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北京孝義營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2-2023學年北京孝義營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2-2023學年北京孝義營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2-2023學年北京孝義營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2-2023學年北京孝義營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2023學年北京孝義營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馬丁·路德這樣描述他在奧古斯丁修道院塔樓的“福音體驗”:“我夜以繼日地思索‘上帝公義’的問題,直到我看出它與‘義人必因信得生’的關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義’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憐憫使我們因信稱義。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樂園的門大開,讓我進入。圣經的一切話語有了新意義?!瘪R丁·路德“福音體驗”的重大意義在于A.動搖了上帝在人們心中的地位B.是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C.使人們獲得精神自由和靈魂得救的自主權D.使宗教神權和專制王權遭到沉重打擊參考答案:C【詳解】材料的核心觀點是“因信稱義”,意思是只要虔誠信仰,就可以得到救贖,成為“義人”。從材料中的“因信得生”以及“上帝以恩典和憐憫使我們因信稱義。我立刻感到自己已經獲得重生,”等得知宗教改革是反對教會壟斷與上帝溝通的權力,主張人人都能直接與上帝溝通。打破了教會的獨裁。因此使人們獲得了靈魂得救的自主權。故C項正確;宗教改革不是廢除宗教信仰,所以不是動搖了上帝在人們心中的地位,A錯誤;人類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是智者運動,B錯誤;使宗教神權和專制王權遭到沉重打擊是啟蒙運動,D錯誤。【點睛】宗教改革不是廢除宗教信仰,宗教改革只是在信仰范圍之內進行的改革,他們的宗教哲學思想依然帶有神學的印記2.“鐵路時代”的到來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進步。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A.運行蒸汽機車的鐵路最早出現(xiàn)在美國B.火車為世界市場發(fā)展提供了技術條件C.19世紀早期中國掀起收回鐵路利權運動D.“一五”期間中國城市地鐵開始運營參考答案:B解析:蒸汽機車的鐵路最早出現(xiàn)在英國,A項錯誤;中國掀起收回利權運動是19世紀末,甲午中日戰(zhàn)爭之后,C項錯誤;中國城市地鐵開始運營的時間是1969年,北京地鐵的運營,D項錯誤;火車屬于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成果,推動世界世界市場的發(fā)展。故選:B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歷史基本史實的準確記憶。3.有學者說:“蘇聯(lián)制度的設計用意,在于盡快將一個極落后,開發(fā)度極低的國家,早早送上工業(yè)化的大道……盡管這個制度極其缺乏效率,極其浪費,卻畢竟達到了上述目標?!痹?/p>

學者評價的是A.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

B.新經濟政策C.斯大林模式

D.赫魯曉夫改革參考答案:C4.明清擬話本中出現(xiàn)大量“經商故事”,但這些作品卻往往沒有突出“商人逐利”的情節(jié)特征。這主要是因為A.重農抑商政策的強化B.拜金思潮遭到社會的鄙視C.正統(tǒng)文化情結的影響D.文人缺乏商人逐利的經歷參考答案:以商人為主角的經商故事常見于明清擬話本小說中,照理說,這類作品應該反映商人的情感和思想,展現(xiàn)商人逐利的過程,這也符合晚明時期全社會興起的拜金思潮。但是,由于儒家正統(tǒng)思想影響力之深廣,加之小說作者多為文人,這類作品往往沒有突出“商人逐利”的情節(jié)特征,卻從不同角度夾雜著正統(tǒng)文人氣息,形成獨特的文學風貌。綜上所述,本題選C項。C5.關注時代特征,是把握歷史的核心。如果把15~16世紀西歐社會發(fā)生的錯綜復雜的歷史事件或現(xiàn)象加以歸納概括,其最本質的特征是A.在動蕩中進入中世紀

