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文化旅游作業(yè)_第1頁
江蘇文化旅游作業(yè)_第2頁
江蘇文化旅游作業(yè)_第3頁
江蘇文化旅游作業(yè)_第4頁
江蘇文化旅游作業(yè)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江蘇文化旅游作業(yè)姓名:宋超學(xué)號:16012518任課老師:盧愛華一、回答問題1、請列出江蘇名列全國歷史文化名城的11個城市及其代表性的歷史文化遺跡(遺跡至少8個)。(1).南京:湯山猿人洞、梅花山----孫權(quán)墓、昭明太子讀書臺、鬼臉城(石頭山)、烏衣巷、王謝故居、桃葉渡、金粟庵、瓦官寺、玄武湖、莫愁湖、雞鳴寺、景陽樓、胭脂井、珍珠河、六朝石刻、鳳凰臺、孫楚酒樓、白鷺洲、臺城、杏花村遺跡尋蹤、南唐二陵、清涼山公園、顏魯公祠、顏真卿碑林、半山園、紫金山定林山莊、牛首山、賞心亭、雨花臺二忠祠、楊邦義剖心處、夫子廟明德堂、狀元境、穢墓、明孝陵、明故宮、明城墻、陽山碑材、天生橋、勝棋樓、徐達(dá)墓、大報恩寺遺址公園、寶船遺址公園、鄭和公園、靜海寺、天妃宮、鄭和墓、浡泥國王墓、盱眙明祖陵、棲霞山、李香君故居、吳敬梓故居、江南貢院、掃葉樓、江南制造府、中國近代歷史博物館、太平天國紀(jì)念館、鄧廷楨墓、小卷阿、豁蒙樓、臨時大總統(tǒng)府、中山陵。(2).蘇州:盤門、虎丘、靈巖山、穹窿山、山塘街、寒山寺、楓橋、石湖、太平山、滄浪亭、靈巖山、韓世忠墓、拙政園、唐寅故居。(3).揚州:揚州大運河——古運河游覽線、隋煬帝陵、棲靈寺塔、鑒真紀(jì)念堂、瘦西湖二十四橋景區(qū)、市區(qū):平山堂、江都:斗野亭、高郵:文游臺、梅花嶺、高旻寺、天寧寺、瘦西湖白塔、揚州八怪紀(jì)念館、朱自清故居。(4).鎮(zhèn)江:南山蓮花洞、北固山、焦山、茅山、丹陽六朝石刻、夢溪園、米芾墓、北固山多景樓(5).常熟:虞山、尚湖、沙家浜、鐵琴銅劍樓、辛封亭、破山寺(興福寺)、方塔、昭明太子讀書臺、仲雍墓、言子墓。(6).徐州:漢城、項羽戲馬臺、拔劍泉、快哉亭、放鶴亭、東坡石床、黃樓、興化寺、大土巖、淮海戰(zhàn)役烈士陵園、劉邦“大風(fēng)歌”碑。(7).淮安:韓信故里、韓侯釣臺、胯下橋、漂母墓、韓侯祠、古枚里、吳承恩故居關(guān)天培墓。(8).無錫:泰伯廟、鴻山、蠡園、蠡湖、徐霞客故居、錢鐘書故居、東林書院、崇安寺、南禪寺、阿炳故居。(9).南通:狼山、濠河、軍山、南山寺、如皋定慧寺、法寶禪寺、海安蘇中七戰(zhàn)七捷紀(jì)念館、海安張騫紀(jì)念館。(10).宜興:駱駝墩遺址和古窯址、西溪遺址、西渚鎮(zhèn)豬婆山、周培源故居、東坡書院、徐悲鴻故居、太平天國王府、西晉周王廟。(11).泰州:龍山文化遺址、新石器時代晚期至商、周的古文化遺址、西漢初開鑿的古運鹽河遺址、戰(zhàn)國時期的昭陽墓、《水滸傳》作者施耐庵墓、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墓、南京吏部左侍郎儲山雚墓、始建于東晉的江淮名剎光孝寺,唐建明修的南山寺大雄寶殿和城隍廟,明建清修的慶云寺、東岳廟、胡安定祠堂、岳飛生祠、崇儒祠、胡公書院、馬洲書院、襟江書院、揚郡試院、日涉園和李園、鄭板橋、劉熙載、劉國鈞等故居。2、請列出與江蘇歷史文化密切相關(guān)的歷史名人及遺跡遺蹤。(至少20人)春秋時期:泰伯——泰伯城、泰伯瀆、泰伯廟、泰伯墓仲雍——仲雍墓姜尚——常熟尚湖、溧陽太公山季札——季子亭、掛劍臺、延陵季子墓碑闔閭——闔閭大城、闔閭小城、闔閭墓、虎丘伍子胥——儀征胥浦鎮(zhèn)、胥河、伍子胥墓孫武——孫武子亭、孫武冢,穹窿山風(fēng)景區(qū)夫差——南京朝天宮冶城、吳王鑄劍池范蠡——越城(范蠡城)、蠡湖、蠡園言偃——言子故居、言子祠、言子墓秦漢時期:秦始皇——秦淮河、丹徒、古邑江承徐?!旄9世飫睢熘轁h城、歌風(fēng)臺、大風(fēng)歌碑、拔劍泉項羽——項王故里、項羽戲馬臺、西楚故宮《垓下歌》、卸甲鎮(zhèn)、虞姬故里、虞姬墓韓信——韓信故里、韓侯釣臺、胯下橋、漂母墓、韓侯祠張良——圯橋、張良廟枚乘——古枚里、淮安枚公河蔡邕——蔡邕讀書臺六朝時期:孫權(quán)——石頭城、吳時宮殿、孫權(quán)崗、鎮(zhèn)江甘露寺王導(dǎo)——新亭對泣謝安——小東山、謝公墩梁武帝——同泰寺、《河中之水歌》、莫愁湖陳后主——玉樹后庭花、景陽井(辱井、胭脂井)、珍珠河謝眺——當(dāng)涂謝公山顧愷之——妙繪洛神、金陵瓦官寺維摩詰像、古金粟庵張僧繇——安樂寺昭明太子蕭統(tǒng)——《昭明文選》、昭明太子讀書臺、梁州、“臺想昭明”王羲之——鎮(zhèn)江焦山瘞鶴銘王獻(xiàn)之——桃葉渡隋唐時期:隋煬帝——大運河、三次巡游揚州、賜柳樹楊姓、隋煬帝陵鑒真——鑒真東渡、揚州鑒真紀(jì)念堂、文峰塔張若虛——揚州《春江花月夜》景區(qū)劉禹錫——烏衣巷、石頭