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市無為縣紅廟初中度八年級下學(xué)期物理期中測試_第1頁
蕪湖市無為縣紅廟初中度八年級下學(xué)期物理期中測試_第2頁
蕪湖市無為縣紅廟初中度八年級下學(xué)期物理期中測試_第3頁
蕪湖市無為縣紅廟初中度八年級下學(xué)期物理期中測試_第4頁
蕪湖市無為縣紅廟初中度八年級下學(xué)期物理期中測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第31頁安徽省蕪湖市無為縣紅廟初中2019-2019學(xué)年度八年級下學(xué)期物理期中測試考試分值: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題號一二三四總分得分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共8小題,總分值24分,每題3分〕1.〔3分〕小明在上體育課時,通過一些活動聯(lián)想到學(xué)過的物理知識,你認(rèn)為以下聯(lián)想錯誤的選項是〔〕A.“引體向上〞的同學(xué)握住單杠懸空靜止,這時該同學(xué)受力平衡B.“踢足球〞利用了力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的道理C.“仰臥起坐〞利用了大氣壓的道理D.“單杠表演時手上搓鎂粉〞利用了增大摩擦的道理2.〔3分〕關(guān)于物體所受的浮力,以下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A.空氣中的物體不受浮力作用B.沉在水底的鐵球不受浮力作用C.浮力是物體對液體施加的力D.浮力是液體或氣體對物體壓力的合力3.〔3分〕高鐵是中國新“四大創(chuàng)造〞之一,得到其他國家的普遍贊譽。如下圖,如今有一輛高速列車在程度路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A.列車在運動中假設(shè)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列車會立即停頓運動B.列車滿載乘客和空載時,假設(shè)速度一樣,列車的動力一樣大C.此時列車對鐵軌的壓力與鐵軌對列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長D.此時列車的牽引力與受到的阻力是一對平衡力4.〔3分〕小明在體育課上練習(xí)墊排球,當(dāng)排球豎直上升到最高處時,假設(shè)所有外力都消失,那么排球?qū)ⅰ病矨.一直上升 B.掉落下來 C.先上升后下降 D.保持靜止5.〔3分〕游泳的人由河邊向深水走的過程中,假如河底布滿石子,那么〔〕A.腳越來越疼,因為人越來越重B.腳疼越來越輕,因為人越來越輕C.腳疼越來越輕,因為河底對人的支持力越來越小D.腳越來越疼,因為河底對人的支持力越來越大6.〔3分〕如下圖,兩個底面積不同的薄壁輕質(zhì)圓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程度地面上,容器內(nèi)分別盛有體積一樣的不同液體A和B,此時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現(xiàn)將完全一樣的兩個金屬球分別浸沒在A、B液體中〔液體不溢出〕,那么以下判斷一定正確的選項是〔〕A.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化量△PA>△PBB.容器對程度地面的壓力變化量△FA>△FBC.容器對程度地面的壓強PA>PBD.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A>FB7.〔3分〕小明對圖中所示的生活用具進展了分析,不正確的選項是〔〕A.甲圖茶壺的壺嘴與壺體構(gòu)成了連通器B.乙圖中大氣對吸盤的壓力等于鉤碼的重力C.丙圖指甲剪的刀刃做得很薄,目的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D.丁圖使用剪刀時,物體越靠近O點越省力8.〔3分〕在兩個完全一樣的容器中分別倒入甲和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如下圖,以下分析正確的選項是〔〕A.假設(shè)甲和乙的質(zhì)量相等,那么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B.假設(shè)甲和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那么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C.假設(shè)甲和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那么甲的質(zhì)量小于乙的質(zhì)量D.假設(shè)甲和乙的質(zhì)量相等,那么甲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小于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評卷人得分二.填空題〔共10小題,總分值34分〕9.〔4分〕甲、乙兩人進展百米賽跑,甲到達終點時,乙還距終點10m,假設(shè)讓甲從起跑線后退10m,甲、乙同時起跑,那么先到達終點,要讓甲、乙同時起跑,并同時到達終點,那么乙應(yīng)從起跑線前m處起跑。10.〔2分〕物體從靜止變?yōu)檫\動或從運動變?yōu)殪o止,物體速度的或發(fā)生變化,都叫做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11.〔2分〕小鐵球落入水中后,落水處向上激起一滴水珠,如下圖是一瞬間一顆子彈將這滴水珠擊穿的情景,這一瞬間水珠的上半部分由于仍保持原來的位置不動,由于受作用水珠上半部分將會下落。12.〔4分〕如下圖,小李同學(xué)要喝到盒中飲料,必須用吸管較尖的一端才容易插入盒中,這是因為受力面積〔填“較大〞或“較小〞〕而壓強較大的緣故。當(dāng)她吸了一口飲料后,紙盒會癟進去一些,這是由于的作用。13.〔4分〕1644年,意大利科學(xué)家最早測出來大氣壓的值。如圖,在兩球之間氣體流速較周邊的氣體流速要快,這兩個球〔選填“互相分開〞或“互相靠近〞〕。14.〔2分〕如下圖,將邊長為10cm的正方體木塊放入裝有某種液體的圓柱形容器中,木塊靜止時,有1/4的體積露出液面,此時液面比放入木塊前升高2cm,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強變化了160Pa〔取g=10N/kg〕,那么液體的密度是kg/m3,木塊受到的浮力是N,假設(shè)使木塊完全浸沒需要加N向下的壓力。15.〔2分〕液壓千斤頂大活塞的面積是小活塞面積的500倍,那么,在小活塞上放一只kg的兔子,大活塞上便可頂起一頭1000kg的大象。16.〔2分〕暑假小芳和爸爸自駕去各地旅行。一路上,小芳利用氣壓計測得不同高度的大氣壓數(shù)值〔將海平面的高度記為零〕,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該地區(qū)在海拔高度500m以下,大氣壓強p隨高度h變化的關(guān)系是:。到了西藏后,海拔上升到了4000米左右。為了行車的平安和舒適,爸爸把車胎的氣放掉了些,請分析這樣做的原因是。h/m0100200300400500p/pa1×1050.99×1050.98×1050.97×1050.96×1050.95×10517.