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克達拉改變了模樣_第1頁
可克達拉改變了模樣_第2頁
可克達拉改變了模樣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可克達拉改變了模樣“美麗的夜色多沉靜,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聲。想給遠方的姑娘寫封信,可惜沒有郵遞員來傳情……”這首婉轉悠揚的歌曲,歌名叫什么?相信很多人都會脫口而出:《草原之夜》!確實。這首被譽為“東方小夜曲”的歌曲,不獨旋律優(yōu)美,歌詞也充滿詩情畫意:唱出了草原夜色的美好,唱出了青年男女愛情的甜蜜,也唱出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憧憬……60多年來,這首歌,曾撥動了無數國人的心弦。歌聲最早響起的地方,到底是怎樣一個所在?今天這里的夜色,是否依然沉靜?熱戀中的年輕人,是否仍在遺憾沒有郵遞員能夠傳情?帶著一個個盤繞心頭的問號,暮春時節(jié),記者來到了《草原之夜》誕生地——新疆可克達拉??煽诉_拉,融合了哈薩克語和蒙古語,意為“綠色的原野”。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從西漢設西域都護府屯田積谷,到唐統一西域后大興屯田……兩千多年來,這里一直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生活交流之所,演繹著一幕幕各族兄弟建設邊疆、保衛(wèi)邊疆的感人故事。93歲的“老軍墾”閆欣秋興奮地向記者講述了《草原之夜》的誕生過程——1959年,向新中國成立十年獻禮的紀錄片《綠色的原野》在可克達拉開拍。當時,萬人墾荒會戰(zhàn)正在這里開展得如火如荼。一天黃昏,導演張加毅和作曲家田歌騎馬在草原上徜徉,忽聽一陣悠揚的都塔爾彈唱飄入耳中。策馬循聲而去,看到一抹晚霞斜倚天邊,一群年輕人正圍著熊熊的篝火燒烤獵物,其中一個小伙邊彈邊唱?!澳銈兂氖鞘裁矗俊薄俺睦锏脑?,唱勞動、唱愛情,唱可克達拉幸福的明天!”小伙子朗笑著回答。深受感染的兩位藝術家立即記下曲調,填詞、改寫,當晚,一曲款款深情的歌曲就從可克達拉流淌而出,隨著電影風行全國……60多年后的今天,站在可克達拉的原野上,記者深深感受到了新時代吹來的浩浩“春風”:碧水藍天中的可克達拉,宛如一座美麗的大花園。夜晚,站在第1頁共3頁伊犁河邊的望河亭遠眺,蜿蜒河水中倒映著璀璨燈火,可克達拉新城矗立水邊,溢彩流光。至于“鴻雁不至、錦書難托”之愁緒,早已煙消云散——今天,不但郵路暢通無阻,各路快遞隨時上門,寬帶網絡更是全面鋪設,“嘀嗒”一聲,心聲絮語即刻就到了“遠方的姑娘”身邊。“墾荒年代,這里荒草叢生、鼠洞遍布。大家白天掄,坎土曼,,夜里擠,地窩子"冬天太冷,帶的饃饃發(fā)糕都凍成冰疙瘩。”閆欣秋感慨萬千?!案枥餅樯墩f’可惜沒有郵遞員來傳情‘哩?那會兒離郵局有幾十公里,寄封信得趕好幾個小時路,迎風冒雪是常事?!鼻寥f苦,豪情不減。閆欣秋拿出一張珍藏的黑白老照片,凝固的時光里,年輕的他拉著手風琴,戰(zhàn)士們圍坐歌唱。歌聲背后,是“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建設場景:每天一大早,兵團戰(zhàn)士們就手擎“八一’‘軍旗,浩浩蕩蕩地開進草原;歌聲背后,是“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的家國情懷:可克達拉地處西部邊陲,13個團場緊臨邊境線,一代又一代兵團兒女成為永不挪位的“界碑”……踏著歌聲,可克達拉將貧瘠荒涼永遠封印在歷史深處:如今的可克達拉是兵團最大的糧油生產基地、玉米制種基地、畜牧業(yè)生產基地;是全國最大的天然香料——薰衣草生產基地;大田玉米單產屢次刷新全國紀錄……產業(yè)開展了,生活自然也舒展了?!斑@里,生活很方便,日子一點也不比大城市差?!钡谒膸熎呤粓F九連職工努斗別克夫婦通過開展現代養(yǎng)殖,成了致富“領頭雁”。他的話里,透著自豪。他有資格自豪。走進努斗別克家的小院,但見房舍干凈整潔,葡萄架下的花盆里鮮花怒放,果樹蔬菜長勢正旺。而屋里的家電,樣樣不缺。從地窩子到土坯房再到如今的富民安居房,努斗別克感慨:“如今的條件,攢勁得很!”來到團場職工的休憩地朱雀湖,湖上拱橋、荷塘、亭臺交相輝映,岸邊垂柳、牌樓、雕塑獨具匠心。城依水、水抱綠、綠環(huán)城,為這座公園城市平添了幾多鐘靈毓秀。“過去出門見荒坡,現在迎面是公園。健步綠道走起來,廣場舞跳起來,太極拳打起來,娃娃開心跑起來...??.”兵團第四師可克達拉市黨委黨校退休教師阿第2頁共3頁爾根?買買祖瑪喜滋滋地對記者說。家鄉(xiāng)的變化,改變著新一代青年的人生軌跡。陳偉,兵團第四師六十六團職工子弟,大學畢業(yè)后告別繁華大都市,回到可克達拉做了一名“種花人”?!斑@里有蓬勃的生活,有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平臺。在這兒開展大棚花卉產業(yè),前景廣闊著呢!”站在自家的大棚里,一手叉腰指點著眼前姓紫嫣紅的花卉,陳偉驕傲得像個將軍,“生活好了,大家更愛美,更希望處處鮮花盛開。”從屯墾戍邊到維穩(wěn)戍邊,從經營農業(yè)到經營城市,如今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已建成11座城市、170多個小城鎮(zhèn)。這里面,有著一個個的“可克達拉”!2021年9月26日,位于伊犁河谷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可克達拉市六十八團9萬余畝水稻田迎來豐收,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收割水稻。新華社記者高啥攝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