城、臺城陸龜蒙——陸龜蒙故居與拙政園李白——長干里、鳳凰臺、白鷺洲、孫楚酒樓、黃鶴樓白居易——棲靈寺、山塘河、山塘街杜牧——杏花村、揚州二十四橋、竹西公園駱賓王——狼山駱賓王衣冠冢張繼——寒山寺、楓橋張旭——“草圣祠”顏真卿——顏魯公祠、顏真卿碑林宋元時期:范仲淹——鎮(zhèn)江范公橋、濱海范公堤歐陽修——平山堂、六一祠、谷林堂王安石——南京半山園、半山報寧禪寺、玄武湖蘇軾——快哉亭、放鶴亭、黃樓、蘇堤、蘇東坡石床、東坡公園、艤舟亭、蜀山、天遠(yuǎn)堂、《種橘帖》碑、東坡書院、揚州平山堂:谷林堂、文游臺、梵行寺秦觀——秦觀故里、秦觀墓沈括——《夢溪筆談》、鎮(zhèn)江夢溪園米芾——米芾墓、海岳庵、鶴林寺、多景樓詩岳飛——守衛(wèi)建康、大戰(zhàn)牛頭山、如皋度軍井韓世忠——韓薊王祠、韓世忠墓梁紅玉——梁紅玉祠(七奶奶廟)楊邦乂——楊邦乂剖心處、鐵心橋、二忠祠范成大——蘇州石湖、范成大祠辛棄疾——賞心亭文天祥——二忠祠、南京夫子廟明德堂明清時期:朱元璋——明故宮、朝天宮、閱江樓、國子監(jiān)及成賢街、四牌樓、胭脂河天生橋、明孝陵朱棣——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與陽山碑材、大報恩寺塔、浡泥國王墓鄭和——龍江寶船廠、靜海寺、天妃宮、鄭和公園、馬府街、鄭和墓徐霞客——江陰徐霞客紀(jì)念館、徐霞客墓、徐霞客公園史可法——史可法抗清、揚州史可法祠墓康熙——六次南巡、五謁明孝陵、立治隆唐宋碑、鼓樓“圣諭”碑、大行宮乾隆——金陵題字:100余處、大行宮、棲霞行宮、龍?zhí)缎袑m、遍游“金陵四十八景”、揚州蓮性寺塔、天寧宮、高旻寺施耐庵——興化施耐庵墓吳承恩——吳承恩故居、吳承恩墓馮夢龍——“三言”孔尚任——金陵著《桃花扇》(南京李香君故居)吳敬梓——吳敬梓故居曹雪芹——江寧織造府故址、織造局遺址、雙龍巷曹家故居、雨花崗曹公祠、“隨園”、明孝陵曹寅所立康熙所書“治隆唐宋”碑袁枚——小倉山隨園文征明——拙政園龔賢——掃葉樓揚州八怪——揚州八怪紀(jì)念館耆英——《南京條約》、靜海寺林則徐——監(jiān)考江南鄉(xiāng)試關(guān)天培——關(guān)忠節(jié)公祠、關(guān)忠節(jié)公天培之墓鄧廷楨——鄧廷楨墓魏源——故居小卷阿洪秀全——天王府、太平天國紀(jì)念館李秀成——忠王府(拙政園)李鴻章——蘇州炮局、金陵機器制造局張之洞、楊銳——豁蒙樓近現(xiàn)代:孫中山——臨時大總統(tǒng)府、中山陵、中山路、中山塑像、孫中山紀(jì)念館蔣介石——總統(tǒng)府、國民大會堂、正氣亭、美齡宮、蘇州“蔣公館”周恩來——周恩來故居、周恩來紀(jì)念館、梅園新村陳毅——茅山抗戰(zhàn)、黃橋決戰(zhàn)劉少奇、陳毅等——鹽城“新四軍重建軍部紀(jì)念館”粟?!K中七戰(zhàn)七捷瞿秋白——常州瞿秋白紀(jì)念館張?zhí)住獜執(zhí)坠示訍链ⅰ獝链⒆√幟珴蓶|——八次到徐州、上花果山朱自清——揚州朱自清故居柳亞子——柳亞子故居、柳亞子紀(jì)念館3、請列出與江蘇歷史文化有關(guān)的成語典故及相關(guān)歷史人物。(至少20個)臥薪嘗膽——勾踐 鳥盡弓藏——范蠡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三令五申——孫武 忠心不二、鞭尸三百——伍子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背水一戰(zhàn)、多多益善、一飯千金——韓信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韓信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劉邦蕭規(guī)曹隨——蕭何、曹參破釜沉舟、富貴還鄉(xiāng)、衣錦夜行、沐猴而冠、霸王別姬、力拔山兮、江東父老——項羽 十面埋伏、四面楚歌——韓信、項羽運籌帷幄——張良刮目相看——呂蒙、孫權(quán) 畫龍點睛——張僧繇 袒腹東床、東床快婿、入木三分、虛談廢務(wù)——王羲之青梅竹馬、兩小無猜——李白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顛張醉素——張旭空前絕后、傳神阿睹、手揮目送、漸入佳境、云蒸霞蔚——顧愷之愛不釋手——蕭統(tǒng)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孫中山心病終須心藥醫(yī),解鈴還須系鈴人、指桑罵槐——曹雪芹歸奇顧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zé)——顧炎武4。請列出與南京密切相關(guān)的明清文學(xué)名著施耐庵——《水滸傳》吳承恩——《西游記》馮夢龍——“三言”,即《古今小說》:《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孔尚任——《桃花扇》吳敬梓——《儒林外史》曹雪芹——《紅樓夢》5、請列出建都南京的十個朝代.孫吳、東晉、宋、齊、梁、陳、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6、請列出南京六朝文化、明文化及民國文化的相關(guān)遺跡六朝文化:(1)、孫權(quán):石頭城、吳時宮殿、孫權(quán)崗;(2)、東晉名相——王導(dǎo)、謝安

