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漢語下冊知識點大全(三)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7c1e25aef9ec0d4bb8cca00f3615bcf/27c1e25aef9ec0d4bb8cca00f3615bcf1.gif)
![古代漢語下冊知識點大全(三)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7c1e25aef9ec0d4bb8cca00f3615bcf/27c1e25aef9ec0d4bb8cca00f3615bcf2.gif)
![古代漢語下冊知識點大全(三)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7c1e25aef9ec0d4bb8cca00f3615bcf/27c1e25aef9ec0d4bb8cca00f3615bcf3.gif)
![古代漢語下冊知識點大全(三)_第4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7c1e25aef9ec0d4bb8cca00f3615bcf/27c1e25aef9ec0d4bb8cca00f3615bcf4.gif)
![古代漢語下冊知識點大全(三)_第5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27c1e25aef9ec0d4bb8cca00f3615bcf/27c1e25aef9ec0d4bb8cca00f3615bcf5.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古代漢語下冊知識點大全(三)1、古今語音的異同古今語音的異同表現(xiàn)在字音的聲、韻、調(diào)三個方面。一、聲母古今聲母的不同,我們通過雙聲就能看出來。雙聲指兩個音節(jié)的聲母相同,如果兩個音節(jié)都是零聲母,也是雙聲。如:仿佛,參差,斑駁,芬芳,猶豫但是古代的雙聲聯(lián)綿詞,有的今天讀來也不是雙聲了。如:繽紛binfen,都屬滂母。迅速xunsu,都屬心母。綱紀(jì)gangji,都屬見母。三十六字母(聲母)三十六字母(定義):古代有所謂三十六字母,字母就是聲母的代表字。這三十六個字母就是:幫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徹澄娘,精清從心邪,照穿床審禪,見溪群疑,影喻曉匣,來日。五音、七音:音韻學(xué)上按照三十六字母的發(fā)音部位的不同分為唇、舌、齒、牙、喉五類,叫做“五音”。其中唇音又可以分為重唇和輕唇,舌音又分為舌頭和舌上,齒音又分為齒頭和正齒。此外,還分出一個半舌音和一個半齒音,所以又有所謂“七音”。三十六字母表:課本表格了解幾個概念:清:發(fā)音時聲帶不顫抖的輔音。濁:發(fā)音時聲帶顫抖的輔音。全清:指不送氣聲帶不顫抖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次清:送氣而聲帶不顫抖的塞音和塞擦音。全濁:不送氣聲帶顫抖的塞音、擦音和塞擦音。次濁:送氣聲帶顫抖的鼻音、邊音和半元音。(清濁指聲帶是否顫抖,全次指送不送氣(信通伸,伸展)(7)今也那么亡。(亡通無,沒有)(8)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無通勿,不要)(9)莞閉,必須太守之節(jié)。(莞通關(guān))(10)假設(shè)己推而內(nèi)之溝中。(內(nèi)通納,進(jìn)入)(11)唐堯遜位,虞舜不臺。(臺通怡,開心,愉快)三、特殊詞語的讀音5.詩律(一)一、掌握幾個概念我國的詩歌源遠(yuǎn)流長,《詩經(jīng)》和《楚辭》是我國最早的詩集。1、古詩古詩一般指漢魏六朝的不講究平仄、對仗的詩歌。它包括五言詩、七言詩和樂府。2、近體詩近體詩指唐代正式形成的一種以講究平仄、對仗為特點的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3、古體詩唐以后仍然有按照古詩的作法寫詩的。即不講究平仄和對仗,這種詩稱為古體詩,也叫古風(fēng)。