〔6分〕如圖,小球懸掛在彈簧下端處于靜止,請畫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圖。18.〔6分〕小明通過實驗探究物體受力情況與運動狀態(tài)之間的關(guān)系,他在彈簧測力計下懸掛一個3N的鉤碼,鉤碼的運動狀態(tài)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記錄如下表所示:實驗次數(shù)鉤碼的運動狀態(tài)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N〕〔1〕靜止3.0〔2〕靜止3.0〔3〕加速向上運動4.5〔4〕加速向下運動2.3〔5〕減速向上運動2.4〔6〕減速向下運動3.8根據(jù)上表的信息,完成下面的問題:當(dāng)小明在體重計上靜止時,體重計的示數(shù)為550N,當(dāng)小明從站立到迅速蹲下的過程中,可看作先加速向下運動,然后減速向下運動,最后靜止,據(jù)前面的結(jié)論可知體重計的示數(shù)變化為A.一直小于550N最后等于550NB.一直大于550N最后等于550NC.先小于550N,后大于550N,最后等于550ND.先大于550N,后小于550N,最后等于550N。評卷人得分三.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總分值26分〕19.〔12分〕在“觀察從斜面滑下的小車在程度面上的運動〞活動中,小車在一樣斜面頂端由靜止釋放,沿斜面下滑到達底端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向前運動一段間隔,分別停在如下圖位置?!?〕小車在一樣斜面頂端由靜止釋放,是為了使小車到達程度面時的一樣?!?〕小車所受阻力越小,運動間隔越遠。假如運動的物體在的理想情況下,它將保持原來的速度一直運動下去。300多年前,伽利略曾采用類似的方法得出一樣的推論?!?〕實驗中,小車在棉布、木板外表抑制阻力做功的功率分別是P1、P2,那么P1P2.〔填“>〞、“=〞或“<“〕20.〔6分〕為了探究“影響液體內(nèi)部壓強大小的因素〞,甲乙兩個實驗小組分別采用如圖1所示裝置進展實驗,其中甲裝置U形管內(nèi)裝有已染色的水,密度取1.0×103kg/m3,實驗裝置經(jīng)測試均可以正常使用。請答復(fù)以下問題:〔1〕關(guān)于兩組實驗裝置以下描繪正確的選項是A.實驗過程中,甲乙都是通過觀察橡皮膜的形變來反映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大小B.甲乙裝置都不是連通器〔2〕如圖2是甲小組的實驗過程:比較a、b兩圖可知,液體內(nèi)部壓強與液體的有關(guān);攔河大壩做成上窄下寬的形狀,其原因可以用比照兩圖所得出的結(jié)論進展說明;在圖b中保持探頭的位置不變,改變探頭的方向,U形管兩液面的高度差將〔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小組成員將U形管的左端通過橡皮管與玻璃管側(cè)壁管口相連通,當(dāng)向玻璃管中吹氣時,如圖d所示,U形管內(nèi)液面較高的是〔選填“a〞或“b〞〕側(cè)。〔3〕假設(shè)在圖b中U形管左右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h=5cm,那么橡皮管內(nèi)氣體的壓強與大氣壓強之差約為Pa?!?〕乙組成員完成探究實驗以后,對裝置進展了一些改裝,如圖3所示,然后向裝置左右兩側(cè)倒入一樣質(zhì)量的水〔圖中橡皮膜不代表真實形狀〕,待液面穩(wěn)定后,橡皮膜將向〔選填“左〞或“右〞〕邊發(fā)生形變。21.〔8分〕某中學(xué)兩支物理小組的同學(xué),在實驗室中驗證阿基米德原理〔1〕方案一,小剛用石塊按如圖甲實驗步驟依次進展實驗。由甲圖可知,石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N,排開水的重力G排=N,發(fā)現(xiàn)F浮≠G排,造成這種結(jié)果的原因不可能是。A、整個實驗過程中,彈簧測力計都沒有校零B、最初溢水杯中的水未裝至溢水口C、步驟C中,石塊浸沒后,碰觸到溢水杯底部〔2〕方案二,如圖乙,小明將裝滿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臺C上,用升降臺來調(diào)節(jié)溢水杯的高度。當(dāng)小明逐漸調(diào)高升降臺,發(fā)現(xiàn)隨著重物浸入水中的體積越來越大,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且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變化量〔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示數(shù)變化量,從而證明了F浮=G排?!?〕為了屢次實驗得到普遍規(guī)律,方案〔選填“一〞或“二〞〕的操作更加簡便。然后小明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測量某實心金屬塊的密度,實驗步驟如下:①讓小空筒漂浮在盛滿水的溢水杯中,如圖甲;②將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測得溢出水的體積為18mL,如圖乙;③將燒杯中18mL水倒掉,從水中取出金屬塊,如圖丙;④將金屬塊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測得此時溢出水的體積為36mL,如圖丁。請答復(fù)以下問題:①被測金屬塊的密度是kg/m3。②在實驗步驟③和④中,將沾有水的金屬塊放入小空筒,測出的金屬塊密度將〔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評卷人得分四.計算題〔共3小題,總分值16分〕22.〔6分〕如下圖,物體B重5N?!?〕假如用F=20N的力程度向右推它,固定在豎直墻上,那么物體B所受的摩擦力f是多大?〔2〕假如程度推力F減小到15N,物體剛好向下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物體所受的摩擦力f大小為多大?〔3〕假設(shè)將程度向右的推力F減小到9N,物體豎直方向受到的合力F合為2N,那么此時的滑動摩擦力為多大?23.〔4分〕如下圖,有一圓柱體金屬塊A重20N,底面積為2.5×10﹣3㎡,高為0.1m,放在程度桌面上,〔g=10m/s2〕求:〔1〕金屬塊對桌面的壓強;〔2〕金屬塊的密度;〔3〕假設(shè)用細繩系住金屬塊,讓其浸沒在容器B的水中,那么金屬塊受到細繩的拉力為多大?24.〔6分〕近期在日本召開了以美歐日等國的“七國峰會〞,在會上日本兩次無理提出了我國南海問題。為了保衛(wèi)國家主權(quán),我軍派調(diào)排水量達67500t的“遼寧〞號航空母艦加強了對南海黃巖島等島嶼的巡邏。如圖甲是遼寧號航空母艦的圖片,遼寧號航空母艦以重油〔原油提出汽油、柴油后剩余的重質(zhì)油〕為燃料??偣β?.5×108W,最大艦長304米,艦寬70.5米,飛行甲板長300米、寬70米,最高航速約54km/h.我國獨立自主研發(fā)的航母艦載飛機﹣殲﹣15首次成功降落在“遼寧艦〞甲板上〔如圖乙所示〕.〔g=10N/kg、水的密度為1×103kg/m3〕問:〔寫出計算過程?!场?〕該航母訓(xùn)練平臺上雖然沒有幫助飛機起飛的彈射裝置,但飛機跑道前端設(shè)計了向上翹起的滑躍式甲板,同時在飛機的尾噴管后安裝一塊阻擋噴出的氣體的擋板。如圖丙所示。擋板能起到幫助飛機起飛的作用是因為;艦載機為了順利升空,最好是〔選填“順風(fēng)〞、“逆風(fēng)〞或“無風(fēng)〞〕時起飛。