1.烏衣巷、王謝古居;

2.王導(dǎo):新亭對泣、楚囚相對;

3.謝安:淝水之戰(zhàn)、小東山、謝公墩;

4.江寧博物館(東晉博物館):淝水之戰(zhàn)體驗區(qū);(3)、梁武帝:同泰寺、《河中之水歌》、莫愁湖、侯景之亂與臺城之災(zāi);(4)陳后主(陳叔寶):玉樹后庭花、景陽井(辱井、胭脂井)、珍珠河;(5)顧愷之妙繪洛神、金陵瓦官寺維摩詰像、古金粟庵;(6)張僧繇安樂寺畫龍點睛;(7)昭明太子蕭統(tǒng):昭明太子讀書臺、玄武湖的梁州、天籟清音館;(8)王獻(xiàn)之:桃葉渡;(9)六朝陵墓石刻。明文化:(1)朱元璋:明故宮、朝天宮、閱江樓、國子監(jiān)及成賢街、四牌樓、胭脂河天生橋、明孝陵、七家灣、勝棋樓;(2)朱棣: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與陽山碑材、大報恩寺塔、浡泥國王墓;(3)鄭和:龍江寶船廠、靜海寺、天妃宮、鄭和公園、馬府街、鄭和墓;康熙:立治隆唐宋碑、鼓樓“圣諭”碑、大行宮;(5)乾?。航鹆觐}字:100余處、大行宮、棲霞行宮、龍?zhí)缎袑m;(6)南京李香君故居;(7)吳敬梓:吳敬梓故居;(8)曹雪芹:江寧織造府故址、織造局遺址、雙龍巷曹家故居、雨花崗曹公祠、“隨園”、明孝陵曹寅所立康熙所書“治隆唐宋”碑;(9)洪秀全:天王府、太平天國紀(jì)念館;(10)李秀成、忠王府(拙政園);(11)李鴻章、蘇州炮局、金陵機器制造局;(12)張之洞、楊銳與豁蒙樓。民國文化:(1)孫中山:臨時大總統(tǒng)府、中山陵、中山路、中山塑像、孫中山紀(jì)念館;(2)廖仲愷、何香凝墓;(3)鄧演達(dá)墓;(4)蔣介石:總統(tǒng)府、國民大會堂、正氣亭、美齡宮、蘇州“蔣公館”;(5)宋子文:北極閣宋公館;(6)譚延愷墓;(7)汪精衛(wèi):汪墓;(8)戴笠墓。7、請列出描寫南京、蘇州、揚州的著名唐詩。(每個至少5篇)南京:1)《進(jìn)艇》(杜甫)南京久客耕南畝,北望傷神坐北窗。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俱飛蛺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雙。茗飲蔗漿攜所有,瓷罌無謝玉為缸。2)《梅雨》(杜甫)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黃梅。湛湛長江去,冥冥細(xì)雨來。茅茨疏易濕,云霧密難開。竟日蛟龍喜,盤渦與岸回。3)《寄當(dāng)陽袁皓明府》(楊夔)高人為縣在南京,竹繞琴堂水繞城。地古既資攜酒興,務(wù)閑偏長看山情。松軒待月僧同坐,藥圃尋花鶴伴行。百里甚堪留惠愛,莫教空說魯恭名。4)《送人南游》(鄭巢)南京路悄然,欹石漱流泉。遠(yuǎn)寺寒云外,揚帆暑雨前。雁行回曉岫,蜃色上湖田。更想清吟處,多同隱者眠。5)《烏衣巷》(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尋常百姓家。6)《石頭城》(劉禹錫)山圍古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7)《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8)《江南春》(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9)《泊秦淮》(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10)《清明》(杜牧)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蘇州:1)楓橋夜泊(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父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2)吳越懷古(李遠(yuǎn))吳越千年奈怨何,兩宮清吹作樵歌。姑蘇一敗云無色,范蠡長游水自波。霞拂故城疑轉(zhuǎn)旆,月依荒樹想嚬蛾。行人欲問西施館,江鳥寒飛碧草多。3)渡吳江(杜牧)堠館人稀夜更長,姑蘇城遠(yuǎn)樹蒼蒼。江湖潮落高樓迥,河漢秋歸殿涼。月轉(zhuǎn)碧梧移鵲影,露低紅草濕螢光。文園詩侶應(yīng)多思,莫醉笙歌掩華堂。