二、近體詩和古詩的不同近體詩和古詩不同的地方主要有四點:(1)句數(shù)固定(2)押韻嚴(yán)格(3)講究平仄(4)要求對仗三、近體詩的特點(一)句數(shù)固定近體詩的句數(shù)是固定的,根據(jù)句數(shù),可以把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律詩(八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個字的叫七律(2)絕句(四句)每句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每句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3)長律或排律(超過八句,一般是五言詩)(二)押韻嚴(yán)格近體詩除有的詩首句入韻外,都是隔句相押(2、4、6、8句),其押韻嚴(yán)格,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1、一般只押平聲韻。(平水韻即106韻中的平聲韻,2、4、6、8句最后一個字必須為平聲。)2、不能出韻。就是說,韻腳(押韻的字)必須只能用同一個韻中的字,不能用鄰韻的字。平水韻(106韻)的由來:上古三十韻部基本上適用于先秦兩漢的詩歌散文。魏晉以后,語音的變化越來越大,詩人用韻也有不同。后來出現(xiàn)了許多供詩人選字押韻而編寫的韻書。隋朝陸法言《切韻》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為193韻,北宋陳彭年的《廣韻》分為206韻,南宋江北平水劉淵著《壬子新刊禮部韻略》把同用的韻合并起來,成107韻,金人王文郁著《平水新刊韻略》又歸并為106韻,這106韻就是常說的平水韻。平水韻(106韻)的韻目:平水韻包括平聲三十韻,上聲二十九韻,去聲三十韻,入聲十七韻。其韻目如下表:(三)講究平仄近體詩最本質(zhì)的特點就是講究平仄。平就是四聲中的平聲,包括陰平和陽平。仄指非平聲,包括上、去、入三聲。我們主要講律詩的平仄。律詩的平仄可以根據(jù)“粘”和“對”的原那么來掌握。大家知道,律詩八句可以分為四聯(lián):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每一聯(lián)由兩句組成,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對句”。所謂“對”指的是同一聯(lián)中,出句和對句的平仄應(yīng)該相反。所謂“粘”,指的是上一聯(lián)對句和下一聯(lián)出句的第二個字的平仄必須相同。還要注意:律詩的第3、5、7各句最后一字應(yīng)為仄聲,第2、4、6、8各句最后一字應(yīng)為平聲,第一句最后一字可平可仄。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的平仄格律五言律詩的平仄,主要有四種基本句式:(1)仄仄平平仄(2)平平仄仄平(3)平平平仄仄(4)仄仄仄平平這四種基本句式的交錯,就構(gòu)成四種不同格式的律詩。七言的平仄就是在五言的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1、五言仄起仄收式(七言平起仄收式)五言仄起仄收式:(第一句以仄開頭以仄收尾,即以仄仄平平仄開頭,然后按照對和粘的原那么寫出后面幾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對)O平平平仄仄(粘),仄仄仄平平(對)O仄仄平平仄(粘),平平仄仄平(對)。平平平仄仄(粘),仄仄仄平平(對)。七言平起仄收式:(先寫出五言的仄起仄收式,然后在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2、五言平起仄收式(七言仄起仄收式)五言平起仄收式:(第一句以平開頭以仄收尾,即以平平平仄仄開頭,然后按照對和粘的原那么寫出后面幾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仄收式:(先寫出五言的平起仄收式,然后在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3、五言仄起平收式(七言平起平收式)五言仄起平收式:(第一句以仄開頭以平收尾,即以仄仄仄平平開頭,然后按照對和粘的原那么寫出后面幾句,要注意2、4、6、8句最后一字必須為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