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福建省寧德市成考專升本文科綜合自考真題(含答案)_第1頁
2023年福建省寧德市成考專升本文科綜合自考真題(含答案)_第2頁
2023年福建省寧德市成考專升本文科綜合自考真題(含答案)_第3頁
2023年福建省寧德市成考專升本文科綜合自考真題(含答案)_第4頁
2023年福建省寧德市成考專升本文科綜合自考真題(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福建省寧德市成考專升本文科綜合自考真題(含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20題)1.下列各項中,屬于《資政新篇》內容的有、()

①興辦近代工礦、交通企業(yè)②開辦銀行、設立郵局、報館③召開國會,制定憲法大綱④獎勵私人發(fā)明A.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既是海港又是河港的城市是()

A.青島、寧波B.上海、廣州C.大連、天津D.武漢、哈爾濱

3.列強以“馬神甫事件”和“亞羅號事件”為借口發(fā)動的侵華戰(zhàn)爭是

A.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C.甲午戰(zhàn)爭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4.1894年9月黃海海戰(zhàn)中,清朝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受傷,代為指揮作戰(zhàn)的是()

A.鄧世昌B.林永升C.劉步蟾D.徐邦道

5.下列鐵路線,跨越長江的有()

A.京廣線、京九線B.隴海線、寶成線C.京滬線、京哈線D.京哈線、焦柳線

6.根據(jù)考古發(fā)掘,最早出現(xiàn)貧富分化和私有財產是在下列哪個文化遺址()

A.半坡氏族遺址B.河姆渡氏族遺址C.山頂洞人遺址D.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遺址

7.下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A.A.美國工業(yè)向西部、南部擴展

B.德國工業(yè)自南部向北部擴展

C.俄羅斯工業(yè)向東部擴展

D.日本工業(yè)向南北兩端擴展

8.我國稀土礦儲量居世界首位,主要礦區(qū)在()

A.金昌B.白銀C.白云鄂博D.霍林河

9.

8

1894年孫中山創(chuàng)建興中會的地點是

A.上海B.香港C.檀香山D.東京

10.

51

有關世界工業(yè)布局變化的敘述,正確的是()

11.圖5示意2011年中國無動力帆船編隊環(huán)球航海路線和航向。讀圖5,完成30-32題。帆船編隊經過的大洋依次是()A.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C.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D.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

12.海洋表層洋流的動力主要來自()

A.地轉偏向力B.海水密度差異C.巖漿活動D.大氣運動和行星風系

13.24.北京地區(qū)正午時,旗桿影子最長的時間是()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14.太平天國初步建立政權是在()A.金田B.永安C.天京D.安慶

15.19世紀中期,俄國畫家列賓創(chuàng)作的《伏爾加河上的纖夫》和法國畫家米勒創(chuàng)作的《播種者》《拾穗者》,表現(xiàn)了勞動人民的感情和生活。這些作品的風格屬于()

A.現(xiàn)實主義B.古典主義C.現(xiàn)代主義D.浪漫主義

16.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起始的地點是()

A.武漢B.廣州C.上海D.南京

17.新航路開辟的最根本原因是()

A.歐洲商品經濟的發(fā)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B.《馬可波羅行紀》的流傳C.歐洲商業(yè)危機的出現(xiàn)D.地圓說和羅盤針的應用

18.中國近代史開端的標志是()

A.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B.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C.甲午中日戰(zhàn)爭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19.1115年建立金政權的女真族首領是()

A.元昊B.松贊干布C.完顏阿骨打D.努爾哈赤

20.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文件是()

A.《德黑蘭宣言》B.《大西洋憲章》C.《雅爾塔決議》D.《波茨坦公告》二、簡答題(2題)21.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北京四季分明,秋色尤佳(圖9)。金秋時節(jié),銀杏葉黃,黃櫨染紅,令人感懷。因為華北春秋多大風,公園和景區(qū)在入秋后都要及時清掃林下落葉和荒草。這也讓一些游客覺得遺憾。(1)簡述北京的氣候特點。(6分)(2)指出北京森林景觀的季節(jié)差異,并說明原因。(6分)(3)有人建議園林管理部門在入秋后合理保留落葉和荒草。你是否贊成,請表明態(tài)度,并說明理由。(6分)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依據(jù)中國社會的現(xiàn)狀,宜有一個勢力集中的黨為國民革命運動之大本營,中國現(xiàn)有的黨,只有國民黨比較是一個國民革命的黨……工人階級尚未強大起來,自然不能發(fā)生一個強大的共產黨——一個群眾的黨,以應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產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議決中國共產黨須與中國國民黨合作。——中共三大《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第一次國共合作得以實現(xiàn)的原因。三、圖表題(2題)23.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此島以東是()半球,以西是()半球。(2)此島地處()板塊和()板塊的交界處,此處的板塊邊界類型是()邊界。(3)此島以西隔丹麥海峽與()洲相望;附近有()洋流和()洋流經過。(4)此島()資源豐富,首都因此被稱為“無煙城市”。24.讀沿40°N亞歐大陸的1月和7月氣溫變化曲線圖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地降水量比B地少的原因是什么?(2)圖中各地氣溫年較差最小的是()。原因是什么?(3)C地所在的半球是()(填東或西)半球。B地所在的國家是(),其發(fā)展工業(yè)有利的自然條件和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是什么?四、非選擇題(5題)25.簡述孫中山先生自1894年至1925年的主要革命活動。26.讀圖八,回答下列問題:(10分)

