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fā)燒感冒全指導_第1頁
寶寶發(fā)燒感冒全指導_第2頁
寶寶發(fā)燒感冒全指導_第3頁
寶寶發(fā)燒感冒全指導_第4頁
寶寶發(fā)燒感冒全指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寶寶發(fā)燒、感冒全指導寶寶從小到大,或多或少都有些發(fā)燒的癥狀發(fā)生,有的父母會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到處求醫(yī)問診;有的父母,則只求孩子迅速退燒,吃的、塞的通通來,事實上,過與不及對孩子的健康都是一種負荷。

哪些原因會引起發(fā)燒

引起小兒發(fā)燒的原因有很多,大體而言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一、外在因素:

小兒體溫受外在環(huán)境影響,如天熱時衣服穿太多、水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

二、內在因素:

生病、感冒、氣管炎、喉嚨發(fā)炎或其他疾病。

三、其他因素:

如預防注射,包括麻疹、霍亂、白喉、百口咳、破傷風等反應。

發(fā)燒只是疾病的癥狀之一,而不是全部。小兒科主任宋文舉醫(yī)師表示,醫(yī)師對于發(fā)燒,在乎的是疾病本身的影響及進展,但通常父母只看到疾病外表,如發(fā)燒、嘔吐、咳嗽,就慌亂不已。殊不知醫(yī)師治病,首重病因的發(fā)現及能完全治愈的方法,而不是單純只為退燒而已。所以在某些情況下,會讓發(fā)燒癥狀持續(xù)表現出來,以探尋內在真正的病因。因此,他提醒愛子心切的爸媽,切記不要一味的要求醫(yī)師退燒,去治療發(fā)燒癥狀,而是應遵從醫(yī)囑,準確的找出引起發(fā)燒的真正原因,對癥下藥。

發(fā)燒不會“燒壞腦子”

寶寶一發(fā)燒,父母親之所以會立即抓狂,不外乎是存在一個傳統(tǒng)觀念,認為孩子發(fā)燒會燒壞腦子。小兒科主任丁綺文醫(yī)師表示,發(fā)高燒本身,是不會使“腦筋變壞,智能變差”的,以往有這樣的誤解,是因為醫(yī)療知識尚未普及,發(fā)高燒背后的原因沒有區(qū)分清楚。

其實,只有腦炎、腦膜炎等疾病腦質本身受病毒破壞才會傷及智能或感官機能,而非發(fā)燒把人燒笨,燒聾了。她一步強調,嬰幼兒體溫控制中樞穩(wěn)定性不如成人,輕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燒40℃,發(fā)燒時家長只要知道如何處理,至于診斷病因應該交給專業(yè)的醫(yī)師,不必過份憂心。

根據統(tǒng)計,不論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發(fā)燒,體溫很少超過41℃,如果超過這個溫度,罹患細菌性腦膜炎或敗血癥的可能性比較高,應特別警覺。至于腦細胞所能耐受的高溫極限,可能必須到41.7℃,細胞蛋白質才會因高溫變質,造成不可回復的損傷,這種極端的高溫,很少伴隨疾病發(fā)生,臨床上惟有對麻醉過敏,引起惡性發(fā)燒才可能達到如此高溫。丁綺文主任說,因為發(fā)燒本身不至于傷害孩子,所以退燒是否必要,長久以來一直有爭議。主張不必退燒的學者認為,發(fā)燒是一種正常的免疫反應,可以幫助白血球抵抗細菌。分析發(fā)燒的型態(tài)可以幫助診斷病因,一味退燒反而誤導。不過,多數醫(yī)師和學者贊成適度的退燒。因為發(fā)燒會增加新陳代謝,造成內在的消耗,病人頭痛,倦怠,心跳加速,非常不舒服。嬰幼兒容易脫水,發(fā)燒造成水分蒸發(fā),更是惡性循環(huán),嬰幼兒熱性痙攣的比例較高,放任發(fā)燒,引起傷害是不必要的。