錯,2、4、6、8押平聲韻)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式:(先寫出五言的仄起平收式,然后在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4、五言平起平收式(七言仄起平收式)五言平起平收式:(第一句以平開頭以平收尾,即以平平仄仄平開頭,然后按照對和粘的原那么寫出后面幾句,要注意2、4、6、8句最后一字必須為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錯,2、4、6、8句要用平聲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式:(先寫出五言的平起平收式,然后在前面加上相反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要注意的問題:1、有的律詩并不是每一個字都符合上面所說的平仄規(guī)律,如果違反了平仄格律就叫“拗”,但拗了之后可以救。其實律詩中有的地方是可平可仄的。過去作詩有一個口訣,叫做“一、三、五不管”,“二、四、六清楚”。2、“一、三、五不管”,意思是說七言律詩的第一、三、五個字(五言第一、三個字)平仄可以不管,但是這種說法也并不完全正確,在以下兩種情況中一、三、五不能不管,主要是指:(1)在平平仄仄仄平平中,第五個字必須是仄,如果改為平,就成了平平仄仄平平平,句末連用三個平聲字,叫“三平調(diào)”,在律詩中是絕對不允許的。(2)在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三個字必須是平,如果改成了仄,全句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那么,除了韻腳之外,只有一個平聲字,這就叫犯孤平。但孤平可以救,救的方法就是把本句中的第五個字由仄變?yōu)槠?,即全句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本句自救:仄仄平平仄仄平(三拗五救,五言一拗三救?、二、四、六清楚指的是七言的第2、4、6個字(五言第2、4個字)平仄必須清楚。但是這種說法也不完全正確,在以下三種情況中二、四、六可以不清楚,主要指:(1)在仄仄平平平仄仄中,第五字本應(yīng)用平而有的詩用了仄,那么就違反了平仄格律,這種情況就叫做拗。但拗了以后可以救,怎么救呢?只要把第六字由仄改為平就行了(五拗六救)。即全句變成了仄仄平平仄平仄。(本句自救:七言是五拗六救,五言是三拗四救。)(2)在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六字也可不用平而用仄,拗了怎么救呢?對句的第五字不用仄而用平救。(對句互救:六拗對句五救,五言是四拗,對句三救)(3)在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五字拗,也可以用對句的第五字救,變成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五拗對句五救,五言三拗,對句三救。)拗救:1、本句自救(1)仄仄平平仄仄平(三拗五救,五言一拗三救)(2)仄仄平平平仄仄(五拗六救,五言是三拗四救)2、對句互救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六拗對句五救,五言四拗對句三救;五拗對句五救,五言三拗對句三救。),習(xí)題.詩律(二)旅夜書懷(杜甫)細(xì)草微風(fēng)岸,危橘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一)該詩應(yīng)遵循的格律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二)該詩實際的平仄格律:(1)獨、闊、月、一為入聲字(2)名應(yīng)仄實平,天應(yīng)仄實平,但這些字都處在可平可仄的位置上,符合格律要求。(3)無拗救。