在生產方式相對落后、嚴重依賴本地自然資源的地區(qū),特別是貧困地區(qū),存在著“生活貧困一人口增長一環(huán)境惡化”的惡性循環(huán)現(xiàn)象。右面的模式圖(圖八)常被用作解釋這些地區(qū)的貧困原因,圖中的箭頭表示因素間的相互作用。

圖八

(1)在上述模式的三個關聯(lián)因素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是____。箭頭①反映人口增長過快,可能會帶來環(huán)境惡化,其主要表現(xiàn)是:

a過度開發(fā)自然資源,如土地、森林等: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貧困和人口增長相互制約,其中箭頭②主要表現(xiàn)為:

a貧困地區(qū)生產力水平低,對勞動力數(shù)量的需求大;

b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

2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1分)

材料一

我們的口號是:武裝保衛(wèi)平津,保衛(wèi)華北,不讓日本帝國主義占領中國寸土,為保衛(wèi)國土流最后一滴血!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本的侵略!國共兩黨親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進攻!驅逐日寇出中國!

——摘自《中國共產黨為日本進攻盧溝橋通電》(1937年7月8日)

材料二

……我們既是一個弱國,如果臨到最后關頭,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國家生存……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抵抗到底.

——摘自蔣介石《廬山談話》(1937年7月17日)

材料三

中國今日鄭重聲明,中國之領土主權,已橫受日本之侵略……中國決不放棄領土之任何部分,遏有侵略,惟有實行天賦之自衛(wèi)權以應之.—摘自《國民政府自衛(wèi)抗戰(zhàn)聲明書》(1938年8月14日)根據(jù)以上三個材料,結合1937年7月至9月的形勢,說明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是.怎樣正式建立的?

28.讀圖3—9,完成以下要求:(12分)

(1)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氣溫大致呈________趨勢,最暖的年份是在________年。

(2)造成氣溫的變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為原因。按照因果關系將下列選項的字母代號填在下圖的方框內。

A.全球海平面上升

B.海洋表層出現(xiàn)熱膨脹

C.極地冰雪融化

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沒

E.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增高

F.大量燃燒礦物化石燃料

G.全球平均氣溫上升H.大量森林被破壞和砍伐

(3)圖中各項之間的關系體現(xiàn)了地理環(huán)境的性。

(4)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我國將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是()。

A.我國的熱帶將向北移

B.山地永久積雪的下界上升

C.一月0℃等溫線將向秦嶺一淮河以南移動

D.臺灣島的面積將增大29.讀黃河流域沿某緯線的局部地區(qū)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1)A地形區(qū)名稱為_______________B地形區(qū)的地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2)黃河流經A區(qū)時,河水與河流兩側地下水的_______________(3)試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角度簡要說明B地區(qū)主要環(huán)境問題及形成原因和治理措施:①主要環(huán)境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②主要治理措施:_______________五、問答題(2題)30.讀地球繞日公轉示意圖(圖3),回答下列問題。

(1)A點的日期是______,B點的節(jié)氣(北半球)是______,C點的季節(jié)(北半球)是______,D點的日期是______

(2)當?shù)厍蛴葿運行到C的過程中,其極晝范圍由______向______逐漸擴大。

(3)當?shù)厍蛴葾運行到B的過程中,其公轉速度的變化狀況是______。

(4)當?shù)厍蛴蒁運行到A的過程中,太陽直射點由______向______逐漸移向______。31.讀沿40°N亞歐大陸的1月和7月氣溫變化曲線圖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圖(圖3),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地降水量比B地少的原因是什么?