B.在演變中走出中世紀C.在革命中實現(xiàn)民主化

D.在變革中實踐工業(yè)化參考答案:B6.“這支隊伍……在它離開南京大江(揚子江)北岸的那一天起……所有同南京友軍的交通都是被截斷了的”。“這支隊伍”指的是太平天國的A.東征軍B.西征軍C.北伐軍D.石達開部參考答案:C【詳解】據材料“離開南京大江(揚子江)北岸”“同南京友軍的交通都是被截斷了的”,結合所學可知,為了直搗北京,推翻清政府,太平天國進行北伐,結果造成孤立無援、脫離了與南京的聯(lián)系等情景,故C正確;東征是為了占領富庶的江浙地區(qū)和上海,擴充自己的財政力量并尋求西方的支持,不符合“離開南京大江(揚子江)北岸”“同南京友軍的交通都是被截斷了的”,排除A;西征是為了消滅湘軍,消除這個對天國根據地最大的威脅,不符合“離開南京大江(揚子江)北岸”“同南京友軍的交通都是被截斷了的”,排除B;北伐軍的兩員主將是林鳳祥和李開芳,D錯誤?!军c睛】解答本題的關鍵信息是“離開南京大江(揚子江)北岸”“同南京友軍的交通都是被截斷了的”,結合太平天國北伐的方向和特點分析解答。7.大革命時期的革命統(tǒng)一戰(zhàn)線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A都有共同的政治綱領

B均采取黨內合作方式

C都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質

D皆有各階層廣泛參加參考答案:D8.章太炎說“長素(康有為)以為‘革命之慘,

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則立憲可不以兵刃得耶?即知英、奧、德、意諸國,數(shù)經民變,始得自由議政之杈?!砦疵鳎匆愿锩髦?;舊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材料說明

)①康有為主張君主立憲

②康有為認為立憲可避免流血③章太炎主張革命

④章太炎認為立憲也須流血斗爭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A9.從1928年開始,國民政府先后同各國簽訂關稅條約,提高火柴、瓷器、糖、水泥、肥皂等商品的進口稅,到1933年,對棉產品、紙張的進口稅率甚至高達貨價的80%。此舉①促使外國資本卷土重來②推動了民族工業(yè)更快的發(fā)展③使官僚資本得以壟斷國家經濟④有助于抵制經濟危機背景下的外貨傾銷A.②④B.②③C.①③D.③④參考答案:A大幅度提高商品進口稅率,會使外國商品的成本大幅提高,使其在中國市場銷售時難以形成競爭性價格,從而有利于本民族工業(yè)產品能夠以較低的價格參與市場競爭。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為了緩和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制造對外“自主”形象,同時也為擴大稅源,解決內戰(zhàn)軍費,圍繞實現(xiàn)關稅自主和廢除領事裁判權的問題,發(fā)起了要求帝國主義支持的“改訂新約運動”。通過改訂新約,外國商品進入中國的關稅有了很大提高。這有利于防止外資對中國民族工業(yè)的沖擊。故①項錯誤;提高進口關稅使得外國商品難以在中國市場形成競爭性價格,有利于保護中國國內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故②項正確;改訂新約與官僚資本無關,它的積極作用主要是保護了民族工業(yè)的發(fā)展。故③項錯誤;1929年的經濟危機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為了緩解經濟危機的困難,資本主義國家企圖轉嫁危機,加緊對外掠奪和擴張。此時中國的“改訂新約運動”有助于抵制經濟危機下的外貨傾銷。故④項正確。綜上所述,①③錯誤,②④正確,故選B。10.下面是某電視專題片中出現(xiàn)的一組鏡頭,反映了某朝代在解決洪水災害時中央政府的運作情況:徐州府爆發(fā)了洪災,閣臣據皇帝旨意寫成詔書,直送工部、戶部執(zhí)行賑災。據所學知識判斷,上述歷史場景最早出現(xiàn)的朝代應是A.秦