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劉禹錫)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II---1I--III--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一)該詩應(yīng)遵循的格律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二)該詩實際的平仄格律:(1)十、笛、側(cè)、木、日、一、曲為入聲字(2)懷應(yīng)仄實平,到應(yīng)平實仄,翻應(yīng)仄實平,今應(yīng)仄實平,暫應(yīng)平實仄,杯應(yīng)仄實平但這些字都處在可平可仄的位置上,符合格律要求。(3)無拗救。山居秋暝(王維)---IIIII--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一)該詩應(yīng)遵循的格律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二)該詩實際的平仄格律:(1)月、石、竹、歇為入聲字(2)天應(yīng)仄實平,明應(yīng)仄實平,竹應(yīng)平實仄,蓮應(yīng)仄實平,隨應(yīng)仄實平,但這些字都處于可平可仄的位置上,符合格律要求。(3)無拗救。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杜甫)II---II--III--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I-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11…11--III--幸不折來傷歲暮,假設(shè)為看去亂鄉(xiāng)愁。--II--III--II-江邊一樹垂垂發(fā),朝夕催人自白頭。(-)該詩應(yīng)遵循的格律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二)該詩實際的平仄格律:(1)閣雪憶客折假設(shè)一發(fā)夕白不為入聲字(2)東應(yīng)仄實平,何應(yīng)仄實平,此應(yīng)平實仄,折應(yīng)平實仄,假設(shè)應(yīng)平實仄,朝應(yīng)仄實平,但這些字都處在可平可仄的位置上,符合格律要求。(3)有一處拗救,在“東閣官梅動詩興”中,動拗詩救。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II--I--II-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假設(shè)比鄰?!狪IIII■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一)該詩應(yīng)遵循的格律為: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二)該詩實際的平仄格律:(1)闕、另I」、假設(shè)為入聲字(2)城應(yīng)仄實平,與應(yīng)平實仄,同應(yīng)仄實平,兒應(yīng)仄實平,但這些字都處于可平可仄的位置上,符合格律要求。(3)有一處拗救,在“無為在歧路”中在拗歧救。新城道中(蘇軾)東風(fēng)知我欲山行,吹斷檐間積雨聲。II---1I--III--嶺上晴云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征。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二、聲調(diào)現(xiàn)代漢語: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中古:平、上、去、入四聲。1、平聲:(1)陰平(凡原來是清聲母一類的平聲字變成了陰平。)(2)陽平(凡原來是濁聲母一類的平聲字變成了陽平。)2、上聲:(1)上聲(2)全濁上聲變?nèi)ヂ?、去聲:去聲4、入聲:入派三聲。(平、上、去)三、韻母古今韻母的不同,我們也可以通過疊韻聯(lián)綿詞去考察。疊韻就是指兩個音節(jié)的韻相同,即主要元音(韻腹)和韻尾相同,介音不一定相同。如:蹉在它cuotuo,輾轉(zhuǎn)zhanzhuan,窈窕yaotiao但是有不少古代疊韻聯(lián)綿詞,今天讀起來卻并不疊韻了。如:倉庚canggeng,如/fuyi漢語語音開展的歷史漢語語音開展的歷史,大致可以分為上古、中古、近古和現(xiàn)代四個時期。