〔2〕航空母艦滿載時受到浮力為多少?〔3〕假如航母總功率全部用來提供它向前的牽引力。當(dāng)航母以最高航速54km/h航行1小時,它產(chǎn)生的牽引力是多少?假設(shè)這種狀態(tài)下勻速航行1000km,航母發(fā)動機的效率為25%,至少需要燃燒多少千克的重油?〔重油的熱值為4.0×107J/kg.〕〔4〕在某次巡邏演習(xí)中雷達發(fā)現(xiàn)假想敵潛艇在15海里外的水下10m處潛行。4架殲﹣15立即升空投下重量為100kg的感應(yīng)式淺水水雷攻擊,并成功將敵潛艇擊沉。如圖丁為感應(yīng)式淺水水雷在水中待命時示意圖,假設(shè)欲使水雷懸浮在水中,需在其下方用細繩懸掛一個密度為5×l03kg/m3、質(zhì)量為31.25kg的物體,求水雷的密度?〔細繩的體積和質(zhì)量忽略不計〕2019年07月23日177****0987的初中物理組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8小題,總分值24分,每題3分〕1.〔3分〕小明在上體育課時,通過一些活動聯(lián)想到學(xué)過的物理知識,你認(rèn)為以下聯(lián)想錯誤的選項是〔〕A.“引體向上〞的同學(xué)握住單杠懸空靜止,這時該同學(xué)受力平衡B.“踢足球〞利用了力使物體運動狀態(tài)發(fā)生改變的道理C.“仰臥起坐〞利用了大氣壓的道理D.“單杠表演時手上搓鎂粉〞利用了增大摩擦的道理【分析】利用以下知識分析判斷:①物體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時,受到平衡力的作用;②力的作用效果:一是改變物體的形狀,二是改變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③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壓力,增大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窘獯稹拷猓篈、“引體向上〞的同學(xué)握住單杠懸空靜止,處于靜止?fàn)顟B(tài),受到重力和拉力是一對平衡力,故A正確;B、“踢足球〞時,因為足球受到力的作用,足球的運動狀態(tài)就會發(fā)生改變,故B正確;C、“仰臥起坐〞時利用腹部肌肉的伸縮來完成的,跟大氣壓沒關(guān)系,故C錯誤;D、“單杠表演〞時,為了防止手脫落下來,所以在手上搓鎂粉增大摩擦,故D正確。應(yīng)選:C?!军c評】用所學(xué)物理知識分析身邊實際現(xiàn)象是考試的重點,也反響了學(xué)以致用的思想,因此在平時學(xué)習(xí)時注意聯(lián)絡(luò)生活,多分析、多解釋。2.〔3分〕關(guān)于物體所受的浮力,以下說法中正確的選項是〔〕A.空氣中的物體不受浮力作用B.沉在水底的鐵球不受浮力作用C.浮力是物體對液體施加的力D.浮力是液體或氣體對物體壓力的合力【分析】浮力是液體或氣體對浸在其中的物體產(chǎn)生的向上托的力,其本質(zhì)是物體在液體或氣體中上下外表受到的壓力差?!窘獯稹拷猓篈、空氣中的物體與液體中的物體一樣,都可能受浮力作用,故A錯誤;B、沉在水底的鐵球排開了一定體積的水,所以受到浮力的作用,故B錯誤;C、浮力是物體受到液體或氣體對它施加的力,故C錯誤;D、浮力的產(chǎn)生,其本質(zhì)是物體在液體或氣體中上下外表受到的壓力差,即浮力是液體或氣體對物體壓力的合力,故D正確。應(yīng)選:D?!军c評】此題考察了對浮力的概念,浮力產(chǎn)生原因的理解,深化理解浮力的概念是解答的關(guān)鍵。3.〔3分〕高鐵是中國新“四大創(chuàng)造〞之一,得到其他國家的普遍贊譽。如下圖,如今有一輛高速列車在程度路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以下說法正確的選項是〔〕A.列車在運動中假設(shè)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列車會立即停頓運動B.列車滿載乘客和空載時,假設(shè)速度一樣,列車的動力一樣大C.此時列車對鐵軌的壓力與鐵軌對列車的支持力是一對平衡力長D.此時列車的牽引力與受到的阻力是一對平衡力【分析】〔1〕牛頓第一定律的內(nèi)容: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時,總保持靜止?fàn)顟B(tài)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tài);〔2〕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guān),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一樣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3〕一對平衡力必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體上、作用在一條直線上;〔4〕物體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到的力為平衡力?!窘獯稹拷猓篈.高速列車在程度路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假設(shè)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由牛頓第一定律可知,列車仍做勻速直線運動,故A錯誤;B.高速列車在程度路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與鐵軌的接觸面粗糙程度不變,對鐵軌的壓力和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滿載乘客時比空載時的重力大,對軌道的壓力大,受到的摩擦力大,由二力平衡條件可知,滿載乘客時的動力較大,故B錯誤;C.高速列車在程度路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列車對鐵軌的壓力作用在鐵軌上,鐵軌對列車的支持力作用在列車上,二力是一對互相作用力,故C錯誤;D.高速列車在程度路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處于平衡狀態(tài),受到的牽引力和阻力是一對平衡力,故D正確。應(yīng)選:D?!军c評】此題考察了牛頓第一定律和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平衡力的區(qū)分以及二力平衡條件的應(yīng)用,要注意平衡力和互相作用力的區(qū)別:是否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4.〔3分〕小明在體育課上練習(xí)墊排球,當(dāng)排球豎直上升到最高處時,假設(shè)所有外力都消失,那么排球?qū)ⅰ病矨.一直上升 B.掉落下來 C.先上升后下降 D.保持靜止【分析】先分析排球在最高點時的運動狀態(tài),再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可知,當(dāng)物體不受外力時,將保持外力消失一瞬間時的狀態(tài)?!窘獯稹拷猓寒?dāng)排球運動到最高點時,排球在這一瞬間是靜止的〔速度為0〕,假設(shè)此時所有外力都消失,根據(jù)牛頓第一定律可知,排球會保持靜止?fàn)顟B(tài)不再改變,故D正確。應(yīng)選:D。【點評】此題考察了牛頓第一定律的應(yīng)用,是一道根底題。