(2)圖中各地氣溫年較差最小的是_______

。原因是什么?

(3)C地所在的半球是_______

(填東或西)半球。B地所在的國家是_______

,其發(fā)展工業(yè)有利的自然條件和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是什么?

參考答案

1.D

2.B本題考查中國的交通運輸業(yè),水運是交通運輸?shù)姆绞街?,上海位于長江人???,廣州位于珠江人海口,兩個港口即是海港,又是河港,是我國重要的水運港口。

3.B本題考查了英法發(fā)動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的相關知識點。鴉片戰(zhàn)爭后,西方列強不滿足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益。1856年,英法兩國分別以“馬神甫事件”和“亞羅號事件”為借口,發(fā)動了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

4.C

5.A【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我國重要的鐵路干線等知識點.【應試指導】我國鐵路干線隴海線、寶成線、京哈線均不跨越長江。

6.D貧富分化和私有財產的出現(xiàn)是生產力水平提高的結果,這個現(xiàn)象的產生是在父系氏族公社的后期。A、B、C項都處于母系氏族公社時期,應排除。

7.B近年來,世界主要工業(yè)國的E業(yè)分布,出現(xiàn)了由集中到分散的新趨向,四個選項中,美國、俄羅斯和日本的工業(yè)移動方向正確.

8.C

9.C

10.D

11.B從圖5可以看出,帆船編隊經過的大洋依次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12.D本題考查洋流的成因,大氣運動和行星風系(指地表各個氣壓帶之間,包括風帶在內的全球性大氣環(huán)流系統(tǒng))。

13.D

14.B該小題考查了太平天國。解析:太平天國運動是19世紀中葉中國的一場大規(guī)模反清運動。1850年來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責、馮云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在廣西金田村發(fā)動對滿清朝廷的武力對抗。1851年秋,太平軍占領廣西永安州(今蒙山縣),12月在永安城分封定制。

15.A本題考查現(xiàn)實主義畫派。現(xiàn)實主義畫派興起于19世紀的歐洲,提倡按照現(xiàn)實生活的本來面貌,真實地表現(xiàn)典型環(huán)境中的典型形象,再現(xiàn)生活。俄國畫家列賓和法國畫家米勒是現(xiàn)實主義畫派的代表,三幅作品分別展現(xiàn)了纖大、農夫、農婦的生活。

16.C本題考查“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的相關知識。1927年4月12曰,蔣介石指使全副武裝的流氓冒充工人,襲擊上海工人糾察隊,開槍打死、打傷工人并占領上??偣?。

17.A新航路開辟實際上是一場社會根本變革的外在表現(xiàn),而推動歷史上社會變革的最根本動力就是生產力的發(fā)展以及所催生的新的生產關系。因此,本題的正確選項是A、B項中一本書的流傳可能會成為引起人們對東方的興趣與熱情的因素。C項的商業(yè)危機是經濟格局變化的結果,D項屬于科技領域的新發(fā)展,它們都不能成為新航路開辟的最根本原因。

18.A【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我國近代史開端的標志?!緫囍笇А盔f片戰(zhàn)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的社會性質、社會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務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19.C【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金政權的建立者?!緫囍笇А?115年,女真部的完顏阿骨打在會寧稱皇帝,國號金。

