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復習專題規(guī)范練十六論語選讀版含解析_第1頁
一輪復習專題規(guī)范練十六論語選讀版含解析_第2頁
一輪復習專題規(guī)范練十六論語選讀版含解析_第3頁
一輪復習專題規(guī)范練十六論語選讀版含解析_第4頁
一輪復習專題規(guī)范練十六論語選讀版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專題規(guī)范練十六《論語》選讀_專題規(guī)范練第45頁一、(2013杭二中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題。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于溝瀆而莫之知也。”(《論語》)公孫丑問曰:關子(孟子)當路于齊,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孟子曰:或問乎曾西(曾參之子)曰: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觸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朱熹注:桓公獨任管仲四十余年,是專且久也。管仲不知王道而行霸術,故言功烈之卑也。)爾何曾比予于是?‘白:管仲,曾西之所不為也,而子為我愿之乎?”(節(jié)選自《孟子公孫丑上》)1.孔子、孟子對管仲的評價分別是什么?參考答案:孔子肯定管仲的功業(yè),贊賞他為仁者”。孟子否定管仲的功業(yè),對他很不屑。解析:第一段寫孔子的觀點是比較明確的,而第二段寫孟子的觀點則繞了點彎子,需要仔細體會。孟子喜歡用比方,當公孫丑問孟子對管仲的評價時,孟子也是用打比方來回答的。假借曾西的話批評管仲彼其專也,行乎國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結合朱熹的注釋,便可理解孟子對管仲是不認可的。2.根據(jù)以上材料,分析孔子、孟子為什么對管仲有不同的評價。參考答案:在孔子看來,管仲輔佐齊桓公用和平手段匡正天下,維護華夏統(tǒng)一,是大節(jié)大信。孟子認為,管仲輔佐齊桓公行霸術卻不知王道。解析:所謂分析,就是要從材料出發(fā)看孔、孟對管仲評價的出發(fā)點、標準??鬃邮菑膶习傩帐欠裼幸?,對整個國家是否有利的角度看問題的;而孟子則是從是實行霸道還是實行王道來說的。二、(2013杭州*II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弊釉唬壕又谔煜乱?,無適也,無莫也,義與之比?!弊釉唬亨l(xiāng)原,德之賊也?!庇凶釉唬憾Y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泵献釉唬簺_尼不為已甚者。”.孟子認為孔子不做過頭的事情”,其依據(jù)是什么?請結合上述文字簡要回答。參考答案: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與之比”,或君子沒有固定的親疏厚薄,是將義作為與人交往的依據(jù)。解析:這道題是根據(jù)一定的標準搜選相關信息。引用原文或用自己的話回答均可。.請對孔子提出的鄉(xiāng)原德之賊也”這一觀點作闡述。參考答案:孔子雖主張中庸之道,但強調義與之比”以禮節(jié)之”,反對知和而和。而鄉(xiāng)原”做事不講原則,沒有是非觀念,有違孔子的中庸之道??鬃诱J為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而鄉(xiāng)原”則是不講是非的好好先生,有悖于仁,因此孔子稱他們是德之賊”。(意思基本符合即可)解析:作闡述",就是解說,就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轉述原文的話,不需要自己作評價。要從原文找相關信息,看孔子是在什么前提下提出這個觀點的,他為什么提這個觀點,他這個觀點到底是什么意思。三、(2013學軍中學模擬)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第1~2題。TOC\o"1-5"\h\z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痹釉?“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上述材料中孔子和曾子交友觀的出發(fā)點有什么不同?參考答案:孔子側重忠告勸導,子貢側重交流輔仁。解析:他兩人的說話出發(fā)點不同,也就是對“交友”這件事理解的角度不同,雖然都是講的怎么做,但孔子講的是對朋友的責任與行事原則,曾子講的是朋友間的平等互助。.簡析孔子的交友觀及其意義。