4)代諸妓贈送周判官(白居易)妓筵今夜別姑蘇,客棹明朝向鏡湖。莫泛扁舟尋范蠡,且隨五馬覓羅敷。蘭亭月破能回否,娃館秋涼卻到無?好與使君為老伴,歸來休染白髭須。5)再游姑蘇玉芝觀(許渾)高梧一葉下秋初,迢遞重廊舊寄居。月過碧窗今夜酒,雨昏紅壁去年書。玉池露冷芙蓉淺,瓊樹風(fēng)高薜荔疏。明日掛帆更東去,仙翁應(yīng)笑為鱸魚。揚州:1)酬崔待御(李白)嚴(yán)陵不從萬乘游,歸臥空山釣碧流。自是客星辭帝座,無非太白醉揚州。2)解悶(杜甫)商胡離別下?lián)P州,憶上西陵故驛樓。為問淮南米貴賤,老夫乘興欲東游。3)縱游淮南(張詁)十里長街市井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基田。4)憶揚州(徐凝)蕭娘臉薄難勝淚,桃葉眉尖易得愁。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5)《遣懷》(杜牧)落魄江湖載酒行,楚腰纖細(xì)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名。6)《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8、請列出江蘇籍的著名文學(xué)家、書畫家代表作品及相關(guān)名勝古跡(不少于5人)。(1)枚乘:(?-前140年)字叔,淮陰人。最初是吳王劉濞的文學(xué)侍從,是西漢享有盛名的辭賦家。漢賦形成新賦體,枚乘的《七發(fā)》實為其先聲。 作品:《七發(fā)》“論天下之精微,理萬物之是非相關(guān)名勝古跡:古枚里、淮安枚公河、枚乘故里(2)蔡邕:東漢末名儒,我國著名的文學(xué)家、書法家、音樂家。隱居在溧陽觀山、黃山湖一帶,并在這里讀書、著作。 代表作品:《蔡中郎集》相關(guān)名勝古跡:溧陽蔡邕讀書臺。(3)謝眺代表作品:千古名句----“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入朝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相關(guān)名勝古跡:當(dāng)涂謝公山(4)顧愷之:(346-407)江蘇無錫人。六朝三杰、“畫家四祖”。幼年隨父居京師建康,家住瓦官寺東北。 代表作品:維摩詰像相關(guān)名勝古跡:金陵瓦官寺維摩詰像、古金粟庵(5)張僧繇:中國南朝畫家。吳中(今江蘇省蘇州市)人,一說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人。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于6世紀(jì)上半葉。代表作品:《二十八宿神形圖》、《梠武帝像》、《漢武射蛟圖》相關(guān)名勝古跡:金陵安樂寺(6)昭明太子蕭統(tǒng):字德施(公元501-長530年),謚號昭明,梁武帝蕭衍的長子。性愛山水,聰慧好學(xué),喜歡詩文,與文學(xué)名士一起編成了中國文學(xué)史上第一部文學(xué)總集——《文選》。代表作品:《文選》相關(guān)名勝古跡:昭明太子讀書臺、南京玄武湖梁州、天籟清音館。(7)張若虛:(660-約720年)揚州人,曾與越州賀知章、湖州包融、蘇州張旭,號稱“吳中四士”。代表作品:《春江花月夜》被譽為“以孤篇壓倒全唐”,抓住揚州南郊曲江或更南面的揚子津一帶江濱月下夜景中最動人的五種事物:春、江、花、月、夜。相關(guān)名勝古跡:揚州《春江花月夜》景區(qū)。(8)劉禹錫:(公元772-842)字夢得,彭城人(今江蘇徐州)。劉禹錫的詩歌,藝術(shù)成就最高的是是兩大類:一類是政治諷刺詩,直接諷刺當(dāng)政的權(quán)貴,借物托諷,抨擊時政,借古諷今,以史為鑒。另一類是名歌體的小詩。代表作品:《竹枝詞》《浪淘沙詞》《楊柳枝詞》《西塞山懷古》《烏衣巷》《石頭城》《臺城》等。相關(guān)名勝古跡:烏衣巷、石頭城。(9)陸龜蒙:(公元?-881年)字魯望,姑蘇人,自號江湖散人、甫里先生。

代表作品:《甫里集》《白蓮》相關(guān)名勝古跡:拙政園,保圣寺內(nèi)的“斗鴨池”、“小虹橋”和“清風(fēng)亭”——陸龜蒙遺跡。(10)張旭(唐朝狂草之祖):張旭字伯高,吳(今蘇州)人,官金吾長吏,人稱張長吏。張旭精工楷書、草書,尤以草書著稱于世,人稱“張顛”。他的草書曾與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被唐文宗譽為“三絕”)。俗有“張顛醉素”之稱。代表作品:《古詩四帖》《草書心經(jīng)》相關(guān)名勝古跡:“草圣祠”。(11)范仲淹:(980-1052年)江蘇吳縣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xué)家。代表作品:《岳陽樓記》相關(guān)名勝古跡:范公堤(江蘇濱?!