B.漢

C.元

D.明參考答案:D11.有學者指出:事實上農民遠非如許多人想象的那樣是一個制度的被動接受者,他們有著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們一直有著“反道而行”的“對應”行為,從而以不易察覺的方式改變、修正,或是消解著上級的政策與制度。下列史實中,最能佐證材料觀點的是A.發(fā)動農業(yè)合作化運動 B.“大躍進”運動的掀起C.確立了人民公社體制 D.農業(yè)生產責任制萌發(fā)參考答案:D本題主要考查經濟體制改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材料中“農民遠非……是一個制度的被動接受者,他們一直有著‘反道而行’的‘對應’行為”說明農民主動實施某種制度,改革開放前安徽鳳陽小崗村村民正是自己進行了農業(yè)生產責任的探索,符合題干意思,故D項正確;A、B、C均是“制度的被動接受者”不符合題意,故A、B、C項錯誤。12.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的思想路線的核心是A.實事求是B.改革開放C.民主集中制D.解放思想參考答案:A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十一屆三之前召開了真理問題的大討論,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因此本題選擇A選項。B選項是確立的基本國策;C選項針對的是民主問題,并不是思想路線的核心;D選項并不是核心的內容。13.當代著名史學家秦暉認為:“太平天國是傳統(tǒng)民變的特殊標本,也是中西碰撞的旁生枝節(jié)。無論作為民變還是作為西化,它都顯得十分另類?!边@反映出太平天國運動()A.仍是一場舊式的農民起義B.旨在化解外來的民族危機C.阻礙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D.是近代文明轉型初期的產物參考答案:D材料說明太平天國運動既是傳統(tǒng)民變的特殊標本,又是中西文明碰撞的產物,說明該運動與近代中國轉型時期的特征相符,故D正確;A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太平天國運動主要是階級矛盾,故B錯誤;太平天國運動打擊清王朝,有利于中國近代化,故C錯誤。14.某同學在歷史小淪文中引用了如下材料:“1961年,蘇聯(lián)人發(fā)射東方1號宇宙飛船進入太空,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美國政府十分震驚,馬上著手制定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1967年,美國人發(fā)射阿波羅10號宇宙飛船,阿姆斯特朗成為第一個登陸月球的人。”這篇論文的題目應該是

A.“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B.“論科技造福人類”

C.“論科技與戰(zhàn)爭的關系”

D.“論科技與冷戰(zhàn)的關系”參考答案:D15.一個國家在工業(yè)發(fā)展的初步階段或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往往出臺貿易保護的政策或舉措。以下政策或舉措中不屬于貿易保護性質的是(

)A、16-18世紀在歐洲盛行的重商主義

B、1852年英國宣布自由貿易是英國的國策C、1918年蘇俄實行“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

D、1930年美國提高近九百種商品的關稅參考答案:B16.侍御史高鳴進諫:“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宜繁,取決一省,猶曰有壅,況三省乎!”

元世祖采納他的建議A.在地方設行中書省

B.設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C.設宣政院管轄西藏

D.設御史臺監(jiān)察官員參考答案:B17.某歷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車的發(fā)明“,“大清帝國的衰落”、“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逐漸縮小的世界”等章節(jié)。此著作研究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A.工業(yè)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與掙扎C.社會主義從理想到現(xiàn)實