民間錯誤退燒觀念和方法

綜觀上述論點,家長應該要有正確的態(tài)度,將發(fā)燒當作一種警訊。小兒神經科主任趙文崇醫(yī)師表示,發(fā)燒是因各種疾病引起的身體防衛(wèi)性反應。研究顯示,身體負責吞食細菌的白血球,在體溫升高時(38℃~39℃)其吞食能力加強。因此當小孩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體溫升高時,運用各種可能的方法,要把體溫立即降到正常范圍,并非明智之舉。因為這樣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

有些父母會使用民間流傳的一些退燒方法,例如冷水或酒精拭浴來為孩子退燒,這是不適當的。宋文舉主任指出,寶寶發(fā)燒時燙熱的皮膚突然碰到冷水或酒精,寶寶反應會很劇烈,可能會造成抽搐;而酒精的氣味又會使幼兒昏睡,像喝醉了一般。

此外,傳統(tǒng)老一輩的“寒到”的觀念,造成一般誤以為發(fā)燒時必須多穿衣服,趙文崇主任強調,其實剛好相反。他說,發(fā)燒時全身能散熱的地方以皮膚的表面積最大,散熱效果最好,假使能將過多的衣服剝除,大量身體的熱可經由寬松清涼的外表排除,體溫很容易下降。

真正危險的發(fā)燒訊號

趙文崇主任強調,寶寶發(fā)燒病理原因可大可小,嚴重者敗血癥、腦炎腦膜炎、心肌發(fā)炎等,不處理會導致殘廢或死亡;輕者只是輕微感冒,不理它也會自己好。但這中間的差異若非專業(yè)人員實難判斷,有時更須借助檢驗技術才能確實區(qū)別。

寶寶發(fā)燒,父母固不必大驚小怪,卻也不能掉以輕心,導致病情不可收拾。父母應學會如何有技巧、有知識、有智慧的面對它。當小孩子發(fā)燒時會合并其他的表現:如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身體感覺極度不舒服,有食欲不振全身無力的現象,幼小一點的嬰兒不會說話,甚至變得躁動哭鬧不安。此時,適度的處理,使體溫不要太高是合理的,尤其具有發(fā)熱痙攣或先天性心臟病的嬰幼兒,更是需要。

6招簡單正確的退燒法

那么哪些方法是爸媽在未帶寶寶就醫(yī)前,可在家中事先處理的呢?綜合專家的建議,作為父母的您,正確的退燒方法應該是: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

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于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于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脫掉過多的衣物:

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拭?。?/p>

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fā)時,也會吸收體熱。

4、睡冰枕:

有助于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并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局部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5、多喝水:

以助發(fā)汗,并防脫水。水有調節(jié)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6、使用退燒藥:

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

3.寶寶發(fā)燒怎么辦

發(fā)燒是人體抵御疾病的反應,發(fā)燒能使小兒的防御機能大大加強,并為炎癥的痊愈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所以當寶寶發(fā)燒時,只要寶寶精神還不錯,體溫不超過39.5℃,父母就可自己處理。但要注意的是,出生1個月以內的寶寶和重度營養(yǎng)不良的寶寶,發(fā)燒時體溫不但不升高,反而下降了,可能在35℃以下,這類情況十分危險,應及時送醫(yī)院搶救。小兒發(fā)燒有個特點:小兒如果手腳冰冷、面色蒼白說明體溫還會上升;一旦小兒手腳暖和了、出汗了,體溫就可以控制,并很快能降溫。父母遇到小兒發(fā)燒時可采取哪些方法呢:

呼吸道感染是嬰幼兒時期最常見的疾病,也是兒科門診比例最大的病種。

按照解剖部位來分,呼吸道感染可分為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支氣管肺炎。

上呼吸道包括了鼻、咽部和喉部。

感染的發(fā)展多數按照由淺及深的規(guī)律,一般先是感染鼻咽喉,如果沒有控制好,就會發(fā)展到支氣管,再沒有控制好,就會發(fā)展到肺泡

鼻、咽、喉——————支氣管——————肺泡

在這里有幾個常見的名詞需要解釋一下。

感冒:老百姓通常所說的感冒是指流鼻涕、打噴嚏和咳嗽的一組綜合癥群,其實在醫(yī)學上是沒有“感冒”這樣一個術語的?!案忻啊敝皇且粋€通俗的說法。我對照了一下,我認為,感冒實際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尤其以急性鼻炎(流涕和噴嚏)為主要癥狀。

咽喉發(fā)炎:這也是一種通俗的說法,醫(yī)學上也沒有這樣的術語的。兒科醫(yī)生看病是必看咽喉的,如果他看到咽喉部紅腫,說明咽喉有炎癥,有些醫(yī)生就會很通俗的說咽喉發(fā)炎了。其實,咽喉只是上呼吸道的一個部分,就象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看不到的部分,也是一樣有炎癥的。所以咽喉炎實際也是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有兩種通俗的說法“感冒”和“咽喉炎”

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癥狀是:發(fā)燒、流涕、噴嚏、咳嗽。

其中發(fā)燒是最多見的癥狀,往往家長也最緊張。如果一個嬰幼兒因發(fā)燒來就診,作為醫(yī)生,我首先考慮呼吸道感染,因為最常見。

所以,今天的重要內容就是發(fā)燒。

發(fā)燒是一種癥狀,引起寶寶發(fā)燒的主要原因就是呼吸道感染,還有一些不常見的原因,作為家長,不需要全部知道。

呼吸道感染的常見感染源有哪些?

病毒和細菌,這兩種是最常見的,當然還有支原體、衣原體、真菌。

近年來,支原體和衣原體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越來越多見,支原體和衣原體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真菌感染主要是見于免疫缺陷、病程很長和濫用抗菌素的病例,很少見。

作為家長,要重點認識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兩種主要病原體:病毒和細菌。

醫(yī)生接診了一個發(fā)燒的患兒,或者你的寶寶發(fā)燒了,那么作為醫(yī)生和家長,首先要分清楚,這個孩子感染的病原體是什么?

細菌、病毒或者是細菌病毒混合感染?

因為這關系到用什么藥來控制感染。

關系到用抗病毒藥還是用抗菌素。

只有分清感染的因素,才能避免濫用抗菌素

一般臨床醫(yī)生會建議給寶寶查血常規(guī)

如果寶寶的白細胞升高,而且中性粒細胞比例高,說明是細菌感染

細菌感染就要用抗菌素,例如阿莫西林、頭孢克洛、力欣奇等

如果白細胞不高(降低),淋巴細胞升高,說明是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就要用抗病毒的藥物,例如新博林、抗病毒口服液、魚腥草口服液等。

這是門診醫(yī)生判斷感染性質的簡單方法

有時細菌和病毒是混合一起感染的,這樣血常規(guī)就沒有辦法分辨清楚了。

這種情況只有靠醫(yī)生的經驗判斷了。

一般情況下,如果寶寶發(fā)燒超過2天,或者并發(fā)咳嗽,通常認為有混合感染,這是多數醫(yī)生會給寶寶用點抗菌素。

孩子一發(fā)燒,家長就最緊張了。

發(fā)燒多數是反復發(fā)作的,因此,家庭護理顯得相當重要。

寶寶發(fā)燒時,首先要用物理方法降溫,如果體溫超過38.5oC,才選用藥物降溫。在使用藥物降溫的同時,也要配合物理降溫。

以下是我列舉的各種家庭常用的物理降溫方法:

1.多喝溫開水、青菜水和水果汁。

給寶寶多喝水,補充體液,這是最基本的降溫方法,而且非常有效實用,適合于所有發(fā)燒的寶寶。不要給寶寶喝冷的水,因為寶寶發(fā)燒時經常伴隨有胃腸道癥狀和咳嗽,喝冷水會加重這些伴隨癥狀。要給寶寶喝溫水。

2.溫水擦浴,即用溫水毛巾擦拭全身。

這是一種很好的降溫方法,也適合所有發(fā)燒的寶寶。水的溫度32~34oC比較適宜,每次擦拭的時間10分鐘以上。擦拭的重點部位在皮膚皺褶的地方,例如頸部、腋下、肘部、腹股溝處等

3.溫水?。核疁丶s比病兒體溫低3~4oC,每次5~10分鐘。

很多家長認為寶寶發(fā)燒就不能洗澡,其實,恰恰相反,給寶寶洗個溫水澡,可以幫寶寶降溫。溫水浴適合所有發(fā)燒的寶寶。

4.低溫室法

將病兒置于室溫約為24oC的環(huán)境中,使體溫緩慢下降。為使其皮膚與外界空氣接觸,以利降溫,需少穿衣服。有條件者,可采用空調降低室溫。這種方法適用于1個月以下的小嬰兒,特別是夏天,只要把嬰兒的衣服敞開,放在陰涼的地方,他的體溫就會慢慢下降。如果寶寶發(fā)燒時伴隨有畏寒、寒戰(zhàn),就不能使用低溫室法。

5.退熱貼

退熱貼是近幾年的新產品,很流行,其實退熱效果一般,并不像廣告夸大的效果。在寶寶的額頭貼上一貼,寶寶的頭部會舒服一點,家長的心也會舒服一些。應該是有益無害吧。

6.冰敷

這種方法的利弊目前還有很多爭議。我認為冰敷弊大于利,因為冰敷可能會引起寶寶皮膚的毛細血管收縮,阻礙散熱,體溫會更高,特別是伴隨有畏寒、寒戰(zhàn),更不能用冰敷。

7.酒精擦浴

嬰兒的皮膚很薄,酒精滲透性很強,可能通過皮膚吸收入血的。而且酒精擦浴也會刺激皮膚,引起毛細血管收縮,阻礙散熱,體溫會更高。這種方法已經被摒棄了。

如果經過物理降溫處理,寶寶的體溫還是超過38.5oC,此時就要選用藥物退燒。

冰敷、酒精擦拭已經被屏棄,肌注退燒針會損傷臀大肌,影響臀大肌的發(fā)育,很多醫(yī)生也不太主張。因此無論家庭還是醫(yī)院,口服退燒藥都是最好的降溫法。

傳統(tǒng)的退燒藥有阿司匹林片劑口服、安乃近滴劑滴鼻,還有各式各樣的退熱栓,這些已經基本被淘汰。特別在廣東,以上傳統(tǒng)退燒藥在沒有醫(yī)生指導下使用,是非常危險的,往往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甚至是死亡。

有誰知道什么是“蠶豆病”嗎?

蠶豆病就是“G6PD酶缺陷癥”,是一種家族遺傳病,在廣東人中間很常見。一般情況下,蠶豆病的孩子跟正常人沒有分別,但如果進食蠶豆,或使用阿司匹林,安乃近等退燒藥、或磺胺類抗菌素,會引起全身血紅細胞溶解,這是一種兒科常見的急癥,可以造成很嚴重的后果,死亡率很高。祖籍是廣東的人中,蠶豆病的發(fā)生率很高。因此廣東人使用退燒藥一定要十分小心,要選用安全高效的退燒藥。

所以在給寶寶使用退燒藥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寶寶是否有蠶豆病。

你知道你的寶寶是否有蠶豆病嗎?