5.〔3分〕游泳的人由河邊向深水走的過程中,假如河底布滿石子,那么〔〕A.腳越來越疼,因為人越來越重B.腳疼越來越輕,因為人越來越輕C.腳疼越來越輕,因為河底對人的支持力越來越小D.腳越來越疼,因為河底對人的支持力越來越大【分析】游泳的人由河邊向深水走的過程中,假如河底布滿石子,要判斷出人腳的感受,首先知道人受到浮力作用,且能判斷出向深水走的過程中浮力大小的變化,從而解出人受到的支持力的變化?!窘獯稹拷猓喝讼蛏钏凶叩倪^程中,受到的浮力逐漸增大,人此時受到三個力重力G、支持力F支、浮力F浮,滿足F浮+F支=G,人重力不變,浮力逐漸增大,所以支持力逐漸減小,腳疼越來越輕。應(yīng)選:C?!军c評】腳的疼痛由人受到的支持力大小決定,此題存在三力平衡F浮+F支=G。6.〔3分〕如下圖,兩個底面積不同的薄壁輕質(zhì)圓柱形容器甲和乙,放在程度地面上,容器內(nèi)分別盛有體積一樣的不同液體A和B,此時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現(xiàn)將完全一樣的兩個金屬球分別浸沒在A、B液體中〔液體不溢出〕,那么以下判斷一定正確的選項是〔〕A.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化量△PA>△PBB.容器對程度地面的壓力變化量△FA>△FBC.容器對程度地面的壓強PA>PBD.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A>FB【分析】〔1〕根據(jù)p=ρgh分析出兩種液體的密度關(guān)系,根據(jù)F浮=ρ液gV排判斷浮力大小,對物體受力分析判斷出支持力的大小,根據(jù)物體間力的作用是互相的判斷出液體對容器底的變化,由圖知S甲>S乙,根據(jù)p=判斷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變化量的大??;〔2〕放入金屬球后,容器對程度地面的壓力變化量等于增加的球的重力,由圖知S甲>S乙,根據(jù)p=判斷出容器對程度地面的壓強的大??;〔3〕由F=pS可得,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解答】解:〔1〕△PA==;△pB=;因為ρAghA=ρBghB;VA=VB;所以△PA=△PB,故A錯誤;〔2〕放入金屬球后,容器對程度地面的壓力變化量等于增加的球的重力,△FA=△FB,即容器對桌面的壓力增加量一樣,由圖知S甲>S乙,根據(jù)p=知,△pA>△pB,故BC錯誤;〔3〕由圖知SA>SB,由F=pS可得,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A>FB,故D正確。應(yīng)選:D?!军c評】此題考察了阿基米德原理、液體、固體壓強的計算公式的應(yīng)用和分析,題目較難。7.〔3分〕小明對圖中所示的生活用具進展了分析,不正確的選項是〔〕A.甲圖茶壺的壺嘴與壺體構(gòu)成了連通器B.乙圖中大氣對吸盤的壓力等于鉤碼的重力C.丙圖指甲剪的刀刃做得很薄,目的是通過減小受力面積增大壓強D.丁圖使用剪刀時,物體越靠近O點越省力【分析】〔1〕上端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叫連通器,連通器中裝同種液體,液體靜止時液面是相平的。〔2〕利用二力平衡條件對吸盤進展受力分析,判斷大氣對吸盤的壓力與鉤碼的重力的關(guān)系;〔3〕增大壓強的方法: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是在受力面積一定時,通過增大壓力來增大壓強?!?〕杠桿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在阻力跟阻力臂的乘積一定時,動力臂越長,動力越小?!窘獯稹拷猓篈、甲圖茶壺的壺嘴與壺體構(gòu)成了連通器,故A正確;B、乙圖中吸盤在豎直方向受豎直向下的拉力和豎直向上的摩擦力,并且二力是一對平衡力;在程度方向受大氣對吸盤的壓力和支持力,二力也是一對平衡力;因此大氣對吸盤的壓力與鉤碼的重力沒有直接關(guān)系,故B錯誤;C、丙圖指甲剪的刀刃做得很薄,目的是在壓力一定時,通過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故C正確;D、丁圖使用剪刀時,支點在O點,阻力和動力臂一定,物體越靠近O點,阻力臂越短,根據(jù)杠桿平衡條件可知,動力越小,即越省力,故D正確。應(yīng)選:B?!军c評】此題考察連通器原理、二力平衡條件及其應(yīng)用、杠桿的應(yīng)用、增大壓強的方法,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題目。物理學(xué)的來源是生活,它的用處也是效勞于生活,所以我們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學(xué)的知識,在平日的生活中要注意觀察和積累。8.〔3分〕在兩個完全一樣的容器中分別倒入甲和乙兩種不同的液體,如下圖,以下分析正確的選項是〔〕A.假設(shè)甲和乙的質(zhì)量相等,那么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B.假設(shè)甲和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那么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C.假設(shè)甲和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那么甲的質(zhì)量小于乙的質(zhì)量D.假設(shè)甲和乙的質(zhì)量相等,那么甲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小于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分析】〔1〕由題意可知,質(zhì)量相等,體積不等,根據(jù)ρ=分析密度大?。弧?〕假設(shè)甲和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根據(jù)p=ρgh分析密度大?。弧?〕知道密度大小關(guān)系,根據(jù)p=比較出壓力大小,采用割補法,比較液體重力大小關(guān)系,再比較出質(zhì)量大小;〔4〕根據(jù)ρ=分析密度大小,再根據(jù)割補法分析甲和乙對容器底的壓力大小,再根據(jù)p=比較出壓強大小?!窘獯稹拷猓篈、由題意可知,甲和乙的質(zhì)量相等,由圖可知,V甲<V乙,根據(jù)ρ=可知,ρ甲>ρ乙,故A錯誤;B、假設(shè)甲和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由圖可知,h甲<h乙,根據(jù)p=ρgh可知,ρ甲>ρ乙,故B錯誤;C、液體壓強相等,兩容器底面積相等,由p=可知,甲、乙對容器底的壓力相等,即F甲=F乙﹣﹣﹣﹣﹣﹣﹣﹣﹣①采用割補法〔如以下圖所示〕,分別把容器兩側(cè)半球部分補上同種液體,此時液體為圓柱形;割補后深度不變,液體密度不變,所以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強不變,又因為容器底面積不變,所以割補前后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力不變,且此時液體為圓柱形〔液體對容器底的壓力等于液體的總重力〕;所以,F(xiàn)甲=G甲總﹣﹣﹣﹣﹣﹣﹣﹣﹣﹣﹣②,F(xiàn)乙=G乙總﹣﹣﹣﹣﹣﹣﹣﹣﹣﹣﹣﹣﹣③,兩容器完全一樣,那么補上的液體體積相等,設(shè)補充的液體體積為V,由①②③可得:G甲總=G乙總,即m甲g+ρ甲gV=m乙g+ρ乙gV﹣﹣﹣﹣﹣﹣﹣﹣④,由B選項可知,ρ甲>ρ乙;所以由④式可得:m甲﹣m乙=〔ρ乙﹣ρ甲〕V<0,所以m甲<m乙,故C正確;D、由A選項可知,ρ甲>ρ乙,由割補法可知,甲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甲=m甲g+ρ甲gV,乙對容器底部的壓力F乙=m乙g+ρ乙gV,而m甲=m乙,ρ甲>ρ乙,所以F甲>F乙,又因為兩容器的底面積相等,所以根據(jù)公式p=可知,p甲>p乙,故D錯誤。