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減少癥及粒細胞缺乏癥ok課件_第1頁
白細胞減少癥及粒細胞缺乏癥ok課件_第2頁
白細胞減少癥及粒細胞缺乏癥ok課件_第3頁
白細胞減少癥及粒細胞缺乏癥ok課件_第4頁
白細胞減少癥及粒細胞缺乏癥ok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白細胞減少和粒細胞缺乏癥

中性粒細胞的細胞動力學

定義1、外周血白細胞低于4.0×109/L者稱為白細胞減少,因粒細胞在白細胞中占絕大多數(shù),尤其是中性粒細胞,故白細胞減少通常是因中性粒細胞減少引起,且大多數(shù)也表現(xiàn)為中性粒細胞比例的降低,因此白細胞減少通常指的是中性粒細胞的減少。2、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在成人低于2.0×109/L、10-14歲兒童低于1.8×109/L、10歲以下兒童低1.5×109/L,稱為中性粒細胞減少。按其減少程度可分為輕度(1.0~1.95×109/L),中度(0.5~0.95×109/L)和重度(<0.5×109/L),重度減少也稱粒細胞缺乏。白細胞減少發(fā)病機制1、中性粒細胞生成減少--增殖異常2、中性粒細胞破壞過多--免疫相關3、分布異常--循環(huán)障礙、滯留白細胞減少的不同病因

1.感染性粒細胞減少癥臨床較為常見多在感染發(fā)熱之后,就診時發(fā)現(xiàn)粒細胞減少,如病毒性肝炎、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流感、麻疹等。遷延性肝炎肝脾腫大者常見有粒細胞減少,血中可見少量異型淋巴細胞。細菌感染如傷寒、副傷寒、布氏桿菌、重癥金黃色葡萄球菌敗血癥、革蘭陰性桿菌及粟粒型肺結核等均可出現(xiàn)粒細胞減少癥。原蟲感染者以瘧疾為多見,特別是反復發(fā)作及伴有脾腫大者。黑熱病常有粒細胞減少及壞疽性口腔炎者,在我國已基本消失。放射性粒細胞減少癥

放射線對粒細胞影響程度與量有明顯關系。關于放射線對粒細胞作用機理:一為殺死敏感的造血細胞和成熟粒細胞,二是引起細胞染色體的嚴重受傷,不僅使粒細胞數(shù)量減少,而且使粒細胞的胞漿出現(xiàn)中毒顆粒及空泡、胞核碎裂、溶解及棘突形成

獲得性免疫性粒細胞減少癥

結締組織病及慢性活動性肝炎等引起,均可有粒細胞減少。血清中可查到抗白細胞抗體,使白細胞發(fā)生凝集而被肝、脾、肺等器官所破壞新生兒同種免疫性粒細胞減少癥

由于母親與胎兒血型不同,母體內產生白細胞凝集素,進入胎兒體內,引起白細胞大量破壞,在出生后6~12周內,白細胞明顯減少,常合并感染,經過幾個月后可逐漸恢復。

周期性粒細胞減少癥

以嬰幼兒為主,呈周期性粒細胞減少,每15~30天發(fā)作一次,一般3~4天可恢復,目前對其病因尚不清楚慢性原因不明性粒細胞減少癥

多發(fā)生于成年女性,一般臨床很少見。多偶然發(fā)現(xiàn),有的患者呈神經衰弱表現(xiàn)。骨髓病性粒細胞減少癥

在AA、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惡性貧血、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嚴重缺鐵性貧血、淋巴瘤、多發(fā)性骨髓瘤、骨髓轉移癌等的部分患者,可出現(xiàn)粒細胞減少。由于本病白細胞減少極易發(fā)生感染,主要體征與感染有關。如淋巴結腫大,局部感染可有紅、腫、熱、痛,也有伴脾臟腫大等。

假性粒細胞減少中心粒細胞轉移至邊緣池,循環(huán)池內粒細胞相對性減少,但總數(shù)并不減少---異體蛋白反應、內毒素等診斷

詳細詢問病史、臨床表現(xiàn),特別是經過實驗室或其他檢查,初步估計其發(fā)病機制屬于哪一類型,進一步追問相關病史,有助于病因診斷。臨床表現(xiàn)

中性粒細胞減少的臨床表現(xiàn)常隨其減少程度和發(fā)病原因而異。除原發(fā)病和感染的表現(xiàn)外,中性粒細胞減少本身的癥狀往往不具有特異性,可見頭暈、乏力、食欲不振等。粒細胞減少及缺乏的并發(fā)癥

(1)口腔感染:這是白細胞減少癥最常見的并發(fā)癥,早期可見扁桃體紅腫,咽部粘膜潰瘍,繼而可有壞死水腫,粘膜潮紅及頸淋巴結腫大等。(2)急性肛周膿腫:可迅速形成潰瘍、壞死及假膜。(3)全身各系統(tǒng)感染:敗血癥是本病的主要威脅,致死率高達30%~40%。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guī)檢查可見中性粒細胞不同程度的減少,淋巴細胞百分率相對增加。特殊檢查

1、邊緣池粒細胞測定:腎上腺素試驗,促使邊緣池中性粒細胞脫落進入循環(huán)池。用以了解粒細胞是否存在分布異常,排除假性粒細胞減少。2、中性粒細胞特異性抗體測定:方法多種,有助于鑒別免疫性粒細胞減少。其他與病因相關的檢查

如類風濕因子、抗核抗體及有關結締組織病的血清學檢查、葉酸、維生素B12水平、細胞遺傳學檢查及染色體分析等。白細胞減少的治療

(一)去除病因、治療原發(fā)病盡可能找出病因,詳細詢問病史,有無藥物和毒物接觸史,上呼吸道感染史,及有無相關的基礎疾病及家族史。對可疑的藥物或其他致病因素,應立即停止接觸。而繼發(fā)于其他疾病的粒細胞減少,如急性白血病、自身免疫病、感染等,經過治療原發(fā)病緩解或控制后,粒細胞可能恢復正常。(三)抗感染治療對于單純粒細胞減少而無感染的患者,一般不需要抗生素治療。如患者出現(xiàn)發(fā)熱等感染癥狀,應積極查找感染部位,做血、尿、痰或感染病灶分泌物的細菌培養(yǎng)及藥敏試驗,在致病菌未找出之前,就應開始經驗性抗生素治療。重度粒細胞減少的抗感染治療詳見急性粒細胞缺乏。(四)升粒細胞藥物

對于慢性白細胞減少,長期穩(wěn)定,不發(fā)生反復感染者,可觀察病情變化而不需要升白細胞治療。對白細胞較低有癥狀者,可選用1-2種升白細胞藥物,如小檗胺(升白安)、碳酸鋰、B族維生素、肌苷、鯊肝醇和利血生等。每4~6周更換一組,直到有效,若連續(xù)用藥數(shù)月仍無效者,不必再繼續(xù)應用。此類藥物多療效不肯定,且作用短暫,有肯定療效的是主要包括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內的造血生長因子。(五)免疫抑制劑

包括糖皮質激素、硫唑嘌呤、環(huán)磷酰胺、環(huán)孢素A、甲氨蝶呤、抗胸腺細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