參考答案:孔子提出了交友的兩個基本原則:一是孔子認為勸善規(guī)過,是作為朋友的道義責任,義不容辭;二是如果別人不聽,也就作罷,這是對別人作為個人主體的認可和尊重。(意思基本正確即可)解析:先說這個原則,分析出這個原則的兩個方面,指出這兩個方面的理由。這個理由字面上沒有反映出來,需要考生借助相關知識進行聯(lián)想。四、(2013嘉興模擬)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第1~2題。子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見之,雖少,必作;過之,必趨。TOC\o"1-5"\h\z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敝俟?“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兩則材料中都表現(xiàn)出孔子“仁”道的什么特點?參考答案:愛人、恭敬。解析:這兩則文字,一是講行為,一是寫觀點。對“仁”的呈現(xiàn)一隱一顯。從孔子的行為中看出不管是對什么人,都懷有憐憫之心。說的那幾句話的意思強調的是對待人、做事情要認真對待,恭敬處事。.談談你對“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這種仁道精神的看法。參考答案:接見貴賓和進行重大的祭祀,都要求謹慎恭敬。這句話是說出門辦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接見貴賓和進行大祭時那樣恭敬謹慎,也就是說要敬。敬是出于愛心的,愛與敬既是仁的外在表現(xiàn),也是仁的核心內容。與人交往,我們提倡發(fā)自內心的愛與敬;管理和領導百姓,我們更提倡愛護和尊重百姓,真誠地為人民服務。解析:先要分析一下這兩句話的內涵,再結合生活現(xiàn)實從一定角度(如為人處事)談自己的看法。談看法時觀點要鮮明。五、(2013金華十校模擬)閱讀下面的《論語》選段,完成第1~2題。TOC\o"1-5"\h\z陳亢問于伯魚曰:“子亦有異聞乎?”對曰:“未也。嘗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詩》乎?’對曰:‘未也?!粚W《詩》,無以言?!幫硕鴮W《詩》。他日,又獨立,鯉趨而過庭。曰:‘學禮乎?’對曰:‘未也?!粚W禮,無以立?!幫硕鴮W禮。聞斯二者。”陳亢退而喜曰:“問一得三,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問一得三”中的“一”和“三”在文中分別指什么內容?請用自己的話陳述。參考答案:“一”指的是先生是否有對自己的兒子進行偏私的教誨?!叭敝傅氖?學《詩》對于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學《禮》對于立身的重要性,指孔子對自己的兒子無所偏愛。解析:“三”的含義很明確,即“聞《詩》,聞禮,又聞君子之遠其子也”。而“一”則需要分析。表面上問的是“子亦有異聞乎”,這便是“一”,但這句話有潛臺詞,就是老師對自己的兒子教了哪些不同的東西呢,也就是先生對自己的兒子是否有偏私。.本段文字體現(xiàn)了孔子怎樣的教育原則?(請用一個成語概括)請談談你對這一教育原則的認識。參考答案:有教無類。人的身份地位先天條件是有差別的,如貧富、貴賤、智愚、善惡、親疏之類,孔子的教育理念認為,大家都應該接受平等的、一視同仁的教育,而不應該對不同的對象有歧視或偏私。這體現(xiàn)了孔子的教育思想滲透著仁愛和中庸的思想,因為孔子的仁政是要通過教育這一手段來實現(xiàn)的。解析:這個題目理解有一點難度。要能夠從“兒子”“其他學生”的角度想到這也是“類”問題,于TOC\o"1-5"\h\z是才能想到“有教無類”,孔子對兒子對別的學生都是一視同仁的。談認識可以從各個角度談,言之成理即可。參考譯文:陳亢向伯魚問道:“你從老師那里聽到與眾不同的教誨嗎?”伯魚回答說:“沒有。他曾獨自立在堂上,我恭敬地從堂下庭中快步走過。他問我:‘學《詩》了嗎?’我回答道:‘沒有。’他便說:‘不學《詩》,無法講話。’我退下后便學起《詩》來。另有一天,他又獨自立在堂上,我恭敬地從堂下庭中快步走過。他又問:‘學禮了嗎?’我回答道:‘沒有?!阏f:‘不學禮,無法立身?!彝讼潞蟊銓W起禮來。我就聽到這兩點?!标惪和讼潞蠛芨吲d地說:“問一件事得知三件事,得知《詩》,得知禮,還得知君子對自己的兒子無所偏愛?!绷ⅲ?013金華十校模擬)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題。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痹?“然則師愈與?”子曰:“過猶不及?!弊釉?“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弊釉?“鄉(xiāng)原,德之賊也?!?孔子主張以中道行事,依據(jù)上文,中道的標準是什么?