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醫(yī)學專題-清腸養(yǎng)胃保養(yǎng)_第1頁
2022年醫(yī)學專題-清腸養(yǎng)胃保養(yǎng)_第2頁
2022年醫(yī)學專題-清腸養(yǎng)胃保養(yǎng)_第3頁
2022年醫(yī)學專題-清腸養(yǎng)胃保養(yǎng)_第4頁
2022年醫(yī)學專題-清腸養(yǎng)胃保養(yǎng)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清腸養(yǎng)胃保養(yǎng)(bǎoyǎng)郭紅麗美容養(yǎng)生(yǎngshēng)高級講師

第一頁,共三十頁。脾胃(píwèi)不和1、概念2、病因3、臨床表現(xiàn)4、癥狀(zhèngzhuàng)5、類型診斷6、保養(yǎng)調理第二頁,共三十頁。脾胃(píwèi)不和6、顧客建議7、食療(shíliáo)推薦8、胃腸保養(yǎng)的作用9、溫補及中藥包作用10、胃腸保養(yǎng)注意事項11、按摩主要穴位12、腸胃保養(yǎng)手法第三頁,共三十頁。1、概念(gàiniàn)

脾胃不和:以不思食,食而不易消化為主癥。《明醫(yī)指掌》:“脾不和,則食不化;胃不和,則不思食。脾胃不和則不思而且(érqiě)不化。或吐,或瀉,或脹滿,或吞酸,或噯氣(打嗝),或惡心,脾不和,不喜食而食不消者,胃不和者,平胃散。”胃腸道、消化系統(tǒng)的問題在中醫(yī)是屬于“脾胃”的范疇,脾在中醫(yī)里,不是只有西醫(yī)所說的脾臟器官,還包括了胃和整個(zhěnggè)大小腸系統(tǒng)。也就是說,中醫(yī)脾胃指的是整個(zhěnggè)消化系統(tǒng)。

第四頁,共三十頁。2、病因(bìngyīn)脾胃共同主持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但性能上各有特點。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胃氣主降,使飲食物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脾氣主升,則飲食物之精華得以營養(yǎng)(yíngyǎng)全身;胃喜潤惡燥,脾喜燥惡濕。這種納與化、升與降、潤與燥,相輔相成對立統(tǒng)一。脾胃不和,即是這種對立統(tǒng)一的失調。臨床凡能引起脾胃功能失調的原因,如飲食不節(jié)(潔)、思慮太過、勞累過度、誤吐誤下等均可導致脾胃不和證。第五頁,共三十頁。3、臨床表現(xiàn)脾胃功能失調,臨床以食欲減退,食后腹脹為主要表現(xiàn)的證。常見于胃脘痛、腹脹、嘔吐、噯氣、泄瀉、便秘以及西醫(yī)的慢性胃腸炎、胃十二指腸(shíèrzhǐcháng)潰瘍、慢性肝炎等疾病。第六頁,共三十頁。4、癥狀(zhèngzhuàng)1、食欲減退、煩躁哭鬧,易感冒發(fā)燒。2、脾系癥狀,有口氣、腹脹、大便或干或稀。

3、面色萎黃發(fā)花、眼白有藍斑。4、夜眠欠安(qiànān)、腦袋出汗,愛趴著睡、睡時眼睛漏縫。5、舌質偏紅、舌苔白厚或厚膩,還可長時間地表現(xiàn)為地圖舌。6、皮膚粗糙、干燥、黯淡、皺紋、色素沉積甚至出現(xiàn)斑、丘疹第七頁,共三十頁。5、類型(lèixíng)診斷(1)肝胃不和癥狀:胃脹痛、噯氣頻繁,反酸;舌象:舌質紅、舌苔白治法:疏肝和胃、理氣止痛(2)脾胃濕熱癥狀:胃痛、口干苦、食欲差、便溏(稀便);舌象:舌紅、苔黃膩治法:清熱化濕,和中醒脾(3)脾胃虛弱癥狀:胃脹、餐后明顯(míngxiǎn),或隱隱作痛,食欲差,便溏,疲倦乏力;舌象:舌質淡或有齒印,舌苔白治法:健脾益氣,行氣止痛第八頁,共三十頁。5、類型(lèixíng)診斷(4)胃陰不足(bùzú)癥狀:胃脘隱痛,或脘痞不舒,饑不欲食,口燥咽干,或胃脘嘈雜,或干嘔呃逆,大便秘結,小便短少;舌象:舌質紅,干燥,舌苔少或沒有。治法:養(yǎng)陰益胃、和中止痛。脾胃在生理、病理上是相互影響的。一般而言,消化不良,食后腹脹,大便溏薄,其病變主要(zhǔyào)在脾;食欲不振或嘈雜易饑,其病變主要(zhǔyào)在胃。