如果不知道,趕緊查一查。

高效安全的退燒藥有

美林(布洛分)混懸液,每瓶100毫升

美林(布洛分)混懸滴劑,每瓶15毫升

泰諾林口服溶液,每瓶100毫升

泰諾林混懸滴劑,每瓶15毫升

美林和泰諾林退燒效果很好,退燒過程比較溫和,口服美林后20分鐘開始起效,一小時達到高峰,退燒作用持續(xù)4小時,而且橙汁味,口感好。而且這兩種藥對于蠶豆病的孩子,都是安全的,不會引起溶血,可以放心使用。是口服退燒藥的首選。

兩個月以內的寶寶不需要任何藥物退燒法,只要給寶寶多喝點水,少穿衣服,用溫水給寶寶抹身,寶寶的體溫很快就會降下來。

記住,每個有孩子的家庭都應備有退燒藥,美林或泰若林。因為這幾種藥均是橙汁味,口感很好,小孩喜歡喝,家長應將藥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以免小孩過量誤吃引起中毒。

我個人比較喜歡美林退熱口服液。

尤其是100毫升裝的美林混懸液,效果很好,而且非常安全,完全可以在沒有醫(yī)生的指導下服用。用量是每次每公斤體重0.4毫升,最多可以用到每次每公斤體重0.5毫升。比如你的寶寶10公斤,每次吃4毫升,4小時后可以重復使用。百服寧退熱口服滴劑和泰若退熱口服滴劑用法完全一樣,可以按照說明書的量服用,都很安全。

還有一些中藥的退燒藥,例如羚羊角,退燒作用緩和,如果高燒,可能效果不是很快,可以配合使用。

還有保嬰丹,退燒效果也是比較緩和,但是,如果在高燒的情況下,配合使用保嬰丹,可以預防高燒引起抽搐。所以,寶寶高燒時,最好配合保嬰丹一起使用。小兒感冒時怎樣合理用藥

小兒感冒的主要癥狀有發(fā)熱、流鼻涕、鼻塞、咳嗽,有時可伴有嘔吐和輕度腹瀉。尤其周歲以內的患兒全身癥狀重,多為高熱、不吃奶,甚至還有抽風等。看到這種情況,家長一定十分著急。那么,該怎樣給患兒合理用藥呢?以下幾點,供使用時參考:

(1)不要急于退熱。不急于給小兒退熱有幾方面的原因:

①體溫37.5~38℃為低熱,38~39℃為中熱,39℃以上為高熱。低熱或中熱有利于小兒成長發(fā)育。發(fā)熱是身體對病毒或細菌入侵所產生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有利于殲滅入侵的病毒和細菌,從而有利于小兒的正常成長發(fā)育。

②不到高熱不用藥。體溫達到38.5度以上就必須用藥,而且刻不容緩。高熱持續(xù)過久,可使身體的許多重要功能失調;由于氧氣和營養(yǎng)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臟血管的負擔;大腦興奮過度而導致高熱驚厥或過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亂;抵抗力減弱,合并肺炎等。

③傳統(tǒng)的退熱藥副作用大,無論是撲熱息痛、復方阿司匹林(APC),都離不開由阿司匹林、咖啡因、非那西汀來合成。這些退熱藥都有較大的副作用:刺激胃粘膜,破壞食欲,使胃潰瘍加重甚至出血,引起胃腸長期少量出血并由此而導致缺鐵性貧血;引發(fā)血液疾??;損害肝臟和腎臟;嚴重過敏反應者,表現為剝脫性皮炎合并肝腎中毒而致死。新型退熱藥的有效成分是布洛芬或對乙酰氨基芬,有退熱效果好,副作用小的優(yōu)點。正常劑量下副作用幾乎等于零。市面上的百服靈系列、泰若系列和美林退熱口服液都是這類產品。

④可酌情采用物理、藥物降溫。

(2)合理用藥:小兒感冒不要隨便使用抗菌素,應選用一些抗病毒藥物,因感冒是由病毒所引起。小兒常用抗感冒病毒的藥物有:

①小兒新感冒沖劑是新型的抗感冒藥,既可減輕癥狀,又含有抗病毒成分——金剛烷胺,可直接針對感冒病毒起抑制殺滅作用,按說明書服用。

②板藍根沖劑,每次半袋,每日3次,白開水沖服。

③新博林顆粒:新型的抗病毒口服藥。按說明書服用

④抗病毒口服液,每次半瓶,每日3次。

(4)應用抗病毒藥、退熱藥、抗菌素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劑量不宜過大,服用時間不應太久。

②多喝溫開水,促進藥物的吸收與排泄。

③含有抗病毒成分的抗感冒藥宜早期使用,一般在感冒的第一天開始,連續(xù)足量使用3天后,無論效果如何,都應該停藥,這樣效果最好,副作用最小。如何預防感冒

感冒是一種由病原體(主要是病毒或細菌)侵犯上呼吸道引起的、具有很強傳染性的疾病。4-6個月嬰兒體內從媽媽那里獲得的免疫力差不多消耗盡,自身產生的免疫力尚未成熟,不足以抵御病原體的侵襲,正所謂青黃不接,所以容易患感冒。從流行病學的角度分析,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者是流行病的三大因素。那么,要控制流行病就必需控制好這三大因素。預防感冒也要從這三個因素入手。

一.隔離傳染源

流行病學中的傳染源是指攜帶病原體的個體如病人,貓、狗等寵物身上攜帶有人獸共患的病原體,它們也是重要的傳染源。及早發(fā)現、治療、隔離病人是控制流行病的根本措施之一。具體做法有:

(1)避免同病人接觸:如家中有人感冒,應盡量避免與寶寶親密接觸,例如親吻等;如果乳母患感冒,同寶寶接觸時應帶口罩;外出不要接觸有病的小孩;不要讓患感冒的成人抱;家長外出回來,要換上干凈的衣服,洗臉洗手后才能與寶寶接觸。任何人任何時候接觸寶寶都要洗干凈雙手。

(2)家中不要養(yǎng)寵物,外出不要接觸寵物,因為寵物身上往往帶有些不知名的病毒或細菌,會引起怪病。

(3)流感流行期間不要帶寶寶到公共場所如游樂園、商場等,任何時候都不要帶小孩到菜市場,因為菜市場是最臟人最多,而且那里的雞鴨和各種禽類是最危險的傳染源,別忘了禽流感時掩埋了多少雞。

二.截斷傳播途徑

感冒病原體是通過空氣傳播的。有效消毒室內空氣,減低空氣中病原體(以病毒為主)的濃度,就可以大大減少患感冒的機會。寶寶的臥室、活動的場所每天至少通風2~3次,每次15~20分鐘。流感季節(jié)用紫外線燈消毒空氣,每天兩次,每次半小時,可有效預防感冒。用濕布拖地和抹桌椅,以免灰塵飛揚??人曰驀娞鐣r用紙巾緊緊捂住口鼻,將痰液吐在紙巾上,包好后直接扔進廁所。

三.保護易感者

易感者就是指您的寶寶。流感疫苗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每次流感的病毒類型不同,因此流感疫苗的保護作用并不長久。根本措施是增強體質,才能預防疾病。堅持母乳喂養(yǎng)、堅持“陽光、空氣、水”三浴鍛煉、增加室外活動的時間、適當使用免疫增強劑如牛初乳、脾轉移因子等。

如何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高熱驚厥(抽搐)

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見的疾病,一般情況下是不會有后遺癥的,甚至有人說偶爾發(fā)一次燒,對寶寶的身體有好處。

但是,如果高熱引起驚厥,那就會嚴重影響寶寶的大腦發(fā)育。如果驚厥反復發(fā)作,會引起智力發(fā)育遲緩和精神病。所以,寶寶發(fā)燒是一定要注意預防驚厥,特別是有驚厥發(fā)作史的寶寶。