參考答案:仁義之道(仁義或人道主義和社會公正的原則)。解析:在這幾句話里,孔子強調“無適”“無莫”,其原則是“義”;他反對做“鄉(xiāng)原”,講求做“仁人”。.文中的“鄉(xiāng)原”指什么?中庸之道與其有何區(qū)別?參考答案:“鄉(xiāng)原”是指不講原則、四面討好、自私偽善的折中主義者。中庸之道以中道行事,不走極端,反對偏激行為,主張中立而不倚,但其中道是以儒家的人道主義和社會公正為原則的。在處理人際關系、對待社會問題時,中庸之道都要依據(jù)道德原則,與“鄉(xiāng)原”的無原則折中有本質的區(qū)別,孔子對其深惡痛絕,稱之為道德的破壞者。解析:“鄉(xiāng)原”的解釋存在于課本里,提醒考生要重視對課本的仔細閱讀。孔子的中庸之道不是無原則的折中主義,不是要做老好人,它是強調做人的道德原則。參考譯文:子貢問道:“顓孫師和卜商誰強一些?”孔子說:“顓孫師做得過頭,卜商做得不TOC\o"1-5"\h\z夠。”子貢說:“那么顓孫師強一些嗎?”孔子說:“過頭與不夠是一樣的。”孔子說:“君子對于天下的人,既不親近哪個,也不疏遠哪個,而是和義在一起。”孔子說:“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正確地做到喜愛人,才能正確地做到厭惡人?!笨鬃诱f:“不講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壞者?!逼?、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題?;蛟唬阂缘聢笤梗稳??”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你們聽見有話說: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只是我告訴你們:不要與惡人作對。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連外衣也要由他拿去;有人強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給他;有向你借貸,不可推辭。(《圣經馬太福音》).根據(jù)以上文字,分別概括《論語》和《圣經》在為人處事上的觀點。參考答案:《論語》: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圣經》:以德報怨。解析:從文字中看出兩書的觀點有同有異,可分別回答。.你贊同哪種觀點?請簡述理由。參考答案:贊同《論語》:用公正、率直、磊落、高尚的人格,正確面對有過失的和行為不端的人,而“以德報德”也是直道以行的表現(xiàn)。儒家強調情感要以理性為原則,注重社會性公德,不能做無原則的“鄉(xiāng)原”。這樣做了,個人會成為堅守道義的勇者;社會能實現(xiàn)公平與正義。贊同《圣經》:《圣經》反對“以怨報怨”,認為應以完全的善對待一切的人,包括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甚至是那些傷害你的人和道德上的“惡人”。這種表面的“懦弱”,其實是源自于內心博大的愛與悲憫,是一種濟世救人的宗教情懷。以TOC\o"1-5"\h\z惡報惡,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只會讓人心和世界充滿仇恨。只有那種無私的真誠的大愛,才是引人向善的方法,世界也許才會更和諧。解析:因為兩書的觀點不盡相同,所以要考生自己分析,你更同意哪個觀點?說出理由。參考譯文:《論語憲問》有人說:用恩德來報答怨恨怎么樣?”孔子說:用什么來報答恩德呢?應該是用正直來報答怨恨,用恩德來報答恩德。”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題。(1)子路問于孔子曰:“魯大夫練①而床,禮邪?”孔子曰:“吾不知也?!弊勇烦?謂子貢曰:“吾以夫子為無所不知,夫子徒有所不知。”子貢曰:“女何問哉?”子路曰:“由問魯大夫練而床禮邪?夫子曰:‘吾不知也。’”子貢曰:“吾將為女問之?!弊迂晢栐唬骸熬毝?禮邪?”孔子曰:“非禮也?!弊迂暢?謂子路曰:“女謂夫子為有所不知乎?夫子徒無所不知。女問非也。禮,居是邑不非其大夫。”(《荀子子道》)(2)《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春秋公羊傳閔公元年》)(3)齊景公問政于孔子??鬃訉υ唬骸熬?臣臣,父父,子子。”(《論語顏淵》)注:①練:父母死后十一個月舉行的祭祀,因祭祀時需披戴白色熟絹而得名。.請引用《論語》中的原句說明材料(1)中孔子回答子路“吾不知也”的原因。參考答案:非禮勿言。解析:從第一段內容看,子路和子貢兩人問的角度不一樣,故孔子回答有知有不知,子貢判斷出這是因為孔子以其自身行動踐行“非禮勿言”。.結合上面三段文字,對孔子“為尊者諱”的做法進行簡要評析。參考答案:孔子編撰《春秋》時“為尊者諱”,是對地位尊貴者的過失取隱瞞回避的態(tài)度。