應(yīng)選:C?!军c評】此題主要考察的是學(xué)生對壓強、壓力、密度、重力計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選項CD中采用割補法是此題的難點,割補前后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壓力不變,難度較大。二.填空題〔共10小題,總分值34分〕9.〔4分〕甲、乙兩人進展百米賽跑,甲到達終點時,乙還距終點10m,假設(shè)讓甲從起跑線后退10m,甲、乙同時起跑,那么甲先到達終點,要讓甲、乙同時起跑,并同時到達終點,那么乙應(yīng)從起跑線前10m處起跑。【分析】假如讓甲從起跑線后退10米與乙同時賽跑,等于讓他們在距終點10米處同時起跑比賽。而甲的速度比乙快,可由此打破此題。也可通過畫圖的方法幫助理解。【解答】解:由題可知,甲跑了100米時,乙剛好跑了90米,那么甲的速度比乙快;〔1〕假設(shè)讓甲從起跑線后退10m,甲、乙同時起跑〔如以下圖所示〕,那么甲跑了100米時,乙剛好跑了90米,此時他們相遇,離終點還有10米;這樣就等于讓他們在距終點10米處同時起跑比賽,而甲的速度比較快,所以甲先到達終點?!?〕顯而易見,假設(shè)要讓甲乙同時起跑,同時到達終點,那么乙應(yīng)從起跑線前移10米,這樣,甲跑了100米,乙就剛好跑了90米。故答案為:甲;10?!军c評】此題主要考察學(xué)生對速度公式及其應(yīng)用和速度與運動物體的理解和掌握,難度不大,是一道常見題。10.〔2分〕物體從靜止變?yōu)檫\動或從運動變?yōu)殪o止,物體速度的大小或方向發(fā)生變化,都叫做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痉治觥拷獯鸫祟}的關(guān)鍵是理解和掌握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窘獯稹拷猓毫κ歉淖兾矬w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力可以使運動的物體靜止,也可以使靜止的物體運動,也可以使物體運動速度的大小和方向發(fā)生改變。物體速度的大小或方向發(fā)生變化,都叫做運動狀態(tài)的改變。故答案為:大??;方向?!军c評】此題主要考察學(xué)生對物體運動狀態(tài)變化的原因的理解和掌握。11.〔2分〕小鐵球落入水中后,落水處向上激起一滴水珠,如下圖是一瞬間一顆子彈將這滴水珠擊穿的情景,這一瞬間水珠的上半部分由于慣性仍保持原來的位置不動,由于受重力作用水珠上半部分將會下落。【分析】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tài)的性質(zhì),叫慣性;地球外表的物體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方向始終豎直向下。【解答】解:水珠被擊穿的瞬間,水珠的上半部分由于慣性仍保持原來的位置不動,又由于受重力作用水珠上半部分將會下落。故答案為:慣性;重力。【點評】此題考察學(xué)生對慣性和重力概念的理解,注意一切物體都有慣性。12.〔4分〕如下圖,小李同學(xué)要喝到盒中飲料,必須用吸管較尖的一端才容易插入盒中,這是因為受力面積較小〔填“較大〞或“較小〞〕而壓強較大的緣故。當(dāng)她吸了一口飲料后,紙盒會癟進去一些,這是由于大氣壓的作用?!痉治觥俊?〕壓強大小跟壓力大小和受力面積大小有關(guān)。增大壓強的方法: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壓強;在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來增大壓強?!?〕用吸管吸飲料,是利用大氣壓的作用把飲料壓入嘴里?!窘獯稹拷猓骸?〕飲料的吸管一端做成尖形,在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來增大吸管對飲料盒的壓強,這樣才容易插入盒中?!?〕吸管吸飲料時,吸氣時,管內(nèi)壓強減小,紙盒會癟進去一些,飲料在大氣壓作用下被壓入嘴里。故答案為:較??;大氣壓?!军c評】掌握壓強大小的影響因素,利用控制變量法解釋生活中有關(guān)增大和減小壓強的問題;用吸管吸飲料利用了壓強、大氣壓的作用等知識點,表達了物理和生活的親密關(guān)系。13.〔4分〕1644年,意大利科學(xué)家托里拆利最早測出來大氣壓的值。如圖,在兩球之間氣體流速較周邊的氣體流速要快,這兩個球互相靠近〔選填“互相分開〞或“互相靠近〞〕?!痉治觥俊?〕托里拆利實驗是首次測出大氣壓強值的著名實驗;〔2〕流體流速越大壓強越小。分析兩球中間和球片外側(cè)的空氣流速,分析兩球中間和外側(cè)的壓強。【解答】解:托里拆利實驗第一次測出了大氣壓值;吹氣使兩球中間空氣的流速變大,兩球中間空氣的壓強變小,球外側(cè)壓強不變,所以兩球中間的壓強小于球片外側(cè)壓強,兩球向中間靠攏。故答案為:托里拆利;互相靠近。【點評】此題考察了生活中的現(xiàn)象包含的物理知識,注重了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絡(luò),學(xué)習(xí)中要注意學(xué)以致用。14.〔2分〕如下圖,將邊長為10cm的正方體木塊放入裝有某種液體的圓柱形容器中,木塊靜止時,有1/4的體積露出液面,此時液面比放入木塊前升高2cm,容器底部受到的壓強變化了160Pa〔取g=10N/kg〕,那么液體的密度是0.8×103kg/m3,木塊受到的浮力是6N,假設(shè)使木塊完全浸沒需要加2N向下的壓力?!痉治觥俊?〕壓強變化了160Pa,根據(jù)公式p=ρgh即可求出液體的密度;〔2〕求出木塊的體積,根據(jù)G=mg=ρgV求出木塊的重力,根據(jù)漂浮條件即可求出浮力;〔3〕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浸沒時所受的浮力,然后利用F=F浮﹣G求出壓力?!窘獯稹拷猓骸?〕根據(jù)公式p=ρgh可得液體密度:ρ液===0.8×103kg/m3;〔2〕木塊靜止時有的體積露出液面,那么V排==,根據(jù)漂浮條件可得:F浮=G木,即ρ液gV排=ρ木gV木,所以ρ木===0.6g/cm3;木塊的體積=〔10cm〕3=1000cm3=1×10﹣3m3,木塊的重力G木=m木g=ρ木gV木=0.6×103kg/m3×10N/kg×1×10﹣3m3=6N;〔3〕木塊完全浸沒浮力F浮′=ρ液gV木=0.8×103kg/m3×10N/kg×1×10﹣3m3=8N,那么壓力F=F浮′﹣G木=8N﹣6N=2N。故答案為:0.8×103;6;2?!军c評】此題考察壓強,密度,浮力的計算是綜合題。15.〔2分〕液壓千斤頂大活塞的面積是小活塞面積的500倍,那么,在小活塞上放一只2kg的兔子,大活塞上便可頂起一頭1000kg的大象?!痉治觥坑深}意可知,大小活塞的面積之比和大象的質(zhì)量,程度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據(jù)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閉液體上的壓強,可以大小不變地由液體向各個方向傳遞〕和p=、G=mg得出等式即可求出兔子的質(zhì)量?!