應該從一下幾個方面來預防高熱驚厥。

1.適時、合理使用退燒藥

沒有驚厥發(fā)作史的,體溫超過38.5,就使用口服退燒藥,常用的有美林和泰諾林

有驚厥發(fā)作史的,體溫超過38,就要使用口服液退燒藥,也是用美林和泰諾林,其中美林退熱效果比較快,有驚厥發(fā)作史的,應該用美林比較好一些。

2.配合物理降溫,尤其是要降低頭部的溫度,可以用溫水擦浴、退熱貼,禁用酒精擦浴。

3.藥物預防驚厥發(fā)作

有驚厥發(fā)作史的,發(fā)燒時可以用保嬰丹來預防驚厥發(fā)作。

沒有驚厥發(fā)作史的,也可以用保嬰丹預防驚厥發(fā)作

有些醫(yī)生建議用魯米那來預防驚厥發(fā)作,實際是沒有理論根據的,也沒有什么效果的。

所以不要用魯米那來預防驚厥發(fā)作。

驚厥發(fā)作時,家長要按壓寶寶的人中(鼻唇溝中上三分之二處)

用手指或筷子分開寶寶的上下牙齒,防止咬傷舌頭。

立即送最近的醫(yī)院

寶寶患上呼吸道感染時如何合理用藥

抗感染(分為抗病毒藥和抗菌素)

抗病毒:利巴韋林(新博林)、好娃娃感冒沖劑(含有金剛烷胺,有抗病毒作用),阿昔洛韋和更昔洛韋,

中藥或中成藥,例如抗病毒口服液、魚腥草口服液、羚羊角口服液等等,抗病毒的中成藥多不勝數,作用溫和,沒有明顯的副作用。

抗菌素:用于兒科的抗菌素不外乎4類,最常用的是青霉素類和頭孢類,還有大環(huán)內酯類和克林霉素。

常用的抗菌素種類舉例

青霉素類:阿莫西林、羥芐青霉素,

其中最常用的是阿莫西林和以阿莫西林為主要成分的復合制劑,例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復合制劑。青霉素類抗菌素的特點是副作用少,抗菌作用中等,但是容易引起過敏,如果對青霉素和頭孢類過敏者禁用,有過敏體質者慎用。

頭孢類:這一類藥物越來越多,應用也越來越廣。

主要用頭孢克洛(商品名:??虅冢?,頭孢克肟(商品名:世福素),頭孢拉定、頭孢羥氨芐(商品名:力欣奇),還有很多,不同廠家不同劑型不同商品名,數不清。但是只要一看藥物說明書,藥物的主要成分都是以頭孢開頭的,頭孢×××,頭孢類抗菌素的抗菌力很強,抗菌普廣,新型的頭孢類抗菌素副作用也很小,很安全的。

大環(huán)內酯類抗菌素:例如羅紅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這一類抗菌素抗菌力強,耐藥性少,但是副作用大,特別是胃腸道的副作用大,所以不能作為常規(guī)首選的抗菌素,一般用于青霉素或頭孢霉素過敏者、支原體感染、病程長(超過2周)、其他抗菌素治療效果不明顯這幾種情況。

克林霉素:這類抗菌素抗菌力中等,抗菌普窄,一般很少用到這一類藥物。只在以下幾種情況下會用到:對青霉素或頭孢霉素過敏者、其他抗菌素治療效果不明顯這幾種情況。

再談談什么時候應該使用抗菌素和如何避免抗菌素濫用的問題:

一般情況下,感染初期多數以病毒感染為主的,這個時候只需要用抗病毒的藥物就可以了。時間異常,就會合并細菌感染。但是也有一開始感染就是細菌感染的。

所以我認為以下幾種情況需要用抗菌素

明確的細菌感染的指征

血常規(guī)化驗提示細菌感染,如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明顯升高

咽喉或扁桃體可見膿點

發(fā)燒或咳嗽超過2天。這種情況估計是有合并細菌感染的,即使沒有細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