D.東西方的隔絕與沖突參考答案:A考點: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與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fā)展·工業(yè)革命·影響18.下圖所示為商、周的世系圖(局部),數(shù)字表示王位次序,橫向表示父子關系,豎向表示兄弟關系。據此可知,早期中國A.繼承制從兄終弟及變?yōu)楦缸酉嘁uB.按照血緣的親疏來分配政治權力C.王位繼承的原則是嫡長子繼承制D.最高統(tǒng)治集團尚未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參考答案:A【詳解】由圖片信息可知,商朝王位繼承以兄終弟及為主,西周以父死子繼為主,這體現(xiàn)了繼承制從兄終弟及變?yōu)楦缸酉嘁u,故A項正確;商朝的繼承制度體現(xiàn)不出按照血緣的親疏來分配政治權力,故B項錯誤;西周的繼承制度的原則是嫡長子繼承制,而商朝無法體現(xiàn),故C項錯誤;分封制體現(xiàn)了“最高統(tǒng)治集團尚未實現(xiàn)權力的高度集中”,故D項錯誤?!军c睛】認真觀察圖示是解題的關鍵,然后依據所學知識排除即可。19.梭論改革前雅典實行貴族寡頭政治,平民不僅無權議政,而且往往因多種原因處于債務奴投的狀態(tài),改革以后,貴族階級固然還是當政的階級,然而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的保障,現(xiàn)在在公民大會中也可以聽得到他們的聲音了。這一變化料益于A.鼓勵發(fā)展工商業(yè)

B.建立五百人會議C.廢除債務奴來制

D.實行陶片放逐法參考答案: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梭倫頒布“解負令”解除債務奴隸債務,使他們獲得人身自由,改革前“處于債務奴役的狀態(tài)”,改革后“平民的人身自由得到法律的保障”,故選擇C項;A項與材料現(xiàn)象無關,排除;B、D兩項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內容,排除。20.西周銅器銘文中有“應監(jiān)”、“艾監(jiān)”等稱呼。在西周王朝的政治體制中,監(jiān)是由王朝中央派出,負責監(jiān)督地方的特殊官員。下列官職(或機構)的職能與西周的“監(jiān)”最為接近的是A.漢武帝時的刺史

B.唐代的門下省

C.宋代的通判

D.明朝的內閣參考答案:A21.“在17世紀,(英國)煤的運輸方面的困難,曾是其作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紀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運輸自己了?!辈牧犀F(xiàn)象反映()A.煤炭已成為工業(yè)主要能源

B.英國急需煤炭的大量進口C.鐵路是煤的主要運輸方式

D.近代的電力工業(yè)發(fā)展迅速參考答案:根據“在17世紀,(英國)煤的運輸方面的困難,曾是其作為燃料的一大缺陷,但到19世紀30年代后,煤就可以自己運輸自己了”強調煤在運輸問題得到解決的事實,沒有說明其是否成為主要的工業(yè)能源,故A項錯誤;材料沒有提到英國煤的來源,故B項錯誤;用煤來運煤,可以推測為用蒸汽機的火車來運輸,故C項正確;電氣化鐵路運輸是20世紀以后的事情,故D項錯誤。C22.明朝初期的一首“竹枝詞”說:“平川多種木棉花,織布人家罷緝(注:緝同績)麻,昨日官租課(征稅)正急,街頭多賣木棉紗?!睆闹形覀兛梢钥闯霎敃rA.政府壓制棉紡織業(yè)的發(fā)展 B.出現(xiàn)棉紡織業(yè)的手工工場C.農民直接以棉紗抵稅

D.棉布正逐漸取代麻布參考答案:D23.中國近代某一時期,國民政府采取多種措施解決資金、能源與材料問題,撥出??罱M織國營工礦東遷,同時給部分私營企業(yè)以復員貸款。材料反映的是A.國民經濟建設運動時期的政策B.抗戰(zhàn)時期經濟生產的重新布局C.抗戰(zhàn)結束以后國民經濟的恢復D.解放戰(zhàn)爭時期官僚資本的膨脹參考答案:24.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在過去的各個歷史時代,我們幾乎到處都可以看到社會完全劃分為各個不同的等級,……在古羅馬,有貴族、騎士、平民、奴隸,在中世紀,有封建主、臣仆、行會師傅、幫工、農奴……在中世紀的農奴中產生了初期城市的城關市民,從這個市民等級中發(fā)展出最初的資產階級分子……”據此可以得出A.人類歷史發(fā)展有其客觀規(guī)律B.無產階級及暴力革命的理論C.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觀點D.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原理參考答案:C【詳解】從材料中的“社會中存在的各個等級”,以及材料信息隱含的階級對立可以看出,馬克思是用階級和階級斗爭的觀點來分析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故答案為C項。材料信息不是探討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無產階級及暴力革命的理論,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原理,排除D項。25.明代洪武三十年科舉春榜所錄51人全系南方人,故稱南榜,這招致北方落榜舉人聯(lián)名上疏,告主考南方人劉三吾“偏私南方人”,朱元璋怒殺主考官并親自策問,增錄夏榜61人,全系北方人,故稱北榜?!澳媳卑癜浮北举|上反映出A.明朝南北方區(qū)域矛盾突出