上古音指先秦兩漢時期的語音,以《詩經(jīng)》音系為代表。中古音指六朝到唐宋時代的語音,一般以《切韻》音系為代表?!肚许崱肥且徊堪错嵕幣诺捻崟宄懛ㄑ运?。但此書早已失傳,它的音系保存在北宋陳彭年等編的《廣韻》里。近古音指元明清時代的語音,以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韻》為代表,它是歸納元代北曲用韻而成的。現(xiàn)代音那么以現(xiàn)代普通話語音系統(tǒng)即北京音系為代表。三十韻部上古音的韻類,習(xí)慣上叫做韻部。王力先生在前人基礎(chǔ)上,根據(jù)《詩經(jīng)》、《楚辭》等先秦韻文的用韻,把《詩經(jīng)》時代古韻分為十一類29部,《楚辭》時代分為30部,就是我們所說的三十韻部。古代韻部和現(xiàn)代韻母有什么不同?
西崎人家應(yīng)最樂,煮葵燒筍餉春耕。(一)該詩應(yīng)遵循的格律為:(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二)該詩實際的平仄格律:(1)積、竹、日、樂為入聲字(2)知應(yīng)仄實平,吹應(yīng)仄實平,樹應(yīng)平實仄,初應(yīng)仄實平,野應(yīng)平實仄,含應(yīng)仄實平,溪應(yīng)仄實平,西應(yīng)仄實平,煮應(yīng)平實仄,燒應(yīng)仄實平,但這些字都處在可平可仄的位置上,符合格律要求。(3)有兩處拗救,在“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一句中,竹拗沙救,自拗沙救。晚晴(李商隱)--II-III--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并添高閣迥,微注小窗明。越鳥巢干后,歸飛體更輕。(一)該詩應(yīng)遵循的格律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二)該詩實際的平仄格律:(1)夾、閣、越為入聲字(2)春應(yīng)仄實平,天應(yīng)仄實平,并應(yīng)平實仄,微應(yīng)仄實平,但這些字都處于可平可仄的位置上,符合格律要求。(3)無拗救。登高(杜甫)II--II---III--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II--II-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I-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一)該詩應(yīng)遵循的格律為:(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二)該詩實際的平仄格律:(1)急白落木不作客百獨濁為入聲字。(2)風(fēng)應(yīng)仄實平,猿應(yīng)仄實平,渚應(yīng)平實仄,沙應(yīng)仄實平,百應(yīng)平實仄,多應(yīng)仄實平,潦應(yīng)仄實平,但這些字都處在可平可仄的位置上,符合格律要求。(3)無拗救。四、要求對仗韻部:但凡韻腹(主要元音)、韻尾相同的字,歸為一組就稱為韻部。韻母:韻頭、韻腹、韻尾都相同才是同一個韻母。如:an、ian、uan,屬于同一韻部,但不屬于同一韻母。三十韻部表:課本表格掌握三個概念:韻局部為陰、陽、入三類,是按它們的韻尾的不同來分的。(1)陰聲韻:開韻尾(無韻尾)或以元音(i、u)收尾的叫做陰聲韻。(2)陽聲韻:以鼻音收尾的叫做陽聲韻。(m、n、ng)(3)入聲韻:以塞音b[-p]、d[-t],g[k]收尾的叫入聲韻。.古代的文體中國古代的文體,按照語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三大類:(1)散文(2)韻文(3)駢文韻文包括詩詞歌賦,銘箴頌贊,辭賦的語言形式,介乎詩歌與散文之間,但它基本上是押韻的應(yīng)屬于韻文。駢文:講究平仄和對仗,但不押韻。我們這節(jié)課主要學(xué)習(xí)古典散文。古典散文分為四類:(1)史傳文(2)說理文(3)雜記文(4)應(yīng)用文一、史傳文(也叫歷史散文)主要有三種體裁:(1)編年體(2)紀(jì)傳體(3)紀(jì)事本末體編年體特點:以時間為經(jīng),以事件為緯。