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失效分析》 課程教學大綱_第1頁
《材料失效分析》 課程教學大綱_第2頁
《材料失效分析》 課程教學大綱_第3頁
《材料失效分析》 課程教學大綱_第4頁
《材料失效分析》 課程教學大綱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材料失效分析》課程教學大綱一、課程名稱(中英文)中文名稱:材料失效分析英文名稱:FailureAnalysisofMaterials二、課程代碼及性質課程代碼:0832151課程性質:專業(yè)選修課選修課三、學時與學分總學時:24(理論學時:24學時;實踐學時:0學時)學分:1.5四、先修課程材料科學基礎、熱處理原理與工藝、材料力學性能五、授課對象六、課程教學目的(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培養(yǎng)的貢獻和作用)本課程的教學目的:1、掌握材料可靠性和失效分析的基本知識,熟悉失效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解決各類零件失效分析的能力;2、基于各類典型案例分析,結合材料斷口分析、材料力學性能、零件機械,培養(yǎng)學生運用材料科學專業(yè)基礎知識分析工程構件和功能器件失效原因的綜合能力。3、培養(yǎng)學生通過零件失效分析的學習,具備改進材料、工藝、設計的能力。表1課程目標對畢業(yè)要求的支撐關系本課程目標對畢業(yè)要求的支撐關系畢業(yè)要求能夠將數(shù)學、自然1.2掌握了用于解決材料科學與工程復雜問題科學、工程基礎和的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專業(yè)知識用于解決1.3掌握了用于解決材料科學與工程復雜問題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力學基礎知識。1本課程目標對畢業(yè)要求的支撐關系畢業(yè)要求課程目標1.5系統(tǒng)掌握了專業(yè)知識,能夠將所學知識用1、課程目標2目標32.1效結論。如:復雜的模具失效分析。2.2能夠應用物理、化學基本原理,識別、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復雜工程問題,獲得有效結論。如:物理綜合實驗。畢業(yè)要求2析能夠應用數(shù)學、自然科學和工程科學的基本原理,識別、表達、并通過文獻研究分析復雜工程問題,以獲得有效結論。2.3能夠應用力學基本原理,識別、表達、并論。如:工程力學綜合實驗。2.4結論。環(huán)節(jié)中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意課程目標3握了基本的創(chuàng)新方法,清楚創(chuàng)新方向及領域??怠踩?、文化、社會以及環(huán)境等因素。結論。果進行正確分析能力。2本課程目標對畢業(yè)要求的支撐關系畢業(yè)要求4.4了解常見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常用設備、實課程目標驗儀器及實驗方法,具備調控設備及儀器參數(shù),進行測控和維護的能力。2、課程目標3會、健康、安全、7.1了解材料科學與工程的專業(yè)特征、學科前課程目標畢業(yè)要求71,課程目理解并遵守工程職8.3在工程實踐中,理解工程師的職業(yè)性質、3本課程目標對畢業(yè)要求的支撐關系畢業(yè)要求能夠在多學科背景下的團隊中承擔個體、團隊成員以及負責人的角色。10.1差異,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10.2了解本專業(yè)領域及其相關行業(yè)的國內外能力。10.3能夠應用現(xiàn)代工具撰寫報告、設計文稿、陳述發(fā)言、清晰表達或回應指令,就復雜的專業(yè)工程問題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11.1了解材料科學工程管理和經(jīng)濟決策的基方法。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與經(jīng)濟決策方法,并能在多學科環(huán)境中應用。11.3境中加于應用。12.3能夠適應社會進步與發(fā)展,與時代同步。展的能力。七、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重點:4材料失效分析方法、各類失效形式的機理。教學難點:故障樹分析方法、各類失效模式及形成機理、結構件失效與功能器件失效的綜合原因判斷。八、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方法:(1)以課堂講授為主,闡述該課程的基本內容,保證主要教學內容的完成;(2)典型案例教學。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強調各課程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力學性路,了解各種分析手段,確定最先破壞的零件和最先破壞的部位。