B.皇權凌駕于官僚機構之上C.北方仍然是經濟文化中心

D.科舉制度走向了僵化腐敗參考答案:答案B。26.1919年學者梁漱溟指出,對五四運動中火燒趙家樓的學生第一要提起公訴,不公訴不足以維持民國初年剛建立的法治;第二要當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維護學生的愛國熱情。下列哪項與其觀點一致A.要用法律阻止學生開展愛國運動

B.要徹底地不妥協(xié)地反帝反封C.其目的是要維護北洋政府的專制統(tǒng)治

D.要在法律框架內理性表達愛國情感參考答案:D27.1921年1月1日起,長沙的新民學會會員在一起連續(xù)討論3天,解決學會應以什么做共同目的、達到目的須采用什么方法等問題。結果經過激烈討論,與會18人中“贊成布爾什維克主義者12人”。這種現(xiàn)象在當時普遍存在。這表明近代中國先進知識分子A.選擇馬克思主義絕非偶然

B.贊同成立先進階級政黨C.照搬俄國十月革命的道路

D.反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參考答案:A贊成布爾什維克主義者的現(xiàn)象在當時普遍存在,說明馬克思主義思想在當時影響巨大,得到大多人士的認可,近代知識分子選擇馬克思主義思想是歷史必然,故A正確;當時還沒有成立中國共產黨,故B錯誤;C中照搬不符合材料主旨;D中反對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不符合材料信息。28.《國語?晉語》中記載,晉國范中行氏的子孫,因避禍逃亡出國,“將耕于齊”,自耕而食。有人就大加指責,說不該將祭祀的牲畜用來耕地。材料主要反映了A.春秋時期牛耕已經出現(xiàn) B.晉國農業(yè)生產技術比齊國先進C.傳統(tǒng)的保守思想是先進技術傳播的阻礙 D.牛耕技術還不普遍參考答案:D29.“文化大革命”的導火線是

