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戲曲課件_第1頁
古代戲曲課件_第2頁
古代戲曲課件_第3頁
古代戲曲課件_第4頁
古代戲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戲曲的起源戲曲藝術的本質因素:(1)戲劇沖突,即故事情節(jié);(2)表演因素,即舞臺性,包括演員與觀眾兩個方面;(3)代言體,用第一人稱,由演員擔任生活中的某一角色。

戲曲的兩個派系:(1)通俗的民間派系,其特點是淺易通俗,以動作表演為主,輕曲而重戲。(2)高雅的文人派系,特點是典雅華麗,以歌唱、舞蹈為主,重曲而輕戲。第二章古代戲曲的特征戲與曲:戲與曲是戲曲的兩大元素。戲,指故事情節(jié),包括人物關系、賓白、科范等;曲,指演員演唱的曲詞以及配套的舞蹈。元曲的分類:元曲按體制劃分,主要分兩類:散曲和雜劇。(1)散曲,是金元時期吸收民間曲詞和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樂曲,逐漸形成的一種新的詩歌形式。散曲包括小令、套數和帶過曲。(2)雜劇是在金院本和諸宮調的直接影響下,吸收了其他多種表演形式,綜合而成的一種比較完整的戲曲形式。元雜劇的流派:(1)以關漢卿為代表的本色派,劇作內容反映現實,語言樸素本色,以關漢卿《竇娥冤》為代表;(2)以馬致遠、王實甫為代表的文采派。多寫婚姻愛情,語言華麗,文采斐然,以王實甫《西廂記》為代表。

二、元雜劇的結構1、分“折”。折是音樂組織的單元,也是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自然段落,一折一般只唱一個套數,限用同一宮調的曲子。雜劇通常一本四折,分別是開端、發(fā)展、高潮、結局。2、題目、正名。每本末尾有兩句或四句概括中心內容的詩句,前面的一句或兩句為題目,后面的一句或兩句為正名。3、楔子,是一場戲,篇幅短小,或在開頭,或在中間,起開場或過場作用。

三、元雜劇的角色1、分類:旦,女演員;正旦,女主角。末,男演員;正末,男主角。凈,舞臺上的花臉。雜,臨時角色。2、演唱體制:一人主唱,即由主要演員(正旦或者正末)獨唱到底,其他人都只有賓白,沒有唱詞。

三、元雜劇的角色

1、分類:旦,女演員;正旦,女主角。末,男演員;正末,男主角。凈,舞臺上的花臉。雜,臨時角色。2、演唱體制:一人主唱,即由主要演員(正旦或者正末)獨唱到底,其他人都只有賓白,沒有唱詞。

第三章宋元南戲南戲的概念:是南曲戲文的簡稱,是在宋代雜劇基礎上,結合南方地方曲調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戲曲形式。因較早在南方浙江一帶流行,故稱永嘉雜劇、溫州雜劇。

“荊、劉、拜、殺”:(1)《荊釵記》歌頌了王十朋、錢玉蓮的堅貞愛情;(2)《白兔記》寫五代是漢高祖劉知遠和妻子李三娘的故事;(3)《拜月亭》寫王瑞蘭和蔣世隆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4)《殺狗記》寫孫華、孫榮的兄弟情誼。《琵琶記》主題:表彰子孝妻賢臣忠的傳統(tǒng)道德?!杜糜洝分械牟滩蜗螅海?)有濃厚的忠孝觀念;(2)表現了文人忠與孝的矛盾痛苦。

《琵琶記》的藝術成就:1、運用對比手法,將蔡家的貧困凄涼生活與牛府的豪華優(yōu)雅享受形成對比,突出了戲曲沖突,而且加強了悲劇氣氛。2、內心活動刻畫細致。3、語言接近口語,本色而生動。關漢卿的創(chuàng)作關漢卿見于載錄的雜劇共六十六種,現存十八種:《竇娥冤》、《單刀會》、《哭存孝》、《蝴蝶夢》、《調風月》、《救風塵》、《金線池》、《切膾旦》、《緋衣夢》、《謝天香》、《拜月亭》、《雙赴夢》、《玉鏡臺》、《裴度還帶》、《陳母教子》、《單鞭奪槊》、《五侯宴》、《魯齋郎》,其中個別作品是否關漢卿作,尚有爭議。另有小令57首,套曲14套。第五章王實甫《西廂記》王實甫,名德信,大都人,元代著名雜劇作家。其劇作,見于載錄的有十三種?,F存的除《西廂記》外,尚有《麗春堂》和《破窯記》?!段鲙洝肥菍懬榈拇碜?,同時也標志著這一時期雜劇創(chuàng)作的走向文采。被稱為“天下奪魁”的劇作。王實甫《西廂記》中的張生形象:(1)才華出眾。(2)對愛情執(zhí)著、專一、大膽。(3)軟弱氣餒、輕狂氣盛。