《春秋》《左傳》司馬光《資治通鑒》紀(jì)傳體司馬遷《史記》本紀(jì)、世家、列傳特點:以寫人物為中心紀(jì)事本末體是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guān)某一專題的材料集中到一塊,便于讀者了解某一問題的全面情況。二、說理文說理文最重要的體裁有:論、說、辯、原。1、論:是議論,他的說理方式以論證為主。論主要有兩種:人物論:蘇軾《留侯論》專題論:賈誼《過秦論》、范縝《神滅論》、柳宗元《封建論》2、說:是說明,它的說理方式以解釋為主。說主要有兩種:(1)是闡述關(guān)于某一事物、問題的道理?!稁熣f》是關(guān)于師的道理。(2)借物以喻理。周敦頤《愛蓮說》、柳宗元《黑說》。這種說接近于寓言。那就順便介紹一下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或故事來說明某一哲理。莊子《庖丁解牛》,韓非子《守株待兔》、《矛與盾》。3、辯:主要是駁論,駁正一個錯誤觀點或不可信的事實。韓愈《諱辯》是辯駁一種錯誤觀點。柳宗元《辯列子》是區(qū)分一部作品的真?zhèn)巍?、原:是對一種理論、制度或社會習(xí)俗從根本上加以探索、考察。黃宗羲《原臣》從根本上探求臣的道理。三、雜記文(1)記敘文(寫景、狀物、記事)(寫人的算史傳文)《岳陽樓記》《水經(jīng)注》(2)筆記文筆記文以記事為主,其特點是篇幅短小,長者不過千八百字,短者那么寥寥數(shù)語而已。內(nèi)容五花八門。劉義慶《世說新語》以品評人物為主。沈括《夢溪筆談》是作者的見聞經(jīng)歷和學(xué)術(shù)研究成果的結(jié)晶。四、應(yīng)用文奏議、詔令、碑志、哀祭、送序、箴銘、頌贊1、奏議:是臣下給皇帝的書信、報告,其中有奏、議、書、疏、表、狀、封事、札子等。晁錯《論貴粟疏》、諸葛亮《出師表》、李斯《諫逐客書》另外還有對策,是奏議的一個附類,它是由皇帝命題,應(yīng)舉者回答下列問題,是封建王朝選拔人才的一種方法2、詔令:是皇帝給臣下的書信,命令。包括策書、詔書、戒敕等,檄文也是詔令的一個附類,屬于軍用文書,往往是敵對雙方用來夸己之美,揭人之短的文告。用來表示上下尊卑關(guān)系的文書還有兩類:一類是教,這是侯王對臣下的文告,如諸葛亮《與群下教》。一類是箋,這是下級給上級的文書。如楊德祖《答臨淄侯箋》。3、碑志:碑志包括碑銘(墓碑上的銘文)和墓志銘(埋在里面)墓志銘:形狀是兩塊方石,一底一蓋,蓋底刻寫“志”與“銘”,內(nèi)容也是兩部分,一局部是志,這是散文體,記載死者姓名,籍貫,官職以及生平事跡。另一局部是銘,這是韻語,很短。韓愈《柳子厚墓^銘》4、哀祭:包括哀辭、祭文、誄等,都是哀悼死者的文章,一般都是韻文。哀辭的韻文,有的用楚辭體,即句末或句中用“兮”等。祭文是在設(shè)祭時用來宣讀的,所以篇末一般都有“尚二字,即希望鬼神歆享的意思。誄本來是用以記死者所謂德行的,后來和哀辭沒多大區(qū)別。5、銘箴,頌贊都屬于韻文,但從作用來說,可以歸到應(yīng)用文(1)銘的作用有二:①用于祝頌,如劉禹錫《陋室銘》②用于規(guī)戒,如《座右銘》(2)箴:自我警戒的格言,基本上是四字韻語。如韓愈《五箴》(3)贊:用于表彰、頌贊歷史人物,一般也是四字韻語。如陶淵明《扇上畫贊》。(4)頌:歌功頌德。一般是四字韻語,但也有不押韻的。如韓愈《伯夷頌》。6、送序:《送孟東野序》,從表達(dá)方式來說,送序是說理文,但它是專門用來贈送友人的,也可以算作應(yīng)用文。.習(xí)題古代的文體中國古代的文體,按照語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為三大類:(1)散文(2)韻文(3)駢文韻文包括詩詞歌賦,銘箴頌贊,辭賦的語言形式,介乎詩歌與散文之間,但它基本上是押韻的應(yīng)屬于韻文。駢文:講究平仄和對仗,但不押韻。我們這節(jié)課主要學(xué)習(xí)古典散文。古典散文分為四類:(1)史傳文(2)說理文(3)雜記文(4)應(yīng)用文一、史傳文(也叫歷史散文)主要有三種體裁:(1)編年體(2)紀(jì)傳體(3)紀(jì)事本末體編年體特點:以時間為經(jīng),以事件為緯?!洞呵铩贰蹲髠鳌匪抉R光《資治通鑒》紀(jì)傳體司馬遷《史記》本紀(jì)、世家、列傳特點:以寫人物為中心紀(jì)事本末體是以事件為主線,將有關(guān)某一專題的材料集中到一塊,便于讀者了解某一問題的全面情況。二、說理文說理文最重要的體裁有:論、說、辯、原。1、論:是議論,他的說理方式以論證為主。