窘獯稹拷猓河膳了箍ㄔ砜芍?,加在密閉液體上的壓強,可以大小不變地由液體向各個方向傳遞,即p大=p小,因程度面上物體的壓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即F=G=mg,所以,由p=可得:=,即:=,那么兔子的質(zhì)量:m兔子=×m大象=×1000kg=2kg。故答案為:2?!军c評】此題考察了學(xué)生對壓強公式、帕斯卡原理的掌握和運用,可以借助“小面積小力、大面積大力〞記憶,防止因顛倒出錯!16.〔2分〕暑假小芳和爸爸自駕去各地旅行。一路上,小芳利用氣壓計測得不同高度的大氣壓數(shù)值〔將海平面的高度記為零〕,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該地區(qū)在海拔高度500m以下,大氣壓強p隨高度h變化的關(guān)系是:p=105Pa﹣h×10Pa/m。到了西藏后,海拔上升到了4000米左右。為了行車的平安和舒適,爸爸把車胎的氣放掉了些,請分析這樣做的原因是海拔升高,外界大氣壓減小,易爆胎。h/m0100200300400500p/pa1×1050.99×1050.98×1050.97×1050.96×1050.95×105【分析】〔1〕結(jié)合表格中的海撥高度與大氣壓的關(guān)系進展分析解答;〔2〕大氣壓與高度的關(guān)系是: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據(jù)此分析?!窘獯稹拷猓河杀砀駭?shù)據(jù)可知,當(dāng)海拔高度越高,大氣壓值越小,高度每升高100m,大氣壓減小0.01×105Pa,即高度每升高1m,大氣壓減小10Pa,所以大氣壓強p隨高度h變化的關(guān)系式是:p=p=105Pa﹣h×10Pa/m。由于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西藏海拔高,高原氣壓低,小于原來車胎內(nèi)的氣壓,車胎內(nèi)的氣體要膨脹,體積增大,有可能爆胎,所以到了西藏高原后,車胎的氣要放掉些的原因是:海拔升高,外界大氣壓減小,易爆胎。故答案為:p=p=105Pa﹣h×10Pa/m;海拔升高,外界大氣壓減小,易爆胎?!军c評】此題考察大氣壓與高度的關(guān)系,對于此類信息給予題目要結(jié)合題目中的數(shù)據(jù)進展分析求解,不可亂猜,對學(xué)生分析歸納才能要求較高,具有一定的難度。17.〔6分〕如圖,小球懸掛在彈簧下端處于靜止,請畫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圖?!痉治觥啃∏蛱幱谄胶鉅顟B(tài),一定受力平衡,受到重力和彈簧的拉力,重力的作用點在重心上,方向豎直向下,拉力的作用點在重心上,方向豎直向上?!窘獯稹拷猓盒∏蚴苤亓屠?,重力豎直向下畫,標(biāo)上符號G,拉力豎直向上畫,作用點在彈簧與小球的接觸點,標(biāo)出符號F,注意兩個力長度相等,如圖:【點評】平衡狀態(tài)的物體,一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作出力的示意圖,要用一條帶箭頭的線段表示力,線段的長度表示力的大小,箭頭表示力的方向,起點或終點表示力的作用點。18.〔6分〕小明通過實驗探究物體受力情況與運動狀態(tài)之間的關(guān)系,他在彈簧測力計下懸掛一個3N的鉤碼,鉤碼的運動狀態(tài)與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記錄如下表所示:實驗次數(shù)鉤碼的運動狀態(tài)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N〕〔1〕靜止3.0〔2〕靜止3.0〔3〕加速向上運動4.5〔4〕加速向下運動2.3〔5〕減速向上運動2.4〔6〕減速向下運動3.8根據(jù)上表的信息,完成下面的問題:當(dāng)小明在體重計上靜止時,體重計的示數(shù)為550N,當(dāng)小明從站立到迅速蹲下的過程中,可看作先加速向下運動,然后減速向下運動,最后靜止,據(jù)前面的結(jié)論可知體重計的示數(shù)變化為CA.一直小于550N最后等于550NB.一直大于550N最后等于550NC.先小于550N,后大于550N,最后等于550ND.先大于550N,后小于550N,最后等于550N?!痉治觥俊?〕分析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得出物體處于平衡、加速向下運動、減速向上運動時物體對彈簧秤的拉力與自身重力的關(guān)系;〔2〕根據(jù)小明的運動狀態(tài),結(jié)合〔1〕中分析得出的結(jié)論進展分析答題。【解答】解:〔1〕由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①物體靜止時,它對懸掛物的物體的拉力或?qū)χС治锏膲毫Φ扔谧陨碇亓?,合力為零;②物體加速向下運動時,它對懸掛物的拉力或?qū)χС治锏膲毫π∮谧陨淼闹亓Γ狭Ψ较蛳蛳拢虎畚矬w減速向下運動時,它對懸掛物的拉力或?qū)χС治锏膲毫Υ笥谧陨淼闹亓?,合力方向向上?!?〕當(dāng)小明從站立到迅速蹲下的過程中,分為三個階段;①加速向下運動,由②的結(jié)論知:小明受到的合力F方向向下,那么體重計的支持力〔即示數(shù)〕:F示=G﹣F<G=550N;②減速向下運動,由③的結(jié)論知:小明受到的合力F方向向上,體重計的支持力,即F示=G+F>G=550N;③靜止,此時小明受平衡力的作用,合力為0,體重計的支持力,即F示=G=550N;綜上可知,整個過程體重計的示數(shù),先減小、后增大,最后等于550N,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军c評】此題主要考察學(xué)生由表格數(shù)據(jù)總結(jié)實驗結(jié)論的才能,并且根據(jù)實驗結(jié)論解決實際問題。此題涉及到了非平衡力,此知識點對初中生來說是個難點,因此此題屬于難題。三.實驗探究題〔共3小題,總分值26分〕19.〔12分〕在“觀察從斜面滑下的小車在程度面上的運動〞活動中,小車在一樣斜面頂端由靜止釋放,沿斜面下滑到達底端在毛巾、棉布和木板上向前運動一段間隔,分別停在如下圖位置。〔1〕小車在一樣斜面頂端由靜止釋放,是為了使小車到達程度面時的速度一樣?!?〕小車所受阻力越小,運動間隔越遠。假如運動的物體在不受任何阻力的理想情況下,它將保持原來的速度一直運動下去。300多年前,伽利略曾采用類似的方法得出一樣的推論?!?〕實驗中,小車在棉布、木板外表抑制阻力做功的功率分別是P1、P2,那么P1>P2.〔填“>〞、“=〞或“<“〕【分析】〔1〕在進展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時,我們主要研究的是摩擦阻力對小車運動情況的影響,因此,需控制小車在程度面的速度相等,這樣才能得出其不同摩擦阻力下,對小車運動狀態(tài)的影響。再根據(jù)不同外表的摩擦大小,可判斷小車前進間隔的遠近;〔2〕分析實驗現(xiàn)象可知,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其前進的間隔會越遠,據(jù)此進一步做出極端假設(shè),即小車不受外力時,會永遠運動下去。這一實驗是牛頓第一定律得出的根底,再在此根底上進展科學(xué)推理才最終得出了這一著名的定律?!?〕從小車的動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大小等于抑制阻力做的功分析,在木板面積阻力小,滑行間隔遠,時間長,根據(jù)P=分析功率的大小。