昂春[保?、范公橋(原名清風(fēng)橋)。二、以江蘇歷史文化的某一主題設(shè)計一旅游線路,介紹其歷史文化主題內(nèi)容并完成有關(guān)景點介紹(不少于1500字)。主題:唐朝詩人筆下的南京旅游路線:石頭城→臺城→烏衣巷→秦淮河→長干里→鳳凰臺→杏花村這些都是唐朝詩人筆下的南京景觀,游覽這些地方,可以領(lǐng)略詩人所寫詩歌的意境,詠懷古人,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1、石頭城:(1)相關(guān)詩歌:《石頭城》——劉禹錫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2)介紹:石頭城全長約3000米,筑于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吳國孫權(quán)遷至秣陵(今南京),第二年,在石頭山金陵邑原址筑城,取名石頭。扼守長江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有石城虎踞之稱。在南京的清涼山西麓,自虎踞關(guān)龍蟠里石頭城門到草場門,可以看到城墻逶迤雄峙,石崖聳立,這就是依山而筑的石頭城。同治《上江兩縣志.山考》載:“自江北以來,山皆無石,至此山始有石,故名?!薄督抵尽芬舱f:“山上有城,又名曰石城山?!边@里所說的“城”,也就是石頭城。關(guān)于石頭城的由來,要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代。據(jù)史書記載,周顯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國(都城郢,即今湖北江陵)滅了越國(都城吳,即今蘇州),楚威王設(shè)置金陵邑,并在今清涼山上筑城。秦始皇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楚國滅亡,秦改金陵邑為秣陵縣。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在赤壁之戰(zhàn)前夕,出使東吳,與孫權(quán)共商破曹大計。據(jù)說,諸葛亮途經(jīng)秣陵縣時,特地騎馬到石頭山觀察山川形勢。他看到以鐘山為首的群山,像蒼龍一般蜿蜒蟠伏于東南,而以石頭山為終點的西部諸山,又像猛虎似地雄踞在大江之濱,于是發(fā)出了“鐘山龍蟠,石頭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贊嘆,并向?qū)O權(quán)建議遷都秣陵。孫權(quán)在赤壁之戰(zhàn)后,遷移到秣陵(今南京),并改稱秣陵為建業(yè)。第二年就在清涼山原有城基上修建了著名的石頭城。當(dāng)時長江就從清涼山下流過,因而石頭城的軍事地位十分突出,孫吳也一直將此處作為最主要的水軍基地。此后數(shù)百年間,這里成為戰(zhàn)守的軍事重鎮(zhèn),南北戰(zhàn)爭,往往以奪取石頭城決定勝負(fù)。石頭城以清涼山西坡天然峭壁為城基,環(huán)山筑造,周長“七里一百步”,相當(dāng)于如今的六里左右。北緣大江,南抵秦淮河口,南開二門,東開一門,南門之西為西門,城依山傍水,夾淮帶江,險固現(xiàn)時勢威。城內(nèi)設(shè)置有石頭庫、石頭倉,用以儲軍糧和兵械。在城墻的高處筑有報警的烽火臺,可以隨時發(fā)出預(yù)報敵軍侵犯的信號。至南朝時,石頭城作為保衛(wèi)都城的軍事要塞的地位依舊未變。古代長江繞清涼山麓東去,巨浪時時拍擊山壁,將山崖沖刷成峭壁。隋文帝滅陳、平毀建康城后,在石頭城置蔣州,唐代初年在石頭城設(shè)揚州大都督府,石頭城在隋朝和初唐時是南京地區(qū)的中心。[2]唐代以后江水日漸西移,自唐武德八年(625年)后,石頭城便開始廢棄,故中唐詩人劉禹錫作《石頭城》一詩云:“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此畺|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痹娙斯P下的石頭城,已是一座荒蕪寂寞的“空城”了。五代時期(924年)。石頭城上興建了第一座寺廟——興教寺,以后這里就成為寺廟、書院集中的風(fēng)景名勝區(qū)了。直到今天,它仍以“石城虎踞”的雄姿享譽中外。據(jù)地質(zhì)學(xué)研究,這里的巖層是距今大約1億年到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jì)的浦口組地層,在清涼門到草場門之間的城墻下面,有一塊突出的橢圓形石壁,長約6米,寬3米,因為長年風(fēng)化,礫石剝落,坑坑洼洼,斑斑點點,中間還雜有紫黑相間的巖塊,怪石嶙峋,遠(yuǎn)看隱約可見耳目口鼻,酷似一副猙獰的鬼臉,被稱為“鬼臉城”。