20.D21.(1)北京是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6分)(2)春秋季節(jié)森林景觀多落葉,夏季枝繁葉茂。(2分)原因:春季氣溫回升快,晝夜溫差大,干旱多風沙;入秋后,北方冷空氣開始入侵,降溫迅速,枯枝落葉多;夏季氣溫高,降水集中,雨熱同期,利于樹木生長。(4分)(3)贊成,合理保留落葉和荒草可以作為自然景觀的一部分,供人們欣賞;而且落葉和荒草可以當作養(yǎng)料給土壤提供營養(yǎng)?;虿毁澇桑A袈淙~和荒草會給城市環(huán)衛(wèi)工作加重負擔;破壞城市景觀,易形成臟、亂、差現(xiàn)象。(言之有理即可)(6分)22.(1)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集中領導全國的工人運動,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失敗使中國共產黨認識到,必須團結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4分)(2)中共三大正式決定與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把國民黨改組為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革命同盟。(4分)(3)孫中山主持召開國民黨一大,把舊三民主義發(fā)展為新三民主義,并確立了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新三民主義成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4分)23.(1)東西(2)亞歐美洲生長(3)北美東格陵蘭寒流北大西洋暖流(4)地熱本題首先考查通過經緯網和島嶼形狀定位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考查世界地理中的一些基礎知識,如半球劃分、板塊構造學說、洋流分布等。24.(1)深居內陸,受海洋影響小。(2)CC位于大陸西岸,受海洋影響大。(3)東日本有利的自然條件:多優(yōu)良港灣。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科技發(fā)達,勞動力資源豐富。根據(jù)題設,該題考查亞歐大陸的氣溫、降水等相關知識,結合圖中所給的氣溫、降水的時空分布,分析解答相關問題。1.從圖中可以看出A地位于大陸的內部,距海遠,海洋上的濕潤氣流難以到達而使當?shù)亟邓可佟?.根據(jù)1月和7月氣溫變化曲線,可計算出各地的氣溫年較差,得出C地的氣溫年較差最小,其影響因素是C地位于大陸西岸,在40°N地區(qū)受盛行西風的影響,由于海洋的調節(jié)作用,氣溫年較差小。3.東、西半球的劃分,20°W以東至160°E為東半球,C地在此范圍內。據(jù)經緯度可判斷B地屬于曰本,日本是亞歐大陸東岸的島國,發(fā)展經濟的優(yōu)勢是多優(yōu)良海港,技術先進,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25.(1)1894年檀香山組織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興中會。(2)1905年在東京組織成立中國同盟會,被推舉為總理,創(chuàng)辦《民報》在發(fā)刊詞上把同盟會的革命綱領闡發(fā)為“民族、民權、民生”三民主義。(3)1911年4月發(fā)動黃花崗起義。(4)1912年1月就任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tǒng)。(5)1912年3月頒布《臨時約法》。(6)1912年發(fā)動“二次革命”。(7)1915年發(fā)動“護國運動”。(8)1917年發(fā)起“護法運動”。(9)1923年領導召開國民黨一大,建立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10)1924年應馮玉祥之邀北上,1925年在北京逝世。26.(1)人口增長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產生各種環(huán)境污染(2)教育落后、計劃生育不普及或欠缺相關知識.

社會保障不完善,需要較多子女來防病養(yǎng)老人口自然增長率高,人口數(shù)量增長迅速

27.(1)七七事變二天,中共中央發(fā)表通電,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2)中共提交國共合作宣言,并派周恩來同國民黨談判.

(3)蔣介石發(fā)表廬山談話,表示準備抗戰(zhàn).

(4)8月13日日軍進攻上海,國民政府被迫實行對日作戰(zhàn).

(5)根據(jù)國共兩黨協(xié)議,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

(6)9月,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蔣介石發(fā)表了承認共產黨合法地位的談話.這樣,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建立.28.(1)上升1998

(2)

注:F、H的位置可以互換;C、B的位置可以互換

(3)整體

(4)AB

【解題指要】本題考查有關全球變暖的知識,圍繞全球變暖產生的原因及影響進行考查。要求考生在理解知識點的基礎上,對全球變暖的過程進行梳理,從而完成結構圖及相應問題。

第(1)題,通過讀圖即可得到答案。

第(2)題,考查全球變暖的原因,由于人類大量燃燒化石燃料,導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同時森林的破壞,導致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減少,進一步增加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從而使溫室效應增強,全球氣溫升高,導致冰川融化、海水膨脹,使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地區(qū)被淹沒,依據(jù)此過程,從給出的E和A兩框入手,即可繪出正確的框圖。

第(3)題,這種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間的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自然環(huán)境的整體性特點。

第(4)題,全球變暖會導致熱量帶向兩極方向移動的結果,山地因溫度上升,海拔較低的冰雪會融化,導致雪線上升,因而A、B兩項正確;臺灣島的面積會由于海平面上升部分沿海地區(qū)被淹沒而減少。

29.(1)華北平原溝壑縱橫(2)河水補給地下水黃河在此處為地上河(3)①水土流失嚴重降水少且較為集中,黃土疏松,植被缺乏②植樹種草,減少裸露地表【解析指要】本題考查黃河流域河流水文與環(huán)境變遷的關系。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由于黃土的土質疏松,夏季暴雨集中,再加上植被缺乏,水土流失嚴重。黃河下游流經華北平原,流速減慢,大量的泥沙淤積在河床中,年復一年,黃河成為高出兩岸平地的地上河。治理黃河的關鍵在于治理黃河的泥沙。而黃河的泥沙主要來自黃土高原。因此中游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黃之本。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是在黃土高原地區(qū)實行退耕還林還草,擴大植被覆蓋率,實現(xiàn)土不下坡,清水長流。30.(1)12月22日前后春分夏季9月23日前后(2)北極北極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