【解答】解:〔1〕實驗中,每次都讓小車從同一個斜面的一樣位置由靜止開場滑下,是為了使小車到達斜面底端時具有一樣的速度,這是控制變量法的要求?!?〕由實驗現(xiàn)象可知,圖中小車在不同材料外表滑行時,程度面粗糙程度越小,小車受到的阻力越小,小車運動的越遠。在此實驗的根底上進展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運動物體不受任何阻力的理想情況下,它將保持勻速直線運動?!?〕因小車到達程度面時初速度一樣,小車的動能一樣,最終速度為0,小車的動能全部轉(zhuǎn)化為內(nèi)能,大小等于抑制阻力做的功,故小車在棉布、木板外表上抑制阻力做功相等,即W1=W2;但在木板外表滑行時間長,根據(jù)P=知木板外表功率小,木板外表功率大,即那么P1>P2。故答案為:〔1〕速度;〔2〕不受任何阻力;〔3〕>?!军c評】此題主要考察了牛頓第一定律的實驗過程和推理過程,這一實驗結(jié)果的得出方式是我們應(yīng)該特別注意的,同時,實驗中還用到了控制變量的方法,也是我們應(yīng)該重點學(xué)習(xí)的。20.〔6分〕為了探究“影響液體內(nèi)部壓強大小的因素〞,甲乙兩個實驗小組分別采用如圖1所示裝置進展實驗,其中甲裝置U形管內(nèi)裝有已染色的水,密度取1.0×103kg/m3,實驗裝置經(jīng)測試均可以正常使用。請答復(fù)以下問題:〔1〕關(guān)于兩組實驗裝置以下描繪正確的選項是BA.實驗過程中,甲乙都是通過觀察橡皮膜的形變來反映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大小B.甲乙裝置都不是連通器〔2〕如圖2是甲小組的實驗過程:比較a、b兩圖可知,液體內(nèi)部壓強與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攔河大壩做成上窄下寬的形狀,其原因可以用比照bc兩圖所得出的結(jié)論進展說明;在圖b中保持探頭的位置不變,改變探頭的方向,U形管兩液面的高度差將不變〔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小組成員將U形管的左端通過橡皮管與玻璃管側(cè)壁管口相連通,當(dāng)向玻璃管中吹氣時,如圖d所示,U形管內(nèi)液面較高的是a〔選填“a〞或“b〞〕側(cè)?!?〕假設(shè)在圖b中U形管左右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h=5cm,那么橡皮管內(nèi)氣體的壓強與大氣壓強之差約為500Pa?!?〕乙組成員完成探究實驗以后,對裝置進展了一些改裝,如圖3所示,然后向裝置左右兩側(cè)倒入一樣質(zhì)量的水〔圖中橡皮膜不代表真實形狀〕,待液面穩(wěn)定后,橡皮膜將向左〔選填“左〞或“右〞〕邊發(fā)生形變?!痉治觥俊?〕上端開口,下部連同的容器是連通器;〔2〕掌握液體壓強的特點,液體壓強與液體的密度和深度有關(guān),在探究過程中,要注意控制變量法的應(yīng)用;在同一深度,液體內(nèi)部向各個方向的壓強都相等;根據(jù)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氣體在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壓強大。〔3〕根據(jù)p=ρgh求出液體產(chǎn)生的壓強即為橡皮管內(nèi)氣體的壓強與大氣壓之差;〔4〕對于同種液體,液體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大?!窘獯稹拷猓骸?〕據(jù)圖可知,甲圖是通過看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來判斷液體壓強的大小的;而乙圖是通過觀察橡皮膜的凹陷程度來判斷兩側(cè)液體壓強大小的;據(jù)連通器的特點可知,甲裝置的下部連同,但左側(cè)的上端沒有開口,故不是連通器;乙裝置中,隔板兩側(cè)的液體上端開口,下端不連同,所以都不是連通器;應(yīng)選B?!?〕ab兩圖,同一液體,橡皮膜在液體中的深度一樣,U形管兩邊液面的高度差不同,且液體密度越大,高度差越大,即壓強越大,可得在同深度,液體的密度越大,液體的壓強越大;攔河壩做成上窄下寬,是因為液體的壓強隨著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壩底部受到的壓強較大,比較bc兩圖可知,液體的密度一樣,深度越大,U型管左右液面差越大,壓強越大;在圖b中保持探頭的位置不變,改變探頭的方向,探頭所受的液體壓強不變,即U形管兩液面的高度差將不變;在d圖中,從左側(cè)管口沿程度方向用力吹氣時,左管上端的空氣流速快、壓強小,右管上端空氣流速小、壓強大;由于大氣壓強的作用,液體從右側(cè)壓入左側(cè)一部分,所以左〔a〕側(cè)液面將升高?!?〕橡皮管內(nèi)氣體的壓強與大氣壓之差:p=ρgh=1×103kg/m3×10N/kg×0.05m=500Pa;〔4〕據(jù)圖可知,向裝置左右兩側(cè)倒入一樣質(zhì)量的水,由于左側(cè)的橫截面積大,所以深度小;而右側(cè)的橫截面積大,所以深度大,故右側(cè)的壓強大于左側(cè)的壓強,故橡皮膜向左發(fā)生形變。故答案為:〔1〕B;〔2〕密度;bc;不變;a;〔3〕500;〔4〕左;【點評】此題主要考察的是學(xué)生對液體壓強的影響因素實驗的理解和掌握,注意控制變量法和轉(zhuǎn)換法的運用。21.〔8分〕某中學(xué)兩支物理小組的同學(xué),在實驗室中驗證阿基米德原理〔1〕方案一,小剛用石塊按如圖甲實驗步驟依次進展實驗。由甲圖可知,石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0.5N,排開水的重力G排=0.4N,發(fā)現(xiàn)F浮≠G排,造成這種結(jié)果的原因不可能是A。A、整個實驗過程中,彈簧測力計都沒有校零B、最初溢水杯中的水未裝至溢水口C、步驟C中,石塊浸沒后,碰觸到溢水杯底部〔2〕方案二,如圖乙,小明將裝滿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臺C上,用升降臺來調(diào)節(jié)溢水杯的高度。當(dāng)小明逐漸調(diào)高升降臺,發(fā)現(xiàn)隨著重物浸入水中的體積越來越大,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減小〔選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且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變化量等于〔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示數(shù)變化量,從而證明了F浮=G排。〔3〕為了屢次實驗得到普遍規(guī)律,方案二〔選填“一〞或“二〞〕的操作更加簡便。然后小明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測量某實心金屬塊的密度,實驗步驟如下:①讓小空筒漂浮在盛滿水的溢水杯中,如圖甲;②將金屬塊浸沒在水中,測得溢出水的體積為18mL,如圖乙;③將燒杯中18mL水倒掉,從水中取出金屬塊,如圖丙;④將金屬塊放入小空筒,小空筒仍漂浮在水面,測得此時溢出水的體積為36mL,如圖丁。請答復(fù)以下問題:①被測金屬塊的密度是3×103kg/m3。②在實驗步驟③和④中,將沾有水的金屬塊放入小空筒,測出的金屬塊密度將不變〔選填“偏大〞、“不變〞或“偏小〞〕。