A.毛澤東支持對《海瑞罷官》的批判

B.《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張大字報》的發(fā)表

C.中央文革小組的成立

D.中共中央發(fā)出“五·一六”通知參考答案:A30.據統(tǒng)計,《十二銅表法》中私法屬性的民事法律在整個法典約占總條款的49.2%。其中有關純民事的法規(guī)有38條,占總量的35.2%。涉及民事或民事化的法規(guī)占總數(shù)的14.8%。這一現(xiàn)象反映了A.公民法注重調解個人財產關系等民事糾紛B.《十二銅表法》是羅馬成文法發(fā)展史的起點C.羅馬習慣法中有不少涉及私法的內容D.公民法程序繁瑣,缺乏靈活與變通參考答案:C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國(或地區(qū))經濟增長水平的基本指標。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與西歐人均GDP水平基本變化趨勢比較(公元400-1998年)——摘編自安格斯?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史》材料二、19世紀下半葉,中國近代工業(yè)化開始緩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國工業(yè)年平均增長率為13.4%,1923年至1936年為8.7%?!幾詣⒎鸲 吨袊洕l(fā)展史》材料三、1921-1937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工業(yè)生產年均增長速度(%)材料四、中國在1887年時為純粹的農業(yè)生產國,工業(yè)生產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業(yè)產值增加到54.27億元,所占比例也由原來的9.1%提升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機器工業(yè)產值占工業(yè)產值尚不到20%,并且農業(yè)仍占主導地位,中國仍然為一個農業(yè)國。——摘自楊德才《中國經濟史新論》(1)據材料一,比較并指出A、B兩個時段中國與西歐人均GDP水平的走勢。(4分)(2)分析影響B(tài)段中國與西歐人均GDP走勢變化的主要原因(不考慮人口因素)。(12分)(3)據材料二、三,指出民國成立至抗戰(zhàn)爆發(fā)前中國工業(yè)發(fā)展的特點。據統(tǒng)計該時期中國人口總數(shù)相對穩(wěn)定,但工業(yè)的發(fā)展未能改變中國人均GDP下滑的走勢,結合材料四及所學知識解釋這一歷史現(xiàn)象的原因。參考答案:考點:民國時期民族工業(yè)的曲折發(fā)展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yè)的興起答案:(1)A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勢相對平穩(wěn),中國略高于西歐。B段:中國穩(wěn)定不前,西歐超過中國并持續(xù)上升。(2)中國:自然經濟為主;君主專制統(tǒng)治強化;重農抑商、閉關鎖國政策;思想文化專制。(6分)西歐:商品經濟發(fā)展,工業(yè)革命與科技進步;資本主義制度逐步確立;海外貿易、殖民擴張與掠奪;民主思想發(fā)展。(3)特點:中國工業(yè)得到較大發(fā)展;增長速度超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原因:近代中國工業(yè)產值基數(shù)低,在工農業(yè)總產值中所占比重??;動蕩的社會環(huán)境;資本主義列強的掠奪和壓制;落后的社會制度。解析:(1)本問考查圖片分析能力。觀察圖中數(shù)據即可得出。(2)本問從此時段中國和西歐的政治經濟制度等方面回答即可。(3)特點先從材料中提煉出來,然后結合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背景回答原因即可。32.【歷史——20世紀戰(zhàn)爭與和平】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942年美國開始對遠東地區(qū)國際秩序進行了重新構建,以求實現(xiàn)對戰(zhàn)后遠東地區(qū)的控制。從軍事、經濟和政治上對中國進行一系列援助和扶植活動。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中、美、英三國首腦在埃及開羅召開會議,中心議題是三國聯(lián)合對日作戰(zhàn)和戰(zhàn)后處置日本問題。美國的開羅設想旨在遠東地區(qū)構建以中國為中心,美國為主導,以中美合作為基礎的遠東國際體系。

——朱傳喜《二戰(zhàn)期間美國遠東國際體系構想的演變》(1)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美國開羅設想的背景和對中國的意義。(6分)(2)二戰(zhàn)時期美國的開羅設想是否實現(xiàn),說明理由。(4分)參考答案:參考答案:(1)背景: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世界反法西斯聯(lián)盟形成);中國堅持抗日,牽制大量日軍。(4分)意義:有利于對日作戰(zhàn),有利于提高國際地位。(2分)(2)未能實現(xiàn)。(2分)雅爾塔決定犧牲了中國利益,形成了美蘇兩分天下的雅爾塔體系。(2分)考點:本題旨在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試題分析:(1)第一小問,依據所學作答。已在太平洋戰(zhàn)場上奪取了戰(zhàn)略進攻主動權的美國又積極醞釀美、英、蘇、中首腦會議,以便商討盡快結束戰(zhàn)爭和決定戰(zhàn)后世界的政治安排。第二小問,開羅會議的重要意義主要有:開羅會議是中國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的100多年中第一次以世界大國身份參加的會議,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確立了中國在世界的四強地位;開羅會議和《開羅宣言》為中國戰(zhàn)后收回被日本侵占的領土提供了依據;開羅會議和《開羅宣言》為結束戰(zhàn)爭和戰(zhàn)后處置日本提供了依據。(2)依據所學,開羅會議中“美國的開羅設想旨在遠東地區(qū)構建以中國為中心,美國為主導,以中美合作為基礎的遠東國際體系”并未實現(xiàn),而是在戰(zhàn)后確立了美蘇兩分天下的雅爾塔體系。3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吾國對日關系之痛史,宜鐫骨銘心,紀其深仇大辱者,有三事焉:曰甲午,曰甲辰,曰甲寅。甲午之役,喪師割地,東亞霸權拱手以讓諸日本。甲辰之役,日本與俄爭我滿洲,而以我國為戰(zhàn)場,我反作壁上觀,其結果致敵勢益見披昌。甲寅之役,日、德構釁,以吾國山東為戰(zhàn)場,一如日、俄故事,后幅文章,競欲演亡韓之慘劇于吾中國。此三甲紀念,實吾民沒齒不忘也。