南京民間中有關(guān)鬼臉城的傳說很多。相傳這塊巖石原來猶如刀削一般,光滑如境。如今在鬼臉城西側(cè)確有一處清亮的池塘,從水面的一側(cè)可以看到鬼臉城的倒影,老南京人俗稱之為“鬼臉照鏡子”。[3]這一神奇的傳說,吸引了無數(shù)的中外游人。石頭城遺址已被列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人們踏青覓翠、發(fā)思古之幽情的好去處。南京石頭城城基因就自然山巖鑿成,中段有幾塊蕩紅色砂礫巖因經(jīng)古時長江水沖刷而凹凸不平,有如獸面,故俗稱鬼臉城。石頭城周長約3000米,南面開2門,東面開1門,西北因緊靠長江,故不設(shè)城門。當(dāng)時,石頭城為孫吳水師的總部,江泊常有上千艘船只。城內(nèi)建有石頭倉庫,用來儲存糧食、兵器等物資。城西最高處還建有孫吳的烽火臺。據(jù)說一旦發(fā)現(xiàn)敵情,在烽火臺一舉烽火,半日內(nèi)即可傳遍長江沿線。石頭城地勢險峻,自古就有“石城虎踞”之稱。以后由于長江河道逐漸西移,石頭城的軍事價值有所減弱。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于洪武二年興建城墻,此處石頭城便成了南京城墻的一部分。如今石頭城已是聞名中外的歷史古跡,也是南京重要的旅游勝地之一。在南京石頭城城西,景色清幽,有“城市山林”之稱。清涼山上,名勝古跡隨處可尋,有“駐馬坡”、“南唐古井”、“清涼寺”、“崇正書院”及“掃葉樓”等。石頭城在清涼山后,南北全長約3000米。城基遺跡為赭紅色,內(nèi)有大量河光石,一般高出地表0.3-0.7米,最高處為17米,系自然山巖鑿成。東晉義熙年間(405-418)加磚累甓,明洪武二年(1369年)石頭城為應(yīng)天府城(今南京)的一部分重加修建。交通:乘游4路,6、21、23、60、75、91、302路車可達(dá)。2、臺城:(1)相關(guān)詩歌:《臺城》1——張喬宮殿余基長草花,景陽宮樹噪村鴉。云屯雉堞依然在,空繞漁樵四五家?!杜_城》2(別名《金陵圖》)——韋莊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杜_城》3(全名《金陵五題·臺城》)——劉禹錫臺城六代競豪華,結(jié)綺臨春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2)介紹:據(jù)《上江兩縣志》記載:“雞鳴寺后之城,乃是明擴建都城時所造?!泵魈嬷煸白畛醮蟾攀窍氚殉菈ιw在雞鳴寺后,向西經(jīng)鼓樓崗接石頭城,后來為了把雞鳴山、獅子山、馬鞍山、石頭山等山崗圍進(jìn)城內(nèi),擴大了建筑范圍。因此雞鳴寺后這段約250米長的城垣,只好棄之不用了。另外根據(jù)一些歷史學(xué)家考證,南京臺城城墻所在地,就是東晉和南朝諸代朝廷舊址,中國史學(xué)界稱為臺城。南京臺城城墻作為六朝時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中心后宮禁城,臺城位于都城中部略偏東北,在今東南大學(xué)一帶,是東晉和南朝諸代政治、軍事和思想文化的統(tǒng)治中心,代表了“六朝金粉”的興衰。六朝時期皇宮的規(guī)模很大,僅東晉的宮內(nèi)大小殿宇就有三千五百多間,至南朝四代,更是重樓四起,殿閣櫛比。此后臺城在歷史上屢遭破壞,第一次是侯景之亂,第二次是三年后梁軍收復(fù)臺城時“王師之酷甚于侯景”,第三次是隋滅陳,將建康“城瘭宮闕蕩平耕墾”,到了五代十國,楊吳先后三次筑金陵府城,臺城被徹底廢除。南朝梁大同十二年(公元546年)侯景之亂,梁武帝餓死臺城。陳太建十二年(公元580年)隋兵南下,活捉陳后主于胭脂井中。這些經(jīng)歷使臺城雖無跡可尋,但卻名揚天下,歷朝歷代的文人墨客來到金陵,總忘不了去臺城憑吊一番,留下了不少難忘的詩文。如唐代著名詩人韋莊曾在此憑吊:“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詩句膾炙人口。因世事滄桑,古臺城早已蕩然無存。后人曾據(jù)韋詩將玄武湖之柳與臺城連在一起,并將雞鳴寺后的一段明城墻附會為臺城。3、烏衣巷(1)相關(guān)詩歌《烏衣巷》——唐劉禹錫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2)介紹:烏衣巷位于夫子廟南,三國時是吳國戍守石頭城的部隊營房所在地。當(dāng)時軍士都穿著黑色制服,故以“烏衣”為巷名。東晉初,大臣王導(dǎo)住在這里,后來便成為王、謝等豪門大族的住宅區(qū)。到了中唐,詩人劉禹錫以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感嘆,足見王謝舊居早已蕩然無存。南宋時期,建康城曾一度得到恢復(fù)和發(fā)展,“商品繁盛,民殷物阜”。人們又在傾圮的王、謝故居上重建“來燕堂”。