【分析】〔1〕方案一〔1〕根據(jù)稱重法測出小石塊受到的浮力;排開水的重力等于排開的水和小桶的重力之和減掉空桶的重力;逐一分析每個選項,確定不符合條件的選項;〔2〕方案二: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知,重物浸入水中的體積越來越大時受到的浮力變大,根據(jù)稱重法可知彈簧測力計A示數(shù)的變化;此時重物排開水的體積變大即溢出水的體積變大,據(jù)此可知彈簧測力計B示數(shù)的變化;再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判斷彈簧秤A的示數(shù)變化量和彈簧秤B的示數(shù)變化量之間的關(guān)系;〔3〕比較兩個方案確定哪個操作更簡便;①根據(jù)圖甲和圖乙求出金屬塊排開水的體積,即金屬塊的體積;根據(jù)圖丙和圖丁求出金屬塊受到的浮力,再利用物體漂浮條件可得金屬塊的重力,然后利用G=mg求出其質(zhì)量,最后根據(jù)ρ=計算金屬塊的密度;②通過分析金屬塊的體積在測量過程中的變化,根據(jù)ρ=分析在實驗步驟③和④中,將沾有水的金屬塊放入小空筒,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窘獯稹拷猓骸惨弧撤桨敢唬骸?〕根據(jù)F浮=G﹣F可知,石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F1﹣F3=2N﹣1.5N=0.5N;排開水的中力G排=F4﹣F2=1.9N﹣1.5N=0.4N;F?。綠排,A、假設(shè)彈簧測力計都沒有校零,那么四次測量結(jié)果都應(yīng)加上測量前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那么所得浮力與排開水的重力大小應(yīng)不變,故A不可能;B、假設(shè)最初溢水杯中的水未裝至溢水口,那么石塊排開水的只有一部分溢出到桶中,排開水的重力G排減小,B有可能;C、步驟C中,石塊浸沒后,碰觸到溢水杯底部,那么導(dǎo)致F4減小,那么G排=F4﹣F2減小,C有可能;故不能的是A;〔二〕方案二:〔1〕重物浸入水中的體積越來越大時,排開液體的體積變大,根據(jù)F浮=ρ液gV排可知,重物受到的浮力變大,因為F浮=G﹣F示,所以彈簧測力計A的示數(shù)F示=G﹣F浮變??;又因為重物浸入水中的體積越來越大時,溢出水的體積變大、溢出水的質(zhì)量變大、溢出水受到的重力變大,所以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shù)變大;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和排開液體的重力相等,所以彈簧測力計A示數(shù)的變化量和彈簧測力計B的示數(shù)變化量相等;〔3〕由上可知,方案二的操作可較方便的完成屢次實驗,使結(jié)論有普遍性。①在圖甲中,小空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重力:G桶=F浮1﹣﹣﹣﹣①;由圖乙可知,金屬塊的體積V金屬塊=18mL,在圖丁中,小空桶和金屬塊處于漂浮狀態(tài),此時小空桶和金屬塊的總重等于受到的浮力:G總=G桶+G金屬塊=F浮2﹣﹣﹣﹣﹣②,②﹣①得:G金屬塊=F浮2﹣F浮1,圖丁中增加的排開水的體積:V′=18mL+36mL=54mL,由阿基米德原理:G金屬塊=m金屬塊g=F浮2﹣F浮1=ρ水gV排,故m金屬排=ρ水V排,故金屬塊的密度:ρ金屬塊==ρ水=×1.0×103kg/m3=3×103kg/m3,②在實驗步驟③和④中測得的金屬塊的體積一定,在實驗步驟③和④中,將沾有水的金屬塊放入小空筒,相當(dāng)于減少了小空桶排開水的重力,增加了小空桶和金屬塊排開水的重力,而且其減少量等于增加量,故金屬塊排開水的體積不變,所受浮力不變,那么其重力、質(zhì)量不變,所以根據(jù)ρ=可知,測出的金屬塊密度不變。故答案為:〔1〕0.5;0.4;A;〔2〕減?。坏扔?;〔3〕二;①3×103;②等于?!军c評】此題驗證阿基米德原理,考察操作過程及誤差的分析和對實驗方案評估和改進,同時也考察了有關(guān)物體密度的計算、力的平衡、阿基米德原理等,根據(jù)條件確定金屬塊的體積和質(zhì)量是解決此題的關(guān)鍵。綜合性強,難度大,為壓軸題。四.計算題〔共3小題,總分值16分〕22.〔6分〕如下圖,物體B重5N?!?〕假如用F=20N的力程度向右推它,固定在豎直墻上,那么物體B所受的摩擦力f是多大?〔2〕假如程度推力F減小到15N,物體剛好向下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物體所受的摩擦力f大小為多大?〔3〕假設(shè)將程度向右的推力F減小到9N,物體豎直方向受到的合力F合為2N,那么此時的滑動摩擦力為多大?【分析】物體無論是做勻速直線運動還是靜止都處于平衡狀態(tài),故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出摩擦力;當(dāng)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時,那么受到了非平衡力的作用,據(jù)此分析摩擦力的大小?!窘獯稹拷猓骸?〕用F=20N的力程度向右推物體,物體靜止時,豎直方向受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二力應(yīng)為平衡力,即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5N;〔2〕當(dāng)程度推力F減小到15N,物體沿豎直面勻速下滑時,豎直方向受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二力應(yīng)大小相等,故摩擦力大小仍為5N;〔3〕假設(shè)將程度向右的推力F減小到9N,物體沿豎直面加速下滑,豎直方向受重力和向上的摩擦力的合力為2N,故摩擦力大小為5N﹣2N=3N。答:〔1〕用F=20N的力程度向右推物體固定在豎直墻上,物體B所受的摩擦力f為5N;〔2〕當(dāng)程度推力F減小到15N,物體剛好向下做勻速直線運動,此時物體所受的摩擦力f為5N;〔3〕將程度向右的推力F減小到9N,物體豎直方向受到的合力F合為2N,那么此時的滑動摩擦力為3N?!军c評】許多學(xué)生在做此題時由于受到壓力F的干擾而出現(xiàn)錯誤,在理解二力平衡時應(yīng)注意只有在同一條直線上的兩個力才有可能是平衡力。23.〔4分〕如下圖,有一圓柱體金屬塊A重20N,底面積為2.5×10﹣3㎡,高為0.1m,放在程度桌面上,〔g=10m/s2〕求:〔1〕金屬塊對桌面的壓強;〔2〕金屬塊的密度;〔3〕假設(shè)用細繩系住金屬塊,讓其浸沒在容器B的水中,那么金屬塊受到細繩的拉力為多大?【分析】1、金屬塊重力就等于壓力,還知金屬塊底面積可求壓強,2、知道金屬塊底面積和金屬塊高度可求體積。知道金屬塊重力可求質(zhì)量,質(zhì)量除以體積就是密度,3、根據(jù)力的合成拉力等于重力減浮力,浮力就等于ρgV?!窘獯稹拷猓骸?〕金屬塊放在程度桌面上,所以對桌面的壓力F=G=20N。對桌面的壓強=。答:金屬塊對桌面的壓強8×103Pa?!?〕金屬塊的體積V=Sh=2.5×10﹣3m2×0.1m=2.5×10﹣4m3。金屬塊的密度ρ===Kg/m3=8×103Kg/m3。答:金屬塊的密度8×103Kg/m3。〔3〕金屬塊浸沒在水中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10×2.5×10﹣4N=2.5N。細繩受到的拉力F=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