 《GBT 40413-2021應急物流公共標識代碼編制規(guī)則》全新解讀
- 寒假旅游出行安全
- 護理科研的意義和特點
- 小自考行政管理挑戰(zhàn)與試題及答案
- 學校項目管理研究報告
- 2025年甲乙雙方村莊共建橋梁合同模板
- 主動脈夾層護理查房-PPT課件
- 指導學生研究性學習——地溝油
- 零星工程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 各星級酒店功能區(qū)面積配置
- 工作票“三種人”培訓通用課件
- 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五章53《平行線的性質》說課稿
- 110kV SF6 封閉式組合電器(GIS)檢修規(guī)程
- 江蘇省電力公司電網生產業(yè)務外包管理辦法(試行)
- 濕法煉鋅電解車間設計論文
- 測試部門日常工作規(guī)范
- 畢業(yè)論文(設計)俄羅斯方塊游戲的設計和實現(xiàn)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