其址在烏衣巷東,建筑古樸典雅,堂內(nèi)懸掛王導(dǎo)、謝安畫像。士子游人不斷,成為瞻仰東晉名相、抒發(fā)思古幽情的勝地。只是小街兩側(cè)的鋪面房都開成了民間工藝品店,中外游人在此可以觀賞和購買到各類工藝品。1997年,秦淮區(qū)人民政府恢復(fù)了烏衣巷并重建了具有民族風(fēng)格的王謝故居。烏衣巷歷史悠久。據(jù)志書記載,其名源于三國時期。赤壁之戰(zhàn),孫權(quán)劉備結(jié)盟大破曹軍,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面。當(dāng)時在公元220年,曹丕稱帝,國號“魏”,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通稱蜀或蜀漢,公元229年,孫權(quán)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當(dāng)年秋七月,孫權(quán)將都城由武昌遷南京,取“建功立業(yè)”之意,將秣陵改為建業(yè)。孫權(quán)是史上第一個建軍都南京的皇帝。當(dāng)時,孫權(quán)的兵士們都是穿黑衣,駐軍之地就稱為烏衣營。公元280年,晉軍攻占建業(yè),孫皓投降,吳亡,改建業(yè)為建鄴(今南京市有一個區(qū)就叫建鄴區(qū))。公元290年,晉武帝死,皇上和諸王爭奪權(quán)力,互相殘殺,釀成八王之亂。公元307年,晉懷帝司馬熾任命瑯邪王“司馬?!睘榘矕|將軍,管理揚州、江南等地,公元317年,當(dāng)時的皇帝司馬鄴被俘,西晉滅亡。次年,司馬睿被推戴為皇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司馬睿之所以能立足于建業(yè),順立重組政權(quán),使晉王朝得以再延,系得力于王導(dǎo)的謀劃和周旋,以王導(dǎo)為代表的王氏家族和以謝安為代表的謝氏家庭都居住在孫吳烏衣營舊址,此時的烏衣營已改稱為“烏衣巷”。王導(dǎo),輔佐創(chuàng)立了有百年歷史的東晉王朝;謝安指揮淝水之戰(zhàn),以少勝多,打敗符秦百萬大軍。作為一代名相,王、謝足以令后人追懷。而更令人驚奇的是,王、謝家族人才輩出。王羲之與另外兩位大書法家王獻(xiàn)之、王洵,書法成就登峰造極,謝靈運是中國山水詩派的鼻祖,他與謝氏后裔的大詩人謝惠連、謝朓,在文學(xué)史上并稱“三謝”。烏衣巷位于夫子廟西南數(shù)十米,是一條幽靜狹小的巷子。朱雀橋橫跨南京秦淮河,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jīng)之路。橋同河南岸的烏衣巷,不僅地點相鄰,歷史上也有瓜葛。舊日橋上裝飾著兩只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1]入唐后,烏衣巷淪為廢墟。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那首膾炙人口的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就是對此處的感嘆。寥寥數(shù)筆,便描繪了烏衣巷自六朝到中唐的滄桑變化。從此烏衣巷便名播中外,游人不絕。巷口刻著的這首詩為毛澤東同志手書。4、秦淮河(1)相關(guān)詩詞:《泊秦淮》——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2)介紹:在眾多的南京人和外地人心目中,秦淮似乎是個永恒的話題。她是古城金陵的起源,又是南京文化的搖籃。這里素為“六朝煙月之區(qū),金粉薈萃之所”,更兼十代繁華之地,被稱為“中國第一歷史文化名河”。秦淮河從歷史上看來,文明總是從有水的地方來的,正如同黃河之于中國、恒河之于印度、尼羅之于埃及?;蛘呖s小到城市范圍看,如同嘉陵江之于重慶、府南河之于成都、松花江之于哈爾濱、湘江之于長沙、珠江之于廣州。秦淮河對于南京就是這樣的河,秦淮河在通濟門分兩支,一只繞道南城墻外向西流,稱為外秦淮河;另一只通過東水關(guān)進(jìn)了南京城,這才有了“煙籠寒水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的繁庶秦淮。秦淮河流淌了千年,也包容了無數(shù)朝代里或沉重或清淺的失意怠倦,文人騷客仕人遺老,居廟堂之高的貴人達(dá)官,帶著一身的落寞半世的羈絆,在這十里秦淮上,在微涼卻又飄蕩著迷離的夜色里,聽聽江南小調(diào),品品香茗佳肴、美人在懷,絲竹猶耳,大抵可以用淺斟低唱揮一揮塵世的浮名、官場的跌宕。六朝金粉、水洗凝脂的奢華,南宋隅安、晚明落魄的蕭瑟,隔江猶唱后庭花的一段段醉生夢死,與文人政客相互交纏的一腔腔辛酸與無奈,至今已變得遙遠(yuǎn),曾經(jīng)的十里秦淮唯一不變的,大抵是這喧囂吧。