第九頁,共三十頁。5、類型(lèixíng)診斷熱證:舌頭偏紅(精油:佛手柑+薰衣草+基礎油)寒濕(hánshī):舌苔白厚(精油:姜+檸檬+基礎油)濕熱:舌苔偏黃(精油:佛手柑+檸檬+基礎油)脾虛:舌苔厚,發(fā)白無血色,有齒印,水滑苔,輕度水腫(精油:佛手柑+姜+基礎油)肝氣郁結:舌紅苔黃,口苦(精油:佛手柑+基礎油)第十頁,共三十頁。6、顧客(gùkè)建議飲食營養(yǎng)均衡,定時定量進餐,食物品種豐富多樣(duōyànɡ)保持愉悅的心情適量的運動充足的睡眠飲食失宜是造成脾胃損傷的主要原因,中醫(yī)稱為"飲食所傷"。飲食所傷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飲食不節(jié),包括饑飽失常和飲食規(guī)律失常;二是飲食偏嗜,包括飲食有偏、寒熱失宜、過食肥甘厚味、飲食五味偏嗜及嗜酒無度等;三是飲食不潔。所以,要防止暴飲暴食、過饑過飽、進餐不定時(dìnɡshí),偏食偏嗜、吸煙酗酒、飲食不講衛(wèi)生等不良習慣。

第十一頁,共三十頁。7、食療(shíliáo)推薦山藥(shānyɑo)薏苡仁粥蓮子芡實粥蓮子豬肚湯山楂麥芽粥薏米小豆粥八寶粥參棗粥茯苓糕第十二頁,共三十頁。8、胃腸保養(yǎng)(bǎoyǎng)的作用促進脾胃運化,改善腹脹,打嗝等癥狀增加食欲,增強體質促進胃腸蠕動,改善便秘(biànmì)問題第十三頁,共三十頁。9、艾灸(àijiǔ)及中藥包作用溫補作用:通經(jīng)活絡、行氣活血、去濕逐寒、調節(jié)陰陽、回陽救逆、防病保健敷中藥包功效(被動運動):

疏通經(jīng)絡,調理脾胃,活血化瘀,使氣血運行通暢,加速新陳代謝,祛濕排毒減脂,消腫止痛,肩頸舒緩(shūhuǎn),消疲減壓,放松身心,除煩安眠第十四頁,共三十頁。10、胃腸保養(yǎng)(bǎoyǎng)注意事項孕婦不能做胃腸保養(yǎng)女性(nǚxìng)三期不做溫補時溫度要根據(jù)顧客承受能力第十五頁,共三十頁。11、按摩主要(zhǔyào)穴位肚臍(神闕)上:上腕,中脘,建里,下脘,水分肚臍(神闕)下:氣海,關元肚臍(神闕)兩邊(liǎngbiān):天樞,大橫第十六頁,共三十頁。上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5寸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建里: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3寸下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2寸水分: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1寸神闕:在腹中部(zhōnɡbù),臍中央天樞:腹中部,平臍中,距臍中2寸第十七頁,共三十頁。大橫:腹中部,平臍中,距臍中4寸氣海:在下腹部,前正中線(zhōngxiàn)上,臍中下1.5寸關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下3寸第十八頁,共三十頁。腸胃(chánɡwèi)保養(yǎng)手法清腸養(yǎng)顏平衡套1.月見草油(50ML)2.舒經(jīng)開穴油(30ML)3.氣血引導(yǐndǎo)藥油(30ML)4.脾胃排毒油(30ML)第十九頁,共三十頁。1.取熱水在腹部進行(jìnxíng)熱敷第二十頁,共三十頁。2.用月見草油、舒經(jīng)開穴油順時針打圈(dǎquān)安撫第二十一頁,共三十頁。3、依次(yīcì)點穴:天樞、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腕,每個穴位3—5遍第二十二頁,共三十頁。4、雙手前后(qiánhòu)圍繞神劂位順時針30次,

第二十三頁,共三十頁。5、雙手前后圍繞神劂位逆時針30次;6、雙手前后(qiánhòu)圍繞神劂位順時針30次;

第二十四頁,共三十頁。7、按撫手抱腰到腹部交叉來回拉抹;

第二十五頁,共三十頁。9、雙手重疊四指順時針揉按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3——5遍第二十六頁,共三十頁。10、雙手重疊九宮(jiǔgōng)式順時針揉按臍周穴位

第二十七頁,共三十頁。療程設置:12次為一療程,治療者每天或隔天1次,保養(yǎng)者3-6天1次適用人群:便秘、便溏、腹部(fùbù)脹氣、腸鳴、排便排不凈等排泄系統(tǒng)處于亞健康的人群。第二十八頁,共三十頁。謝謝(xièxie)第二十九頁,共三十頁。內容(nèiróng)總結清腸養(yǎng)胃保養(yǎng)。這種納與化、升與降、潤與燥,相輔相成對立統(tǒng)一。脾胃功能失調,臨床以食欲減退,食后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