——李大釗《國民之薪膽》材料二

周恩來指出中日兩國恢復正常關系的途徑,先從民間的頻繁往來并且達成協(xié)議開始,把兩國關系大大地發(fā)展……1952年到1958年中日民間交流出現(xiàn)高潮。友好與貿易這兩個因素,是經常起作用的最積極的因素,有如兩個車輪,推動日中關系前進,也給日本政府以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呂乃澄、周衛(wèi)平主編《大棋局:中日美關系風云五十年》材料三

中日之間的不正常狀態(tài)宣告結束。日本方面痛感過去由于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造成重大損失的責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中國政府宣布,為了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放棄對日本國的戰(zhàn)爭賠償要求。中國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建立兩國間持久的和平友好關系,并進行以締結和平友好條約為目的的談判。

——1972年《中日聯(lián)合聲明》(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甲午之役”給中國社會造成的影響,結合時代背景指出“吾國對日關系之痛史”所反映的問題。(6分)(2)材料二反映出周恩來怎樣的外交思想?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其影響。(4分)(3)材料三中所說的當時“中日之間的不正常狀態(tài)”指的是什么?這份聲明產生了怎樣的深遠意義?(4分)參考答案:(1)影響:《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便利了列強進一步向中國資本輸出,客觀上瓦解中國自然經濟;刺激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導致民族資產階級掀起挽救民族危亡運動等。問題:清政府和北洋政府腐敗無能,對外屈膝投降;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列強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加緊侵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2)外交思想:民間先行,貿易先行,以民促官。影響:促進了中日民間友好往來與經貿交流,為后來實現(xiàn)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3)不正常狀態(tài):二戰(zhàn)后,日本政府長期追隨美國,采取敵視新中國的政策,并與臺灣方面保持著“外交關系”。意義:結束了兩國長期敵對的歷史,打開了兩國睦鄰友好的新篇章;對于兩國關系的發(fā)展和亞洲與世界的和平具有重要意義。第(1)問第一小問“影響”要抓住關鍵信息“甲午之役,喪師割地,東亞霸權拱手以讓諸日本”來歸納;第二小問“問題”要抓住關鍵信息“吾國對日關系之痛史,宜鐫骨銘心”“甲午之役”來歸納。“甲午之役”給中國社會造成的影響,可以從對中國的政治、經濟影響、客觀影響等方面綜合考慮;“問題”從19世紀末中國社會的時代背景及甲午中日戰(zhàn)爭的影響角度來思考。第(2)問從材料中提取信息。與解答此問有關的關鍵信息是“民間的頻繁往來并且達成協(xié)議”“兩國關系大大地發(fā)展”“友好與貿易”“推動日中關系前進”。關聯(lián)知識中日邦交正?;瘑栴},相關的教材知識是中日兩國邦交正?;谋尘凹敖Y果,解答第一小問要聯(lián)系二戰(zhàn)后中日之間的關系;第二小問要聯(lián)系中日兩國邦交正?;囊饬x。34.(15分)【20世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