教學手段:(1)運用現(xiàn)代教學工具,在課堂上通過PPT講授方式,實現(xiàn)圖文并茂,形象直觀;(2)任課老師將30題的方法、思路、手段,具有趣味性和實用性。九、教學內容與學時安排(1)總體安排教學內容與學時的總體安排,如表2所示。表2基本教學內容與學時安排課堂(學習、討課外(準備、復試、1222可靠性的主要數(shù)量特征及系統(tǒng)可靠性443456433432材料斷口宏觀分析材料顯微斷口分析斷裂力學在失效分析中的應用22782424()具體內容各章節(jié)的具體內容如下:第一章概論(2h)1.1可靠性的發(fā)展概況1.2可靠性及失效分析的基本概念1.3可靠性及失效分析的重要意義1.4可靠性工程與失效分析的任務第二章可靠性的主要數(shù)量特征及其常用分布(4h)2.1可靠性的主要數(shù)量特征52.2常用壽命分布及其背景2.3系統(tǒng)的可靠性分析第三章失效分析方法(4h)3.1機械零件失效形式及失效原因3.2失效分析方法3.3故障樹分析3.4一般零件失效分析方法第四章材料斷口宏觀分析4.1失效件的選取與保護4.2斷口宏觀分析(3h)4.3宏觀斷口分析實例第五章材料顯微斷口分析5.1韌性斷口的顯微特征5.2解理斷口的顯微特征(3h)5.3疲勞失效機理及斷口的顯微特征5.4沿晶斷口的顯微特征5.5應力腐蝕斷裂的顯微特征5.6其他斷口的顯微特征第六章斷裂力學在失效分析中的應用(2h)6.1低應力脆斷及材料的韌性)6.2線彈性斷裂力學-應力場強分析與斷裂6.3斷裂韌性在結構設計和失效分析上的應用6.4斷裂力學在疲勞問題上的應用第七章材料的腐蝕失效7.1腐蝕失效基礎(2h)7.2均勻腐蝕失效7.3電偶腐蝕失效7.4晶間腐蝕失效7.5點腐蝕和縫隙腐蝕7.6應力腐蝕7.7腐蝕疲勞失效第八章典型零件失效分析實例8.1軸類零件失效(4h)8.2齒輪類零件失效68.3軸承失效分析8.4緊固件失效8.5電子產品失效分析()各章節(jié)的課后思考題(作業(yè))及討論要求第1章思考題:1.什么是失效分析?失效分析的任務是什么?2、可靠性與失效分析有何重要意義?請結合實際舉兩三個例子。第2章思考題:1、什么是可靠度與維修度?2、有100臺儀表工和到1000h時有10臺發(fā)生故障;工作到2000h時,總共有221000h與2000h的可靠度及累積失效概率的觀測值。3、.收集其設備的故障數(shù)據(jù),得到無故障連續(xù)工作的時間數(shù)據(jù)如下:30,45,654101510hMTBF估計值。4、各儀器至修復完畢的時間與件數(shù)的數(shù)據(jù)為:維修時間435161(h)修復件數(shù)(件)20105試求平均維修時間。5、已知串聯(lián)系統(tǒng)由5個部件組成,其故障均為指數(shù)分布,失效率分別為λ=11×10,λ==1.1×10,λ=1.2×10,λ=1.3×10,λ=1.4×10-4-4-4-4234-4。試求該系統(tǒng)的失效率,系統(tǒng)的MTBF及工作1000h后的可靠度?56600h,壽命標準差為100h400h的可靠度和失效率?并求保證可靠度為90%情況下工作的可靠壽命?745σ服從正態(tài)分布,均值,600bN/mm,標準差S=48N/mm,工作時,拉桿求受靜載荷.試計算:22(1)最大拉應力=450N/mm時的失效概率;(2)若要求拉桿的可靠度=099σ8是多少?max第3章思考題:71、什么是故障樹分析法,其特點是什么22、故障樹分析法有何用處?3、什么是最小割集與最小路集?4已知故障樹如圖3頂事件發(fā)生的表示式。畫出等效故障樹,計算各基本事件的結構重要度。5、一般零件失效分析的步驟是什么?6、就實驗室燈泡不亮建一故障樹。第4章思考題:1、判定主裂紋有哪些方法?2、什么是斷口三要求?3、斷口的分類有哪些?韌性斷裂與脆性斷裂斷口有何不同?4、疲勞斷口的宏觀特征是什么?5、應力腐蝕斷口有什么特征?第5章思考題:1、解理斷裂的機理和微觀特征是什么?2、韌窩的形成機理和特征是什么3、疲勞斷裂的機理與斷口的微觀特征是什么?4、應力腐蝕與腐蝕疲勞有什么不同?第6章思考題與習題1,一厚板零件,使用0.45C-Ni-Cr-Mo鋼制造。此鋼材的K與的關系見Icb下圖。制造廠無損檢測能檢驗的裂紋長度在1/討論:3.5mm以上,設計工作應力b81)工作應力800MNm時,檢測手段能否保證防止發(fā)生脆斷?2b2提高到1800MNm是否合適?2b3提高到1800MNm(10分)2bK(2c(厚板內部有與垂直的半徑為c的圓形裂紋,)Idd2、什么是損傷容限設計?3、如何應用斷裂力學估算構件的剩余壽命?第7章思考題:1、什么是電偶腐蝕?其機理是什么?如何防止?2、什么是點腐蝕與縫隙腐蝕?其機理是什么?如何防止?3、腐蝕疲勞與機械疲勞有何異同?腐蝕疲勞如何防護?4、晶間腐蝕的機理是什么?如何防止?3第8章思考題:1、電子產品失效分析的程序是什么?2、軸類零件失效的斷裂特點是什么?應力集中如何影響軸的實際使用壽命?3、齒輪類零件失效特點是什么?應力集中及表面加工質量如何影齒輪的實際使用壽命?有什么方法提高齒輪的使用壽命?討論(思考題及作業(yè))要求:1、每章節(jié)學習結束后,學生都要按上課教師的具體要求以書面的形式做一定數(shù)量的思考題,作為平時的作業(yè)成績(按約15%十、教材及參考書9教材2014年參考書:1查利布魯克斯工程材料的失效分析2、楊川,高國慶,金屬零部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