如今你看,各地的游人、各色的景象、各樣的聲音,而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fēng),大抵也成了不同口中不變的時尚,絲竹弦樂、晝夜笙歌,有的只是一水秦淮承載著千古悠悠多少夢幻。5、長干里(1)相關(guān)詩詞:《長干行》——李白其一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十六君遠(yuǎn)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觸,猿聲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fēng)早。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yù)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yuǎn),直至長風(fēng)沙。

其二憶妾深閨里,煙塵不曾識。嫁與長干人,沙頭候風(fēng)色。五月南風(fēng)興,思君下巴陵。八月西風(fēng)起,想君發(fā)揚子。去來悲如何,見少離別多。湘潭幾日到,妾夢越風(fēng)波。昨日狂風(fēng)度,吹折江頭樹。淼淼暗無邊,行人在何處。好乘浮云驄,佳期蘭渚東。鴛鴦綠蒲上,翡翠錦屏中。自憐十五余,顏色桃花江。那作商人婦,愁水復(fù)愁風(fēng)。(2)介紹:長干里是南京古代著名的地名,遺址在今內(nèi)秦淮河以南至雨花臺以北。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長干里一帶已經(jīng)是南京人口最密集地區(qū),也是本地區(qū)經(jīng)濟命脈之所在。長干里地勢高亢,雨花臺陳于前,秦淮河衛(wèi)其后,大江護其西,又是秦淮河的入江通道,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南京城市的雛形――越城就位于此。范盝之所以選擇在此筑越城,就是看到這塊地方物產(chǎn)豐富,交通便利,商業(yè)繁榮,人中密集,同時,這里有山水衛(wèi)護,攻守皆宜。秦、漢、六朝時期,長干里是南京最繁華的地方,是著名的商業(yè)區(qū)和貨物集散地。6、鳳凰臺(1)相關(guān)詩詞:《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倿楦≡颇鼙稳?,長安不見使人愁”。(2)介紹:據(jù)《江南通志》載:“鳳凰臺在江寧府城內(nèi)之西南隅,猶有陂陀,尚可登覽。宋元嘉十六年,有三鳥翔集山間,文彩五色,狀如孔雀,音聲諧和,眾鳥群附,時人謂之鳳凰。起臺于山,謂之鳳凰山,里曰鳳凰里?!蓖づ_,已廢。昔日位于今南京城內(nèi)西南隅,鳳游寺一帶。相傳南朝劉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有三只狀似孔雀的大鳥——百鳥之王鳳凰,飛落在永昌里李樹上,招來大群各種鳥類隨其比翼飛翔,呈現(xiàn)百鳥朝鳳的盛世景象。為慶賀和紀(jì)念此美事,將百鳥翔集的永昌里改名鳳凰里,并在保寧寺后的山上筑臺,名鳳凰臺。7、杏花村(1)相關(guān)詩詞:《清明》——杜牧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2)介紹:“村中人家多植杏樹,間竹成林,春來花開,青旗紅樹,掩影如畫”,故名杏花村。古村落已廢。昔日位于今南京城西南隅,鳳臺山、花露崗南側(cè)低丘地帶。春秋戰(zhàn)國時,毗鄰長干里鬧市區(qū),此地亦為人煙稠密之地。基于攀龍附鳳之工,全國相繼出現(xiàn)了十九處“杏花村”。其中最為著名的,亦是為杜詩爭議不休的有六處,除了南京杏花村之外,還有山西汾陽、山東水泊梁山、安徽貴池、湖北麻城和江蘇豐縣等處的杏花村。隨著歷史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杏花村亦飽經(jīng)滄桑,至元末,村內(nèi)遭受一場戰(zhàn)火,杏樹林被摧毀殆盡,僅剩“老樹數(shù)株”。明代又進(jìn)行大面積復(fù)植,逐步恢復(fù)舊觀,可惜,當(dāng)清軍進(jìn)入,杏花村又重遭毀壞。以后,杰出名家吳敬梓不忍林區(qū)被損,又興工補植100余株,致使杏花村留住了舊日的風(fēng)采,仍為人們觀賞的勝境,沽酒的雅處?!靶踊ü辆啤泵星濉敖鹆晁氖司啊敝弧V燎宕砥冢踊ù逡讶諠u荒圮,后蕩然無存。1958年,因興建南京第一棉織廠,被占用而廢棄。三、游覽并鑒賞至少一處江蘇人文旅游景點,完成一篇的游記(不少于800字)。南京自助游

一個周末,趁著空暇。我獨自的游覽了南京城的一些著名景觀,這讓我看到了很多,感慨頗多。

雞鳴寺:南京最出名的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