它和“居是邑不非其大夫”(不非議所住城邑的管轄大夫)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樣,目的都是維護君主的統(tǒng)治和長幼有序、尊卑有別的等級秩序。當然,“為尊者諱”的做法也有歷史局限性,容易強化對居高位者的盲目崇拜,用之不可不慎。解析:對這一觀點,首先要看出幾個文段中體現(xiàn)的孔子的真實思想,其次客觀地分析這種思想的利與弊,做出客觀的評價。參考譯文:(1)子路問孔子說:“魯國的大夫披戴白色熟絹為父母進行周年祭祀時睡床,合乎禮嗎?”孔子說:“我不知道?!弊勇烦鰜砗?對子貢說:“我以為先生沒有什么不知道,先生卻偏偏有不知道的?!弊迂曊f:“你問了什么呢?”子路說:“我問:‘魯國的大夫披戴白色熟絹為父母進行周年祭祀時睡床,合乎禮嗎?’先生說:‘我不知道。’”子貢說:“我將給你去問問這件事?!弊迂晢朤OC\o"1-5"\h\z孔子說:“披戴白色熟絹為父母進行周年祭祀時睡床,合乎禮嗎?”孔子說:“不合禮?!弊迂暢鰜?對子路說:“你說先生有不知道的事嗎?先生卻偏偏沒有什么不知道的。你問得不對啊。根據(jù)禮制,住在這個城邑,就不非議管轄這城邑的大夫?!?2)《春秋》這部書遵循為尊長避諱,為親人避諱,為賢德的人避諱的原則。(3)齊景公問孔子如何治理國家。孔子說:“做君主的要像君主的樣子,做臣子的要像臣子的樣子,做父親的要像父親的樣子,做兒子的要像兒子的樣子?!本?、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第1~2題。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毕才分窗l(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

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兩段文字體現(xiàn)了孔子的思想。參考答案:中和/中庸/中庸之道解析:第一段話雖然沒有說是孔子說的,但是是孔子的得意門生有若的話,是傳播孔子思想的言論。后面的話也是對孔子思想的闡述。這兩段話的核心內容是和“是中”。.請結合第二段文字,說說你對孔子這一思想的看法。參考答案:這段文字體現(xiàn)的孔子中庸思想是從人性論角度講的。所謂中節(jié)”,就是符合社會行為一般規(guī)則,能與社會人群和諧相處。純樸人性是天下之大本,和諧原則是天下之達道,中庸原則是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黃金規(guī)則,對我們當今建設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意義。解析:對孔子這一周'想的看法,要既尊重孔子原來的思想,又要結合現(xiàn)實社會分析其利弊,作出合理解說。參考譯文:有子說:禮的應用,以和諧為貴。古代君王的治國方法,先賢流傳下來的道理最可貴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禮彳T事)。無論大事小事,如果只是死板地按照和諧執(zhí)中的辦法去做有時也會行不通。這是因為為和諧而和諧,而不依照禮制來節(jié)制,也是不可行的。”心里有喜怒哀樂卻不表現(xiàn)出來,被稱作中;表現(xiàn)出來卻能夠有所節(jié)制,被稱作和。中,是穩(wěn)定天下之本;和,是為人處世之道。達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萬物也就生長了。十、閱讀下面的文字子夏問孝。子曰子游問孝。子曰1十、閱讀下面的文字子夏問孝。子曰子游問孝。子曰1.指出孔子與世人對: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另I」乎?孝”的認識的異同。參考答案:同:能贍養(yǎng),提供物質保障。異:孔子認為孝更在于敬”,和顏悅色,從內心尊敬、關愛父母。解析:第一則語錄講的是孔子所認為的孝”,最難做到的孝“,色難",有好臉色是最難做到的。至于多勞動點,供應口^穿,那是一般都能做到的。第二則講世人之孝,只有奉養(yǎng),就與一般動物沒有多少區(qū)別了。人之為人,就是能有出自內心的敬”意、舉動。2.2012年,新二十四孝”行動標準頒布,其中有支持父母的業(yè)余愛好”仔細聆聽父母的往事”陪父母拜訪他們的老朋友”等。結合孔子的孝道觀,談談你對此的看法。參考答案:符合孔子的孝道觀。列舉的新二十四孝”行動標準更關注關心父母的精神生活,表現(xiàn)出子女對父母的敬重,使父母的生活更具品質,這正是孔子所倡導的敬”的體現(xiàn)。解析:回答這道題,需要考生對現(xiàn)實社會的有些問題和最起碼的道德底線有所了解,談出自己的看法。參考譯文:子夏問什么是孝??鬃诱f:子女侍奉父母,只有和顏悅色的面色最難能可貴。父兄有事,做子弟的幫忙代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