論主要有兩種:人物論:蘇軾《留侯論》專題論:賈誼《過秦論》、范縝《神滅論》、柳宗元《封建論》2、說:是說明,它的說理方式以解釋為主。說主要有兩種:(1)是闡述關(guān)于某一事物、問題的道理。《師說》是關(guān)于師的道理。(2)借物以喻理。周敦頤《愛蓮說》、柳宗元《黑說》。這種說接近于寓言。那就順便介紹一下寓言。寓言是用比喻或故事來說明某一哲理。莊子《庖丁解?!?韓非子《守株待兔》、《矛與盾》。3、辯:主要是駁論,駁正一個錯誤觀點或不可信的事實。韓愈《諱辯》是辯駁一種錯誤觀點。柳宗元《辯列子》是區(qū)分一部作品的真?zhèn)巍?、原:是對一種理論、制度或社會習(xí)俗從根本上加以探索、考察。黃宗羲《原臣》從根本上探求臣的道理。三、雜記文(1)記敘文(寫景、狀物、記事)(寫人的算史傳文)《岳陽樓記》《水經(jīng)注》(2)筆記文筆記文以記事為主,其特點是篇幅短小,長者不過千八百字,短者那么寥寥數(shù)語而已。內(nèi)容五花八門。劉義慶《世說新語》以品評人物為主。沈括《夢溪筆談》是作者的見聞經(jīng)歷和學(xué)術(shù)研究成果的結(jié)晶。四、應(yīng)用文奏議、詔令、碑志、哀祭、送序、箴銘、頌贊1、奏議:是臣下給皇帝的書信、報告,其中有奏、議、書、疏、表、狀、封事、札子等。晁錯《論貴粟疏》、諸葛亮《出師表》、李斯《諫逐客書》另外還有對策,是奏議的一個附類,它是由皇帝命題,應(yīng)舉者回答下列問題,是封建王朝選拔人才的一種方法2、詔令:是皇帝給臣下的書信,命令。包括策書、詔書、戒敕等,檄文也是詔令的一個附類,屬于軍用文書,往往是敵對雙方用來夸己之美,揭人之短的文告。用來表示上下尊卑關(guān)系的文書還有兩類:一類是教,這是侯王對臣下的文告,如諸葛亮《與群下教》。一類是箋,這是下級給上級的文書。如楊德祖《答臨淄侯箋》。3、碑志:碑志包括碑銘(墓碑上的銘文)和墓志銘(埋在里面)墓志銘:形狀是兩塊方石,一底一蓋,蓋底刻寫“志”與“銘”,內(nèi)容也是兩部分,一局部是志,這是散文體,記載死者姓名,籍貫,官職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羽毛球社申請書
- 宏觀經(jīng)濟(jì)學(xué)知到智慧樹章節(jié)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西安財經(jīng)大學(xué)
- 2025年半自動PP捆包帶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
- 2025年度醫(yī)療設(shè)備耗材集中采購合同
- 現(xiàn)代企業(yè)如何通過綠色建筑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以某企業(yè)為例的初步評估報告
- 娛樂場所裝修監(jiān)理協(xié)議
- 電商網(wǎng)絡(luò)購物平臺的用戶行為分析與研究
- 環(huán)境設(shè)計中的全球化與地區(qū)性文化特征的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 2025年度圍墻施工環(huán)境保護(hù)與生態(tài)修復(fù)合同
- 2025年度建筑工程保險代理服務(wù)合同
- 2024年通信安全員ABC證考試題庫及解析(1000題)
- 中考數(shù)學(xué)計算題練習(xí)100道(2024年中考真題)
- 中國慢性腎臟病早期評價與管理指南2023
- 中藥材倉儲標(biāo)準(zhǔn)化與信息化建設(shè)
- 陰囊常見疾病的超聲診斷
- 2024屆高考數(shù)學(xué)高考總復(fù)習(xí):集合與常用邏輯用語集合的概念與運算
- DZ∕T 0051-2017 地質(zhì)巖心鉆機(jī)型式與規(guī)格系列(正式版)
- 《行業(yè)標(biāo)準(zhǔn)-太陽能光熱發(fā)電技術(shù)監(jiān)督導(dǎo)則》
- 壓力管道穿(跨)越施工工藝規(guī)程2015
- 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制度及實施方案
- 《養(yǎng)老護(hù)理員》-課件:協(xié)助老年人穿脫簡易矯形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