《西廂記》的矛盾沖突:表現了自由戀愛與封建禮教的矛盾。(1)崔張與老夫人的矛盾,表現了自由愛情與父母之命、門第觀念的矛盾。(2)鶯鶯與張生的矛盾,表現了自由愛情與男尊女卑的矛盾。

《西廂記》的藝術成就:1、精彩的喜劇沖突,如張生、鶯鶯、紅娘間性格差異造成的誤會沖突。2、成功的心理描寫。(1)利用景物描寫烘托人物心理;(2)通過對客觀事物的感應來描寫人物心理;(3)運用夸張、對比手法描寫心理;(4)借鑒古代文學藝術傳統(tǒng)方法刻畫人物心理。3、雅俗共賞的語言。(1)善于熔鑄古典詩詞進入曲詞;(2)能夠吸收群眾口語。4、獨特新穎的體制。打破了一本四折、一個角色獨唱到底的通例,采用了五本二十一折的宏偉結構,主要角色都有演唱。第六章其他元雜劇作家白樸(1226—?)字太素,號蘭谷;原名恒,字仁甫,祖籍澳州(今山西曲沃),后遷居真定(今河北正定)。父白華,曾任金朝樞密院判官,又是著名文士。白樸出生時,金王朝已經在南宋和蒙古的兩面夾擊下處于岌岌可危的狀態(tài),八、九年后,為蒙古所滅。白樸幼年經歷顛沛流離,母親也死于戰(zhàn)亂中。長成后,家世淪落,郁郁不歡,不復有仕進之意,幾次拒絕了官員的薦舉,漂流大江南北十五年之久。五十五歲時定居金陵。在他的詞和散曲中,常表現出故國之思、滄桑之感和身世之悲,情調凄涼低沉?!秹︻^馬上》中的李千金形象:帶有市井女性的特征:(1)渴望愛情,大膽堅決地爭取婚姻自主。(2)敢作敢當,毫不妥協(xié)地與封建勢力抗爭。

《梧桐雨》的主題:通過李、楊愛情故事,寄托故國之思、興亡之感?!段嗤┯辍返乃囆g成就:(1)善于借景抒情,以揭示人物的內心活動和精神狀態(tài)。(2)藝術構思上,把李楊愛情的悲歡離合與梧桐聯系起來,借梧桐意象蘊含的孤獨、寂寞加強抒情效果。(3)文彩豐贍,清詞麗句中不乏活潑自然。

馬致遠,以字行,名不詳,晚號東籬,大都人。年輩晚于關漢卿、白樸等人。曾任江浙行省務官。馬致遠雜劇的名氣很大,有“曲狀元”之譽,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并列“元曲四大家”。他的作品見于著錄的有十五種,今存七種.《漢宮秋》的主題:借漢元帝與王昭君的愛情,批判了昏庸無能的皇帝和百官,抒寫整個民族的屈辱苦難,概括了金、宋兩代滅亡的教訓以及命運戲弄人生的況味。鄭光祖:字德輝,平陽襄陵(今山西臨汾附近)人,生卒年不詳?!朵浌聿尽氛f他“以儒補杭州路吏,為人方直,不妄與人交”,“名香天下,聲振閨閣,伶?zhèn)愝叿Q鄭老先生”。周德清《中原音韻》把他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并列,后人稱為“元曲四大家”。劇作見于著錄的有十八種,今存八種:《倩女離魂》、《王粲登樓》、《zhòu梅香》、《周公攝政》、《三戰(zhàn)呂布》、《智勇定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